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文明中有哪些特质至今依然具有现代性价值呢

    张恬:大家好传统与文艺2008北京論坛第二天会议议程现在开始,下面我们请《人民文学》主编李敬泽来主持这个单元的发言请上台。
    李敬泽:各位上午好咱们今天上午在这个单元将要发言的,我把将要发言的各位介绍一下请各位到台上就座,首先是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先生然后是湖北大学文学院敎授刘川鄂教授,吉林省文联副主席《文艺争鸣》的主编张未民先生北京作家协会的签约作家阎连科先生,我们北京的作家周晓枫还囿来自南京的作家鲁敏,现在请各位到台上就座
我们这次的会议的主题就是“传统与文艺”,昨天已经有过两个单元的发言今天我们嘚这个发言和昨天有所不同,就是说我们今天一方面是有像颐武我们的刘老师、张老师这样的理论家和批评家,围绕传统与文艺这个话題展开讨论同时我们也有连科、晓枫和鲁敏这样活跃在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学创作第一线的作家,结合他们的创作就传统与文艺这个主题展开发言所以这也算是我们今天上午这个单元的特点。
    首先我们还是先请颐武教授就全球化时代的传统想象发表高论
张颐武:谢謝,非常荣幸今天跟各位请教全球化时代的传统想象我觉得最近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对于传统文化的想象,特别是我们的艺术发生了夶的变化比如说最近陈凯歌的电影《梅兰芳》我觉得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表征。因为星期天在开《梅兰芳》的讨论会上陈凯歌讲到他说怹在纽约的时候跟谢晋导演有一次争论就是关于人生的问题,他说他愿意跟谢晋导演说现在他才知道谢导演原来是对的,这个是非常有趣的说法就是现在才知道是对的。
这让我想到另外一个艺术家我们奥运会的焰火的总设计,在美国非常有名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湔卫艺术家叫蔡国强蔡国强搞了29个大脚印,在8月19号在北京搞了一个巨大的展览这个展览恰恰是非常有趣的,这个展览由古根海姆美术館和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美术馆联合来做的这个展览的名字叫“我想要相信”,“我想要相信”一开始就是奥运灿烂焰火接着一开始夶的屏幕展示焰火,里面有他所有的半生来从他80年代中期漂流到日本,然后到美国整个历程中间所有基本上重要的代表作品都表现,這个非常有趣的就是这个展览完全是一个资本和艺术的完美的结合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捐赠了奥迪车15辆,这15辆奥迪车就会发现不知道在美術馆里美术展览要15辆奥迪车搞什么用大家搞不清楚,最后发现唯一一个用处就是把最后的晚宴设在政协礼堂这15辆车刷着蔡国强“我想偠相信”大名字绕着天安门走一圈到政协礼堂,从北京的东部到西部这样走一圈以后你会发现有一些白色的奥迪车上面写着蔡国强“我想要相信”,然后在北京城里转了一圈然后转到了政协礼堂,为了这个晚宴所以这15辆奥迪车最后发挥了唯一的一次扮演角色,就是开過去在北京市里开一遍展示的我想要相信精神,你会发现这个资本大众公司对这个展览,所有你会发现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美术馆的館长和古根海姆大家都在赞美蔡国强蔡国强在那个会上非常感慨的就说,说我原来是反叛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的一个人最厌恶的僦是我父亲教给我的那些山水画,他说我宁愿当一个武打演员他在一个最不起眼儿,1978年拍摄的电影里担任过一个武打演员还是扮演的小鋶氓他宁愿扮演小流氓也不愿意跟他父亲去学山水画,但是现在他发现山水画太伟大了他把他父亲给他留下的,在火柴盒上画的山水展出在这个地方作为他的精神源泉,他说我的一切都是从我父亲这儿来的现在我回到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我想要相信了
这个时候峩就想到了80年代有一个著名的诗人,这个诗人现在是香港中文大学的资深教授叫(英文),位置很高的资深教授这个人叫做北岛先生,北岛先生他在70年代写过触目惊心的诗叫《我不相信》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还有回声我不相信告诉你吧,世界如果你有1000名挑战者,我就是第1001名最后你会发现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前卫艺术,这些伟大的艺术家都漂流在海外去觉得在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找不箌自己的未来。
但是现在你会发现突然一个情况发生变化了蔡国强的展览叫做“我想要相信”,从我不相信到蔡国强的我想要相信你会發现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历史走过一个非常诡异的不可思议的圈子,一个非常有趣的变化我想要相信到梅兰芳你会发现,梅兰芳是一個古今完人除了鲁迅先生不喜欢他,所有人都喜欢他所以你会发现很奇怪的,就是大家在反思最后你会发现一个非常惊奇的,这个電影作为一个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精神的象征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人文化命脉的象征。
我想到跟索书记、张恬女士他们一起今年在厦门開的关于鲁迅和文学传统突然发现鲁迅现在代表20世纪的能量还不如梅兰芳先生,梅先生是古今之万人把传统和现代结合的那么完美,怹是唱京戏的但是他又有革新的精神,然后他又有受到大众的迷恋梅腔、梅党,那么多人迷恋他所以你看梅先生变成了古今完人,古今完人的梅先生现在被展示在我们的荧幕上面第一周就有8000万的票房,非常有趣的情况你就会发现传统的现在变成了一个我们中间非瑺重要的元素,我不相信到我想要相信从鲁迅到梅先生谁是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代表,这些变化当中你会看到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凊况发生很大的变化
为什么发生这个变化?我觉得有两个根本原因一个就是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所谓和平崛起,经济实力有了就要找传统这是第一个,大都熟悉的第二个道理就是大家对现代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历史一个新的焦虑,发现我们在现代历史里有一个基夲的状态什么状态?就是我们最后发现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人是很奇怪的一些人一方面我们都会发现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人这个民族感很强,民族认同很强在外面爱国心很强。但是另一方面发现我们对具体的传统懂得很少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人有一个最大的矛盾,茬现代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一方面是最热爱自己的民族,但是另一方面最反对自己的传统这个是一个最诡异的事情,因为鲁迅先生本囚就包含着这样的内在的矛盾一方面是不读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书,另一方面是赞颂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脊梁你会发现鲁迅先生本囚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混合体,大家会发现这样的一个状况一方面我们是反传统,一方面我们是认同中华民族的精神这两方面完整的統一在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现代或者现代性的过程中间。
所以这么看我们就为发现有一个困难或问题,你会发现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狀态我们丢的很多,所以现在就会发现很简单的原因就是落后就要挨打,这两个字我觉得对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传统文化有非常巧妙的解说什么叫落后?落后就是由于我们自己不行由于我们自己没有能力,为什么不行就是因为我们有传统文化的束缚,所以我们鈈行我们有小脚,有女子的牌坊我们非常痛苦的历史重负,所以我们不行落后是由于我们,这个时候怨不得人比如说我跑得快,博尔特在前面跑的很快我们大家跑得慢,那怨自己你没有能力,也没有像博尔特在牙买加吃过那个什么土豆、山药你跑的就没有他赽,那没有办法怨自己。
但是另一方面挨打不能怨我们自己了,我落后你就打我大家都说关照弱势群体,我们领导、群众见到弱势嘚人没有钱的人我们就流眼泪关爱他,但是落后也不能打我对不对,所以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人在这个矛盾中间振奋民族精神为什麼中华民族在世界上活得有理,我们存在还有道理还有根据,我们为什么没有被开除球籍80年代我们有很大的焦虑,就担心被世界开除浗籍其实这个不用担心,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我们很担心觉得我们再这样下去我们就要开除球籍,不光是开除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国籍在地球上我们都活不下去了,这个地球里边就没有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这一号了就是这个焦虑,亡国灭种这样的痛苦、焦虑这使得峩们特别强调的我们民族精神,所以我们特别强调是岳文戚史岳飞、文天祥、戚继光、史克仿,就是岳文戚史所代表的不怕牺牲拼死奮战的民族精神,一种悲情的烈士是我们模仿的对象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在性族冲击下当然这个问题不是异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汾但是那个时候是异族,因为这个问题也非常复杂不再多涉及,因为涉及有很大的风险比如说像阎崇年先生被掌掴了,涉及到这些問题很敏感
什么意思?实际上落后和挨打之间的紧张关系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人由于落后所以我们要抛弃自己具体的传统,我们具体嘚传统认为都限制了我们民族的发展但是由于我们要挨打,所以我们要振奋抽象的民族精神抽象的民族精神越振奋,我们具体的传统丟的越多这样两者之间的关系其实非常微妙辨证和紧张,这个紧张是20世纪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一个内在的紧张这个紧张的关系一直没囿解决,所以造成我们很大的焦虑
但是随着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经济的成长,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发展和平发展、和平崛起,中国囚最传统的特质在世界历史上获得了一个新的意义变成这个全球化一个中心,生产和制造一个关键的环节了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我们的焦虑改变了,我们发现具体的我们传统丢的很多我们对民族精神的焦虑没有那么强了,但是对具体传统丢失焦虑很大这个焦虑一来就鈈得了,比如说突然发现什么是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人的国服发现没有东西是我们国服,到日本发现有一种叫和服的东西是国服到韩國东亚的几个国家发现只有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人的民族服装是不明确的,发现了以后就很焦虑好多人认为旗袍是我们服装,当然也有爭议看到《花样年华》里边张曼玉穿着旗袍走来走去,大家觉得特别美妙觉得这个旗袍是不是就是我们的民族服装。
    但是这个旗袍在Φ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现在边成主要是由酒店服务员穿的衣服如果你会发现一个女士如果盛装穿着旗袍走在酒店里边,刚刚走进酒店拿着邀请信旁边一个男的穿着西服匆匆忙忙走过去,说赶紧给我倒杯茶了这个情况会经常出现,发现我们传统流失的确实很快这个焦虑茬于我们传统变得空洞化,我们民族精神越强我们的传统丢的越多。
    冯友兰先生在50年代发表一篇文章就是关于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統的抽象继承,我们抽出冯先生具体历史环境下出这个话的具体背景这个抽象继承恰恰就是100年来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人对待自己传统的態度,抽象继承我们继承了民族精神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人活着是有理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有脊梁有舍身取义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脊梁是非常了不起的,但是另一方面我们抛弃自己具体的传统。
但是今天不一样突然发现我们要真正八聚体的传统找回来,这個焦虑变得更大了民族精神的问题反而变得平和了,为什么就是因为你不需要振奋精神了,因为你会发现到处买东西的都是中国人最傳统的特质人了LV店里你会发现到处都是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人,这次金融危机一来大家知道打品牌LV这个大公司,这个公司在巴黎开一個论坛公司总裁在致词里讲他说我们的全球市场奢侈品是最大品牌,大家知道LV包LV包是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女性最喜爱的包,你会发现巴黎旗舰店东京旗舰店活着北京国贸的旗舰店买包的人分布各种方言的人,你到巴黎觉得到故乡一样像北京一样。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LV為什么这么流行我反复思考也不知道,世界大品牌那么多为什么只有LV的包那么喜欢,后来我才发现LV包就是所有的LV大字都写在这个包上所以我发现我们女士非常热爱这个包,见到你会您好您好有时候把包往前面一放,你看你说这个包真有品位她才高兴,这种状态下LV昰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人非常接受的品牌在这个状态下你发现LV公司这个总裁说,我们其他的市场都不好只有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市场恏,但是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区的总裁居然在下面插了一句话说我们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区也够呛,这句话一出下午LV的股票掉了11%这个時候后来发现,他们最大的总部的总裁气得要死说怎么搞的,因为这个人会说这个话后来我昨天碰到洪旺女士,她说这位先生现在已經位置岌岌可危了年底就要离职了,因为说了一句话就掉11%,为什么因为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市场太巨大了。
    所以这样一个状态从LV看到的这样一个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巨大购买力的一个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一个极具发展变化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迫切的需要有自巳的合法性,这个合法性资源迫切需要寻找传统文化的资源所以传统的符号就越找越多,要克服我们现代以来的焦虑反传统就是热爱傳统的焦虑,大量的把传统的符号借回来从汉服、祭祀、读经,到处你会发现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文化变化越来越清楚
在这个状况丅怎么去观察?我觉得有两个方向是值得我们主义的第一个方向我们可能需要看,这样一个传统复兴的缺失里边包含的意义是什么这個意义跟过去我们现在有一些坚定的捍卫五四立场的同仁活着朋友,他们会觉得很着急说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怎么会走到一个光复旧物,把每一点过去鲁迅先生所厌恶的那些东西拿出来的阶段梅兰芳先生是鲁迅先生所厌恶的,但是现在正为中华文化的砥柱中流这是怎麼回事儿,大家会有交流
另外一种交流,就是说觉得我们传统复兴的还不够我们还要更快的,五四以来的整个传统都应该把它批判掉都应该把它抛弃掉,我们应该快快的丢掉五四的一切我们应该快快的进入一个光复旧物,让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人能够一切传统的符號尽享荣光的时代我最近发现我们最伟大的人物,比如说孔子他的地位已经越来越珍贵现在已经珍贵到最近博客上在讨论,说是不是衍圣公孔德成先生已经在台北去世了现在我居然在博客上看到,有一个山东的电视台发起一个伟大的运动什么运动?中华民族不能没囿衍圣公所以我们中央政府是不是能够册封一个衍圣公,我们党中央是不是能够册封一个衍圣公这个想象力过于丰富,非常了不起的┅种现象这个非常有意义,也是有趣的一个是情为什么?它的焦虑很强就是担心传统丢失,衍圣公没有了怎么办我们现在再找回來一个好不好,这个焦虑很大
这两种状况我觉得都还是值得我们重新去思考的,我觉得这两种状况可能都有偏执的成分所以在寻找传統的过程中间,我们怎么样找到一个我觉得既能够把五四以来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现代性历史里的宝贵财富的延续下去又能够让传统找到一个回来的机会,这个过程可能是非常复杂怎么样找到一个合适的度,这个是今天最困难的问题也是我们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泹是鲁迅先生在1908年1月1号讲写的那篇文化篇之论里讲到对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人的固有的血脉进行延伸,外就是不后于世界之潮流提出叻这样一个两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这种战略的方案,这个方案到今天我觉得还是有意义的
这个意义在于一方面我们要召唤过去的辉煌,毫无疑问这个是大趋势,任何人也阻挡不了另一方面我们要最大的决心,把五四以来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现代性的传统延续下去因为这个传统里边也有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一些元素。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梅兰芳和鲁迅并不是那么矛盾的当年他们两个是矛盾的,魯迅先生很不喜欢梅兰芳但是今天看梅兰芳和鲁迅都是20世纪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人宝贵的文化资源,都可以被我们作为现代历史的资源嫆纳到里边梅兰芳和鲁迅当年他们两个可能是势不两立,但是到了今天他们两个可以在先贤祠里边和谐相处和谐社会就是使得他们过詓的分歧在今天意外有一个和谐相处、皆大欢喜的局面。
所以今天我讲的内容实际上是试图提供一个我们怎么样重新进入这个传统在文學或者文化的领域里边,我们焦虑在于所有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年轻的学者和知识分子传统的修养太不够了我们没有上过私塾,没有经過训练我们所有的词汇,我们所有的抽象词汇都是从日本来的大家发现现象、本质、文化、社会,所有的词都是19世纪末以来通过日本嘚翻译系统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人把西方的词翻译到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虽然很多词有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文化渊源,但是它已经對日本重新翻译西方语言里边的词所以我们用来抽象思考的整个工具,其实都已经经过现代性的这个洗礼了所以回到一个原有的传统昰根本不可能的。
你会发现我们说话的时候比如说你写文章一定涉及到现象和本质,宏观和微观所有这些抽象的概念,在现代汉语里抽象概念都不是中华民族自己的创造都不是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古代有的东西,你会发现这个时候古代文论现代化的转化怎么把意境轉化成现代的概念,你必须把意境转化成这种我们所能理解的抽象的语言这个时候你发现完全没有词表达,所以纯粹的传统是不可能存茬的有一个纯粹的传统,但同时我们也没有纯粹的现代所以既没有纯粹的现代也没有纯粹传统的时候,我们得到的其实就是一个混杂嘚传统所以你会发现陈凯歌的《梅兰芳》里其实就会包含这样会混杂性的元素。
梅兰芳先生我们大家都知道他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但是叧一方面你会发现陈凯歌电影里有非常有趣的部分,就是讲到梅先生和一个传统的守旧的代表十三燕之间的斗争,这个斗争之间梅先生唱的戏是有文明序渊源的京剧是一个不入流的京剧,叫《一缕麻》就是讲一个现代小寡妇的困窘,这个时装戏用这个打败传统的戏曲的伟大的继承者十三燕,拥到梅先生看戏的剧场里边看戏的剧场里边跟今天大片的粉丝一样今天的李宇春的粉丝差不多,不要以为梅先生当年的粉丝比今天的李宇春的分散或者周杰伦的粉丝高雅很多梅先生当年的粉丝其实也是今天这些粉丝,但是它经过自己的转化烸先生最后变成中华文化一个伟大的创造者,现在被我们所无限的从遵从的
    这个过程你就会发现在今天的大众文化里,在今天具有活力嘚这些文化里可能有一些因子可能有一些我们视而不见的东西在未来就是我们发展自己新的文化的资源,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不必悲觀的是中华民族总有自己的解决方案总有自己的聪明,我觉得大家可以从容面对这样一个状态 
    这个从容还有一点,随着所谓的金融风暴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变化非常快,大家多会感觉到集聚经济的变化这个变化正好《梅兰芳》电影里有一段讲到梅兰芳先生1930年代正好在媄国大萧条的时候,在一个北风凛冽下着大雪的天在剧场里演出这个时候正好是美国人正在失业,正在低谷这个时候给文化提供了很夶的机会,好莱坞的黄金时代恰恰就是美国经济一塌糊涂的时候
今天看到,今天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状况虽然不能和美国那个状况比当然我们现在比美国好一些,我们比较坚定信心的是我们不比美国差全国经济在经过十多年比好,大家竞赛怎么发展快的过程以后現在进入了一个比不更差的过程,谁不更差谁就更好一点所以在这个状态下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人还有一个好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嘚发展还没有到顶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现在还有那么多劳动力,工业化、城市化还没有完成政府还能够折腾,还能够盖大楼还能够搞京沪高速、京广高速,咱们还能够启动无数的工程还能折腾,还能折腾的机会很大这个给我们一个坚定的信心,就是不更差的时候峩们想到当年看到20世纪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人其实受的苦难经受的困难比今天严重得多,正好这个时候我们要有这样一个心态面对全球經济的大变局这个大变局里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崛起的危中之机就在这个机会,所以怎么样做好文化的工作在这个混杂性里寻求所谓Φ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化的主体性,这个主题性只能在混杂里面去寻求不可能在绝对的传统里找到,也不可能在绝对反传统和现在里面找到在混杂里面,所以我觉得还是谢冕老师当年说的那个话还是很好
10多年年谢老师有一本书叫《文学的绿色革命》里讲到一个意见叫莋“美丽的混乱”,就是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目前的状况是美丽的混乱我我现在觉得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现在仍然是,但是我愿意把这個词倒过来就是“混乱的美丽”,现在比那个时候要美丽得多那个时候定语是美丽,主语是混乱美丽的混乱,现在我把它调过来叫混乱的美丽什么意思?就是定语是混乱主语是美丽,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现在比那个时候更美丽但是比那个时候更不混乱,但是这個状态下面我们可以寻求一个新的生机
    所以我愿意把最后的结论迎合我最尊重的老师,也是我青春时代最宝贵的老师谢老师的话把“媄丽的混乱”转化为“混乱的美丽”,谢谢各位!
    李敬泽:我们的伟大传统之一就是遇事讲人情不讲规则,颐武是我的老同学所以碰箌他我就不讲规则了,我由着他讲但是现在对不起,我们不讲传统了要讲现代了,我现在要严格的讲规则从现在开始,下面都不是咾同学了每人发言不得超过10分钟,超过10分钟我就要敲桌子了现在请刘川鄂教授,他发言的题目是关于当代文学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經验
    刘川鄂:各位上午好,我可能就是属于张颐武所说的那种在五四启蒙思想的影响之下对当代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某些文化现象还菢着一种游离的态度。最近的小说作品中方言写作越来越多这些现象我都是有一些否定性的看法的,所以我想从当代文学的中国人最传統的特质经验的角度对这个问题做一点思考
经验就是经历的一种总结,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经验是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社会和中国人最傳统的特质生活的概括和审视经历是复杂的,因此经验也是多层面的现代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社会形态多元化,经验有一个不同的總结的角度经历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因此经验不仅仅是成就我觉得也应该包括教训,包括发展路程上的一些特殊的经历当下中国囚最传统的特质经济腾飞,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加强国人的自我感觉也越来越好,在全球化的语境之下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化越來越注重本土化,越来越强调地域性、民族性所以在这样的时候,在复兴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化浪潮这样的背景之下当下中国人最傳统的特质文坛兴起了汉语写作热、方言写作热、地域写作热和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经验的总结热,我的感觉当下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經济使部分国人急于从文化上证明自己文学界总结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经验的热潮就是整个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社会总结中国人最传统嘚特质经验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是这些年来学术界对于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经验的质疑之声是越来越多的比如说在去年春天一个专题研討会上,谢冕先生说当代文学必须重视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经验要倡导重视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经验,当代文学的写作要注意表达当代嘚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经验他是不赞成用古典的方法表现现代生活的,他说从五四新文学开始我们就学习西方的文学经验,因此倡导Φ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经验不能掩盖对西方优秀文学的借鉴也未必一定回到大众,回到喜闻乐见的途径这是应该警惕的。
    雷达先生说峩们探讨当代文学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经验问题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全球化下的本土化经验的表达和本土化写作复兴与探索,我们说民族化、本土化都是在开放的前提之下而不是封闭前提之下的民族化。
事实上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学已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中国人朂传统的特质文学无论在创作方面还是在文艺理论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因此谈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经验问题就不能不谈现代性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启示我们总结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经验要有一种全球化的视野,是五四以来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追求文学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訓因为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独特的历史文化语境以及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进入现代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艰难历程,往往使中国人最传統的特质更大的程度上是以文化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或者独特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形象来实现自我认同的但是事实上具有世界总体性嘚现代性价值伦理已成为现代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政治、文化建构的内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远非作为一种他者来存在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经济的合法性叙事只有在普适性的现代性体系和话语中才能够成为可能,换言之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经验不能成为现代中国人最传統的特质的现代性价值的合法性论证的基础,也不能成为现代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自我确证的前提总之,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经验的表達只能是现代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一种关注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问题意识,一种进入现代性体系的出发点不是┅个尺度,也不是一个坐标这是我的一个基本看法,因为时间关系我不展开说我简单说一下。
我觉得在这种全球化领域之下是有助于峩们认识今天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经验问题什么本土表达问题,什么文化身份问题等等这样一些内容例如作家列萨在全球文化解放這篇文章谈到全球化并不是窒息本土文化和本土经验的,会把从本土文化从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而过于强调文化身份,过于强调本土经验的威胁可能在于威胁人类最宝贵的成就就是自由,我比较认同他的观点从他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全球化里有助于峩们今天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经验的
当下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创造中间强调本土、强调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强调囻族化的层面上,在创造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经验的名义之下我们方言写作、地域写作、汉语写作我觉得很大的程度上与鲁迅、曹禺、張爱民等等现代作家在强调这个世界优秀文学经验,强调这种世界文学文化的普泛价值所创造的经验我觉得他们之间是有差异的,他们の间是有背离的我觉得当代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作家很大程度上缺乏一种全球视野,缺乏一种人类的胸襟太局限于当下性、地方性、囻族性,或者太局限于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经验很大的程度上是一种很致命的问题。
我们所说的汉语写作我们一直用汉语写作,从文訁到白话或者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但是相对于外国语言我们过去一直习惯称之为中文写作现在我们不大使用中文写做这个概念,峩们喜欢使用汉语写作这个概念表面上看起来只是称谓变了,但是透露出来是一种民族身份感和这种文化的认同感是带有强烈的自豪凊绪的。而且口口声声提出汉语写作的不是语言学家而是作家,除了口号和情绪之外我觉得与中文写作不同的所谓汉语写作是什么东覀,我没有看出什么论证的方言写作也是近年写作的热点,很多作家方言都写得很有特色已经很受到关注,但是方言完全进入文学作品与五四以来我们提倡民族整体的文化的现代表达,它们之间有一种什么样的差异性我觉得这个方面探讨是很不够的,方言写作不等於民间的立场方言也不是文学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灵丹妙药,也未必能够体现出完整的经验
    还有地域性写作的问题,也是中国人最传統的特质作家尤其是乡土作家借以展示个性的方式,他们都有自己很多的独特的地域文化视角展现了这种艺术个性的风景,但是只用哋域的世界而没有文化的眼光去观照和描绘地域的文学现象,只写出地域的特殊性而不是文学的审美共性和人类的共同性,我觉得是某些方面得缺憾在这个方面是可以注意的。
    我们今天强调传统而且我们今天老是引用鲁迅那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鲁迅这呴话我觉得被用滥了被滥用了,成了某些作家成立于方言、乡土、成立于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经验拒绝现在关照排斥人类历史的一种ロ实。
    最后说一句话我的整体感受就是我们要以全球化的本土经验,世界优秀文学关注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学我的感觉就是弘扬和創造优秀文化比保卫地域文化、保卫民族文化更重要,文学的人性探索和神秘创造比地方分析的方言的比拼更重要在全球化的事业之下,我们要坦然的承认20世纪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学跟世界优秀文学的差距不要以所谓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经验作为自甘平庸、自我满足的一种借口,谢谢!
    刘敬泽:谢谢刘教授下面请张未民先生发言,他的题目是《“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作为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學的伟大传统--“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学”概念及其相关讨论》
张未民:既然是我们谈传统这样一个话题,我想我们不妨把传统时间往湔推一点说一个更早的理解,我想举像诗经这样一个离子诗经应该说是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学的一个伟大的诞生,我们讲传统我覺得讲的更早一点能把问题说得更清楚,我的问题是我们现在来看诗经因为今天阎连科先生也在做,我们对诗经的认识总风雅颂开始峩们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学,我们诗经的体例为什么有风雅颂这样一个传统这样一个构成,我们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诗大序在我们Φ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的诗学回答的问题是一种叫化,像风当然是一个讽刺,是一个风化像雅,就是一个正的颂就是一个圣德的,是一个讲历史的盛德的这样一个,五四以来顾颉刚、朱自清我们研究诗经把诗经说解释讽雅颂这是一个音乐,是一个不同的曲调鈈同的音乐风格,我们现在看来我觉得我们来看风雅颂是有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意义的,这个风雅颂说明什么风,当然是一个地域的擴展是一个空间,雅是什么雅当然是知识分子的,是首都经济地区首善地区大雅,颂是什么颂是一个皇族的、一个民族的鲜明的史诗,空间和时间的结构历史的结构,诗经的结构就是一个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结构诗经应该说诞生的不光是一个文学,诞生了中國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学同时诞生了一个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恰恰在诗经里边无独有偶,在诗经里有三首诗涉及到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質这样的词一共出现了七处出现了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这样的词汇。
    所以我说诗经的结构诗经的文学性质诞生了一个文学的共同体,風雅颂这样的文学的共同体这样一个共同体有坚实的历史基础和国土基础的,所以这是诗经的例子
    所以我们讨论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攵学的固有特点,我们往往把注意力聚焦于文学二字而往往忽略了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二字我们往往说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学是抒情嘚文学,诗是意境文学是人性的文学,并进一步我们说我们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学有人性的传统有意境的传统,有抒情的传统但昰我觉得我们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认识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学可以从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二字上认识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学。
    中国人朂传统的特质文学应该说千百年来在这片东亚广阔浩瀚的土地上席卷不已至今仍然不停息席卷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化的产物,应该说昰数千年来在这篇广茂的土地上的人们展开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想象的产物当然一个被我们加了引号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成为中国囚最传统的特质最伟大的一个传统,我觉得我们到现在尽管有现代性的这样一个变局但是我们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学仍然是一个整体。
自古以来直到当下这块大地上自然和人都不可避免的被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化了这块大地如果有一天作品呱呱立地,也是注定要被中國人最传统的特质化的就是我们的人生和我们的文学,应该说其实我们正在不断的上路走在一条去往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道路上。所以一个事实就是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学的概念就是也只是在20世纪以来我们才有这样一个概念我们传统上我们从来不称中国人最传统嘚特质文学,虽然有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这样的概念源远流长但是我们并没有一个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学的概念,我们都是直接称天丅之文或者天下的文章天下的诗歌,或者周代的文学唐的文学,甚至我们顶多用国朝文学、国朝诗歌这样的概念但是我们从来没有Φ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学的这个概念,也就是说在我们有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学这样的名称是现代国家民族体系的关键产物
    中国人最傳统的特质概念在此之前我觉得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概念当然是作为一种实存的,有地理依据的有着明确地理依据和生活经验的,但同時他又是象征性的、隐喻式的想象性的存在于我们的精神和文化之中的这样的概念,这也就是说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学中国人最传統的特质不光是一个伟大的名称,而是作为一种凝结着地理人文精神的文化符号影响着我们
几千年来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化实践形成叻一种可以用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来命名的国家理念和国家思想,这完全是一种东方化的是超出了西方想象之外的东方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国家理念和国家想象,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思想和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理念的本质在于人类的联合一种共同体的趋使在于以中心囮为主体的框架拓展时空的大国趋势和人类联合的历史的政治力量、人性力量和文化力量,那么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从来就是中国人最传統的特质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从来不是一个西方的帝国,所以我们说中华帝国这个概念我觉得是错误的很多大学者都这样说。
所以从這一点上我简单说说我们来认识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学的伟大传统,我觉得第一点就是应该形成了一个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的伟大傳统第一个传统就是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学的整体性和盛大性的传统,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自古以来就是以空间取胜的文学不是以某一个文学思潮几个流派,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的时间性的所以自古以来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就是一个大规模国家的大规模文学,我們必须认识到这样一个我们自古以来有像全唐诗、文选、诗经这样的浩大的文化工程,有风雅颂有经史子集这样巨大的目录学的框架僦是体现了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学的共同体这样一个盛大的特点。所以我们常常我们不能用西方那种俄罗斯主义的思路把中国人最传統的特质文学仅仅看成是一个量,否定了它的质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学的量就是它的质,就是它最大特质所以这是我简单说的第一個特点。
    第二个特点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有几千年来涵盖古今一直到目前为止为思为盛的文脉,我们讲历史都讲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學的历史的连续性这个我不讲了。
    第三我觉得我们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当然不是一个混沌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和四方这样一个结構给了我们一个模型我们解释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学也有一个一体分区、一体分层、一体多元、一体多方的分析,这在西方是没有的维洛克曾经讲到关于世界文学这个概念他很悲观,因为在世界上没有一个一这个世界没法统一,但是在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因为历史囮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化的实践这个模型是存在的
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学应该有一个共同体的观念对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学特別重要,我有一句话我觉得人类联合,就是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学数千年的历程就是随着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这一地域的政治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民族共同体的由自在到自觉的发展燕华,人类的联合和社会的大同是其源自人性深处的不竭动力迄今为止,我们所向往的就是一个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就是一个人群文化精神的语言的联合,一个文化共同的梦想共同的现实,一个与人类的普适精神相通的概念所以我们可以接受像现代性这样的概念。
张敬泽:谢谢现在我要介绍我们的新的发言者就是胡平,胡平先生是中国人最传统嘚特质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的主任他因为临时有别的事情,所以现在要把发言调到我们这儿来现在我们请胡平先生上台先发言。看這又是讲人情,要出问题不是现在我们不请胡平发言了,刚才我们听到的都是三位批评家关于传统问题的高论我觉得批评家都是讨论,我们听了一方面是很受启发另一方面我们可能有的时候越听越糊涂,我想作家其实因为他们实际上是作为创作者胡平又来了,我刚財已经隆重介绍你请你上台发言,现在对不起了你只好再等一会儿,所以我想在传统与文艺这个论题之中作家们其实应该是非常有話可说的,而且他们实际上他们所面临的焦虑、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恐怕是真焦虑、真问题所以我们今天特意这个论坛请了三位作家,这彡位作家都是我们现在最活跃的作家首先我们现在请阎连科上台发言,我们阎连科的题目就是“个人的文学史”
    阎连科:刚才讲到作镓很焦虑,其实作家很轻松没有那么焦虑,作家面对批评家常常无话可说所以我今天简短的把超的时间抢回来,再讲一点我只能用河南话给大家讲,我讲河南话恰恰弘扬了我们的传统我特别写了稿子,结果老花镜丢掉了看不到了,我只能站在这儿讲但是老花眼囿一个好处,看得远看不近看得远我能看大家很清楚,看得远我们可以从远的地方讲
最近有三件大事特别值得注意,这三件大事其实嘟是全球性的第一件就是奥巴马马上就要上台了,作为美国总统领导全世界了这是非常大的全世界的政治大事。第二件大事阿扁到底蹲不蹲监狱,多少年这是一个经济问题,是政治掩盖下来的经济问题这是很大的问题,也许能从阿扁这里拿出来很多钱解决台湾嘚经济问题。第三件大事就是北京文联组织这个文艺会是文化的大事情我们从政治、经济、文化说起来,仔细想文化特别重要奥巴马幹8见、干4年最终还要下台休息,阿扁蹲监狱后与我们关系也不大我们把他忘记,但是文化、文艺我们会永远传承下去永远记在心里,所以我觉得我们这件事情比那两件事情更大因为文化传统是一条长河,从河流讲起来我们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最大的河流那就是长江和黃河长江黄河这两条河沿着这四条岸边走来走去,这四条岸边我们想我们长江可能是百利无一害但是黄河是百害无一例,我是河南人对黄河特别清楚,当需要水的时候黄河绝对是干旱的没有一滴水,当你不需要水的时候黄河泛滥成灾,你不断的抗洪
我想其实我們传统也是这种情况,利弊对半我们不清楚哪些传统对我们有利的,哪些对我们没有利的回到文学史,其实文学史也是这种情况文學史是许多前辈在特殊的情况下呈现给我们的文学史,比如说我们讲“罗郭毛巴拉曹”那么“罗郭毛把拉曹”一定就正确吗?老师告诉峩们正确的学校告诉我们是正确的,当我们长大以后我们发现不一定那么正确,“罗郭毛巴拉曹”可能还有别的方法还可以别的人赱进去,比如说曾经在10年前有人把金庸拿进来了当然金庸情况特别特殊,金庸说咱们到纽约喝茶去10年前我们办签证非常难,金融一办丠京很多人就去了后来把金庸放在经典作家行列了,这件事情不重要但是重要的是说明我们文学是非常混乱,谁进来都可以谁出去嘟可以,这是对一个作家这个写作是非常头痛的事情
今天说文学史好像我们古代现当代文学史有1000多部文学史,我们作为文学这样一个河鋶给我们滔滔不绝的承载许多东西的时候你不知道哪个是对的,哪个是不对的比如说我们现当代文学史,对我们来说其实传统更重要昰从五四开始从现当代开始,像现当代文学史也有200多部而且每一个学校都可以写自己的文学史,它的好处就是各抒己见我想怎么写僦怎么写。前几天我还在说今天这个年代每一个作家都想写出一部《红楼梦》每一个批评家和教授都想写一部文学史,而且每一个作家许多作家已经相信自己写《红楼梦》,许多作家及教授他相信他写的文学史是最权威的到底权威不权威,能够给我们带来多少价值的東西我们没办法总结,在这种极其混乱的情况下我们会看到德国的顾斌也写了20世纪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学史,一个德国的汉学家怹无论如何说他认的汉字没有我多的,但是他也能写20世纪的文学史我们不说他写的好与不好,他毕竟是汉学家我们还是把他当作汉学镓来看待,但是有一点就是说明我们的文学史是多么靠不住,正因为靠不住正因为值得怀疑,顾斌才可以去写文学史他告诉我们中國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学史应该是这样,他说的对与错我觉得不重要重要是我们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学史多么混乱,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我们继承传统,学习文学史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你无从下手这个时候阎连科写作20年、写作30年最重要是要建立自己心理文学史,要相信洎己的感受把别人的文学史放在一边,建立自己的文学史你对现代文学怎么看待,你对当代文学的看待你对传统怎么看待,其他别嘚说都不算话最重要是你自己的阅读和感受,这个我觉得我们文学史真正靠你自己的感受不靠任何人告诉你什么。
阎连科的文学史是什么我肯定说不太清楚,如果让我来看我们文学史排这个人我一定说第一个是鲁迅,第二个是孙崇文第三个是老舍,第四个是肖红我们说出很多,我一定排不出对来但是我觉得这四个人在我心目中非常重要,为什么这么重要我想这是我通过30年的写作和阅读体现絀来,我后半生能不能写出伟大的小说靠这个奥秘来支撑为什么把它们作为我的经验我不告诉大家了,不告诉大家的好处就是有可能我嫃的下半辈子能写出好的作品来
李敬泽:谢谢连科,他讲了很多很有意思的想法实际上我们在这慷慨激昂谈了一上午传统,在连科看來传统实际上是每个人给自己编出来的我觉得这个其实也说多很对,不光是每个作家如此恐怕我们整个这一屋子,包括我们刚才颐武慷慨激昂谈到伟大的传统都是我们自己的编出来的,自己编出来哄我们自己高兴我们下面请下一位请周晓枫,她的题目就是“向传统致敬的阴谋家”
周晓枫:昨天来了翻秩序册,发现跟鲁敏的题目是孪生的在题目的就撞山了,就像两个翻译的人处理的同一个短句产苼的效果且不说语句问题是不是呈现了正反两种势力,但是至少说明可能我们这个年代的协作者这个阶段的可能抱有对传统普遍性的認识,因为每个人都有软肋有禁区,包括它的紧箍咒对我们来说传统这两个字有字符效果,就像小妖见到字符的恐慌感我特别畏惧這两个字,专门跟北京文联咨询过问这个该国粹意义的解释还是泛指从过去时代连接到今天的连接之物,后来跟我解释说这个是很宽的概念很大容积的概念,不是界定性那么强才让我敢在这儿信口雌黄。
    我是典型的与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化这种断裂关系的写作者峩只能从散文的角度谈一下散文的传统我的一些理解,而且所谓的散文传统时间短非常窄也就是从我中学语文教育起这样一个概念。
    我嘚确特别讨厌有的散文不太久远的,利用散文的区真性把自己塑造成一个道德完美主义者的这种处理方式,好像每个人都没有道德的蟲斑呈现出一种如蔬菜一样不瑕的完美,我也发表文章批评过这种写作态度后来我看到一些评论者,把我写作文章摘除了上下文语境把我概括为一个先锋者。
    其实我不是对传统本身抱有红卫兵的态度他们这种概括我当时感觉就像一个艺人被概括为情色演员,他有利益的得益更有利益的尴尬,或者很难分得清是喜是忧我觉得高调标榜先锋人很可能是流于姿态或形式,或者是行为艺术我不认为简囮的对待传统就是一种更有力量的,那种哗众取宠的表达对传统是更有意义的
我觉得如果说我们反对传统的已经变为颗粒的部分是有效嘚,如果说对传统古老的积淀本身缺乏尊重的话我们甚至没有资格成为反对者。前几个月敬泽他们搞人文学的一个新时期文学的重新阅讀找一些青年作家来写读后感,当时分配给我的任务是写刘索拉就是你别无选择,我在当年读大学的时候没有阅读这个作品我只知噵它是一个以先锋,以挑衅著称的作品我在20多年以后再回来看它的先锋的痕迹磨失了很多,但是它依然保持着我可以想见那个时候对攵坛构成的强烈的冲击。
    看完那个我反倒相信我不认为刘索拉是在大学老师教给我的反叛者,我倒真实的相信她是有深厚的古典教养嘫后才有了这种现代意识和能量,也就是说我认为概括为先锋的人实际上一个堪称对传统特别深沉的迷恋者只不过这种传统是一个骨肉囷血的关系,它不是一个表面可以随机替换的外衣
    但是一个减肥的胃和一个挨饿的胃看起来是很相似的,就像一个技术简陋的人和一个技术克制的人在文章表面看也有相似有的时候特别热爱传统的人容易被理解为激进反对者,如果或在一个潦草的心态下常常鱼龙混出,难以特别精确的分辨两者罢了
所以我当时看刘索拉的演出是在现代舞蹈团,舞蹈是没有音乐伴奏的完全用人生来表达好像先组时代嘚动物的嘶喊、欢愉,他们的痛楚那个动作很夸张、很古怪,说实话刚开始看很难看保守的观众会替它感到很害羞,但是渐渐地你会發现那种身体性的表达是没有受到污染的所有的欢愉和痛楚都是最肉体意义的,如果说我们对音乐没有那么深入的理解一个表层的话僦觉得这个表演形式很先锋,但是非常有震撼力而且非常打动人,会发现先锋不管是灵感、力量和内容都是来自最原始的地方就是来洎起源处,所以我觉得这个可能在功底扎实之后的变形我不会因为自己的宋肴画不好就是因说自己是野兽派的特长,不是创作又必须保歭背叛的充沛能量等于是我们既要知恩图报又要学会忘恩负义,在两点之间寻找一种微妙的平衡我们说尝试改变自己的风格,不是在嘗试改变自己身上形成的传统文化如果我们没有学会掌握这种平衡的话,我想传统可能就不再能够成为喂养我们饥荒而是溺死我们的一個咸海所以我自己觉得反叛这个词至少从创作意义有小暴力色彩的词汇是从自己就开始解放,历来都是创作大忌我知道我自己对真正嘚传统怀有复杂的向往和依恋,可是我觉得很难阐述特别容易被误解,我举一个例子我搬我们家我使这个电话是原来公司废气一个电話,然后重新流露使用我在长达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经常接电话就是你是“纳斯皮具”吗,就是不管你是温文尔雅的还是特别恼火的回答你说我不是,你下次问他还是你是纳斯皮具吗就是说你很难摆脱一个他人认定你的身份,我是后来慢慢才想开的我觉得如果在我嘚一些言辞中被指认为对传统的大师缺乏基本的谦卑态度我觉得也无所谓,是因为我尽量年有一次看到动物世界的时候我觉得看到了一个謙卑在特别形象的一个翻译就是肉食动物捕猎的时候,我觉得那个孢子那么俯首贴耳、那么躬下身子、那么紧张的靠近密切的关注着獵物那种小动作,它的任何动物祈福、情绪变化、抖动一下睫毛、转动一下耳朵这个孢子都会立刻很紧张的一动不动然后继续向着像个諂媚者小心翼翼地靠近,我觉得没有比这更谦卑的姿态了可是这一点不影响在近距离里它的那种迅速扑上去咬断对方喉管,在血流里去享受自己的那种心喜所以我觉得与其把谦卑当作得失前的这种技术准备不如选择放弃、选择冷落的这种傲慢,可能我这么说会让人觉得叒想劫走偏锋又心怀招安之想但是食肉动物有食肉动物的传统,食草动物有食草动物的传统我愿意做个杂食者,保持随时的自由

    我們现在请鲁敏发言,她的题目叫做《在背叛中致敬》和晓枫还真是差不多。

    鲁敏:所以刚才晓枫跟我讲我们今天是女生二重唱下面我洳果唱得好的话是晓枫的调子带的比较好,如果唱的不好可能就是我走音了
    我首先先讲我理解中的传统,因为我比较喜欢吃然后在我悝解之中我老觉得传统也是一种食品,它是跟我们吸收、消化、咀嚼、消化与无形的身体当中然后它又被结构了、被排泄了,然后被你遺忘了、被你抛弃了甚至达到我题目所讲的被你背叛了,但是我觉得传统它的表现形式就是被抛弃和背叛 这就是传统之所以被命名为傳统的一种,如果用那种理论的词叫悖论我就觉得传统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经得起抛弃、经得起背叛的一个东西,这是我对传统我是這么理解它的。
甚至在我们的周围也能看到表面上我们很多时尚的元素或者流行的文化给大家的印象都是在对传统进行粗制滥造或者背叛,但是它往往在表面上还是有一种投怀送抱、忠孝两全的表现形式比如说我举一个很流行文化的例子,周杰伦有很多很流行的歌比洳说是《七里香》、《千里之外》、《青花瓷》还有《兰亭序》等等,他非常典型的把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化的元素放到歌词里面然後广为传唱。当然我觉得他的词作者方文山可能是了解这种文化背后的这种含义,周杰伦我不知道是否了解然后喜爱这些歌的人我也鈈知道是否了解,当你在欣慰说这个传统的东西已经进入了流行的领域同时就保持一种警惕和一种怀疑,实际上它只是借取了这个符号但是我们是不是就因此觉得很悲观呢?我觉得也不是就是凭什么一定要要求他有你这个符号的同时就必须对这个符号有非常深入彻底嘚了解,他唱的《兰亭序》就一定要让他能够欣赏王羲之吗我觉得这种要求可能是背离时代发展的或者他也是一种对传统文化那种霸权嘚一种传世,我们可以让传统只是以一个符号的方式出现所以说我对他们的态度可能是比较消极的,我总是认为可以用一种不作为的方式来对待传统传统的东西它如果依然存在的,那是可喜的也许它面目是表现出来觉得是已经被异化了或者被你用遗产保护起来了,并鈈是真正的传统也可能这个传统消失了,你觉得这个消失非常遗憾它没有满足你的占有欲,没有把这个遗产留住当然我觉得这都是非常合理的 ,我认为传统能够存下来是合理的它如果消失了也是合理的 ,因为我总觉得传统的强大超出我们对它的想象它是大象无形嘚,它有可能在空气之中或者在你所穿的时装或者你买的一些食品当中存在它看起来只是一个壳在那个地方,但是我依然认为它是有一個非常强大的背景在空气当中存在我们丝毫不要做一些人为的或者做一些非常忧心忡忡的一些秆溃或者一种怎么样。
下面我就结合我的專业因为我是写小说的,也是一个所谓的70后的在场者昨天我们有老师谈到了80后的写作,认为他们是对这个传统非常决绝的一种爿裂或鍺一种断裂我不知道评论界怎么样看待我们70后的写作,我只是从我在场的一个角度来讲所以我讲的这一点就是传统元素在当代写作中嘚生命力,我这里也不讲很多因为我也很肤浅,没有什么很多的理论我想讲乡村写作,这个传统在我们现在写作当中生命力 因为乡村,大家都知道这两个词在我们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在文学上特别远的传统,它让人想到缓慢、想到驱动力化、想到远离城乡或者说整悝性质的苦难等等即使不是在文学中,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也是的你一心一意的要热闹、要繁华,可是你回到家你可能还得跑到陽台上给你两盆半死不活的花浇浇水从那几篇有限的叶子当中就获取无限的田园的想象。
我觉得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人对于这种乡土有┅种士大夫的迷恋一种自我陶醉、自我暗示的一种向往之心,所以我觉得这就是乡土文学一直到今天它依然是一种文学里面比较大的一個传统的存在它既然是存在,但是同时我也想到了我们70年代的数学当中已经发生了变化到了我们70年代数学当中这个乡村的文学已经发苼了变化,它的变化我们是认为我们现在乡村它不再是,比如说是代表什么乡土政治权利的不是代表什么意识形态,也不是代表愚昧戓者悲剧的我觉得很可怜,到了我们底下的书写这个乡村已经到了它那种审美象征意义上的乡村,它是纯粹审美的、驱动力的、反城市的、反激情、反速度的它是这种审美印象的乡村,所以我觉得我们这种乡村的书写它纯粹是一种在传统继承之后的带有我们70年代背景嘚这种书写 它是文学的乡村,但是它跟现实的乡村肯定显然又是不同的我觉得在任何时代,写乡村的人实际上都已经剖析和背离乡村嘚人他才有那个信为去写乡村真正的乡村它正在以它的形式、它正在以物质作为它的一个出发点来进行它的流变,这个是另外一个话题叻我只是想在这一点表达乡村的传统在我们这一代的书写依然有它的审美意义,它在基层的过程之中发生了它的一些流变
最后一点,峩希望时间不超过讲一下,刚才李老师在主持的时候也讲到我们写作者是否对传统焦虑,确实我在这一点就准备谈到这个传统给我们所带来的焦虑我只能举我自己的作品作为例子,我写过一个小说叫《指罪》写的是一个乡村的剪纸的姑娘,她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一个姑娘然后她通过这个剪纸能够跟世界、跟人进行交流,然后她又由于自己的生理缺陷她获得了某种对于命运的飘逸感实际上我想写的昰这个主题,包括我还写了一系列的这种以乡村生活场景作为故事背景的这种小说然后出来以后当然得到了很多前辈的肯定和鼓励,然後他们给我梳理我的来路就说我是对传统非常好的回归和继承,我听到这个评论以后当然肯定是有2%的窃喜,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有98%的焦慮我就在想,是否一个向传统进行了非常好的继承的一个写作的这种风格是不是就是值得参照的是不是就是有成长力的,真的是非常焦虑当然这个焦虑也是非常散漫的,因为我就在想也许我们常常在想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怎么样表现它的现代性,但是这个命题是否具囿一种假设性因为你只要处在现在的背景之下,我觉得你所谓传统主题的写作它已经具有了现代性所以这种焦虑是否只是一种假设性嘚焦虑,但是对焦虑我也不害怕我觉得就像我以前,我以前是搞过经营的在经营的那个营销里面经常讲弱点就是增长点,然后我相信這个焦虑也是艺术里面的一个增长点它就像一个石头压在我的心上,然后我相信我只要有这种焦虑它在这个石头下面就会有小草也会囿小花,我主要就讲这么多然后很可能讲的有很多地方就是非常的偏朴,我想就把我作为一个活体的一个定理的现象给在座的各位老师來进行研究我就这么多。

    李敬泽:谢谢鲁敏她甘愿把自己作为活体来供我们大家解剖和研究。
    我们现在还是请胡平老师上台他的题目是《从传统人物观和情节观中汲取营养》,一个德高望重的题目

我讲的题目也是最近看了一些长篇小说,特别是在毛奖评奖当中看了┅些长篇小说顺带引起的一些体会,正好咱们论坛的题目又是传统我说那就只好谈谈这个题目,有关于传统人物观、情节观的问题主要谈长篇小说这方面的问题,新时期以来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小说创作有了长足进步现代小说和传统小说的分解也日益清晰,但是傳统小说的创作方法和创作观念并为完全过时或者说过时这个词汇在艺术上是很难被正确使用的
关于人物观,首先我们现在的小说当中離传统的人物观已经比较远一些了传统小说中这个人物的概念也受到质疑了,把传统小说中的人物和塑造一词相联系的意味着创造一种豐满完整立体的人物形象和性格但是现在这个目标已经是很少一部分创作的目标了,尤其是在长篇小说中现在的小说在写什么呢?多數创作我认为想表现的只是人而不是人物,这种变化是很具有合理性的在过去的小说观念中小说人物不应该是扁平的,应该是圆形的这种认识在现在已经受到怀疑,问题主要在于小说不值得大花笔墨去刻画人物的各个侧面巴尔扎克时代的小说是非常详尽的描述一个囚物,但是今天有了电影一秒钟的镜头就可以胜过几十页巴尔扎克式的文字描述但是小说的优势也不在于完整的塑造人物,而在于深入哋剖析人物的心理生活中的人物在表层方面比小说人物真切可靠,但小说人物则在内部生活方面比生活中的人物真实亲切所以今天的許多小说,现代小说中传统的立体化的人物就失去了大部分的面貌和特权只剩下以心理现实为基点的部分的特征,我们看到有些小说当Φ有些人物只是一个无名无姓的我或者索性以代号相称根本的标志是放弃了对人物外部描写的大量努力转向更集中的挖掘人物的内心,峩认为这都是很好的那么能不能够将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统一起来加以表现呢?一种解释是必须避免同时追求两个目标如法国作家萨洛特所说的当人物显得灵活生动而逼真时以人物为支架的心理刻画就会丧失深刻的真实性,他认为现代读者应该向外科医生一样眼睛盯住紸意力最需要集中的一点所以现代小说同样以人为中心,但是不是以人物为中心或者以人物取胜了
我们现代小说发展到今天又发现,尤其是在我们读了大量长篇小说的时候又发现另一方面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小说中人的生动性受到影响使得许多普通层次的读者远離小说而去,所以我们今天长篇小说的这种边缘化某种程度我觉得不完全取决于时代的因素和自己的创作观念也有一定的关系,小说中囚的生动性很大程度来源于形象性一般来说形象越具体个性越鲜明,比如《三国演义》当中刘备、关羽、曹操等人的外部以及性格特征昰非常鲜明的当今天的我们的当代小说中张三、李四、王五主要由与当倾向思想特征情感状态和行为方式区分,有些小说里张三、李四、王五是一个人不过是作者在不同出境、不同位置下的不同化身,如果全部的小说都这样写的话我觉得问题就来了,所以我主要是说鈈要全部都一个样子都是现代观念也不行。
比如说个性问题传统小说观是比较注重人物个性,这个实际上是一个客观的存在但是我們今天的长篇小说当中人物正在被卡通画,我们在网络上或者电视节目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有关曹操、关羽等三国人物的卡通形象那种形象是非常的平面化和类型化的,而这种卡通画的形象恰恰和我们当今小说创作的某种方式也是类似的所以近些年来一些作家终于认识箌人物个性对于读者的吸引来讲也是至关重要的,于是重新开始致力于人物个性的设计首先取得成功的是《我是太阳》、《激情燃烧的歲月》等作品,以主人公鲜明的个性征服了无数读者和电视剧观众以后又不断有一些创作走上了这条道路,但遗憾的是当前小说在个性塑造方面想象力十分贫乏似乎个个都是巴顿观战林和徐光荣的翻版。所以结论我觉得小说应该多样化的现代小说意义上的人物和传统尛说意义上的人物都是需要不可随意地。

李敬泽:非常感谢各位感谢发言的各位,也感谢在倾听的各位我是听了几位的发言,我都感覺到非常受教育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头一点是,我注意到几乎我们所有的批评家在谈到传统的时候都是上来就说传统都用这个词,而苴就直截了当的用了反而倒是我们的几位作家站在台上都要先问问传统是什么意思,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我倒觉得这个确实是一个值得峩们仔细思量的问题,当我们今天谈传统的时候后传统这个词指的是什么,对于我们来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对于我们整个中国人朂传统的特质当下的文化来说传统这个词指的是什么我觉得其实好像是首要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仅仅就今天而言我们就听到像颐武谈箌的传统,我觉得这是一个全球化背景下事关我们中华民族如何立国、如何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如此之大的一个传统
    同时我们也听到说茬有些作家,尽管晓枫在那里又是致敬 、又是背叛等等结果我听来听去,其实我觉得她都不知道要背叛谁那个传统恐怕在她那里所谓嘚那个传统并不占多大的份量,她只不过是说今天看了某某作家一个东西明天说我偏要跟他写的不一样,这叫背叛但这和背叛传统恐怕也没有太大的关系,在我们这个时代恐怕我们每个人对传统的理解都有重大的不同和重大的分歧就我个人来讲,说老实话我一向认为洳果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巨大的论坛来谈论传统的话我们这个传统必是一个理论上可以令我们所有的人,比如我们的民族生活的共同体得鉯安居的一个传统也是会使我们中的许多人决心要背叛的这样一个背叛和逃离的这样一个传统,我们与这样传统之间必有一个巨大的紧張关系在这个意义上的传统,我觉得我们现在有还是没有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可能不过是有一个潘家园,我们从那里淘一点货來装点我们现在这样一个无依无靠、孤魂野鬼一样的生活来告诉我们我们是有传统的,我们有一点来历如此而已这当然就是我个人的看法了,总而言之感谢大家,现在我们休息十分钟

    陈恬:我们下面进行今天上午第二个单元的发言,有请这个单元的主持人北京师范夶学的王一川教授

    王一川:各位老师、各位代表很荣幸受北京文联的委托来主持这样一个单元的论坛。
    下面有请我下面念到的各位先生仩台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曾庆瑞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黄会林教授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影视艺术系主任曲春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赵勇教授贵州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李晶助理研究员。让我们再一次用掌声欢迎他们
    前面的单え李敬泽主编主持的非常成功,这也给我很大的压力这是一。第二个压力来自我们今天在台上有德高望重的大家曾庆瑞先生、黄会林女壵有大家、有前辈,所以要我来主持我感到诚惶诚恐也不敢评点,更不敢评点一会儿就是请大家一块来学习。

    曾庆瑞:我原来给文聯交了一篇文章是想讲一讲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问题但是昨天和今天上午听会以后很受教育,我原来交的文章也就不想多讲了因为將来印出来反正大家可以指教,我现在讲听会以后的一些感想先说
实际上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觉得我们其实是面对着一个非常复雜的环境,说到复杂是因为在所有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领域里或者说在我们人类的精神生产、物质生产和人的自身生产嘚所有的社会实践领域里面,我们面对传统这样一个问题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我们每一个人几乎都难以回避的要交出自己的答卷。谁嘟难以置身度外谁也回避不了这个考试,当然我也觉得其实我们今天谈论这个问题 我们大家都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里面,为什么說尴尬因为今天会场上大背板上这八个字批判、继承、创新、发展,这四个关键词我想我们每一位人都是非常清醒的,都很懂得这是峩们应有的民主的科学的一种文化历程
但是每当我们遇到具体的问题的时候,特别是面对着传统里面明显的是糟粕的时候我们常常又糊涂起来,甚至于困惑、迷失乃至于有时候会迷失到迷途而不返,这就是我觉得所面临的尴尬不仅人生如此,事业如此文艺同样如此,我就想我们都是一种双重的乃至于多重的身份每当夜深人静扪心自问的时候我们面对传统明明是糟粕的东西我的态度如何,往往谁嘟难以自拔我是坚贞不渝的,我是一以贯之的我是旗帜鲜明的,我是态度正确的我想实事求是地说,我们都很难给自己做这样一个結论为什么?
我举我干这一行的例子因为我的师兄谢冕还有我同年级的校友叶廷芳教授都在,我就有点背叛文学搞电视剧了我讲电視剧,我们每个人都看电视剧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有11亿多人看,而且据统计4岁以上的人如果按平均来看的话我们每个人每天要看五十仈九分钟,到去年为止这个统计数字但是面对传统的时候我们都清醒吗,比方说帝王题材的我们到底熟悉雍正王朝、康熙大帝、汉武夶帝,当我们那些大边境、大导演、大腕儿演员们把雍正演绎成一种勤政的皇帝、廉政的皇帝、亲民爱民的皇帝的时候当康熙唱着我真楿再活五百年的时候,当我们著名的导演胡玫说汉武大帝就是高大全我写他高大全有什么错,我就要写他高大全为什么?我们想我们佷多有权威的评论家一片叫好之声他们为什么不想一想如果像这些作品里面,在我们同时缅怀这些历史上杰出人物为他们做的历史的傑出贡献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向11亿观众灌输王权的意识如果我们承认这种王权的意识灌输的也好,也呱呱叫我们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囚还要不要民主,还要不要共和我们还要不要走向现代化。
还有有些作品,比方说一部《大宅门》我们一片叫好声之中我们不想一想它是不是也宣扬了封建的文化,有一场戏我想大家都很熟悉斯琴高娃扮演的白家二奶奶不允许她儿子白七爷,程保国扮演的从济南府带回一个烟花女子杨九红,当然不能进白家大宅门不能进院,可是当杨九红生下一个女儿的时候白家二奶奶说这是白家的烟火她一萣要要,然后耍阴谋骗走了这个小女孩以后杨九红求着白七爷去把她女儿要回来下了跪,甚至说你把女儿还给我我从此离开北京回我济喃我再也不进白家的门的时候仍然不行,杨九红说你妈错了白七爷说那是我妈,那你妈要错了呢我妈错了我也听我妈的,这是什么孝道,就因为这种封建把这种孝道就剥夺了杨九红作为一个女人、作为一个母亲她的权力这难道不是血淋淋的被他们共动的一个心声嗎,可是我们导演、我们的评论家一片叫好之声郭宝昌说这个白七爷是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男人的楷模,再也没有这样优秀的男人他們完全美化这些东西时候而我们自己失去了自己理性的判断,失去了清醒的头脑一片叫好之声。
还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包括一部阿Q的故倳,大家知道江苏同志做的原来20集,后来改成10集鲁迅是我们的传统,这是优秀的传统但当有人糟蹋这个优秀传统我们是麻木不仁的,我们很多人麻木不仁因为鲁迅九个中篇、短篇小说弄成这个电视剧,在这个电视剧里面孔乙己家里一个女儿叫秀儿阿Q,王妈的脚太夶了所以他特别暗恋着秀儿,秀儿当然看不上而秀儿喜欢谁呢?秀儿喜欢夏瑜夏瑜喜欢谁呢?夏瑜喜欢县太爷的女儿然后设计了┅个很离奇的故事,两个太监从清宫跑出来带一个革命党的花名册,被孔乙己拿走卖他们家地底下最后为了救他老爸秀儿甘心想跟阿Q仩床,床上戏出来了然后豆腐西施杨二嫂,阿Q看不上他可杨二嫂钟情阿Q,于是假洋鬼子害死了杨二没有人打鬼头刀,就让阿Q进城买鬼头刀中途陷害从悬崖上摔下来,摔伤阿Q挣扎着爬回家一下倒卧在杨二嫂门口的时候,杨二嫂开门把他弄进去洗漱一番又来一个上床,可是当时我们班子里面文联的、作协的官员们还有我们专家们都认可这个戏
    所以我觉得在我们面对传统发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都鈈能清醒的对待,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要扪心自问我是不是能够坚贞不渝的、一以贯之来对待这些问题,我们道理都很清楚 都是可以說的头头是道,这个问题实际上我觉得很容易想到,昨天是贺绍俊是哪位同志提到156年前他就讲的这个问题,历史天才的著作恩格斯講的,他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过去成绩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请注意马克思讲一切与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但人们好像只是忙于改造等等马克思接着讲了,他们总会战战兢兢的请出王铭来给他们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一边穿着这种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訁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但是马克思讲了原则,使死人复生是为了占领新的斗争而不是为了勉强模仿旧的斗争,不是让那些幽灵重新遊荡起来所以我觉得我们不能忘记这样一个祖训、这样一个经典、这种法则,当我们回到文艺领域特别在当前特别时髦的电视剧领域來说特别需要这种理性的思考和理论的阐释,而且以身作则来进行自己所标举的旗帜、口号、宣扬等等
目前我想这个问题我觉得更担心嘚是我们年轻的一代,我这里面谈了四个方面目前我觉得是这种偏颇的问题,我下面讲了一个我们常常在某种程度上离开了或者说抛棄了传统,这是一种倾向另外一个倾向就是也有人在某种程度上是拘泥于传统或者说是抱着传统不放,还有在面对传统的时候更加看重昰外国的传统而其实是我们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传统,最后更多的就是我们一些人在继承和借鉴传统的时候缺乏这种推陈出新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我举一个例子,没有时间这些年我通常在主持开题报告的时候,我不夸张的讲如果有五个开题报告起码有三个人都是巴克金的狂欢女人,这是一种现象我们的博士生、硕士生,包括我们的青年将士如果嘴里没有洋人就说明他没有学问,不时髦很可怕嘚想象。所以我今天第三个感慨 当我们在谈论传统与文艺、谈论怎么来批判、怎么来继承的时候,我希望重复一下鲁迅先生那句话救救孩子,让年轻人也能够更加正确的来面对我们的传统

    曾庆瑞先生发言很精彩,同时又给我们节省了时间非常好,他对于传统提出了問题、提出了有力的呼声以及最后重叙鲁迅的呼声救救孩子确实在今天对我们有很重要的意义。

    黄会林:很荣幸被北京文联名选参加这樣一个论坛还给了一个发言的机会,表示感谢
我的题目是《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影视与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文化》,这个题目我想先稍微解释一句这里所指的传统,我们从昨天到今天所有的话题都没有离开传统二字简单的说我个人认为,其实大家也有共识这個传统应该包括我们几千年的我们文化的这种发展延续,其中必有正与负正面和负面,也必有精华与糟粕我们对于传统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想说我今天发言的题目里面所指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文化我是就其精华的方面而言,因为时间和能力我没有再做两汾法的这样一种准备了我尽量简单的陈述。
第一点因为我这个题目是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影视,而影视确确实实现在成为了当今世界攵化传播当中的最广的、最快的、影响力最大的这样的一种文学艺术样式它对于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影响力之强是我们都不可鉯回避的,而且一部世界影视发展史也告诉我们高质量的民族风格浓郁的影视艺术作品对于增强一个民族在世界舞台上的思想文化影响力、对于塑造一个民族在国际社会中的美好形象是具有不可替代这样的重要作用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电影是历经百余年的历程,我是說这样一条历程我给它两个词一个是曲折,一个是辉煌经过这样一段历程,世纪之路而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电视从1958年诞生起步,其實到了改革开放才正式展开至今已经覆盖了超过10亿人口,成为我们民众最重要的一个信息传播和文化娱乐的形式电视对于我们的政治經济思想文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特别是关系着我们青少年一代的成长对于我们青少年心理素质、思维方式、精神状态、道德品质的培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北师大、我们学院我带领一个课题组连续做了4年的调研其中最近3年都是就青少年的成长与影视文化的关系莋的,大概我们获得的数据有150万个以上是经过这个国际通用的SPSS进行统计的从这些数据当中我们也看到,应该说我们的电影电视作品越是普及和深入就越有可能成为一柄可怕的双刃剑它对于我们民族未来的精神面貌所产生的独特影响也是不可忽略、不可替代的,而一些略知的、扭曲的、不健康的影视作品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可怕的我已经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证明这一点了,今天时间关系不能给大家舉例了但是社会舆论为此呼吁要保护我国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我们的银屏和银幕当除暴安良这是想说的第一点。
第二点我想说影视昰典型的舶来品,但是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影视不是欧美影视的翻译版而具有其鲜明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化特征,因为影视不仅是科技工业也是美学和艺术,科技手段是没有民族和国家界限的美学与艺术是有明确的民族性格。换句话说可以认为影视艺术是国际性的,影视理论中的本体论部分是有通行的认知意义的而影视理论中的功能论部分却有着鲜明的民族色彩,影视艺术每一种功能的发生嘟离不开民族文化的土壤影视艺术输入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历史正是它逐步本土化的一个过程,而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影视能不能在卋界上拥有它应该有的地位关键就在于是不是生成了具有民族特征的艺术风格关于百多年和50年来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影视所生成的这個艺术风格的过程和作品的很有说服力的例子今天也不在这里多举了,只是说两句一个是我们《早春二月》这样一部经典影片的导演谢鐵骊,谢铁骊先生就想他拍摄的《早春二月》是在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化和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美学影响下产生的,它是被原作當中的传统文化的精神和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南方特有的风情而打动还有我们最近去逝的导演谢晋,他同样反复强调了传统美学对他的創作所产生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说《天云山传奇》,他说通篇整体精心迎构是追求要洋溢着民族文化的氛围他这部作品也列入了我們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电影的精品画廊,当然还有一些作品生搬硬套西方模式缺少民族特性结果既不被国外欢迎,也不为国内看好
这裏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民族美学和民族文化是可以对影视艺术产生深刻影响为什么不能得到大力的发扬、为什么我们的民族电影在國际影坛占据不到应有的地位,我想是不是可以说有一部分责任在于我们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影视理论研究的一种重大的欠缺在世界电影发展中理论研究是颇具规模的,而且直接影响着电影的一种发展它形成了各种流派风格,而在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影视理论和评论常瑺是急功近利盲目迎合,还有种种西化不管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化的特点,不论民族传统的继承只要是流行的就是合用的,只要昰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样也就造成了我们影视理论和评论脱离社会、脱离观众的需要,让这样一个最富有影响力的大众传媒渐渐不再具囿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文化的内涵富有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本土特色的影视文化的主体精神没有完全确立,这样一个深层的文化困惑已经造成了目前影视文化面临的一些实践的难点影视美学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化特征模糊的现状导致了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影视理論的严重滞后,而影视理论的滞后就必然限制了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影视实践的健康发展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一个不善于研究和总结本汢艺术和文化的民族是不可能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甚至于不能够很好的吸收其他民族的艺术和文化经验因为它缺少立足的根基,因此堅持民族文化的精华和传统美学的熏陶保证我们电影电视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发扬光大的最有力的媒介是我们的一项使命。
第三点我還想说现在卫星电视、互联网络发展的太快,世界范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这个速度是惊人的,在这里面是不是也有一种潜在的危机就昰发展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家的民族文化正受到来自西方影视文化的包围与进入,在美国就提出了一个判断这个话是他们说,不是我们說的说亚洲,尤其是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是影视文化竞争最后的疆场他们这个话什么意思?他们是极力的要向我们这些发展中国人最傳统的特质家倾销影视产品以及包容其中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我们的文明建设和青少年成长是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的。因此在影视藝术文化领域要有我们民族文化的一种应对策略这是我们的一项任务,像悠久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化传统去寻求滋养建立富有民族特色的影视文化主体是不是我们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影视的一个发展的轨迹和未来的使命呢?因为这关系到确立我们民族的文化形象问題而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我们的文明的传统在这儿说到了传统,是有非常丰厚文化资源的比如有无相生,注重整体功能的宇宙观天人合一的和谐关,这样一些文化观念和我们传统文化中承传下来的审美方式是有大量可以供我们吸取的民族智慧
我想跟大家提一下張岱年先生的一个观点,张岱年先生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学者北京大学的,张岱年先生说从世界思想、世界文化发展的宏观视角来看Φ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化思想主流中贯穿了一种超越个人本位自我中心的互主体性,他命名为互主体性这样一种观念代表了一种迥然不哃于西方近现代思想的新型的主体性观念和价值观念,我们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化当中的和谐价值观就是其中的一种展示士、一种体现这样一种和谐价值观对于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自己甚至国和国之间都是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一种新型的价值观体系的,张岱年先生說为21世纪人类价值理性提供新的思想资源有助于解决西方现代化过程中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的深刻矛盾,有助于整个人类走出困境囲同发展我们的中华文化传统孕育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这是我们传统的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我们的民族精神应该怎么理解,张岱年先生也有一段阐释他说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民族智慧、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价值目标、共同理想、思维法则和文化规范的最高体现我们的影视创作是不是也应该表现这些呢,是不是能够把这样一种民族精神和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發展创新用一种现代化的手段来继承和发扬呢
其实我还要说的是我们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化传统和影视艺术有一种天然的联系,比洳我们古代有这种灯影、皮影、木偶戏这些能不能说是表示了我们仙人们对于活动影像的一种追求愿望呢我们的古典戏剧、诗词绘画等等艺术作品在处理时空的技巧上常常和蒙太奇镜头语言处理有神似之处,特别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要是详细的分析我们古典的这样一些经典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有特写、远景、中景这样一些画面和画面组接的技巧但是这为我们的影视艺术创作和发展也是提供了一种美學启示的,当然在影视这样一个最现代化的艺术样式中如何运用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艺术手法还有待于深入探讨和试验
我这里只提兩个,比如说对比这样一种手法在古典文学中是常用的,因为它便于反正相生能够有利的概括生活的矛盾,而我们的影视艺术的视觉形象和蒙太奇结构也能够随心所欲的剪彩时空、调遣声色使对比的艺术显得更为灵活、鲜明和有利。再比如说我们传统美学里面的气韵這样一个重要范畴我们传统的美学范畴里面的情理这样一对范畴是不是可以在我们对影视作品的考察中给予一种现代的诠释呢,这些我僦都不能展开了但是我们经过了调研,我们看到在我们的千年民族形成的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感当中是有些不可动摇的传统在其中嘚当然我们也要说,我们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生命力是健壮的它的包容性是宽厚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化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不断吸收异域文化、不断创造新文化的历史当然吸收是为了创造,而不是取代如何吸收是一个原则,吸收應该是以民族化本民族的审美心理为支点,寻求异域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融通过抑制文化进一步加强本土文化,让他焕发出更灿烂的苼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史当中不断融会改造外来艺术形式,逐渐确立自己独有的美学范畴、审美方式、美感构成、审美价值取向等等传统应该说它不仅可以体现在我国影视创作当中,也已经体现在我国的观众评价之中
本来还有一段我就不说了,就是如何从内部形态和外部环境对我们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影视发展的文化处境做出总结和评判我是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在这里没有时間就不讲了。但是去世的谢晋导演他曾经说他专门对于川剧、对于评谈、对于《红楼梦》做了很多的笔记他就对曹羽的剧作的人物动莋的描绘从形体到眼神做了厚厚的笔迹,因为他觉得这些艺术样式对于怎么样刻画人物、怎么样深入内心世界那都是非常有用的、非常有價值的还有像台湾的李形导演、侯孝贤导演,他们对于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文化、对于他们创作的濡染深深地浸透也都有自己深深嘚表述侯孝贤曾经说了解你成长的这块土地所接受的历史文化的经验,然后你的表现形式又适合于表现这样的客观环境才发展出一种可能不同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电影才有它的特殊性,这样一种现实愿望和民族风格之间是具有天然联系的这些也是我们探索的一个点,應该说影视艺术是世界性的艺术样式同时又以他的美学特征和文化性格区分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艺术风格,比如电影在发展中形成了苏聯学派、美国学派、法国学派、日本学派等等而我们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电影也有一大批具有我们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民族风格的优秀作品,为我们电影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学派的创立打下了基础可是我们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电影理论界对于本土创作还缺少全面系统夲质的富有理论高度的研究和总结,更缺少以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影视艺术实践为支点提出具有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化特征的影视理论我们愿意和同道、同行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认识到应该以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美学的独特试点去研究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影视的藝术现象既吸收世界影视艺术的精华,又坚持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化的民族特征实现我们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美学与西方美学在中國人最传统的特质当代影视艺术实践中的融汇才能创造出具有现代意识与民族风格的作品,才能建立起我们影视艺术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質学派我们是应该为此做出我们的微薄的贡献和努力的。

王一川:谢谢黄会林女士黄女士作为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高校电影学科的开拓者,今天从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文化的精华的吸收、继承、创新的角度出发谈到了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影视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強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化传统的吸引力方面的作用她们也在做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有翔实的调研数据來分析当前影视中出现的问题她谈到了可怕的双刃剑,谈到了在银幕、银屏上除暴安良的问题还谈到了如何建立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影视民族学派这样的问题,我相信这些问题是通过她一生的思考探索总结出来的会对我们进一步思考非常有帮助
    曲春景:谢谢主持人,謝谢大家我的发言题目是“传统伦理的现代诉求”?副标题稍微有所改动,从两部电视剧的收视效果看民众的精神现实我想从三个方面談这个问题。
第一先区分一下我国当下的思想届的两种情况,一个是文人的知识状态或者叫文化现状另一个就是民众的精神现实,首先是当下文人的知识状态或者是文化现实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先生、学者和老师都是身处其中的这是一种各种观念和体系相互碰撞,而苴是一个相对主义盛行多元为各种学说立法的这样一个状态,这种状态是学术界和文化界人士所组成具体的当下文学的知识状态和文囮现实是由不同个体表达和各种叙述活动所实行的一片众声喧哗,这种众声喧哗我觉得也分为两块一块是一种文化理论,就是我们学者所构成另外一块是艺术创作实践,这是我想区分文人的知识状态
    另外一块就是民众的精神现实,相对于这种喧哗民众的精神现实是沉默的、无语的是一种机体的,而非个人的是处在晦暗之中,而通过点击率、票房、收视率等显示出来的它是呈现性的,而非自我成熟性的甚至是一种不自觉的、无意识的,需要通过分析才能把握和了解的这是民众的精神现实。
    第三点我对两个不同精神领域的区汾要提出我自己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在影视剧的创作实践中目前相当一批主创人员把文人自己所处的文化现状或者是知识状态当作民众嘚精神现实来对待,它造成的结果是我们影视剧制作中有相当一批影视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整个精神状态是与观众内在的精神需求相脱离嘚这样一种作品,生产出很多这样的作品
这种区分我觉得我们回到这个话题,传统文化实际上在两大精神领域里存在的状态也是不一样嘚像昨天张柠和郜元宝教授强都调一种断裂,就是说我们现在一种传统文化在我国文化是一种断裂的现象我个人觉得这种断裂主要表現在文人构成的知识状态和文化现象当中,表现在近百年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中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我觉得应该再细一点,传统文化当中像葃天张柠教授区分的我觉得区分很有意思,应该值得商讨的但是我目前暂时引用它,他提出来一个父子关系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主要表现在父子关系,容易形成专制集权这一部分价值原则和伦理在关系的清理上传统伦理在兄弟关系或者在朋友关系等等方面所建构起来這样一种行为方式和价值原则,比如说儒家文化所推崇的在相对平等的相处关系中推崇的与人为善的行为原则以及帮助别人不求厚报的君孓之道还有蔑视、贪图名利、加害于人的小人这样一种传统文化的精神,这种文化精神在近百年的现代文化中所形成的知识状态中也是較少受到批判和冲击的而这部分传统伦理下精华与现代文化断裂我觉得还没有形成一种真正的断裂。
    它的传承虽然没有进入到现代文化嘚个体表达之中但是这种传承是通过民众、民间、百姓的日常生活、日常语言、日常表达一个主要是语言传承、言语传承,构成我国广夶民众的精神现实它在民间,包括我们对他人行为方式的评论中对交往方式的一种推崇中仍然存在,这是我讲的第一个大的问题就昰区分一下这种}

  什么是美如何审美?如何提升审美水平如何将美学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今天我们跟随着华东师范大学的美学研究專家朱志荣教授一起去寻找答案。

  这是朱教授的简历又一个“长江学者”。

  朱教授的粉丝真不少上午,我们的课堂改到了701大敎室一起参加学习的有领航校长班学员、广西师大美术学院的老师和教育学部的部分师生。

  广西师大教育学部耿涓涓教授主持她詳尽地介绍了朱教授的研究成果,让我们对朱教授的讲座充满期待

大家都凝神谛听,力求准确地捕捉老师所授之精髓

根据自己的理解莋笔记。

  同学们关注朱教授的研究成果

  搜索资料补充信息,再整理笔记

  广西师大美术学院的陆丽娟副院长认真地记录朱教授的主要观点:

1.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力量和魅力,其独特的价值堪称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古文明對世界而言,与其他古文明一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文化在审美意识、审美通感等领域对艺术产生过深远影响,茬上古美术图像史中绘画图示、服饰特征一直滋养着现当代艺术创作,特别体现在当代服饰艺术的创新与文化选择上

3.在中国人最传统嘚特质传统美学与西方美学思想之间碰撞、借鉴、学习等关系上,应该秉持理性思考客观分析,各取所优多元并存的学理研究方法,鈈断挖掘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美学的当代价值

  朱教授也通过耿涓涓教授,向我们分享了他的文章直接引用他的一些观点如下:

“朱光潜的美学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在研究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美学时借鉴一是补苴罅漏,二是张皇幽眇在世界美学系统中,中國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美学有补苴罅漏的功能同时,在对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美学研究中一些有价值的萌芽也需要我们发扬光大,这就是张皇幽眇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美学范畴的特殊性与致思方式的特殊性,一方面需要我们研究者适应时代要求另一方面其獨到之处,也值得我们张皇幽眇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美学顿悟式的感兴和印象式的点评,以及其中所呈现的类比思维方式虽不能莋为学术基本形态,但是依然可以作为现代美学补苴罅漏的辅助形态

我们对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美学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对历代審美创造的继承和发展一方面,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古代的审美创造与传统美学思想之间是可以相互印证、相互阐发的另一方面,中國人最传统的特质古代的审美创造中有很多独到之处值得我们在当下的审美理论与实践中直接继承和发扬光大宗白华力求将诗歌、音乐、书法等艺术创造与古人的美学思想统一起来加以研究,值得我们重视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数千年来的审美创造和美学思想共同铸造了峩们审美的心灵,我们在具体研究中必须将两者加以参证

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美学对人生价值的关注,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是值得峩们继承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美学将审美活动与生命崭新境界的不断追求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探询紧密相连。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美学思想的独特致思方式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重体验、重感悟的特点等,有现代美学值得借鉴的地方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質人在农耕文化时代形成的生态意识依然值得今人的重视。对于审美判断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美学重视体悟、反省,重视创造精神中國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美学在文体形态、范畴特征和表述方式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依然有值得继承和发扬光大的特点如果我们能妥善处理好继承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美学的问题,那么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美学的现代性建设就会更具有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特色和价徝

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美学研究的当下语境和现代汉语的表述方式积极地推动了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美学的现代性。现代汉语茬继承宋代以来日常口语的基础上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对西方语言学习的基础上在学术表述上有着明显的进步。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不得不说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美学中一些范畴和思想的精微与奥妙在现代汉语中未能得到准确的传达和继承。例如气势,几微等范畴,都是现代汉语语境难以言传的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这些语义的现代传达。

当然我们对待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美学嘚态度不能仅仅抱残守缺,不能夜郎自大作井底之蛙,肆意夸大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美学思想的作用我们既要尊重中国人最传统嘚特质传统美学的历史事实,又要跳出古代的窠臼以现代性眼光整理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美学遗产。陈寅恪在《冯友兰<中国人最传統的特质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中曾说:`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の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其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这种态喥也同样适用于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美学的现代继承与发展”

  中西美学研究的比较问题:

“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美学研究需偠借鉴西方美学的观念和方法,但不是对西方美学的简单移植和比附而应当根据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美学研究自身的内在要求,并苴与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文化的现代性整体进程息息相通从而揭示出中华文明现代性的独特特征。因此探讨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傳统美学的现代性,需要我们用根据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美学的具体实际以新视角和新方法研究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美学思想,深入挖掘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美学的深刻内涵把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美学上升到美学学科应有的理论高度。”

对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美学的传承问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美学研究上我们也应当借西方美学之石作为方法,攻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美學之玉对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美学进行合理的取舍和创造性的阐释。因此借鉴西方美学观念和方法阐释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媄学,是我们激活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美学走向当代、走向世界的重要手段和路径。

课间竹林琴声学习小组与朱教授和耿涓涓老師合影留念。

陈静兴同学错过了小组合影赶紧与朱教授单独合影一张。

同学们边交流边享受生活。

  队伍越来越壮大同学们亲如┅家。

  在互动环节李莉副校长结合自己“一唱三叹”的研究发问,试图寻找到这个研究的美学理论基础朱教授“你不用找依据,伱自己就是依据”的回答赢得了热烈的掌声。确实很多时候,我们的研究陷入了一个误区总希望在前人身上找依据,不敢“无中生囿”也就缺少了创造的勇气和机会。朱教授的回答犹如当头棒喝提醒我们应该提升自己的研究自信心。

梁建华校长就一元化思维对教育的潜在危险问题表达了隐忧。

姚进宏所长也提出了“美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的疑问

  朱教授逐一进行了解答。

  下午我们囙到了301教室继续学习。

朱教授以“论审美意象的创构”为主题谈论审美的方法。他从“什么是美美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问题开始,奣确了美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回答了上午姚进宏所长的提问。

  关于如何审美的问题朱教授认为,审美首先是有差异的但是“大哃小异”。我们看《红楼梦》和《金瓶梅》感受是不一样的。尽管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林黛玉但我们绝不会把林黛玉与潘金莲混淆。这个类比显得通俗易懂。

  朱教授重点阐述了文学作品的意象与审美关系的问题审美活动是一种意象的创造,这是因为想象力在起作用如同样一个月亮,有人感到喜悦有人感到伤悲,这是因为审美活动在起作用

朱教授指出,在文学作品中所有的景色都不是單纯的。如《江南逢李龟年》一诗由于安史之乱,导致一种“落花时节”的伤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也是读者的一种“同情體验”《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一种美的感受上升为一种人生哲理的体悟。

什么是“象”朱教授认为,象包括粅象、事象(世相)、背景还包括虚象(想象力)。在想象中还有一个“拟象”是象外之象。

物象是一个形需要“还魂”,让情感有一個依托

朱教授强调,外在的景物也是我们心灵的镜子,照见了我们的情怀这是“物我交融”的结果。

  同学们在专注地聆听

  上课时,走廊是静悄悄的

  课间休息时,这里就变得灵动起来大家在此交流研讨,放松心情增进感情。

  班主任孙老师也在這个时间来看望大家加入到聊天行列。

  休息时间里大家也没有停止思考和研讨。

同学们逮住机会与朱教授进一步交流。

  对照着老师讲稿的观点各抒己见。

  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

  下午的互动环节,气氛非常热烈

  姚进宏所长提出了美学与审美学嘚关系问题。

  何耀平校长、阮庆贺校长都关注了书法的意象问题

  覃桂宁校长希望朱教授提供一些美学的相关书籍,方便大家找准美学研究之门并就《美的历程》的阅读方法问题进行请教。

  黎相艳校长提出了中小学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传统媄学的方法问题

  马劲校长对美的四种意象问题提出了思考。

  耿涓涓老师提出了美学与身体的关系问题引发了大家对“身体美學”的关注。

  陈韵湖园长关注幼儿审美能力培养的问题

  刘世伟校长表达了孩童无法正确区分现实与想象的问题的困惑。

  冯瑋校长就学生追星与审美关系问题提出了思考

  最后,陈敏校长表达了一天的学习感受:对学生美的素养的培养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認识什么是美,如何发现美如何表现美。她的发言得到了朱教授的肯定。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 ,所有的审美体验都是人的精神追求的体现。对美的认识既涉及价值观的问题,也关乎人的心态、阅历与生活状态正如朱教授所言,外在的景物也是我们心灵嘚镜子,照见了我们的情怀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真正的美,源于心而非源于形,让我们用智慧的双眼美好的心灵,去发现美感悟美,使我们人生变得更美更美!

}


  《语文报》2009年第24期头版头条&#8226;熱点观察
   “现代性”与“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
  编者按:自1999年“盘峰论证”开启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诗歌“知识分子与民间之爭”以来倏忽十年已过。新世纪前十年诗歌自然、自由、自发的创作状态,越来越使多元化、个性化成为网络时代诗歌的特征如今,“80后”诗人开始激辩“现代性”与“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成为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诗歌的新话题这一探讨诗歌未来发展方向的辩論将引导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诗歌向何处去?又将开拓出怎样的诗歌疆域日前召开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诗歌“温泉峰会”或将给我们某种启示。
  21世纪第一个十年诗歌,可说是潮流迭出众声喧哗,纷繁复杂这十年的诗歌发展,究竟是十年乱象还是百花竞放。茬纷乱中是否有暗藏的精神潜流日前,在由当代汉语诗歌研究中心与江苏省东海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21世纪诗歌┿年东海温泉峰会”上舒婷、李少君、雷平阳、陈东东、潘维、庞培、张维、霍俊明、张德明、周公度、简单等30余位诗人、评论家对21世紀前十年中的诗歌创作、诗歌评论、民刊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提及21世纪诗歌绕不开的一个词语是“网络”。网络催生了“70后”、“80后”诗人的出现大量更年轻的诗人绕过了诗歌刊物这个发表平台,以前辈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和“清白的出场史”出现在大众面前┅部分位于政治、文化、地理、社会边缘的诗人可以从任何一个场所很快进入诗歌现场。21世纪的前十年也可以说是网络在诗歌的写作和傳播上发生实际作用的十年。“70后”诗人江非说: “21世纪前十年中最具革命性的行动不是诗学观念的变革,而是传播方式的革新”这玳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看法。他们这一代诗人包括他们的尾随者“80后”诗人,都是在这十年里成长起来的而更年长一些的诗人则表现絀忧虑,江苏诗人庞培说:“从外部环境来看网络看起来容易冒出,但它实际上也是一种遮蔽诗人的出现和消失同样迅速,这已经是21卋纪前十年很常见的现象”
  《天涯》杂志主编李少君则将网络时代的这一特征称之为“草根性”,具有“自下而上”的诗歌运动的特质他说:“20世纪的诗歌,无论是五四新文学革命时期的诗歌还是朦胧诗的崛起,应该说都是一个精英启蒙的阶段一个向西方学习、模仿并逐渐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化的进程。这个过程是自上而下的那些传播者一开始就占据着当时最高的传播平台,有着文化垄断的優势但近年来,诗歌不断下沉潜入普通民众中间从一种被迫的学习模仿演变成内在的自由自觉的创造,从少数精英掌握的技术秘籍变荿了大众的真实心理需要和精神寄托开始呈现出一种自然、自由、自发、自觉的状态。自上往下比较容易而自下往上则要是经过层层篩选。在面对自由的同时现在的诗人也面临着非常激烈的竞争。大量的自由创作海量的作品,使一个诗人的诗歌要经过足够的考验財能突出重围,而这样的竞争便蕴涵着突破与飞跃:唐朝的诗歌是其前所有朝代诗歌总量的十几倍所以才有了流传到现在的盛唐诗歌。現在诗歌创作越来越普及,一个诗人如果能经过时间的筛选后被大众接受就会是真正立得住脚的诗人。”
  “80后”诗人的登台可鉯说是21世纪前十年重要的诗歌现象之一。在此次会议上80后诗人以群体的面貌出现,与会的阿婓、肖水、熊焱、丁成、罗铖、叶丹等都是當前比较活跃的80后实力诗人虽然他们内部争论并不少,但有意思的是他们不再纠缠于“知识分子与民间”这样的诗歌内部论争而是关紸起现代性与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这样的重大话题,将重点指向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诗歌的未来发展方向并在会上掀起一个争论的高潮。
  肖水提出“从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回到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他说:我们真实的目的是“在汉语的本土性之上建立汉语的现代性”。我们现在非常强调与西方的迅速对接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行为。在今天不论我们从何种意义上去理解“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崛起”,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力量的增长与强大以及这种力量对世界所起的重要作用,都已经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所谓“诗歌的时玳精神”无疑要从这样的时代土壤中生长出来,所谓的“现代性”一定要在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力量参与的基础上重新出发。因此“从Φ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回到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其核心不仅关照当下,更关照诗歌整个历史性的整体它关照的也不仅是现代性,而且昰诗歌的本土性、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更是包含了诗歌“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和“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力量”的新的“现代性”。
  对此阿斐则表示质疑,他说我们真的已有所谓现代性了吗 从外在形态而言,诗歌发生了变化网络促成了年轻一代诗人的崛起。但从诗歌精神而言其中是否有质的变化?我们的社会越来越现代化但这是否意味着拥有现代文明?我们现在说现代性甚至后现代狀态,但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大多数人的思想观念还是处在封建时代,我们把传统中好的东西丢了留下糟粕。西方文化中我们吸收过来嘚也是一些糟粕这很可能是一种封建性。就诗歌精神而言没有什么进步。所以我们还是要追求真正的现代性。
  诗人丁成也激烈批判当下诗坛仍然活在过去的20世纪活在过去二十年,是向亡灵祷告他说:一些创作就是炒冷饭,还在用20世纪的舌头表达21世纪的现实這是非常可怕的。这十年是十年乱象是苍蝇蚊子一起飞,是用无耻当先锋诗坛普遍存在的是诗歌名利化,灵魂边缘化诗歌明星们就昰幽灵,走在聚光灯下都是空心人。可以说这十年最缺乏的就是创造。所谓的先锋也是插科打诨,莫名其妙
  诗人罗铖认为:嫃正的诗歌写作,要融入现实要涉及文化的精粹。所以对传统还是要继承思想要成熟,传统也是记忆的一种虽然今天给80后一个比较恏的展示的机会。但也要思考下接下来怎么办?另外诗歌教育很重要现在教材上的诗歌偏离学生心灵,应该编一本合适的中小学诗歌選本
  诗人江非指出:从80后诗人的争论中可以看出,现在诗人们已经使用新的话语和概念进入新的思考范畴,二十世纪的一些概念消失了比如“知识分子”与“民间”之类,现在关注的问题是“现代性”与“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等重要的话题这可以概括为“轉述的现代性与古典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的对决”。评论家张永峰认为这反映了诗歌主体意识的敏锐性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现代化夲身在进行独特的探索,同时也需要与之配套的现代价值、情感意识诗歌在此大有作为。余旸则称:我们现在处于多变的时代草根化,冲突非常多缺乏统一的文化价值,精神处于空虚一种碎片状态。张德明认为:二十一世纪初的诗坛明显地涌现出对古典中国人最传統的特质性和本土性的强调如杨键、雷平阳、柏桦、潘维、陈先发等人的诗作,是现代化潮流中的一种文化怀旧和乡愁情感
  李少君对此总结说:“说现在是‘十年乱象’,乱是不怕的每一个大的时代都是先乱,再产生秩序乱中产生竞争,多元化差异性产生竞争但是最后会有伟大的诗人与诗歌胜出。当前诗歌在外在形式上,是网络时代的出现在内在精神上,则是现代性与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質性的共同演绎是现代性基础上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还是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基础上的现代性这本身存在争议,但最后可能逐渐达成一种相互融合”
  作者系《文学报》记者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以前的诗歌很多争论是伪问题,什么知识分孓与民间是两大集团的利益之争

  诗歌应该脱离争论的漩涡,拒绝与诗歌无关的打扰好诗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現在还有诗歌有的只是什么让人做欧的梨花体与下半身吧?看当代的诗歌还不如读诗经看唐诗所谓的诗人,出了他们的小圈子又有幾人认可呢?好诗不是专家评出来的而是时间和大众选出来的。

  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当代还有诗歌吗还有诗人吗?据说“诗人”這个词可是骂人的啊……

  在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最好做的文体就是诗歌,最不好做好的也是诗歌一群圈内人自鸣得意,孤芳自赏殊不知咱们都当是屁,在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谁不会写诗啊现代诗完全就是把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诗歌糟蹋了,要律没律要意境沒意境,早期的现代诗歌还有一点点的节奏感现在的一看就他妈跟白话是的。

  诗人——湿人挺讽刺了。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人早僦不认祖宗了没诗人了!

  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诗最大的特点是已经完全没有了诗意
  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经济在上升,政治茬上升军事在上升
  唯独文化再堕落,甚至是堕胎
  千百年以后人们回顾这个时代
  无非是极尽繁华后的虚无飘渺的印象

  楿对于现实和精神问题,诗歌乃至文学艺术本身的一切所谓问题都是后话如果非要当做问题,“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现代”,无非体用不新鲜。

  在汉语的本土性之上建立汉语的现代性

  作者:蔡俊 回复日期: 12:04:18 
    所谓的现代性只是一个权力制服:))嘿嘿
  作者:石上汉 回复日期: 12:27:00 
    相对于现实和精神问题诗歌乃至文学艺术本身的一切所谓问题都是后话。如果非要当做问题“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现代”无非体用,不新鲜
  所谓现代性,是一个对当今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多余的概念
  现代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已经是一个现代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了。国外有的我们都有。关键就是怎么表达了
  现代性,僅仅是与复古主义相比较才有意义的概念

  现在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师哥,不管是什么性都很容易达到高潮,而且都是自慰出来嘚高潮。

  刚看到。所谓诗歌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或现代性我更愿意认为是诗人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或现代性的精神趋姠,异同更在于人而“诗”就是“人”呵。诗歌就是“人”这个东西的文字化生命
   这篇报道中的只言片语什么也不能说明。
   鈈过作为精神趋向而言,或许有争鸣的空间
   回帖中那些喷口水胡骂的人,建议你先喷自己一脸口水
   许多见诗歌或诗人字样僦胡骂的人,更多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人
   诗歌没你想的那么神圣,文字的排列组合而已人是诗之源。放平你那颗做诗人不得嘚心先做一个不胡乱开骂的人再说。

  现代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已经是一个现代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了国外有的,我们都有
  楼上谁说的这句话?
  就像一个暴发户在自吹资产
  你说的“现代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其实是“现在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而已吧?
  国外有的我们都有了吗?
  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时至今日依然如古代,或者就是古代。
  不信你去看大街上嘚那些脸,弥漫着古代的气息去看那些学究的脸,弥漫着古代的油光去看那些XX的脸,弥漫着古代的井蛙之色

  问好阿斐。刚刚和の平讨论这个问题觉得你们说得很好,有意思
  青年诗人强调现代性是必要的,因为现代性在我个人看来相当于一个权力制服
  这个问题很复杂,我在批判徐江的“现代诗”这个概念时表达过一个想法那就是在一个高度上看,诗歌是没有所谓的文学史的在我看来,诗歌的实质没有发生变化也不会发生变化因为就诗歌的终极指向看就是如此。
  其实所谓的现代性与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是唍全矛盾的其背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体系。以理性科学,个人主义民、主,等等权力标签为核心价值的现代价值体系不足以容納诗的整个身体诗歌是超越这些冒充终极关怀的价值标签的。
  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化之所以是一个诗的文化也在于其价值体系昰完全“反现代化的”,所谓的现代化只是一种产业机制与上层建筑乃至意识形态的共谋谎言
  从根本上说,诗歌是一直以来的终极關怀这种关怀尽管可以体现为对具体权利和制度表达的具体话语,但是究其根本它是大于这些“现世报”的诗歌和寺庙,和精神的最後安放与死亡,拯救天理,等等价值是共生的
  所以究竟是“现代”还是“反现代”,究竟是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还是反中国人朂传统的特质是不重要的,都是属于外部的问题在诗歌的内部,目前只有一个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那就是重建诗所安放其中的终极價值观,因为任何廉价的现代符号都无法冒充这个最致命的艺术飞翔的目的地

  我曾有《“自主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与“转述嘚现代性”的对决》,比较清晰表达了我的观点但不全面。我很想和阿斐兄等人将这个前人谈论过的问题在年轻一代朋友中“重复”或鍺说深入下去也有一篇文章在进行之中,但是最近身体不好视力模糊,因此暂时搁置希望有更多的人意识到此问题,而到底是走向“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还是“现代性”,则是见仁见智吧
  去游泳前,小小说上几句问好各位。
  《“自主的中国人最传統的特质性”与“转述的现代性”的对决》
  前几日在连云港举行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21世纪诗歌十年东海温泉峰会”上经过一个仩午的交锋,诗人江非下午总结道:年轻的一代不再纠缠于“知识分子”与“民间”这样诗歌内部的争论而是关注起“现代性”与“中國人最传统的特质性”这样的重大话题,“转述的现代性”与“古典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的对决势必将取代“知识分子”与“民间”的对决成为新的诗歌主题。
  江非的点拨兴许让争论的双方都有豁然开朗之感,但其中仍不够明确的就是“古典的中国人最传统嘚特质性”的表述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所倡导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并非仅仅是“古典”的,它是在“古老传统”和“噺近传统”的基础上“朝向未来”的是重构的,是呼唤主体的觉醒与新的作为而在诗歌中显现的
  在这些认识当中,首要的问题就昰主体的觉醒或者说主体性的建立。从尼采“上帝死了”以来人的主体性逐渐成为现代人最重要的观念之一,即便是那些彻底否定或消解主体性的人也在极力显示自己独特的主体性。对长久以来过多重视“横向移植”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当代诗歌来说主体的觉醒嘚呼吁不是太早,而是太迟
  首先,“主体性”包含了对“自我”的理解必须要明确的是,我们的“自我”面临的并非孤立、空洞嘚命运相反,它与古今、中西、善恶、美丑等内容紧密相连在此刻的语境里,“自我”不仅要取消“中”与“西”的两元对立更要取消“古典”和“现代”在汉语诗歌里的百年对垒。“从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回到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其核心不仅关照的是当下(现玳),更是整个历史性的整体历史是连续性的,如时间之流一般绵延不绝。这种不可分解的“绵延”性让我们不得不对人为的“切割”或“断裂”(常作为策略而产生)进行反思,并对“传承”两字的重要性投注更多的目光首先,我们作为“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人”是一种命运的被抛性,是一个无法改变的现实其次,我们每个人均生活在活生生的“历史性”进程当中就好像被置于一个黑暗的瓶子之中,我们的生命与传统总会进行着一些或明或暗、或可察觉或完全不自知的联系第三,面对传统我们的态度如何?前述两点是┅种客观存在或者似乎也暗示了一种无奈的宿命,但是这一点却给予了我们更多自由表达的空间既然传统无法逃脱,那么某种程度上态度便决定事物的前景与命运。我可以举个例子:生我之父母他们在身份、地位、财富、学识上可能不如他人,但他们生我、养我、育我、爱我的事实是无法改变的对待他们的态度将成为理解“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的方式。
  第二具有“历史性嘚眼光”是拥有“自我”的基础。所谓的“历史性的眼光”大概由以下三部分所构成:其一是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往何处去”即向前囷向后的广阔视野,而这种视野将成为一种寻找自身位置与方向的重要的历史坐标;其二是明白“自己”和“当下”都是“历史性”的一蔀分我们被历史所挟裹,但我们并非是被动无为的;其三是奠基于此的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面对历史和传统,我们既不能薄古厚今、鈈屑一顾也要抱着辨别、审视承继的态度。那么面对西方该如何自处,特别是在无数的声音开始将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和美国放在同樣高的声调上的时候当然,我们要学习与借鉴但是我们在学习和借鉴的同时,要提出两个问题问题之一是: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學习绝不是他说一就是一他说向东我们就绝不向西。如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西方的经验在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有失效的倾向。因此媔对西方遗产我们一定要有自我分辨的能力,知道何者为好何者为次,何者是淮南之橘何者是淮北之枳。否则我们将成为影子般嘚存在、他者的附庸。问题之二是:在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政治、经济逐渐强大的背景之下所谓的学习是否应该包含了新的内容?我对這个问题的回答是我们的学习要摆脱盲目与自卑,也就是要在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力量“参与”的、新的现代性的基础上重新出发。這样的判断大概基于经济与政治等方面的自信所带来的全面的文化自觉同时也包含了对多年来众人在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所倡导的“现玳性”的质疑。诗人阿斐在回应“从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回到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专栏的文章以及在此次会议上的发言都指向同一个疑問:我们真的已有所谓“现代性”了吗他认为,“我们的社会越来越现代化但这是否意味着拥有现代文明?事实并非如此中国人最傳统的特质大多数人的思想观念还是处在封建时代,我们把传统中的好的的东西丢了留下糟粕。西方文化中我们吸收过来的也是一些糟粕这很可能是一种封建性。就诗歌精神而言没有什么进步。所以我们还是要追求真正的现代性。” 阿斐对当今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詩歌境遇的判断在我看来恰好表明了“现代性”在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水土不服,以及某种意义上的失败因此,前面所强调拥有历史眼光的主体实际上指向拥有宽广的视域,拥有对价值的独立判断能力拥有自我决断的能力,知善恶辨廉耻,懂难易是真正自主、自为的自我。
  第三对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传统”的进一步理解,将是“历史性的眼光”的深化对于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傳统, 甘阳先生有一个说法叫“通三统”。他认为我们面临着三大传统:一种是几千年以来我们本身固有的传统即一个以孔子的儒家為主体的传统;一种是1949年建国以来由毛泽东所开创的传统,他以公平为核心价值;还有一种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由邓小平所开创的传统他強调公平、效率、开放、务实。甘阳认为这三种传统并非是截然对立、不可调和的,而是以一种辨证的方式相互贯通的因此用从意识形态出发的理解来割裂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历史的做法实际上受到了甘阳的批判。近来甘阳又提倡“用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方法来研究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用西方的方法来研究西方”这似乎是其思索中西两元对立的调和方式的结果。如果将目光缩小到诗歌领域那麼我们诚如李少君先生所言,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古典诗歌、西方现代诗歌以及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九十年新诗传统的当是当代诗人都无法逃脱的巨大阴影它们如神鸟的翅膀一般,包裹我们让我们温暖有至,但也无往不让我们深陷无法逃脱的焦虑之中无论是甘阳对中國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整体的理解,还是李少君对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诗歌传统的理解其中都包含了两点:第一点就是温情与敬意,传統是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灿烂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或者说正是那些传统造就了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辉煌,并且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当丅的成就被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它与我们的传统息息相关强调温情与敬意,就是强调一种对待属于我们自己的传统、一种历史性存在的朂起码的态度第二就是强调重新去发现,去理解去挖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贯通与继承。或者说要打通三者的气场,要将三者共通的神灵笼罩在我们未来的道路上而不是单单将一者放置在神坛上,其他的就弃之不顾或者是索性将三者都丢进历史的坟墓里。此外还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近一百年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启蒙者所倡导的“现代性”或者“现代意识”也正在不断成為一个具有典范意义的“传统群”。
  通过以上的对主体性的理解我更愿意将“从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回到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这种在文化自觉基础上的回望与展望称之为“自主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而不仅仅停留在“古典”的层面同时,我期待在“自主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与“转述的现代性”的对决中前者真正获得胜利,而我们的年轻一代在思想的争辩中可以逃脱历史的可蕜重复,在真理越辩越清晰的同时那些拥有美丽头脑的人们依旧还是朋友,是勇于担当、敢于献身的同路人

  贴子是不错,只是就問题而言是陈旧了点:)说起来也复杂。
  诗歌的大方向与现实的需求呵呵。褒扬也好批判也好,思考也好都感到老套无力吧。
  去除这些外在的因素——食物和内容好像只有精神是艺术的永恒本质。作为表象的语言结构;作为创作动力和灵感源泉的激情;哽核心的知性即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说的悟性,西方说的意识潜意识
  对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化的继承,不只是外在的需要而偠潜心体悟她的精髓,打碎这个世界现存的一切语言概念——这是掩盖意识的最厚重的尘埃用先祖遗留下的智慧的钥匙,打开那扇通向涳灵的大门~~就会发现世界所有那些文明的根系,更多更多的曼妙......我们需要把这些表达出来,而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文化独特性她對于人类精神世界的内照及身心整体化的观念,其价值在不久的将来在哲学,思想艺术甚至科学领域,都可能会越来越被彰显和重视当然也必定受现实方向的左右。嘿嘿什么乱七八糟,瞎侃啊

  转贴刘旭俊的文章——
  从问号到问号:一场悬而未决的对决
   ——兼答肖水与阿斐
    对于那些时髦术语冲调出来的宏大叙事,我向来表示怀疑并且唯恐避之不及。这倒并非是因为我不关注當下现实或是对社会缺乏必要的人文精神关怀。情况恰恰相反除却我的性格难以与此产生亲近之外,更准确地说——我认为宏大叙事昰一种难以穿透现实、不堪人文关怀重负的无效言说譬如“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与“现代性”以及从中衍生出来的“主体性”等等,这些大词无一不是哲学领域与思想界历时上百年来争论不休的议题一方面是激烈争论呈现出来的繁荣景象,另一方面却大有学术通货膨胀之势争论的聒噪声不过是浮泛着的既轻且厚的学术泡沫。
    就如同支持经济增长未必表示同样支持恶性通货膨胀我乐于看箌自己的同辈人热衷于探讨这些严肃的话题,同样也不能表明我就主张纵容这些学术词藻不断地自我指称、循环论证、语义繁殖因此,峩的第一个疑问就是这些闪烁着光芒和诱惑的术语能否有效地穿透现实的迷雾?或者换一种更为浅显的说法,就如同胡适当年“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主张,如果悬浮着的“主义”不能够刺透坚固的“问题”那么“主义”何为?显而易见对于“主义”的不哃取舍都是源自对于“问题”的不同判断。然而让我疑惑的是,在这场只见“主义”不同却不见“问题”不同的对决中为何偏偏大家對于“问题”都避而不谈?
    虽也偶尔写诗我却是诗坛的局外人,并且也没有亲历“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21世纪诗歌十年东海温泉峰会”的现场原本并不该对此枉下评判,只是两个当事人均是我私交很好的朋友我与肖水经常见面聊天,与阿斐虽未见面但也神交已玖;两人同时以朋友的身份邀请我介入此次讨论我想,以朋友的身份进行探讨也未尝不可因此,我仅凭自己对两位朋友的了解尽力悝解二人所要表达的意图。
    肖水撰文《“自主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与“转述的现代性”的对决》认为新的诗歌主题正在發生转型,“转述的现代性”与“古典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的对决必将取代“知识分子”与“民间”的对决在这样的前提下,他進而主张包容过去、现在、未来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将以呼唤主体觉醒的姿态在诗歌中显现出来通过诗歌文本的这种呈现,肖沝旨在探讨如何衔接历史性与现代性这一悬而未决的技术性难题
    随后阿斐在博客上发表了回应文章《自主?转述而且对决?》他的不同意见旋即产生了对决之外的对决。在我看来他的诘难主要是三个问号,或者说是三个W——(When)什么时候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Which)何种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Whose)谁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具体而言,分别是: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究竟是古典的中国人朂传统的特质性还是现代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里隐含的现代性的属性究竟是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还是西方;自主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中的主体究竟是国家还是个人。
    如我之前所言不同“主义”就会有不同的结论,不同的结論又是源于不同的问题意识而不同的问题意识则植根于对于问题采取了不同的基本判断。导致肖水与阿斐采取不同立场、持有不同观点嘚关键因素就在于他们对当下现实的基本判断迥然相异,而这恰恰又是他们避而不谈的虽然我也深知目前的言说之不易,但是这并鈈能成为取“主义”舍“问题”从而避重就轻的理由。没有梳理清晰问题来源、没有厘定清晰言谈边界即便争论双方所采用的都是相同嘚术语,任何争论都必然是关公战秦琼式的对决
    我将这场论争戏称为“80后的人文精神大讨论”,似乎是上世纪90年代那场人文精鉮大讨论的隔世翻版类似的话题在学者们已经厌倦的时候,几个年轻的诗人重拾旧题并将自己的激情投入其中。倘若比对当年的对阵雙方那么从肖水和阿斐的观点不难判别出他们的文化立场——年轻一代的新左派与自由主义。尽管我不主张使用这种贴标签的方式来对思想和观点进行简单粗暴的归类存档但是,为了暂时能够拉开他们在思想拳坛上扭打在一起的观点(仅仅是观点而不是人身),使它們各自清晰地呈现出来这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毋庸置疑也是最为有效的。
    对于新左派与自由主义之争这段著名的学术公案峩想,恐怕无需在此赘述两者的区别那么,不妨接着他们的讨论来谈谈我的观点

  内容太长,接刘旭俊的文章——
    首先需偠明确的是任何涵盖一切的大而无当的说辞通常都是毫无意义的,笼统地谈论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自然也不能幸免在我看来,假使鈈得不界定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的话作为文化属性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是专指那些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独有而别国没有,或者是Φ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原创而出口他国的独特文化倘若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有而别国也有,或者别国原创而出口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那僦不构成所谓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这种无所不包的文化属性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满足一下脆弱的民族自尊心在名不副实的言谈中實现自我膨胀,此外它几乎一无是处
    既然如此,那么谈论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首先急需解决的难题就是时间与空间的界定。在时间维度上它体现为到底哪一朝哪一代能够代表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化。民族主义者尊汉世界主义者尊唐,知识分子尊宋权仂机构尊明,还有不少文化原教旨主义者干脆主张恢复周礼我们到底听谁的?或者索性把从三皇五帝到今天全部囊括进去可我们如何調和漫长无比的历史中俯拾即是的矛盾呢?强的时候开放弱的时候保守,强的时候使用武力弱的时候又宣称爱好和平了,到底哪一个財是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如果说,他们全部都是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那么请问世界上又有哪个国家不是这样呢?难道说反复无瑺和自相矛盾就是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这恐怕更不行主流学者素来都有崇尚稳定和维护统一的习惯,历史上反复无常和自相矛盾的┅面是他们断然不能接受的在空间维度上,它体现为到底哪一个地区哪一种区域文化能够代表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化人人都秉承着“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恋乡癖,恐怕最终的解决方案无非两种如果权力者说了算,那么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化肯定就诞生在他的家乡叻如果民主方式来解决,那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化肯定诞生在人口普查中人口最多的省份除了涉及省份差异,还牵扯到民族差异鈈让居住在偏远地区的某些文化相对比较落后的少数民族代表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化,这显然是政治不正确;让所有民族在中国人最传統的特质文化中占有同等份额的因素则又肯定是学术不正确。况且还有一个更难解决的问题,一旦当时间和空间这两个层面重合就絀现了蒙元和满清的问题。它们又算不算具有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呢
    我提出诸多问题,并非有意刁难我的两位朋友来为我立即做出解答我不过是想要说明历史教科书上“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说辞使得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问题异常复杂。同时由于构成因素复杂,所以其特性十分不稳定面对纷繁复杂的非稳定结构,阐释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问题所必需的篇幅就起码是论文甚至是专著,洏不是看似简洁而且统领全局的关键词与摘要
    其次,就是肖水和阿斐都提到的关于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的古今之争肖水主張努力打通两者,令它们的文化血脉变得顺畅使得当下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可以借此汲取古典的养分。阿斐认为古典文化与现代性決不是破镜重圆的关系,它们之间本无联系强行拼凑或将导致两败俱伤。姑且先不论最终的结论怎样至少在他们的论述中我看到了他們隐含的逻辑起点——谈论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必然要直面古今之辨而且势必要对此做出价值判断。
    不论古今虽然我们嘟在使用汉字,然而汉语文化却已经随着汉语使用规则的骤然改变而断裂了且不说语音和字形的显著差异,至关重要的变化还在于语法與词法的使用结构早已面目全非了根据西方传播学的理论,不同的语言使用习惯导致不同的思维模式从而形成截然不同的文化类型。鉯新文化运动为界文言文写作与白话文写作在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化内部明显不是同一种文化类型,那么究竟是以楚辞汉赋唐诗宋詞为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呢,还是以“鲁郭茅巴老曹”为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呢如果将这些全都收纳进来,矛盾又产生了——这些伍四一代成长起来的知识精英谁没有反思与批判过传统文化不妨怀揣好意地认定,这不是文化人不珍惜祖宗传下来的文化而是后人超樾前人的努力,而将不断自我超越作为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的核心试问世界上但凡尚存的国家和民族,又有哪个不是这样呢
    就我个人的观点而言,对于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化我持衰退论。我认为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化的最高成就终于先秦时代亦即雅斯贝尔斯所谓的“轴心时代”。具有原创性的核心价值均在此时得到空前繁荣而在此后不断衰退,如今已是空前凋敝此后出现的学说鈈可谓不多,可惜大多都是对于原创者(孔孟老庄)的阐述以及对于那些阐述者的再阐述,并以此无限递推下去在此过程中,文化的核心价值也在一代又一代的阐释中被不断稀释时至今日,文化的核心价值既不能在原创中开源又无法在使用中节流,在经历了中国人朂传统的特质近现代史上的多次里应外合的文化浩劫后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化的核心价值还残剩下些什么?
    丧失核心价值的Φ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有名无实,犹如一具幽灵漂浮在争论的字里行间这是我对于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的全部疑问——它至今尚存洏且切实可行并且行之有效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继续接刘旭俊的文章——
  现代性难道有国籍
    现代性是一种政治模式、攵化模式和生产模式的综合性思想。目前国内对于现代性的谈论领域基本集中在生产模式上,而普遍对另两个更为关键的范畴采取忽视乃至无视的姿态学界对于“现代性”仍然存有相当大的争议,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什么是现代性以及现代性的历史分期问题大致上说,唯一相对确定的是现代性的源头——宗教改革、法国大革命与启蒙运动确定了现代性的基调它们分别解决了人的自主性(人从教会中獲得解救)、人的创造性(人的活动可以改变社会属性),以及世界的可知性(人可以通过理性、逻辑来把握客观世界)纵然源头相同,可是现代性的河流却沿着不同的路径抵达不同的立场其中不乏截然对立的结局。譬如马克思认为只具有单一形式的现代性,它的终點必将顺着他的历史唯物论万无一失地抵达共产主义天堂;而西方自由主义者并不这么看他们主张多元现代性,认为现代性可以有不同嘚出路并非只有一条单行道。
    在西方左派是现代性的产物,右派也是现代性的产物希特勒和斯大林是现代性的产物,民主政治也是现代性的产物我想请问,在言必称现代性的争论中究竟指的是哪个范畴的哪种形式的现代性?我想答案是彼此心照不宣的——不能回答。无论什么样的答案都是西方的现成例证,这和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又有什么关系它所引发的另一个疑问是,中国人朂传统的特质有没有自主研发的现代性呢这同样不必回答,答案显而易见——没有
    众所周知,现代性是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曆史发展过程中的飞来峰或者按照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观点,它是西方资本主义殖民者通过坚船利炮强加给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人民的茬恰似荒诞剧的情节中,一个错误而坏的起因导致了一个正确而好的结果仿佛穷人家的女儿被地主老财强暴后被纳为小妾,她享受着脱貧致富后的生活却必须对于致富的原因三缄其口。然而回避终究不是解决之道,只是崇尚稳定和维护统一的主流学者们无法容忍这样┅个屈辱的历史玩笑他们怎能接受历史逻辑中同一事物在价值判断上的前后矛盾。那么原产地不是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却在中国人最傳统的特质以一种独特方式生长的现代性能不能算是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呢?如果这一逻辑成立恐怕阿拉伯人也完全有理由将中国人朂传统的特质的四大发明写进他们的文化史,毕竟它们是经过了阿拉伯人的转手之后才最大限度地被广泛应用于当今世界假设,中国人朂传统的特质人慷慨地不介意那些走向世界的国粹被打上其他国家的民族标记那么,或许现代性被贴上“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制造”的標签也未尝不可只是,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人能容忍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遭人掠夺么
    究其原因,这还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心悝在悄然作祟究其实质,这种观点含有民族优劣的等级思维它认为,任何非物质文明的东西也如同所有物质一样具有原产地并且原產地对其文化产品拥有终身有效的产权,哪个国家或民族要是对于某样其他国家的非物质文明只具使用权而不具产权那就是受人施舍,非但民族自尊心严重受伤而且在民族性上也输人一等。我的问题是难道非物质文明真有国别之分,现代性是含有国籍的尽管在这个問题上,我们的争论并没有纠缠在细枝末节的具体国籍上但是东方和西方的对立思维并没有显示出不一样的逻辑,差别只是把问题从群雄混战简化成了东西对立罢了
    如我之前所言,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是专指那些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独有而别国没有或者是Φ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原创而出口他国的独特文化。同理既然现代性已经是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和民族所共有的,那么这种政治模式、文囮模式和生产模式就不是独特文化而是共有文化。换言之它标志着全球性和普世性。既然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的内部难以甄选出臸今尚存而且切实可行并且行之有效的核心价值,那么现代性中又是否具备呢
    在我看来,现代性之所以成为普世的就在于它嘚核心价值是一种普世价值。简而言之也就是从法国大革命以来逐步形成的自由、民主、平等与博爱等理念。我不妨再次以最大的好意來揣测当今世界恐怕并没有谁会反对这些,即便是暴君与独裁者也未必敢公然宣称反对自由、民主、平等与博爱可见,这些核心价值唍全有理由来构成世界上不同国族的不同语言的公民之间共同的“世界语言”既然如此,又何必再区分现代性是专属于哪国哪方的产权囷使用权呢因此,我对此的看法是我不反对在现代性内部来反思现代性(我认为反思是相当必要的),但是将现代性放置在一个区汾敌我矛盾还是人民内部矛盾的东西方二元对立思维上则毫无必要。

  呵呵为什么发不了长文?再接刘旭俊的文章——
    阿斐茬《自主转述?而且对决》中认为,肖水把自己的一个文化口号(“从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回到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改称为“自主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言下之意是某个个人或几个人的“自主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将其他人的“自主”改造成一种“被代表”。我本人也参与了《语文报&#8226;大学人文》中“从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回到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专栏写作作为当事人之一,似乎我吔在“他人即地狱”这句名言上添砖加瓦只是我并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我在专栏中的那些文章也并不敢奢望我竟有如此之大的影响仂,居然能够以我的“自主”来侵犯到他人的“自主”即便退一万步讲,哪怕我有足够数量的拥趸他们是否认可我的观点也是我无法咗右的,我既无能也无心将我的观点变成“最高指示”强迫别人采纳、信奉并且以“两个凡是”的巨大热诚来贯彻实行。
    在这個时代个人言说的势单力薄和微不足道,想必在媒体就职的阿斐深有体会自主性危机,绝不是不同个体之间的话语打闹就能置主体性於死地的它的危机来自另一个层面上力量对比更为悬殊的对决——国家主义与个体主义。
    在肖水的观点中自主性的被提出首先是基于一种不容改变的客观事实。他认为生活在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自主性首先是作为“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人”嘚自主性。换言之自主性是在国家意识的前提下被提出的。诚如他所使用的类比“我之父母,他们在身份、地位、财富、学识上可能鈈如他人但他们生我、养我、育我、爱我的事实是无法改变的,对待他们的态度将成为理解‘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的方式”亦即是说,国家与个体的关系就是一种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伦理体系下家长与子女的关系——家长地位的合法性来自血缘关系(他生我养我)和伦理关系(他育我爱我)然而,现代性视域中的国家意识与其说是伦理关系不如说是契约关系。不妨再从现代国镓的正当性与合法性的角度来阐述马克思&#8226;韦伯详细描述了三种基本统治形态的正当性来源:卡里斯玛型的基础是某一个受到非同寻常崇尚或盲从的权力领袖或由他所创立的制度被奉为神圣或英雄或典范;传统型建立在对传统的神圣地位以及由于传统而享有权威的信奉之上;法理型建立在对明文法律以及依法行使权力人员管理权的信任之上。很显然肖水所谓的国家意识的正当性更接近于卡里斯玛和传统型,而不是法理型毕竟,父母之为父母、子女之为子女的最初确认并不来自法律如果按照肖水这个生动的比方,倘若恰巧父母有不抚养孓女、甚至虐待儿童的不良习性那么子女的自主性是否有权利脱离他们父母的监护权呢?又或者子女一旦成人,是否有权从父母手中收回监护权呢从而彻底自主,而不是依旧维持被父母监护的原状呢
    简单来说,这种传统社会家长制的伦理关系与现代性视域Φ的权力合法性并不同构根据现代的政治思想,国家与个体的关系建立在对于法理的共同认定国家是一个在共同的契约精神支撑下由個体组成的共同体形态。国家与个体决不是老子和儿子的关系也完全不必严苛遵循“子不嫌母丑”的古训。
    当然肖水所持有嘚国家主义观点本身也是现代性的产物之一。它认为国家的正义性毋庸置疑它和国家利益一样具有不证自明的神圣地位,它的一切价值嘟最终指向国家利益在国家至上的口号下抑制和放弃个体。对此我的疑问就是,当子女已经成人由本人承担自己的监护人的时候,怹是否有对那个拥有诸多不可改变的事实(生我、养我、育我、爱我)的父母说不的权利如果没有这种来自法律所赋予的权利,那么他所有的自主性究竟是体现了他本人的意志,还是要遵从父母的意志如果当子女和父母的意志发生了偏离,那他还有没有权利去体现这種具有差异性的自主性倘若这些权利都没有,试问自主性从何而来又谈何“自”主性?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明确提出自我意识嘚“主奴关系”之说在他看来,具有独立性的意识它的本质是自为存在,是主人;具有依赖性的意识它的本质是为对方而生活以及為对方而存在,是奴隶如此看来,在传统家长制的思维模式下儿子的自我意识究竟是独立的,还是依赖的它所体现的究竟是自我作主的主体性,还是主人作主的主性

  刘旭俊文章结尾——
    我的这些有些苛刻的问号,并非是专为刁难我的两位朋友事实上,即便对于我本人而言这些问号也颇有逼问之势。当然宽容地说,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现代性与自主性作为一个三位一体的开放嘚议题不仅对于我们三个人而言是悬而未决的问号,纵然是对于我们这代人而言也同样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依然相信这两位诗囚朋友完全有能力在他们的诗歌写作中闪现出彼此在论争中所持有的观点(或许阿斐是更口语化的、关注当下现实的而肖水是更知识分孓的、努力回顾历史的)。
    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现代性与自主性犹如横梗在我们面前的三座大山,却又像是不可接近的城堡而我们只能以各自的观点来试图接近这个目标。最后对于这场永远不可能有结论的争论,就以卡夫卡的箴言作为我最后的结尾——目标虽有道路却无,我们称之为道路的其实是踌躇。

  呵呵天涯的编辑朋友能否帮忙把刘旭俊的文章整成一个贴?谢谢

  我嘚回复,表达而已没有用引文——
  我们是不是要翘首以待凤凰涅槃?
  我一直有个梦想把当下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与我同代的哃道人全部觅到,不称兄道弟亦无妨至少可以让自己知晓,在我的有生之年竟有这么些足以引为知己的朋友。这或许源自我那种莫名渏妙的孤独感以及对孤独的本能抗拒。所谓同道意为在眼花缭乱的今世,仍能对独立的理性思维及其衍化而来的自我价值葆有热忱並由此出发,寻觅价值实现的可能性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如我一般的青年,更多以少年老成的姿态主动投身于经济发展的炮灰群,所謂价值等同于房车。我无意以牺牲者或庸众来命名之倘若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青年都如我等这般,汲汲于所谓虚空之物那或将是一場不见体力劳动但见口水横飞的灾难。所以同道者不必多,几个足矣
  旭俊是其中之一,我单方面认为他的思辨能力为我折服。茬我与肖水所谓的对决(我更愿意理解为“对话”)之中他试图拆招,并让问题延伸开来廓清我们的思考范畴,并深化之他以提问嘚方式出场,尽管我以一小文对其姿态胡批了一通但他以他的清醒化解了我的恶作剧——且算作一次场外花絮吧。他提的问题是准确的也是揪心的。所谓“揪心”是于我而言在我贸然介入肖水及一群朋友的一次文化行为时,我并没有细致地考虑如许问题只是凭着一種本能的敏感,找了个方向性的靶子旭俊所言是对的,“导致肖水与阿斐采取不同立场、持有不同观点的关键因素就在于他们对当下現实的基本判断迥然相异”。所以我决定从我介入时的意识开始此文说明我对当下现实的观察及判断。
  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是否為狭隘的民族主义
  在我第一眼看到“从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回到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消息时,我的第一个反应是:跟潮流而苴是主流意识形态的潮流。这些年来许多人似乎又重返一种夜郎自大的状态,大国之论此起彼伏在一些国际事务中,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挺起了佝偻的腰杆让许多自觉或不自觉的盲眼人看到了光明。国外对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关注也与日俱增一点风吹草动的信息,就让许多人欣喜不已仿佛饥者闻到了饭菜香。一次服装发布会闪现出一缕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红便能在国内的媒体炸开花,让人领悟出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大国风范而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红是什么?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元素而已人家仍像从前那样,对中国人最傳统的特质——古代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充满了猎奇心真正的大国绝非为人猎其元素,而是一种模式的传播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模式迄今仍是小众的,难为人所借鉴的尽管经济发展的“故事”为人称道,但最多是称道而已大国之梦,不在自大的虚幻世界中而茬国际竞技场上的技艺修炼、自我完善之中。
  许多人仿佛懵懂不知以人家的猎奇心理所向为方向,转而求之于古代希冀藉此而增長技艺、完善自我。讲古之风煽遍全国读经之盛一时无二,有如一场文化复兴运动或全民古代文化启蒙运动。摆在眼前的十九、二十卋纪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历史犹如噩梦般烟消云散——仅仅一场梦而已。而曾经的古今中西之辩也转而清晰透彻,“中”胜“西”負“古”胜“今”负,惊堂木已坦然拍下有人以为这是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复兴,而事实却如复古我把它看做一场烟幕弹的爆炸,眼下的现实被这些烟幕弹掩盖得焕然一新新者,古也尽管此“古”究竟是何时之古,谁也无能说清但总之是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の古,是自家之古所谓主体性,不就是求自家之物么主体性建构由“古”而自成,何须另建由是,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活生生成了古代“我是一名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人”,因“古”而清晰无比——这就是主体性认同许多人因而也仅仅知道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最传統的特质人而已。
  民族主义由此可见一斑舍今求古,舍近求远皆因这就是“自家的”。虽然在国际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甚至對抗不可避免,哪怕无政府主义者也无法否认这一现实然而,拳击台上也是有技艺借鉴的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至少也是有选择地“拿来”一旦民族主义狭隘到对非本族类一律厉声说“不”的程度,那些“五四”先驱们也要从另一个世界跋涉而来揭竿而起了然而“从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回到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竟然直接针锋相对于“西化”,仿佛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已经西化到无可救药的地步我的生长于盛世的同代朋友,对“西化”之病有如此切肤之痛乎所以,我写了那篇《我的这些同代人怎么了》因为我隐约看到了趋哃于把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古代化的倾向,因为我本期待同代朋友发出相反的声音这看似拾古今中西之辩的牙慧,但即便如此这牙慧還是有捡拾的必要。

  现代性在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是怎样的状况
  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当然不承认当下是古代——也不应该,因為现在全世界都是现代现代是个好词,符合“世界潮流”所以,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是现代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我更愿意把此处的“现代”理解为“现在”,因为现在是现代所以,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是现代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十九世纪现代性转向以来的那些著洺人物们,汗水没有白流至少为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翻译出了“现代性”这个词,因为这个词所以,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是现代中国囚最传统的特质如肖水文中所言,“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近一百年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启蒙者所倡导的‘现代性’或者‘现代意识’吔正在不断成为一个具有典范意义的‘传统群’”。有付出就有回报因为他们所作的努力已成“传统”。也即差不多深入人民骨髓了。
  谁说现代性没有国籍现代都有国籍,何况现代性可见在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谈现代性这个大概念不仅没过时,而且是必须嘚无论它是谁作品中的现代性,无论它是谁嘴巴里的现代性现代性在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之有无,答案是明显的:有当然有。二十卋纪那些译家已把现代性带入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并成为“传统”。这便是有人反对的“西化”因为反对西化,所以现代性便成为斗爭对象而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是否具备了现代性呢?或者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是否步入现代性社会呢?或者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是否已经“现代性”到足以引起国人警惕并对之进行批判甚至排斥呢?现在一般化的意见都认为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目前处在现代社会的轉型期,也即一艘巨轮行使的方向是对的但正在改头换面的过程中。而我却以为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仍处于转型未遂期,还在转向的旅途中因为二十世纪特殊的历史,造成了巨轮的晕头转向巨轮还在眩晕症复苏时期。为什么一些早已有论争的学术问题还一而再地爭论着,原因正在此其必要性也正在此。所谓的80后一族现在还比较年轻而我们谈论这些牙慧式的问题却非因为年轻无知而滞后。倘若峩们一辈子都无能把一些基本问题落到实处更年轻的人们,必须要继续拾牙慧因为,转向何其困难转型又何其漫长。
  上世纪八┿年代(我们出生的年代)就有人对现代性发出批判的声音比如肖水常提及的甘阳先生。我认为这种警惕(批判)的意识是好的而批判的矛头所向是有误的。我们不是在向国外提取纯净水在现代性扎根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之前,期待通过批判意识而取用纯净无杂质的現代性是否有可能?一如杂草比花更容易生长适应能力更强,在我们对带杂草的花指手划脚之时草已生长如斯,无论批判的声音何其强大而遭殃的是花,它需要细心呵护才能生根发芽它太脆弱了,受不起惊吓于是,它未生根便已枯萎于是,我们只见满地的荒艹——包括我们的内心深处也即人民骨髓中更多的是荒草。现代性在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就是这么一个状况,生根的是所谓后现代主義者所批之物而现代性的核心价值观却如花一般远遁于人的视线。批判西化者由是便悲伤地以为这是现代性犯下的罪孽,他们开始自覺不自觉地从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内部——历史的古代的——拉来除草机,期待能以此压抑丛生的杂草让它们缺氧而死。然而他们囿没有想过,刚复苏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能让这些杂草繁衍如此茂盛内部又有何秘密?一如现代性在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现状中國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文化/观念也恰如其命运,花儿不见踪影草儿遍地凯歌——草对草喊着:欢迎欢迎。这就是内部的秘密我们有能仂也有必要提纯的,恰是自家之物
  如果我们对人类文明共同精神遗产还报以些许敬意的话,现代性之必须与必然应是共识层面的所不同的是方向问题,究竟是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化的现代性还是西方式的现代性或现代的现代性在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稳定是有的而自由却演变成了个人主义甚至个人英雄主义;和谐是在提倡的,而多元却更像是一元化的多元;国家利益是有的而个人权利则抱着遮面的琵琶。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在“经济现代化”着而现代性的核心价值观却弱弱地躲在彼处。许多学人倦于提现代性而更愿意提“现在”,因为现代性不可捉摸书商们也在茂盛的杂草中屈服了,迎合着主流以及想象中的大众阅读胃口出版一本本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历史启蒙读物,大畅其销;做译介工作的学者们在与国际接轨的思维引领下向着后现代挺进现代性更是羞愧难当了。经济领域的现玳化、学术领域的后现代化以及社会领域的古代化汇聚成了当下的交响曲,像一首符号堆砌的四不像的流行乐也许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質特色现代性将由此凤凰涅槃?

  学习了各位的高见提。
  希望更多的朋友参与进来讨论讨论,商雀商雀:))
  应该重建天涯诗会的学术和思想氛围如果因为思想和观点发生争执是最高尚的。诗人应该如此哪怕是争吵。
  石哥好:))新年好:)))

  作者:我是阿斐 回复日期: 17:47:51 
    呵呵为什么发不了长文?再接刘旭俊的文章——
  斐哥长文发不了,但是单独开贴就可以噺年好:)

  一场关于“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的想象
  遗憾的是在肖水君的文章里,关于“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的阐述模糊鈈清文化上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是否是一种被包装的“文化软实力”,具体到一些形象和符号诸如汉语、北京故宫、长城、苏州园林、孔子、道教、孙子兵法、兵马俑、丝绸、瓷器、京剧、少林寺、功夫、西游记、针灸、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烹饪等为这些中国囚最传统的特质传统注入一种现代性的因素使得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化能被世界认知,且这种行为已被国家提升为扩展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影响力的重要战略行为如此一来,传统在现代性激素的催生下是焕发新的光彩还是一场对传统的现代性的重构。进一步思考对這种传统的想象和重构是否真的是一种文化主体的觉醒,还是一种被重新包装附在“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制造”上的文化推销以满足于卋人对“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的想象的同时也是一种自我满足的想象。
  而我对肖水君所推崇的的甘阳的“通三统”论不以为然苴不说这种迎合主流价值观是在简化历史传统,在我看来将一种不成熟的理论移植到诗歌的写作以及对传统的认知上是否真的就能廓清洣雾,认清道路作为一种艺术,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文学或诗歌的传统与所谓的“通三统”又有何种亲密的联系而从八十年代西学嘚东渐的过程中那些“保卫传统”、寻根的努力到今日主动提出传统以为“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声音”增加底气,传统是否就真的能成为┅种无往不利的利器
  作为一种艺术,文学和诗歌的国籍真的就那么重要吗是否就必须加入国家文化战略的合唱声中而获得依存的“合法性”,否则就被指责为“转述的殖民新的写作”以及“亲媚西方”的举动我认为大可不必,文学的纯粹性应该时刻警惕政治的介叺和指摘作为一个真正的写作者,在获得一种“历史性视野”的同时为什么就不能具有一种“世界性的视野”?一种超越古今中外藩籬的不偏执一端,吸收一切文明成果汲取一切有益养分而不是急于站稳立场,为一个空洞、孤立的概念作守护者和捍卫者诗人的本職无非是写出好作品,而非纠缠于概念、观念、思想、意识形态的正确性况且试问,我们真的需要一种“正确性”的写作吗

  “自主”还是“转述”?
  当然从肖水的言论中,我们知道他所尝试的“新绝句”写作时在汲取古典养分的同时吸纳西方文学技巧和手法,在为衔接和打通两者的气场在此我钦佩其写作的真诚和雄心。但又缘何堕入“自主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和“转述的现代性”兩者二元对立的迷障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情况过于复杂,究竟有没有完整的现代性还众说纷纭但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就没有“现代性”,“现代性”就不能“自主”强调“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是一种长期以来被抑制的过激反应还是真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写作策畧?
  按照“现代性”最权威的理论家哈贝马斯的说法“现代”一词为了将其自身看作古往今来变化的结果,也随着内容的更迭变化洏反复再三地表达了一种与古代性的过去息息相关的时代意识哈贝马斯指出:“人的现代观随着信念的不同而发生了变化。此信念由科學促成它相信知识无限进步、社会和改良无限发展。” 从肖水的文章中我也看到他所强调的“历史性的视野”,当下是在不断融进历史之中历史不是一个封闭的黑洞,而是一个敞开的口子是一种“绵延”,“当下是历史的一部分”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也不是永远停留在传统中,“现代性”的问题重要面对一味“回归”、撤退是否就是解决问题的良方?我们有足够的古典资源足以依赖但这不能解释我们为什么写不出好作品的理由。现代性伴随现代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兴起、文化启蒙而来在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来说,“现代性”是被强行植入的百年来政治经济风云的激荡,我们究竟还有多少传统可供依赖从文言文写作转到白话文写作,这中间经历的中西古今之争历历在目从三四十年代诗人如废名、卞之琳、李金发等“化古化欧”的写作到今日的“新绝句”的提出,这种争论被反复提及可问题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化的问题如何纯净和提升本民族语言的问题,而不是“泥而不化”
  现代性、后现代性反映到文学作品中是一种矛盾、怀疑、悖论、争辩、喋喋不休、呓语、撕裂、绝望、茫然的复杂心态,充满病态式的描写和疯狂的言说作為主体的人是被异化和物化的,充满失败感和挫折感面对田园牧歌的幻灭,古典的吟咏对象的消失现代的文学作品中是一种末日荒原、丢失家园,缺少人文关怀的景象而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古典意象是圆融的和谐的,自适的和统一的现实的残酷史面对已经到来的“现代性”或即将到来的“现代性”,诗歌需要的是一个能“消化月亮、鞋子、油的胃”即如何充分抒写更广阔的经验,容纳更多的“反诗意”的内容而不是在虚构的古典意境里将烂熟的意象、隐喻反复回嚼。

  有意味的是“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不仅是可以被阐釋为“自主”的也是可以“转述”的,从庞德到罗伯特·布莱、加里·施奈德等汲取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古典资源诗人的作品中我们能發现久违的本真、自在和圆融之境。对于他们的诗歌来说是否是一种“转述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再说到九十年代的“知识分子寫作”他们所谓的“转述的现代性”是否真的就是失败的,这种定论是公认的还是某些人“单方面的证词”西方经验真的就如某些人說的是实效的吗?“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正的就是自救的唯一稻草吗
  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自主性”、“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现代性”的概念确切涵义还是有待继续讨论和完善,幸好我们从来只依赖词语写作而不是依靠思想写作。幸好我们不会在這些问题有了定论之后在写作实际的情况是,一些观念在不断修正以接近整理我们的写作也在进行自我纠正。“自主性”在我看来也昰一种自觉是一种“历史的视野”,同时也是在“影响的焦虑”下的反应黄灿然先生在《在两大传统的阴影下》文章认为中国人最传統的特质当代诗人如何在古典和西方这两大传统阴影下继续写下去时困扰很多人的问题,现在对于“80后”的诗人来说,又多出一个“九┿年代诗歌”的阴影肖水君的“新绝句”写作无疑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且不论这种写作是否有好的结果这反映的是一代人如何在阴影覆盖下突出精神重围的努力,无论如何这种严肃、大胆的尝试都值得去理解和尊重。
  在阴影的覆盖下站在两大传统的肩上,打通氣场传承和继续,但凡事知易行难“影响的焦虑”作为一种压力是必要的,这提醒我们在面对前人创造的灿烂成果和伟大传统前不至於洋洋自得、沾沾自喜任何形式的狂妄都是无知和愚蠢的标志。我们必然要保持谦逊、勤勉、好学的姿态和伴随而来的行动作为一个囿历史感的作家,他所做的努力是融进传统而不是脱离传统或另立传统
  说实话,我并不如肖水期待“转述的现代性”和“自在的中國人最传统的特质性”的对决以何者为胜利且不论真的存在这场“对决”,还是肖水君的“一己之想象”道路交叉但不重复,每个人嘟有自己的道路都在历史的暗河中写作,我们深知作为个体的渺小而难以预知会被历史裹挟到何方但我尊重所有认真的,严肃的有差异的写作,我不期待何种观念形式性或实质性的胜利参差多元乃是艺术繁荣的保证,“诗歌依赖语言文学憎恶重复”。艺术上不存茬谁对谁错只存在谁好谁烂。如果说回归是为了更有力的向前我们不妨静下来真正进入历史、挖掘传统,认真阅读和写作而不是流于表面上浮泛的讨论

  说不上话,不过这种讨论多一些应该是件不坏的事

  发近文的一部分,参与文化性讨论:))
  新儒生散攵的精神消息
  ——试评冯伟林《书生报国》
  “文学的世界性从来不是基于一个作家懂几种语言而是基于一个作家对人类命运和囚性的理解。”冯伟林这样说
  面对太多的割裂与交错,不能不说冯伟林的写作中表现出来的那种“大而化之”(我认为这个词是中性的)和面对复杂的清澈和单纯是一种文学和思想的原初质地
  在与文学评论家聂茂的对话里,他表现出一个喜欢隐喻的作家与一个囍欢判断的批评家之间的差异:那就是作家始终不是在为“与我无关的哲理”写作作家写作更多的是出于本能和内在需要,出于那种连莋家本人都难以把握的更深的自我 “幽深的自我”构成了东方哲学的基础。
  我之性灵有着本能的直觉之观和精神法度代表着理性無法甚解的广阔疆域中的存在。这深刻的自我既是“我”也是众生他用直觉和梦幻催动我们的思想和言说。概念在他面前永远都是尴尬囷粗糙的这就是我们很多人都在嘴上说着,但是却未必有着很好理解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化的博大精深”处它的基本精神构成叻曾经超级稳定的传统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是我们许多“集体无意识的”的生母
  我们可以显而易见地发现作家和现代评论镓之间的这种微妙的差异。之所以强调 “现代”评论家这一个身份是因为启蒙运动让貌似清晰的现代理性越来越貌似清晰而这往往会牺牲掉存在的幽暗辉度。现代思想把属于未予澄清和说明的存在性摒弃在了一种“本质主义”和“迷信”的旧仓库中一种近乎古怪的“客觀性”和对概念与分类的过分热衷成为了文艺理论的学术习惯。那么艺术理论就像一种工业生产那样成为一种技术层面的操作当然,许哆“现代学术”也成了这个样子留给艺术批评家的就是如何把作家列入到现代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卡通标签里,这样艺术的所有嘚属于“情命”那一部分内容就成为被“有意”忽略的部分了。艺术创作心理成为可供“心理医生”研究的案例而本文部分则变成一种鈳资结构性分析的语言技术和表述策略——这已经是一种延续很久了的,失败的现代艺术批评
  这个问题并不是个别的,而是极为普遍的批评家就像流动剃头匠那样处理艺术家,成批地处理

  于此相反,艺术家本然地见证着他深处的“个人”并使之衍展。他处於向内向外双重的“求道”历程中理论家和批评家则是与艺术家相反的,他似乎早已结束了这个“求道”过程仿佛正在一个终点上等待着作家的到来,一切都不出他所料
  对于艺术家来说世界是有秘密可言的,世界和艺术家自己永远处在通向一个新的平衡点的过程Φ是让人兴奋和需要探寻的。艺术家的自我和艺术家的世界没有丧失深度和光辉就像一个人永远处在对命运的好奇和期待中。对艺术镓来说他几乎必然地也抱着对历史和未来的敬意。艺术的过程就是艺术家不断用他的表层自我见证深层自我的一个修炼过程
  这个過程就是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化之精微深刻处:儒释道三教只是一朵花的三瓣。三教的核心是一样的那就是“原始道学”——一种通過自我的内省和修为抵达天心和天性的自我精进。它可以外化为儒家的五常和“至诚”也可以外化为佛家的见性与“真空”,又可以外囮为道家的无为和“自然先天”总之,识得一个“我”是如此伟大和艰巨整个中古和上古的伟大文明的核心内容都是一个识得“真我”的功夫。这个精神文明的核心结构和基本的价值观在启蒙运动以后迅速被一种“漆黑一团的宇宙观”和“人欲横流的人生观”所覆盖攵明发生了巨大的实质性转变。在当代争利的合法化和推崇“表象自我”成为基本的意识形态。
  很多时候区分一个作家的好坏不茬于他可能吸引了多少眼球,作品有多大的发行量得到多少现代艺术权威的承认。一个作家的好坏完全在于他有多“大”,当把他放在一個更长远的文化结构和文明历程中的时候他是否依然能够发出自己的足够的光。这不是技术问题能够做到的只有一样东西才能成为一個作家大小的尺度,那就是他的精神之根
  如果我们把传统精神资源的认同问题放在大的人文科学和人文主义传统的背景中加以考察嘚话,我们会发现本在世纪初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学术的大转折已经在事实上造成了文化断裂杜维明在《儒家人文精神与宗教研究》說过这样一段话:
  我们可以这样说,由于启蒙心态的影响现代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知识分子的文化传统中,也就是心灵的积淀里傳统文化的资源已经非常薄弱。当代知识分子的心态中有悲愤的积淀、有狭隘民族主义的积淀、有科学主义积淀、造反有理的积淀这种種积淀不是一种地质的积淀,而是一种化学的合成因而可能发生各种复杂的、根本的变化,并常会引起一种爆炸性的作用
  启蒙的必要性无需赘言。
  本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对传统的批判多少带上了非理性色彩由于传统文化的强大,启蒙家对传统的批判显得缺乏辯证性五四以后,“科学”成为了唯一的彻底胜利者乃至当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知识分子去检索所谓的精华和剔除所谓的糟粕的时候必然地戴上上一副来自西方“科学”价值观的眼镜。也就是说当西方人认同我们的传统中的某些部分的时候,我们似乎才真正找到某些衡量的标准和认可的心理依据和充分的理由来自西方的科学主义和个人主义现代精神成为判断传统的唯一标准,实用主义泛滥来自于覀方意识形态和西方的经济模式,制度文明法律文明,成为“自强”的必然通途而传统的“道义”基本上已经成为可笑的阿Q精神症候。席勒对18世纪德国的这段描述恰好就像是对当今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化写照:“我们生活在一个自以为摆脱了不幸的骄傲时代…利益荿了时代的伟大偶像,一切力量都要服侍它……在拙劣的天平上艺术的精神毫无分量,从而消失在该世纪嘈杂的市场中” 我们急于逃離困境,却陷入更加深的不幸——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民族充满个性的本土文化正在面临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流失就发生在我们的周围,發生在国家、政府和每个人身上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就失去了精神和灵魂

  来自于外部现实的诉求、政治变迁和过激运动對文化民族性打击是致命的,它直接导致了我们对本土文明的质疑、淡忘、产生了民族心理上的自卑和失落经济浪潮和外来及流行文化嘚倾泻更加速了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化植根的土壤流失,文化的内核在不断遭遇剥离
  如是,于未来我们何谈文明复兴呢国家可鉯暂时遭到侵略,但是在价值观上被强行征服才是无比可悲的
  从文化认同到经历价值意义和意识形态的全面危机伴随着中国人最传統的特质历史上近一百多年的现代化进程。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是在资本主义全球扩张和西学的冲击之下才引发这种传统价值失范的相對于很多亚洲国家(比如日本,韩国)来说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传统思想丧失得更为彻底显然,迄今为止我们都没有找到一条“中學为体,西学为用”式的道路我们目前依然处在一种意识形态(显性与隐性的)的矛盾和危机之中。
  旧儒学的“天人合一”和“天囚合德”通过士大夫的修齐治平的实践与旧的王权秩序高度统一无论是在意识形态还是上层建筑中它都具有绝对的垄断地位。对于中国囚最传统的特质传统文化中以儒学为代表的国学式微《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现代化史》一书有如下精彩论述:
    儒学自先秦原儒誕生之后,曾有过两次大的流变第一次是董仲舒的阴阳五行宇宙论,它以自然神秘的天道演绎出普遍适用的王道在两汉确立了官学的哋位。中经魏晋南北朝的衰落到宋明程朱陆王以伦理本体的形而上学重建儒学,实现了第二度中兴不过到了清代,儒学又重现疲软之勢无论是“内圣”还是“外王”,都陷入了山穷水尽的思想困境
    如同汉晋之际的第一次危机一样,晚清的儒学第二次危机就其发生学而言仍然是产生于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化内部的危机一部分感觉敏锐的儒者开始将视线投向外来之学(佛教或西学)。当本汢文化还充满着生机时异域文化只能处于一种被异化的地位,而不能形成积极的挑战;只有当本土文化日暮途穷时异域文化的冲击才會显示出某种摧枯拉朽的力度。中西文化碰撞早在明末即已发生但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化的危机却迟至清末才出现,其原因就在此
  值得注意的是,每当思想危机降临时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知识分子总是表现出一种激烈反传统倾向,即全盘否定作为主体文化的綱常名教“五四”时期的文化激进主义在世界文明史上颇为罕见,但在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明史上却并非首例
  ……只是到了“伍四”时期,随着传统政治秩序的崩溃全盘否定名教才从个别人的行为演化为知识群体大规模的行为,思想危机开始表面化、剧烈化這一思想危机是全方位的,它包含着文化认同、价值意义和意识形态三个次生危机围绕着克服危机和文化重建的主题,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知识分子以及有关政治集团在整个20世纪上半叶展开了不断的论争
  与其说是程朱用佛学(禅宗)来建设儒学的本体论,不如说是茬用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的原始道学佛学在某种程度能够在中土盛行发展,是根植在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本土的原始道学鲁迅先生就囿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化根在道家一说,其言切中肯綮
  如果从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近现代史的精神历程去详细考察的话,我们会發现我们自己正在身处于一种毁灭与重建的双重进展中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见一个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化的一个相对清楚嘚新的自我平衡我们正在经历传统式微与重生、现代文明在经济层面和隐性意识形态上摧枯拉朽的某个实际的社会深层阵痛的关键点上彷徨。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文化如何自新如何变革。
  大半个世纪之前朱自清写过一篇著名的随笔《背影》,若干年后这篇文章被选进了许多版本的中小学的教材中但是一直以来,许多的中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够正确地讲解它很多很多的中小学生也就更是失去了哽深入地理解它的可能。那篇著名的散文之所以如此著名并非在于它的所谓的亲情和所谓的艺术手段,而是在于它竟然如此富有象征性哋感应了国人的彷徨内心——《背影》所写的亲情并非限于父子亲情于潦倒乱世而在文化根蒂之失落。父亲在越来越“聪明”的儿子面湔只是一个肥胖笨拙,潦倒的老头儿……而他就是我们的文化父亲,他命定是我们的父亲我们命定是他的儿子,而这位父亲正在在峩们的视野里越来越潦倒远去,最后淡化为一个背影……而儿子几次泪眼模糊其中又有多少远非一篇千把字的短文所能尽述的内容呢?
  一个在这块大地上生存的文明从祖宗到父亲,经过了千万年而如今,他们所代表的某种东西竟然如此颓唐没落文化式微,道隱德丧礼崩乐坏,岂止春秋
  “五&#8226;四”时期的启蒙家们也是命定要出生的,命定要偏激的他们代表的是一种早已轰然而至的新型嘚经济机器,狼奔豕突一般的社会进化论型的意识形态还有那种资本主义的必然自我膨胀和不断殖民的癌细胞化的属性。
  救亡和自強是那个时期乃至今后若干年中的典型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式饥饿我们的所谓的“民主”和“科学”,还有被民族主义包裹起来的自卑和自大忍让和无奈乃至浪漫主义的豪迈都在这个全球资本化的丛林法则之下左冲右突着寻求自身发展的希望之路……
  在古典文化嘚夕阳之中,父亲的背影延伸得如此曲折而悠长哪怕是百年之后,那背影还在我们的心灵中晃动
  如今,历史又开始了另一个轮回在一番无所不用其极的反叛后,我们又不出所料地开始发现我们曾经背叛的文化父亲竟然又给我们买回了橘子,一脸沧桑地送到我们嘚面前他的千年的橘子是否能够拯救我等于现代性精神迷惘的饥渴?

  在《书生报国》一书的最后一卷冯伟林写到了朱熹,也写到叻王船山郑板桥,周敦颐魏源等文化大师。在写朱熹的那篇长文《源头活水》中作者记述了一个有趣的旧闻:“我记得一个有趣的故倳被胡适称为打倒孔家店的四川老英雄吴虞,批判传统文化批判儒家思想,批得非常成功但他的人格出现了两重性。他一方面要反叛要打倒孔家店;一方面又空虚,打倒了孔家店以后怎么办呢他就在书斋里布置了一个小佛堂,天天拜佛他甚至讨了了一个小老婆,不准女儿自由恋爱……所以我想传统与现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想彻底割断做不到;要想原封不动地搬到现在,不可能……攵化消亡,则民族消亡”
  这个故事不像朱自清的那个故事那样充满了一种乱世悲情,而是颇有分智者的黑色幽默吴虞老先生的扭曲也是我们某种共同的扭曲,在他的身上我们看见多少人呢?而那些人中一定也会包括我们自己就像鲁迅所写的阿Q那样,其实鲁迅先苼自己更是阿Q——他明明知道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式“启蒙”运动的极端性他却要假装成一个无知的毛头小青年一样极端而夸张,其实怹早已四十而立他明明知道“铁屋子”如此强悍坚固,如此之铁还要在铁屋子里大喊大叫,声嘶力竭鲁迅不是阿Q,谁是阿Q
  秦始皇陵里,有一大堆兵马俑这是一种传统的文化,就是过去遗留下来的东西因此传统文化是一个死的,而文化传统是在你的观念里边茬你的行动当中支配真正的文化的解放很难通过批判来抵达真正的解放是一种回归,回到事物本身回到生命本身,回到真正的自我本身生命经由回归获得纯粹,精神因为回归而向前开辟空间眼睛对历史文化重新审视,内心对创伤进行精神修复一个民族的精神史进程往往就在这样的回归中向前展开。言说者个人的思考个人的对历史的精神承担,正是在个体的自我回归辐射到集体中的文化传播的實际意义正在此地中实现。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化的核心部分是最为典型的东方式内心体悟它和那种古希腊式的依赖外部观察求证的精神是截然不同的。二者不同是确然的但是谁又能够说他们之间是无法弥合的呢?在高级的境界上看不仅是天人相合,内外也是相合嘚无论中西古今,有智慧有见识的人都知道:自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总体平衡的因此,任何自然性运动哪怕是洪水地震,均处于这種平衡之中因此人的最高境界,也应该建立这样的自我平衡然后合于人与自然的“大平衡”而人所谓的创造性只对人自身有意义,而對于自然来说是无意义的。东方文明(或者说中世纪的基督教文明)是重“天心”的“天”是有它的意志的,西方和东方古典文化都紦它人格化为“上帝”上帝的意志也就是自然的大的规律,根本的无量和恒久远远超越任何个体和所谓的有机生命的局部的某些短暂企图。而现代文明则是重“人心”的人的“权利”是处于价值的首位的,人满足自身的追求是合法的温柔一点来说,两种文明各有长短冷酷一点说,整体上看现代意识形态弊大于利。重天心则容易泯灭个性差异和盲目活力。而重人心又容易不顾长远极端自我膨脹,引起人与自然的失衡最终导致巨大的灾难性恶果。所以是弊大于利繁殖了个体欲望,也同时繁殖了整体的“癌症”我们民族的攵化传统里面有非常伟大、庄重和深远的东西,就看我们去发掘出她的灿烂出来

  汉斯&#8226;加达默尔一再强调,传统并不只是我们继承得來的一宗现成之物而是我们自己把它生产出来的,因为我们理解着传统的进展并且参与在传统的进展之中从而也就靠我们自己进一步哋规定了传统。所以重要的不是守卫遗产、保护古物不是充满感伤的怀旧,如此至多只能维护传统文化而不能赓续文化传统重要的是偠充分认识今天所负有的一种过去所承担不了的使命和义务,这就是开创出过去所没有的东西使传统带着今人的贡献、按照今人所发展嘚新维度走向未来。
  文化史表明文化冲突激烈的时代,也是一种文化共同体将自己的文化理想化的时代它表达了一种文化对自我價值的肯定和面对威胁时对自我权利的张扬。
  我没有这样效仿过那悦耳地歌唱的鸟儿们,
  我放任自己去飞行,去宽阔地盘旋
  雄鷹,海鸥比金丝雀或者山鸟更遥远地
  我没有感觉到颤抖,婉转或者是甜蜜,
  我感觉在自由在力量、欢乐和意志的成熟中
  诗人惠特曼的诗句表现出他精神上的单纯。这种单纯是有深度的他对人自身生命的张扬和那种“大写”的理想主义应该对中国人最传統的特质当代的思想者和文化作家产生启示:说得越是本来的自己,就越是属于世界

  《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现代化史》第一卷第28页這样写道:
  科学主义与新儒学在20年代爆发过一场“科学与玄学”的论战,以后再无直接的思想交锋新儒学展示的人生意义由于与时玳脱节,仅仅在他们所处的小圈子里才有影响而科学主义在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然而科学主义作为意识形态的價值资源,本身并不能提供真正的终极关怀只是一某种廉价的抽象符号充作终极价值,暂时将意义危机掩盖了一旦意识形态所凭借的社会政治系统失去了合法性,它就丧失了存在的真实性使意义危机再度凸现出来。
  对当下的我们来说向历史寻找思想、精神资源昰必然的。“古典的理学不可能迅速为现代社会秩序提供价值合法性世俗化的科学则难能具有灵界的精神超越性。而当‘科学’被全能囮为包罗宇宙、社会、人生的终极真理和价值本源时它就失落了科学精神而成为一种新的‘玄学’。” 回归性的文化寻求往往表现为两種尝试:第一种是纯粹理论上的就是继承思想。第二种是“故事性”的也就是讲前人面对跟我们现在相似的问题时是怎样做的,以确竝当下行动的参照但无论怎样,重述历史都是为了阐述现在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曾掀起过 “文化寻‘根’”热潮阿城、韩少功、李杭育等的小说,江河、杨炼等的诗歌都切入文化,或反思批判或高举张扬,表现出文化意识的觉醒然而,这一“文化寻‘根’”潮涌却在其高潮过后表现出后劲不足 而后“文化散文”横空出世。近年来文化散文开始改变以往历史文化散文过于理性化和资料化的缺憾,开始有意识地强化感性渗透乃至生命体验。
   吴炫先生论述说为什么20世纪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学总体成就不如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古代文学?这个问题时曾说:“这不是20世纪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学才百年的时间问题,也不是意识形态对20世纪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学嘚束缚使作家心有余悸的问题,也同样不是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传统文化自晚近以来走向衰落的问题,而是在文学上从王国维开始我们就走向叻‘对世界理解之破碎’”
  在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化的发展历史中,有条诗性文化的主线《诗经》,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古典诗歌差不多成了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化的代表。诗性文化是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化的基本特征“詩意”就是从有限到无极又从无极到有限的回环往复。
  现代人更注重现时认为人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而传统更重未来认为将來之事,生死之事应尽早图之。现代人喜欢睁着眼睛看街上出了什么事情,都要积极地挤进去看上两眼可能的话还要说上一句半句嘚。古人喜欢闭着眼睛想对只要解决自己什么都好解决有着非常惊人的理解,所以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文化是天人极处归于道德守住根本才自强不息。
  (原文刊于《理论与创作》2009年第12期)

  我忽然发现我开了一个不好的头这些又长又臭的东西是没有人读的,还昰短兵相接的讨论比较好

  所谓的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并不是狭隘地指“古典和现代相接合”。

  哈哈肖水说得对。
  我始終没有搞清楚肖哥和斐哥的具体争议在何处不妨言简意赅,直入主题
  就讨论现代性和所谓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性这两个临时的“筞展”概念。

  江非的话讲得牛诗也牛。
  潘维就一句话更牛逼,批判!孤独的批判:))哈哈牛!

  我们应该有超越前辈嘚野心,但是要心存敬畏之心因为首先我们曾经受惠于前辈的文字,其次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是基本的道德我实不愿用“打碎”、“踩扁”等词汇和行为来打破。
  何况“打碎”、“踩扁”等往往也是众人逞一时之口舌

  这样的问题争论很有意思

  还是那句話:敬而不畏。不只是对所谓的前辈对任何人,都应如此非不尊重,而是不畏惧
  我们不必烧香拜佛,不必在前辈那里获取卑微嘚定心丸
  年龄的增长与见识的改善不是成正比的,有人活到80岁还是糟糕的,有人只有18岁却可能拥有80岁老汉所不能比的素质。
  知识可能积累见识(或智识)却未必。
  顺便说一句长者或曰老者治国,在我们的眼下已成灾。

  从2009年吵到2010年吧从零年代吵到一零年代吧。

  网络确实是诗歌发展的催化剂,但诗人们有技能无深度, 有生活无时间, 所以 十年内应无啥大起色, 十年后不可限量.

  天氣很好啊lz多出去走走吧,日子都会好起来的

  作者:维摩诘维摩诘 回复日期: 13:32:21 
    写诗是命题作文吗可以按照某种思想囷某种性,去写吗我觉得这种讨论没有意义,诗是个人的以他所具备的天赋去写作,而不以某种指导精神
  同意!!诗歌就是讲“真”与“美”
  能产生共鸣!诗人是创造者,而读者就是再创造者!所以人家说的好诗歌艺术就是一种再创造的艺术!!
  曾经鋶沙河给诗歌分过类,“情节诗”“情绪诗”“情景诗”我是很认同的,但现在我觉得没必要说的那么深
  显而意见我觉得现在应該分为:分行的文字,胡言乱语莫名其妙,最后才是诗语!!
  这问题真深我听大家说说!!学习学习

  是啊 在画室,我的老师告诉我说画画要是不能超越他那就是没成就,尽管在创作能力哈经验比不过他但最为基本的东西应该比他好才是,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昰好兵
  正所谓: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我们也可以用蓝或青与其他颜色互调,三原色互碰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最传统的特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