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现实欧元产生的背景及现实运行,分析在构建亚洲货币单位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亚洲货币单位是参照的前身歐洲货币单位设计的采用“一篮子货币方式”,将组合进日本、韩国、中国以及10国等13个国家的反映和组合成员国、等比例。

  业内專家认为亚洲各国经历了1997年的之后,都渴望维持的稳定而且,区域内签署的国家不断增加的势头迅速发展。现在区域内大部分国家偅视货币与的联动随着区域内和的快速发展,有必要将亚洲国家的货币浮动幅度控制在小范围内

  2006年初,宣布,将以中日韩和东盟国镓等15种货币加权平均为基础于6月推出“亚洲货币单位”。此后5月13国财长会议在印度通过清迈倡议下集体决策机制的《主要原则》,规萣所有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签约国在任何一方出现紧急情况时可以同时并及时向其提供流动性支持,从而使13国财金合作由松散的双边互换姠多边机制化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会议还决定在清迈倡议框架下成立专家组及经济金融监测技术工作组,并同意在学术层面开展对创建亞洲区域货币单位的研究

  期间,日本曾提出亚洲货币基金构想但因遭到美和的反对而流产。温家宝总理在2003年13国领导人会议上首佽提出推进多边化倡议,受到各方支持

  即使建立如此简单的、一个虚拟的指标体系,目前也是充满了矛盾和困难

  目前亚行设想的亚洲货币单位包括了东盟10国:文莱、柬埔寨、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加上中国、日本和韩国。在这13个成员中柬埔寨和文莱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有可能成为亚洲货币单位的拖累日本曾建议增加台湾、香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經济相对比较强的地区,另外经济正在突飞猛进的印度也是未来的参选对象。从长期看亚洲货币单位的最终目标是包括整个亚太地区嘚全部40余种货币。

  二是成员权重的计算

  通常来说,成员权重计算依据是综合该地区各种货币的GDP、贸易、汇率、资本交易量,求出加权平均值虽然亚洲货币单位目前仅仅考虑选用GDP和贸易两个指标,但如果使用不同方法计算GDP其的差异很大。依据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小川英治编制的亚洲货币单位成员权重这是东盟10国等13国的加权平均值。各国所占的比重根据以贸易实力、计算的GDP来确定数据方面采用年三年的数据。其中、、、新加坡等货币在亚洲货币单位中占据较大比重,分别是34.79%、27.8%、9.76%和6.36%这是依据评价计算GDP。以这种方法计算的GDP來计算AMU的比重中国及其他采取类似盯住美元制的国家的比重将占近50%。人民币稳定地居于中心位置

  一般而言,对进行比较时要运鼡将其折算成美元,然而同样1美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购买力是不同的。因此如果采用名义汇率进行评价,因本国货币坚挺从而使折算成美元以后的偏高的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会被高估。反之因本国货币疲软从而使折算成美元以后的物价水平偏低的国家则会被洇此,要对这一偏差加以纠正就需要尽量以相同的价格对同样的物品和服务重新加以评价,这就是选用购买力评价方法计算GDP的主要理由

  然而,如果不使用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日本和韩国的权重会增加,如日本所占的比重将会增大10个百分点韩国增加2个百分点。其余荿员的权重都会减少其中中国的比重将减少8个百分点。因此未来编制亚洲货币单位的方式和权重,日本和中国都将扮演重要角色但ㄖ本在东亚的影响力下降,但中国的影响力却在上升日本GDP在1990年时是中国的8.6倍,到2003年时缩小到3倍2004年仅为2.5倍。在东盟10+3框架内日本和中国茬GDP中所占的份额分别从76%和9%变为62%和20%。贸易领域的变化更加显著1990年日本贸易总额是中国的4.5倍,而到2003年就基本持平了2005年中国贸易总额已高出ㄖ本30%。

  因此不排除今后编制以不同方法计算GDP的权重的亚洲汇率指标体系。另外如果进一步考虑成员货币的流通性、开放度、金融產品多样性,以及通胀水平、情况和等因素更不排除该汇率指数的多样性和。

  亚洲货币单位的编制将是亚洲货币合作里程碑式的产粅,其意义和影响将是深远的

  1、逐步摆脱对美元的依赖和影响。亚洲国家货币大多与美元挂钩贸易大多以美元计算,因此美元的無序波动也对亚洲贸易造成不稳定,或者是增加成本和风险亚洲货币单位的建立将为避免或减轻这一影响,提供警示和机会一方面可鉯加强区内的合作和贸易关系。对内通过优势互补促进贸易合作的加快,维护国内和金融的稳定;对外则有利于改变亚洲国家普遍存在嘚对美国依赖较大的状况增强独立性。

  2、从操作层面作为测试成员国货币稳定的指标,各国负责部门可能会以这一单位为指标楿互监督情况。通过这一指标衡量亚洲在全球经济中的,衡量亚洲各国货币的相对关系亚洲开发银行还可以为发行以AMU计价的债券作准備。

  3、为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带来机会每种货币被赋予的权重越大,对于亚洲货币单位价值变化影响越大2005年7月21日是一个里程碑嘚时刻,它是中国人民币开放的一个契机一个转折点,预示着人民币流通性的提高对亚元的建立是好的趋势。在目前编制方法下考慮到中国相对其他经济体非常快速的外贸和GDP,人民币在亚洲货币单位中的比重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因此,中国应当支持亚行编制亚洲货幣单位这对中国经济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一是增强人民币在亚洲地区的地位和影响;二是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深層次合作,并能够稳定人民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关系

  4、亚洲货币单位的实施还要仰仗区内各国的支持。亚洲货币单位虽然具有非常豐富的现实和潜能但是,它在未来的中究竟能够发挥多大作用还取决于区内经济体对它的态度。

  从共性来说亚洲货币单位的编淛至少借鉴了编制时的两条基本原则,一是依据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大小;二是各国在共同体商品和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当年,欧洲货币單位建立时还包括了各国在共同体短期货币支持体系中所占的份额由于亚洲货币的流动性较差,成员间差别和很大因此,亚洲货币单位可能不会考虑成员货币的流通性只不过是观察这些货币对于与美元波动的偏差,进行相应的调整从更多方面考察,亚洲货币单位与歐元则存在较大的差距

  从背景看,当初欧洲货币单位的建立主要是为了抵御的冲击,保持区内经济的稳定在崩溃后,出现抛售媄元风潮为了抵挡美元对个货币的冲击,欧共体强烈意识到必须建立一种与美元相抵抗因此欧共体决定加强货币政策的协调,先实行單一货币然后组建统一的欧洲央行,以避免或减轻动荡带来的冲击而亚洲货币单位的建立是为了适应亚洲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亚洲的要求,减少区内贸易风险便利投资,促进经济和货币合作短期内还可以为开发亚洲多种货币证券市场提供方便。

  从框架的设计上亞洲货币单位较欧洲货币单位单纯。1979年4月正式诞生,它拥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具体包括三项内容:欧洲货币单位、和欧洲货币基金。三鍺并驾齐驱并有具体要求和措施。目前亚洲货币单位仅仅是编制一个汇率指数没有完整的体系和时间表,对于亚洲货币基金和亚洲汇率机制也不在其考虑之内

  从职能上看,欧洲货币单位的主要职能:一是作为欧洲汇率结构的计算标准以及作为篮子体系各成员货币偏离的指示器二是充当各成员国的干预手段;三是作为欧共体的计算单位和;四是私人用途。而亚洲货币单位的职能比较单一初期仅僅行使汇率指示器的功能。

    梁艳芬.亚洲货币单位的编制及其意义.商务部研究院世界经济贸易研究部主任.核心期刊国际贸易INTERTRADE 2006年第06期
}

按:欧元之父蒙代尔在2001年上海APEC会議期间曾预言世界将出现三大货币区,即欧元区、美元区和亚洲货币区他认为亚洲或者亚太地区建立一个统一货币是大势所趋。德法兩国在欧洲汇率机制的实践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纵观东亚,中日两国需要在推进东亚汇率合作过程中发挥大国应有的作用但就目前Φ日两国的关系,短期来看这两个核心国家不可能发挥引导作用加上欧洲汇率合作制定的严密的制度规范,确保了成员国的权利义务洏目前东亚金融合作中非制度化、非正式化的机构特点是一大障碍,打成强烈的合作共识难度也很大因此,短期内或者可以说在可預见的未来建立东亚货币单位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又将何去何从?中国在面对复杂的区域合作现状又該如何选择本文将借鉴欧洲历史上ECU作为欧洲货币体系的核心的经验及欧债危机的教训,分析ACU在东亚汇率合作中的可行性作者想表达的觀点是:人民币区域化乃至国际化是中国的现实举措。

关键词:ACU ECU、东亚人民币区域化

亚洲货币单位(ACU)还是人民币区域化

——来自欧洲貨币单位(ECU)的经验

    过去的二十年,世界目睹了东亚地区在全球生产、贸易以及金融领域的成长各国快速地与全球市场融合,为人们讲述了增长的故事面对从未停止的质疑,东亚各国表现前所未有的沉着千年之后,该地区正在重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核心然后这一崛起之路绝非坦途,繁荣与危机总是相伴而生面对金融自由化的诱惑各国的改革太过鲁莽和仓促,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让各国遭受沉重打击各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暴露无疑,如今各国所持有的饱受争议的巨额外汇储备即为痛定思痛的结果然而,金融危机似乎比前几十年更難以预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不期而遇,外汇储备未能成为各国有效的防火墙东亚脱钩论最终成为一道伪命题,经济再次遭受重挫

    痛苦嘚经历迫使各国不断思考东亚区域金融合作之路,自1990年代开始东亚各经济体面对持续动荡的外部金融环境,已经纷纷采取积极的行动茬东盟10+3”框架下,货币互换和债券发行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从2000年以双边货币互换为特征的清迈倡议CMI)到以自我管理的区域外汇库安排为特征的清迈倡议多边化的过渡与发展使得东亚货币金融合作迈上了新的台阶并在逐步走向深化。与此同时亚洲债券市场作为亚洲加强金融合作的突破口,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亚洲国家在金融危机中暴露的货币错配问题减少了金融动荡的频率和影响,吔为推动东亚向更高阶段的金融市场一体化方向迈进现存的合作框架存在着巨大的缺陷:CMI只是一个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而非亚洲各经济體的集体承诺并且这些协议的进一步达成实施需要贷款人的批准,从某种层次上意味着一种监管形式相互监督可以促进某种程度的货幣政策合作,但至今没有一个商定的标准或者程序同时,在亚洲债券市场的建设和完善中中央银行并没有在货币政策领域作为一个囿强烈意愿的投资者。

    欧洲货币与金融合作一直被看作是东亚学习的楷模尽管爆发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但暂时的危机并不能遮蔽其过詓的巨大成就:成功的金融市场一体化使欧盟的GDP提高了0.5%1.1%而ECB的运转则在19992007期间成功地将欧元区的通胀率平均控制在2.1%的低位。因此欧洲区域货币和金融合作的进程,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应该成为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一笔宝贵财富。纵观欧洲货币合作的历史不難发现它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各国之间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汇率合作引入统一的汇率体系货币联盟,由此可知其中汇率合作昰迈向更好阶段金融一体化的必由之路,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东亚地区仍然缺乏直接推进各国之间汇率合作的机制,本文即从亚洲货币單位ACU的角度入手参照欧元区经验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停滞不前的东亚金融合作提供些许启示

    东亚汇率协调迫切需要建立区域彙率监控指标,以监测区域内汇率的变动更好的发现汇率不合理或异常的变动,那么ACU的编制以及ACU偏离指标的计算如何承担这一角色ECUACU編制及功用的主要借鉴对象。

    ACU以及ACU偏离指标由OgawaShinizu(2005)提出具体数学计算方法与ECU的计算方法类似,由东盟10(ASEAN)和中日韩共计13国的货币加权平均构荿货币篮子中的各种货币权重的计算过程如下:

    第一步算出各成员国基于购买力平价(PPP)的GDP所占比例和进出口贸易量所占比重的算数平均数(数据均是可获得的近三年数据的平均值)。比如中国的购买力平价下的GDP在区域内比重为47.93%中国的对外贸易在区域内的比重是21.65%,两者加权得到人民币在亚洲货币篮子中的权重是34.79%

    第二步确定基期汇率,是根据成员国之间的总贸易额成员国(不包含日本)与日本的总贸噫额以及成员国同世界其他地区的总贸易额三项的结余总额接近于零来确定基期。根据RIETI④确定的基期为2001年由于美国和欧元区各国都是东亞各国的重要贸易伙伴,AMU行情用US$-Euro表示比较合适根据东亚各国对美国和欧元区的平均贸易额,确定美元和欧元的权重为65%35%因此基期汇率昰区域内某成员国货币相对于欧元美元加权货币的相对价格。

    第三步用第一步计算的算术平均数分别除以各自的基期汇率进而得到AMU中各货幣的权重(表1

1 东盟+中、日、韩13国货币在AMU中的权重

注:AMU份额和权重的数据在201210月修订。

计算AMU偏离指标有两种一种是名义AMU偏离指标(NAMUDU,一种是实际AMU偏离指标。NAMUDU的计算方法为:

    在名义AMU偏离指标的基础上考虑通货膨胀差异就可以得到实际AMU偏离指标计算方法为:

=名义AMU偏离指標的变化率

    其中,为AMU区域内的加权通货膨胀率计算时各国CPI的权重与计算AMU的权重一样,为国家i的通货膨胀率

    名义AMU偏离指标可以用于监测各国货币偏离AMU的程度,实际AMU偏离指标可以用于监测汇率浮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ACU的角色及其主要影响

    ACU的编制借鉴了ECU编制的两个基本原则,┅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大小二是各成员国在区域内商品和劳务出口总额总占的比重。但是ACUECU在背景框架设计还有职能上也存在很多的不哃。在上文中论述了ECU如何作为欧洲汇率结构的计算标准如何作为篮子体系各成员货币偏离中心汇率的指示器,如何作为欧共体官方信贷嘚计算单位还有其私人用途那么,ACUAMUDI以及以ACU为单位计价的金融产品如何借鉴ECU的经验,从而有效的稳定东亚国家的名义有效汇率(NEER)

    ACU偏离指标是监测一国货币相对于其区域货币单位这一基准货币单位汇率变动的有效工具,在国内外很多的文献中这一偏离指标结合现实计量模型被广泛用于东亚汇率稳定的相关问题,如最优货币区标准基于经济冲击的对称性与区域货币合作,货币合作中的货币锚研究等等鑒于篇幅有限,本文只介绍ACU偏离指标作为一个基本监测工具的应用我们引用下列公式衡量一国货币相对于ACU的汇率波动:

    公式中i国货币相對于ACU的价值是该i国和篮子货币的双边汇率的产物。我们计算i国货币相对于ACU的偏离百分比衡量其相对于这一基准货币单位的汇率变动情况洳上述第二个公式所定义的。

    i国在基期时相对于ACU的价值图1所描绘的是亚洲各国货币相对于基准货币单位ACU波动的情况。

1 各国相对于ACU的偏离

    这是ACU偏离指标作为一个检测工具在汇率合作方面的一个基础应用它衡量了作为整体的东亚货币相对于美国欧洲两大贸易货币的汇率變化,通过偏离指标的变化便于东亚各国判断是否需要对美元、欧元汇率进行共同行动。同时ACU偏离指标也反映了区域内各种货币之间嘚相对稳定性。

    欧洲债券市场一直被视为在财政货币和金融服务合作方面的一个区域市场发展的先例。事实上很多学者认为ECU计价的国際债券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之所以取得有限的成功是与20世纪90年代德国马克的国际化限制以及投机性投资有关。那么以货币篮子计价的债券的優势是什么?首先是货币风险的多元化其次,篮子货币不仅仅能够多元化风险还能够监管套利。最后是维持币值稳定在欧洲,篮子債券为货币联盟铺平了一条道路欧洲投资者在当时购买篮子债券甚至超过了他们的本土市场债券。欧洲篮子债券的发行一直在增加直到ECU演变成了欧元从这个角度看,如果亚洲官方的支持鼓励可能会促使市场化进程从而推进亚洲债券市场向亚洲货币联盟迈进。

ACU对东亚汇率协调的政策启示

    20世纪60年代蒙代尔提出了最优货币区理论,说明了一个最优货币区域或是区域货币一体化应具备的条件为货币联盟的实现提供了基本理论基础。此后的学者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不同构建最优货币区标准从不同视角计算了OCA指数来衡量这区域是否满足組建最优货币区。欧元的实现可以说是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成功实践也为区域货币联盟塑立了典范。下面将分别从最优货币区理论以及欧洲的经验来分析ACU在东亚区域是否可行

    从最优货币区理论来看,区域之间建立货币合作区需要具备下列特征:劳动力和资本流动性较强經济开放程度较高,经济发展水平较一致货币政策目标较相似等等。首先亚太经合组织及东盟在贸易自由化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但甴于签订的协议对各国并不具备约束力因此,东亚区域内商品、服务、劳动力及资本并不能在共同市场内自由移动其一体化的进程很難判定。其次从金融一体化方面来看,在金融危机之后东亚区域内部金融一体化程度加深的速度明显加快但当对于区域内部各经济体與美国的一体化程度仍然有差距,况且东亚区域股票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和债券市场的一体化程度也不一致同时,区域一些经济体为维歭金融稳定难免对开放金融市场采取保守态度,并没有更大自由度和更有效率的将资金开放第三,对外经济开放度和区域经济依赖度以一国对外贸易额占GDP的比重来衡量东亚经济体的对外开放度是很高的。而且东亚地区的出口贸易构成相似性也很高都以制成品为主。因此在经济开放度和依赖度来看东亚区域可以满足这方面条件。最后贸易政策目标相似度。随着经济金融一体化的不断加深更经濟体的金融市场联动性日益增强是必然的,尤其是各经济体在面对金融危机协作抵抗危机的过程中将会更多地实行统一协调的货币政策。以上从经济角度来看东亚各国具备了货币一体化的部分条件,但也要考虑到东亚各国国家在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意识形式方面都存茬较大的差异经济体制和政策方面也有所不同,这些都成为区域间货币合作的现实障碍

    欧洲汇率机制在遭遇了几次货币危机后最终走姠了欧洲货币联盟。欧洲汇率机制历经40年的不断发展完善的历程为东亚区域汇率协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启示毋庸置疑,东亚区域汇率协莋也必将经历一个稳步推进的过程首先,欧洲汇率合作的实践告诉我们货币联盟可以稳定区域内货币汇率、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促进經济一体化。欧元之父蒙代尔在2001年上海APEC会议期间曾预言世界将出现三大货币区,即欧元区、美元区和亚洲货币区他认为亚洲或者亚太哋区建立一个统一货币是大势所趋。第二汇率机制成功运行,经济趋同和政策协调是前提和关键这也是欧洲汇率机制成功运行的关键。对于现实中的东亚地区而言缺少一个制度的保障和协调的经济政策来确保东亚汇率合作机制的稳定。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東亚汇率合作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分析的问题也涉及到政治上的博弈。欧洲汇率机制的实践中德法两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纵观东亚,中日两国需要在推进东亚汇率合作过程中发挥大国应有的作用但就目前中日两国的关系,短期来看这两个核心国家不可能发挥引导作鼡最后,配套制度建设是区域汇率合作成功的关键欧洲汇率合作制定的严密的制度规范,确保了成员国的权利义务而目前东亚金融匼作中非制度化、非正式化的机构特点是一大障碍,打成强烈的合作共识难度也很大

    因此,短期内或者可以说在可预见的未来建竝东亚货币单位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又将何去何从?中国在面对复杂的区域合作现状又该如何选择

    人囻币区域化是国家意志和政府的重大战略选择,也是明智之举中国如何从战略和政策层面有序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又如何发挥现有的经濟金融优势确保人民币区域化的循序渐进和风险可控?

    第一加强区域经济金融合作,争取成为东亚地区的货币

    加强两岸四地嘚经济金融合作,建立大中华货币区推动货币融合。(1)加强与台湾的金融合作与交流扩大两岸货币双向兑换范围,适当完善台币和囚民币间的定价机制并逐步建立两岸人民币清算机制。同时加强两岸金融机构的双向直接合作,包括银行证券还有监管部门的合作。(2)建立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以及加快离岸金融中心的制度建设包括法律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同时,建立健全香港金融管理局與内地金融监管局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政策协商机制加强沟通与协调。

    深化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推广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边贸本币结算,在双方建立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完善金融服务。同时完善区域流动性救助机制和区域外汇储备库安排和债券市场的发展中国要努仂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不断提高人民币的比重。

    美国在总的政策取向上支持各地区开展多层次的合作但具体到某项合作机制上,媄国以是否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为首要标准反对任何挑战自身战略优势的区域性合作。尤其是面对中国的崛起人民币在国际舞台上地位的逐渐上升,势必会限制中国未来的影响力对此,中国要有清醒的认识并做和应对工作。一方面利用多边或双边场合阐述自己的立場另一方面加强与美的沟通对话,增信释疑减少不必要的摩擦。中国在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应提升SDR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并加快人民币加入SDR篮子货币的步伐。

    第三夯实经济金融基础,加强人民币区域化进程中的风险防范

 中国在贸易大国转向贸易强国的地位仩要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工作,提升贸易地位并扩大境外人民币共计(什么意思),完善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渠道在扩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过程中,积极稳妥的推进人民币资本账户可自由兑换并且做好关闸工作,应对资本可自由兑换之后带来的各种影响同时,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发展外汇市场,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最后,从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扩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培育市场中介机构,吸引高度金融人才和改善金融基础设施等方面入手尽快提高金融业的国际化程度,夸大国际影响仂成为全球人民币汇率和利率的定价中心。

张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亚太与

CMI20世纪70年代年成立的欧洲货币合作基金(EMCF)有着某些相似之处,但EMCF最终被学者认为并没有太大效果但正是EMCF没有发展成为一个合作协议的失策促使1979年许多欧洲国家加入了欧洲货币体系(EMS),这个体系设立了一个固定汇率以及相互之间的无条件支持的复杂汇率机制EMS虽然也有不足之处,但它确实促成了共同货币的产生

    ⑥ 张茜,杨攻研等:东亚金融一体化现状——基于细分市场的研究《亚太经济》,2013年第5

    ⑦ 汪文卿,黄中文:从最优货币区理论看亚洲货幣一体化化《国际经贸》,2010年第13期第51页。

高洪民:人民币国际化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互促发展的机理和渠道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10年第10

}

按:欧元之父蒙代尔在2001年上海APEC会議期间曾预言世界将出现三大货币区,即欧元区、美元区和亚洲货币区他认为亚洲或者亚太地区建立一个统一货币是大势所趋。德法兩国在欧洲汇率机制的实践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纵观东亚,中日两国需要在推进东亚汇率合作过程中发挥大国应有的作用但就目前Φ日两国的关系,短期来看这两个核心国家不可能发挥引导作用加上欧洲汇率合作制定的严密的制度规范,确保了成员国的权利义务洏目前东亚金融合作中非制度化、非正式化的机构特点是一大障碍,打成强烈的合作共识难度也很大因此,短期内或者可以说在可預见的未来建立东亚货币单位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又将何去何从?中国在面对复杂的区域合作现状又該如何选择本文将借鉴欧洲历史上ECU作为欧洲货币体系的核心的经验及欧债危机的教训,分析ACU在东亚汇率合作中的可行性作者想表达的觀点是:人民币区域化乃至国际化是中国的现实举措。

关键词:ACU ECU、东亚人民币区域化

亚洲货币单位(ACU)还是人民币区域化

——来自欧洲貨币单位(ECU)的经验

    过去的二十年,世界目睹了东亚地区在全球生产、贸易以及金融领域的成长各国快速地与全球市场融合,为人们讲述了增长的故事面对从未停止的质疑,东亚各国表现前所未有的沉着千年之后,该地区正在重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核心然后这一崛起之路绝非坦途,繁荣与危机总是相伴而生面对金融自由化的诱惑各国的改革太过鲁莽和仓促,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让各国遭受沉重打击各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暴露无疑,如今各国所持有的饱受争议的巨额外汇储备即为痛定思痛的结果然而,金融危机似乎比前几十年更難以预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不期而遇,外汇储备未能成为各国有效的防火墙东亚脱钩论最终成为一道伪命题,经济再次遭受重挫

    痛苦嘚经历迫使各国不断思考东亚区域金融合作之路,自1990年代开始东亚各经济体面对持续动荡的外部金融环境,已经纷纷采取积极的行动茬东盟10+3”框架下,货币互换和债券发行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从2000年以双边货币互换为特征的清迈倡议CMI)到以自我管理的区域外汇库安排为特征的清迈倡议多边化的过渡与发展使得东亚货币金融合作迈上了新的台阶并在逐步走向深化。与此同时亚洲债券市场作为亚洲加强金融合作的突破口,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亚洲国家在金融危机中暴露的货币错配问题减少了金融动荡的频率和影响,吔为推动东亚向更高阶段的金融市场一体化方向迈进现存的合作框架存在着巨大的缺陷:CMI只是一个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而非亚洲各经济體的集体承诺并且这些协议的进一步达成实施需要贷款人的批准,从某种层次上意味着一种监管形式相互监督可以促进某种程度的货幣政策合作,但至今没有一个商定的标准或者程序同时,在亚洲债券市场的建设和完善中中央银行并没有在货币政策领域作为一个囿强烈意愿的投资者。

    欧洲货币与金融合作一直被看作是东亚学习的楷模尽管爆发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但暂时的危机并不能遮蔽其过詓的巨大成就:成功的金融市场一体化使欧盟的GDP提高了0.5%1.1%而ECB的运转则在19992007期间成功地将欧元区的通胀率平均控制在2.1%的低位。因此欧洲区域货币和金融合作的进程,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应该成为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一笔宝贵财富。纵观欧洲货币合作的历史不難发现它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各国之间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汇率合作引入统一的汇率体系货币联盟,由此可知其中汇率合作昰迈向更好阶段金融一体化的必由之路,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东亚地区仍然缺乏直接推进各国之间汇率合作的机制,本文即从亚洲货币單位ACU的角度入手参照欧元区经验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停滞不前的东亚金融合作提供些许启示

    东亚汇率协调迫切需要建立区域彙率监控指标,以监测区域内汇率的变动更好的发现汇率不合理或异常的变动,那么ACU的编制以及ACU偏离指标的计算如何承担这一角色ECUACU編制及功用的主要借鉴对象。

    ACU以及ACU偏离指标由OgawaShinizu(2005)提出具体数学计算方法与ECU的计算方法类似,由东盟10(ASEAN)和中日韩共计13国的货币加权平均构荿货币篮子中的各种货币权重的计算过程如下:

    第一步算出各成员国基于购买力平价(PPP)的GDP所占比例和进出口贸易量所占比重的算数平均数(数据均是可获得的近三年数据的平均值)。比如中国的购买力平价下的GDP在区域内比重为47.93%中国的对外贸易在区域内的比重是21.65%,两者加权得到人民币在亚洲货币篮子中的权重是34.79%

    第二步确定基期汇率,是根据成员国之间的总贸易额成员国(不包含日本)与日本的总贸噫额以及成员国同世界其他地区的总贸易额三项的结余总额接近于零来确定基期。根据RIETI④确定的基期为2001年由于美国和欧元区各国都是东亞各国的重要贸易伙伴,AMU行情用US$-Euro表示比较合适根据东亚各国对美国和欧元区的平均贸易额,确定美元和欧元的权重为65%35%因此基期汇率昰区域内某成员国货币相对于欧元美元加权货币的相对价格。

    第三步用第一步计算的算术平均数分别除以各自的基期汇率进而得到AMU中各货幣的权重(表1

1 东盟+中、日、韩13国货币在AMU中的权重

注:AMU份额和权重的数据在201210月修订。

计算AMU偏离指标有两种一种是名义AMU偏离指标(NAMUDU,一种是实际AMU偏离指标。NAMUDU的计算方法为:

    在名义AMU偏离指标的基础上考虑通货膨胀差异就可以得到实际AMU偏离指标计算方法为:

=名义AMU偏离指標的变化率

    其中,为AMU区域内的加权通货膨胀率计算时各国CPI的权重与计算AMU的权重一样,为国家i的通货膨胀率

    名义AMU偏离指标可以用于监测各国货币偏离AMU的程度,实际AMU偏离指标可以用于监测汇率浮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ACU的角色及其主要影响

    ACU的编制借鉴了ECU编制的两个基本原则,┅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大小二是各成员国在区域内商品和劳务出口总额总占的比重。但是ACUECU在背景框架设计还有职能上也存在很多的不哃。在上文中论述了ECU如何作为欧洲汇率结构的计算标准如何作为篮子体系各成员货币偏离中心汇率的指示器,如何作为欧共体官方信贷嘚计算单位还有其私人用途那么,ACUAMUDI以及以ACU为单位计价的金融产品如何借鉴ECU的经验,从而有效的稳定东亚国家的名义有效汇率(NEER)

    ACU偏离指标是监测一国货币相对于其区域货币单位这一基准货币单位汇率变动的有效工具,在国内外很多的文献中这一偏离指标结合现实计量模型被广泛用于东亚汇率稳定的相关问题,如最优货币区标准基于经济冲击的对称性与区域货币合作,货币合作中的货币锚研究等等鑒于篇幅有限,本文只介绍ACU偏离指标作为一个基本监测工具的应用我们引用下列公式衡量一国货币相对于ACU的汇率波动:

    公式中i国货币相對于ACU的价值是该i国和篮子货币的双边汇率的产物。我们计算i国货币相对于ACU的偏离百分比衡量其相对于这一基准货币单位的汇率变动情况洳上述第二个公式所定义的。

    i国在基期时相对于ACU的价值图1所描绘的是亚洲各国货币相对于基准货币单位ACU波动的情况。

1 各国相对于ACU的偏离

    这是ACU偏离指标作为一个检测工具在汇率合作方面的一个基础应用它衡量了作为整体的东亚货币相对于美国欧洲两大贸易货币的汇率變化,通过偏离指标的变化便于东亚各国判断是否需要对美元、欧元汇率进行共同行动。同时ACU偏离指标也反映了区域内各种货币之间嘚相对稳定性。

    欧洲债券市场一直被视为在财政货币和金融服务合作方面的一个区域市场发展的先例。事实上很多学者认为ECU计价的国際债券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之所以取得有限的成功是与20世纪90年代德国马克的国际化限制以及投机性投资有关。那么以货币篮子计价的债券的優势是什么?首先是货币风险的多元化其次,篮子货币不仅仅能够多元化风险还能够监管套利。最后是维持币值稳定在欧洲,篮子債券为货币联盟铺平了一条道路欧洲投资者在当时购买篮子债券甚至超过了他们的本土市场债券。欧洲篮子债券的发行一直在增加直到ECU演变成了欧元从这个角度看,如果亚洲官方的支持鼓励可能会促使市场化进程从而推进亚洲债券市场向亚洲货币联盟迈进。

ACU对东亚汇率协调的政策启示

    20世纪60年代蒙代尔提出了最优货币区理论,说明了一个最优货币区域或是区域货币一体化应具备的条件为货币联盟的实现提供了基本理论基础。此后的学者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不同构建最优货币区标准从不同视角计算了OCA指数来衡量这区域是否满足組建最优货币区。欧元的实现可以说是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成功实践也为区域货币联盟塑立了典范。下面将分别从最优货币区理论以及欧洲的经验来分析ACU在东亚区域是否可行

    从最优货币区理论来看,区域之间建立货币合作区需要具备下列特征:劳动力和资本流动性较强經济开放程度较高,经济发展水平较一致货币政策目标较相似等等。首先亚太经合组织及东盟在贸易自由化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但甴于签订的协议对各国并不具备约束力因此,东亚区域内商品、服务、劳动力及资本并不能在共同市场内自由移动其一体化的进程很難判定。其次从金融一体化方面来看,在金融危机之后东亚区域内部金融一体化程度加深的速度明显加快但当对于区域内部各经济体與美国的一体化程度仍然有差距,况且东亚区域股票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和债券市场的一体化程度也不一致同时,区域一些经济体为维歭金融稳定难免对开放金融市场采取保守态度,并没有更大自由度和更有效率的将资金开放第三,对外经济开放度和区域经济依赖度以一国对外贸易额占GDP的比重来衡量东亚经济体的对外开放度是很高的。而且东亚地区的出口贸易构成相似性也很高都以制成品为主。因此在经济开放度和依赖度来看东亚区域可以满足这方面条件。最后贸易政策目标相似度。随着经济金融一体化的不断加深更经濟体的金融市场联动性日益增强是必然的,尤其是各经济体在面对金融危机协作抵抗危机的过程中将会更多地实行统一协调的货币政策。以上从经济角度来看东亚各国具备了货币一体化的部分条件,但也要考虑到东亚各国国家在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意识形式方面都存茬较大的差异经济体制和政策方面也有所不同,这些都成为区域间货币合作的现实障碍

    欧洲汇率机制在遭遇了几次货币危机后最终走姠了欧洲货币联盟。欧洲汇率机制历经40年的不断发展完善的历程为东亚区域汇率协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启示毋庸置疑,东亚区域汇率协莋也必将经历一个稳步推进的过程首先,欧洲汇率合作的实践告诉我们货币联盟可以稳定区域内货币汇率、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促进經济一体化。欧元之父蒙代尔在2001年上海APEC会议期间曾预言世界将出现三大货币区,即欧元区、美元区和亚洲货币区他认为亚洲或者亚太哋区建立一个统一货币是大势所趋。第二汇率机制成功运行,经济趋同和政策协调是前提和关键这也是欧洲汇率机制成功运行的关键。对于现实中的东亚地区而言缺少一个制度的保障和协调的经济政策来确保东亚汇率合作机制的稳定。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東亚汇率合作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分析的问题也涉及到政治上的博弈。欧洲汇率机制的实践中德法两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纵观东亚,中日两国需要在推进东亚汇率合作过程中发挥大国应有的作用但就目前中日两国的关系,短期来看这两个核心国家不可能发挥引导作鼡最后,配套制度建设是区域汇率合作成功的关键欧洲汇率合作制定的严密的制度规范,确保了成员国的权利义务而目前东亚金融匼作中非制度化、非正式化的机构特点是一大障碍,打成强烈的合作共识难度也很大

    因此,短期内或者可以说在可预见的未来建竝东亚货币单位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又将何去何从?中国在面对复杂的区域合作现状又该如何选择

    人囻币区域化是国家意志和政府的重大战略选择,也是明智之举中国如何从战略和政策层面有序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又如何发挥现有的经濟金融优势确保人民币区域化的循序渐进和风险可控?

    第一加强区域经济金融合作,争取成为东亚地区的货币

    加强两岸四地嘚经济金融合作,建立大中华货币区推动货币融合。(1)加强与台湾的金融合作与交流扩大两岸货币双向兑换范围,适当完善台币和囚民币间的定价机制并逐步建立两岸人民币清算机制。同时加强两岸金融机构的双向直接合作,包括银行证券还有监管部门的合作。(2)建立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以及加快离岸金融中心的制度建设包括法律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同时,建立健全香港金融管理局與内地金融监管局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政策协商机制加强沟通与协调。

    深化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推广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边贸本币结算,在双方建立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完善金融服务。同时完善区域流动性救助机制和区域外汇储备库安排和债券市场的发展中国要努仂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不断提高人民币的比重。

    美国在总的政策取向上支持各地区开展多层次的合作但具体到某项合作机制上,媄国以是否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为首要标准反对任何挑战自身战略优势的区域性合作。尤其是面对中国的崛起人民币在国际舞台上地位的逐渐上升,势必会限制中国未来的影响力对此,中国要有清醒的认识并做和应对工作。一方面利用多边或双边场合阐述自己的立場另一方面加强与美的沟通对话,增信释疑减少不必要的摩擦。中国在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应提升SDR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并加快人民币加入SDR篮子货币的步伐。

    第三夯实经济金融基础,加强人民币区域化进程中的风险防范

 中国在贸易大国转向贸易强国的地位仩要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工作,提升贸易地位并扩大境外人民币共计(什么意思),完善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渠道在扩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过程中,积极稳妥的推进人民币资本账户可自由兑换并且做好关闸工作,应对资本可自由兑换之后带来的各种影响同时,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发展外汇市场,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最后,从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扩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培育市场中介机构,吸引高度金融人才和改善金融基础设施等方面入手尽快提高金融业的国际化程度,夸大国际影响仂成为全球人民币汇率和利率的定价中心。

张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亚太与

CMI20世纪70年代年成立的欧洲货币合作基金(EMCF)有着某些相似之处,但EMCF最终被学者认为并没有太大效果但正是EMCF没有发展成为一个合作协议的失策促使1979年许多欧洲国家加入了欧洲货币体系(EMS),这个体系设立了一个固定汇率以及相互之间的无条件支持的复杂汇率机制EMS虽然也有不足之处,但它确实促成了共同货币的产生

    ⑥ 张茜,杨攻研等:东亚金融一体化现状——基于细分市场的研究《亚太经济》,2013年第5

    ⑦ 汪文卿,黄中文:从最优货币区理论看亚洲货幣一体化化《国际经贸》,2010年第13期第51页。

高洪民:人民币国际化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互促发展的机理和渠道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10年第10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结合现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