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粉尘的来源厂电机及电气柜粉尘防爆改造怎么处理,谁能做要求取得国家级防爆认证的,非专业人士勿扰!

衢州贝德防爆电机有限公司 - 主营產品: 粉尘防爆电机,粉尘防爆电动机,粉尘防爆电机厂家,粉尘防爆电机型号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甴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

}
短路关合电流咨询卖家KA

1.它的防爆原理主要是采用介质隔离点燃源的防爆措施从而达到电器防爆的目的; 

2.可根据用户要求安装各种普通的检测仪表、分析仪表、显示仪表、監视器、微

电脑触摸屏、大功率变频器以及普通电器元件对用户内装电器元件基本不受限制

具有很好的散热功能;补偿型为间断性供气,正压腔有良好的密封性耗气量小; 

3.适用于化工、海上钻井平台、冶金、医药、轻工、等众多产业。



浙江飞骏防爆电气有限公司系国家認证生产型企业,座落于电器之都柳市;能生产100余个系列、各类规格型号的防爆电器产品产品均按国家标准生产取得国家指定检验单位发放的防爆合格证书。现已取得系列产品防爆合格证书并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纺织、医药、军工、消防、粮食、酿酒及海洋平台、码頭等区域。 主要产品:防爆电器全系列、正压防爆柜、防爆灯具、防爆管件、防爆不锈钢配电箱、防爆配电箱、防爆开关、防爆插头、防爆插座、防爆风机、防爆电话、防爆空调、防爆断路器、防爆磁力起动器、防爆防腐防尘类及各类非标防爆产品 公司技术研发和工程技術服务中心,具有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等一批防爆专业、电器专业、施工安装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技术成果,致仂于防爆电器的更新开发,研制随时***的为顾客提供优质的售前、售中技术咨询,售后协助安装调试一条龙服务 浙江飞骏本着“诚信、创新、卓越、效率”的企业精神,始终以客户满意为宗旨严把质量关,积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地完善自己提升市场竞争力,铸就“飞骏”品牌!

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配电开关控制设备、防爆电器、防爆灯具、防爆管件、防爆风机及配件、高低压成套設备及配件、仪器仪表(不含计量器具)、电子元器件、五金件、电力金具制造、加工、销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
点击 查看更多企业信息
}

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级赶紧来

《爆炸性粉尘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粉尘防爆电气设备标准》,共六篇于1991年3月1日起实施。根据限制粉尘进入电气設备外壳之内并限制外壳表面温度的原理而制订,仅适用于外壳防护型式的电气设备该标准规定了粉尘防爆电气设备的通用要求、专鼡规定、试验方法、检验程序和标志。适用于工厂爆炸性粉尘(包括纤维)环境用粉尘防爆电气设备的制造和检验不适用于无需空气中嘚氧即可燃烧的物质(如火药、炸药)或引火物质所形成的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也不适用于同时存在可燃性粉尘和可燃性气体的爆炸危险場所

爆炸性粉尘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 粉尘防爆电气设备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粉尘防爆电气设备的通用要求、专用规定、試验方法、检验程序和标志。

1.2 本标准适用于工厂爆炸性粉尘(包括纤维)环境用粉尘防爆电气设备的制造和检验

1.3 本标准不适用于无需空氣中的氧即可燃烧的物质(如火药、炸药)或引火物质所形成的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也不适用于同时存在可燃性粉尘和可燃性气体的爆炸危险場所

1.4 本标准是根据限制粉尘进入电气设备外壳之内,并限制外壳表面温度的原理制订的本标准仅适用于外壳防护型式的电气设备。

1.5 本标准未涉及的内容还应符合其它有关标准的规定。

GB 531 橡胶邵尔氏A型硬度试验方法

GB 1312 荧光灯座与起辉器座

GB 1410 固体电工绝缘材料绝缘电阻、体積电阻系数和表面电阻系数试验方法

GB 3836.3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 增安型电气设备“e”

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

能悬浮在空气中或呈堆积层的顆粒物质

电阻系数小于10Ω·cm的粉尘。

即使空气中氧气很少的条件下也能着火呈悬浮状态时能产生剧烈爆炸的粉尘。

与空气中的氧起氧囮放热反应而燃烧的粉尘

在大气条件下,粉尘或纤维状的易燃物质与空气混合点燃后,燃烧将在整个范围内传播的混合物

含有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环境。

爆炸性粉尘混合物出现或预期可能出现的数量达到足以要求对电气设备的结构、安装和使用采取预防措施的场所

茬标准规定的测试条件下,粉尘云或一定厚度的粉尘层被热表面点燃的最低温度

包容电气设备内部电气元件或电路的整个壳体(包括门、蓋、观察窗、电缆引入装置、操纵杆和轴等)。

能够阻止可见粉尘进入设备内部的外壳

不能完全阻止粉尘进入设备内部,但其进入量不会妨碍设备安全运行内部粉尘的堆积不易产生点燃危险的外壳。

按规定条件设计制造使用时不会引起周围粉尘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的电气設备。

在规定的无粉尘状态或粉尘覆盖状态下试验时电气设备表面任何部分达到的最高温度。

为了避免粉尘点燃允许电气设备在运行Φ达到的最高表面温度。

注:允许最高表面温度取决于粉尘的种类状态和所取的安全系数。

粉尘按其燃烧的剧烈程度分为两类:

a. 爆炸性粉尘:如镁、铝、铝青铜等;

b. 可燃性粉尘:如锌、焦炭、铁、煤、小麦、玉米、棉花、砂糖、橡胶、染料、聚乙烯、苯酚树脂等

可燃性粉尘可分为导电粉尘和非导电粉尘。

粉尘按其点燃温度分为三组如表1。

注:确定粉尘温度组别时应取粉尘云的点燃温度和粉尘层嘚点燃温度两者中的低值。

6 粉尘防爆电气设备外壳的分类

粉尘防爆电气设备外壳按其限制粉尘进入设备的能力分为两类:

尘密外壳:外壳防护等级为IP6X标志为DT。

防尘外壳:外壳防护等级为IP5X标志为DP。

7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划分

根据爆炸性或可燃性粉尘环境出现的频度和持续时間将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划分为:

10区:在正常加工、处理或清理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粉尘云或粉尘层与空气混合能达到爆炸浓度的區

11区:未划为10区的场所,但在异常条件下可以在该场所内出现粉尘云或粉尘层与空气混合能达到爆炸浓度的区

8 粉尘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

安装在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设备须按表2的规定选型。

9.1 电气设备的允许最高表面温度

电气设备的允许最高表面温度须符合表3的规定

9.2 电气设备运行环境温度

电气设备运行环境温度一般为-20~40℃。环境温度范围不同时须在铭牌上标明,并以最高环境温度为基准计算電气设备最高表面温度

10.1 爆炸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应适于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使用,并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注:如果电气设备必须承受特别不利的条件(如机械的、电的、热的和化学的作用),则这些条件应由用户规定并由制造厂、用户和检验单位之间商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10.2 电气设备的外壳表面应尽可能设计成能避免静电荷聚集和粉尘堆积并易于清理的结构

10.3 如果电气设备外壳盖或门的开启时间小於内部元件冷却到低于该设备允许最高表面温度所需的时间时,须在外壳上设置警告牌标明开启前的延时时间规定。

11.1 电气设备外壳可采用金属(如铸铁、钢、铜、黄铜、青铜、含镁量不大于0.5%的轻合金)或非金属(如塑料)材料制成。

外壳应具有适当的强度和刚度避免在正瑺运行和安装条件下(包括温度变化所造成的变形)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

12.1 塑料外壳应具有热稳定性并能承受35章规定的热稳定性试验和其咜有关试验。外力冲击不到者不进行冲击试验

12.2 为保证塑料正常工作时不积聚危险静电,按34章规定的试验方法测得的塑料表面绝缘电阻徝须不大于10Ω。

12.3 塑料外壳须采用不燃或难燃性材料制成

12.4 对于用紧固件紧固并在运行中因调整、检查或其它原因须开启的外壳盖,其緊固螺钉的螺孔可采用下列形式:

a. 带金属镶嵌件的螺孔其镶嵌件应永久地固定在塑料外壳上;

b. 与金属紧固件配合的塑料螺孔。其螺孔形式应适合于塑性材料并有适当的强度和寿命。

13.1 外壳壳体与可卸部件之间的接合面可以是平面式、止口式、密封式、螺纹式、圆筒式以及这几种方式的组合

13.2 凡用螺栓或螺钉紧固时,应具有足够数量的紧固螺栓或螺钉以保证整个接合面紧密配合

13.3 密封垫须采用石棉、橡胶或其它耐久的优质材料,并应适合电气设备的负荷状况和预计的工作寿命温度易于变硬或易于发粘的材料不宜作密封垫。

13.4 接匼面须有防锈措施如电镀、磷化、涂204—1防锈油等。接合面不准涂油漆

13.5 接合面的表面粗糙度Ra值为:6.3μm。

13.6.1 外壳接合面

外壳接合面鈳采用下列形式之一

13.6.1.1 平面式接合面

平面式接合面应紧密接合。接合面的最小有效长度L(图1)和接合面边缘至螺孔边缘的最小有效长度L1(圖2)应符合表4的规定

13.6.1.2 止口式接合面

止口式接合面的径向平面接合面应紧密接合。接合面的最小有效长度L和接合面边缘至螺孔边缘的朂小有效长度L1须符合表4的规定若轴向圆柱面配合部分的直径差小于0.075mm时,可将其配合长度的二分之一作为接合面(图3)止口式接合面长度吔须符合表4的规定。

13.6.1.3 密封式接合面

密封式接合面须充分压紧在安装或拆卸接合部位时,密封垫不得损伤、脱离

平垫密封时,接匼面的最小有效长度L和接合面边缘至螺孔边缘的最小有效长度L1符合表5的规定

注:接合面周长按接合面中心线计算。

13.6.2 操纵杆和转轴

13.6.2.1 不带防尘罩的操纵杆

操纵杆与杆孔的接合面应采用密封圈或O形环密封以防止粉尘进入外壳内部。其固定方式如图4、图5所示

密封圈接合面的有效长度L须不小于10mm,采用二层O形环时除外

1—压盖;2—垫圈;3—密封圈;4—密封箱;5—操纵杆

1—操纵杆;2—壳壁;3—O形环

13.6.2.2 帶防尘罩的操纵杆

a. 按钮式操纵杆可设置防尘罩(图6),且可不设置密封圈

b. 防尘罩应采用橡胶或其它类似的优质材料制成,其夹紧部位应囿紧固、防松措施

c. 操纵杆与杆孔的直径差须不大于0.2mm,其轴向配合长度须不小于20mm

d. 为了防止防尘罩因破裂影响其防尘性能,宜加设“注意更换”字样的警告牌

1—操纵杆;2—密封垫;3—弹簧;4—金属帽;5—按钮;6—橡胶护套;7—紧定螺钉

转轴与轴孔的配合可采用密封式接合面(如图7)。接合面应设在轴承外侧为了保证防尘性能,产品名牌上须标明密封件的更换时间此外,可采用防尘性能优良的密封轴承采用该轴承时,宜在轴承室充填润滑脂,以防止粉尘进入

13.6.3 螺纹式接合面

螺纹式接合面的螺纹旋合长度须不小于5倍螺距,并须采取防松措施此外,还可加密封垫以提高防尘性能。

当外壳与外壳、外壳与钢管之间的螺纹接合为两端固定不能松脱时可不采取防松措施。

13.6.4.1 电气设备上设置观察窗时应将其个数和开口面积限制到最小限度。

13.6.4.2 观察窗上的透明件应采用玻璃或其它抗机械、熱、化学等作用的材料制成并能承受第30章规定的冲击试验。

13.6.4.3 观察窗应采用密封接合并须符合13.6.1.3条的规定。

13.7.1 外壳接合面

外壳接合面可采用下列形式之一

13.7.1.1 平面式接合面

平面式接合面应紧密接合。接合面的最小有效长度L和接合面边缘至螺孔边缘的最小囿效长度L1须符合表6的规定

13.7.1.2 止口式接合面

止口式接合面的径向平面接合面应紧密接止口式接合面长度也须符合表6的规定。

13.7.1.3 密葑式接合面

密封式接合面采用平垫密封时接合面的最小有效长度L和接合面边缘至螺孔边缘的最小有效长度L1须不小于5mm和3mm。

13.7.2 操纵杆和转軸

13.7.2.1 不带防尘罩的操纵杆

操纵杆与杆孔的接合面可采用下列接合式之一:

圆筒式接合面的最小有效长度L和最大直径差W须符合表7的规萣。

操纵杆与杆孔的接合应采用密封圈或一层O形环密封密封圈接合面的轴向有效长度L须不小于5 mm。

13.7.2.2 带防尘罩的操纵杆

a. 防尘罩须符匼13.6.2.2b项的规定;

b. 为了防止防尘罩因破裂而影响其防尘性能宜加设“注意更换”字样的警告牌

转轴与轴孔的配合可采用下列接合面形式之一:

曲路式接合面的最小有效长度L和最大直径差W须符合表8的规定。接合面的长度和单边间隙按图8所示计算为了防止粉尘进入,可采用在轴承外侧加设挡板的曲路结构(图9)粉尘进入的允许边界可至挡板内侧。

L=a+∑b+c;s—按轴向位移选取的间隙

1—注油孔;2—润滑脂;3—曲路;4—挡板

采用密封式接合面时接合面须符合13.6.2.3条的规定。

13.7.3 螺纹式接合面

螺纹式接合面须符合13.6.3条的规定

观察窗须符合13.6.4条嘚规定

14.1 紧固用螺栓或螺母须有防松装置。

14.2 结构上特殊要求时可设置1~2个护圈式(或沉孔式,以下同)特殊紧固件(图10)特殊紧固件须符匼下列要求:

a. 螺栓头或螺母设在圈内,使用专用工具才能打开;

b. 紧固以后螺栓头或螺母的上平面不得超出护圈高度h;

c. 护圈直径d2、高喥h和螺栓通孔直径d1须符合表9的规定;

d. 护圈可设有开口开口所对圆心角须不大于120°。

14.3 紧固件应采用不锈材料制造,或经电镀等防锈处悝

联锁装置应设计成使用一般工具不能解除其联锁功能的结构。

16.1 当绝缘套管与连接件在接线过程中承受力矩作用时须能承受31章规定嘚连接件扭转试验。

16.2 绝缘套管应采用吸湿性小的材料制成对电压高于127V的电气设备,不得采用酚醛塑料制品

粘接材料应对机械、热、囮学、溶剂等作用具有充分的抵抗能力,并能持久的承受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时的最高、最低温度作用而保持其热稳定性粘接材料的极限熱稳定温度须比其最高工作温度高20℃以上,但最低为120℃

电气连接的接触压力不应因绝缘材料在运行中(温度、湿度的改变)尺寸的改变而受箌影响。

19.1 电气设备须具有与引入电缆或导线连接用的连接件当制成永久性引入电缆的型式时,可不设连接件

19.2 引入电缆或导线的连接件应保证与电缆或导线连接牢固,接线方便同时,还须防止电缆或导线松脱拧转,并能保持良好的接触压力

19.3 连接件不允许在正瑺工作条件下,因温度升高而导致接触压力降低

19.4 连接件不允许带有可能损伤电缆或导线的棱角,不允许在正常紧固时产生永久变形和洎行转动

19.5 连接件不允许用绝缘材料部件传递接点压力。用于连接多股线的连接件须采取措施防止,导线分股连接截面积在4mm以下的電缆或导线的连接件,须设计成能与截面积更小的电缆或导线可靠连接

使用铝导线时应采用铜铝过渡接头,以防止电解腐蚀

20.1 电气设備和外部配线的连接,应在电气设备的接线盒内进行

注:电气设备正常进行时不产生火花、电弧或危险温度,且电气设备额定功率不大於1kW允许采用直接引入方式。

20.2 接线盒须与电气设备主体的防尘性能一致两空腔之间可采用密封圈,填料密封但其结构应保证密封可靠。

20.3 接线盒的结构须便于接线并留有适合于导线弯曲半径的空间,正确连接电缆后其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须符合GB 3836.3第5、6章的规定。

21.1 将电缆或导线(包括橡套电缆、铠装电缆、钢管布线)引入电气设备的引入装置不应改变电气设备的防尘性能

21.2 引入装置须采用下列形式の一:

a. 密封圈式引入装置;

b. 浇铸固化填料密封式引入装置;

c. 金属密封环式引入装置。

21.3 密封圈式引入装置

21.3.1 引入电缆或导线须采鼡压盘式(如图11、图13)或压紧螺母式(图12、图14)引入装置并须具有防松和防止电缆拔脱的措施。

21.3.2 固定式电气设备的接线盒壳体与连通节可分為两个部件制造但接合面必须符合13.6条或13.7条的规定。

21.3.3 引入橡套电缆时压盘或压紧螺母的电缆入口处须制成喇叭口状,其内缘应岼滑

21.3.4 引入高压电缆时(额定电压不低于3kV的电缆)引入装置(或接线盒)须留有放置电缆头的空间(图13)。

11 压盘式引入装置

1—防止电缆拔脱装置;2—压盘;3—金属垫圈;4—钢质堵板;5—密封圈;6—连通节

a.适用于公称外径不大于20毫米电缆 b.适用于公称外径不大于30毫米电缆

12 压紧螺毋式引入装置

1—压紧螺母;2—金属垫圈;3—钢质堵板;4—密封圈;5—防止电缆拔脱及防松装置;6—连通节;7—接线盒

13 高压电缆引入装置

1—连通节;2—金属垫圈;3—密封圈;4—压盘;5—铅皮和铠装接地

21.3.5 钢管布线引入装置的压盘或压紧螺母与布线钢管或挠性连接管的连接须制成螺纹连接方式(图14)。螺纹旋合长度须不小于6倍螺距

14 钢管布线引入装置

1—压紧螺母;2—金属垫圈;3—密封圈;4—连通节;5—接线盒

21.3.6 密封圈须采用邵尔氏硬度45~55度的橡胶制造,橡胶材料须能承受第32章规定的老化试验

为配合不同外径的电缆,允许在密封圈上切割哃心槽

密封圈尺寸须符合图15、图16的规定。

d=电缆公称外径±1mm

d=导线公称外径±0.5mm

D1=n个φd孔外节圆直径

21.3.7 装密封圈的孔径Do与密封圈外径D的配合矗径差须不大于表10的规定

21.3.8 引入装置在下列情况须加设金属垫圈:

a. 压紧螺母式引入装置,须在螺母与密封圈之间加设金属垫圈(图12、圖14);

b. 采用图16密封圈时须在其两侧加设金属垫圈(图14);

c. 采用图15密封圈时,对于接触面积小的须加设金属垫圈以增大接触面积(图11)。

21.3.9 引入装置多于一个时应备有公称厚度不小于0.5mm的钢质堵板,以防止在不引入电缆时形成对外的通孔。

21.3.10 在额定工作状态下如电缆引入口处的温度高于70℃或电缆芯线分支处的温度高于80℃时,须在接线盒内部设置标牌标明温度,以便选用相应的电缆

21.3.11 携带式或移動式电气设备的引入装置,须能承受第33章规定的夹紧试验

21.4 浇铸固化填料密封式引入装置

21.4.1 引入装置须采用橡胶或塑料护套电缆,电纜引入口须设置防止电缆拔脱装置并须敷设电缆保护管(图17)。

17 浇铸固化密封填料式引入装置

1—连通节;2—固化密封填料;3—电缆;4—防圵电缆拔脱装置

21.4.2 浇铸固化密封填料须符合下列要求:

a. 填料应是不燃性或难燃性材料;

b. 不须加热即可填充;

c. 填充后在常温短时間内即可固化;

d. 固化后,不产生影响防尘性能的裂纹且软化温度不低于95℃;

e. 不会对电缆护套产生不良影响。

21.4.3 浇铸固化密封填料嘚填充深度须大于电缆引入口孔径的1.5倍最小为40mm,并应有表示所需填充量的标记

21.5 金属密封环式引入装置

21.5.1 引入电缆须为金属护套電缆(图18)。

18 金属密封环式引入装置

1—金属护套电缆;2—螺母;3—套筒;4—端部固定套管;5—导体;6—绝缘套管;7—绝缘填料;9—金属密封環

21.5.2 贯通引入装置的电缆表面应清洁干燥对涂有防腐层者,应将防腐层清除干净后再敷设

21.5.3 引入装置须能承受第33章规定的夹紧试驗。

22.1 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和铠装电缆的接线盒须设有外接地螺栓,并标志接地符号“±”。携带式和移动式电气设备,可不设外接地螺栓,但必须采用有接地芯线的电缆。

22.2 电气设备接线盒内部(当采用直接引入方式时则在主空腔内)须设有专用的内接地螺栓,并标志接哋符号“±”。但电机车上的电气设备和电压不高于36V的电气设备除外

22.3 内接地螺栓的直径须符合下列规定:

a. 当导电芯线截面积不大于35mm時,应与接线螺栓直径相同;

b. 当导电芯线截面积大于35mm时应不小于连接导电芯线截面之半的螺栓直径,但至少等于连接35mm芯线的螺栓直径

22.4 外接地螺栓的规格须符合下列规定:

a. 功率大于10kW的设备,不小于M 12;

b. 功率大于5kW至10kW的设备不小于M10;

c. 功率大于250W至5kW的设备,不小于M 8;

d. 功率不大于250W且电流不大于5A的设备,不小于M 6;

e. 对仪器仪表外接地螺栓能压紧接地芯线即可。

22.5 接地螺栓及垫圈应采用不锈材料制造戓进行电镀等防锈处理。

23.1 外扇冷电动机通风孔的防护等级须不低于下列要求:

23.2 立式电动机外物不得垂直落入通风孔。

23.3 风扇、风扇罩、隔板须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并保证可靠固定,在其承受第30章的试验后静止与活动部件不得相互碰撞和摩擦。

23.4 在正常工作状态下風扇距风扇罩、隔板及其紧固件的间距须不小于风扇直径的1%,可不必大于5mm但最小为1mm。

23.5 风扇如采用轻合金制成则含镁量须不大于0.5%。

23.6 风扇如采用塑料材质则按第34章规定的方法测得的电阻须不大于10Ω。当风扇的圆周速度低于50m/s时,可不按此规定

24.1 变压器的高压线圈与低压线圈之间须设屏蔽层。但低压侧接地的仪表用互感器及一次侧为800V以下容量小于3kV.A的电源变压器除外。

24.2 油浸式变压器其油箱必须采用尘密外壳。

装仔外壳内的断路器应降低容量使用并将实际的允许断容量标注在外壳的铭牌上。

26.1 隔离开关三相触头应能同时分、合

26.2 隔离开关的分合状态应能通过信号灯或操作手柄的位置识别。

26.3 隔离开关应与主电器开关联锁以保证隔离开关实现无负荷分、合。

控制器的操作手柄如为可拆卸结构时须保证在停止位置上才可拆卸,且不影响防尘性能

28.1 插销的插头与插座及其插合后的结构均须符匼第6章的规定。

28.2 插座内应设置联锁开关并通过可靠的机械联锁保证实现先断电,后插拔的要求

28.3 联锁开关的通、断状态,在插销的外壳上应有耐久、清晰的机械指示

28.4 须有接触良好的接地保护极,并能保证它先于电源插头接通后于电源插头拔脱。

28.5 电源插头与插座的电接触须可靠并保证一定的插拔力。

28.6 插座须具备插头拔脱后的防尘装置

灯具包括白炽灯、汞灯、荧光灯和钠灯为光源的固定式照明灯具(以下简称固定式灯具),光源功率为200W以下的移动式白炽灯光源的照明灯具(以下简称移动式灯具)光源功率为15W以下的白炽灯光源的信號指示灯具(以下简称指示灯具)和内部装有干电池或蓄电池的携带式照明灯具(以下简称携带式灯具)。

29.1.1.1 灯具的外壳须符合第6章的规定泹移动式灯具和携带式灯具只限采用尘密外壳。

29.1.1.2 灯具应具有坚固的外壳、透明件和金属保护网但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不设置金屬保护网:

a. 透明件为钢化玻璃,并安装在无冲击危险的场所;

b. 透明件外露面积在4 000mm2以下且将外壳制成不易使透明件受冲击的结构。

29.1.1.3 移动式和携带式灯具的外壳和保护网须采用不会因受冲击及跌落而产生危险火花的金属材料制成或用安全性材料包覆。

29.1.1.4 灯具應设置断开电源后才能打开透明件的联锁装置或以标有“断电源后开盖”字样的警告牌代替。

29.1.1.5 灯具内部导线和引出线应采用耐热絕缘导线其公称截面须不小于1.25mm;荧光灯用导线的公称截面须不小于0.75mm。

29.1.2 电气性能

灯具内不同极性的带电部件之间带电部件与外殼之间考核绝缘介电强度的试验电压应在相应国家标准规定基础上提高10%。

29.1.3.1 灯具外壳的允许最高表面温度须符合表3“无过负荷设备”欄中的规定

29.1.3.2 灯头的温升须不超过155℃,但不使用粘结剂的灯头除外

29.1.3.3 接线端子的温升须不超过30℃。

29.1.4.1 透明件应采用玻璃戓其它抗机械、热、化学等作用的材料制成

29.1.4.2 透明件应能承受第30章规定的冲击试验。

29.1.4.3 透明件应能承受第35章规定的热剧变试验

29.1.4.4 透明件的安装部分不允许制成带有螺纹的结构,但具有防尘外壳的固定式灯具除外

29.1.5 金属保护网

29.1.5.1 金属保护网应铸成或焊成牢固的整体。

29.1.5.2 金属保护网应可靠地固定在外壳上且采用坚固、不易松脱的结构。

29.1.6.1 螺口式灯座的结构须符合ZB K74 003的规定

29.1.6.2 灯座的绝缘体应采用吸湿性小、耐热且有足够强度的陶瓷、合成树脂等材料制成。

29.1.6.3 灯座的导电部分应采用磷青铜、黄铜、紫铜類不易生锈的金属材料

29.1.6.4 灯座导电部分的结构,不应因使用中可能发生的振动、冲击和发热等原因而产生电气故障

29.1.6.5 荧光灯燈座和起辉器座须符合GB 1312的规定。

29.1.7.1 镇流器应采用外壳不能打开的全封闭结构镇流器部件全部用填充物填充者除外。

29.1.7.2 使用电容器的镇流器在电容器断开后灯仍点燃时,其外壳的最高表面温度须符合29.1.3条的规定

29.2.1 尘密外壳的固定式灯具

尘密外壳的固定式灯具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29.2.1.1 透明件与光源的间距须不小于表11的规定。

29.2.1.2 透明件与金属保护网的间距须不小于10mm当金属保护网的网孔媔积不大于2 000mm时,透明件与金属保护网的间距须不小于5mm

29.2.1.3 金属保护网的网孔最大面积与网条尺寸须符合表12的规定。

29.2.2 防尘外壳的固萣式灯具

防尘外壳的固定式灯具还须符合下列规定:

29.2.2.1 透明件可以制成带螺纹的结构

29.2.2.2 透明件与光源的间距须不小于表1l的规定。

29.2.2.5 透明件与金属保护网的间距须符合29.2.1.2条的规定

29.2.2.4 金属保护网须符合29.2.1.3条的规定。但金属保护网网孔最大面积大于3 000mm2時网条尺寸可为φ4mm或同等强度金属板条;网孔面积小于3 000mm时,网条尺寸可为φ3mm或同等强度金属板条

29.2.3 尘密外壳的移动式灯具

尘密外壳嘚移动式灯具还须符合下列规定:

29.2.3.1 透明件与光源的间距须不小于表11的规定。

29.2.3.2 透明件与金属保护网的间距须不小于7mm

29.2.3.3 金屬保护网的网孔最大面积应符合表13的规定。网条尺寸须不小于φ4mm或同等强度金属板条

保护网安装部件的直径D

29.2.3.4 灯具的引入电缆在夹緊状况下,对电缆施加150N的拉力时不得拔脱

29.2.3.5 灯具应按30.2条进行跌落试验。

29.2.4 尘密外壳和防尘外壳的指示灯具

尘密外壳和防尘外壳指示灯具还须符合下列规定:

29.2.4.1 透明件与光源的间距:

a. 光源功率不大于5W时须大于3mm;

b. 光源功率大于5W时,须大于5mm

29.2.4.2 透明件与金属保护网的间距须不小于3mm,但不大于10mm

29.2.4.3 金属保护网的网孔最大面积须不大于2 000mm,网条尺寸须不小于4 3mm或同等强度金属板条

29.2.4.4 指礻灯具灯座的螺口大小不应超过E14。

29.2.5 尘密外壳的携带式灯具

尘密外壳的便携式灯具还须符合下列规定:

29.2.5.1 透明件应由支撑框固定苴支撑框的端面须高出透明件外露表面3mm以上。

29.2.5.2 透明件的外露面积大于4 000mm2时须配有金属保护网。

29.2.5.3 透明件与光源的间距:

a. 光源功率不大于3W时须不小于3mm;

b. 光源功率大于3W时,须不小于5mm

29.2.5.4 透明件与金属保护网的间距须不小于5mm。

29.2.5.5 金属保护网的网孔最大面積须不大于2 000mm网条尺寸须大于ф3mm,或同等强度金属板条

29.2.5.6 携带式灯具的开关结构应能从外壳外部安全可靠地分断、闭合,频繁操作時也不应损害防尘性能

29.2.5.7 携带式灯具内的电池应安装牢固,以免因电池窜动产生电气故障

29.2.5.8 携带式灯具的外壳部件不应作为導电部件使用。

29.2.5.9 携带式灯具应设有携带用的手柄和吊挂装置吊挂装置应使灯具安装方便,不易脱落

29.2.5.10 携带式灯具应按30.2条進行跌落试验。

30.1.1 电气设备的下列外壳或外壳部件须进行冲击试验:

b. 塑料外壳和外壳部件;

e. 其他金属材料制成的外壳其厚度不大於1 mm;

f. 风扇保护罩及其它保护罩等。

30.1.2 试验是以重锤自由落下沿法线方向打击在外壳或外壳部件最薄弱的平面上或曲面上。冲击能量須符合表14的规定锤重1 kg,坠落高度h由冲击能量导出

注:当采用低冲击能量试验时,须在防爆合格号之后加标志“X”

30.1.3 冲击试验可采鼡有导向或无导向的试验装置。有导向的试验装置如图19

1—调整高度用螺栓;2—塑料导管;3—试品;4—钢座(质量≥20kg);5—钢质锤体;6—ф25mm锤頭;h—坠落高度

30.1.4 试验重锤由锤体和锤头组成,锤头的端部为直径25mm的半球形其材质按试品选用。30.1.5 透明件的冲击试验采用聚酰胺(胒龙)锤头。在温度为23±2℃和相对湿度为50±50%时其洛氏硬度须不小于HRR 100。对其它试品的试验须采用淬火钢质锤头。

30.1.6 每次试验之前均应檢查锤头端部的表面状态,表面有损伤者应更换聚酰胺锤头至多试验100次就须更换。

30.1.7 样品应在装配完整的状态下进行试验但对有保護网的透明件,可以拆掉保护网当整体冲击有困难时,允许将透明件装在类似试品底座的部件上进行试验

30.1.8 样品个数及试验次数的規定如下:

a. 玻璃等透明件须试验3个,每个试验1次;

b. 其它样品均试验2个每个试验2次。

30.1.9 试验应在环境温度为25+10℃的条件下进行但塑料外壳须按30.1.10条规定的试验条件进行。

30.1.10 塑料样品须分别按下列规定进行试验:

30.1.10.1 一台样品温度高于其工作温度10℃但至少为50℃。

另一台样品温度为-25+3℃但对只用于户内的设备温度可为-5+2℃,但这种情况应在铭牌上标明“户内”字样

30.1.10.2 可将两台样品分别置叺高于规定高温10℃、低于规定低温5℃的温度调节箱中,使其温度达到稳定然后由箱中取出,当样品温度分别达到规定的高温低温值瞬時,进行冲击试验

携带式电气设备须进行跌落试验。

装配完整的样品一台从1m高度自由跌落至水泥粉尘的来源平台上,试验4次

灯具下落前,透明件应朝下;其它样品跌落前的位置由检验单位确定

样品承受冲击试验或跌落试验后:

a. 不得产生影响防爆性能的变形或损坏;

b. 允许样品有不影响防爆性能的局部损伤(如漆层脱落、散热片或其它类似部件的断裂等),

c. 风扇罩或隔板的变形不得使相对运动部件の间产生摩擦。

作扭转试验的连接件须能受表15规定的力矩作用,连接件与绝缘套管不得转动和损坏

与绝缘套管配合的螺栓规格

32 橡胶材料老化试验

32.1 密封圈、密封衬垫、防尘罩等橡胶材料须进行老化试验。

32.2 制造厂须提供按GB 531规定制成的橡胶材料试件试件不少于3件。

32.3 试件试验前测定其硬度,然后按下列顺序连续进行老化处理:

暴露于室内 室温 24h

放入低温箱 -10±2℃ 48h

暴露于室内 室温 24h

32.4 试件经仩述处理后,在室温下测定老化后硬度其硬度变化不得超过处理前的20%。

33 电缆和导线引入装置夹紧试验

33.1 非铠装电缆和导线引入装置夹紧試验

引入装置中各种规定尺寸的密封圈(或金属密封环)均须进行此项试验

33.1.1 夹紧作用试验

33.1.1.1 对密封圈式引入装置,须将密封圈套在清洁干燥的抛光钢柱芯棒上组装引入装置。芯棒的直径须对应于密封圈允许的电缆或导线最小外径

33.1.1.2 对金属密封环式引入装置,須将密封环套在清洁干燥的电缆或导线金属护套上组装引入装置。护套的外径须对应于密封环允许的最小外径

33.1.1.3 引入装置固定在拉力试验装置上,逐渐拧紧压盘的螺栓或压紧螺母并施拉力于芯棒(护套)上,其拉力为20倍芯棒(护套)直径(以mm为单位)的牛顿力测定该芯棒(护套)不发生位移时施加于螺栓或压紧螺母的力矩值。

33.1.1.4 芯棒(护套)上的拉力不变以33.1.1.3条所测力矩值的1.1倍力矩,继续拧紧螺栓或压緊螺母维持6h,如芯棒(护套)的位移不大于6mm则为合格。

33.1.2 机械强度试验

经33.1.1条夹紧作用试验后的引入装置从拉力试验装置上取下用33.1.1.4条力矩值的2倍力矩,继续拧紧螺栓或压紧螺母然后拆开检查,如引入装置和各零件均未损坏(密封圈的变形除外)则为合格。

33.2 铠裝电缆和屏蔽导线引入装置夹紧试验

33.2.1 夹紧作用试验

33.2.1.1 将规定最小外径的铠装电缆或屏蔽导线穿入引入装置并用压盘或压紧螺母將铠装层紧固。

33.2.1.2 组装的引入装置固定在拉力试验装置上逐渐拧紧压盘的螺栓或压紧螺母,并施拉力于电缆或导线的铠装层上其拉力为80倍铠装层外径(以mm为单位)的牛顿力,测定铠装层不发生位移时施加于螺栓或压紧螺母的力矩值

33.2.1.3 在33.2.1.2条状态下,维持2min如鎧装层无位移,则为合格

33.2.2 机械强度试验

经33.2.1条夹紧作用试验后的引入装置,从拉力试验装置上取下用33.2.1.2条测得力矩值的2倍仂矩,继续拧紧螺栓或螺母然后拆开检查,如引入装置的各零件均未损坏则为合格。

34 塑料外壳绝缘电阻测定

按GB 1410对板状试件测定表面电阻测量电极的直径为50±0.1mm。如果尺寸允许也可对塑料外壳本身测定表面电阻。

a. 如无特殊规定须按0.9~1.1倍额定电压值确定试验电壓;

b. 应在室内进行试验,并排除大气对流对试验的影响;

c. 样品处于各种不同位置分别测定温度以确定表面最高温度。灯具须向上、姠上倾斜45°、水平、向下倾斜45°、向下五种位置分别测定温度;

d. 如规定样品使用于某一位置时则可只按此规定位置测温;

e. 测温元件忣其导线的配置,应尽量避免影响设备的发热特性

35.2 电气设备升温速度不超过每小时2℃时,则认为升温已趋稳定

35.3 一般室温下测得的溫度,须按产品文件规定的最高环境温度进行修正

35.4 粉尘覆盖温度试验

在电气设备正常安装状态下,对预计可能堆积粉尘的外壳的表面附着厚5mm以上的滑石粉当滑石粉难以附着时,可用油灰粉代替

在35.1条规定的条件下,并在额定频率和额定负载下进行试验

修正后的或茬规定的最高环境温度下测得的电气设备各有关部件的温升须不超过一般标准的规定,外壳最高表面温度须符合表3的规定

注:检验单位根据被试设备的最高表面温度情况,可免作该项试验

35.5 热稳定性试验

35.5.1 塑料外壳或外壳塑料部件(绝缘套管除外),塑料密封垫等须进行熱稳定性试验

35.5.2 热稳定性试验包括耐热试验和耐寒试验。试验时将样品置入下列条件下的环境中进行,试验后不得影响样品的防尘性能

当Tu≤80℃时,试验温度取(Tu+20)℃但不得低于80℃。相对湿度90%28d。

当Tu>80℃时试验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试验温度取(95±2)℃,相对湿度90%14d;

第二阶段:试验温度取(Tu+20)℃,试验时正常湿度14d

式中:Tu——容许范围内的最不利条件下使用时的最高工作温度,℃

式中:T1——在容许范圍内的最不利条件下使用时的最低工作温度,℃

35.6.1 灯具的透明件须进行热剧变试验。

35.6.2 将灯具置于最高环境温度中按第35章的规定通电,待灯具温升稳定后用一个直径为1mm的专用喷嘴和电泵,将温度为10±5℃的水喷射到透明件表面最高温度处

每个透明件仅作一次试验,共试5个以均不损坏为合格。

外壳须按GB 4208进行防尘试验

37.1 各单位按本标准试制的电气设备,均须送国家有关部门指定的检验单位按标准嘚规定进行检验

37.2 对已取得“防爆合格证”的产品,其它厂生产时仍须重新履行检验程序。

37.3 检验工作包括图纸审查和样品检验两项內容

37.4 图纸审查须送下列资料:

a. 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

b. 产品图纸(须签字完整,并装订成册);

以上资料各二份审查合格后盖章,一份存检验单位一份存送检单位。

c. 必要的计算资料与说明

37.5 样品检验须送下列样品及资料:

37.5.1 提供符合合格图纸的完整样品,其数量应满足试验的需要检验单位认为必要时,有权留存样品;

37.5.2 产品使用维护说明书二份审查合格后盖章,一份存检验单位一份存送检单位;

37.5.3 提供检验需要的零、部件和必要的拆卸工具;

37.5.4 有关的试验报告:

a. 电气性能试验报告,温升(包括最高表面温度)试验报告;按本标准规定的其它有关试验报告

b. 防尘参数检测记录。

以上试验报告和记录各一份

37.6 样品检验合格后,由检验单位发给“防爆匼格证”其有效期为五年;合格证编号须在产品铭牌上标明。

37.7 取得“防爆合格证”的产品若进行局部更改且涉及本标准的有关规定時,须将更改的图纸和有关说明一式二份送原检验单位重新检验若更改内容不涉及本标准有关规定时,应将更改的图纸和说明送原检验單位备案

37.8 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制造的电气设备,经检验合格后发给"32业试验许可证”。取得“工业试验许可证”的产品须经笁业试验(按规定的时间、地点和台数进行)并鉴定合格,由原检验单位根据所提供的鉴定资料主持鉴定部门的意见、本标准和专业标准嘚有关规定,发给“防爆合格证”后方可投入生产。

37.9 检验单位有权对已发给“防爆合格证”的产品进行复查如发现与原检验的产品質量不符且影响防爆性能时,应向制造单位提出意见必要时撤销原发的“防爆合格证”。

38.1 电气设备外壳的明显处须设置清晰的永久性凸纹标志“Ex”。

小型电气设备可采用标志牌铆在或焊在外壳上也可采用凹纹标志。

38.2 电气设备外壳的明显处须设置铭牌,并可靠固萣

铭牌须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a. 铭牌的右上方有明显的标志“Ex”;

b. 防爆标志:顺次标明粉尘防爆代号DIP、外壳类别DT(DP)和温度组别T 11(T 12、T 13)。

如:采用DT型尘密外壳点燃温度为T 13组的粉尘防爆电气设备,其标志为DIP DT T13;

c. 防爆合格证的编号(为保证安全而指明在规定条件下使用者须在编号の后加符号“X”);

d. 其它需要标出的特殊条件(凡标准指出必须注明的内容,均为应标出的特殊条件);

e. 产品出厂日期或产品编号

38.3 铭牌、警告牌须用青铜、黄铜或不锈钢制成,其厚度应不小于1mm但仪器仪表的铭牌、警告牌的厚度可不小于0.5mm。特殊情况制造厂应与检验单位商定。

爆炸性和可燃性粉尘特性表

高温表面堆积粉尘层(5mm)的点燃温度℃

钙硅铝合金(8%钙-30%硅-55%铝)

无水苯二(甲)酸(粗制品)

苯乙烯(70%)丁二烯(30%)粉状聚合物

氯乙烯(70%)、苯乙烯(30%)粉状聚合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泥粉尘的来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