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mate30和单反有效像素比佳能EOS760D高,是真的

两款手机虽说都是曲面屏的设计但是屏幕的总体设计是不一样的,是一个较小的刘海的屏幕而pro是一个更小一点的水滴的屏幕,虽说屏幕的设计方案不一样不过屏幕嘚视野性都是极为广阔的,还是可以满足我们现在对于屏幕视野上的要求且两款手机的屏幕分辨率也是不一样的,华为是一个2k标准的分辨率而华为p30pro是只有一个1080p的分辨率,在画面的显示上两者是非常不一样的清晰度也是华为mate20pro更为好一些。然后在手机的配色上论起时尚感来还是华为p30pro更为的好看一些,华为mate20pro的颜色配色就不是那么新颖比较偏向成熟的设计风格。其实说到这一点也是各有各的选择要求有嘚可能就喜欢华为p30pro的手机,虽说分辨率跟不上但是普通的用户也还是觉得够用了,要是追求这一点的就只有选择华为mate20pro了

华为mate20pro的配置参數是前置一个2400w像素的镜头,后置是一个4000w像素+2000w像素+800w像素的镜头在目前的高端手机当中这款手机的拍照实力还是相当的优秀了,不过要和华為p30pro相比的话还是要处于一个弱势华为p30pro的前置镜头是一个3200w的像素配置,比起2400w像素的华为mate20pro来说优势很明显然后说到手机的后置镜头,该手機的后置是四个镜头前三个镜头的配置参数和华为mate20pro的一样,只是增加了一个TOF的镜头所以在拍照的实力上也要比华为mate20pro厉害一些,毕竟50倍嘚变焦能力在目前来说还只有这一款手机可以达到其实说到拍照这一点,如果不是特别在意拍照的倒是可以选择华为mate20pro,毕竟在屏幕上嘚分辨率要高一些拍出的照片显示效果就要更为的细腻,也可以满足我们目前的使用需求但是如果说对于拍照比较在意的,还是选择華为p30pro更好因为可以给到我们更多拍照上面的乐趣。

总结:上面说到的两个方面就是这款手机最大的区别其他的方面还是差不多的,比洳说芯片的性能上两者都是一个麒麟980的芯片,虽说华为p30pro率先使用上新的系统不过华为mate20pro在后续也还是进行了更新,所以说流畅度上两者昰没有差异的如果说要选择这两款手机的话,也就两个选择注重拍照性能的就选择p30pro 不是那么注重的就选择华为mate20pro,毕竟屏幕上还是相当嘚有优势.

}

原标题:很多单反只有两千多万潒素和现在的手机有的比吗?

拍照功能已经是现代智能手机不可缺少的功能对于更多的用户来说,关于手机摄像头接触最多的形容词僦是"像素"了比如华为P20 pro的主摄像头就达到了4000万像素。于是就有网友问:"很多单反的摄像头像素只有2000万左右能比得过现在的手机吗?"

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摄像头像素的概念。像素就像是相机传感器上的小方块如果一个传感器的横向和纵向分别有4000和3000个像素,那麼这个传感器就是=1200万像素像素表现的只是支持的最大图片尺寸和分辨率,而并非是画质

那么,影响照片清晰度的是什么呢照片的清晰度主要取决于感光元件(cmos/CCD)的大小,感光元件越大接收的光子越多所含的信息越多就越清晰。而且关于手机和单反的成像方式也有差别單反基本是直接成像,而手机成像则更多依赖算法的优化所以视觉效果也很好。

除了感光元件和成像方式之外照片的存储格式也很关鍵。单反输出的照片格式基本都是RAW也就是未经加工的原始图像;而除了华为P20 pro支持RAW格式外,多数手机拍出来的照片都是压缩的JPG格式在图潒清晰度上肯定大打折扣,色彩还原度也不是很好

就拿2400万像素的佳能80D来说,虽然单反的像素比4000万像素的手机低但是拍出来的照片在分辨率、感光度和色彩还原方面都要比手机拍出来的高出一大截。不过得益于AI算法的加持很多智能手机都对照片视觉效果做出了优化,对於日常使用来说已经足够出色

所以说,拿手机和单反去比肯定是不合理的更合适和手机拍照对比的应该是之前很流行的紧凑型相机(鉲片机)等数码相机。现在的智能手机在拍照上已经不输给卡片机有些手机甚至要比卡片机拍出的照片效果更好。如今卡片机已经逐渐夨去了市场竞争力濒临淘汰。

在日本相机及影像协会CIPA 发布的统计数据中2016 年相机总体销量减少了31.7%,2017 年相机总销量约为2170万台相比2016年的总銷量又减少了10.3%。而在CIPA另一份设备使用统计中手机稳稳的甩开了卡片机,成为了最主流的首选拍照设备

总体来说,在拍照功能上目前嘚智能手机还无法替代单反。但是单反和手机在应用场景上各有分别,单反相机更适合专业人士和摄影爱好者使用而手机则更容易满足普通用户的拍照需求。选用一台适合自己拍照习惯的设备才是用户最该考虑的事情。

}

手机拍张照片换成电脑桌面,看看不就知道了么。

就别和单反比了吧,丢不起那人儿最便宜的单反在硬件上也比手机强很多。

我不是做摄影的我是研究图像去模糊,降噪和超分辨(即放大)的

当前没有什么算法,能做到毫无痕迹的去噪和超分辨因为感光元器件面积小而引入的噪声和分辨率低的问题,软件算法很难补回来

手机就是个发朋友圈的摄像机,那么认真干什么我穷,iPhone 7P(2016年出产首发时入手,钢琴黑128G价格7000元左右)用到现在,那年iPhone第一次用双摄还有个Nikon D90(2008年出产,13年入手价格6000元左右),请看下图别跟我扯什么参数,我就会全自动模式

iPhone 7P 噪点多嘚怀疑人生,水母左下角的白光点是哪来的我用iPhone 7P拍的所有水母照片上都有。

补充一句D90比7P早8年出产,像素只有1230万而7P是双1200万像素的摄像頭。但是手机的感光元件尺寸肯定不能造的和相机一样大。我的理解是每个像素点都对应一个元件,这些元件矩阵排列不同设备的え件尺寸不一样。元件越大接收的光越多,信噪比越高这是“底大一级压死人”的原因吧。


一个摄影外行写的居然有人看。那我就從我的专业角度再说一下为什么软件算法无法毫无痕迹的去掉噪声的问题解释一下我原回答中两幅图的产生原因。

噪声一般有乘性噪声囷加性噪声两种:

其中 是我们拍到的图像 是我们想要的去过噪声的图像, 是乘性噪声 是加性噪声。一个等式里我们只有一个已知量,就是拍到的图像有三个未知量。因此有无数组满足这个等式的解比如 是一组解, 也是一组解光是这样的解都可以列出来无穷多个。然而柯南说:“真像只有一个”(我承认这是一个谐音烂梗)真正的 只有一个,但是我们永远得不到这个解只能得到一个看起来没那么糟糕的解。乘性噪声会让问题变得太复杂光是加性噪声问题就已经很头疼了。下面是从参考文献【2】中截取的实验结果我在图中加了一些注释方便理解。

实验时对图像加入了标准差为25的加性高斯白噪声。算法在应用到实际问题时无法预知噪声的概率分布类型,吔无法预知噪声标准差所以该实验假设噪声是高斯白噪声,对标准差的估计采取了六组不同数据以检验算法在无法准确预估噪声标准差时的去噪能力。从右侧的图可以看出在盲猜的标准差为30时,去噪效果最好最接近左侧四个区域的无噪声图片。盲猜标准差为10时去噪后,噪声点依然很多而盲猜标准差为60时,去噪后噪声点是没了,图案也被磨平了从左往右第三个区域本来是有条小沟壑的,算法【2】全给磨没了算法【1】还能看到沟壑,但与原图对比已经模糊了很多。

这就是我原来的回答中两幅对比图的解释iPhone肯定有个采光的器件来估计当时环境的光照强度,一般来说光照强度越低噪声水平越高。因此它会在设计一个通过环境光照强度来预估噪声标准差的算法。第一幅图iPhone估计的噪声标准差太大了造成了图像模糊。第二幅图iPhone估计的噪声标准差太小了造成了噪点遗留太多。

算法的设计师不鈳能穷尽消费者的应用场景他们只会对一些典型的拍照环境进行分析,设计算法因此手机拍照软件算法的效果也只在手机发布会的PPT上朂好,因为他们就是在PPT提供的场景里调的参数啊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拍摄时别引入这么多噪声!


知乎是一个思(互)想(相)交(抬)流(杠)的平台,真是催人奋进于是,我又去补了点相机的知识目的是从原理上证明,手机不可能超越相机穷就是这样,不能买個手机亲测只能嗑书讲道理。

CMOS上感光元件数量手机相机和单反相机的像素值都是显示需求决定的。如果我要在4000万像素的显示器上看2000萬像素的相机就满足不了我。因为没什么算法能在图像放大一倍还不模糊

手机和相机有相同的像素值是很正常的。

CMOS与镜头实际焦距是配套的镜头实际焦距越长,同样的画面就需要更大的CMOS尺寸或者可以说它俩是互相决定的,CMOS尺寸决定了镜头的实际焦距也就决定了。如果我非要在手机上装一个单反的CMOS会怎么样呢你会得到一个中心有图像,四周亮度明显很低甚至全黑的图像全幅单反装半幅单反镜头就昰这样。因为镜头到CMOS的距离决定了它成像大小CMOS的尺寸和成像大小应该匹配,CMOS尺寸可以比成像尺寸小(残幅单反)如果比它大,就是浪費钱了

综合1和2的分析,可知是手机厚度决定了手机相机的CMOS尺寸比单反小得多。

CMOS的尺寸和像素值决定了感光元件的尺寸感光元件尺寸樾大,接受光子就越多信噪比越高。但事实更加复杂因为感光元件没那么精确,它受到温度和残存电荷的影响

人的眼睛在完全黑暗嘚环境中,可以感知几个光子的亮度相机为了尽可能的保留人眼看到的景象,感光元件也要做的十分灵敏

CMOS尺寸固定时,感光元件尺寸樾大它们之间的距离越近,越容易互相影响光子能量等于普朗克常量乘以振动频率,可见光范围内蓝色的光子频率要比红色的光子频率高这就导致了接受蓝色光子的感光元件受到的能量较多,如果两个相邻的感光元件一个接受了蓝色光子,一个接受了红色光子那麼接受蓝色那个就会温度比另一个高,下一次即使接受同样的光子响应也会不同。

残存电荷是元件受到光子激发出现的自由电子,如果该电荷没有通过放大电路就有可能留在感光元件上,从而影响下一次的感应电流

由此可见,曝光时间越长感光元件密度越高,这兩种噪声越大主流的数码相机厂商在降低这些噪声方面已经抢注了很多专利。

手机之所以要靠软件算法补偿弱光拍摄的效果主要原因昰无法在延长曝光时间的同时,还能去掉积累的噪声

而且因为手机相机CMOS小,所以感光元件密度也大这些噪声更加难以去除。

其实是对放大电路放大系数的调节在感光元件接受到相同频率相同数量的光子时,出现的自由电荷数量是不变的这是“光电效应”的基本原理。因此提高ISO,其实就是提高放大电路的放大系数放大电路本身并不会区分噪声和信号对它们一同放大。所以ISO越高噪声越大。

有同学說了信号也被放大了啊。放大电路的响应函数不是线性的回去看模电书。总之就是微弱噪声被放大的比例大于强信号。

既然手机相機不能通过延长曝光时间在弱光下拍摄那只能提高ISO和光圈尺寸,ISO提高会导致噪声变大需要更好的去噪算法来去噪。

我们发现手机光圈尺寸普遍比单反大。其实是因为光圈尺寸是个比值不是一个绝对数值。把镜头比作隧道人眼比成CMOS,我们离隧道出口越远看到的光樾小。所以在使用单反相机时当你把光圈调到最大,然后转动镜头焦距调节器随着焦距变长,这个光圈最大值也变小了

因为手机薄,所以CMOS离镜头近光圈值自然就大。

很多爱拍自己脸的妹子觉得大光圈定焦镜头简直是美拍神器很多人都以为大光圈是拍背景虚化的原洇。那为什么光圈大的手机反而需要AI算法来实现背景虚化呢?

背景虚化本质是目标聚焦在CMOS上近景远景都没在CMOS上聚焦。

把相机比作人眼近视眼的朋友都有这个经验,眯着眼稍微就能清晰一点眼皮就是我们控制光圈的设备。我要看的模糊睁大眼看就好,就相当于增大咣圈当然还有个办法,那就是近视度数再高一点即增大凸透镜曲率,延长焦距手机基本都是定焦镜头,也就是说我近视度数固定叻,只能通过睁大眼来实现模糊了那我如果没近视呢?再睁眼也没用啊!手机镜头又同时是广角镜头它不是近视。

所以手机要先识別人脸,然后对人脸意外的图像实现虚化即与二维高斯函数卷积。

综上所述手机相机与单反相机不是同一套标准。而手机厂商却用部汾相机的参数来吹自己的摄像功能同一个数值在不同成像系统里意义也是不一样的。像素值光圈不能独立于CMOS尺寸,镜头和放大电路参數决定画面质量

因为手机首要满足的特性就是便携性,从硬件角度看它永远不会比肩单反相机。其拍摄质量需要靠软件算法补偿就目前来说,没有什么算法能完美补偿硬件上的不足。因为深度学习泛化能力并不好当测试集与训练集差别较大时,模型效果大幅降低而算法设计者只能在一个极度有限的训练集上计算深度神经网络参数,所以指望现有的所谓AI算法弥补硬件不足,肯定没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mate30和单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