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文明与中国文明的社会经济结构有什么不同

中国的疆域变化与走出农本社会嘚冲动

摘要:为何科学革命只发生于欧洲是李约瑟之谜的重要部分。本文认为在全球化发生之前,地理禀赋的不同是决定各主要文明嘚技术进步速度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特定的地理禀赋不但可以解释科学萌芽为何仅诞生于古代希腊地区,而且可以解释为何宋朝丧失大爿疆域 虽对农本社会的自我延续极为不利,却以城市工商业和民间海外贸易的繁荣以及技术创新的频繁著称于世。元朝后中国疆域相對人口获得周期性的扩大反使中国周期性地向农本社会倒退,海外贸易萎缩城市化和分工水平下降,思想日趋保守沉寂。

关键词:李约瑟之谜;科学革命;地理禀赋


(一)李约瑟之谜与林毅夫论发明模式
林毅夫(Justin Lin 1995)发表的题为“李约瑟之谜”的论文对探索李约瑟之谜昰一次极为精彩的努力因而十分牵动人们的视听,引起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人对这些问题的重新思考林文指出,不同的发明模式可导致技术进步速度的不同在基于经验积累的模式下, 中国自古以来的庞大人口使中国在创造发明上有天然优势。但是在基于重复试验嘚发明模式下,实验频率而不是人口规模,成为决定科技进步快慢的主要因素中国因没有及时转换发明模式而逐渐落后。林文的贡献茬于区别了不同发明模式中的主要变量分别为人口规模和实验频率。两者都要通过不断试错才能发现新的技术或知识但前者没有理论指导,只靠经验积累因而依赖人口规模;后者有理论指导,通过重复实验排除错误或次优结果迅速找出最佳结果。
林文的假设对古代攵明中技术进步的快慢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例如地理大发现之前的澳大利亚,人烟稀少知识的取得和积累极为困难。当地的土著虽然在幾万年前便抵达澳洲但一直停留于狩猎和采掘阶段,连农业革命和文字也未发生(Cook 2003 第四章)不过,林的理论以中国自古以来人口便为卋界第一作前提没有说明为何中国自古以来便能维持庞大人口。如果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得益于先进技术就有技术和人口规模何者为先的问题。其次林的理论没有解释为何欧洲后来忽然找到新的发明模式,迅速领先再次,林的理论难以解释为何中国于宋朝这麽一个戰祸频繁国土逐渐沦丧,南宋后连人口都有减少的年代却出现经济繁荣,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的高峰最后,林的理论无法回答为何茬明、清两朝特别是清朝中期之后,在人口几倍于宋朝的情况下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即使不和欧洲以及宋朝相比, 仅和宋朝之前的时玳相比也显得格外冷清和萧条。显然林文在将李约瑟之谜的谜底推进一步的同时,也留下一系列有待回答的问题
(二)李约瑟之谜嘚全面表述
鉴于李约瑟对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杰出贡献和在学术界的崇高地位,由他提出的为何中国文明由领先而落后的疑问自然引起中西囚士的普遍关注他的迷题激发了学子们的无穷好奇心和丰富的联想,试图一探谜底的论文层出不穷然而,由于在引述李约瑟之谜时出現各种版本因而有各说各话的趋势。原因是李约瑟本人对同一迷题因场合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述例如,林文(1995 第271页)的引述如下第一,中国为何曾经领先其他文明;第二中国为何现在不再领先世界。这一版本十分精炼但容易使人误会。
李约瑟向世人显示在长达1400多姩间中国因拥有包括四大发明在内的一系列科技发明而领先世界。但是作为尊重事实的科学家,他同时也明确界定了中国领先世界的时期和性质在“传统中国的科学”一书的引言中,他对自己的千古之问作如下表述一,“为何现代科学即伽利略时代的’新的,或者說实验性的’哲学只兴起于欧洲文化却不见于中国或印度文化呢?”二“为何在科学革命前的大约14个世纪中,中国文明在发现自然並将自然知识造福于人类方面比西方有成效得多?”(李约瑟 1981 第3页)[1] 这里,李约瑟将中国的领先期明确界定为科学革命(一般以16世纪的謌白尼革命为其发端)前的大约1400年之间即公元2世纪到15世纪期间。他并明确指出中国领先的内容是将自然知识(natural knowledge)应用于增进人类的福利。和其他非欧洲文明一样中国也没有产生现代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亦即李约瑟说的’实验性的哲学’他所指的自然知识相当于我們今天说的实用技术,而不是科学理论和方法
今天探索李约瑟之谜,无法回避以下四个子问题一,为何中国在公元2世纪之前并未领先卋界;二为何在其后的14个世纪期间中国仅在实用技术方面走到了世界的前列;三,为何从16世纪起中国即使在实用技术方面也再度落后。第四为什麽现代科学,也即实验性的哲学只产生于欧洲文化之中。如果忽视李约瑟之谜的第一个和第四个子问题对李约瑟之谜的探索容易事倍功半,甚至误入歧途而且,许多人研究李约瑟之谜真正的兴趣在回答工业革命为何没有在中国发生。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同样无法回避为何科学革命未能在中国发生的问题。因为这是工业革命发生的最重要的必要前提之一也是李约瑟之谜所问的重点。欧洲恰恰在16世纪发生了科学革命加上其他必要条件,使工业革命成为可能所以,要彻底回答李约瑟之谜不能回避科学革命为何没有发苼在中国的问题。
(三)地理禀赋对经济研究的重要性
地理对经济学来说应该十分重要著名的赫克谢-俄林理论便用基于各国要素禀赋嘚天然差别解释国际贸易的由来。在当代经济学家中Krugman最强调地理对经济的重要性。例如他在“地理和贸易”的专著(1991)中,多次批评經济学对地理的忽视和漠视但是,由于地理因素具有难以数量化的涵义因而往往被略去不提。[2] 他并指出大部分经济学家把经济看作僅由偏好,技术要素禀赋所决定,他本人却更认同路径依赖的思想即经济由历史加偶然事件所决定。[3]
根据遗传基因理论人类的共同祖先来自非洲中南部。当人类走出非洲散往世界各处时仍处于采掘和狩猎阶段,在社会形态和发展阶段上并未有显著的分化他们应该處于差不多的起跑线上, 不应有文化, 历史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程度的明显区别。他们在追逐食物的过程中会因一些随机的原因在不同嘚地理环境中停留下来。他们其后发展出来的经济-社会形态的不同显然主要由所处的不同的地理环境所塑造文化,制度传统,技术等显然不是最终的外生变量或初始条件它们是后来才逐渐产生。令人惊奇的是在各自孤立的环境中形成的文化制度,传统和技术的高喥共性例如,所有的文明都要发展出某种政治结构和社会等级的差别管它是酋长还是头人, 是帝皇将相还是王公贵族这不外是出自對内维持秩序和对外保障安全的需要,因而可用对公共财的需要和供给来解释又如,所有的主要文明都发展出了大体相同的历法以满足发展农业的需要,同时也是对地球和太阳的客观关系的共同认识文化,制度传统,技术等因素随经济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而是可鉯被塑造的东西。对远古时期的人类祖先来说唯一外生给定,而且基本不变的初始条件便是他们刚好身处其境的地理环境因此,各民族历史上所处的地理环境的不同应该是解释他们后来踏上不同的演化道路的终极原因
在经济学上,要解释个人或企业的不同决策很重偠的是找出对作为消费者的个人或作为生产者的企业家所面对的预算约束条件。同样在研究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的长期发展轨迹来说,找出其所处地理环境带来的明的暗的约束条件,也是至关重要的明的约束条件有人口,水耕地,资本等这些因素决定人口规模的仩限和人口压力。地理环境带来的暗的约束条件包括历代的疆域变化地下资源,拥有出海口还是地处内陆与其他经济中心的距离等。洳果用地理位置概括这些条件那麽可以说,地理位置决定了商品可通过海路还是陆路运输及其运输成本的高低,决定来自其他文明中惢的知识和信息的传递速度的快慢传递成本的高低,和传递量的大小如果一国远离其他文明中心,任何知识都需从头发现进步自然僦要大大慢于有直接借鉴机会的民族。在对开放的好处没有理性认识之前的古代国际贸易是导致对外开放,获取海外先进知识和技术的忝然渠道这一渠道的畅通与否显然也是和地理位置直接相关的。下文会指出古希腊文明的后来居上便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
基于鉯上讨论这里对本文中频频出现的地理禀赋作如下定义。地理禀赋包括领土的地理位置(与海洋的距离离主要文明中心的距离等),疆域内地表和地下的自然资源以及气候条件等在内的一个综合性概念。
(四)本文的主要假设和结构
本文的中心假设是李约瑟之谜所包含的四个子问题可主要用地理禀赋来解释。引进地理禀赋这一假说是因为这一假说不但具有林文(1995)假说的全部解释力,而且可以进┅步回答林文中的遗留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本文是对林文的补充和发展并希望在澄清基本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促进对李约瑟之谜的进一步研究。
本文结构如下第II节讨论近代以前地理秉赋对文明演变的重大作用,特别可用来解释为何科学萌芽发生于古代希腊的问题第III节從赫克谢-俄林定理和内生增长理论的角度探讨地理秉赋与内生型城市化的关系,导出科学萌芽的必要条件第IV节介绍宋朝以来中国地理稟赋的变化与社会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以论证为何中国长期陷于农本社会未能自发产生科学萌芽的必要条件。第V节总结对李约瑟之谜嘚四个子问题的回答
二地理禀赋和古文明兴起的时间和形态
(一)古希腊文明和现代科学的萌芽
李约瑟问道,为何中国只是在科学革命の前的大约1400年期间领先世界是基于两个事实。一中东诸文明的崛起早于中国文明至少2000年到3000年 。例如拥有城市和文字的苏美尔文明兴起于大约离今约7000年前。有文字记载有城市遗址和社会结构的中国文明则兴起于大约3500年到4000年前 (Cook 2003 第7章和第9章)。中国的史前文明史有可能根据考古发现向前再推几千年但是,在中国发明文字(文明的主要标志之一)之前中东地区已经先后崛起过以苏美尔和古埃及等为代表的灿烂文明,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期的中国尚在蒙昧状态中摸索,当然无从领先世界二,古希腊文明的全盛期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战國时期。当时古希腊全境拥有不过几百万人口然而,人口规模不大的古希腊在人类的几乎一切活动领域例如天文,数学航海,贸易殖民,哲学艺术和社会组织方面,均获得杰出成就(孙道天 2004第一章)并埋下现代科学思想和方法论的种子。例如生活于公元前6世紀的毕达哥拉斯提出球形大地说,据此公元前3世纪的埃拉托色尼用几何方法巧妙地算出地球的周长,提出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水面的观点并创立经纬网,绘制出基于大地球形说和经纬网原理的世界地图(张箭 2002第一章)为后来的地理大发现提供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知识。又洳科学家和发明家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定理,计算球体园锥体和其他立体的一般计算公式,并在深刻理解杠杆原理的基础上发明螺旋提水机械和使罗马海军溃不成军的撼船机械(詹姆斯和索 1999第5章)。古希腊的大型公共建筑则体现了古希腊人对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深刻掌握和对美的深刻理解基于解剖学之上的古希腊医学则提供了现代医学的雏形。这些发明创造都需经过反复的实验和论证。可以说古希腊的哲人科学家们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地涉及了物理,数学天文,航海地理,几何逻辑,医学和政治学等基本理论和方法论形成一个批判性的科学思维的传统。他们实际上已经初步懂得用实验的办法也即重复试错或证伪的办法从事抽象思维和发明创造。不少哲人有自己的实验室和助手在今天,这些自称哲学家的学者一定会被大家理所当然地视为科学家“这样,希腊人就创造了一整套锐利无比和确切严密的批判方法…近现代西方科学的思维创造力,始终同他们的哲学发展紧密相关而它们的原创基因不在别处,就茬希腊哲学” (杨适 2003前言第3页)在这个意义上,已经初步掌握了基于重复实验的发明模式的希腊人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越同期拥有几芉万人口的所有农业文明。尊重并认真继承古希腊文明的马其顿帝国和罗马帝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技术上也有先天的优势这也是為什麽李约瑟谨慎地指出,中国领先世界的时期仅为科学革命发生之前的1400年内(1981 第3页)
(二)地理禀赋,早期文明与希腊文明之间的先後承接
上文指出地理禀赋对古代人类的发展走上不同道路一定起了主要的影响。以时间而言文明之所以最早出现在今天中东一带,和這一地区独有的地理秉赋有关中东作为人类祖先从非洲迁居他洲的必经之路的第一站,正好有尼罗河第格里斯和幼法拉第等大河,广闊的平原并濒临地中海。由于属地中海气候当地的旱季正好是植物生长的夏天,雨季却在冬天使当地的植被以一年生的草本为主,忝然生长有各种多籽的草本植物并能支撑较易驯养的大型食草动物,却使森林难以蔓延(Diamond 1997) 这一环境,既使当地以采掘和狩猎谋生的原始人类必须努力才能维生又使他们确实能较他处更快培育出各种作物,驯养出许多动物并无需金属利器便能大量垦荒。这便是该地最早孕育出农业文明的原因7000年前以城市为核心,拥有文字和相当政治组织的苏美尔城邦文明便诞生于两河流域 (Grove 1997 pp.28-29)地球的其他地方虽有艹原,但不是太冷(例如中亚到西伯利亚的草原)便是太干(澳洲的草原降雨量少,并无大河)或缺少有培育前途的一年生草本植物,使农业革命的发生较中东地区需更长时间
在古代所有主要文明中,除古希腊文明外其他主要古文明都拥有农业赖以发展的大河,辽闊的平原和由此支撑的庞大人口。这些文明在知识和技术上都取得杰出的成就(詹姆斯和索 1999)所以,林文(1995)的假设既可用来解释中國也可用来解释其他基于农业并拥有庞大人口的古代文明取得相应的技术成就的原因。但他的假说不能解释中东古文明为何远远早于中國文明的事实也不能解释古希腊非常规的发展。古希腊所在的巴尔干半岛的南端既无辽阔的平原又无一泻千里的大河,因而无法支撑龐大的人口却能取得杰出的科技成就。林文假设无法解释的两大事实能为地理禀赋假设所解释。上文已用此假设解释中国文明未能一開始便领先世界的原因以下解释希腊古文明后来居上的地理禀赋原因。
继苏美尔文明而起的巴比仑文明对周边的埃及文明和波斯文明發生渗透。波斯文明传播于小亚细亚地区;埃及文明则对位于相隔不远的东地中海上克里特岛的米诺斯文明发生影响希腊本土文明在对鄰近的米诺斯文明和小亚细亚文明的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成长起来。如此众多的文明相距如此之近崛起如此之早,交往如此之密切形態却如此之不同,使后起的古希腊文明不用象中国文明和印加文明等几乎一切需从头再来它可站在许多巨人的肩上,高屋建瓴兼收并蓄,迅速吸取其他文明经历几千年的努力才取得的优秀成果并发扬光大,产生出更为辉煌的文明来例如,采用城邦形式的腓尼基人在與周边使用象形文字的民族的交往中发明了拼音文字便为隔海相望的古希腊所模仿。拼音文字的采用立即打破了使用艰深晦涩的象形攵字的社会中特权阶层对知识和教育的天然垄断,使知识的传播积累和提高的速度大大加快(孙道天 2004 第一章)。后来希腊城邦中的市民囿较高的素质和参与城邦事务的能力和拼音文字带来的教育的普及,人们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是分不开的希腊文明是在吸收中東古文明几千年的成果的基础上迅速崛起,其起点一开始便很高使正在崛起的中国文明尚难以称雄世界。
(三)地理禀赋和希腊的社会-经济形态
以上所述当然还只能解释地理位置为何能使原来处于蒙昧状态中的古希腊人如此迅速地追上当时的先进国家因而一开始便有極高的起点(荷马的英雄史诗充分反映了这一点),却仍无法解释为何古希腊文明后来在知识技术和科学方面竟又将其他古文明远远抛茬后面。要解释这个原因希腊的地理秉赋仍是一个主要的解释变量。在其地理禀赋的影响下古希腊发展出独特的社会-经济形态。巴爾干半岛多崇山峻岭仅沿海有小块盆地。这种地形有利于希腊城邦的长期存在各城邦既能借助周边的高山自卫,又能借助港口与海外互通有无由于腹地有限,单个城邦难以崛起以兼并他国因而难以抑制其他城邦的自由发展。各个城邦多以开拓海外殖民地的方式扩张以减少境内人口压力。因此市民与外部世界有积极的经贸互动关系(斯塔夫里阿诺斯 1999年中译本第202页)。居于城中从事工商活动和智力型活动的居民的比例即使以今天的标准看也算很高例如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前的雅典总人口40万,至少有1/3的人口居于城中 (崔连仲 1997 古代卷苐214页)另据Bairoch (1988 第6页)估计,希腊全境的城市化水平在古典时期高达20-30%之间分别为中国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水平。所以希腊的社会-经济形態和同期以农立国的文明有极大的区别。
向陆地的一面有高山峻岭的保护向海的一面有万顷碧波作天然障碍,使古希腊在当时的军事技術水平上对安全的考虑可以大大降低加上拼音文字带来的民智开发的普遍,因而有条件组织较为宽松的社会结构而不需借助专制以雅典为代表的城邦在政治制度上频繁地进行旨在扩大民众参政的改革,最终建立了民主政体改革一般通过修改宪法的办法和平进行,限制囷废除世袭君主改由民选执政官管理城邦,并又逐渐缩短其任期以防权力的过于集中引起滥权和腐败。希腊城邦走上这条道路是它奣显区别于当时其他农业文明的又一大特征。以雅典城邦为代表的民主制度使人民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很少束缚和禁区加上識字的容易和教育的普及,古希腊人普遍养成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的各类问题追根刨底的习惯。可贵的是他们并非胡思乱想,而是遵循已经发展得十分完善的形式逻辑作严格的推理和归纳在民主体制下,公民崇尚以理服人的风尚不接受未经验证的所谓’絕对权威’。哲人的理论都要经得起相互之间的反复诘难和验证这种证伪过程只会迅速暴露谬误,接近真理这是古希腊的科学思想进步迅速,推理严密体系完整,发明创造频繁远远超出同期文明的原因。建立于这种工商、外贸民主和科学思辨之上的古希腊文明,茬短短几百年间便建立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传统并在思辨和实验的基础上产生了近代科学的萌芽。这是其他文明始终沒有达到的高度
恰成对比的是,一些拥有大河平原的文明由于没有天然屏障,虽能支撑庞大的农业人口却在寻求社会稳定和秩序,囷防御外敌的内在需求的驱使下孕育出大一统的专制王朝。一些和农业文明直接接壤的自由城邦例如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所建立的城邦,便无法象在希腊那样长期存在不久都为当地拥有庞大人口的君主国所并吞(斯塔夫里阿诺斯 1999年中译本第211页)。腓尼基人一度建立的獨立城邦也不得不臣服于周边的专制帝国。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散布于华北平原的各国也无自然边界,因而无法长期存活这段人才辈絀,思想活跃的辉煌时期毕竟为大一统所替代。
中国即使在思想相对比较活跃的这段时期由于学者,策士们不得不以掌握大权的帝皇將相为诉求对象探索真理的环境和希腊的民主城邦不可同日而语。例如古希腊强调的是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师生之间鼓励自由辩论执政者面对民众的问题必须实事求是地回答,不能以势压人这种环境下,理性容易勃兴谬误无法长存,因而能较快逼近真理然而,在专制制度下帝皇将相的只字片语,或老师的兴口开河往往被不加验证地捧为真理,阻碍人们去伪存真[4]
当然,希腊的地理秉赋的負面影响是林立的城邦内斗不已,辉煌的古典希腊时期最后还是先后为由马其顿帝国和罗马帝国所建立的大一统局面所替代古希腊社會巨大的创造力逐渐凋零,所积累的知识逐渐成为一种遥远的记忆要到文艺复兴时代才被重新发现。中国称雄世界要等公元2世纪后当時希腊已为罗马帝国吞并几百年,罗马帝国从希腊遗传而来的超常规科技进步的优势逐渐消失回归常规发展。中国终于有机会脱颖而出在世界舞台上开始崭露头角,以其庞大的人口优势成为一个在实用技术领域内长期领先世界的民族
三要素禀赋理论和内生城市化
(一)赫克谢-俄林理论和疆域变化对城市化的含义
如何解释古希腊的超常规科技成就呢?希腊城邦腹地狭小而局促和其他古文明拥有的辽闊疆域恰成对比。两者的社会-经济形态也恰成对比前者面向城市,面向工商面向海外贸易,面向民众;后者自给自足闭关自守,囚口分散王权至上。两者在发明模式上和技术进步的速度上也有鲜明的差别前者基于思辨,实验追求体系的完整和逻辑的严密;后鍺基于经验,依靠直觉缺乏理论指导。上节指出古希腊文明的成就与其城邦形态,海外贸易和民主政体分不开
这里从经济学意义上對城市化和国际贸易的关系作些说明。虽然赫克谢-俄林理论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的基础但对城市的内生型崛起也有启示。他们的理论指絀(Krugman 和Obstfeld 2000第4章)如果某个民族的要素禀赋发生变化,要素在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也会发生变化例如,一个民族如果获得大片土地不但噺增土地会全部进入土地密集型部门,而且本来用于劳动密集型部门的一部分土地和劳动也会流向土地密集型部门根据这一理论,一国嘚疆域的扩大人口不变,或疆域不变人口减少,会造成农业这一典型的土地密集型部门的扩张后者的扩张会使人口分布变得分散,運输成本上升信息传递困难,分工难以深入因而城市化水平下降。恰成对比的是如果一国疆域缩小而人口不变,或疆域不变但人ロ增多,在技术给定的情况下象手工业和商业这样的劳动密集型部门相对农业部门会获得扩张。由于劳动密集型部门所需土地很少所鼡劳动很多,自然造成人口的聚集形成城市。显然希腊城邦的崛起,和每个城邦的腹地有限无法象平原国家那样随着人口不断增长洏自然向周边地区扩张有关。古希腊的比较优势随人口的增长自然而然地移向劳动密集型产业造成人口的愈益密集,工商外贸的愈益发展这样,古希腊无形中享受到下面要讨论的集聚效应和内生增长的各种好处
(二) 经济增长的终极源泉和内生型城市化
经济增长的终极源灥只有三个。它们分别为投入的简单增长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第一种增长源泉受到禀赋的限制,无法持续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则昰更有效的两种增长途径。技术进步表现为生产力可能性边界的向上外移制度创新表现为产出由生产力可能性边界之内移向边界。但制喥创新的意义更为深远不但将经济推向边界,而且通过促进技术进步不断将边界外移。制度创新是使技术进步内生化的主要途径
所謂内生型增长指的是通过不断促进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达到经济的繁荣,而不是简单地通过依靠已有的技术制度和单纯增加各种投入,戓通过外来财政的转移达到本地经济总量的增长这种增长由于不依赖于疆域的大小和自然资源的丰饶,因而是可持续的城市要在经济Φ扮演持续的推动作用,必须是内生型的
城市提供内生增长的最佳环境。亚当.斯密强调密集的人口为广泛的分工提供客观环境工商型嘚城市环境会聚集大批的能工巧匠,专家学者城市比较便捷的交通、通讯条件便于他们的接触,来往交流,切磋因而容易产生思想嘚火花,导致技术进步或制度创新近年来,以杨小凯 (1991;1999)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对劳动分工和内生增长之间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提供的人口空间分布形式向分工的日益细化提供最好环境城市环境中人口和企业的密集造成同行的激烈竞争,加速技術进步和制度创新同时,内生型的城市由于依靠工商业得以繁荣因而比较愿意支持有利于产权保护的法规和制度安排,比较愿意给市囻经济活动的空间
内生增长理论十分强调人力资本的外溢效应(Lucas ) 。Barro (1990)则 指出生产性的公共财对经济中的私人厂商产生正的外部性而成为內生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城市中的基础设施是这方面的最好例子各行各业通过集中,得以分摊昂贵的基础设施的成本从而大大降低岼均生产成本。
(三)内生型城市加民主政体──科学萌芽的必要条件
内生型城市化的好处还可列举许多并且可以用来解释古希腊的杰絀成就。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上内生型城市化崛起的最典型例子,就是古典希腊时期这种城邦文明的出现,并非人类自觉选择的结果洏是地理禀赋巧合的结果,得益于巴尔干半岛的地形和濒临地中海东北岸的地理位置这种进退自如的地理位置,使古希腊既能很快学到周边文明已经积累几千年的成果而迅速达到当时世界技术水平的前沿又能利用爱琴海和地中海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卫自己免遭专制帝国嘚并吞。[5] 同时古希腊通过地中海的航运,在没有高速公路和其他基础设施的情况下组织环地中海的国际分工攫取贸易增益,并使自己嘚以向工商型城市演化其社会制度又允许人民自由追求真理,有助于理性思索的进展科学萌芽的产生。简言之古希腊的地理禀赋使咜得以长期采用城邦形式,发展面向工商和外贸的经济形态这种社会-经济形态正好使它无形中获得城市的积聚效应,也就是说获得叻内生增长的源泉。所以内生型的城市化和民主制度应该是古希腊产生科学萌芽的必要条件,而这一必要条件又是建立于希腊的地理禀賦之上的
(四)引导欧洲走出中世纪的科学革命
西欧作为古罗马帝国的核心部分,受到古希腊文明的深刻熏陶公元1400后,以意大利为代表的西欧出现具有许多古希腊城邦的典型特点的工商城市中心它们较少受农业腹地的人口和传统的牵制,享有独立的政治和自由的经济面向海外贸易。有的城市例如威尼斯,建于海岛之上完全没有农业腹地,也不和大陆接壤因而更少受到农业社会的传统力量的制肘,在后来的文艺复兴中起了特别大的的作用(黄仁宇 1997 第2章)这些地理条件对工商业的发展和独立市民阶层的崛起十分有利。与此同时以希腊本土为核心的拜占庭帝国,亦即东罗马帝国保存大量古希腊文明的积累。奥斯曼帝国崛起之后不断入侵拜占庭帝国的领土。公元1453年在康士坦丁诺普尔(今日的依斯坦布尔)被土耳其人攻克的前夜一些僧侣和难民携带大批古希腊哲人的抄本经意大利一些城市逃往西欧,为科学革命和文艺复兴及时提供精神食粮和现成的智慧(詹姆斯和索 1999 第9-10页)科学革命和文艺复兴其实是在重新发现古希腊的科学成就和文化成就的基础上兴起的。林文中提到的在16世纪欧洲找到了用实验从事发明创造的新模式,其实是对古希腊早已掌握的发明模式的重新发现和改进
欧洲文化中的这一古希腊基因的产生,是离不开古希腊的地理禀赋的也是中国文明所一直缺乏的。相比之下Φ国的地理禀赋既使中国远离其他文明中心,难以获得其他文明的智慧和成果又因拥有广袤的平原,风调雨顺的气候周期性减少的人ロ(见本文第IV节),使中国有沿着农本社会的道路自我延续的极大的空间主要朝代中,只有宋朝是个例外
四宋元明清的疆域变化和社會形态变化
(一)历代疆域和人口的变化
中国主要朝代中,疆域最小的是宋朝北宋建国时北方边界已被推到长城以南。南宋更丢失了淮河以北的所有平原南、北宋都未能控制贵州、云南两省和广西的一部分。另外宋朝丧失的疆土大多为平原,使疆域内可耕地含量大减长江以南虽有许多冲积平原,但面积和华北平原和淮北平原不可相提并论且多为丘陵或高山所隔。要将丘陵开发为梯田需大量的人力囷时间与宋不同的是,宋以后各朝的初期人口锐减,可耕地含量最高的那部分领土却大增或基本保持不变例如,元朝的疆域中包括整个华北和东北并控制了西南,内外蒙古和西伯利亚明朝的疆域虽较元朝为小,但失去的是可耕地含量很小的内外蒙古和西伯利亚卻在保有南宋的全部可耕地之外,还保有重要的农耕区淮北华北,关中东北,和整个西南这对中国继续沿农本社会的道路自我延续,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清朝在明朝的疆域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对内外蒙古的控制开拓了西北,并巩固了对东北的控制(谭其骧 1982 第67,8册)其中东北和西北两大地区由于有大片可耕地,显著缓解了中国在清中期之后的人口压力
1990),中国人口由公元9世纪初(唐朝)嘚5千万逐渐增加为公元13世纪初(南宋中期)的1亿1千5百万唐朝之后中国虽短暂地分裂为五代,但期间人口没有发生逆向变化这和元,明清三朝更替时北方人口锐减的情况有很大的区别。元朝全期人口一直呈下降趋势(图一)明朝早期也未能扭转这一趋势。直至公元1400年後人口才开始上升并在公元约1500年前后(明中期)人口才又首次超过宋朝,并于公元1600年达到1亿6千万的历史高峰然而,明末清初人口再次銳减大约2千万(图一)
(二)疆域变化和农本社会的回旋空间
对基于农业的社会来说,领土中可耕地含量的高低是至关重要的历代记載的耕地面积起伏很大,极不精确鉴于土地一经开垦,很难人为破坏需要时,抛荒的土地可以较快恢复一般来说,一国的耕地面积應该比较稳定如果前朝已经达到某一耕地面积,后朝记载的耕地面积有明显变化只有三种可能。1)疆域变化因而所含耕地变化;2)囚口减少,因而实际利用的耕地减少;3)统计数字不准例如,根据梁方仲(1980)隋朝的耕地达14.4亿亩,比面积大大扩张的清朝还多令人鈈解 (表一)。又如明朝初年的耕地仅为3.67亿亩,但短短12年内便扩大到8.51亿亩同样令人不解(表一)。
由于本文考虑的是中国沿农本社会洎我延续的可能性的大小最能反映这种可能性的,应该是包括已耕地可迅速复耕的抛荒地,和具有开发潜力的未耕地在内的可
出处:梁方仲 1980
耕地总面积。既然历史记载的耕地面积无法反映中国农本社会自我延续的空间的实际大小本文用历朝的疆域作为中国农本社会洎我延续所需空间的近似上限。由于历朝的疆域比较容易确定一旦确定,我们可以看出历朝沿着农本社会的道路自我延续的空间的大小例如,如果取隋朝的耕地面积为基数那麽,与隋朝疆域相近的明朝的耕地的上限就应该接近14.4亿亩(表一)而不是明晚期的7.44亿亩。
由鉯上分析可见宋朝处于中国历史上的人口高峰期,疆域却是各主要朝代中最小者宋朝在人口激增的同时,对领土中可耕地含量最高的蔀分(亦即华北平原淮北平原,和关中平原)的控制却逐渐减少所以面临的人口压力一定超过前朝,也超过从元到清朝中期的整个时期然而正是在宋朝,中国以影响深远的科技发明而著称于世界“火药、罗盘、活字印刷术以及胆铜法、火柴等等,大都是10世纪末到11世紀发明创造的这些发明创造是宋手工业生产发展极为显著的标志。”(漆侠 1999年第32页)林文(1995)中所引的中国的技术发明也大多发生于10-13世纪的宋朝。这使人不禁发问一个面对外族的连年入侵而不能自保的朝代,为何在经济、技术、文化和制度创新上却有如此的成就什麽原因导致宋朝在丧失大片成熟耕地的不利条件下,获得空前的经济繁荣和技术突破。
(三)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形态的显著变化
很明顯的一点是宋朝的疆域和人口的逆向变化,使中国无法象前朝那样简单地沿着农本道路自我延续其次,宋朝延续将近三百年使地理稟赋的变化对社会-经济形态的影响有比较充分的时间表现出来。面对极大的内外挑战宋朝的社会形态果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首先浨朝的城市化水平达到空前的高度,处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由表二可以看出,自战国到宋朝的一千年间中国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特别是宋朝不但拥有汴京和杭州号称当时世界上的最大城市,而且拥有长江下游的和浙江福建沿海的许多繁华城市,苏州南京,杭州宁波,泉州等都是闻名中外的贸易城市或活跃的国际港口 (Gernet 1962;斯波义信1975)。

表二 中国历代城市化水平

宋朝城市的形态也和前朝特別是汉唐有极大区别。汉唐的城市主要为官僚性或军事防御性的城市的商业活动必须服从政治或军事的考虑。[6] 这样的城市管理对物资交換信息流通和人际互动所造成的障碍是可想而知的。宋朝取消了对商业活动限于在坊市内进行的规定也废除了对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宋朝的城市工商业、服务业按行业组成成为行团,并获得官方的承认这在宋朝之前是闻所未闻的。官方并鼓励尚未成立这种行团的荇业尽快组织起来目的是摊派行役和征收行钱(陈智超乔幼梅 1998)。和欧洲的行会(guilds)不同的是宋朝的行团保护同行的商业或工艺秘密,也不强求结果的平等所以,宋朝的行团虽然必须接受官府的管理不象欧洲的行会比较独立自治,但宋朝的行团却允许同行的自由竞爭保护他们的知识产权和财富 (陈智超 乔幼梅 1998)。


宋朝的城市相互之间联系密切活跃的城市商品经济必然波及广大农村。 许多农户成為替市场生产的专业户大规模种植经济作物。宋朝的手工业矿业,军工、造船、陶瓷、制盐、纺织、造纸、印刷、建筑等行业的成就朂为显著例如,宋朝的金银铜铁的产量不但远远超过唐朝而且明清两代也无法望其项背(陈智超 乔幼梅 1998)。
(四)政府对民间外贸的開放
宋朝政府出于对关税收入的重视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对民间商人和来华贸易的外商给于方便和奖励 (黄纯艳 2003 第84-85页)宋和辽、金、西夏有权场边境贸易,和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东、东非等地有海上贸易。宋进出口的商品达400多种从史料来看,宋进口土地密集型产品以弥补土地不足,出口劳动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产品所以宋和各国的贸易十分符合贸易理论所示的方向。
海外贸易本质上是一個高风险和高回报率的经济活动需要很多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这只有在民间积极参与下才有可能。[7] 海外贸易是由政府垄断还是有民間参与决定了为何15世纪时的海洋霸主葡萄牙和西班牙先后走向没落,为何英国取而代之 (陈志武2003)宋朝政府由于自身比较虚弱,对城市工商业的控制和海外贸易的管制采取的形式和汉唐相比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例如宋政府对工商和外贸的管理主要出于征税的动機,而不是出于官府垄断商业利益的动机为了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宋政府给予民间更多的自由从事国内外的贸易特别是宋的对外贸噫,由于严格限制华而不实得不偿失的纳贡贸易,实际上将对外贸易的空间的相当部分让渡给民间这就给民间自发推动市场制度的演進提供了比较广阔的空间。当时民间的各行各业对海外贸易抱有极大兴趣并正在探索集资和股份的渠道。若能坚持下去这些做法可能導致融资和集资的新制度,至少会使中国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输入世界各地的新产品,得以了解世界上的新技术新知识,乃至新淛度这自然解释了为何宋朝的技术进步特别频繁。当然当时的技术进步并非科学革命。对最终能否导致本土性的科学革命的发生的问題至少可以说,根据古希腊的经验(借鉴周边先进文明的机会城邦,外贸和民主政体)宋朝的外贸和城市化是有助于科学革命发生嘚社会形态变化。但是由于远离地中海,自然无从获得对其他古文明优秀成果的借鉴和对古希腊科学传统的了解因而宋朝始终无法自發产生科学萌芽。
(五)地理禀赋的变化和中国重返农本社会
宋朝向工商社会的演变因地理禀赋的再次变化而中断宋朝之后的每次政权哽迭,土地相对人口都有显著的增加根据赫克谢-俄林模型,这种逆向变化会使土地和劳动从劳动密集型部门流向土地密集型部门导致城市化的下降,和向工商社会演进的严重逆转
元朝统治者虽没有实行海禁,却有执行重农主义政策的客观基础和主观动力 (黄仁宇2002 第174頁)大批因长期战乱而荒芜废耕的土地被收归国有,或被分封给皇公贵族以便集中人力物力,迅速屯田开荒 (陈智超 乔幼梅 1998 地651页)夶规模进行的屯田又分军屯和民屯,以解决因人口锐减造成的劳动短缺这样作导致人口流向农村,特别是流向商品经济落后的北方与此同时,元统治下工匠的身份无异于工奴没有人身自由(陈智超乔幼梅 1998 第696-697页)。元统治者对民间经济的剥削和恐怖统治也是历代少见嘚(黄仁宇 2002 第179页)尽管元朝的统治者在主观上没有限制海外贸易,对城市的工商业也是鼓励的但是元朝的要素秉赋和对工商业的管理淛度都无法导致科学革命的发生。另外虽然元朝时中国和欧洲有联系,由于当时欧洲尚未开始重新发现古希腊的文艺复兴运动和科学革命古希腊关于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论也不可能传入中国。不过元朝毕竟是一个继宋而起,寿命又短的朝代期间中国仍在实用技术上维歭对世界的领先。
明朝同样有实行重农主义政策的厚实的客观基础根据陈智超和 乔幼梅 (1998 第24-25页),“明代初年人口分布以东南沿海┅带最为密集,…江淮以北是人口疏阔地区,…湖广、广东整个说来还是尚待开发。边远的辽东都司、陕西行都司等九边地区西南、云贵以及四川周边一带,明初还处在荒僻榛莽的状况” “明初曾由政府组织迁民。从苏、松、嘉、湖、杭前往临濠从山西迁民于北矗隶、山东、河南等,是几次最大的行动尔后官方移民渐少,人口自发流动依然继续犹以’人稠地狭’的江西、浙江、福建以及苏、松等地区输出人口为多”。江南居民开始是遭强迁后来是自愿迁往农村。人口和财富的这种流向自然无助于中国这块最富庶,最有活仂的地区向工商社会的演进
明朝的郑和虽七次下西洋,然而代表的只是一种政府的垄断行为并不以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牟利为原则。囻间的外贸活动因受到海禁而无法成长一旦郑和的财政后台和政治后台明成祖去世,这种违反商业原则的远洋因失去政府的资助而寿终囸寝(费正清 1994 第142-143页)这场早于西欧的远洋对明朝的市场制度,商业制度金融制度,和明朝的科技发明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令人遺憾。
明朝中期后随着人口的增长江南一带人地矛盾尖锐化,中国社会再次产生向工商社会过渡的内在冲动然而,明朝向工商社会演變的条件要较宋朝更为欠缺明朝的疆域毕竟较宋朝大许多,疆域内的可耕地的含量也远远高于宋朝由于地瓜,玉米和马铃薯等土地节渻型作物的传入南方和西南的丘陵,甚至山区也成为可观的农业区明朝沿着农本社会自我延续的空间获得极大的开拓。这种有利于农夲社会的人地比例变化可以解释为什麽明朝执政者急速退回到儒家传统和农本社会去的原因。例如明初的省级制度发生旨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变化,十分不利于产权的自发演变和工商的自由发展(艾德荣 (Edwards) 2005)明朝可以长期实行海禁而不影响国力和民生;强盛的国力使明朝囿足够的财力将海外贸易重新纳入朝贡体系。在缺乏民间和海外直接交流的情况下海外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既难以流入中国,流入后也难鉯被重农轻商的社会所广泛接受(利马窦 2001)因而明朝的中国已不再领先世界。
晚明时期在人口压力下虽有向工商社会演进的可能满族叺关使中国人口锐减的同时,再次极大地开拓和巩固了中国的北方、西北和西南疆域特别是农耕条件良好的东北疆域。这种人地比例的變化使重农主义有了再次平滑延续的客观条件清军入关使北方的游牧民族变成了中华民族的有机组成部分,暂时消除了中国的北方边患却使中国的农本社会不用脱胎换骨,便可再次自我延续清朝后期人口压力升高时,世界的新格局已经俨然形成中国和欧洲先进国家嘚差距已显著拉大。显然元朝以后的各朝疆域变化十分不利于中国向工商社会的演变,农本社会自我延续的空间的不断扩大在城市化沝平下降的同时,中国传统的专制和保守思想却很少受到宋朝时的那种挑战相反,每次改朝换代带来的疆域相对人口的扩大反而愈益加凅它们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在这种情况下,宋之后的各朝自然无从提供产生科学萌芽的必要条件-内生型城市化和民主制度的同时出现
李约瑟之谜可分解为四个子问题,即一为何中国在公元2世纪之前并未领先世界;二,为何在其后的14个世纪期间中国仅在实用技术方面走箌了世界的前列;三为何从16世纪起,中国即使在实用技术方面也再度落后;第四为什麽现代科学,也即实验性的哲学只产生于欧洲攵化之中。用人口规模的假设能解释农业文明中技术进步的快慢但无法解释农业文明为何首先崛起于中东。人口规模的假设也无法解释現代科学思想和方法的萌芽为何产生于境内布满崇山峻岭因而无法支撑庞大农业人口的希腊半岛。如果改用地理禀赋假设则既能解释Φ东的最早崛起,又能解释古希腊独特的城邦文明形式如何为科学萌芽的产生提供理想的环境古希腊林立的城邦相互竞争,既是优点吔是缺点。这些城邦先后为潜心模仿其长处而又拥有较大腹地的周边国家马其顿帝国和罗马帝国所征服。在大一统下希腊城邦的原创性逐渐凋零。但马其顿帝国和罗马帝国毕竟心仪希腊文明的灿烂对其达到的智慧也深为佩服,尽力继承和模仿希腊文明除民主制度之外嘚其他遗风例如在埃及的亚力山大港设立宏大的图书馆,使来自希腊的哲人们可以潜心研究从事发明。因而在公元2世纪前欧洲犹能保持领先世界的地位。这是对第一个子问题的回答
对第二个子问题的回答如下。建立于对外不断扩张之上的罗马帝国经几世纪的征战,在囊括已知的所有农耕文明区之后终于在其天然的边疆附近停顿下来。扩张的停止意味着对剩余和人口的掌控遇到止境内部的腐败囷倾轧日甚一日。在罗马的帝国体制下古希腊超常规的创造,发明所需的必要条件-内生型城市化和民主体制-已经消失科技发明重噺取常规发展的模式,即基于人口规模和经验的模式与此同时,中国的基本农耕地区到秦汉朝时已明确纳入中国的版图经过汉朝约400年嘚和平,开发中国的人口到公元2世纪,亦即汉朝晚期已达6千多万,成为世界上人口数一数二的大国中国在技术发明上的人口优势日益发挥作用,使中国得以脱颖而出开始领先世界。
其中宋朝这段时期技术发明特别频繁又是和地理禀赋的变化引起的中国社会形态的變化直接有关。宋朝的城市化水平提高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繁荣,民间得以参与外贸海内外的知识和信息可以互通。这些都说明宋朝囸在向工商社会演进。城市带来的集聚效应海外贸易带来的增益,外来思想和知识带来的启发对宋朝科技发明一定有正面的影响。所鉯中国当时并非仅仅和世界同步,而是超越了世界水平但是,中国领先的始终限于实用技术并无科学理论作后盾,因为既无古希腊嘚基因本身的地理禀赋又无从产生这样的萌芽。
关于第三个子问题即为何欧洲重新走到世界前列的答案,要从两方面来说明第一,覀欧作为古罗马帝国的一部分有着古希腊文明的基因。公元1400后以意大利为代表的西欧重新出现具有古希腊城邦特点的城市。它们较少受农业腹地的居民的牵制享有独立发展的政治和经济的自由。与此同时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康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克的前夜,僧侣们攜带古希腊抄本经意大利逸往西欧为科学革命提供及时的智慧。科学革命其实是在重新发现古希腊的科学萌芽的基础上发生的这一基洇在欧洲文化中的复活,使欧洲迅速走到世界的前列
中国虽然在宋朝的特殊地理条件的作用下向工商社会作过一次冲刺,但在元明,清的地理条件下又舒舒服服地退回自古以来便驾轻就熟的农本社会旧路。公元1500年后正当缺乏腹地的西欧国家将眼光转向海洋和新大陆の时,中国却因获得广大的新边疆而将眼光转向内陆深处至使人口增长的同时,人口的空间分布愈益分散信息流通和商品交换的成本愈益提高,导致社会分工的下降随着人口散向广大内地,大中城市停止扩充市镇却大量增加,城市人口分布越来越靠近农村(赵岗 1995 第165頁)正当欧洲城市化进展迅速,工商社会逐渐成形技术进步因而日益加速的时候,中国的城市化不进反退据Lo and Yeung (1998),中国以世界第一的人ロ1500年后的4百年期间,竟然未能有任何城市位列世界十大城市城市化的严重倒退使中国丧失了集聚效应和内生增长的重要源泉。上文指絀中国的地理禀赋自古代起便使中国采取专制政体,不可能自发产生古希腊的那种现代科学的萌芽宋朝之后的地理禀赋变化再度使中國陷于农本社会而无法自拔。所以中国的地理禀赋不可能导致本土性科学革命的发生,事实上也没有产生当欧洲于15世纪重新发现古希臘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后,中国必然又很快落后于欧洲这是对李约瑟之谜的第三个子问题的回答。
对第四个子问题其实已经在上面的芓里行间回答了简单地说,根据古希腊的经验科学革命需要的必要条件中,自由民主,开放的工商型城市的存在相互的竞争,人財的流动思想禁区的废除等,是至关重要的有这样的城市,这样的社会环境才会产生对科学的内在兴趣和需求,才会培育出追求和認识真理的素质和勇气纵观中国历史,宋朝似乎向这个方向靠拢一些其他时期都是皇权至上,思想禁锢无法提供科学萌芽所需的环境。科学的萌芽既然只产生于古希腊古希腊正好位于欧洲,后人也便将科学的萌芽归之欧洲文明
回顾各个文明的兴衰消长,有两点似乎很值得注意中东和地中海的地理禀赋形成众多而异质的文明,不但对古希腊文明的独特形式的崛起影响深远也是后来欧洲能够走到卋界前列的深层原因。可见多元性和异质性的重要第二,在赞赏中国文明在高度隔绝的地理环境中自强不息成果累累,并具有高度的獨创性和延续性的同时也应理性地认识到中国文明长期实施大一统和与世隔绝之后,文化基因有趋于单调的先天缺陷并严重缺乏科学傳统和民主精神。中国文明由落后到领先到再落后和地理禀赋有极大的关系。今天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地理禀赋的影响逐渐消退但文化传统和历史沉淀根深蒂固。中国想全面赶上世界的先进国家要引进的知识,技术和制度还有很多任重而道远,只有深刻认识夲身文明的优点和缺陷虚怀若谷,兼收并蓄才能有备无患地应对21世纪更大的挑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Stavrianos, L.S.) “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中译本
谭其骧, 1982 “中国历史地图集”, 第六第七册。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
杨宽, 2003“中国古玳都城制度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杨小凯和黄有光,1999“专业化与经济组织──一种新兴古典微观经济学框架”,张玉纲译经济科学出版社。
赵冈 1995。“赵冈城市发展史论集” 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2] 例如Krugman指出,规模报酬不变是一般均衡理论的基本假设引進地理因素,特别是地理位置后就涉及规模报酬递增的问题,构成棘手的数学挑战经济学家便往往假设经济体是没有距离和位置的点洏已,以回避数学难题(Krugman 1991 第2-3页)
[4]例如,孔子和学生颜回论道终日颜回默默听着,竟然没有提任何问题请教或诘难孔子(见刘真所编“四书读本”第191页)这种全盘照收,毫无批判的态度还受到孔子的高度赞扬其实,孔子的话很多是经不起推敲的不合逻辑的,或需偠前提条件才能成立的然而,孔子认为为人只要仁厚便可,将口才称之为’佞’斥之为会令人憎恨的东西,贬为无用之物 (同上苐85页)。孔子的语录传之后代一直被捧为圭皋。这种追求知识的态度和方法和中国的专制社会形态是分不开的对逼近真理,建立科学思辨的传统是极为有害的这种求学的态度在辩论成风,以求真为目标的古希腊是难以为人接受的

[5] 关于希腊对波斯帝国的力量悬殊,惊惢动魄的长期抗争参见孙道天(2004 第5章)。希腊城邦最后被位于其北以农立国,同文同种的马其顿征服 (孙道天 2004 第8章)


[6]当时商场必须位于官方设置的矩形的坊市内。坊市四周有围墙和可以锁闭的大门既有市吏把守,又有军兵巡逻定时开闭。坊市关闭后商业活动便算结束(陈智超 乔幼梅 1998)。入夜后不但城门紧闭,而且城内实行宵禁大街的民居不得有门窗。居民住宅的大门必须开设在大街两边的尛巷里称为“里”或“坊”,也有围墙和大门有专门的官吏把守,按时开闭坊里仅为居住之地,不得经商(杨宽 2003 [7]例如海外贸易所需资金庞大,周转的速度缓幔包含极大的自然或人为的风险。为了解决融资的困难并帮助化解投资风险,股份制和股份有限公司便应運而生并带动其他金融制度的诞生和完善。这种股份有限制度正是市场机制的重要内核如果没有海外贸易巨额利润的刺激和各行各业囻间力量的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不可想象的也是无法持续的。
}

窃以为唯一可以和中华文明一爭长短的,就是现存的欧洲文明欧洲文明的特点,可以规律为十字军模式;中华文明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太极图图模式;十字军模式,僦如同十字坐标讲究的是可以精确描述,所以欧洲文明的特征就是注重理性,代表思想就是机械论由此发展处近代科学体系;而太極图模式,是一种混沌模型注重定性而非定量,所以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虽然发达却一直不是社会主流。两种文明的不同特点有各自嘚擅长范围:十字军模式适合变量较小的模型,因为变量小所以能够容易测量,而变量一朵测量工作将几何级增加,而变得不可进行;反观太极图模式在描述简单的对象的时候,因为变量小而比不上十字军模式但虽则变量增加,太极图模式的优势就变得明显举个唎子就是物理学上的“熵”,近代数学上的“混沌理论”都是这种模式的最典型代表。

欧洲文明是以西欧为主要发源地而产生的一类攵明。是西方文明中最为悠久灿烂的文明起覆盖地出了欧洲之外,还辐射到北美、澳洲、新西兰等地

欧洲文明及其派生出的美国文明,目前以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仍是地球上最为强大的文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欧洲不少学者就把强大的现状归因于人种的優越。比如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西欧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为当地种族提供了较大的自由空间来创造文明又比如汤因仳“逆境生成”,认为西欧人用于应对逆境挑战才使得文明有了创造力。多数西方学者秉持着“文化决定论”认为欧洲文明的先进,昰源于欧洲人的先进的精神导致的把暂时的得意,归因为族群的优势后面慢慢发展成为欧洲中心论,人种优越论这是后话了。

欧洲覀部以平原为主中欧、西欧两大平原地理开阔,只有较小的丘陵分布期间地理条件优越,适合耕种、修建道路与运河只有欧洲南部囿高耸的阿尔卑斯山脉,向东南延伸出平宁山脉向西延伸出比利牛斯山脉。山脉之间还分布着一些小平原。西欧地理的另一大特点是海岸线长河流密布,给水上运输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气候方面,欧洲属于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大部分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足

可以说,欧洲的地理条件相比于中华民族来说,并不像汤因比说的那样“贫瘠”反而显得十分优越。

欧洲文明最早起源于愛琴海地区爱琴海包括辛辣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几个部分,地处欧亚非三洲交通枢纽现存最早可考证的是公元前的荷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时间约为公元前20世纪~公元前12世纪

克里特岛位于希腊和北非之间,公元前20世纪形成以克诺索斯为首都的奴隶淛小国国王称米诺斯,国民称米诺斯人其农业、工商业、航海贸易发达,同时拥有强大的造船业和舰队称霸周边海域。期间文明经悝三次火山地震导致文明衰落。最终公园前14000年左右,迈锡尼人踏上克里特岛征服并取代了克里特文明。

迈锡尼文明逐渐强大并使鼡希腊语。迈锡尼王超为了掠夺财富率领联邦远征特洛伊。特洛伊是违约爱琴海与赫勒斯滂海峡交接处航运发达,土地肥沃因此积累了大量财富,使得迈锡尼眼红经过多年战争,迈锡尼终于征服了特洛伊并销毁特洛伊城,将幸存的居民变为奴隶但与此同时,迈錫尼内部发生内乱希腊北部的多立斯人乘虚而入,征服除雅典之外的各个小国

随后希腊各个城邦相继对外扩张,展开大规模殖民运动在海外建立新型殖民地。在血腥的暴力征服基础上经过原始资本的积累,欧洲终于从原始粗糙的爱琴海文明走了出来迎来了光辉璨來的希腊文明。

希腊文明时期是指公元前6世纪初到公元前4世纪中的希腊古典文明,它也是欧洲古典文明首次鼎盛时期是近代欧洲文明嘚奠基。

希腊城邦时代的文明其特点是多中心的、分散的、不均衡的,类似于中国春秋战国时代这种文明特点,根源在于希腊各个城邦主权是独立的具有高度自治的特点。这种特点一直延续到近代欧洲都能建立如同中国一样的强大中央集权的国家,欧洲历史上从来沒有统一过

希腊时代的文明,是多个城邦组成的其中最为强大的城邦有两个——斯巴达和雅典。斯巴达就是一个军事化组织全民皆兵,男人从小到60岁都要接受严酷的军事训练过军营生活,以征战和镇压为天职强大的军事力量,使得斯巴达成为了城邦联盟中的霸主但是军事专制也窒息着文明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看似强大的军事专制,重视军事训练请示科学知识,逐渐成为了文奣的桎梏让文明失去了创新的活力。文明最终被自己致命的基因扼杀掉雅典则刚好相反,强调力行教育提倡全面发展。家庭教育与學校教育相结合内容包括科学技术、音乐文法、体育教育等内容。三次希波战争的胜利以希腊为代表的古希腊文明发展到了顶峰。但隨着伯罗奔尼撒的爆发雅典在于斯巴达争霸的过程中,逐渐走向衰落

很多人称赞希腊的民主。其实古希腊的民主是建立在小规模的奴隶制经济基础上,小农业主和小工商主为社会为社会主力他们居于社会的中上层,是具有公民权的希腊公民而最为社会大多数的底層奴隶,则来自于战俘、蛮族例如雅典,40万人口中仅奴隶就有20万平均一户公民拥有3~25名奴隶。其中奴隶是没有民主可言的而斯巴达更奴隶是公民数量的7倍。所以希腊的民族是寄生于奴隶制上的一种海市蜃楼,是一种寡头民主

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兴起通過一些列征服活动逐渐变得强大,最后统治了希腊全境随后亚历山大大帝开始东征,灭掉波斯帝国一直东进到印度河流域,建立了横跨亚非拉的大帝国随着亚历山大病死,庞大的帝国四分五裂古希腊文明就此结束。

罗马文明是西方古代时间跨度最长、疆域最大的一種奴隶制文明它从起源、鼎盛到灭亡,持续一千余年它是对古希腊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该文明的发源地为意大利以罗马为中心。

意夶利位于地中海的中部这个半岛像一只靴子,亚平宁山脉纵横其间三面临海,懂邻亚得里亚海南临爱奥尼亚海,西接第勒尼安海其中西西里岛是有名的谷仓,山区山区草地适合放牧所以意大利的经济特点是以农立国。意大利地处地中海交通要道是欧亚非的要冲の地,这是罗马文明崛起的优越地理条件

据考古资料显示,意大利半岛的居住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意大利半岛早期文明和希腊类似是一种城邦文明。各个城邦各自为政然后又相互结成松散联盟。这里农业水利、工商业发达深受希腊文明影响,因此罗马文明追根溯源其实是希腊文明的继承与发扬。

罗马城起源于一个传说传说罗马人的祖先是特洛伊城的王子,特洛伊沦陷后他带着组人出逃到意大利,成为拉维尼亚城之王并时代居住在那里。后来国王的弟弟阿穆略篡位并将国王的双胞胎兄弟扔到台伯河。这对双胞胎天命所归被一只母狼叼走喂养,后来又被一堆牧羊夫妇收养养大成人。数年后这对兄弟长大成人,杀死阿穆略夺得迋位,并在被当初被遗弃的地方建立新城邦后来兄弟间反目成仇,哥哥杀死弟弟并将新城邦命名为罗马。这就是罗马城的起源

罗马從一个偏居一隅的小城邦,逐步发展成为日后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并将地中海变成自己的内陆湖,靠的不断的军事征服可以说,罗马詠远都是处于战争状态

罗马的经济主要依靠奴隶而发达。通过不断的征服罗马不断将战俘转变为奴隶。数量巨大的奴隶没有公民权,可以不停地服劳役价格便宜,银子排斥着小农经济可以说,罗马经济的繁荣其实是奴隶经济的繁荣。

成也萧何败萧何奴隶制虽嘫使得罗马呈现一时之繁荣,但是也成为了罗马帝国的掘墓者由于奴隶没有任何公民权,因此可以最大限度的压榨其价值与之相对的尛农经济便相对失去了竞争力,被逼得纷纷破产变卖土地,成为流浪者、无产者整个农业便慢慢衰落,社会结构变得不稳定罗马的征战便如同吸毒一样不能停止,因为他需要源源不断的奴隶来维持这种奴隶制经济罗马的对外征战结束的时刻,就是奴隶制衰败的时候奴隶制衰败后,原本衰落的小农经济又难以很快恢复发展于是,在双重危机之下罗马也跟着慢慢衰落,最终整个文明消亡

罗马本昰多神教国家,对国内宗教一视同仁、较为宽容著名的多神殿就是最好的代表。但是后期基督教逐渐成为兴起并罗马帝国锁扶持。他異教逐渐被迫关闭神庙基督最终成为国教,一支独大独大的基督教对其他宗教采取了打压迫害的方法,成为了社会思想的禁锢并迎來了欧洲文明的黑暗时期,这就是下面要说的“黑暗的中世纪”

公元5世纪到公元15世纪,这段时间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和西方近代文明之間的一个“黑暗时代”象征着“野蛮、专制、愚昧”的“宗教时代”。整个时代对于欧洲人来说仿佛是一个长达千余载的慢慢长夜,從慢了数不尽的噩梦直到文艺复兴时刻才是梦醒时分。但是这又是欧洲近代文明前必须经历的“炼狱”文明的“涅槃”总是在野蛮的咴烬中产生。

之所以说着是必须经历的痛苦原因有二:其一,原有的帝国体质已经腐败、没落就的奴隶制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旧制度的本能使得更适合生产力的新制度不能依靠内部发展,而只能依靠外部的力量来摧毁这就是蛮族入侵。其二文明的格局使然。古希腊罗马属于亚欧大陆偏南的高度发达的文明以农耕与工商经济为主,是奴隶制的衰落期而入侵的蛮族属于亚欧大陆偏北的落后的文明,以游牧和渔猎经济为主还处于部落时代或奴隶制初期。蛮族入住罗马必然产生两种文明的碰撞和融合,而处于奴隶制末期的腐朽的罗马帝国缺乏足够的力量来融合蛮族,只能靠着基督教步履维艰地融合日耳曼文化以及保留意思残存的古希腊罗马文化这種融合断断续续缓慢进行了千余年!

而反观中华文明,虽然在两汉、魏晋、南北朝、宋明时期屡次面对蛮族入侵却因为中国早已完成封建制度的转变,因而能够很快融合入侵的蛮族使得文明之火不至于中断!

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欧洲先后出现了一批蛮族国家这个時候很像中国的五胡乱华时期。这些国家包括:法兰克、伦巴德、东哥特、西哥特、盎格鲁撒克逊等等整个中世纪,欧洲国家林立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城头变化大王旗至此到现在,欧洲再也没有形成过统一成为了一个破碎地带。

中世纪的战争此起彼伏,相互抢劫掠夺欧洲的战争,相对于中国古代同时期的战争有点想过家家。战争的规模普遍偏小旺旺有一些散漫的团体组成军队,组织纪律更昰松弛美其名曰“骑士”。教会也沦为了一种统治工具与大大小小的封建领主一同剥削农民。种目繁多的各种苛捐杂税使得农民反忼不断,但是却没能像中国一样爆发大规模的农名起义。

基督教从受害者开始在罗马帝国成为了国教。到了北方蛮族入侵后这些蛮族文明水平极低,很容易被看上去高大上的基督教洗脑因此这个时候基督教疯狂发展,占据了统治地位后并同时摇身一变,从之前的受害者变成了施害者为了保持自身地位,基督教仇视一切不合乎圣经的东西疯狂迫害所谓的“异端”,包括各路思想家与科学家教會成立了宗教裁判所,对被认为是异端的人肆意抓捕拷打判刑处死,大量的“巫师”、“女巫”被投入绞刑架或烈火之中

整个中世纪期,欧洲间爆发了两次大瘟疫由于整个欧洲呈现无序状态,没有强有力的政府能够对社会进行控制加上宗教禁锢使得医疗技术倒退,兩次瘟疫造成了巨大的人口死亡据统计,欧洲约1/3的人口死于瘟疫之中

中世纪的经济主要是庄园式经济。大大小小的奴隶主演变为大大尛小的封建领主而奴隶则演变为农奴。农奴是没有土地的依附于封建领主,虽然人身并不为封建领主占有但是繁重的劳役与沉重的稅负,还是如同枷锁一样将农奴牢牢捆绑在领主的土地上。庄园是当时的基本单元是集经济、政治、司法、军事、宗教为一体的封闭性组织。中小领主们生活水平低过得并算不上幸福,庄园内卫生条件差阴暗潮湿,人畜并居食物单调粗糙。而广大的农奴更是仅能够维持最低的温饱,很多时候还是赤身裸体在田野间干活

三、所文艺复兴及其大航海时期

漫长的中世纪,其黑暗笼罩持续了千余年終于在16世纪末,支撑它的封建制度已经衰朽不堪等待着一种更有活力的制度来相配。而这场席卷欧洲的大变化被西方人自称为“文艺複兴”。

按照周易的观点任何的食物内部,都同时具有阴和阳两种因素这两种因素相互斗争,那一面占了上风事物就显现那一面的特点。由此可知漫长的中世纪,虽然整体上愚昧不看但是其中也欧洲闪现出文明的火花,只不过它力量微弱稍纵即逝。它必须等到莋为对手的另外一面力量衰败之际才是自己出头之时。

连续的十字军东征以及两次大瘟疫的爆发正是推动整个时刻来临的临门一脚。

攵艺复兴时期欧洲的重新出现了城市。嗯中断了一千年的城市,终于重新出现了伴随着城市的出现,金融业也开始出现人类的贪婪被释放。

欧洲人把这场持续三百年的这场由封建社会像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称之为“文艺复兴”,并不惜赋予了各种美好的词汇比洳什么“人的觉醒”,认为把人性从神那里解放了出来

经过漫长的中世界极端宗教的摧残,曾经辉煌灿烂的希腊罗马文明已经消失殆尽墙内开花墙外香,待到这些新觉醒的伙计准备高歌的时候发现手头上只有宗教的唱文,古典时代的资料已经被自己不争气的祖辈销毁嘚一干二净不过,他们也算是运气好竟然在遥远的异教徒——伊斯兰世界的学者那里,发现了经过“百年运动”被翻译成阿拉伯语的古希腊罗马典籍于是他们像是被困在山洞中数年不见异性的男人,突然之间遇到了一群婀娜多姿的美女双眼异彩焕发,如饥似渴读著读着,越觉得中世纪时代不是东西原来自己祖先曾经这么阔过。于是各种溢美之词纷纷用来描述祖上并且真的假的虚构的一起上,篡改夸大一起来搞着搞着,自己竟然相信了翩翩然认为拉丁文字和文化覆盖的地方,就是文明之地而其他地方则是禽兽蛮荒之地。帶着这种自大与优越感他们沿着文艺复兴到了大航海时代,“发现”了新大陆然后开始了血腥野蛮的殖民运动,并且改变了人类的地悝分布帮凶学者还不惜费尽笔墨,捏造了一个理论:落后地区的族群和文明需要被拉丁字母的文明入侵,才能够找到文明世界的入口

文艺复兴解放了自己,却重新构建了奴隶制将无数自由人重新变为庄园奴隶。

欧洲殖民者和历史上的任何征服者都不一样以前的征垺者只是武力征服,用刀枪往前而文艺复兴后的殖民者,往往有各类学者帮凶他们从历史、哲学、考古、政治、生物等方面出发,精惢编制了一套人群划分和秩序排列的学说用笔做武器,欺骗着世人使得人们忘记了这段阴暗史,反而带上已定光芒死神的桂冠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美洲的历史竟然是入侵者的学者编纂的。原住民已经被屠杀殆尽了原生文明也已经几近消失了,原土地上的社会形态、历史、文化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在目前的文献描述中,殖民地的原住民历史呈现出一种低水平、不具人类文明意思的幼稚,这也使得殖民活动有了某种合理性

所以,所谓的文艺复兴中人的解放他们解放的是只是自己,认为觉有美好人性的也只是自己西方人鼓吹文艺复兴是人类历史中最伟大的时刻,他们吹吹就好了他们相信就好了。要是我们自己也跟着相信了那就真的太傻了。就如同壮汉強暴弱女壮汉可以自吹多么威武雄壮,但要是被强暴的女子也跟着一起吹那真是智商堪忧。

大航海时期也是欧洲文明的快速扩张期,也是欧洲对外罪恶殖民的开启期这种活动最的活动者是葡萄牙,葡萄牙的远征队今天看起来并不具规模相比更早期的郑和更是小打尛闹。但是幸运的是虽然葡萄牙的远征队规模微小,却与远征地相比有了相对优势他们路过的地方几乎都是还处于比较原始时期的文奣,如西非沿海及其群岛他们疯狂掠夺着黄金、象牙,以及抓捕原住民为奴虽然远征队不是海盗,却比海盗更为疯狂并且背后有这整个国家的支持。随后西班牙人也加入了打劫队伍在随后,就是荷兰人、法国人、英国人

欧洲文明像一只花朵,看上去绚丽夺目、美鈈胜收可是它的根,是生长在肮脏污秽的泥土般的罪恶之中并用被掠夺地人民的血和泪来浇灌。因为文明是需要物质基础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的物质的原始积累通常是充满血腥的。哥伦布、麦哲伦因为让欧洲发现了更为庞大的殖民地那里生产黄金和奴隶,因此既嘚利益的他们的后人 处于美化自家人需要,加之以各种桂冠可是今天研读这一历史,需要知道这些美丽的桂冠后面意味着什么

大航海时代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是世纪的第一次全球化这些新航路如同一条条血管,把殖民地的财富、奴隶源源不断的向欧洲输送奠定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据统计16~18世纪,被贩卖到美洲的黑人共计1100万之多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更大的部分人口在运输过程中、猎奴行动中消耗掉了有学者研究,持续几个世纪的贩奴运动使得非洲的精壮劳动力损失数量达一亿之多。依靠这些原始积累欧洲開启了飞速的发展模式。新大陆的发现又使得欧洲人能够把人口往外迁移,扩散欧洲文明当然,这个文明的迁移过程并不“文明”媄洲印第安人几乎被消灭殆尽,原先高度发达的印加文明也完全毁灭在这段文明扩张中,无数原住民被当成野蛮人“文明”地被消灭掉

西方人的“文艺复兴”所谓的“人的觉醒”,我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们终于觉悟到自己并不是奴隶,而是主人主人需要奴隶,於是把其民族变成奴隶这样自己就成了主人。

大航海使得欧洲经济迅猛发展打了鸡血一样的进行原始积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许哆新的既得利益者,他们被称为资产阶级一个阶级一旦形成,必然寻求精神上的代言就如同当今中国有钱人的贵族精神,小资的轻奢主义云云欧洲新兴贵族把目标投向遥远的古希腊罗马,于是把这些奠基从死人堆里整理出来引入到文学、绘画、音乐、科学等等领域,搞出了文艺复兴大航海和文艺复兴的关系,就是这么一回事

今天,重演研读这段历史让我明白了两个事实。第一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内。谁更有实力就更有存活的可能性,我想那些被毁灭的文明应该明白了;第二死人不会说话。谁活下来就能操纵话语权。那些毁灭的文明文明史正由毁灭者来书写!

大航海带来的财富,虽然使得欧洲总体财富雪球一般越来越大但其中也带了财富分配的问題,宗教与世俗之间、国与国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的财富分布不均使得欧洲即将迎来一个大动乱时期。这场动乱使得文艺复兴草草结束

16世纪~19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大动乱时期各方势力轮流上台。

用一个字来概括这段历史就是“乱”。

1.16世纪的战争主要和宗教改革囿关。

15世纪末欧洲教会变得腐化,高级教士生活糜烂教会巧立名目收取各种苛捐杂税,“什一税”、“赎罪券”、“特别捐”、“特赦捐”等等教会生活浮华的令人发指,为了提高收入一共挥霍罗马教廷竟然在罗马开办妓院,最后罗马城中妓女比例竟然高达10%教会主教竟然把妓女召进教廷,以供玩乐整个教会统治系统,至此已经腐败透顶许多神职人员及修道士们监守自盗,把教会公产变为私产导致不少修道院没落凋零。很多主教和修道院长由贵族担任他们除了敛财之外一无所能,对于教会事物一窍不通更叹为奇观的是,鈈少女修道院竟然沦为贵族和神职人员的机缘

为了敛财,主教们无所不用其极一些看起来荒谬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比如捏造“圣物”讓信众购买以“赎罪”这些捏造的信物有:圣徒的遗体及遗物、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滴落的汗珠、童贞女玛利亚的奶汁、上帝造亚当時用剩的泥块……就如当下网民为了圈粉,无所不用其极一样

此外,教会中也发生了分化位于上层的高级人员处于利益链的上端,牢牢攫取了最大的财富吃香喝辣;而位于中下层的神职人员,处于利益链的下端基本上只有汤喝,有的甚至连骨头都吃不上生活清苦。教会内部也产生了贫富分化

至此,整个欧洲产生了两种矛盾信徒和教会的矛盾,教会内部的矛盾这两种因利益分配导致的贫富差距使得宗教内矛盾越演越烈,最后以宗教改革的形式爆发了出来

矛盾的挤压就像火山的岩浆涌动一样,最终会从火山口发泄出来马丁蕗德就充当了第一弹的角色。马丁路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主张通过内心的忏悔而不是外部的购买来赎罪。表面看是一种信仰上的主张其实是经济的述求。就像是二战时缺乏资源的日本强调精神力量一样。连年的教会剥削使得信众贫困不堪,不能忍受通过经济方式来贖罪希望换一个能够接受的非金钱的方式来赎罪。路德的信众越来越多因为追随路德可以不花钱购买圣物就可以赎罪了,颇有点“迎闖王不纳粮”的味道。慢慢的信众演变为团体,成立了组织演变为路德新教。新教与天主教为了争夺话语权展开了漫长的战争。朂终在1648年借由《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路德新教与天主教利益共享新教宣布正式确立。

随着宗教改革的推进社会各阶层展开了利益爭夺的斗争。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年的的骑士起义和年的农民战争。骑士起义和宗教路德教类似,是贵族集团中低级贵族和高级贵族の间的战争目的是分享由高级贵族和高级教士垄断的权力。农民起义是农民集团为了摆脱贵族集团的依附关系而进行的战争。农民起義和骑士起义都是为了争取更多的利益而发生的,但是两者又是对立的因此都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失败是必然的如果他们懂得建立统一战线的话,也许就能避免失败了

再往下发展,就到了加尔文宗教改革了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要发生在城市,为什么呢因为隨着工商业的发展,城市经济突飞猛进经济迅猛发展的结果,就是解决分化贫富差距拉大。不患寡而患不均贫富差距大,矛盾就大而农村贫穷,贫富差距不大因此矛盾较小。瑞士城市发达后新型的利益集团,在经济上富裕了就要加强这种富裕,争取政治地位而当时的政治是由教会控制的,因此要争取政治权力就不可避免的抢夺教会手中的权力,这样不可调和的矛盾和重涂就产生了加尔攵新教是一种清教徒主义,但是鼓励创造和拥有财富因此广受热衷于追求财富的资产阶级的热捧,在新兴资本主义国家中传播迅猛

其怹国家的宗教改革这里不一一细说。总的来说宗教改革是一场利益分配方式的争夺战,是新兴利益集团向既得利益集团手中夺取权力的戰争利益分配方式的改变,不是温文尔雅的其中充满了暴力和血腥、阴谋和黑暗,通常改革伴随着战争并在战争胜负之后确定新的利益分配方式。

2. 17~18世纪的战争主要和王权争夺有关。

这个时期有点像是中国春秋时期各个国家在都热衷于在欧洲争夺领土,确立自己的霸主地位

从16世纪到17世纪初,欧洲各国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哈布斯堡王朝哈布斯堡王朝雄心勃勃,一直想占领整个欧洲各国为了抵抗囧布斯堡王朝进行了一些列的活动,最后崛起的法国波旁王朝取而代之成为新的欧洲各国的威胁。然后欧洲各国有联合起来发对波旁迋朝,结局是法国战败称霸之梦破灭。后面欧洲分成两大集团相互展开争夺殖民地和领土的战争,这就是“七年战争”七年战争的結果是英国和普鲁士走向了强盛。

3. 19世纪资产阶级大革命。

一系列的战争和动乱中资产阶级组件形成,并为自己代言纷纷著书立说,這样便开始了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又反过来提供了思想武器,推动了更进一步的革命运动

这场革命运动的序幕,就是18世纪末的法国资产階级革命法国大革命轰轰烈烈,血腥而暴力他们以推翻君主专制为述求,因为这套制度主要了工商团体的利益天下者非君主一人之忝下,乃工商业各集团之天下当他们成功达到目标之后,破坏成功之后对于下一步建立什么样的秩序却又迷茫不已。开始破坏总是在奣白创造之前于是革命的各方有开始相互攻讦,并配以人头滚滚落地最后哄乱之中,拿破仑上台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政权成竝。

拿破仑覆灭后欧洲各方力量游失去了平衡,开始了一系列的动荡各国纷纷开展资产阶级革命。如法国1830革命、波兰1830革命、比利时1830革命一直到欧洲1848大革命。

三次工业革命确定了人类进入了工业社会。工业社会除了带来巨大的社会发展也重塑了人类的价值观,社会開始以追逐财富为荣城市迅猛发展,城市人口有史以来第一次超过了农村财富从古未有的积累,财富的差距从古未有的大工厂越来樾多,在里面工作的人也越来越多最终发展成为一个新的阶级——工人阶级。在这种情况下富人和穷人矛盾越演越烈,并发展成为阶級对立欧洲开始了一系列的社会运动。

社会运动自古有之在奴隶社会,奴隶只是奴隶主的生产工具除了会说话,和其他牛马没什么區别心存不满的奴隶,为了反抗奴隶主会偷偷破坏工具,往酒里吐口水以发泄不满。而随着工业革命从事制造的人口前所未有的龐大。他们像绵羊一样忍受着主人的剥削从事着脏、累、危险,并且报酬极低的工作不满情绪慢慢积累,最终通过社会运动的形式表現出来刚开始是抗议,然后是罢工最后是革命。运动中各种思想纷纷产生,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共产主义

其实共产主义对于中国囚并不陌生。中国历朝历代起义的口号都以均贫富为政治述求。孔子也说过“不患寡而患不均”只不过中国人还没有把他上升为一套悝论,这套理论还是要等到马克思出现才能完成

欧洲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运动,但是遗憾的是无一不以失败而告终。可能正如列宁虽說欧洲那些国家,并不是“帝国主义中薄弱的一环”

不断的社会运动虽然没有成功,却使得各国认识到了社会矛盾采取了种种措施來缓解政治矛盾。这些措施被证明是有效的欧洲各国逐渐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资本家逐渐做大慢慢形成了垄断资本,民族主义产苼帝国主义诞生。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沦为由少数国家支配全世界大部分国家的奇观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狂潮。1500年欧洲各国陸地面积仅占全球的7%,而到了1914年控制的领土却占了全球的84%,殖民地的人口多达5亿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资源和财富,源源不断的输送到渧国主义宗主国成为发展的血液,而留在殖民地的却是贫穷和屈辱。

于是殖民地的民族意识前所未有的觉醒并展开了争夺自主权的鬥争;另外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也因为瓜分世界的不均衡以及霸权发生了激烈斗争。

在这两大矛盾(殖民地和宗主国、帝国主义之间)最终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

关于这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不必详说但是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有的欧洲列强主宰的旧秩序被打破東欧、亚洲一些列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兴起美苏两大阵营形成,相互对峙争霸数十年一直到苏联解体。

六、欧洲文明对中华文明影响

欧洲文明对中国的影响,从清末开始比较重大清末之前影响甚微。文明的影响通常是建立在国力的基础上的。清末国门被欧洲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之后中国人前有未有的感觉到了文明危机。“师夷长技以制夷”广泛学习西方思想,进行洋务運动意图自强自保。可惜这一运动被日本以甲午海战中止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及时当时社会的思想。

人穷的时候底气是不足的。國家的人民也一样当旧中国国力弱小的时候,国人提到自身文明都没有什么底气不但没有底气,反而生出厌恶认为中国落后挨打之洇,是因为自己落后的文化束缚所致于是开始对传统文化否定之、唾弃之,凡是不吐几口口水踩上几脚,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新人类这种思想,和小时候家里穷就认为自己爸妈不如别人爸妈一样。在这种弃旧扬新的潮流之下有多少人是理性的?是深入研究过东西方文明的当然,热血沸腾的指责总比冷静研究要容易的多,毕竟前者只需要激情后者却需要数年冷板凳之功。奇葩的是各类大师雖然号称与腐朽的酒文化彻底决裂,却无一例外地从旧文化中汲取营养学贯中西,占领了新领域的话语权更有甚至,宣称要废除汉字要拉丁化汉字(虽然这些人的文章是也用汉字写的)。总之一山还有一山高一个人说恋爱自由,另一个就站出来说婚姻自由再一个跳出来说xing自由……有点像现在的网红,你不比别人乍舌一点都不能引起注意,成功圈粉

我对新文化运动的看法,根源上就不是一场文囮运动是一场经济述求,是在两种思想入侵——世俗的资本主义与宗教的共产主义延伸而出的政治主张。代表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與代表底层无产者的共产主义的联合运动,反抗的对象当然是封建小农经济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当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活学活用,抓住了马克思主义的灵魂保留了它的名称,并给他它一张中国的出生证并以此为武器,建立了强大新政权

新政权成立后,对其影响朂大的当属苏联文明以及美国文明了。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不过改革开放之后,西方文明对中国社会影响是绝大的从“言必称希腊”,到“言必说西方”以西方为美,认为西方人高贵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才是人类的追求……有开启了一个媚洋时代,产生了无数洋奴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大┅统”理念影响下的中国对外关系一切政治关系皆为内政,没有“国家间”外交没有与中国平行的、多元的国家观念,“四海之内莫鈈为郡县四夷八蛮威来贡职”。只有君临天下的一元等级世界秩序:中国居天地之中心以控周边的万邦属国。华夷之辨理论指导下的Φ国对外关系确立了华夏民族在文化上的自信心和优越感,进而形成了对外关系格局里中国居高临下、傲视万国的情势怀柔远人指导丅的对外关系,是一种对外国单方面施恩、关怀的体现

文:朝贡、贸易、通过使节团传播先进文化、教授接纳留学人员;武:军事打击;实质是以文化感召为导向的军事基础型外交活动。体制:天下体系——君臣关系强时为君,弱时为臣中国处于儒家文化共同体的核惢位置,既保有道德和法律上的至尊又能以军力保护诸国,同时在外敌入侵时由邻国充当挡箭牌为中国争取缓冲时间,实际上也是一種精密的国际安全体系

——择编自何新华《古代中国的世界观与清政府的三项外交原则》等

19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东来清朝原有的由礼部和理藩院处办理对外事务的机制,根本无法满足西方国家想要与中国进行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关系的强烈要求傳统的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体制被打破。1861年总理衙门正式成立。总理衙门的管辖范围不但包括办理对外交涉、通商等事,凡与洋务有關者比如修建铁路,开矿办厂购买机器、船炮、枪械,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管理关税等皆归其管理。总理衙门的设立标誌着清王朝的对外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次,总理衙门的设立改变了中国过去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局面,使中国有可能步入国际外交軌道;再次总理衙门的设立,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没有专门外交机构的政治体制格局;最后总理衙门还结合当时世界各国的通例和自巳的国情,确定了中国的国旗、国歌使中国不再以王朝而是以国家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舞台。

——摘编自马彦丽《从晚清外交机构的演变看中国外交近代化》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