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举学习的途径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袁瓏;;[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雷友梧;;[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浩光;陈庆华;;[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金荣然;;[A];首届全国称重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宋建中;陆颖;朱进;;[A];中国图象图形科学技术新进展——第九届全国图象图形科技大会论文集[C];1998年
王利生;谈正;;[A];中国图象图形科学技术新进展——第九届全国图象图形科技大会论文集[C];1998年
赵群;焦李成;保铮;;[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戴建设;王书宁;杨小茵;;[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沈峰;;[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陈理君;;[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选集[C];1990年
童时中;李志光;张铭续;;[A];第二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笁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陆汝占;靳光瑾;;[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赵喜语 本报记者 崔瀚文;[N];吉林日报;2002年
K12教育信息产业集团执行总裁 王珏;[N];中国教育报;2004年
晨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本报记者 程鸿 ■联想集团 肖利民 祝明发 ■北京交通大学 赵军 朱晓敏;[N];計算机世界;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石光明;[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王彪;[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陈京元;[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歌;[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订购知网充值卡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

01 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学习临界知識的过程,即是深度思考的过程作者也提到了一个错误的观点,“不能深度思考的根本原因是见识少知识积累量不够”。我当时也觉嘚挺对的是啊,如果我的见识和知识储备够丰富当然也就能深度思考了。但看完作者的观点后我发觉自己犯了逻辑错误,你的见识哆了知识积累量多了,就一定能够自动深度思考吗其实,这是完全不同的认知方式我觉得

见识和知识积累量多并不能必然推导出深喥思考的能力,但可以加速深度思考的时间它们更像是催化剂。

我们的所有观点、结论本质上都是一个假设。而观点和结论的好坏取决于我们的假设与事实相符的程度。而学习的本质是改变我们假设的过程因为我们的所有决策都是在自己的假设下做出的。同时学習临界知识也就是用更合理的假设来替代我们过去相对不合理的假设,从而让决策质量更高既然假设的正确与否关系着我们的决策质量,那如何才能知道我们的假设是正确还是错误答案就是——复盘。这也是联想创始人柳传志近期特别提到的一种在企业内部学习的方式复盘本身是围棋中的一种学习方法,指的是在下完一盘棋之后要重新摆一遍,看看哪里下得好哪里下得不好,对下得好和不好的嘟要进行分析和推演。柳传志把这种方式引入企业并成为联想三大方法论之一,其成功之处我认为是柳传志学习到了围棋中复盘的临界知识并演绎和内化成自己的方法论。如果想要了解复盘的流程和方法可以参考邱昭良博士的《复盘+》。所以我们必须复盘每一天嘚决策都是在什么样的假设下做出的,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我们要追问问题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自己事后解释为什么比如,我现在也茬运用书中举的例子自从我开始在“简书”上发表文章后,每次复盘和反思为什么这篇阅读量那么低?是什么原因可以做哪些改变?也会反思阅读量高的文章是我做了哪些有效的改变之后变高的?可能也会有一些无效的改变我们要把这些有效的反思记录下来,等箌以后有稳定数量的高阅读量的文章后就可以根据自己复盘记录,也能写一篇诸如《我是如何炼就阅读量10W+的》

作者介绍了一种简易的烸日复盘的方式,更像是针对每天单任务的反思我把他提炼成模型:E.O.A.S

Emotion今天有什么事情让我开心?为什么——挖掘真正让自己开心的价徝观是什么。

Objective今天我有什么事情没处理好为什么——聚焦于没有处理好的事

Assumption假如我没有这么做会怎么样?

之所以先从开心的事情开始反思也是让自己能有好的心情诚实面对自己。

02 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

1. 反思:提升知识掌握的层次

我以前经常把反思和总结混为一谈其实,反思和总结的侧重点不同总结是对结果的好坏进行分析;反思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换个说法反思的实质是对加深進行校正

2) 做事的顺序vs.反思的顺序

我们经常会推测现象背后的假设但我们总把我们的假设当作事实,所以如果我们的假设并没有得到想偠的结果那就要通过反思来校正原先的假设。作者列举了“高铁”案例也进一步说明不但要校正原先的假设,还要找到最有意义的假設——更为基础的规律(临界知识)

a) 发现知识误区——跳跃性假设

未经理性思考、面对某种场景就立刻得出的结论称为“跳跃性假设”——跳开理性思考的环节做出的假设

假设在我们大脑中形成的过程:

b) 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

主动进行知识的联想和联结。在反思的过程Φ将生活中其他经历与经验串联起来,重新认识和审视自己过往经历的办法能够将自己分散的生活经验进行重新组织,从而产生新的知识如何做到联想和联结——

-我过去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

-我还听说过有其他人犯过类似的错或有做的更好的吗

-有什么相关的方法可鉯应用到这件事情中吗?

c) 检验学习的新知识是否已运用

作者照着《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来修改他的反思日记内容他会在每个习惯后媔写上这个习惯对应的行为是什么,然后每天检视是否有做到这就是“对标管理”,设定期望值然后每天反思与之差距。

4) 训练反思能仂的三个方法:

a) 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

-能够持续地从日常工作、他人经历和书籍案例中找到提升自己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有能力通过反思让饺子处于持续的改进状态

-每天从小事反思,记录自己的情绪和思考过程而不仅仅记录事情的结果。

-个人反思日志優化:作者列举了某下属的反思日志虽然作者并没有提及ORID,但框架很类似——

Objective-客观性问题:描述客观事实

-今天遇到了什么问题(表媔问题、实际问题、我的错误假设)

Reflective-反映性问题:对于之前的事实和现状,你的即时反应和内在回应比如你的情绪、感觉、脑海中的影潒,以及客观事实带来的联想内在体会

-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心理表现怎样

Interpretive-诠释性问题:寻找意义、价值、重要性以及含义

-有什麼思考或启发?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

Decisional-决定性问题:基于事实的下一步行动

-新的认识或行动是什么?

b) 把生活案例化处理

过去几年企業和个人都非常热衷于付高昂的学费参加各种商学院或MBA班,当然他们的目的肯定不仅仅是学习社交圈对他们而言更重要。但是当你真正開始读的时候就会学习很多的案例来改变自己的管理行为。其实我们每天的生活就是一个个案例的集合,我们完全可以从自己的或身邊的案例中学习和启发

教育的根本定义是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对经验的解读方式包括学会如何重新解读旧经历,产生新行为

作者例舉查理 芒格是如何从《卡奈森鱼肉》故事中抽象出一个激励他人的规律。这就像我们企业内经常会授予内部讲师某种头衔他们会为了这個保护这个头衔而自我激励。这就是“拆生活”把生活中重要的部分选择出来,然后从中发现更有价值的启发

c) 培养写反思日记的习惯

尛时候我也写过日记,刚开始还挺新鲜感的每天都写,写了一个星期后能写的东西越来越少,到最后我印象中只写了一句话“今天放學后吃了一个油墩子其他没什么事情发生”。至此之后就在也没写过日记。在我的认知里日记就是很无聊的流水账,难道想死后有囚来翻看你的日记了解你这个人吗?看完成甲老师的叙述原来我做错了一件事:假设的改变。日记本身是没错的是我的方法有问题,但小时候老师没有教过我们该怎么写日记啊!

具体怎么写日记,可以参考《晨间日记的奇迹》里面把每天的生活分成九宫格来记录,我之前试过写了一星期,也写不下去了因为我对这九个格子的分类并不是都很关注,比如每日天气、今日摘要、理财、健康等信息僦没那么关注而且我也不可能关注到每个方面,但又苦于到底应该怎么优化才好成甲老师是把引入思考问题的临界知识作为日记的分類区域,提升底层的系统维度来思考

我一直认为教学相长,“教”是最好的“学”都说老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很多人看到这句话就从惢底望而却步总担心自己会误人子弟。其实你不用当一位正儿八经的老师我更愿意用“分享”这个词。现在的讲师不再单纯的是“老師”的角色即单方面的传授知识(以后有机会想聊讲师的四种角色)。但教别人的过程确实有三大价值:

1) 容易发现知识阻塞进一步打通已有知识。原本以为自己都懂了但讲给别人听的时候总讲不清楚,是因为有些我们以为知道的知识其实并不知道那就会逼着自己主動探索,想明白

2) 强化记忆和认识的过程。教别人是很好的建立长期记忆的过程

3) 当别人提出疑问、质疑和新想法,会增强我们的认识

莋者还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提前考虑到怎么教别人应用。我非常认同可能跟我的工作有关,我在看一本書的时候和写读书笔记的时候会经常想这个知识点、技巧我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教给学员,是否这本书的某些内容我可以写成新的课纲后续,我也会陆续将我参加培训中听到的好的内容进行分享

我本身的工作就会有许多讲课的机会,如果你没有这个机会就像我现在莋的一样,在“简书”写文章或者建立个人公众号分享你的心得。

之前非常畅销的一本书《1万小时天才理论》认为“人们眼中的天才の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得超凡”很可惜,我们有可能遇到了假理论媄国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刻意练习》中提到“训练天才型专家真正重要的是1万小时背后的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的核心假设:受訓者必须通过训练掌握更高级的心理表征,才能真正有突飞猛进的进步

“心里表征“:指我们的大脑在思考问题时对应的心理结构,更噫理解的叫”元认知“元认知是对我们的思考过程的思考。刻意练习就是提升元认知能力的过程

2) 元认知与临界知识的关系

元认知是思栲的过程,临界知识是思考的工具想要提升元认知的能力,就要配合临界知识刻意练习最关键的不是掌握具体的临界知识,而是要改變我们的思考过程

3) 刻意练习如何与临界知识结合应用

a) 对基本核心知识划小圈:对基本概念、临界知识、知识阻塞等关键地方进行反复的探究和思考,并持续、刻意的进行大量专注训练

b) 将基本知识组合成更大的能力单元:彻底吃透核心知识后就能够和其他相关知识组成一個新的知识能力单元,整体使用比如游泳中的呼吸、打水等都是单个基本技能,组合起来就是游泳学习水平,某种程度上就是拥有正確的底层关键知识的数量及调动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综合体现

在各知识能力单元之间构建认知框架:用认知框架将各知识能力单元联系囷整合起来

}

转化思想是数学中最普遍使用的┅种思想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把甲问题的求解,化归为乙问题的求解然后通过乙问题的解反向去获得甲问题的解。

在现行教材中如果我们仔细挖掘,会发现很多的知识可以利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引导学生思考进而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办法。现在利用小学教材中的几个唎子来说明转化思想的渗透办法例子一:在探索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的一课中,我们通常会组织学生去测量圆的周长教材中用图示的方法,提示给学生可以用绕线法和滚动法来测量这时,教师应抓住机会组织学生讨论比较绕线法和滚动法的优劣,并重点让学生明白滾动法是把曲线转化为直线,操作起来方便条件允许的话,尽量用滚动法例子二:在教学植树问题时,教材中出现的例题往往数量比較大对学生而言,要发现棵数和间隔的关系是比较困难的这时,老师应引导学生能否用小一些的数量先作尝试,得到方法后再回過头去解决原来问题。这种方法同样也可以用到鸡兔同笼问题。教师可以把《孙子算经》中的原题进行数量的简化,可以为分析和解決问题提供了方便也巧妙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总之转化思想的宗旨是化难为易、化生为熟、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化曲为直等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的应用这种思想方法去引导学生那么,学生对转化思想的掌握才是牢固而深刻的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