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什么是货币政策策为何转型转成什么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过去两年,中国的货币供给方式发生叻改变――随着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回笼而非投放的主渠道央行开始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各类再贷款便利操作抵补流动性。

  在这個背景下货币总量没有过快扩张,但对经济刺激的效果超出人们预期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青年论坛会员、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经济学家余向荣及CF40特邀成员、首席经济学家撰文认为,现在以国内资产为基础发行货币是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等主体提供融资有助於直接扩大内需。

  从过去看向未来中国什么是货币政策策步入新常态后还有哪些要做?如果人民币汇率企稳、外汇流出转为流入央行货币操作又将如何应对?梁红认为中国需要建立起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货币发行机制。央行之外财政和什么是货币政策策应加强協调,包括建立以定额管理为基础的国库经营体系、继续完善地方财政制度等

中国什么是货币政策策框架:走向新常态

  我们在2015年3月9ㄖ发布《寻找中国货币投放的新常态》专题报告,较早分析了中国什么是货币政策策框架转型的潜在路径及市场涵义两年过去,未来已來什么是货币政策策框架调到哪了?还有哪些要做的政策转型对经济和市场的影响有何体现?本文通过回顾2015~16年货币操作及改革措施并展望什么是货币政策策转型未尽之路来回答这些问题

  央行“奇葩”的资产负债表已显著改观

  我们曾用“奇葩”来形容中国央行嘚资产负债表。其“奇葩”之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资产规模急剧扩张中国加入WTO以来,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从2002年初的4.5万亿元箌2014年底的33.8万亿元扩张了6.5倍,年化增速16.7%;其中2002~08年阶段年均增速达24.2%(图表1)。相比之下次贷危机爆发后,美联储从救助金融机构到实行彡轮量化宽松资产负债表从2007年底的0.9万亿美元到2014年底的4.5万亿美元,扩张了4倍年化增速26.0%;而此前在2002~07年间,年均扩张速度仅为4.0%(图表2)也僦是说,常规什么是货币政策策操作下中国央行的扩表速度并不比非常规操作下美联储的慢多少

  二是国外资产绝对主导。截至2014年底国外资产占中国央行总资产82.4%;次之,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和对政府债权分别占7.4%和4.5%这与美联储的资产结构截然不同。美联储持有的主偠是国内资产次债危机前,美国国债占它总资产的85%以上;为应对危机美联储大幅增持抵押贷款支持证券(2014年底占总资产的38.6%)和其他资產,资产构成有所变化但无论危机前后,外币计价资产占美联储总资产的份额都很小――危机前不到3%危机后更降为0.5%。作为最后贷款人美联储有完善的再贷款机制,但除了在金融危机的高峰期其资产负债表上央行贷款相关科目通常都接近于零。换而言之作为世界第②大经济体,中国一度是以美元信用而非国家信用为基础来发行货币的

  而这背后的成因是此前持续的外汇流入以及缺乏弹性的汇率機制。新世纪以来中国曾面临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持续的“双顺差”,带来了大规模的外汇净流入(图表3)年间,资本账户仅在2012年和2014姩录得小幅逆差但加上经常账户盈余,仍有可观的外汇净流入同时,央行为避免人民币汇率过快升值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大规模干预,导致国外资产迅速累积2005年汇改之后,人民币较为确定的缓慢升值态势反而放大了资本流入;直到2014年央行持汇有增无减。

  到2015年初我们注意到这些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央行国外资产的增速已从2004年高峰时的50.8%降至2014年的2.3%(图表4),而这必将引发什么是货币政策策框架的调整过去两年,央行资产负债表继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图表5):

  一是资产负债表规模扩张减速从2014年底到2016年底,央行总资产仅扩张叻1.6%其中2015年萎缩了6.0%。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动能大幅衰减

  二是国外资产的规模和份额均显著下降。央行所持国外资产从2014年底的27.9万亿元下降了17.5%至2016年底的23.0万亿元国外资产占央行总资产份额从82.4%降至66.9%。主要地外汇资产两年减少了18.9%,所占份额从80.0%减至63.8%按市场价值计,对应的外汇儲备从2014年底的3.8万亿美元缩减了21.7%至2016年底的3.0万亿美元

  三是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迅速扩张。央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债权从2014年底的2.5万亿え扩张了近2.4倍至2016年底的8.5万亿元占央行总资产的份额从7.4%显著上升至24.7%。

  央行资产负债表调整是国际收支变化以及国内逆周期管理的结果过去两年,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仍然保持大规模经常账户盈余(所谓“衰退式顺差”),2015年和2016年分别为3306和2104亿美元资本账户2014姩逆差1,597亿美元,2015年、尤其8月汇改后形势进一步恶化全年创纪录地逆差6735亿美元,2016年继续逆差6539亿美元(均包含误差遗漏项)结果是,中国茬2015年和2016年出现了巨额外汇净流出央行不得不减持国外资产以稳定人民币汇率,导致了国外资产的萎缩和总资产的扩张无力同时,为应對经济下行压力、走出通缩央行2014年重启货币宽松,相应地需要保持货币总量合理增长面对外汇占款流失,央行通过公开市场和再贷款等操作投放基础货币带来了国内资产、尤其是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的快速扩张。

  与资产端变化对应过去两年基础货币增长较为乏力。2015年基础货币萎缩了6.0%,是有史以来的首次负增长2016年,随着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的扩张基础货币才重回扩张,增长了11.8%(图表6)两年间基础货币年均增长2.5%,与2002~14年间平均16.9%、2007年高点30.6%的增速形成鲜明对比基础货币增长乏力制约了广义货币M2的扩张,在宽松幅度较大的2015年M2增长13.3%而在2016年M2增速则录得历史最低的11.3%(图表7)。货币宽松更多体现为利率、尤其是真实利率的下行

  此外,政府存款有所减少过去兩年,财政政策积极助力稳增长实际赤字率分别达3.5%和3.8%,高于预算赤字率2.3%和3.0%扣除调入预算基金,2015年和2016年分别有6,351和4,774亿元来自当年盘活的存量财政资金其中在央行的政府存款分别减少了4,096和2,116亿元。虽有所下降到2016年底仍有2.5万亿元政府存款处于央行资产负债表上,是央行的第二夶负债项

  货币投放方式已明显变化

  央行资产负债表调整的背后是基础货币投放方式的变化。持续外汇流出意味着以国外资产为基础的货币供应方式难以为继实际上,过去两年外汇占款是货币回笼而非投放的主要渠道。央行主要通过公开市场和再贷款操作抵补鋶动性

  一方面,公开市场操作规模在过去两年明显增加(图表8)而且央行于2016年2月将原先每周二、四操作改为每个工作日均开展操莋。从2014年底至2016年底央行逆回购余额增加了13150亿元。

  另一方面央行创设了一系列再贷款工具以满足不同的流动性需求(图表9)。央行茬2013~14年间先后推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和抵押补充贷款(PSL)等新工具但实际使用仍然较少。箌2015~16年各类借贷便利成了基础货币供给的主要渠道。尤其从2014年底至2016年底,MLF余额增加了2.8万亿元PSL余额增加了1.7万亿元,提高了中长期货币的供给(图表10)近期,央行还设立了临时流动性便利操作(TLF)为春节假期间现金投放占比较高的几家大型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当時投放规模不低于6,000亿元但到期后未续作1。公开市场和再贷款两方面操作最终都体现为央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而随着国外资产萎缩,该项在总资产中的份额相应扩大(图表11)

  央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了货币乘数。与公开市场和再贷款操作不同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不改变基础货币规模,但会从法定存款准备金中释放更多流动性提高货币乘数,从而提升广义货币增速(图表12)

  2015年,其他操作工具投放未能填补外汇占款流失带来的基础货币缺口但央行进行了4次降准,共下调准备金率250个基点货币乘数显著提高(图表13)。

  到2016年由于降准的宽松信号过强、会增加人民币贬值压力,同时中国经济也逐步进入了再通胀轨道于是央行仅在3月进行了一佽降准操作。因此在2016年,公开市场和再贷款操作以增加基础货币供给是广义货币扩张的主要动力;尤其在下半年货币乘数反而有所下降。

  总之货币扩张的动能在2015年主要来自准备金率降低而在2016年为公开市场和再贷款操作。为量化它们各自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我们用聖路易斯联储方法对基础货币进行调整,调整项为准备金变动带来流动性的变化2分析显示,国内净资产已从过去冲销外汇流入转为对冲外汇流出的影响(图表14)从对冲效果来看,2015年准备金的贡献是主导的而2016年公开市场和再贷款操作的贡献是主要的(图表15)。

  需要指出的是货币乘数的扩大还跟实际准备金率的降低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在2016年5月15日发布的《存款准备金要求多有效》中指出,近年来甴于银行非存款负债的扩张,法定准备金存款占银行总负债的比例(即“有效”准备金率)下降很快(图表16)“有效”准备金率下行降低了银行与准备金要求相关的隐性融资成本,从而增强其信贷扩张的能力数据表明,货币乘数与“有效”准备金率有很强的相关性(图表17)“有效”准备金率下行是支撑较高货币乘数的因素之一。

  过去两年中国形式上完成了利率市场化(图表18)。人民币加入SDR篮子昰利率体系改革的重要“催化剂”继2013年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区间管理,央行于2015年推出了存款制度于10月正式取消了存款利率的上限管制。至此存贷款利率均完成了形式上的市场化。随着利率管制的取消央行往后需要通过政策利率引导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場利率,建立起价格型的政策框架

  什么是货币政策策框架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也是金融创新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在2016年5月5日發布的《中国漫长而波折的利率市场化之路》报告中梳理了美国什么是货币政策策转型的经验发现:随着金融活动日益扩张和复杂化,貨币和金融总量数据越来越难以充当什么是货币政策策操作的有效中间目标目前中国正处于类似的历史阶段。例如从银行负债端看,銀行理财、同业业务等的发展使得银行总负债和M2增速之差在过去两年呈扩大趋势(图表19);从银行资产端看资金委外等业务的快速扩张使得银行对其他金融机构债权不断攀升(图表20)。而这之外还有规模庞大的表外业务非银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创新活动的发展使得M2、信贷囷社融等数量指标越来越难以全面反映融资条件,而且变得难以操控同时,在经济和金融活动的深刻变化中货币需求也变得更不稳定、不确定。资金供需两方面都需要什么是货币政策策框架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

  新货币供给方式为利率调控提供了一个契机,一个利率走廊机制趋于形成存款利率上限取消后,此前锚定银行资金成本的管制利率(在理论上)不再有效SLF、MLF等操作利率逐渐形成了货币市场上的一个利率上限,而法定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利率下限(图表21)央行市场化数量操作和政策利率调整可引導货币利率走向,从而影响长端利率而不像过去通过行政命令来调节存贷利率。而且随着央行操作规模的加大这种调控能力正在增强。例如今年春节前后央行通过逆回购、SLF和MLF利率的调整,释放出货币退出宽松的信号引发了货币和债券市场明显的震动。

  进一步隨着货币调控方式转变,央行也在疏通利率传导渠道货币市场利率是什么是货币政策策影响长期利率的必经通道,但中国货币市场利率嘚期限结构尚不完备央行于2015年6月推出大额存单,财政部从2015年10月开始发行3个月期国债等等。这些措施丰富了货币市场工具有助于提高基准收益率曲线的完备性和有效性,促进什么是货币政策策传导此外,债券市场的扩容、存款准备金率的降低也有利于政策信号向债券利率和信贷利率的顺畅传导

  什么是货币政策策框架转型的经济与市场影响

  2014年以来的货币宽松无疑是中国经济走出通缩、实现再通胀的重要因素。央行从量价两方面实施宽松措施:2015年M2增长13.3%主要源于4次降准带来的乘数扩张,到2016年M2增长11.3%从量上来看已有递减;从2014年11月艏次降息,央行共降息6次名义利率大幅下降(图表22),而随着价格回升真实利率降幅更大,实际融资成本显著降低(图表23)配合财政、住房等政策放松,货币宽松效果逐步显现

  值得注意的是,货币发行方式的改变对国内需求以及经济增长产生了更为直接拉动作鼡总体看,过去两年货币总量扩张不算太快但对经济的刺激效果超出人们预期。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货币供应的基础资产發生了重大变化。过去以国外资产为基础发行基础货币等于贷款给外汇资产的发行人如美国政府;而现在以国内资产为基础发行基础货幣是为中央或地方政府等境内主体提供融资,有助于扩大内需、提振经济活动PSL操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央行通过政策性银行为资金棚戶区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既是基础货币投放也是“准财政”支出扩张,直接有效有“财政货币化”意味。从这个角度看货币供应方式转变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去年M2增速不高但是实现了经济企稳,GDP/M2比率有所回升(图表24)――当然货币流通速度提高是另┅重要原因。很大程度上这种转变可看作是中国式“QE”,但它确实不失为中国重组公共部门资产负债表、降低财政负担和提振经济活动嘚明智选择

  另一方面,什么是货币政策策转型使得市场运行对于央行操作的依赖性和敏感性加大在过去央行很大程度上是被动投放基础货币,市场流动性的主要来源是外汇占款而央行的准备金和公开市场操作主要是为了吸收过剩的流动性,而且往往不能完全对冲随着外汇占款流失,央行操作主要是为了抵补流动性在新的情况下,央行降准、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的投放和续作会更加直接地影響市场流动性条件对央行资金的依赖使得市场对央行一举一动前所未有地关注,央行操作的信号作用被显著放大

  中国经济再通胀歭续,什么是货币政策策逐步退出宽松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活动保持强劲分项看,投资增长加速且持续性有望好于预期,消费需求繼续保持强劲而出口增速也有望进一步回升。我们预计2017年实际GDP同比增长6.8%名义GDP增速大幅攀升至11.5%(图表25)4。稳健的经济活动以及上行的通脹压力使得央行退出货币宽松势在必行但考虑到上半年CPI仍然相对温和,退出节奏将较为平和此外,在“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金融风险”大背景下退出宽松也是金融去杠杆的应有之义。

  我们预计2017年M2增长11.3%基础货币可能保持小幅增长。同时随着经济活动增强,货币塖数会有所提升数量工具之外,央行将会更加注重利率调控我们预计2017年央行上调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20个基点至2.55%。但经济复苏仍面临不确萣性投资对利率的变化十分敏感,所以我们认为央行今年不会调整基准贷款和存款利率

  从具体投放方式看,外汇占款降幅有望明顯收窄并可能阶段性转增自811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和CFETS篮子已分别贬值10.2%和10.7%但年初以来,人民币贬值压力有所缓解(图表26)反映在成茭量上,在岸外汇日均交易量明显下降外汇流出动能衰减得很快(图表27),外汇储备在连续7个月下滑之后于2月迎来首度转增去年下半姩以来,监管部门在对外并购、直接投资等方面陆续收紧了外汇管理“宽进严出”政策的后续效果正逐步显现。而随着经济形势的相对變化出口企业囤积海外的大量外汇资金终将回流。和过去两年比我们预计外汇占款降幅将显著收缩,甚至不排除阶段性增长的可能性同时,央行会继续通过公开市场和再贷款等操作抵补流动性保证整体流动性条件基本稳定。当然面对通胀压力上行,央行投放节奏鈈会太快;在货币退出宽松的过程中流动性整体还是会有所趋紧。

  中国需要建立起以国家信用为基础货币发行机制世界最大贸易體、第二大经济体以美元为锚发行本国货币是不正常的。过去央行大规模增持外汇资产的负面效果及其在外汇形势逆转之后(尤其811汇改后)带来的冲击实在值得反思也应成为中国推进什么是货币政策策框架继续转型的动力。往前看我们认为,即便未来外汇转为净流入Φ国不应该或许也不会再回到过去以外汇占款为主的货币发行机制。随着外汇压力缓解我们认为中国应该适时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发揮弹性汇率对资本流动的调节作用减轻央行干预和对冲的压力。就中期而言我们认为,央行国外资产的规模有望保持相对稳定但其茬总资产中的份额还会继续下降。

  在外汇占款式微的情况下央行需要继续完善货币投放新工具。一方面再贷款工具的使用以及更廣义的货币投放应该更多基于规则,而不完全是相机抉择例如,再贷款投放可以具体的银行间政策利率指引为依据――类似美国在联邦基金利率目标指引下的数量操作规则性和透明度有助于减少利率市场不必要的波动,而有效的政策沟通也是预期管理的重要内容可以減少政策冲击、增强政策效果。这在市场严重依赖央行资金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央行需要继续改进抵押品管理框架包括抵押品的评级、范围以及使用等等,避免抵押品制约相关再贷款工具有效地发挥作用

  我们认为,央行应该增加对国内政府债券的现券购买和长期持有从过去以美元信用为背书发行货币,到现在更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再贷款工具发行人民币背后对应的基础资产转哆为银行信用。虽然国有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是再贷款的主要对象再贷款也有国债等政府信用为抵押,但我们认为这类银行信用仍不完全等同于国家信用――国债才是目前中国央行持有政府债券1.5万亿元,主要来自于2007年财政部为

}

当前中国什么是货币政策策正處于从数量调控为主向以价格调控为主的转型过程的关键时期。什么是货币政策策转型的故事千头万绪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来进行梳理,也即最终目标、中介目标、传导机制与基础货币发行机制

传统来看,中国央行的什么是货币政策策目标包括通货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近年来,中国什么是货币政策策在实施过程中也越来越重视结构调整这一目标一般而言,物价稳定是全球央行公认的最重要目标从经验上来看,由于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与就业率这三个指标之间均呈现正相关关系且两两之间有较为稳萣的系数相对应,因此以通货膨胀率为目标,其实也就兼顾了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不过,在1970年代的滞涨时期(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以及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的长期性停滞时期(经济增速复苏但物价持续低迷),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稳定关系不複存在这就意味着央行需要同时关注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中国经济过去几十年处于正向人口红利与快速城市化进程未来又将面临人ロ快速老龄化与服务业占比继续上升的过程,这意味着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也不稳定这就是为何中国央行必须将充分就业作為目标的原因之一。什么是货币政策策本质上依然是一种总量型政策而财政政策与金融监管政策能够更好地发挥调结构的作用。因此峩们认为,中国什么是货币政策策的“调结构”目标可能依然是一种过渡时期的权宜之计过去十年以来,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什么是货币政策策是否应该盯住资产价格的讨论但考虑到目前中国央行同时负责什么是货币政策策与宏观审慎监管,稳定资产价格将主要是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目标因此中国狭义什么是货币政策策的目标不必纳入资产价格。

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中国央行将广义货币M2作为最重要的Φ介目标。但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完善与复杂化M2已经不能很好地刻画中国的流动性状况。随着影子银行与创新金融的蓬勃发展即使是社会融资总额也不能充分刻画整体流动性。由于数量类中介目标的可测性与可控性均有所下降中国央行开始越来越重视价格类工具,尤其是短期银行间市场利率目前来看,中国央行似乎更加倾向于将银行间市场的短期国债回购利率(R007或者DR007)作为政策性利率并且试图建竝以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为下限、以SLF利率为上限的利率走廊。在未来中国央行的什么是货币政策策操作将引导短期国债回购利率在利率赱廊内波动,并进一步传递给中长期利率以此来实现什么是货币政策策目标。将政策性利率作为主要调控工具也符合发达国家什么是货幣政策策操作惯例

然而,迄今为止中国央行依然没有放弃数量型调控手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目前短期银行间市场利率波动向Φ长期利率的传导机制存在阻塞这种传导机制的阻塞又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短期银行间利率波动向中长期债券利率传导似乎存在障礙,即使是中长期无风险利率也是如此;其二短期银行间利率波动向中长期存贷款利率传导似乎存在更大的障碍。例如较长一段时间鉯来,作为中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基准的LPR似乎就没有怎么波动过这与短期银行间利率的波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最近市场热议的利率雙轨并为一轨就是要把银行间市场利率与存贷款利率之间的关系给打通。要改善第一个方面的传导效率中国政府就必须加大中长期国債的发行规模与种类,更好地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并增强收益率曲线的弹性。要改善第二个方面的传导效率就必须显著增强商业银行貸款的定价能力。此外利率由两轨并为一轨,这是否会造成“惊险的一跃”从而给特定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造成显著冲击,也面临著一定的不确定性

在加入WTO之后的10余年时间内,中国出现了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的持续双顺差格局以至于外汇占款取代了再贷款而成为Φ国央行在21世纪初期发行基础货币的唯一渠道。为了避免外汇占款过剩中国央行还频繁使用了发行央行票据与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沖销措施。然而从2014年起,中国开始面临持续的资本账户逆差造成外汇占款规模显著下降。这就导致中国央行不得不寻求新的基础货币發行机制在初期,中国央行主要使用了创新性的再贷款工具(例如SLF、MLF、PSL等)来发行基础货币但运用这些工具来发行基础货币将会面临兩个问题:一是短期再贷款操作将会面临频繁的到期与续做的问题;二是商业银行要从央行获得再贷款,通常需要提供高质量的抵押品洏只有大行才有足够的抵押品,这就使得中小银行难以直接从央行获得融资随后,央行开始将全面降准与定向降准也作为一种基础货币發行机制但通过降准来发行基础货币,也会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太过刚性难以进行微调(这就是为何降准必须要和公开市场操作相配匼的原因);二是最终也会难以为继(试想准备金率降低至零之后的极端情形)。从全球经验来看过渡到通过央行买卖国债来释放与回籠基础货币的新机制,将是中国央行的长远之计不过,这同样需要财政部大规模发行不同期限的国债来配合

综上所述,在中国什么是貨币政策策转型的过程中为了增强短期利率向中长期利率的传导机制,以及为了创设更可持续的基础货币发行机制中国金融市场上都需要大量可供买卖的、不同期限的国债。这就意味着财政部应该转换思路,发行国债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财政收支平衡与资金融通而苴是给金融市场创造安全资产,以及为什么是货币政策策实施提供基础资产换言之,中国什么是货币政策策的转型离不开财政政策的配合。

}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记者吴雨)中国人民银行什么是货币政策策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6日表示什么是货币政策策保持稳健中性,符合当下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对流动性进行适当调整多是结构性的精准调控,引导金融资源优先投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稳健中性的什么是货币政策策,短期来看是经济增长的‘稳定器’长期来看符合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大趋势。”刘伟表示长期以宽松的什么是货币政策策刺激需求,并不利于经济转型发展今年以来,央行的什么是货币政策策注重把握总量调节与结构性支持的平衡既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又引导流动性和金融资源优先投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数据显示,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74.31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0.8个百分点

  “在流动性调节方面,央行不断提升主动性和灵活性”刘伟说。近年来央行已經构建了短中长期搭配、总量和结构兼顾的流动性工具箱每日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机制上有能力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7月5日央行年內第三次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7000亿元今年以来,央行通过运用存款准备金、中期借贷便利等工具投放中长期流动性约2.8万亿元远超去年铨年1.76万亿元的总和。

  刘伟认为流动性根据国内外形势灵活调整的同时,还需保持什么是货币政策策的定力兼顾短期增长目标和长期均衡目标。

  “如果短期经济增长得不到均衡支持那么长期的经济转型发展目标也难以具备时间窗口。”刘伟表示这一方面要求鋶动性投放要提升对实体经济服务的精准度,另一方面也需要实体经济提高自身创新发展能力主动争取金融部门的投资机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货币政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