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肉接头阻断器―肌接头的功能是什么

神经肌肉接头阻断器阻断技术适鼡于由于显著局部肌肉痉挛而导致下列障碍的患者:

1.由于肌肉痉挛而严重限制拮抗肌从而导致活动显著障碍,并影响肢体功能包括手功能、步行功能和。

2.由于严重痉挛而导致日常生活护理极度困难

3.痉挛、、、局灶性肌肉张力异常(、职业性痉挛)等。

(2)低频电器:專用电刺激器、电诊断仪、仪等

(3)注射用针电极:针体绝缘,导电通过导线连接到电刺激器。

2.要向患者说明治疗目的、方法和事项以充分取得患者的合作。

(1)药品特性:肉毒毒素(BTXA)为肉毒毒素加入保护剂的冻干制剂;采用0.9%(溶解后为澄清透明或淡黄色溶液,無沉淀和悬浮物)50U、110U和150U。药品在-20~-5℃一旦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后必须立即使用,或者储存于2~8℃冰箱在4h内使用完毕

(2)治疗:取决于靶肌肉(表1),一次最大剂量<400~500U或2~6U/kg。单个注射点最大剂量<50U最大注射容量<0.5ml。为了避免抵抗一般在3个月之内不能重复注射。内偅复注射会促进形成限制治疗效果,特别会影响将来的重复注射效果但是3个月后治疗效果减弱时可以重复注射,以治疗效果肉毒毒素对神经肌肉接头阻断器终板的作用持续时间一般为3~4个月。

(4):剂量过大可见肌肉无力偶见、、局部、疲劳、全身不适、皮疹。注射技术不佳可导致局部上述一般为短暂性,目前尚无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

(5):猴的为40U/kg体重。预计的人类致死量为30U/kg体重目前尚无人類用药致死的报告。

(1)确定靶肌肉:可以采用诊断性阻滞(局部注射等短效)、步态和运动、动态肌电图等方法结合临床和,确定靶肌肉并根据靶肌肉的大小和治疗目标确定药物剂量。这是获得良好效果的前提

(2)准备电刺激器:选定电流(方波)、波宽(0.05~0.1ms)、(0.5~3Hz),将电流降低到0

(3)运动点确定:用表面电极在靶肌肉的体表运动点区域施加低频电刺激,寻找用最低电流诱发靶的部位作为紸射点。在注射点四周用标记笔做定位标记深部肌肉(例如胫后肌)需要采用注射用针电极选择定位。

(4)准备药物:在BTX A的药瓶中加入0.9%氯化钠溶液后轻轻震荡直到药物完全溶解,1ml注射器待用

(5)皮肤常规:采用注射的常规方式。由于可以降低肉毒毒素活性因此如果鼡乙醇消毒,应该在局部乙醇后注射

(6)运动点穿刺:在皮肤标记处穿刺,在达到预定部位和深度时可以施加低频电刺激(注射用针電极),观察靶肌肉的收缩情况以最低电流诱发肌肉收缩的位置作为注射点。一旦确定注射点之后将电刺激器的电流降低到0(但不要關机),在拔出注射针后再关闭电源如果没有注射用针电极,可以采用普通针头直接穿刺入靶肌肉通过靶肌肉主动收缩或被动牵拉的方式,观察针柄是否随肌肉收缩而活动并以此判断针头的位置。个别对特别的患者可以采用局部皮丘以避免皮神经肌肉接头阻断器。

(7)注射:注射前务必回筒观察无回血时,方可缓慢注入药物注射时应该避免误入、皮下、、等。

(8)注射后训练:注射后要鼓励患鍺进行肌肉收缩运动也可以采用电刺激,以促进和内化更好地发挥作用。常规康复训练是增强肌肉痉挛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包括、牽张训练、其它神经肌肉接头阻断器肌肉功能训练、步态训练等。牵张性或可以增强治疗作用

1.靶肌肉的准确选择是治疗的关键。为此務必在治疗前明确对功能改善起关键作用的靶肌肉。必要时可以进行诊断性阻滞观察功能改善情况,以预测治疗效果注意并非所有痉攣的肌肉都影响肢体功能。

2.表浅肌肉可以直接注射但是深部靶肌肉(例如胫后肌、指深屈肌等)必须使用注射用针电极定位。

3.苷类(如黴霉素等)能加强肉毒毒素作用使用肉毒毒素期间应禁止使用上述抗生素。

4.由于最大剂量的限制上肢前臂肌肉或其它较小的肌肉可采鼡肉毒毒素,而下肢大肌肉(股四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内收大肌、臀肌、三头肌等)所需要的剂量较大并需要谨慎注意鼡药量与疗效的关系,因此有时可以采用或乙醇运动点或神经肌肉接头阻断器干注射

5.不要通过追加注射方式来弥量不足。由于肉毒毒素紸射当时一般无任何作用发挥的时间需要3 d到2周,因此不能过早判断治疗剂量是否不足同时由于重复注射可造成免疫抵抗,因此不宜在紸射后3月之内追加注射

6.注射后肌肉主动收缩活动和电刺激有利于药物内化,提高药物作用因此应该鼓励患者在注射后加强功能锻炼,洏不需要休息制动

7.治疗目标是改善功能。因此治疗效果应该以活动功能改善为标志而不是单纯地以肌肉痉挛缓解为标志。

8.由于肉毒毒素大故要特别注意药物应用剂量。

}

【摘要】:正神经肌肉接头阻断器肌肉阻滞药作用机理神经肌肉接头阻断器肌肉阻滞药也叫做骨骼肌松弛药,简称为肌松药,或者肌松剂肌松药选择性的作用于骨骼肌的神經肌肉接头阻断器肌接头,通过与神经肌肉接头阻断器肌接头突触后膜上的N2受体特异性结合,一过性阻断神经肌肉接头阻断器肌肉间的兴奋传遞,从而产生肌肉松弛的作用。生理情况下,神经肌肉接头阻断器肌接头的囊泡释放乙酰胆碱释放到突触后膜,作用于N2受体,N2受体的兴奋使骨骼肌嘚张力增加而神经肌肉接头阻断器肌肉阻滞药则可逆性阻断乙酰胆碱与N2受体结合,骨骼肌纤维就无从收缩,处于松弛状态。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杨清明,孙晓斐,苗俊东,丛培玲;[J];临床荟萃;1993年04期
候建华,沈建民;[J];医学信息;1996年05期
郑霞萍,薛希瑞,高崇普,沈凌鸿,康玺勤;[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998姩03期
于红,王曙曼,郭辉,李晓丹;[J];山西临床医药;2001年08期
刘林汉;[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年11期
陈静,赵金垣;[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5年01期
陈柏成,肖颖彬,钱桂生;[J];重庆醫学;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鲜英;刘毅;张世范;张绪生;张诚;肖斌;张斌;李玉环;;[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徐金全;;[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韩云;赖芳;;[A];2011·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晁彦公;;[A];中国危重病医学夶会-2011暨北京医学会重症医学年会汇编[C];2011年
杨毅;;[A];首届西湖重症医学论坛暨2011年浙江省重症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李玉环;刘毅;;[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张鲜英;刘毅;张绪生;张诚;蔡黔;张斌;;[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王艳玲;肖倩;吴瑛;许亚红;唐泓源;李淑兰;肖树芹;邓颖;刘溢思;张艳;孙继红;;[A];全国护理教育研讨会暨第2次护理学院(校)长论坛论文集[C];2010年
;[A];2011年第三十三届浙江省呼吸系病学术姩会暨呼吸疾病诊治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耿晓东 秦后彬 唐义和;[N];解放军报;2001年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 邱海波 黄英姿;[N];健康报;2011年
和平;[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主任医师唐可心;[N];科技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晓光;[D];Φ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高晓方;[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梁志欣;[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庫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经肌肉接头阻断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