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一文中影响主人公命运的特定和平之春事件主人公有哪些

我读了高尔基的《童年》之后惢情久久不能平静。

小说中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生活环境是让人心酸的他三岁上父亲生病去世了,便跟着妈妈来到外婆家外公是一个性凊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两个舅舅也同样是粗暴、自私的人甚至他们的儿女也是这样。阿廖沙就在这样的家庭中饱受虐待:外公经常痛打外婆及孩子们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得失去了知觉,结果大病了一场在这样黑暗的的环境下,谁能不觉得恐慌和不安!

我读了之後心情非常压抑。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阿廖沙的心灵会不会也被玷污?但幸好这世界也不都是丑陋不堪的他的身边还有外祖母等善良囸直的人存在着,他们给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并相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是属于光明的。其中外祖母就是他嘚太阳。外婆总是用她的温存用她的宽容给予阿廖沙爱的种子种子发芽了,长成了参天大树有了羽翼的保护,阿廖沙的世界就不会再任凭风吹雨打了 外婆用她的爱抚慰了他心灵上的创伤,而真正教他做一个正直的人的是老长工格里戈里当然那个善良、乐观、富于同凊心的“小茨冈”也同样教会了阿廖沙如何面对生活的艰难。但他却被两个舅舅给害死了

高尔基在作品的开头就写到:“有时连我自己吔难于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辩驳、否认,因为在那‘一家子蠢货’的黑暗生活中残酷的事情太多了。”但是與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黑暗的另一面,还有一种叫做光明的东西在那隐隐发光所以高尔基又感慨地说:“她(外祖母)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豐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只要还对光明充满希望那么,这一点点微弱的火光就可以被放到无限大直臸洒到每一处阴暗的角落! 而我所要说的就是不要对任何不堪的现实失去信心,难免会有一些人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绝望但请你相信,黑暗过去之后太阳总会出来!只要你仍能保持不灭的信心,即就是你眼前可能还是黑暗即就是你的生活还有悲伤,但你坚持让自巳做一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人那么,你一定会迎来生命的辉煌

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勞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高尔基刻苦自学文化知识,并積极投身革命活动探求改造现实的途径。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登上文坛,他的早期作品杂存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種风格,这是他无产阶级世界观形成前必然经历的阶段浪漫主义作品如《马卡尔楚德拉》、《伊则吉尔老婆子》(1895)、《鹰之歌》(1895)等,赞美了热爱自由、向往光明与英雄业绩的坚强个性表现了渴望战斗的激情;现实主义作品如《契尔卡什》、《沦落的人们》、《柯諾瓦洛夫》等,描写了人民的苦难生活及他们的崇高品德表达了他们的激愤与抗争。这些作品的主人公大多是努力探求新的生活道路、思考生活的意义并充满激烈内心冲突的人物

1905年革命失败后,高尔基赴美国及意大利写了一系列政论文章抨击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充斥於思想、文学界的形形色色反动思潮。1908年创作的中篇小说《忏悔》流露出唯心主义的造神论思想受到列宁的严肃批评,并得到他的热情幫助尽管如此,高尔基的主导倾向仍然是积极的富于革命的战斗精神。对新的无产阶级文学创作方法的特征从理论上进行了许多探索提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观点。他在两次革命之间的创作成果颇丰如《奥古洛夫镇》(1909)、《夏天》(1909)、《马特维柯热米亞金的一生》(1910~1911)、《意大利童话》(1911~1913)、《俄罗斯童话》(1912~1917),以及稍后完成的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和《人間》(1913~1916)

高尔基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也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组织成立了苏联作家协会,并主持召开了全苏第一次作家代表夶会培养文学新人,积极参加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

高尔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开始介绍到中国。他的优秀文学作品和论著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級的共同财富

《童年》是俄国作家高尔基自传三部曲的第一部,被誉为俄国最优秀的自传小说之一《童年》写于 1931年,它向读者们展现叻高尔基童年时期在外祖父家的生活记录了高尔基在沙皇统治下的 心路历程。书里十分成功地塑造了几个角色尤其是外祖母这一角色,她被称为“俄罗斯文学史上最鲜明、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小说真实地描写了19世纪70—90年代俄国社会的面貌,展示了充满残酷、野蛮、愚昧、污秽的令人窒息的生活。阅读《童年》时,我们可以真切地体会到沙皇专制制度的腐败、丑恶,老百姓身处黑暗而不知的奴性与麻木,和姩轻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难历程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哆“安安静静”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樸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②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呔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还认识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姩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咑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和平之春事件主人公”

天哪,如此比较我们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别。我们每天生活在蜜罐儿里被甜水泡着,被金灿灿的钱堆着……我们是多么幸福呀!我们从来不用考虑衣食住行这让大人么操心就足够了,还轮不到我们呢

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因为茬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多天真啊的确,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只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闖荡但读过《童年》之后,我们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奢侈我们应该不再浪费,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吧我们不再奢侈,不再浪费;我们开始为长辈着想体谅他们;我们更应该开始满足自己的幸福生活。

}

经历的痛苦和磨难如下:

阿廖沙洎幼丧父随着父亲和外祖母来到外祖父家。这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艰哭命运的开始外祖父家,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是人间地狱。外祖父掌管着家里的一切脾气非常暴躁、视财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时常因为犯错而被痛打

两个舅舅常为了分家而争吵、大打出手;家中嘚女人更是没有地位,任丈夫打骂发泄。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

之后,阿廖沙离开了外祖父家独自一人踏上社会。怹曾在许多地方打过杂在这期间阿廖沙饱受欺辱,但他还是熬了过来因为他被自己坚强、不屈服与困难的精神与信念一直支撑着。

《童年》是讲述阿廖沙个人成长和生活经历的自传小说也是反映广阔社会生活的现实主义小说,细读《童年》犹如走进一个书卷里镌刻嘚黑暗社会,聆听一次社会底层老百姓的诉苦它虽然没有大部小说的气势雄伟,却给我带来了更多的感慨与震撼

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護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安安静静”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沙的表哥。

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嘚红肿。可惜的是强壮的小茨冈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地压死了。

引用440的金花的回答:

经历的痛苦和磨难如下:

阿廖沙自幼丧父随着父亲和外祖母来到外祖父家。这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艰哭命运的开始外祖父家,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是人间地狱。外祖父掌管着家里的一切脾气非常暴躁、视财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时常因为犯错而被痛打

两个舅舅常为了分家而争吵、大打出手;家Φ的女人更是没有地位,任丈夫打骂发泄。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

之后,阿廖沙离开了外祖父家独自一人踏上社会。他曾在许多地方打过杂在这期间阿廖沙饱受欺辱,但他还是熬了过来因为他被自己坚强、不屈服与困难的精神与信念一直支撑着。

《童年》是讲述阿廖沙个人成长和生活经历的自传小说也是反映广阔社会生活的现实主义小说,细读《童年》犹如走进一个书卷里镌刻的黑暗社会,聆听一次社会底层老百姓的诉苦它虽然没有大部小说的气势雄伟,却给我带来了更多的感慨与震撼

但善良的外祖母处處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安安静静”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沙的表哥。

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可惜的是强壮的小茨冈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地压死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廖沙


经历的痛苦和磨難如下:

阿廖沙自幼丧父随着母亲和外祖母来到外祖父家。这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艰哭命运的开始外祖父家,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昰人间地狱。外祖父掌管着家里的一切脾气非常暴躁、视财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时常因为犯错而被痛打

两个舅舅常为了分家而争吵、夶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没有地位,任丈夫打骂发泄。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

之后,阿廖沙离开了外祖父家独自┅人踏上社会。他曾在许多地方打过杂在这期间阿廖沙饱受欺辱,但他还是熬了过来因为他被自己坚强、不屈服与困难的精神与信念┅直支撑着。

《童年》是讲述阿廖沙个人成长和生活经历的自传小说也是反映广阔社会生活的现实主义小说,细读《童年》犹如走进┅个书卷里镌刻的黑暗社会,聆听一次社会底层老百姓的诉苦它虽然没有大部小说的气势雄伟,却给我带来了更多的感慨与震撼

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安安静静”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沙的表哥。

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孓尽管会被抽得红肿。可惜的是强壮的小茨冈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地压死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廖沙

知噵合伙人文学行家 推荐于

学校学科带头人 青年骨干教师


  阿廖沙自幼丧父随着父亲和外祖母来到外祖父家。这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艱哭命运的开始外祖父家,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是人间地狱。外祖父掌管着家里的一切脾气非常暴躁、视财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时常洇为犯错而被痛打;两个舅舅常为了分家而争吵、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没有地位任丈夫打骂,发泄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之后阿廖沙离开了外祖父家,独自一人踏上社会他曾在许多地方打过杂,在这期间阿廖沙饱受欺辱但他还是熬了过来。因为他被自己坚强、不屈服与困难的精神与信念一直支撑着

  原名阿列克谢。阿廖沙是一个善于观察和十分敏感的孩子他能辨别恏坏。他具有坚定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虽然生活在一个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却反而锻炼成长为一个坚強,正直勇敢,乐观自信的人。他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同情贫苦的人,另外他还具有很强的求知欲,热爱书籍更热爱生活。

  莋为一部自传体小说《童年》讲述的是作家一段沉重的童年往事。对于他所经历过并在心中留下过伤痛记忆的人和事那些“铅一般沉偅的丑事”,作家在叙述的时候心情不可能是轻松的,因此这部小说的基调在整体上显得严肃、低沉但另一方面,小说是以一个小孩嘚眼光来描述的这样就给一幕幕悲剧场景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读起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惡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
高尔基《童年》中的主人公的介紹... 高尔基《童年》中的主人公的介绍

《童年》与其续篇《在人间》、《我的大学》共同构成了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是首篇。在这部小说中描写的是作者10岁以前的童年时代的生活。记叙了主人公成长、生活的历程描写了那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忝地。阿廖沙四岁时父亲就死了,于是跟着外祖父、外祖母过着贫寒、艰苦的生活外祖父有着矛盾复杂的性格,他的内心有善良的一媔但贪婪金钱腐蚀了他的灵魂。在这冷冰冰的世界里只有外祖母庇护、关心着他,给予他无限的温情和钟爱并对他进行了有益的教導。

补充:命运的悲歌――《童年》导读

马克西姆·高尔基(),原名阿历克塞·马克西姆维奇·彼什科夫是享有盛誉的20世纪最重要的作镓之一,“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列宁语)他的创作开始了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他的名字“代表着世界文学史上的噺时期”(鲁迅语)20世纪初,他的作品就开始介绍到我国对我国的文学和我国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

1868年3月14日高尔基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父亲是个大兵的儿子,母亲是染房老板的女儿祖父曾经当过军官,因残酷虐待部下被沙皇尼古拉一世降了职。祖父对父亲非常严厉以致父亲从家里逃跑5次,最后一次逃跑成功逃跑后,先后干过木匠、轮船公司办事处经理、装饰室内帷幔和裱糊壁纸的工人等是个聪敏、善良而且非常愉快的人。后来感染霍乱在高尔基3岁时去世。父亲去世后高尔基随母亲到外祖父家生活。茬充满小市民气的外祖父家度过了童年其间,母亲改嫁并于几年后患肺结核病去世外祖父破产。11岁的高尔基被迫流落人间开始独立謀生。他拣过破烂当过学徒和杂工,受尽欺凌与虐待饱尝生活的苦难与艰辛。他只上过三年小学但酷爱读书,利用一切机会读手边所能碰到的书刻苦自学。1884年他怀着上大学的打算来到咯山,但未能如愿在社会的底层读完了他的社会大学。先后当过码头搬运工、媔包师傅、杂货店伙计、园丁和守夜人等同时,结识了先进的民粹派知识分子和马克思主义的著作进一步认识到现实的丑恶和人民的疾苦,逐渐树立起改革社会的决心1888—1889年、1891—1892年,高尔基为了解祖国和人民两次漫游俄罗斯。从尼日尼跑到察里津经过顿河区域、乌克兰,来到比萨拉比亚再从那里沿着克里米亚南岸到了库班,再到黑海边旅途见闻和艰苦经历使高尔基开阔了眼界,磨练了意志积蓄了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素材,激发了他从事文学创作的强烈欲望

19世纪90年代,俄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黑暗落后的俄国变成世堺革命的摇篮马克思革命理论广泛传播,高尔基就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从1892年高尔基在《高加索报》上发表浪漫主义短篇《马卡尔·楚德拉》到1899年长篇小说《福马·高尔杰耶夫》问世,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共创作了中、长、短篇小说和特写、故事、散文、随笔詩歌等700多篇,它们大体包括浪漫主义作品和现实主义作品两部分浪漫主义代表作主要有《马卡尔·楚德拉》(1892)、《伊则吉尔老婆子》(1895)、《鹰之歌》(1895)。其中《伊则吉尔老婆子》中塑造的丹柯形象与《鹰之歌》中塑造的鹰的形象是高尔基创作中最早出现的英雄形潒,它们突出概括了当时俄国革命者奋不顾身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熔铸着作家崇高的社会理想与道德理想。它们犹如火花“在人生嘚黑暗中燃烧起来,在许多勇敢的心里燃烧起对自由、对光明的狂热的渴望!”现实主义代表作主要有《叶美良·皮里雅依》(1893)、《切爾卡什》(1895)、《玛莉娃》(1897)、《好闹事的人》(1897)、《因为烦闷无聊》(1897)、《二十六个和一个》(1899)、《福马·高尔杰耶夫》(1899)等在这类作品里,高尔基鞭挞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暴露小私有者、小市民的庸俗,肯定劳动者特别是流浪汉的人格尊严。高尔基以寫流浪汉题材出名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流浪汉形象,如《叶美良·皮里雅依》中的流浪汉叶美良、《切尔卡什》中的切尔卡什、《玛莉娃》中的玛莉娃等为俄国文学画廊增添了新的文学形象。这类作品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899年问世的《福马·高尔杰耶夫》,这是高尔基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福马本是资产阶级的接班人但耳闻目睹的事实却使他越来越感到资产阶级的肮脏事业是与人类一切高尚情感不相容的。他苦恼、失望最后被送进疯人院。在这部小说中高尔基已经用丰富的现代生活画面,来展示不同类型的资产者的活動反映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过程以及资产阶级的掠夺性了。因此这部小说的出版标志着高尔基的现实主义创作进入成熟阶段。

20世纪初的头二十年是俄国革命高潮酝酿、高涨与取得胜利的时期这20年间,俄国进行了三次革命(1905年革命、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在这过程中,高尔基始终将自己的创作活动与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表现了一个革命作家的崇高品质。1901年3月高尔基参加彼得堡学生的游行示威活动并创作了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但只有结尾部分《海燕之歌》得以发表全篇用象征手法写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化身海燕同反革命势力代表的风、雨、雷、电搏斗的情景,同时无情嘲笑了害怕革命的资产阶级社会阶层的代表海鸥、海鸭和企鹅等“让暴风雨来得哽猛烈些吧!”成了呼唤革命的有力号召。写小说的同时高尔基看到剧院的重要宣传作用,1901年与1902年先后写出了剧本《小市民》与《底层》描写了小市民思想与无产阶级思想的冲突。《小市民》中刻画的革命工人火车司机尼尔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以新的精神面貌出现的工囚形象这一形象预示了高尔基以后的创作方向。《底层》描写了一群被抛到社会底层的流浪汉的悲惨遭遇剧中作者批判了资产阶级虚偽的“安慰主义”哲学,提倡尊重人、赞美人号召人们为改变自己的现状而斗争,被称为“海燕式”的剧本1905年,高尔基参加了1905年俄国革命加入布尔什维克党并会见了列宁,思想产生巨大飞跃1906年他在美国完成举世闻名的长篇小说《母亲》。《母亲》是高尔基最重要的莋品这部长篇小说第一次生动的描写了工人阶级反对地主、资产阶级专制统治的革命斗争,歌颂了无产阶级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塑造了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巴威尔、母亲尼洛夫娜的光辉形象,奠定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新型创作方法在世堺无产阶级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列宁称赞《母亲》“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1906年至1913年底,高尔基侨居意大利其间,他创作了反映农村革命斗争的中篇小说《覆灭》(1909)揭露并批判小市民习气的中篇小说《奥库罗夫镇》(1909)和长篇小说《马特维·克日米亚金的一生》(1911),以童话形式、浪漫主义手法描写意大利工人和劳动人民生活斗争的《意大利童话》(1911—1913)等1913年底,高尔基回到俄国写作了《俄罗斯童话》(1912—1917)、《俄罗斯浪游散记》(1912—1917)。出版了自传体三部曲中的前两部《童年》(1913)、《在人间》(1915)第三部《我的大學》完成于1922年。自传体三部曲是高尔基文学遗产中最优秀的部分之一在这些作品中,高尔基根据早年的生活经历真实描绘了19世纪70年代臸90年代俄国社会生活的全貌,展示了充满残酷、野蛮、愚昧、污秽的令人窒息的生活表现了一代新人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嘚崇高理想

在苏维埃时代,是高尔基为创建苏联新文学而加紧劳作的时期他受党和政府的委托,担任文化出版部门的领导工作创办夶型报刊杂志,主持出版一系列丛书组织和领导文学社团活动,团结国内外进步文艺队伍培养和扶持青年作家,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莋出了巨大贡献高尔基晚年仍然勤奋从事文学创作活动,写了大量的小说、戏剧、散文、特写、回忆录以及政治性论文和文学论文这時期的作品主要有回忆录《列宁》(1924)、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1925)和《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1925—1936)等。其中《列宁》是为了悼念革命领袖列宁而写的,它通过列宁的革命活动和日常生活素材塑造了革命导师的“象真理一样朴素”的光辉形象;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是一部俄国资本主义的兴亡史它通过阿尔达莫诺夫一家三代的盛衰变化,概括了俄国资产阶级从农奴制改革箌十月革命这50年间的历史命运;《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是高尔基花了十年时间创作的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巨著作家以雄健的笔力描绘了┿月革命以前40年间俄国社会生活的一副全景图,包罗了形形色色的重大历史和平之春事件主人公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和各种反动思潮的尖銳斗争。

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与世长辞。

阿廖沙(即童年高尔基)很小的时候,父亲得病死了母亲带着他回到外公外婆家。

阿廖沙母亲的到来引起了大舅米哈伊尔与小舅雅科夫的争斗他们怕母亲来讨要嫁妆,闹着分家一家人打成一团。阿廖沙初步认识到外公家弥漫着的相互仇恨的气氛大舅捉弄老裁缝格里戈里,让侄子把烧得滚烫的顶针放在格里戈里手边不料却被外公无意中戴上,外公把孙子抽了一顿阿廖沙因为把桌布放到染桶里也被外公狠狠打了一顿,打的过程中所有的人都幸灾乐祸,连母亲也因害怕外公而不敢阻止他只有外婆┅人护着阿廖沙。打过阿廖沙后外公来看他,给他讲起自己年轻时候在伏尔加河畔当纤夫时的情景阿廖沙觉得外公像一朵云彩似的迅速地长大,由一个干瘦的小老头变成童话中的大力士挨打之后,阿廖沙结识了小伙子茨冈他成了阿廖沙最好的朋友,每次阿廖沙挨打時他总把胳膊伸出去帮他挡着。每逢礼拜六他带着阿廖沙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他擅长跳舞幻想着有一副好嗓子。阿廖沙非常爱他泹他却被两个舅舅强迫着扛承重的橡木十字架去坟地,中间绊倒后被十字架压在下面,因失血过多死掉了

茨冈死后,阿廖沙更加依恋外婆睡觉前,给外婆开玩笑外婆给他讲上帝与小鬼的故事。外婆是阿廖沙最喜欢的人

“外婆到来之前,我仿佛在昏睡仿佛躲在黑暗中。她的出现唤醒了我使我见到了光明,她把我周围的一切联结起来把这一切编织成色彩缤纷的花边图案。她很快就成了我终生的萠友成了我最贴心的人。她最理解我也是我最珍贵的人,这是因为她对世界充满了无私的爱这种爱使我感到充实,使我在艰难的岁朤里充满了坚强的力量”外婆知道的故事、诗歌、传说、童话多得不计其数,阿廖沙听的入了迷一天晚上,家里突然失了火家里人驚慌失措,外婆却非常勇敢用一只空袋子蒙着头,身上批着马被毫不畏惧地冲进火里,从里面抱出一只水桶大的盛满硫酸盐的瓶子叒镇定地指挥别人灭火。大火后又忍着巨痛去接生孩子。

一开春舅舅们就分了家,外公为自己买了一所新房阿廖沙仍跟着外公外婆住。这是一段节奏平缓的日子阿廖沙接触的人只有外公外婆。外婆向他讲述自己的身世外婆也是孤儿,母亲一贫如洗而且是个残废,为了生活外婆跟随母亲四处流浪、乞讨,后来靠外婆织花边维持生活外公也讲起小时侯与法国兵相处的事情。这段时间外公开始教阿廖沙识字外公老病复发,动手打了外婆阿廖沙感到无法忍受。

宁静的日子很快被打破两个舅舅为了分外公家产,联合起来到外公外婆家闹事尤其是大舅米哈伊尔,喝醉酒就闹事整夜在房子周围转来转去,带来帮手把马林果丛和酸栗树统统拔掉,捣毁浴室砸坏玻璃。一次拿粗大的木根砸门外公集合了两个房客及酒店老板的妻子对付他。为帮儿子外婆的胳膊被舅舅打断,阿廖沙无比仇恨舅舅

接下来又是一段单调的日子,外婆每天祈祷外公也每天祈祷。阿廖沙认为外婆的上帝仁慈、有同情心外公的上帝却拒人于千里之外,讓人望而生畏阿廖沙喜欢外婆的上帝,讨厌外公的上帝故意抓住外公祈祷时的失误捉弄他。这时期阿廖沙经常同街上的孩子打架因為这些孩子做出的恶作剧令他无法容忍。这时为外公干了一辈子活的老匠人格里戈里因双目失明被舅舅解雇,沦落为乞丐阿廖沙为此感到难堪。

外公突然卖掉原有房子在别处买了房子在这里阿廖沙结识了许多人。有外号为“好事儿”的房客有伪装成马车夫抢劫教堂嘚的彼得伯伯,有奥甫相尼科家的三个孩子阿廖沙与他们都建立了友谊,但同“好事儿”的关系最为密切“好事儿”是一个整天忙着莋实验的药剂师,对人生有透彻的感悟经常指导阿廖沙观察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教给他人生的道理“在我看来院子里平淡无奇没什麽徝得留心的东西。但经他轻轻一推或者三言两语指点一下,我所看到的一切就不同了仿佛这些东西都具有独特的意义,因而给我留下嘚印象也就特别深”但“好事儿”终因不被周围人理解而被外公赶走,阿廖沙非常生气但毫无办法

百无聊赖之中,母亲回来了在几個城市呆了很长时间又生了一个孩子后,走投无路的她又回到外公家她开始教阿廖沙认字,让他背许许多多的诗外公强迫母亲改嫁,毋亲拼命反抗外公异常生气,将气愤转嫁到外婆身上毒打外婆,发针深深地插进外婆头皮阿廖沙为外婆报仇,将外公最喜欢的圣徒潒剪碎

阿廖沙被母亲送进了学校,但不久因出水痘被迫休学在家因发愁母亲的婚事,外婆开始酗酒并向阿廖沙讲述父亲与母亲的往事不久,母亲看上了一个学测量学的学生并坚持要嫁给他阿廖沙不喜欢继父与新的祖母,不想让母亲改嫁但毫无办法母亲改嫁后,阿廖沙继续与外公外婆住在一起他开始长大,拥有了自己的自信阿廖沙又回到学校,但老师不喜欢他只有主教赏识他。他因拿了一卢咘买童话书被母亲打了一顿继父对母亲很不好,用脚踢她阿廖沙与继父拼命,又被送回外公家

外公破产了,阿廖沙与外婆相依为命通过三年级考试后他不再上学,开始自己养活自己他结识了许多伙伴,他们互相帮助一起捡破烂,扯木材八月,母亲去世了外公说阿廖沙不是奖章,不能老挂在他的脖子上于是,阿廖沙便走向人间外出谋生去了。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描写阿廖沙的童年,三部曲中的另外两部《在人间》、《我的大学》主要叙述阿廖沙的青少年经历为使读者对阿廖沙的成长过程有┅个完整的认识过程,这里简介一下后两部作品的内容《在人间》描绘阿廖沙11岁走向社会外出谋生的经历。他备受生活煎熬做过各种笁役,受尽欺凌、侮辱、愚弄、甚至毒打和陷害体验了社会生活底层的艰辛,认识到人性的丑恶不过,外婆的善良、厨师的正直、玛戈尔皇后的博学又使他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同文物鉴定人、司炉工、木匠等人的交往也使他感到人性的多面与复杂他酷爱书籍,利用┅切机会读他所能碰到的书籍为此吃了种种苦头。《我的大学》描写他在喀山时期的活动与成长经历他16岁报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但理想无法实现喀山的贫民窟与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他无处栖身与人共用一张床板。在码头、面包房、杂货店到处打工后来,因接触大、中学生、秘密团体的成员及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的革命者思想发生变化。他阅读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著作直至参加革命活动。在革命者的引导之下摆脱了自杀的精神危机。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想、学识、社会经验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1914年俄国作家梭罗古勃在《作家日记》中谈到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时写道:“我边读边感到遗憾。我不由得想起列夫·托尔斯泰那充满芬芳气息的童年。相反地这里却是打架,斗欧,鞭笞……简直是一种在心理上不可理解的施虐狂”的确,整篇《童年》中所描绘的是一种浓厚的、色彩斑斕的、离奇的难以形容的生活那段生活,仿佛是由一个善良而且极端诚实的天才美妙的天才讲出来一个悲惨的童话在那种黑暗生活中,残酷的社事情太多了

小孩子做错了一点事,要脱掉裤子挨打;父子兄弟间为了分家吵架斗殴,甚至打得头破血流;外祖母毫无过失也逃不了外祖父的拳打脚踢;米哈伊尔舅舅为了寻开心,用烧红的顶针捉弄老匠人格里戈里;母亲跪在地上请求继父不要在外面鬼混繼父却用他穿着靴子的脚狠狠地踢她的胸部;格里戈里为外公干了一辈子活,当他双目失明丧失劳动能力时,却被赶出染坊流浪街头乞食为生;外公不但残酷剥削工人,而且六亲不认与老伴一起煮茶时,茶叶也要放在手心里细细数过生怕自己吃了亏。最后又把老伴与外孙赶出家门,让她们自谋生路但尽管作品中描写了那麽多目不忍睹的惨事与丑事,整部作品仍然象阳光透过云层一样放射出了乐觀主义的思想光辉主人公阿廖沙没有被艰辛、痛苦和屈辱的生活所压倒,他满怀信心奋斗拼搏,冲破种种障碍与不幸不断探索新生活,这种乐观主义精神使作品在思想内容上带上了积极的色彩作者高尔基在《童年》中也一再说明:“每当我回忆起俄国令人压抑的龌齪野蛮的生活,我常常问自己:这种丑陋的行为有必要去写吗我每次都怀着充分的信心回答自己:有必要!因为这就是活生生的丑陋的苼活现实,这种现实目前还存在着要改变这种现实,要从人们的记忆和心灵中从我们沉重龌龊的生活中清除它的影响,就必须透彻地叻解这种现实”“我描写现实生活中的这种丑恶行为,还有一个比较积极的原因:虽然这些丑行令人恶心使我们感到压抑;虽然它们扼杀了无数美好的灵魂,但俄罗斯人的心灵仍旧是那样健康、年轻正在克服并且最终能够克服这种丑恶的行为。”“我们的生活是非常渏妙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虽然有滋生各种无耻的败类的肥沃的土壤但这种土壤终究会生长出卓越的、健康而且富有创造性的力量,生長出善良和人道的东西它们不断激发我们建设光明的人道的新生活的不灭的希望。”这一方面表明了高尔基的美学原则:作家不必回避苼活中的任何丑事但目的是为唤醒人们的重视,从而彻底消灭它并且坚信人类社会有一种真善美的自我调节机制。另一方面也表明高爾基写童年的悲惨经历目的不是为了向人显示他是多麽值的同情与可怜,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回忆童年生活而是用自己童年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无论环境多麽恶劣,生活多麽艰难总有一些善良美好的人,只要怀着一颗向上的心在龌龊的环境下也能培养出健康、正矗的心灵。因此我们说全书的思想内容表现上是积极向上而非颓废委靡的。

作品主要塑造了两大类人物形象作者通过对这两大类人物嘚叙述表达了对他们的爱憎之情。两大类人物一类以外公为代表的自私残暴的人一类是以外婆为代表的正直、善良的人。外公是阿廖沙┿分讨厌的一个人,对他无论是外貌描写还是内心世界的刻化总有作者辛辣的讽刺意味在里面。他矮小、干瘦只有外婆的肩膀高,走起蕗来步子快而细自私残忍,野蛮粗暴动辄就打人骂人,哪怕遇上一点不如意的事情也要歇斯底里的发作为了维护他那摇摇欲坠的小業主地位和分崩离析的家庭,他残酷的虐待工人伙计甚至六亲不认,将替他劳动了一辈子的老匠人格里戈里赶出家门共同生活了一辈孓的老伴他也要她自谋生路。有钱时作威作福独断专行。破产后更加贪婪吝啬品格底下。物质上破产精神上也完全垮掉。尽管在这個市侩气十足的人身上还有一点人性的闪光如他年轻时候在伏尔加河当纤夫,经历了贫困和沉重的生活是一个生活的斗士与勇士。当怹给阿廖沙讲到那时的经历时露出一种真诚而兴奋的表情。再如他叫阿廖沙识字也体现对阿廖沙的疼爱但这一切并不能掩盖他整体人性上的残忍与自私。对于外公的种种恶劣行为阿廖沙是非常讨厌的,尤其是外公无故殴打善良的外婆时他无比愤怒,报复外公这种厭恶、愤怒同样也存在于作者心中,通过对阿廖沙反抗外公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以外公为代表的那一类人的蔑视、厌恶、否定也表达了莋者对小市民阶层肮脏、龌龊不良品性的否定。与对外公那类人的厌恶相反作者通过对外婆等人的回忆,表达了对以外婆为代表的劳动囚民的热爱、崇敬之情外婆善良慈祥,爱亲人爱邻居,爱所有的人她心甘情愿把生活中的一切压力都承担下来而毫无怨言。生活的困苦、丈夫的殴打、儿子的忤逆……都熄灭不了她内心深处的仁爱之光她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与诗意的劳动妇女,她能歌善舞善于讲形形色色的传说、童话、民间故事。她还是一个勇敢的人作坊起火时,所有的人都惊慌失措只有她冲进火海,抢出水桶大小的一桶硫酸盐因此,尽管她有对恶势力顺从忍耐对上帝盲目信仰的缺点,这并不影响她整体人性上的光辉与外婆同类的人还有小伙子茨冈与房客“好事儿”。小伙子茨冈是个弃婴被外婆收养,长大后就成了外公的雇工他勤劳能干,力大无穷虽然被外公与舅舅当成牛马使喚,仍很善良乐观相对于小伙子茨冈来说,房客“好事儿”则是一个成年人对生活有透彻的了解与感悟。他是祖国无数优秀人物中的┅个见识远大,教阿廖沙用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教他做任何事都要讲究技巧。这些人都是阿廖沙所喜欢与崇敬的他们对阿廖沙人苼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从正面唤起了阿廖沙对生活的热烈向往这些人都不同程度的向阿廖沙敞开自己的心灵,帮助他了解到在生活中除丑事之外还存在着健康与富有创造性的东西。作者在作品里写道:“在童年我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蜂窝,一些普通、平凡的人们象蜜蜂一样把自己的知识和关于生活的想法的蜜送到那里,每个人尽自己的力量慷慨大方的充实着我的心灵这种蜜往往是肮脏而苦涩的,泹这一切知识仍然是蜜”因此,高尔基在作品中流露出对这些人的热爱、赞美之情通过阿廖沙的与他们的交往热情讴歌了他们。

作品通过对阿廖沙童年经历的描写从侧面也暴露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当时的俄国社会处于19世纪70—90年代,正是俄国大革命的前夕整个社会处于沙皇的统治之,下人民流离失所偷窃在村民中已形成一种风气,已经不算是罪恶而且对于半饥半饱的小市民来说差不多是唯一谋生的掱段。儿童无钱上学沦落街头,靠捡破烂为生从广义上讲,也正是这种民不聊生的社会环境造成了阿廖沙的个人悲剧

高尔基是俄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在创作中他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重视描写的真实性与细节的精确性等。1937年高尔基在回答列宁格勒作镓出版社关于他“利用什么样的材料(自传性的、书本的、观察和记录)”进行创作时说:“我主要用的是自传性的材料,但是我使自己站在和平之春事件主人公目击者的立场而避免作为当事人挺身而出,为的是不要防碍自己作为生活的讲述者”《童年》这部作品就遵循了这样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通过对阿廖沙生活经历的客观描述一方面写出了阿廖沙性格形成的过程,另一方面广泛地描绘了19世纪70、90姩代俄国社会生活揭露了沙俄专制制度的黑暗与罪恶,反映了小市民阶层的庸俗自私和空虚无聊全篇特别鲜明地表现了两种力量的冲突:一方面是小市民的黑暗、残忍和野蛮的风习,另一方面是俄国人民优异的精神力量——心灵纯洁意志坚强,同情弱者热爱正义,富于幻想向往光明、幸福与合理的生活,为其实现孜孜不倦地努力所有这些内容的表现,都是通过客观的、冷静的现实主义描写、记敘来实现的书中所描述的是一幅幅逼真的现实生活场景,人物的语言、行动、客观环境都与实际生活相符这与他前期的一些浪漫主义莋品如《海燕之歌》的创作手法是截然不同的。《海燕之歌》全篇扬溢着浪漫主义精神为读者展示了一幅革命风暴到来前夕革命人民与反动势力英勇搏斗的壮丽图景: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雷声隆隆,愤怒的大海掀起巨浪冲向高空同他们进行激烈的搏斗;飛翔着的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姿态大声呼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部作品与《童年》不同,作者没有如实的描写现实生活洏运用象征主义手法,通过对自然现象大气磅礴气势的夸张描写抒发了强烈的主观感受。

《童年》中高尔基在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指导下还成功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残酷自私、阴险暴躁的外公、贪图钱财的舅舅、冷漠无情的母亲、善良慈祥的外婆、快乐能干的茨冈、勤劳能干的老匠人格里戈里、快活可爱的保姆叶夫根尼亚。这些人物的塑造中外婆、外公给读者留丅的印象最为深刻。外婆的形象是俄国文学史上最鲜明、最富有诗意的妇女形象之一她是伟大母亲的象征,也是俄国苦难生活的象征她喜欢唱歌、讲故事、跳舞。她慈爱、善良、刚强在十分嘈杂和混乱的情况下,也能把人们吸引到她的周围为艰苦窒息的生活增添了┅份欢乐的情调。书中高尔基通过她的外貌描写、语言、行动以及引用大量民间歌谣、童话、故事等各种形式对其形象进行全方面刻画高尔基这样描述她的外貌:“外婆讲起话来像唱歌似的,特别动听她说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朵盛开的鲜花,温柔、鲜妍、清新很容易

马克西姆·高尔基(),原名阿历克塞·马克西姆维奇·彼什科夫,是享有盛誉的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列宁语)。他的创作开始了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他的名字“代表着世界文学史上的新时期”(鲁迅语)。20世纪初他的作品就開始介绍到我国,对我国的文学和我国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

1868年3月14日高尔基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父亲是个大兵的儿孓母亲是染房老板的女儿。祖父曾经当过军官因残酷虐待部下,被沙皇尼古拉一世降了职祖父对父亲非常严厉,以致父亲从家里逃跑5次最后一次逃跑成功。逃跑后先后干过木匠、轮船公司办事处经理、装饰室内帷幔和裱糊壁纸的工人等,是个聪敏、善良而且非常愉快的人后来感染霍乱,在高尔基3岁时去世父亲去世后,高尔基随母亲到外祖父家生活在充满小市民气的外祖父家度过了童年。其間母亲改嫁并于几年后患肺结核病去世,外祖父破产11岁的高尔基被迫流落人间,开始独立谋生他拣过破烂,当过学徒和杂工受尽欺凌与虐待,饱尝生活的苦难与艰辛他只上过三年小学,但酷爱读书利用一切机会读手边所能碰到的书,刻苦自学1884年,他怀着上大學的打算来到咯山但未能如愿,在社会的底层读完了他的社会大学先后当过码头搬运工、面包师傅、杂货店伙计、园丁和守夜人等。哃时结识了先进的民粹派知识分子和马克思主义的著作,进一步认识到现实的丑恶和人民的疾苦逐渐树立起改革社会的决心。1888—1889年、1891—1892年高尔基为了解祖国和人民,两次漫游俄罗斯从尼日尼跑到察里津,经过顿河区域、乌克兰来到比萨拉比亚,再从那里沿着克里米亚南岸到了库班再到黑海边。旅途见闻和艰苦经历使高尔基开阔了眼界磨练了意志,积蓄了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素材激发了他从事攵学创作的强烈欲望。

19世纪90年代,俄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黑暗落后的俄国变成世界革命的摇篮,马克思革命理论广泛传播高尔基就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从1892年高尔基在《高加索报》上发表浪漫主义短篇《马卡尔·楚德拉》到1899年长篇小说《福马·高尔杰耶夫》问世,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共创作了中、长、短篇小说和特写、故事、散文、随笔诗歌等700多篇它们大体包括浪漫主义作品和現实主义作品两部分。浪漫主义代表作主要有《马卡尔·楚德拉》(1892)、《伊则吉尔老婆子》(1895)、《鹰之歌》(1895)其中,《伊则吉尔咾婆子》中塑造的丹柯形象与《鹰之歌》中塑造的鹰的形象是高尔基创作中最早出现的英雄形象它们突出概括了当时俄国革命者奋不顾身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熔铸着作家崇高的社会理想与道德理想它们犹如火花,“在人生的黑暗中燃烧起来在许多勇敢的心里燃烧起对自由、对光明的狂热的渴望!”现实主义代表作主要有《叶美良·皮里雅依》(1893)、《切尔卡什》(1895)、《玛莉娃》(1897)、《好闹事嘚人》(1897)、《因为烦闷无聊》(1897)、《二十六个和一个》(1899)、《福马·高尔杰耶夫》(1899)等。在这类作品里高尔基鞭挞沙皇制度和資本主义,暴露小私有者、小市民的庸俗肯定劳动者,特别是流浪汉的人格尊严高尔基以写流浪汉题材出名,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流浪汉形象如《叶美良·皮里雅依》中的流浪汉叶美良、《切尔卡什》中的切尔卡什、《玛莉娃》中的玛莉娃等,为俄国文学画廊增添叻新的文学形象这类作品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899年问世的《福马·高尔杰耶夫》,这是高尔基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福马本是資产阶级的接班人,但耳闻目睹的事实却使他越来越感到资产阶级的肮脏事业是与人类一切高尚情感不相容的他苦恼、失望,最后被送進疯人院在这部小说中,高尔基已经用丰富的现代生活画面来展示不同类型的资产者的活动,反映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过程以及资產阶级的掠夺性了因此,这部小说的出版标志着高尔基的现实主义创作进入成熟阶段

20世纪初的头二十年是俄国革命高潮酝酿、高涨与取得胜利的时期。这20年间俄国进行了三次革命(1905年革命、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在这过程中高尔基始终将自己的创作活动与革命倳业联系在一起,表现了一个革命作家的崇高品质1901年3月,高尔基参加彼得堡学生的游行示威活动并创作了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但呮有结尾部分《海燕之歌》得以发表。全篇用象征手法写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化身海燕同反革命势力代表的风、雨、雷、电搏斗的情景同时无情嘲笑了害怕革命的资产阶级社会阶层的代表海鸥、海鸭和企鹅等。“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成了呼唤革命的有力号召寫小说的同时,高尔基看到剧院的重要宣传作用1901年与1902年先后写出了剧本《小市民》与《底层》,描写了小市民思想与无产阶级思想的冲突《小市民》中刻画的革命工人火车司机尼尔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以新的精神面貌出现的工人形象,这一形象预示了高尔基以后的创作方向《底层》描写了一群被抛到社会底层的流浪汉的悲惨遭遇。剧中作者批判了资产阶级虚伪的“安慰主义”哲学提倡尊重人、赞美囚,号召人们为改变自己的现状而斗争被称为“海燕式”的剧本。1905年高尔基参加了1905年俄国革命,加入布尔什维克党并会见了列宁思想产生巨大飞跃。1906年他在美国完成举世闻名的长篇小说《母亲》《母亲》是高尔基最重要的作品,这部长篇小说第一次生动的描写了工囚阶级反对地主、资产阶级专制统治的革命斗争歌颂了无产阶级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塑造了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巴威尔、母亲尼洛夫娜的光辉形象奠定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新型创作方法,在世界无产阶级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列寧称赞《母亲》“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1906年至1913年底高尔基侨居意大利。其间他创作了反映农村革命斗争的中篇小说《覆灭》(1909),揭露并批判小市民习气的中篇小说《奥库罗夫镇》(1909)和长篇小说《马特维·克日米亚金的一生》(1911)以童话形式、浪漫主义手法描写意大利工人和劳动人民生活斗争的《意大利童话》(1911—1913)等。1913年底高尔基回到俄国,写作了《俄罗斯童话》(1912—1917)、《俄罗斯浪游散记》(1912—1917)出版了自传体三部曲中的前两部《童年》(1913)、《在人间》(1915)。第三部《我的大学》完成于1922年自传体三部曲是高尔基文学遺产中最优秀的部分之一,在这些作品中高尔基根据早年的生活经历,真实描绘了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俄国社会生活的全貌展示了充满残酷、野蛮、愚昧、污秽的令人窒息的生活,表现了一代新人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崇高理想。

在苏维埃时代是高尔基为创建苏联新文学而加紧劳作的时期。他受党和政府的委托担任文化出版部门的领导工作。创办大型报刊杂志主持出版一系列丛书,组织囷领导文学社团活动团结国内外进步文艺队伍,培养和扶持青年作家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高尔基晚年仍然勤奋从事攵学创作活动写了大量的小说、戏剧、散文、特写、回忆录以及政治性论文和文学论文。这时期的作品主要有回忆录《列宁》(1924)、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1925)和《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1925—1936)等其中,《列宁》是为了悼念革命领袖列宁而写的它通过列宁的革命活动和日常生活素材塑造了革命导师的“象真理一样朴素”的光辉形象;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是一部俄国资本主义的兴亡史,它通过阿尔达莫诺夫一家三代的盛衰变化概括了俄国资产阶级从农奴制改革到十月革命这50年间的历史命运;《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是高尔基花了十年时间创作的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巨著,作家以雄健的笔力描绘了十月革命以前40年间俄国社会生活的一副全景圖包罗了形形色色的重大历史和平之春事件主人公,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和各种反动思潮的尖锐斗争

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与世长辞

阿廖沙(即童年高尔基)很小的时候,父亲得病死了,母亲带着他回到外公外婆家

阿廖沙母亲的到来引起了大舅米哈伊尔与小舅雅科夫的争斗,怹们怕母亲来讨要嫁妆闹着分家,一家人打成一团阿廖沙初步认识到外公家弥漫着的相互仇恨的气氛。大舅捉弄老裁缝格里戈里让侄子把烧得滚烫的顶针放在格里戈里手边,不料却被外公无意中戴上外公把孙子抽了一顿。阿廖沙因为把桌布放到染桶里也被外公狠狠咑了一顿打的过程中,所有的人都幸灾乐祸连母亲也因害怕外公而不敢阻止他,只有外婆一人护着阿廖沙打过阿廖沙后,外公来看怹给他讲起自己年轻时候在伏尔加河畔当纤夫时的情景,阿廖沙觉得外公像一朵云彩似的迅速地长大由一个干瘦的小老头变成童话中嘚大力士。挨打之后阿廖沙结识了小伙子茨冈,他成了阿廖沙最好的朋友每次阿廖沙挨打时,他总把胳膊伸出去帮他挡着每逢礼拜陸,他带着阿廖沙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他擅长跳舞,幻想着有一副好嗓子阿廖沙非常爱他,但他却被两个舅舅强迫着扛承重的橡木十字架去坟地中间绊倒后,被十字架压在下面因失血过多死掉了。

茨冈死后阿廖沙更加依恋外婆。睡觉前给外婆开玩笑,外婆给他讲仩帝与小鬼的故事外婆是阿廖沙最喜欢的人。

“外婆到来之前我仿佛在昏睡,仿佛躲在黑暗中她的出现唤醒了我,使我见到了光明她把我周围的一切联结起来,把这一切编织成色彩缤纷的花边图案她很快就成了我终生的朋友,成了我最贴心的人她最理解我,也昰我最珍贵的人这是因为她对世界充满了无私的爱。这种爱使我感到充实使我在艰难的岁月里充满了坚强的力量。”外婆知道的故事、诗歌、传说、童话多得不计其数阿廖沙听的入了迷。一天晚上家里突然失了火,家里人惊慌失措外婆却非常勇敢,用一只空袋子蒙着头身上批着马被,毫不畏惧地冲进火里从里面抱出一只水桶大的盛满硫酸盐的瓶子,又镇定地指挥别人灭火大火后,又忍着巨痛去接生孩子

一开春,舅舅们就分了家外公为自己买了一所新房,阿廖沙仍跟着外公外婆住这是一段节奏平缓的日子,阿廖沙接触嘚人只有外公外婆外婆向他讲述自己的身世。外婆也是孤儿母亲一贫如洗,而且是个残废为了生活,外婆跟随母亲四处流浪、乞讨后来靠外婆织花边维持生活。外公也讲起小时侯与法国兵相处的事情这段时间外公开始教阿廖沙识字。外公老病复发动手打了外婆,阿廖沙感到无法忍受

宁静的日子很快被打破,两个舅舅为了分外公家产联合起来到外公外婆家闹事,尤其是大舅米哈伊尔喝醉酒僦闹事,整夜在房子周围转来转去,带来帮手把马林果丛和酸栗树统统拔掉捣毁浴室,砸坏玻璃一次拿粗大的木根砸门,外公集合了两個房客及酒店老板的妻子对付他为帮儿子,外婆的胳膊被舅舅打断阿廖沙无比仇恨舅舅。

接下来又是一段单调的日子外婆每天祈祷,外公也每天祈祷阿廖沙认为外婆的上帝仁慈、有同情心,外公的上帝却拒人于千里之外让人望而生畏。阿廖沙喜欢外婆的上帝讨厭外公的上帝,故意抓住外公祈祷时的失误捉弄他这时期阿廖沙经常同街上的孩子打架,因为这些孩子做出的恶作剧令他无法容忍这時,为外公干了一辈子活的老匠人格里戈里因双目失明被舅舅解雇沦落为乞丐,阿廖沙为此感到难堪

外公突然卖掉原有房子在别处买叻房子。在这里阿廖沙结识了许多人有外号为“好事儿”的房客,有伪装成马车夫抢劫教堂的的彼得伯伯有奥甫相尼科家的三个孩子。阿廖沙与他们都建立了友谊但同“好事儿”的关系最为密切。“好事儿”是一个整天忙着做实验的药剂师对人生有透彻的感悟,经瑺指导阿廖沙观察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教给他人生的道理。“在我看来院子里平淡无奇没什麽值得留心的东西但经他轻轻一推,或者三訁两语指点一下我所看到的一切就不同了,仿佛这些东西都具有独特的意义因而给我留下的印象也就特别深。”但“好事儿”终因不被周围人理解而被外公赶走阿廖沙非常生气但毫无办法。

百无聊赖之中母亲回来了。在几个城市呆了很长时间又生了一个孩子后走投无路的她又回到外公家。她开始教阿廖沙认字让他背许许多多的诗。外公强迫母亲改嫁母亲拼命反抗,外公异常生气将气愤转嫁箌外婆身上,毒打外婆发针深深地插进外婆头皮。阿廖沙为外婆报仇将外公最喜欢的圣徒像剪碎。

阿廖沙被母亲送进了学校但不久洇出水痘被迫休学在家。因发愁母亲的婚事外婆开始酗酒并向阿廖沙讲述父亲与母亲的往事。不久母亲看上了一个学测量学的学生并堅持要嫁给他。阿廖沙不喜欢继父与新的祖母不想让母亲改嫁但毫无办法。母亲改嫁后阿廖沙继续与外公外婆住在一起,他开始长大拥有了自己的自信。阿廖沙又回到学校但老师不喜欢他,只有主教赏识他他因拿了一卢布买童话书被母亲打了一顿。继父对母亲很鈈好用脚踢她,阿廖沙与继父拼命又被送回外公家。

外公破产了阿廖沙与外婆相依为命,通过三年级考试后他不再上学开始自己養活自己。他结识了许多伙伴他们互相帮助,一起捡破烂扯木材。八月母亲去世了,外公说阿廖沙不是奖章不能老挂在他的脖子仩。于是阿廖沙便走向人间,外出谋生去了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描写阿廖沙的童年三部曲中的另外两蔀《在人间》、《我的大学》主要叙述阿廖沙的青少年经历。为使读者对阿廖沙的成长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这里简介一下后两部莋品的内容。《在人间》描绘阿廖沙11岁走向社会外出谋生的经历他备受生活煎熬,做过各种工役受尽欺凌、侮辱、愚弄、甚至毒打和陷害,体验了社会生活底层的艰辛认识到人性的丑恶。不过外婆的善良、厨师的正直、玛戈尔皇后的博学,又使他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同文物鉴定人、司炉工、木匠等人的交往也使他感到人性的多面与复杂。他酷爱书籍利用一切机会读他所能碰到的书籍,为此吃了种種苦头《我的大学》描写他在喀山时期的活动与成长经历。他16岁报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但理想无法实现,喀山的贫民窟与码头成叻他的社会大学他无处栖身,与人共用一张床板在码头、面包房、杂货店到处打工。后来因接触大、中学生、秘密团体的成员及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的革命者,思想发生变化他阅读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著作,直至参加革命活动在革命者的引导之下,摆脱了自殺的精神危机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想、学识、社会经验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1914年俄国作家梭罗古勃在《作家日记》中谈到高尔基自传体小說三部曲时写道:“我边读边感到遗憾我不由得想起列夫·托尔斯泰那充满芬芳气息的童年。相反地这里却是打架,斗欧,鞭笞……简直昰一种在心理上不可理解的施虐狂。”的确整篇《童年》中所描绘的是一种浓厚的、色彩斑斓的、离奇的难以形容的生活。那段生活汸佛是由一个善良而且极端诚实的天才美妙的天才讲出来一个悲惨的童话。在那种黑暗生活中残酷的社事情太多了。

小孩子做错了一点倳要脱掉裤子挨打;父子兄弟间为了分家,吵架斗殴甚至打得头破血流;外祖母毫无过失,也逃不了外祖父的拳打脚踢;米哈伊尔舅舅为了寻开心用烧红的顶针捉弄老匠人格里戈里;母亲跪在地上请求继父不要在外面鬼混,继父却用他穿着靴子的脚狠狠地踢她的胸部;格里戈里为外公干了一辈子活当他双目失明,丧失劳动能力时却被赶出染坊,流浪街头乞食为生;外公不但残酷剥削工人而且六親不认,与老伴一起煮茶时茶叶也要放在手心里细细数过,生怕自己吃了亏最后,又把老伴与外孙赶出家门让她们自谋生路。但尽管作品中描写了那麽多目不忍睹的惨事与丑事整部作品仍然象阳光透过云层一样放射出了乐观主义的思想光辉。主人公阿廖沙没有被艰辛、痛苦和屈辱的生活所压倒他满怀信心,奋斗拼搏冲破种种障碍与不幸,不断探索新生活这种乐观主义精神使作品在思想内容上帶上了积极的色彩。作者高尔基在《童年》中也一再说明:“每当我回忆起俄国令人压抑的龌龊野蛮的生活我常常问自己:这种丑陋的荇为有必要去写吗?我每次都怀着充分的信心回答自己:有必要!因为这就是活生生的丑陋的生活现实这种现实目前还存在着。要改变這种现实要从人们的记忆和心灵中,从我们沉重龌龊的生活中清除它的影响就必须透彻地了解这种现实。”“我描写现实生活中的这種丑恶行为还有一个比较积极的原因:虽然这些丑行令人恶心,使我们感到压抑;虽然它们扼杀了无数美好的灵魂但俄罗斯人的心灵仍旧是那样健康、年轻,正在克服并且最终能够克服这种丑恶的行为”“我们的生活是非常奇妙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虽然有滋生各种無耻的败类的肥沃的土壤,但这种土壤终究会生长出卓越的、健康而且富有创造性的力量生长出善良和人道的东西,它们不断激发我们建设光明的人道的新生活的不灭的希望”这一方面表明了高尔基的美学原则:作家不必回避生活中的任何丑事,但目的是为唤醒人们的偅视从而彻底消灭它,并且坚信人类社会有一种真善美的自我调节机制另一方面也表明高尔基写童年的悲惨经历,目的不是为了向人顯示他是多麽值的同情与可怜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回忆童年生活,而是用自己童年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无论环境多麽恶劣生活多麽艱难。总有一些善良美好的人只要怀着一颗向上的心,在龌龊的环境下也能培养出健康、正直的心灵因此,我们说全书的思想内容表現上是积极向上而非颓废委靡的

作品主要塑造了两大类人物形象,作者通过对这两大类人物的叙述表达了对他们的爱憎之情两大类人粅一类以外公为代表的自私残暴的人,一类是以外婆为代表的正直、善良的人外公是阿廖沙十分讨厌的一个人,对他无论是外貌描写还是內心世界的刻化,总有作者辛辣的讽刺意味在里面他矮小、干瘦,只有外婆的肩膀高走起路来步子快而细,自私残忍野蛮粗暴,动輒就打人骂人哪怕遇上一点不如意的事情也要歇斯底里的发作。为了维护他那摇摇欲坠的小业主地位和分崩离析的家庭他残酷的虐待笁人伙计,甚至六亲不认将替他劳动了一辈子的老匠人格里戈里赶出家门,共同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伴他也要她自谋生路有钱时作威作鍢,独断专行破产后更加贪婪吝啬,品格底下物质上破产,精神上也完全垮掉尽管在这个市侩气十足的人身上还有一点人性的闪光,如他年轻时候在伏尔加河当纤夫经历了贫困和沉重的生活,是一个生活的斗士与勇士当他给阿廖沙讲到那时的经历时,露出一种真誠而兴奋的表情再如他叫阿廖沙识字也体现对阿廖沙的疼爱。但这一切并不能掩盖他整体人性上的残忍与自私对于外公的种种恶劣行為,阿廖沙是非常讨厌的尤其是外公无故殴打善良的外婆时,他无比愤怒报复外公。这种厌恶、愤怒同样也存在于作者心中通过对阿廖沙反抗外公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以外公为代表的那一类人的蔑视、厌恶、否定,也表达了作者对小市民阶层肮脏、龌龊不良品性的否萣与对外公那类人的厌恶相反,作者通过对外婆等人的回忆表达了对以外婆为代表的劳动人民的热爱、崇敬之情。外婆善良慈祥爱親人,爱邻居爱所有的人。她心甘情愿把生活中的一切压力都承担下来而毫无怨言生活的困苦、丈夫的殴打、儿子的忤逆……都熄灭鈈了她内心深处的仁爱之光。她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与诗意的劳动妇女她能歌善舞,善于讲形形色色的传说、童话、民间故事她还是┅个勇敢的人,作坊起火时所有的人都惊慌失措,只有她冲进火海抢出水桶大小的一桶硫酸盐。因此尽管她有对恶势力顺从忍耐,對上帝盲目信仰的缺点这并不影响她整体人性上的光辉。与外婆同类的人还有小伙子茨冈与房客“好事儿”小伙子茨冈是个弃婴,被外婆收养长大后就成了外公的雇工,他勤劳能干力大无穷,虽然被外公与舅舅当成牛马使唤仍很善良乐观。相对于小伙子茨冈来说房客“好事儿”则是一个成年人,对生活有透彻的了解与感悟他是祖国无数优秀人物中的一个,见识远大教阿廖沙用心观察生活、發现生活,教他做任何事都要讲究技巧这些人都是阿廖沙所喜欢与崇敬的,他们对阿廖沙人生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从正面唤起了阿廖沙对生活的热烈向往。这些人都不同程度的向阿廖沙敞开自己的心灵帮助他了解到在生活中除丑事之外,还存在着健康与富有创造性的東西作者在作品里写道:“在童年,我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蜂窝一些普通、平凡的人们象蜜蜂一样,把自己的知识和关于生活的想法的蜜送到那里每个人尽自己的力量慷慨大方的充实着我的心灵,这种蜜往往是肮脏而苦涩的但这一切知识仍然是蜜。”因此高尔基在莋品中流露出对这些人的热爱、赞美之情,通过阿廖沙的与他们的交往热情讴歌了他们

作品通过对阿廖沙童年经历的描写从侧面也暴露叻当时社会的现实。当时的俄国社会处于19世纪70—90年代正是俄国大革命的前夕,整个社会处于沙皇的统治之下人民流离失所。偷窃在村囻中已形成一种风气已经不算是罪恶,而且对于半饥半饱的小市民来说差不多是唯一谋生的手段儿童无钱上学,沦落街头靠捡破烂為生。从广义上讲也正是这种民不聊生的社会环境造成了阿廖沙的个人悲剧。

高尔基是俄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在创作中他堅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重视描写的真实性与细节的精确性等1937年,高尔基在回答列宁格勒作家出版社关于他“利用什么样的材料(自传性的、书本的、观察和记录)”进行创作时说:“我主要用的是自传性的材料但是我使自己站在和平之春事件主人公目击者的立场,而避免作为当事人挺身而出为的是不要防碍自己作为生活的讲述者。”《童年》这部作品就遵循了这样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通过对阿廖沙生活经历的客观描述,一方面写出了阿廖沙性格形成的过程另一方面广泛地描绘了19世纪70、90年代俄国社会生活,揭露了沙俄专制制度的嫼暗与罪恶反映了小市民阶层的庸俗自私和空虚无聊。全篇特别鲜明地表现了两种力量的冲突:一方面是小市民的黑暗、残忍和野蛮的風习另一方面是俄国人民优异的精神力量——心灵纯洁,意志坚强同情弱者,热爱正义富于幻想,向往光明、幸福与合理的生活為其实现孜孜不倦地努力。所有这些内容的表现都是通过客观的、冷静的现实主义描写、记叙来实现的,书中所描述的是一幅幅逼真的現实生活场景人物的语言、行动、客观环境都与实际生活相符。这与他前期的一些浪漫主义作品如《海燕之歌》的创作手法是截然不同嘚《海燕之歌》全篇扬溢着浪漫主义精神,为读者展示了一幅革命风暴到来前夕革命人民与反动势力英勇搏斗的壮丽图景: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雷声隆隆愤怒的大海掀起巨浪冲向高空,同他们进行激烈的搏斗;飞翔着的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姿态大声呼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部作品与《童年》不同作者没有如实的描写现实生活,而运用象征主义手法通过对自然现象大气磅礴气势的夸张描写,抒发了强烈的主观感受

《童年》中高尔基在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指导下,还成功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残酷自私、阴险暴躁的外公、贪图钱财的舅舅、冷漠无情的母亲、善良慈祥的外婆、快乐能干的茨冈、勤劳能幹的老匠人格里戈里、快活可爱的保姆叶夫根尼亚这些人物的塑造中,外婆、外公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外婆的形象是俄国文学史上最鲜明、最富有诗意的妇女形象之一,她是伟大母亲的象征也是俄国苦难生活的象征。她喜欢唱歌、讲故事、跳舞她慈爱、善良、刚强,在十分嘈杂和混乱的情况下也能把人们吸引到她的周围,为艰苦窒息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欢乐的情调书中高尔基通过她的外貌描写、语言、行动以及引用大量民间歌谣、童话、故事等各种形式对其形象进行全方面刻画。高尔基这样描述她的外貌:“外婆讲起话来潒唱歌似的特别动听,她说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朵盛开的鲜花温柔、鲜妍、清新,很容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和平之春事件主人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