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发展的模式中心模式,多元中心模式与全球中心模式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清华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发展的模式学研究中心成立

        清华新闻网11月15日电 11月9日清华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发展的模式学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中国少数民族发展的模式文化生态学術研讨会在熊知行楼举行。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史志钦与中心发起人之一、中国人类学与民族发展的模式学研究会副会长、清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景军共同为研究中心揭牌

  清华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发展的模式学研究中心现挂靠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會学系,旨在成为一个集学术研究与教学为一体的大学基础单元该研究中心将致力于医学人类学、中国少数民族发展的模式研究、历史囚类学、经济人类学、认知人类学、海外人类学和跨文化研究七个领域优先发展。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张小军任命为人类学民族发展的模式学研究中心主任

       成立仪式上,研究中心发起人之一景军教授宣读了“文化生态保护行动人类学倡议书”受到与会兄弟院校代表的熱烈响应。

       研讨会上毕业于西南联大的清华大学人类学老教师代表胡庆钧先生以“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寄语晚学后辈九三学社副主席邵鸿、华盛顿大学副校长JamesV. Wertsch教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强分别发言表示,希望人类学这样关心和致力于多元文化平等的学科能够茬清华大学取得更加充分的发展空间更多的人类学同仁一道发挥人类学的学科价值。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學院民族发展的模式学与人类学所及中央民族发展的模式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云南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兄弟院校系所负责人参加成立仪式。另外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兄弟院校系所发来贺信。

  清华大学人类学自上世纪20年代开始与社会学一同發展直至1947年成立国立清华大学人类学系。1949年之前清华曾经是中国人类学最好的学术基地之一,也是北方唯一建立过人类学系的学校當时清华的人类学研究包括中国少数民族发展的模式研究、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考古学、语言人类学等。1949年6月国立清华大学对院系设置作了局部调整,人类学改为边疆社会组隶属法学院社会学系。1952年院系调整后,潘光旦、吴泽霖、费孝通等人类学名师调往其他兄弟院校2000年6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复建后建立了人类学博士点,有70余名博士与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在读2000多人(次)聆听了人类学课程,主要课程有文化人类学概论、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定性研究方法、医学人类学、历史人类学、人类学专题研究与中国社会研究等

}

案例——1 某公司市场营销观念的變革 (889KB)

(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族发展的模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