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流畅度(144Hz高刷新率率、HZ?)谁懂那个叫什么参数,求大神告知已详细说明并上图!

马上注册 家电论坛众多有奖活動等你来参与!

您需要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来次大文章,将显示器所有的选购所需要注意的点全部讲完这次我们聊的可能是目前最全面的显示器选购指南了。

(友情提示:本文可能是目前最全面的显示器参数解析了全程干货,性子比较急的可以直接跳到结尾看结论

第一部分:显示器基本三要素和尺寸分辨率的选择

其实我们在选显示器的时候接触到的一般也就是尺寸、分辨率、色域

如果哽精细专业一点我们还会接触到显示器的伽马值、bit等高阶一点的参数。但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注重的还是尺寸、分辨率和色域。峩们就从最基本的显示器三要素开始讲起好了


屏幕的尺寸是以吋/英寸为单位,而且这个是指的是屏幕对角线的长度所以同尺寸不同比唎的屏幕面积还不一样。

还有尺寸单位这个一定不要弄错了我们很多人在写屏幕尺寸或者在日常口语中习惯用寸,可是这样其实是不合規的有很多地方就因为商家用"寸"做宣传而导致赔款。


关于分辨率我们都知道,显示器是通过一个个的像素点进行图片和文字的显示器小谨同学在这里做了一个简单的显示器,并使用像素点(分别率高达30 x 23不信你可以数数)对显示器进行了填充,每个像素点都能展现我們想要的颜色分辨率越高,显示的效果越细腻

但是当我们在选择显示器的时候,还需要根据显示器的尺寸进行选择小尺寸的显示器選择低分辨也是没关系的,毕竟同尺寸下分辨率越高价格也越贵就奉谨个人推荐的话小于24吋其实1080P就够用了,24吋及以上选择2K分辨率会比较沒有"颗粒感"(此处就普通用途而言,如果有其他专业需求根据具体要求进行选择)

而与分辨率相关的还有像素密度和点距(两个相邻潒素点之间的距离),这其实从字面上就能很好理解这里就不做过多展开了。


关于显示器色域目前的通用的有三个标准:

但是,重要嘚但是来了不同的软件支持不同的标准,例如:Google的Chrome就只支持sRGB并且完全没有色彩管理功能;Safari就具备了完整的色彩管理功能;IE同样也仅支歭sRGB,但它有部分的色彩管理功能

不过不用担心,我们一般使用的话sRGB标准已经是我们使用的上限再往上的标准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而言沒有太大的意义。

好了显示器基本三要素讲完了,其实就色域来说现在的显示器基本都能达到80%sRGB以上色域覆盖,对于我们日常使用是足夠了如果有专业需求可以另看,选择更高的色域

我们接下来主要聊一聊大家在选择显示器时比较纠结的尺寸和分辨率该怎么选,而基夲这两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台显示器的价格面板对于显示器的影响在现在来说反而没有那么大。

显示器尺寸和分辨率怎么选


其实關于尺寸我们就要首先了解到人眼的舒适区域,人的肉眼可视角度的度数通常是120度,当集中注意力时约为五分之一即25度。人单眼的沝平视角最大可达156度双眼的水平视角最大可达188度。

人两眼重合视域为124度单眼舒适视域为60度。人双瞳之间的距离差不多是6~7cm根据上图,A區域是我们人眼比较舒适的区域也就是我们人眼不需太大幅度运动下能观看到的屏幕大小,接下来就是一系列的计算环节


灵魂画师手寫计算过程,高中三角函数总算也是没落下也就是说屏幕的一半宽度X=Y(与屏幕的距离)×0.577 - 3,直接换算过来就是:屏幕宽度=人眼与屏幕的距离×1.154 -6单位为厘米(cm)。

如果你不想计算我们这里以一台27吋16:9的显示器为例,外边框宽度为62.1cm屏幕面板宽度为59.773cmX33.622cm,如果你距离屏幕55厘米咗右的样子选27吋显示器会比较合适

那具体显示器的尺寸该怎么选呢?奉谨同学收集了办公室很多人面对屏幕的距离远的有我这样距离80cm嘚,近的有40cm多数人距离屏幕在50-70cm那我就以这样的数据为界限说说不同距离上什么尺寸的显示器比较合适好了。

我通过将公式写入EXCEL表格计算嘚出人眼和屏幕距离(50cm-85cm范围内)比较合适的屏幕尺寸的理论数值


但是我们这里计算出的数值其实是理论数值,是在放松的情况下一块屏幕能占据我们视野的大小理论值

实际的体验中,因为人在观看显示器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且人在集中注意力阅读观察时视角会缩小,我们只能关注屏幕上很小的一块特别是在电竞游戏中我们需要快速看到整个屏幕的变化,这也是目前很多电竞选手一直选择24吋电竞显礻器的原因所以这里奉谨给大家给出选择屏幕的参考建议尺寸。

当然以上仅仅是建议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调节,毕竟把电影院搬回家嘟行


其实确定好尺寸,分辨率就好定下了分辨率是根据实际体验而来,目前显示器已经能做到4K的分辨率了但是分辨率并不是越大越恏,而且因为Windows系统的关系部分软件对于显示器的分辨率适配并不友好。

就拿我现在使用笔记本来说15.6英寸的笔记本1080P分辨率下我需要开启125%放大,而32吋的2K显示器我使用100%放大效果与笔记本125%放大效果所能感受到的感觉一致

体验各种型号,各种尺寸的显示器之后我仅从我自己的感受上进行推荐建议:24吋及以下尺寸显示器1080P就已经够用,而如果是27吋及以上显示器请选择2K甚至更高分辨率才有好的体验

当然,我这里仅僅提供的是够用的建议预算充足的小伙伴可以选择更高的分辨率会获得很好的体验,不过要提醒就是win系统下部分软件对高分辨率适配不呔好

既然说到了显示器的尺寸选择,就延伸一下曲面显示器和非曲面显示器的选择

就我个人和周围人的体验来讲,曲面显示器在大屏超大屏的情况下确实给人很好的沉浸感27吋显示器算是曲面和非曲面的一个分界点,27直屏和曲面显示器都有不错的观感体验27吋以下一般昰24吋显示器,这时候曲面就没什么必要了增加不了沉浸感,而32吋及以上如果没有特别的需求建议上曲面显示器能有不错的观感体验

第②部分:显示器面板差别和选择

然后就是比较关心的面板的选择了,其实面板在这么多年里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和变化能说得上变化的就昰OLED的大量商用和量子点技术的推出和使用。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各个面板之间的特性


我们先来看看历史已久的LCD显示技术,LCD显示屏结构非常复杂LCD 的构造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基板当中放置液晶盒,下基板玻璃上设置TFT(薄膜晶体管)上基板玻璃上设置彩色滤光片,通过TFT上嘚信号与电压改变来控制液晶分子的转动方向从而达到控制每个像素点偏振光出射与否而达到显示目的。

而按照背光的光源LCD显示器又汾为CCFL(冷阴极荧光灯管)和LED(发光二极管)两种,我们普遍认为的LCD和LED是两种显示屏的认识是错误的完全是广大厂商的误导,这两者仅仅昰背光光源的不同而已当然,关于液晶排列产生不同面板这里就不再深入了


而OLED面板则与LCD面板大不相同,相比较而言会OLED面板结构会更简單OLED的全称为有机发光二极管,也就是说OLED面板的发光材料为有机材料,相比于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在寿命方面有天生的短板

OLED显示技术具有自发光的特性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而且OLED显示屏幕可视角度大并且能够节省电能。

因为自发光的特性OLED在黑色方面表现的更纯粹,因为材料只要不发光那显示的就是黑色,同时视角广、对比高、耗电低、反应速率高都是OLED面板的特性


量子点技术咱们前面已经说到了,就不再继续赘述现在就来说量子点显示器都有哪些不同。

其实就目前嘚量子点屏幕来说与传统的LCD面板仅仅是做了背光方式上的改变,是作为LCD面板的延伸并没有什么根本上的改变。通俗点说目前的量子點显示器就是在VA面板中加了一张膜也就是上图中的那张QDEF膜

我们都知道,目前LED背光方式中为了显现出三原色,有两种背光方法:

LED灯光進行背光这样成本非常高基本没有显示器在使用;其二是目前商用显示器的普遍背光方式:伪白光LED背光,利用像素点的荧光粉显色什麼是伪白色LED背光呢,就是通过在蓝光LED中加入黄色荧光粉的方式发出白色背光(上图中的blue

这也是网络上传言甚广"屏幕有蓝光伤眼"的来源但囿句话叫做"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只要是符合安全标准的显示器同时合理用眼的话,并不会造成网络上哪些大肆传播的谣言中的結果所以不必过多担心。

目前我们接触最多的面板

以上是目前三种面板的区别但LCD面板才是我们目前接触的最多的面板,而LCD面板目前主偠分为了TN面板、VA面板、IPS面板

光源也有CCFL(冷阴极荧光灯管)和LED(发光二极管)两种,目前来说基本都是LED光源了我们这里主要来解析一下這三种面板该怎么选。


TN面板是最早广泛应用于桌面显示器的液晶面板并且至今在液晶显示器试产仍占据一定的位置。其原理为最基本的彩色液晶显示背光板上对应每个象素点的位置都有三条分别只透红绿蓝光的滤光条带,每个象素的每个条带处都有独立的电路驱动对应位置的液晶分子转动从而不同亮度的红绿蓝三色光混合,使人眼感受到各种颜色

TN面板在如今各大优秀新面板的冲击下仍能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也不是没有自己的优势,一是成熟的生产工艺能带来相对底的生产成本可以争夺很大一部分的市场份额;二是响应速度的至今無法被其他面板超越,极限响应可达1ms

同时TN面板的144Hz高刷新率率也可以比较容易提高(相对其他面板而言),但软肋就是可视角度特别是上丅可视角度并不好可以明显看到正对屏幕与从侧方观看屏幕有很大的区别。

液晶分子在静态的时候并不是完全垂直排列在施加电压后液晶分子成水平排列,这样光便可以通过各层在当时,它拥有较慢的响应时间、广视角及高对比但相对的牺牲了亮度与色彩准确性。

汾析家预测MVA技术将主导整个主流市场但TN却仍旧占据主流市场。主因是MVA的成本较高及较慢的响应时间(它会在亮度变化小时大幅增加)

之后經过三星改良生开发出PVA面板,其综合素质相对于MVA面板有很大的提升但却有着黑色不纯正的缺点,导致整体色彩偏亮但其优势在于强大嘚高产能和高良品率,被各大厂商所广泛采用主要用于中高端显示器和液晶电视。

IPS面板的优势是可视角度高、响应速度快色彩还原准確,是液晶面板里的高端产品该面板技术增强了显示器的动态显示效果,在观看体育赛事、动作片等运动速度较快的节目时能够获得更恏的画质

仔细看屏幕时,如果看到是方向朝左的鱼鳞状象素加上硬屏的话,那么就可以确定是IPS面板了当然现在的IPS经过了多个"变种",潒素排列也不一定会按照上图所示的那样

IPS面板最初是作为彩色专业显示器而设计的,其色彩还原、可视角度以及图像质量都无疑是最好嘚但是,IPS面板因为需要更多的背光漏光难以避免,响应速度也难以提高

目前来说,大家比较倾向选择的是IPS面板硬屏有比较好的视角保证,色彩也会更好一些价钱也贵很多,其实我们其实看到很多VA面板在素质上已经渐渐追赶上IPS屏在高端领域IPS面板仍旧是地位无可撼動,但我们也并非一定要选IPS面板的显示器

如果你不玩游戏,对画质也没有什么高的要求就日常家庭使用或者办公使用显示器的话,那麼只要买一般的TN屏显示器就能满足你的需求

如果你不玩游戏,对画质有点要求那么我会建议你买除了TN之外的屏幕,都是可行的当然┅分钱一分货。

如果你玩游戏对画质不是很敏感。因为电子竞技对于显示器144Hz高刷新率率和响应速度有很高的要求我会建议你买一个高144Hz高刷新率率和极速响应的TN屏显示器,比如明基XL2540就拥有高达240Hz144Hz高刷新率率1ms灰阶响应。

如果你偶尔玩游戏对画质有一定的要求。那么请你牺牲一下响应速度和高刷率一般的IPS、MVA、PLS都是可以的。

如果你主要用来玩游戏对画质很敏感,然后还想拥有高体验IPS有高144Hz高刷新率率的面板可供挑选,当然响应速度也是会有一定牺牲的当然价格也会比较高,比如ROG的PG279Q也拥有高达165Hz的144Hz高刷新率率

如果你对画质有很高的要求,達到专业需求级别的

那么选的显示器只能说不会适合电子竞技,只能说偶尔娱乐娱乐是可以的因为为了稳定输出高画质,必然需要牺牲高144Hz高刷新率率和响应速度目前的话也只有IPS面板能够做到在综合素质上压制其他面板,就比如前文提到的HKC T7000钻石版使用的就是高端的IPS-ADS面板

当然这里也只是笼统的对显示器面板进行了分析,分析了显示器几种面板的大体上的特性当然是存在特殊的情况的,我们需要有特殊凊况特殊对待

比如这里就不谈ΔE这些东西了,毕竟知道ΔE意义的小伙伴还真没几个不知道怎么选择显示器的这里的建议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选择显示器而言应该已经足够了。

显示器一些专业参数解析

第三部分:显示器一些专业参数解析

关于电竞游戏比较注重的是显示器的144Hz高刷新率率和响应时间。因为电竞选手对于视觉信息接受和反应普遍都会比我们普通消费者要高一些而且即使是我们普通消费者,茬"吃鸡"等对显示器响应时间和144Hz高刷新率率要求较高的游戏上都会感觉有差别

我们一般使用的显示器144Hz高刷新率率为60Hz,一秒钟能144Hz高刷新率60张畫面对于日常是够用了。电竞显示器宣传的144Hz其实是对游戏中的激烈操作支持所以电竞选手会选择高144Hz高刷新率率的显示器作为自己的装備。


就144Hz高刷新率率上来说144Hz的显示器比60Hz的显示器高两倍不止。但从60Hz到144Hz的性能提升大但体验提升并不如30Hz到60Hz那么明显,这也是很多人说144Hz和60Hz没區别的原因之一甚至导致很多人说人眼看30帧就够,60帧就非常流畅了144Hz根本没用。

也有很多人说其实只要24帧就能看到动态的画面高帧率其实没多大用处。其实正确的说法是24帧是界限,24帧是肉眼识别动态画面的下限如果连续的画面低于24帧,你就会觉得看到的是"PPT"而如果幀率越高,人眼看到的画面会越流畅


144Hz或者更高144Hz高刷新率率的显示器确实在游戏性能上有提升,如果144Hz高刷新率率稍低的话很有可能两个楿邻的操作可能会被安排在同一帧画面显示。

对于敏感的有高游戏显示要求的可能就会比较需要更高144Hz高刷新率率的显示器。但如果并不昰电子竞技爱好者对于游戏画面的连续性要求不是很敏感的话,一般的60Hz或者75Hz也就足够使用而且一般电竞显示器因为确实电竞性能的提高,价格也会稍贵


在很久很久以前,响应时间还仅仅指的是显示器的"黑-白-黑"转换时间而如今显示器所标注的响应时间基本都是灰阶切換的响应时间(GTG:Grey To Grey)。

当我们玩游戏或看电影时屏幕内容不可能只是做最黑与最白之间的切换,而是五颜六色的多彩画面或深浅不同嘚层次变化,这些都是在做灰阶间的转换

事实上,液晶分子转换速度及扭转角度由施加电压的大小来决定从全黑到全白液晶分子面临朂大的扭转角度,需施以较大的电压此时液晶分子扭转速度较快。但涉及到不同不同明暗的灰度切换实现起来就困难了,并且日常在顯示器上看到的所有图像都是灰阶变化的结果,因此黑白响应的测量方式已经不能正确的表达出实际的意义为此,灰阶响应时间的概念就顺应而出了

所以虽然都是响应时间,但所含的意义是不一样的但基本都表示了一块屏幕的反应速度的快慢。

(但我们都知道这僅仅是理论上的数据,实际上显示器能显示器的帧数还需要根据显示器的144Hz高刷新率率的上限来看)

通俗点说,响应时间的长短可以影响顯示器画面变换的过程是否干净利落脆拖影是否会严重。对于游戏玩家尤其是电子竞技职业玩家来说显示器响应时间自然越短越好,所以目前标榜游戏显示器的响应时间基本上为2ms-5ms而高端一点显示器的基本都在1ms。杜绝拖尾提高动态画面的反应速度和流畅性。

我们会发現144Hz高刷新率率和响应时间都会照成画面的拖影,但其实两者之间是不一样的144Hz高刷新率率造成的是人眼视觉系统上的拖影,而响应时间則是显示器面板上的"原生"拖影

显示器的三项基本要素基本大家都知道,而144Hz高刷新率率和响应时间大家在近年的厂商宣传轰炸中也了解的七七八八了但应该对色彩专业向的参数不是太了解。那我们简单聊聊我们能接触到的色彩相关的伽马值和色深(8bit、10bit)究竟是啥


经常看峩们显示器评测的小伙伴可能会时常看到伽马值的测试图,那我们所说的伽马值究竟是代表了啥呢为什么我们要选择将伽马值(γ)=2.2作為我们的标准?

伽玛值影响图形中间值的色调或中间层次的灰度通过调整伽玛值可以改变图像中间色调灰阶的亮度值,以增加图像的中間层次而不会对暗部和亮部的层次有太大的影响。

这其实和我们接下来要说到的色深有很深的关系就这么来说吧伽马值就是颜色和亮喥之间的关系,合适的伽马值能有更好的画面细节呈现和更好的还原真实的画面体现在一般感受上就是画面是否过曝,亮度是否过高戓者太低的时候画面颜色分不清,没有暗部细节

而伽马值=2.2怎么来的呢?是实践中目测调整出来并最终确定的是的没有什么科学计算什麼的,就是实践得到的1996年微软和惠普在特定的光照条件下测试人观看显示器的感受,他们认为把8位图像中128号灰(0.5灰)这个抽象的、代表心目中中灰色的数值,对应以白像素21.8%的亮度显示出来由黑到白的渐变过渡看起来会比较均匀。

最终对应的Gamma就是2.2那么他们定了这个标准,后世的硬件也就都往上面靠了包括拍照的时候,编码Gamma也就取了1/2.2=0.454这样能保证整个编码解码系统总Gamma是1,高保真自然界中的色值能在屏幕上相对完好的再现。

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面向色彩专业领域的显示器有标上8bit/10bit面板那bit是什么意思,我们该怎么去理解

其实bit代表的还昰计算机二进制中的基本单位,而二进制信息是由0和1组成的套用到显示器上也是一样的。


我们假设小谨前面做的显示器是1bit面板时表示顯示器的像素点只能识别1位信息,那么这个像素点可以展现的信息是"1"或者是"0"那么这个像素点可以显示2(2^1)种颜色。

而我们假设小谨做的顯示器是2bit面板时表示显示器的像素点只能识别1位信息,那么这个像素点可以展现的信息是"00""01""10"和"11"四种那么这个像素点可以显示4(2^2)种颜色層次。

以此类推显示器如果是8bit面板将可显示2^8=256个颜色层次,但是每个像素点都是RGB色组成的于是8bit最终将能展现256 x 256×256=种颜色,这也是很多8bit显示器标注1670万色的根据10bit的话你们可以自己算一算。

电竞显示器的144Hz和1ms响应真的有用

第四部分:电竞显示器144Hz和1ms真的有用么?

前面的参数部分我們有聊过144Hz高刷新率率和响应时间虽然在理论上是有提升的,但是真的有效么我们实验来验证。

我们使用了一段录制的吃鸡demo来保证显示器画面一致性并使用了同一台支持高144Hz高刷新率率的显示器分别设置了144Hz和60Hz的144Hz高刷新率率,进行画面同步播放硬件方面使用了GTX1080Ti作为支持,並调低了画质保证显卡能够提供足够的画面帧数支持。

视频中(如果页面没有出现视频可点这里)我们在其中一部分做了逐帧播放处悝,大家应该能够看到144Hz和60Hz的明显差别如果说视频还看的不是特别清楚的话,我们将视频中的画面截取了下来(左为144Hz有为60Hz,可点开看大圖)


注意手部和墙角60Hz有很明显的拖影。

144Hz在面对大角度的视角转换时相比较60Hz拖影会轻微很多。

在这个视角急速转换时60Hz的画面已经完全糊掉了,而144Hz还只是轻微的拖影

在中场景中,60Hz画面拖影持续时间会更长而144Hz在短暂的拖影后迅速恢复正常。

这张画面更明显144Hz和60Hz,在场景轉换中144Hz和60Hz同样出现画面拖影但144Hz因为高144Hz高刷新率率的缘故,不仅拖影范围小画面连续性也比60Hz的好。

而在最后在这个场景可以明显看到144Hz囷60Hz的差别。

144Hz并不是传说中的无用相反,144Hz的显示器确实有实质上的性能和体验上的提升也有很多网友说,刚使用过144Hz显示器感觉没有多大嘚提升但之后如果在看60Hz显示器会有卡顿的感觉,适应了高帧数再回到低帧数确实难

不过,吃鸡非得144Hz显示器么不一定,不过144Hz144Hz高刷新率率的显示器确实能提供更好的画面连续表现能有更好的电竞体验。60Hz就不行如果自己不是强需求同时也对画面的连续性并不敏感的话,拿60Hz的显示器进行娱乐也没毛病

我知道,很多人是不信的1ms差别哪有那么大,今天为了验证这个说法我们选用了两台高144Hz高刷新率率(144Hz)嘚显示器,这两台显示器的响应时间出厂标识分别为1ms和2ms(可点开查看大图)


注意房间内的画框、窗户和天花板上的灯1ms响应的显示器拖影凊况明显小于2ms的显示器。

在急速转换视角的过程中2ms响应的显示器拖影都快成实相了。

在翻墙的过程中枪支的晃动1ms响应的显示器拖影情況明显小于2ms响应的显示器,而且2ms响应的显示器画面模糊程度要比1ms响应显示器严重不少

为了防止因为拍摄原因造成错误的实验结果,我们還拍摄了一台60Hz/4ms响应的IPS显示器作为对照组


实测证明从画面拖影严重程度来看:60Hz/4ms>144Hz/2ms>144Hz/1ms。而之前的1ms和2ms响应时间的对比结果具有普适性而非特殊性。在实测之前以为1ms和2ms之间的差别不会很多,但是当实测之后不得不承认这差距确实有点大。

实测结果表明屏幕响应时间确实对显礻器拖影有严重的影响如果说"144Hz高刷新率率"是给眼睛的视觉成像系统留下拖影的话,"响应时间"则是直接在显示器上留下拖影但我们不难發现,市面上很多专业显示器响应时间都是8ms甚至更多那是人家的应用领域不同。

而针对FPS和赛车等需要急速转换场景的游戏或者软件这樣的1ms甚至0.1ms响应的显示器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有那么一部分人玩FPS游戏会头晕其中一部分的原因就是"拖影"的存在(而就在对视频截图的过程中,看了一遍又一遍模糊的场景画面自己都头晕恶心了好一会)。

还有人会说自己看显示器怎么没有这样的情况,这里其一是有个體差异性其二是个人认知感受不到并不代表视觉系统和大脑感受不到,我们要知道我们所理解的画面是通过了大脑处理之后的

如果大镓不相信的话其实可以真的找几台显示器对比试试,需要长时间适应144Hz对于60Hz的确很大,1ms响应对于5ms、8ms也有提升但是在响应时间上我们却并沒有最求极限,以上的实验都是选取了比较极限的情况下为了体现144Hz和1ms确实有意义

在我们日常使用上,60Hz、8ms以下就够用了如果玩游戏电竞需要基本也只是144Hz、5ms以下也够用,我们这里想表达的是最求极限并非无用之举我们不得不承认电竞职业选手和我们一般娱乐选手确实有一些差别。


}

不同的技术、材质决定了显示器嘚各项参数我们总是在意、强调着屏幕面板材质,实际上就是在框选出其的大致参数边际如若将显示器核心参数排序,大体上应该是:

很久以前购置显示器都会讲配一台「XX吋」的显示器,似乎物理尺寸是第一参数但如今提及显示器则会说配一台「2K」或者「4K」的,以忣「广色域」或强调「144Hz」的。这体现出如今更加注重色域、分辨率、144Hz高刷新率率等参数不在单纯的追求物理尺寸。

这些参数并不是「孤独」的存在而是相互依存。也许存在各项参数爆表、「完美的」显示器但其价格也一定爆表……

本着「按需购置、看钱说话」的立場,理解显示器各项参数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的结合自己的钱袋来选择一部相对更加适合自己使用需求的显示器。

关于参数在下文中會结合个人的理解 ,尽量的说「人话」… 

自然界中的任何颜色基本都是红、绿、蓝三种基色混合而成,RGB(Red/Green/Blue)

在色彩空间领域,CIE XYZ 1931几乎代表了人类标准人眼可以识别的颜色,都在CIE XYZ定义的这个范围内

但在目前、乃至未来很长时间里,包括但不限于显示器等显示设备都还不能100%的准确还原出所有颜色也就是说,目前的显示器只能还原CIE标准中部分区域的色彩如此就有了色域参数。理论上能够显示出的色彩樾多,其色彩表现能力就越强在消费级显示器大概有五种彩色语言标准:sRGB、NTSC、Adobe

色彩空间相互之间不存在「换算」关系。强行的「数字化」推演亦是一种参考并不准确。比如在显示效果上sRGB:100%≈NTSC:72%。但是NTSC:72%并不是相当于sRGB:100%因为NTSC并不是完全涵盖sRGB。

且不同的色彩空间各有优缺比如P3銫域的「面积」虽然不是Best,但它对红/绿色表现力很强Adobe RGB色域虽然宽广,但现实中只有少部分软件可以完美支持该标准落实在目前显示器實际产品上,主流大致分为sRGB:100% 、120%、125%NTSC:72%、100%,P3:90%以及「广色域」等等……

在光影设计、印刷等对色彩还原度要求较高的行业,色域是第一考量参數更宽广的色域才能相对更精准的还原色彩。而对于普通用户色域达到NTSC:72%,亦就是大约sRGB:99%即可满足日常大部分使用需求。如果没有Professional级别嘚需求选择一部不低于NTSC:72%的显示器即可。在视听、游戏上体现出的差异可能只是草丛的草没有那么绿德玛西亚的护甲不那么金灿灿。甚臸非专业人士或对色彩并不敏感的人在不对比的情况下都难以察觉

Tips:智能手机的迅猛发展,直接促进了显示面板在技术规格上的提升佷多P3:90%(相当于NTSC:90%)的显示器的价格也不似曾经那样感人。如果对色域有一定要求或者实际产品看起来却是更加讨你眼球,高色域的P3亦值得尝試

至于「广色域」 , 就像所谓「超分屏」、几乎可以理解成是一种「营销辞令」…

一些将到NTSC:72%的显示器也敢堂而皇之标榜广色域在混乱嘚市场环境下,已经很难界定广色域的标准 

相对于色域,分辨率更好理解代表显示器可以显示出多少像素。以Y*X形式表述以为例,可鉯理解成显示屏幕水平(X)方向有1080「线」+垂直(Y)方向有1920「线」组成

「分辨率」参数不仅标了设备最大解析度,同时也表示了显示比例还昰以分辨率为例,最大显示像素2073600也代表了16:9的屏幕显示比例。但分辨率并不能体现出屏幕的物理尺寸

通常情况包含像素越多,图像就越清晰

更严谨的讲:单位面积内,包含像素越多图像越清晰。

譬如手机5.9英寸的屏幕亦可有、;40英寸显示器采用分辨率的产品也很多只昰1K与2K分辨率在5.9英寸的屏幕上肉眼很难甄别,可在32英寸及物理尺寸更大的显示器上1K/2K一眼分出高下。这就是上述强调的「单位面积」

过大嘚物理尺寸「稀释」了分辨率,观感上大打折扣不同于电视工作时的视距、显示器多用在桌面环境。较近的视距很容易捕捉到画质的粗糙

实际上,分辨率才是普通用户对于显示器考量的第一参数它立竿见影的提升画质图像的品质。

Tips:私以为在过往十几年里的主流分辨率,27英寸几乎是其物理尺寸的极限绝不能超过32英寸。由于显示器通常是桌面使用环境视距近,就很清楚的看到图像的「糟粕」

换訁之,「分辨率」与「尺寸」这两个参数是相互解释、相互依存的从合理的使用效果和良好的体验维度上来 看,分辨率的大小束缚着屏幕尺寸的上限而屏幕尺寸的大小决定了分辨率的下限

144Hz高刷新率率决定了动态图像的流畅、稳定性144Hz高刷新率率越高,图像越稳定关於这一点,无须旁注「理论上」且越高的144Hz高刷新率率,带来的视觉疲劳感越小

通常来讲,30帧左右的动态图像人眼已经无法识别60Hz的144Hz高刷新率率几乎能满足大部分日常使用需求。但对于玩游戏尤其是电竞、射击甚至竞速类的游戏,更高的144Hz高刷新率率意义非凡这主要体現在两个方面。

第一、更高的144Hz高刷新率率可以杜绝画面的迟滞在某些强度达到「毫秒级」响应的游戏,更高的144Hz高刷新率率可以让画面更加稳定带来更及时的回馈。

第二、更高的144Hz高刷新率率可以更好的发挥出鼠标的性能

光电鼠标「报告率」参数,也做「144Hz高刷新率率」、「回报率」这个参数早已经「过剩」的存在。在60Hz的144Hz高刷新率率下125Hz的回报率都浪费了一半。而如今差不多的鼠标都已达到1000Hz的144Hz高刷新率

144Hz為例:同样一秒单位,在相同的分辨率下鼠标移动了相同的距离。在这一秒里、在这一段鼠标形成轨迹中60Hz下的鼠标得到了60次回馈信号,而144Hz得到了144次反馈信号!结果必然是144Hz下的鼠标移动更加流畅顺滑、指向更加精准如此顺滑感甚至都不需要游戏、持鼠标就能体验的到。茬游戏中这种更流畅的鼠标操作回馈、黑话叫「跟手」!这也是Gamer用过144Hz就「再也回不去」的最主要因由。

Tips:如果玩游戏尤其是电竞、射擊等需要操作强度较高的游戏。吐血推荐144Hz或更高144Hz高刷新率率的显示器在高强度操作游戏的前提下,较高的144Hz高刷新率率参数在实际使用中帶来的「收益」在某种意义上都要超过分辨率!谁用谁知道…… 

这是最好理解的参数——显示器屏幕的物理尺寸以「吋」为单位表示屏幕对角线的长度。这个「吋」指英寸1吋=2.54cm。譬如采用16:9比例的27吋显示器的对角线长度大概是68.5cm左右

这个参数只是说明了屏幕、可视面积的尺団,并不代表整个显示器的外型尺寸通常显示器的外型或多或少的要超过屏幕尺寸。因为除了屏幕显示器还有外壳、边框,(假)黑边、支架等元素当然、决定显示器外型「颜值」和「逼格」的,恰恰是这些要素这部分应该称作外型,严格的讲它并不是一个参数优缺唍全取决个人审美。

对于色域、分辨率、144Hz高刷新率率参数自然是越广、越大、越高越好。而屏幕尺寸、在很多情况下并非越大越好……偠看使用环境和对应工作任务

Tips:上文分辨率所述,在桌面使用环境下如果选择16:9的32吋的显示器,建议选择2K或更高分辨率如果选择的分辨率,那么屏幕尺寸最好不要超过27吋

以上是关于各项参数的「理论」 部分。理解了几样核心参数及他们之间的关系需要一部什么样的顯示器也就大概其心里有数。


下文是个人实践中的总结:

分享个人在使用中的心得和经验可借鉴。 

没有仔细统计过用过多少部显示器粗略算起、没有百部至少也得有大几十台……按大小个头战队的7部显示器,都是个人现役……这些各有特色参数/功能互补。应对不同的笁(kan)作(pian)和 任(you)务(xi)

这几部显示器最「老」的是2015年,最新的是今年8月除了一部LG,其他全部来自Philips相较于更早时候使用ViewSonic、Samsung带给我的负面回忆,Philips的售后服务不止一次打动过我当然不能以偏概全,也许只是所在地区的经销商比较出色在显示器领域,Philips实属二线品牌其产品线虽不拔群,却也算丰富加之性价比高,最近几年购置的显示器多为Philips

4065UC是分辨率最高的、 4K。尺寸最大的40吋,也是时价最贵的它是这些当中购置最早的,在2015年4月彼时服役的显卡在当时也算高端、R9 380。但用它来顶4K显然有些「作死」……

稍吃配置的游戏都无法在4K下顺跑……并且,雖然有40吋的物理尺寸但Windows操作系统在4K分辨率下UI还是过小,初体验并不是很好

后来、Windows 10在一次更新中改进了UI缩放功能,缩放逻辑得以改善4K顯示器缩放后十分明晰,印象深刻

彼时在「肝」《魔兽世界》,发展要塞、经常需要多开在4K下,的窗口正好铺4个利用 Win+方向键轻松调整。在40吋的可视面积下操作每一个窗口亦不费力。体验舒爽……

SLi每次升级显卡都试图体验在4K下玩当时的AAA游戏,玩过……不、确切的说是运行过《巫师III》、《古墓丽影·崛起》、《全境封锁》以及《绝地求生》……可是至今也没能让这些AAA游戏的最高特效,在Hz下稳定FPS60可見至少在游戏领域,GPU的发展相较前端显示设备是「拖后腿」的So,无关物理尺寸、若想在4K分辨率获得从容的体验就需要更强劲性能的显鉲作支撑。

再在后来这部4K+40吋不在出现在我的桌面上。原因、自然是有了「更好」的替代所谓更好、并不仅是在参数上,更多的是在体驗上

桌面显示器的屏幕尺寸与视距呈正比。更大的尺寸不仅需要更高的分辨率来支撑,还需要更大的视距反之、不仅晃眼、损伤视仂,且极易疲劳甚至眩晕!

个人桌台不算小,视距也达到了1M+自觉颈椎、耳石等关乎平衡的器官都属正常。从DOS版《毁灭公爵》至今第┅人称视角的游戏也撸了20多年。但在在1m视距下,使用40吋显示器玩第一/三人称射击类型游戏仍有明显眩晕感

这也就是上文所述的,显示器的尺寸在某些使用环境下未必是越大越好

如今,这部4K显示器「隐退」到了榻榻米上在妻子追剧霸占客厅电视、我又想撸PS/XBox主机游戏时,它就派上了用场

歪倒在榻榻米上,或「葛优躺」在懒人沙发上用手柄玩这样的环境拉开了视距。PS4 Pro/XBox天蝎座终于让游戏主机达到4K层级加之游戏主机优化优异,虽然锁帧、但也算发挥出了这部4K显示器的效能凭这一点,这部显示器短时间内不会退役

在购买4065UC两月后,也就昰2015年9月那个当儿购置了Phlips 272G。很显然冲着144Hz。

彼时、英雄联盟热度达到了空前S5。那时候的LOL并没有「超凡大师」这个段位在S4打到了钻4的我罙信:我距离「最强王者」就只差一个「电竞显示器」了……

呃………当然还有之前的S4/S3/S2,我也曾坚信距离王者就差一个「电竞鼠标」、就差一个「电竞键盘」、就差一个「给力队友」双排………实际上显示器or外设并没有所谓「电竞」标准,只是好的硬件装备却是能够助人哽好的发挥结果呢,S5最后打到了个人历史最好成绩……钻三…而S5之后…再没上过钻石…… -_-”

除了LOL这些年还用它肝过《巫师III》、《古墓麗影·崛起》、《辐射4》、《GTA5》等等… 每款都耗费100小时+  在过往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桌面上都是272G+3470UP肝游戏就靠左边,其他靠右边

272G是上述显示器列队当中使用频率最多、时长最长的一部。不只是因为在自然时间上它来的早

意图明显,想把游戏用显示器在144Hz的基础上升级臸32吋+曲面。由于先前使用一款Philips 3270QP32’2K。(不在上述列队中已退役送人)

当时与3270QP搭配使用当时3470DP,也是游戏靠左其他靠右,体验尚可

但…328C實际使用一段时间后,还是觉得272G玩游戏更舒适遂换回。究其原因、虽然328C有144Hz+曲面但只有1K分辨率,这对于32吋屏来说还是太低了。视觉效果差点意思而272G虽也是1K分辨率,但它的尺寸是27’个人认为、27吋是桌面显示器最理想的游戏尺寸!尤其是长时间专注游戏、27’疲劳感最低。

这部328C也成为最近几年购买的显示器中「存在感」、「出场率」最低的显示器

贼心不死……还是惦念32吋……今年8月,购置了328M相较328C,在32吋 144Hz 曲面基础上——2K分辨率!

终于有一部适合自己、各项参数平衡的显示器。同样也是时下个人最推荐的参数配置:32吋+分辨率+144Hz144Hz高刷新率率+1800R曲面

悲催的是近几个月各种「繁忙」,都没「正经」玩游戏328M入手以来,只用它玩了一款游戏——《中国式家长》…… -_-"

如328M配置的显示器各个厂商都有对应型号。不同的品牌溢价及扩展功能一线厂牌价格在RMB3000+,临近双11、已知不会太费力即能¥2999到手如果预算充足,应「一步到位」因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少则1-2年、多则3-4年里,这个参数配置的显示器都将是主流

被冠以「带鱼屏」的21:9显示器 ,「非主流」嘚显示比例逐渐得到认可甚至青睐。它具有独特的魅力个人就对其偏爱有加。大部分时间桌面上都有一部21:9在用

有三部21:9显示器,分别昰:

到达了30吋+时带鱼屏也同样也面临着尺寸:分比率的问题。这种「伪2K」分辨率在29吋上体验尚可而34吋不够用……

So,升级至「准3K」的3470UP上市时果断入手!体验舒爽、常驻桌面!

3470DP VS 3470UP 外型、支架一模一样。甚至乍一看显示效果也差不多。但是 VS 在实际使用时的桌面视距下差距昰很明显的。

最初用21:9的感受是游戏时拥有更宽阔的视距譬如LOL能多看到很多场景,某种意义上能更有效的防GANK在《暗黑3》中,甚至很多迷宮中可「窥墙」穿怪……使用久了发觉它的魅力不仅如此。

在需要多个任务频繁切换/查阅/浏览时超宽的桌面可以轻松应对,感觉就是┅种「优雅」

比赛直播+DNF刷图+微信吹B

古人云:一心不可二用。但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想获取更多、更多、更多的信息量。可时間是有限的……很多时候我们就边玩手机边看电视、边听FM边工作……一部21:9的显示器,可以边XX边OO很多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即是生产仂

功能上,21:9显示器似乎介于单屏与双屏之间比单个显示器拥有更多的桌面空间来多任务同时进行,在查看/操作多任务时又无须像双屏┅样扭动脖子动动眼珠就行……21:9是值得尝试的。 


设计、视频涉及打印:高色域,确保颜色还原准确

影视向:尺寸,大屏看着爽但紸意分辨率。另外很多大片都是21:9去黑边满屏看,很爽!

游戏:分辨率越高越好144Hz高刷新率率越高越好。倾向竞技、射击类游戏又预算有限优先级 144Hz高刷新率率>分辨率非「硬核」玩家,分辨率>144Hz高刷新率率且更好的分辨率/144Hz高刷新率率,需要更强劲的显卡做支撑

文字类办公:能多开窗口提升效率,更大桌面、更大可视尺寸21:9是个好选择。当然桌面空间允许、也可以尝试组双/多显示器。  


大概一周前与朋友喝酒至午夜。代驾小哥将我送到楼下车库门前我自行将车入库。在车库卷闸门升起到一半时隐约一道「黑影」掠过,闪进车库!醉眼朦胧、加之午夜一时间不确认自己是否真的看到了什么……

车入库后,胆战心惊的打开车门…… 定睛一看却黑却黑一只黑猫,蹲坐在車库里凝视着我!酒醒了一半……⊙▽⊙"

随即、它一边「喵喵~喵喵~」不停的叫一边向我爬过来……我离开车库,它随我离开我走到单え门,它跟我到单元门我打开楼宇门,它跟我进入…

常识来讲如此亲近人类的应该不是野猫 ,料想是别家走失的把它带回家,喂了些火腿肠和水它不再「喵喵」。把它圈进卫室我自便睡去……次日,向邻居 、物业、门卫打听这猫是哪家的…… 未果。之后它…咜特么的、就赖在我家不!走!了!

骗吃骗喝也就算了,闹我起床我也忍了而我干什么、它就干什么 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我坐座便它蹲马桶水箱。我瘫在懒人沙发里看电视它瘫在我身上看电视。我在餐桌吃饭它趴餐桌上啃筷子。我玩游戏它踩键盘。我看LPL直播它帮RNG打龙……

我拍照,拍哪它就在哪晃!还特申请的看镜头……

这也太特么 欺!负!人!了!……

一位年长的亲戚见过此猫、鉴定应该昰5-6个月大的「当年猫」

查阅百科,家猫寿命……可达15年+

未来十五年不敢想……

}

  今天显示器给人的视觉体驗似乎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尺寸了,从NVIDIA推出“3D立体幻镜”开始高144Hz高刷新率率显示器就已经走入了玩家的视线,不过由于其价格昂贵同时鈳供选择的产品也不是很多,很多人都望而却步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厂商推出自己的高144Hz高刷新率率显示器产品而苴144Hz高刷新率率也不再是以前用于支持3D眼镜的120Hz,而是更高的144Hz那么144Hz和普通的60Hz显示器究竟有什么区别呢?高144Hz高刷新率率显示器能给我们带来的遊戏体验又有何不同

  这个问题实际上要从人眼的反应速度说起,我们平时看的电影电视剧一般的帧率在25-30帧每秒一般来讲,只要帧數高于这个你的视觉信号就不会有任何的卡顿,也就是所谓的视觉流畅而且电影是不涉及到实时渲染这个步骤的。

  但是游戏并不昰电影我们在游戏过程中所看到的画面,完全是根据我们的操作以及电脑本身根据游戏的内容实时渲染出来的在开启垂直同步的情况丅,如果你的电脑性能不佳每秒渲染出的画面数量低于显示器的144Hz高刷新率率,那么你的的某些操控动作就会被显示器强行安排至下一帧進行显示这个就是我们平时遇到的操作延迟;如果你的电脑性能够强,每秒渲染出的画面数量高于显示器的144Hz高刷新率率那么你的某些操控动作就会被显示器选择性忽略,这就导致了丢帧虽然眼睛看起来是一点也不卡,但是肌肉反射的识别灵敏度要大大的超出视觉的反射所以玩家不得不为了满足操作的流畅,而去选择性的关闭垂直同步这一功能

  关闭垂直同步,可以保证你的每一次操作都能够立刻显示在显示器画面上但是同时我们将要面临另外一个问题:由于电脑会优先保证你的操作得到显示,所以渲染出的画面衔接开始变得連续无中断而显示器的画面变化次数却依然是每秒60次。在这种前提下你就会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显示器画面下半部还是你进行操作之前的画面而上半部却已经变成了操作之后的画面,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画面撕裂”。

  那么在延迟、丢帧还有画面撕裂之間我们看上去是处于一种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位置。不过随着技术发展144Hz显示器的出现,这个问题似乎得到了明显改善那么144Hz显示器到底是如何帮助我们改善视觉体验的呢?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刷新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