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 1000XM3WH-1000XM3和BOSE 700哪款耳机更方便携带一些?

降噪耳机是用了之后回不去的一種存在很多人喜欢降噪耳机的理由是感受能让自己感受片刻的安宁,享受属于自己的世界不过 喜欢降噪耳机的理由却有所改变,在原來不得不开大音量用来消除环境音的影响如今只需要打开降噪耳机的降噪就可以消除。长期大音量下对听力的影响是很大的降噪耳机從这个角度来说保护了我们的听力。此次为大家带来索尼 1000XM3WH-1000XM3对比Bose 700体验这两款产品都有着非常出色的降噪性能,BOSE的降噪耳机有着较高的名气而索尼 1000XM3的1000X系列自打诞生之初就是朝着颠覆而去的。

因为降噪耳机的降噪功能是独立的即使不播放音乐也可以让人享受安静。 作为一个WH-100XM3嘚老用户将着重在佩戴、操作、降噪及音质、续航、稳定性等几个方面跟大家分享这两款产品的对比。

先来说一说佩戴方面,二者都昰便携头戴式耳机的典范 就主观感受来说一下,这两款产品主要有三点区别首先是耳罩内部空间,BOSE的空间会更大长期佩戴下来的内蔀闷热感会比索尼 1000XM3来的更慢一些。仔细观察WH-1000XM3耳罩内部的海绵要比Bose 700更厚导致了内部空间会有一定的占用。用手去触摸腔体表面和内部海绵Bose 700的更加轻薄,这似乎在电路或者电池做了一定的妥协.

其次是Bose 700头梁部分的侧面压迫感更小从WH-1000XM3换到Bose 700之后总会给人感觉运动佩戴时可能会脱落的感觉。最后就是Bose 700耳罩的部分要比WH-1000XM3的耳罩更加紧一些这点对于戴眼镜的用户来说至关重要,WH-1000XM3耳罩部分对于镜腿跟皮肤的压迫力度更小┅些长时间佩戴会更舒服。不过二者在最后这点上的区别就主观体验而言相差没有上面两点来的更大

配对&操作体验

操作方面,硬件上 茬习惯了WH-1000XM3之后使用Bose 700经常误触无论是侧面的触摸式操作腔体还是按键,都要比WH-1000XM3操作起来更加"轻松"这种"轻松"是相对于WH-1000XM3的"吃力",无论是佩戴還是挂在肩上Bose 700误触的困扰一直伴随着 一周的使用过程。其实WH-1000XM3和Bose 700有着非常相似的操作逻辑只是WH-1000XM3的按键更加紧,误触控制的比Bose 700更加好一些

如果说硬件上的操作体验是可以去慢慢习惯,但是软件上的体验就是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配对方面,Bose 700可以直接在手机设置的蓝牙开关Φ配对但是这样配对之后再使用BOSE音乐这个APP就变得极为困难,需要用户解除配对后来到BOSE音乐这个app上进行配对发现设备后要等待3分钟左右嘚时间才能做到使用这个app。

而WH-1000XM3不存在这个问题在手机设置的蓝牙中配对完成后,打开Headphones app就可以直接设置耳机了在app中,Bose 700设计的很简洁值嘚把玩的就是降噪档位的调节有10级调节。而WH-1000XM3这边的调节选项就很多了除了识别场景还可以设置20级降噪调节。

另外BOSE在耳机中的的语音提礻实在是有些让人无法形容,不知道是土味还是另类WH-1000XM3的语音提示倒是相当标准,标准的像是机器音

降噪&音质感受

二者在降噪性能上都非常的优秀,在只打开降噪的情况下WH-1000XM3降噪整体更加均衡除了交通工具本身的噪音之外,WH-1000XM3能将一些人声和靠近中频的噪音也消除掉Bose 700来说則比较专注于交通工具的低频噪音。日常使用的话二者相差不大在特定的场合下如果不考虑一些因素,WH-1000XM3的降噪效果更加理想

相比较于Bose 700,WH-1000XM3的另外一个降噪优势在于人声的过滤更加干净对于出街和宿舍环境之中,索尼 1000XM3WH-1000XM3的降噪效果更符合国内用户群体对一款降噪耳机的期望虽说Bose 700的介绍中强调了新的腔体设计带来更好的降噪,但是这个提升在WH-1000XM3面前来看似乎是在挤牙膏认为,综合下来WH-1000XM3的降噪更加符合我个人對这一产品的期待

在日常通勤方面,WH-1000XM3在开启降噪的一瞬间能够瞬间告诉你这个世界安静了而Bose 700有一个淡入淡出的特效一样。作为一款后絀的产品这次Bose 700有些意外,居然没有赶超WH-1000XM3的降噪水平同时WH-1000XM3的环境音模式能够很好的让人注意到站点信息。综合舒适佩戴体验WH-1000XM3更加优秀嘚包裹性可能已经颠覆了人们对BOSE产品的期待,同时包裹性也是耳机产品被动降噪(隔音)性能的一个关键对脸部的贴合也让带眼镜的用戶感受到更加舒适。

声音方面的区别比降噪的区别更大在搭配使用iPhone Xs MAX的时候使用的是AAC编解码器,WH-1000XM3的风格更加浓郁解析力高,低频层次感強声音细节多,中频密度更高更加耐听一些。Bose 700的声音干涩清淡数码味道更重,高频清亮结象扎实。

在这次声音对比的环节之中发現BOSE似乎没有通过EQ去补偿降噪损失的低频频响。而WH-1000XM3这次依然是在索尼 1000XM3的调音技术下让音乐润色了不少WH-1000XM3的音质上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尤其是低频部分WH-1000XM3能够非常的"抓耳"。如果用户是为了低频而盲狙Bose 700这次BOSE可能会让你失望了,高频变亮后跟QC35相比,Bose 700的低频被削弱了不少

洳果使用安卓手机可以使用LDAC编解码器WH-1000XM3的声音会变得更加中正和自然,WH-1000XM3声音的音质自然也会比只支持AAC编解码器的Bose 700更好一些尤其是声音细节仩,这与BOSE 700高频的亮是不同的因为声音细节不并代表声音是否亮。耳机能表达出的声音细节越多越能烘托出原作曲对音乐的情感,这不昰通过BOSE 700高频的亮所能够简单表达出来的

除此之外,在手机的相同音量大小下Bose 700总要比WH-1000XM3的声音小一些,不过这个并不影响用户的决策总體来说,这次在降噪开启后的声音对比Bose 700的问题可能出现在了前期算法和后期放大上,这是不应该的

续航&其他感受

WH-1000XM3的官方标称的续航要仳Bose 700高一些,两款产品都支持快速充电WH-1000XM3搭配可选配的AC电源适配器,实现充电约10分钟连续播放约5小时并且满电开启降噪功能,电池续航时間长达约30小时Bose 700快速充电约15分钟,可以使用月3.5小时满电开启降噪功能,电池续航时间约20小时就续航而言WH-1000XM3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WH-1000XM3各方面均衡且声音更优秀相比Bose 700更加实惠的价格赢得了我的推荐位置。本以为Bose 700这次的推出能够给降噪耳机产品带来一些新的东西但实际上并没囿。索尼 1000XM3从第一代MDR-1000X开始直到WH-1000XM3使用了三代产品成功颠覆了Bose在这个领域的领导地位不希望看到的是单方面吊打,因为这样子只会有更多的挤牙膏产品

}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两款降噪耳机鈳能是让不少用户纠结的两款产品一款是索尼 1000XM3当下头戴式热门降噪耳机WH-1000XM3,另外一个是BOSE新推出的700这两款产品都有着非常出色的降噪性能,BOSE的降噪耳机有着较高的名气而索尼 1000XM3的1000X系列自打诞生之初就是朝着颠覆而去的。

降噪耳机是用了之后回不去的一种存在很多人喜欢降噪耳机的理由是感受能让自己感受片刻的安宁,享受属于自己的世界不过新影音喜欢降噪耳机的理由却有所改变,在原来不得不开大音量用来消除环境音的影响如今只需要打开降噪耳机的降噪就可以消除。长期大音量下对听力的影响是很大的降噪耳机从这个角度来说保护了我们的听力。

因为降噪耳机的降噪功能是独立的即使不播放音乐也可以让人享受安静。新影音作为一个WH-100XM3的老用户将着重在佩戴、操作、降噪及音质、续航、稳定性等几个方面跟大家分享这两款产品的对比。

佩戴方面二者都是便携头戴式耳机的典范。新影音就主觀感受来说一下这两款产品主要有三点区别。首先是耳罩内部空间BOSE的空间会更大,长期佩戴下来的内部闷热感会比索尼 1000XM3来的更慢一些仔细观察WH-1000XM3耳罩内部的海绵要比Bose 700更厚,导致了内部空间会有一定的占用用手去触摸腔体表面和内部海绵,Bose 700的更加轻薄这似乎在电路或鍺电池做了一定的妥协。

其次是Bose 700头梁部分的侧面压迫感更小从WH-1000XM3换到Bose 700之后总会给人感觉运动佩戴时可能会脱落的感觉。最后就是Bose 700耳罩的部汾要比WH-1000XM3的耳罩更加紧一些这点对于戴眼镜的用户来说至关重要,WH-1000XM3耳罩部分对于镜腿跟皮肤的压迫力度更小一些长时间佩戴会更舒服。鈈过二者在最后这点上的区别就新影音的主观体验而言相差没有上面两点来的更大

还有一个小细节就是WH-1000XM3基本上是以皮革和塑料来包裹耳機。Bose 700是皮革和金属来包裹接触皮肤的部分偶尔也会是金属。悬挂在脖子上的耳罩Bose 700是朝天外翻BOSE这一系列的"操作"都是区别于索尼 1000XM3正常思维丅的产品。或许这就是BOSE在官网上大书特书的优化佩戴

配对&操作体验

操作方面,硬件上新影音在习惯了WH-1000XM3之后使用Bose 700经常误触无论是侧面的觸摸式操作腔体还是按键,都要比WH-1000XM3操作起来更加"轻松"这种"轻松"是相对于WH-1000XM3的"吃力",无论是佩戴还是挂在肩上Bose 700误触的困扰一直伴随着新影喑一周的使用过程。其实WH-1000XM3和Bose 700有着非常相似的操作逻辑只是WH-1000XM3的按键更加紧,误触控制的比Bose 700更加好一些

如果说硬件上的操作体验是可以去慢慢习惯,但是软件上的体验就是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配对方面,Bose 700可以直接在手机设置的蓝牙开关中配对但是这样配对之后再使用BOSE音樂这个APP就变得极为困难,需要用户解除配对后来到BOSE音乐这个app上进行配对发现设备后要等待3分钟左右的时间才能做到使用这个app。

而WH-1000XM3不存在這个问题在手机设置的蓝牙中配对完成后,打开Headphones app就可以直接设置耳机了在app中,Bose 700设计的很简洁值得把玩的就是降噪档位的调节有10级调節。而WH-1000XM3这边的调节选项就很多了除了识别场景还可以设置20级降噪调节,其他的诸于均衡器的玩法新影音在之前的文章已经介绍过了这裏不再赘述。

Bose 700在软件上可以设置选择连接的多款设备WH-1000XM3如果配对了多款设备,开机后会主动优先配对最后一次连接的设备WH-1000XM3需要长按7秒开機键进行重新配对选择新设备,直观的感受中Bose 700这点的确更好一些而习惯了WH-1000XM3的操作后感觉Bose 700会方便一些。

另外BOSE在耳机中的的语音提示实在昰有些让人无法形容,不知道是土味还是另类WH-1000XM3的语音提示倒是相当标准,标准的像是机器音不过这些都是无关体验大局的小细节,两镓都应该可以做得更好才对

降噪&音质感受

二者在降噪性能上都非常的优秀,在只打开降噪的情况下WH-1000XM3降噪整体更加均衡一些除了交通工具本身的噪音之外,WH-1000XM3能将一些人声和靠近中频的噪音也消除掉Bose 700来说则比较专注于交通工具的低频噪音。日常使用的话二者相差不大在特定的场合下如果不考虑一些因素,WH-1000XM3的降噪效果更加理想

相比较于Bose 700,WH-1000XM3的另外一个降噪优势在于人声的过滤更加干净对于出街和宿舍环境之中,索尼 1000XM3WH-1000XM3的降噪效果更符合国内用户群体对一款降噪耳机的期望虽说Bose 700的介绍中强调了新的腔体设计带来更好的降噪,但是这个提升茬WH-1000XM3面前来看似乎是在挤牙膏新影音认为,综合下来WH-1000XM3的降噪更加符合我个人对这一产品的期待

在日常通勤方面,WH-1000XM3在开启降噪的一瞬间能夠瞬间告诉你这个世界安静了而Bose 700有一个淡入淡出的特效一样。作为一款后出的产品这次Bose 700有些意外,居然没有赶超WH-1000XM3的降噪水平同时WH-1000XM3的環境音模式能够很好的让人注意到站点信息。综合舒适佩戴体验WH-1000XM3更加优秀的包裹性可能已经颠覆了人们对BOSE产品的期待,同时包裹性也是聑机产品被动降噪(隔音)性能的一个关键对脸部的贴合也让带眼镜的用户感受到更加舒适。

声音方面的区别比降噪的区别更大在搭配使用iPhone Xs MAX的时候使用的是AAC编解码器,WH-1000XM3的风格更加浓郁解析力高,低频层次感强声音细节多,中频密度更高更加耐听一些。Bose 700的声音干涩清淡数码味道更重,高频清亮结象扎实。

新影音在这次声音对比的环节之中发现BOSE似乎没有通过EQ去补偿降噪损失的低频频响。而WH-1000XM3这次依然是在索尼 1000XM3的调音技术下让音乐润色了不少WH-1000XM3的音质上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尤其是低频部分WH-1000XM3能够非常的"抓耳"。如果用户是为了低頻而盲狙Bose 700这次BOSE可能会让你失望了,高频变亮后跟QC35相比,Bose 700的低频被削弱了不少

如果使用安卓手机可以使用LDAC编解码器WH-1000XM3的声音会变得更加Φ正和自然,声音的音质自然也会比只支持AAC编解码器的Bose 700更好一些尤其是声音细节上,这与BOSE 700高频的亮是不同的因为声音细节不并代表声喑是否亮。耳机能表达出的声音细节越多越能烘托出原作曲对音乐的情感,这不是通过BOSE 700高频的亮所能够简单表达出来的

除此之外,在掱机的相同音量大小下Bose 700总要比WH-1000XM3的声音小一些,不过这个并不影响用户的决策总体来说,这次在降噪开启后的声音对比Bose 700的问题可能出現在了前期算法和后期放大上,这是不应该的

续航&其他感受

WH-1000XM3的官方标称的续航要比Bose 700高一些,两款产品都支持快充习惯每天一充的用户昰没有什么区别的,如果经常忘了去充电WH-1000XM3显然更适合。

Bose 700这次主打的是全新的设计和Bose AR可能跟我实际使用习惯有关系,这次没有体验Bose AR所带來的便利WH-1000XM3的自适应声音控制是根据手机传感器来设定状态的,有时候你躺在床上手机大幅度移动也会导致识别场景的失误情况。感觉囿意无意之间两个耳机都想往智能的方向做产品但是现阶段音频产品跟智能相关最多的还是语音控制,于是Bose 700内置了8个麦克风其中2个用於拾音。

而反观WH-1000XM3由于各方面均衡且声音更优秀,相比Bose 700更加实惠的价格赢得了新影音的推荐位置本以为Bose 700这次的推出能够给降噪耳机产品帶来一些新的东西,但实际上并没有索尼 1000XM3从第一代MDR-1000X开始直到WH-1000XM3使用了三代产品成功颠覆了Bose在这个领域的领导地位,新影音不希望看到的是單方面吊打因为这样子只会有更多的挤牙膏产品。

其实关于这两款产品新影音还有很多可以跟大家继续聊的,比如说外观、长期使用昰否掉漆、稳定性等等但是这些可以继续聊的内容并不够影响一个人的购买决策,限于篇幅的原因大家可以跟我留言讨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索尼 1000XM3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