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居民银行存款利率所获得的利息要计入GDP,而居民购买政府发行的债券所获得的利息不计入GDP

《货币银行学》案例分析 黄德林 整理 案例1:美日货币层次的划分 2 案例2:M2 与GDP 2 案例3:货币替代 4 案例4:货币政策工具 5 案例5:银行利率与存款收益 6 案例6:金融工具与交易风险 7 案例7:企业债务重组 8 案例8:货币需求量 9 案例9:香港大福证券的成功 10 案例10:百富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倒闭 12 案例11:居民储蓄、利率 13 案例12:管理的缺陷——再论巴林银行的破产 15 案例13:格林斯潘的年代 19 案例14:外资银行加快中国发展战略 20 案例15:通货紧缩困扰日本 23 案例16:聚焦拉美金融风暴:危机为何“阴魂不散” 25 案例17:英国金融监管概况 26 案例18:欧洲央行的政策协调 26 案例19:二战后美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发展 27 案例20:日本银行鈈良资产的处理 28 1 案 例 1:美日货币层次的划分 美国: 货币供应量分为 Ml 、M2 和 M3 三个层次 MI=流通中现金+支票账户存款+旅行支票; M2=M1+居民储蓄存款+定期存款+互助基金存款; M3=M2+货币市场基金存款+CDs+ 回购协议+欧洲美元。 日本: 货币供应量分为 M1 、M2+CDs 、M3+CDs 三个层次另编制广义流动性。 MI=流通中现金+非金融机構活期存款; M2=M1+准货币+居民储蓄存款+外币存款+CDs; M3=M2+CDs+邮政储蓄存款+劳动信贷协会以及农业合作社存款 L=M3+CDs+信托投资性存款+金融机构签发的商业票据+ 囙购协议+ 国外政府在日本发行的债券。 问题:我国与美日货币层次划分的差异及原因是什么 解答要点: 1、我国目前货币划分为以下三个层佽: M0:流通中现金 M1=M0+活期存款存款 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它存款 2 、我国单独设置了流通中现金M0 指标,而美日是没有这个指标的我国设置 M0 的主偠原因是我 国金融业还处在发展阶段,信用制度还不发达现金在狭义货币供应量中所占的比重超过30 %,远远 高于西方国家因此现金发荇的多少对我国消费品市场和零售物价的影响很大,超过经济增长的现金发 行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物价的上涨 3 、美国和日本货币供应量嘚统计比我国划分得细一些,每个层次包含的内容多一些主要是因其 金融制度发达,金融产品丰富信用工具的种类多、复杂。 案例 2:M2 與 GDP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 20 多年中除了 1985、1988、1994 这 3 年以外,我国的 M2 与 GDP 的比例一 直在稳步上升从 1978 年的 30%上升到 2000 年的 151%。其水平已位居世界前列2000 年我国嘚这 2 一比例,既高于美国(50% )、日本(126% )英国(105% )等发达国家,也高于许多新兴工业化国 家比如韩国(68% )、巴西(39% )和新加坡(121% )。 表:中国 M2 占GDP 的比重 单位:亿元;% M2 GDP M2 GDP 物价 年份 M2/GDP 绝对额 绝对额 增长率 增长率 上涨率 1978

}

融通通瑞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

基金管理人: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基金托管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基金管理人的董事会及董事保证本报告中所载资料不存在虚假記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基金托管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夲基金合同规定于 2019 年 10 月 23 日复核了本

报告中的财务指标、净值表现和投资组合报告等内容,保证复核内容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鍺重大遗漏

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

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來表现。投资有风险投资者在作出投资决策前应仔细阅读本基金的招募说明书。

本报告中财务资料未经审计

基金简称 融通通瑞债券

基金运作方式 契约型开放式

报告期末基金份额总额 13,592, 查询。

温馨提示:基金产品相关公告信息以基金管理人在指定媒体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員会披露的信息为准请您投资前认真了解、阅读产品信息,对自身投资决策承担责任对天天基金平台展示的相关公告如有疑问,请及時联系官方客服95021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原标题:彭文生:中国如何维護正常的空间)

  摘要:财政应该发挥更大作用需要吸取发达经济体的经验教训,不能过度依赖货币政策和金融

▲应对安全资产荒,需要财政扩张以增加安全资产供给同时央行的操作对安全资产供求有重大影响,需要建立新的有效机制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也需要反思央行扩表的方式,通过购买风险资产而不是购买国债来实现准财政行为

  近期,全球利率问题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9月欧央行议息会议宣布下调隔夜存款利率10个基点至-0.5%,10月初美联储在隔夜回购利率飙升后宣布启动短期国债购买计划以增加银行体系准備金。在这样的全球背景下央行行长易纲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要珍惜中国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

  什么因素导致全球的低利率環境,未来如何演变中国应该怎样维护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

  我想先提出两个有意思的观察或者说问题

  第一、过去40年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呈趋势性下行,但与股票盈利收益率的关系在前20年与后20年明显不同1980-90年代长期利率和标普500盈利收益率都持续下降,前者略高;近20年利率继续下行而股票收益率稳中缓升金融危机以后分化尤其加大,股票收益率明显高于利率(图1)

  按照历史关系,当前利率水平对应的股价应该更高怎样解释这种分化所隐含的资产配置逻辑,背后又折射怎样的宏观经济关系?

  第二、发达国家经济体实行負利率的范围扩大、程度增加甚至有人担心美国是下一个负利率国家, 但最近美国的回购利率波动却不降反升(图2)这又是为什么?

  现在美联储购买短期国债意味着央行扩表官方说这是正常的货币政策操作,但部分市场人士认为这是量化宽松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央行扩表和量化宽松的关系, 其对利率和经济有什么影响对中国维护正常货币政策空间有什么参考意义?

  我想围绕以上两个问题谈下洎己最近对利率和相关政策的思考,借鉴金融危机后研究文献有关“安全资产荒”的概念说明为什么本世纪近20年尤其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絀现安全资产供不应求,带来无风险利率下行、风险溢价上升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

  全球经济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预期的不確定性将加剧安全资产荒。应对安全资产荒需要财政扩张以增加安全资产供给,同时央行的操作对安全资产供求有重大影响需要建立噺的有效机制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也需要反思央行扩表的方式通过购买风险资产而不是购买国债来实现准财政行为。

  首先我們将低利率的经济学解释归纳为三个视角

  一个是古典经济学的视角,自然利率

  自然利率是经济供求达到平衡时的实际利率,取决于人口、技术进步等基本面因素货币政策的作用是引导市场利率趋向自然利率,以促进经济供需平衡

  自然利率是个理论概念,那我们如何判断市场利率是否处在自然利率水平呢

  经济供求平衡最重要的体现是物价,通缩代表需求不足通胀就是需求太强,經济体温和通胀的利率水平可能就是合适的所以央行对短期利率的操作,就是要看市场的通胀预期和当时经济增长的状况这是过去40年嘚主流政策思维和框架。

  为什么过去40年尤其是过去20年利率持续低迷呢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萨默斯提出的“长期停滞论”(secular stagnation)认为,经济里有些因素使得需求长期不足供给过剩,利率必须下行才能引导投资和消费消化过剩储蓄。

  现在的问题是“停滞”的压力洳此之大自然利率下降为负的实际利率,通胀低迷使得降低实际利率只能靠降低名义利率而名义利率面临零下限,限制了货币政策的調控空间经济陷入长期停滞,利率也持续在低水平

  那么如何看导致停滞的基本面因素?

  一个解释就是主要经济体人口老龄化年轻人越来越少,资本回报率下降从而导致投资的需求下降,利率下行(图3)但另一方面,人口红利的拐点已经发生储蓄率下降,对利率有抬升作用(图4)有观点认为利率会随着老龄化加剧继续下行,这值得商榷我们要关注老龄化对利率两个相反方向的影响,咾龄化不应该是未来导致低利率的主要因素

  另一个解释就是技术进步。未来最需要关注的是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有助于提高效率,增加供给但供给的分配是不平衡的,赢者通吃会加大贫富差距由此导致需求相对供给不足,自然利率下降

  自然利率不仅受实体經济基本面的影响,也受金融和货币政策本身的影响(货币非中性)

  按照金融周期视角,利率下降在一段时间内可能并不能够引导經济供求平衡甚至导致经济供求更大的失衡。也就是说货币政策失去了自我稳定的机制即央行越降低市场利率,导致自然利率也越低

  背后的原因是金融周期成为驱动经济波动(中周期)的主要力量,传统的经济周期(短周期)波动的特征下降通胀和增长不温不吙,因为利率下降刺激效果主要在资产价格和信用扩张上

  过去40年,美国有三次金融周期的上升阶段每一次上升阶段的利率中位水岼都比前一次更低(图5)。因为货币政策追求的供求平衡以温和通胀为导向而通胀都不是大问题,所以货币政策偏松利率偏低。到了金融周期下半场去杠杆、资产泡沫破裂,利率下行压力更大这导致利率呈现跨周期的趋势下行。

  现在大家担心美国可能要进入负利率我认为关键不是看传统经济周期,而是要看美国多快进入金融周期下半场中国已经进入金融周期下半场调整,未来几年去杠杆和房地产调整将带来利率下行压力(图6)

  第三个解释是安全资产荒,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利率

  前两种视角的利率都是一般利率的概念,既包括无风险利率也包括风险溢价。安全资产视角聚焦无风险利率但背后是资产配置的逻辑。

  为什么无风险利率趋势性下降因为安全资产供不应求,存在安全资产荒近几年市场有个热门词叫资产荒,区分资产荒和安全资产荒这两个概念很重要资产荒指一般性的资产供不应求,体现为资产价格普遍性上涨安全资产荒则体现为安全资产的价格上涨(无风险利率下降),但风险资产价格下跌或者说安全资产价格上升幅度超过风险资产。

  什么叫安全资产首先,安全资产是债权资产因为债权的名义价值是稳定的,而权益资产比如股票价格波动大按照这个定义,黄金并不是安全资产其名义价格波动大。在现代金融体系里安全资产是一种债务笁具,比如存款、债券但不同种类的债务工具安全程度不同,企业债的违约风险比政府债券大

  安全资产可以是流动性工具,流动性越高变现的成本越低,就越安全也可以是长期保值工具。消费者持有安全资产既有流动性需求也有长期储值的需要,企业持有安铨资产则主要是应对可能的流动性风险在金融市场发达的经济,长期的保值工具可以成为抵押品使投资者获得流动性

  对“安全”嘚认知反映投资者的预期,简单来说对信息不敏感的就是安全资产。经济学文献对此有个表述叫“No Question Asked(NQA)”不需要问任何问题,投资者沒有动力去发掘对自己有价值的私人信息就是安全资产。

  一般来说大家都相信国债持有到期的名义价值是确定的,国债是安全资產前几年我们的理财产品也可以说是安全资产,因为大家相信有刚性兑付研究其底层资产价值不带来有用的私人信息。但股票不一样研究上市公司的财务和发展潜力会产生对投资者有用的私人信息,所以股票不是安全资产

  就安全资产的供给来看,可以分为两大類一类是公共部门生产的安全资产,政府信用支持的债券比如说国债,地方政府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再就是中央银行发的现钞銀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也就是央行的负债另一类是私人部门(金融机构)生产的安全资产,比如说银行存款利率一般情况下沒有人担心存款的安全。影子银行负债在某些时期也可以成为安全资产比如美国的货币市场基金,中国的理财产品这是零售层面的,還有批发层面的比如美国次贷危机前的高等级的资产支持债券。

  金融机构生产的安全资产没有国债那么安全正常情况下它对信息鈈敏感,然而一旦有波动它对信息可能变得非常敏感,发生挤兑甚至导致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触发点就是典型的批发市场的债务工具的挤兑。

  前段时间包商银行事件5000万以上的大额存款不保本,导致批发市场参与者变得特别敏感5000万以上的存单就不再是安全资产叻。所以私人部门生产的安全资产实际上是准安全资产(quasi safe assets)。

  那为什么我们要持有金融机构生产的安全资产呢因为国债的供给有限,大家如果都持有国债国债价格会变得特别高,国债的收益率就会变成零投资者因为要在安全性和收益性之间做一个平衡,所以有些投资者就会持有私人部门生产的安全资产安全性虽然没有国债高,但它能提供一定的收益

  金融机构为什么愿意生产安全资产呢?因为安全资产提供的“便利收益”(convenience yield) 对其持有者来讲是非货币收益持有者为了获得便利收益放弃了部分货币收益,这部分货币收益甴安全资产的提供者获得体现为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降低。

  那为什么会有安全资产荒发达国家尤其美国是安全资产的主要生产者,而新兴市场国家因为宏观经济不稳定金融市场不发达,产权保护不足难以生产安全资产,因此他们主要是安全资产的需求者这会帶来什么问题?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低于新兴市场假设对安全资产的需求相对于经济规模是稳定的话,这种增长差必然导致全球安全资產供不应求

  有三个因素导致过去20年安全资产供不应求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带来所谓的安全资产荒第一是主要经济体人口老龄化,咾年人对安全资产的需求自然增加第二是技术进步,过去20年互联网移动通信发展大家交流越来越有效,对安全资产的认知越来越趋同比如对美国国债作为安全资产的认知日益趋同。第三是公共部门占用安全资产过去20年发生了两件事情,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新兴市场國家增加外汇储备,过去10年发达国家央行购买国债,这些都减少了对私人部门的安全资产供给

  在趋势性和结构性因素之外,安全資产供求平衡还受短期因素或者难以把握的不确定性冲击举几个例子,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人们的风险偏好下降,对安全资产的需求增加同时安全资产的供给减少,因为准安全资产遭到挤兑美国的货币市场基金,南欧国家的政府债券本来被认为是安全资产,但危机後变成风险资产了最近贸易战、英国脱欧带来的不确定性,都增加了全球投资者对安全资产的需求

  有什么证据支持安全资产荒的邏辑?图7描述的是美国政府债务率与企业债信用利差的关系从1920年代到2000年之前,两者的关系显示随着政府负债率增加,企业信用利差在降低这是因为国债供给增加满足了人们对安全资产的需求,使得人们更愿意持有风险资产企业债信用利差下降。这是JPE这篇文章提出的解释符合安全资产供求平衡影响信用风险溢价的逻辑。

  但原图数据只到金融危机之前我们更新数据到包括金融危机后的10年,结果顯示过去近20年,政府负债率与企业债信用利差的曲线似乎整体向外移动说明同一政府债务率水平对应的信用利差增加了。我的解释就昰过去20年尤其是金融危机后全球对安全资产的需求超过供给安全资产荒导致曲线外移,信用利差上升

  安全资产荒有着重要的宏观含义,最直接的就是针对利率的走势前面我们分析低利率有三个视角,一是长期停滞二是金融周期,三是安全资产荒实际上,安全資产荒和前两个视角并不矛盾相反,安全资产荒会加大金融的顺周期性、加剧经济长期停滞的困境

  在金融周期扩张的时候,安全資产荒导致私人部门生产安全资产的动力增加准安全资产扩容,促进私人部门信用扩张到了金融周期收缩的时候,因为准安全资产出現挤兑导致信用紧缩,加大经济和利率下行压力

  按照长期停滞论,引导市场利率趋近自然利率是货币政策稳定经济的机制但利率有零下限,利率到零后货币放松的空间就受到限制货币政策引导经济平衡的能力削弱,经济增长陷入长期低迷的状态长期停滞的关鍵问题在于利率有零下限,而安全资产荒恰恰加快无风险利率到零下限的速度

  安全资产荒不仅带来无风险利率下行,同时导致风险溢价上升这是和一般的资产荒的差别。回到本文开头提出的疑问按照历史关系,目前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对应的股价应该更高什么因素导致当前的分化呢?答案是安全资产荒无风险利率下降的同时股票风险溢价上升(图8)。安全资产荒的宏观含义是无风险利率下降對经济的帮助可能没有历史关系隐含的那么大,还要看风险溢价的变化

  安全资产荒的另一个宏观含义是汇率波动和相关的风险溢价,全球安全资产供不应求带来美元升值压力理论上,安全资产的供需可以通过价格变化来达到自我平衡封闭经济体通过无风险利率下降和信用风险溢价上升来实现。在开放经济环境下美国是安全资产的主要提供者,全球追求安全资产追求美国国债等安全资产,导致媄元升值和其他国家尤其新兴市场风险溢价上升对全球经济不利。

  以上是从总量的视角来看安全资产荒的宏观影响如果从结构视角来看,可以有以下三个维度

  首先要区分政府和私人部门。私人部门在一段时间可能会生产准安全资产但是准安全资产不稳定,加大经济波动甚至带来金融不稳定

  第二是要政府部门内部要区分央行和财政。央行和财政生产的安全资产的种类不同央行生产的咹全资产是现金,也就是现钞和银行在央行的准备金财政提供的安全资产是国债。这两类安全资产在现代金融体系里面起的作用有重要差异国债是抵押品,而现金不是美国回购市场中的抵押品主要是国债。国债作为抵押品的角色意味着长期国债也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投资者可以在收益性与流动性之间取得平衡同时投资者还可以利用其加杠杆。央行与财政作为安全资产提供者还有一个差别央行提供的准备金是封闭的,只有银行在美联储开有账户美联储投放的安全资产集中在少数银行手中,但是国债任何人都可以持有其覆盖的范围广得多。

  第三个维度涉及央行扩表的影响要区分安全资产和风险资产(图9)。央行购买国债或风险资产一部分可能来自银行本身一部分来自非银行部门但都是通过银行(因为只有银行在央行有交易账户)进行,导致银行在央行的准备金增加安全资产增加(源洎非银行部门通过银行卖出的国债),银行稳定性改善

  但对非银行部门来讲,有重要差别央行购买国债,导致非银行部门持有的國债减少其银行存款利率增加,但银行存款利率相对于国债来说安全性低些(尤其对于持有量大的机构而言)因此加剧非银行部门的咹全资产荒。央行购买风险资产则导致非银行部门的风险资产减少,银行存款利率增加而银行存款利率比风险资产安全度高些,因此減缓非银行部门的安全资产荒

  基于以上分析,怎么理解最近美国回购市场利率的波动和美联储的政策反应呢一个解释是钱荒,银荇在美联储的准备金不够原因有多方面,美联储缩表、财政部、外国银行过去存在商业银行的资金转存到美联储等导致准备金减少同時加强金融监管增加了银行的流动性需求。这是目前市场上最普遍的解释但问题是现在准备金有1.3万亿美元,和最高点2.6万亿美元相比是大幅减少了但是和危机前的250亿美元比还是多很多。

  另一个解释是安全资产荒不是钱不够,而是回购市场抵押品不够准备金集中在尐数大银行手中,其他机构尤其非银行机构通过回购市场借钱需要足够的国债市场波动时,抵押品不够会加剧利率的波动

  现在来看,和市场流行的看法一致美联储认可第一种解释,所以要购买短期国债以增加银行的准备金但过去几年也有不少市场参与者和美联儲工作人员讨论批发市场抵押品不足问题及其对市场的影响。

  我们需要关注美联储政策应对的可能的负面效果购买短期国债增加准備金(大水漫灌),有利于稳定短期回购利率但将加大非银行部门的安全资产荒,减少回购市场的抵押品非银行部门安全资产荒可能提升风险溢价,削弱甚至抵消无风险利率下降对需求的刺激效果抵押品减少也可能削弱银行准备金增加对回购利率的稳定作用。

政策含義:如何应对安全资产荒

  展望未来全球经济如何遏制低利率、避免陷入负利率陷阱?应对安全资产荒对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有什么含义基于以上分析,我有几点观察和思考

  第一、遏制利率下降需要财政扩张,这是大势所趋

  无论是长期停滞论下的利率零丅限约束,还是降低金融顺周期性需要减少对信贷的依赖还是减缓安全资产荒,都需要财政扩张

  财政扩张增加总需求,减少过剩儲蓄提升自然利率,同时增加国债供给有助于缓解安全资产荒降低无风险利率下行、风险溢价上升压力。

  尤其在无风险利率已经佷低的环境下一方面政府的融资成本低,另一方面安全资产供求缺口稍微扩大就可能导致利率降到零财政扩张既有必要性也不会影响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

  第二、全球范围内开始探讨财政政策新机制

  总结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为什么利率持续下降甚至出现负利率是因为稳定经济过度依赖货币政策。那为什么会过度依赖呢既有理念的问题(1960-70年代财政赤字带来高通胀),也有机制及技术层面嘚惰性和制约现在理念层面的分歧在减少,对财政扩张的共识在增加下一步值得关注的是建立有效机制让财政政策发挥作用。

nextdownturn”)攵章建议财政设立类似货币政策操作的常备机制,在一定的政治授权内(防止过度扩张)让财政政策起到自动稳定经济的作用。过去几┿年货币政策已经建立了一个常态的自动稳定机制比如货币政策委员会定期开会,针对经济状况调整货币政策操作财政政策应该建立類似的政策咨询和决策机制,同时财政和央行应该就经济增长和稳定物价的共同目标协调政策操作

  第三、反思央行扩表的方式,央荇增持风险资产(而不是国债等安全资产)更具有财政属性稳定经济的效率更高。

  美联储等央行的量化宽松操作是利率政策的延伸美联储购买长期国债是为了降低长期利率,现在购买国库券是为了降低短期利率其负面影响是减少了私人部门持有的国债,增加了私囚部门的安全资产荒提高风险溢价,削弱无风险利率下降对需求的刺激作用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于量化宽松还是利率政策、货币政策,鈈具有财政属性不是准财政行为,央行购买国债间接影响私人部门的消费和投资行为(通过利率)而财政行为直接作用于私人部门,矗接的资源转移比如减税增加财政支出等。

  央行购买风险资产是准财政行为直接作用于私人部门,降低私人部门安全资产荒所鉯,就稳定经济的效果而言央行扩表应该通过增持风险资产,美联储购买MBS、欧央行再贷款和中国央行发放PSL都是准财政行为。

  我们仳较一下美国、欧元区、日本央行过去10年扩表的情况(图10)日本扩表力度最大,美联储的力度最小但从对经济的影响来讲,美国的效果是最显著的为什么呢?这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解释是美联储购买风险资产最激进,美联储购买的风险资产对GDP的比例是最高嘚欧央行、日本央行信贷资产增加不少,也是风险资产但相当部分是为了促进商业银行信贷,不是直接作用于非银行私人部门

  換一个角度看,央行购买国债是货币行为对经济的影响首先是无风险利率下降,进而促进投资与消费需求央行增加风险资产是(准)財政行为,直接提升需求或者降低私人部门面临风险溢价起到提升无风险利率的作用。

  第四、我们需要关注安全资产荒的全球视角忣其政策含义

  全球安全资产荒带来美元升值和新兴市场国家风险溢价上升压力,在实体层面的体现是美国贸易逆差其他国家贸易順差。

  如果美国财政扩张增加安全资产供给,有利于缓解全球的安全资产荒但财政扩张拉动的国内需求将增加美国的贸易赤字。這是安全资产荒环境下的新型“特里芬难题”

  总体来讲,未来如果财政扩张成为全球的大趋势国际收支和汇率问题将成为国际货幣和金融政策的争议点。过去40年货币政策主导浮动汇率制成为主流,未来财政政策作用加大从稳定国内经济的角度看,汇率波动起到抵消财政扩张的作用所以贸易摩擦、汇率协调将成为关注点。

中国如何维护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

  首先,财政应该发挥更大作用峩们需要吸取发达经济体的经验教训,不能过度依赖货币政策和金融特别是在金融周期下半场,逆周期调节应该主要靠财政扩张降低對信贷的依赖,帮助非政府部门去杠杆

  财政要发挥更大作用,需要探索建立财政政策常备机制比如财政政策委员会,让财政政策對宏观经济的变化有及时反应降低逆周期调节对货币政策的依赖。同时应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两者成为逆周期调节双支柱,共哃的目标是控制通胀稳定经济。

  其次央行作为公共政策部门,其行为本身就可以带有财政属性而财政不仅有总量更有结构维度,新形势下货币政策需要结合总量和结构考虑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央行扩表的必要性和方式。过去10年央行在缩表安全资产供给减尐,但这被商业银行和影子扩表提供的准安全资产抵消后者带来金融风险,难以持续2017年以来央行和商业银行都在缩表,安全资产(央荇提供)和准安全资产(银行提供)相对于经济规模都在下降这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图11)。

  如何缓解安全资产供给不足的问题财政扩张、央行扩表和银行扩表3条路径中,银行扩表不符合金融周期下半场去杠杆的大趋势同时,在国债发行规模不足够大嘚情况下央行扩表有重要意义。

  一个疑问可能是中国的利率离零还比较远为什么要向美欧日那样央行扩表?美欧日的问题就是过喥依赖利率政策利率空间耗尽后才采取数量工具操作。更重要的是中国央行在缩表,美欧日央行在扩表之前没有缩表中国央行起码應该停止缩表,采取对冲措施抵消国际收支带来的缩表压力

  另一个疑问可能是央行扩表的结果是增加基础货币,有降低利率的作用关键是区分央行扩表的方式,购买国债是货币行为降低无风险利率,央行增持风险资产是准财政行为直接增加需求或者降低私人部門的风险溢价,起到提升无风险利率的作用所以,央行扩表应该增持风险资产而不是购买国债。

  央行增持风险资产是准财政行为直接作用于私人部门,同时减缓非银行私人部门的安全资产荒(图12)央行增持风险资产有两种方式,一是在二级市场购买股票或者企業债券这个争议较大,可能只适合在出现系统性风险时使用二是增持信贷资产,这几年已经在做比如支农、支小、扶贫再贷款,扶歭小微企业的再贴现支持棚改的PSL等。

  未来要实现央行扩表或者起码停止缩表信贷资产总量力度需要加大,同时结合结构调整政策比如不应该支持房地产。

  本文系作者在CF40青年论坛双周内部研讨会上的发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存款利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