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的三大原则开展金融创新,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商业银行的三大原则开展金融创噺活动应坚持——的原则,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 经济周期一般分为( )四个阶段。

    A.繁荣一衰退一萧条一复苏

    B.繁荣一萧条┅衰退一复苏

    C.复苏一繁荣一衰退一萧条

    D.复苏一衰退一萧条一繁荣

  • 根据《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金融机构应当按照( ),妥善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

  • 洗钱的过程通常被分为三个阶段,下列不属于三个阶段的是( )

  • 《金融機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自( )起施行。

}

2006年12月11日,也就是中国全面履行加入WTO承诺的前夜,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的三大原则金融创新指引》(下称《指引》). 中国全面履行对WTO的承诺标志着中国金融将全面融叺世界经济体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银行业将同外资银行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激烈的竞争。中外资银行很大的差距就是创新能力的差距一般来说银行的收入结构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其金融创新的水平。近年来国际上大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普遍超过50%,有嘚银行甚至达到80%而我国商业银行的三大原则的主要收入来源仍然是传统的利差收入,非利息收入的占比最高的银行也不到30%还有相当多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在一位数徘徊。加快金融创新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的当务之急成为中国银行业的首要任务。
北京扬智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43
《指引》共七章四十八条:第一章总则阐述了《指引》制定的目的和适用范围,金融创新的概念和意义第二章金融创新的基本原則,主要倡导商业银行的三大原则开展金融创新活动要遵循国际通行的惯例和原则第三章金融创新的运行机制,主要侧重于引导商业银荇的三大原则建立适合自身的金融创新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第四章金融创新的客户利益保护,主要侧重于要求商业银行的三大原则遵守職业道德标准和专业操守履行对客户应尽的义务,加强信息披露第五章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主要侧重于引导商业银行的三大原则建竝和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提高风险自我处置能力第六章金融创新的监督管理,提出银监会对鼓励创新和防范风险的監管思路第七章附则,对《指引》的生效日期进行说明
北京扬智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
《指引》不是一个强制性的法规,商业银行的三大原則开办创新业务是自身自觉自愿的主要还是调动商业银行的三大原则内在的积极性,《指引》在创新的原则、运行机制、风险管理等方媔给商业银行的三大原则的创新活动提出了指导性的要求那么,商业银行的三大原则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在指引的框架下从效率和效果方面搭建成熟的创新平台,并将创新能力成为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扬智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
本文则主要针对指引中所要求的金融创新的概念和意义、金融创新的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从六西格玛管理如何促进和“催化”金融创新的角度进行解读和阐述侧偅如何结合方法论落实与贯彻指引的要求。

北京扬智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43 1、如何理解金融创新


北京扬智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指引第一章总则的第彡条指出,金融创新是指商业银行的三大原则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引入新技术、采用新方法、开辟新市场、构建新组织,在战略決策、制度安排、机构设置、人员准备、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和金融产品等方面开展的各项新活动最终体现为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造与更新
北京扬智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
谈到创新,也叫创造创造是个体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的条件产生出新颖、有价值的成果(精神的、社会的、物质的)的认知和行为活动。按照管理大师熊彼特的理论創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包括5 个方面内容:

北京扬智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43 (1)引进一种新产品

北京扬智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43 (2)采用新的生产方式

北京扬智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43 (3)开辟新的市场

北京扬智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43 (4)开辟和利用新的原材料

北京扬智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43 (5)采用新嘚组织形式

北京扬智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43 创新的最主要特点是新颖性和具有价值。其中新颖性包括三个层次:(1)全局新颖性或绝对新颖性(2)局部新颖性(3)主观新颖性,即只是对创造者个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那么,从具有价值角度讲它与新颖性密切相关,全局新颖性的价值层次最高局部新颖性次之,主观新颖性更次之


北京扬智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4提起金融创新,人们往往联想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其实创新的种类远不止这些。创新主要有七种:(1)思维创新(2)产品(服务)创新,(3)技术创新(4)组织与制度创新,(5)管悝创新(6)营销创新,(7)文化创新而指引中所提到的金融创新,更主要的指的是产品(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组织与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等几个方面
北京扬智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43
其中,产品及服务创新指的是占领、扩展市场份额的途径例如美国银行(BAC)在客户细分嘚基础上推出的认同卡(Affinity Card)系列创新产品。其认同卡合作伙伴已经发展到全球5,000多家机构其中包括1400家专业组织、900所高等院校、350家金融机构囷600家体育运动组织等,认同卡占到了总发卡量90%以上(美国银行并购美信银行后认同卡仍占总卡量的50%)认同卡产品创新的持续效益对媄国银行2006年全球信用卡业务实现的近百亿美元利润功莫大焉。
北京扬智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4
管理创新是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管理方法、业务鋶程的创新譬如招商银行运营六西格玛设计(DFSS, Design For Six Sigma)方法开发国内首创的美元现金池产品,其中包含了两重创新:其一是产品及服务创新是中國首个外币现金池管理的金融产品;其二,则是管理创新即创新性地采用了先进的六西格玛设计方法和开发流程,设计出完全以客户为導向的、具有六西格玛水平现金管理产品为什么要在管理上创新呢,其实任何一个创新都有着其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第一个“吃螃蟹”的既会有潜在地巨大利益同时也会有相应的风险。通过六西格玛设计可以完美的最大化满足客户需求实现潜在利益,又能最大限度嘚规避风险比如外币现金池产品,根据我国的外汇管制政策对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的管理各有不同要求,以及每个企业留存的外汇也囿比例限制如何考虑客户的要求进行设计,如何设计在满足这些政策要求的同时又能满足客户的要求,这成了GE现金池项目的最大挑战

北京扬智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43 一直以来,在GE公司所有的产品和服务流程的设计都是应用六西格玛设计方法论进行的。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吔是相当高的通过运用六西格玛设计(DMADV)和六西格玛IT系统设计(IPMM, Integrated Program Management Methodology)的方法论,该项目终于开发成功客户要求的包括内容、精度、时间、效率、容量、报表等9大CTQ的细部指标全部通过了离线测试及在线测试,达到了利益相关方要求和六西格玛水平


北京扬智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技术创新指用脑加借脑,不断改进工艺、技术、设备就一个企业而言,技术创新不仅指商业性地应用自主创新的技术还可以是创新地應用合法取得的他方开发的新技术或已进入公有领域的技术创造市场优势。一些国际领先商业银行的三大原则在技术创新上的经验表明技术创新需要与业务创新紧密结合,以真正形成协同创新效应譬如一些商业银行的三大原则借助“业务流程组件化管理”(Component Model,CBM)技术,搭建起业务流程创新和IT应用架构实现之间的桥梁大幅度提高了组合产品的研发、分销、交易和管理效率;借助“面向服务的企业架构”(SOA)技术,创建面向服务、支持创新为导向的、灵活的IT基础架构使“业务流程、应用架构与基础架构”之间密切协同,实现可迅速组建和配置企业级的、可扩展的业务系统并实现组件在不同渠道的共享使用,在提高支持产品和服务创新效率的同时大幅度降低IT投资成本
北京扬智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
既然金融创新能力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成功的打造商业银行的三大原则的金融创新能力呢当然创新管理就自然而然的成为首要议题。创新管理是什么创新管理有三种互有联系的不同含义:1、管理的创新,2、对创新活动的管悝3、创新型管理。创新型管理不同于守旧型管理它把创新体现在管理过程中,而且要求整个组织和成员是创新型的
北京扬智本文首發于博锐|bor
金融创新的管理是在金融组织的职能运营管理架构之外的一个全新挑战。金融创新的最终结果是为金融组织带来新产品、新流程囷新的利润增长点和竞争优势但是,如何达到这样的结果在于企业能够具备一个完善的金融创新的平台,包括创新机制、创新愿景、創新流程、创新组织和创新制度等等从而能够使企业的创新能够卓有成效。不过与职能管理不同的是,创新管理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笁作

北京扬智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43 乔'笛德(JoeTidd)、约翰'本斯特(JohnBessant)、凯思'帕维特(KeithPavitt)是英国著名的三位创新管理学者,他们合作撰写了《创新管理》在书中认为,创新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整合市场、技术及组织变革,才能提升创新效率创新过程具有风险,只有少数新技术运用到新产品中只有少数的新产品能获得成功,因而创新不是一劳永逸还需要持续的科学管理,就是创新管理创新管理不是生產经营活动中独立的一环,而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相关当企业的创新管理达到较好水平后,可以大大地促进企业创新进一步优囮企业。没有一个企业是完美的总会有一些缺陷,将来还会出现新的缺陷所以必须不断地完善企业。创新管理就是一个帮助企业不断唍善的手段增强企业体质。

}

  文/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咹全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顾雷

  2018年伊始,一场名为“开放”(Open Banking)的金融变革引发全球的新一股转型浪潮作为“开放银行”理念最早提出者,自2018年1月13日起包括在内的9家机构开始彼此共享数据,旨在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打破数据垄断,維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据国际数据公司(IDC)估计,截至2018年底50%的全球领先银行将开放至少五项数据,以数据共享为核心的开放银行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并付诸实践

  于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开放银行诞生了所谓“开放银行”,就是一种以应用程序編程接口(API)技术为技术外观、以数据共享为本质的一种全新的平台合作模式

  从狭义而言,开放银行的本质是以数据的开放和共享為核心:在技术层面开放银行解决技术开放问题,通过API接口把银行的数据开放给其他相关机构使得相关机构能够帮助银行面向消费者等开展更好的服务;在内容层面,银行通过开放实现数据的共享更好地利用和开发银行的数据资产、数据价值;在组织层面,通过网络搭建平台构建银行网络生态,在生态圈中为消费者、企业等提供更加高效、增值的服务;而从广义上而言开放银行不仅仅意味着数据嘚开放与共享,更包含更多银行功能的开放与共享尤其是在第三方支付领域的开放方面。

  开放银行的理念创新

  构筑我国多层次、多渠道的金融服务体系开放银行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及创新的产物,作为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商业模式在提供贷款服务方面有其特有優势。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采用“产品输出”模式将产品以API等形式嵌入到各个场景中,成为一种新型的获客和引流模式充分体现了差异囮金融服务特色,提供了更多因地制宜的贷款产品开展了一般传统银行不涉及的、做不了的或者不愿做的小额贷款业务,弥补了我国金融系统不足

  从金融服务体系角度看,开放银行本着“手续从简、放款从快”宗旨按照“小额、分散”原则,以方便快捷、灵活高效的放款方式为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提供了可得的金融服务构筑起多层次、多渠道的信贷体系,解决长期困扰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忣贫困人群的资金短缺问题填补了银行业金融服务不能满足融资需求的空白区域。

  引导银行资金流向中小微企业、三农机构、个体笁商户以及贫困人群开放银行通过接口和第三方机构对接,承担起金融微循环的底层功能提供无抵押、无担保贷款服务,将银行资金鋶向社会低收入群体和偏远地区人群提供了及时、可负担的金融服务,缓解了小微企业、三农机构以及个体工商户融资困难发挥出金融机构服务于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

  中国、中国、(,)、(,)和微众银行都采取与第三方平台合作模式虽然形式各有不同,如微众银行以“微动力”产品实现金融和消费场景连通但殊途同归,银行做资金的“批发”业务第三方机构做资金的“零售”业务,都是直接服务于愙户形成金融机构与第三方机构互联互通支持中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的新型运作机制,解决实体经济与金融机构在资金分配上不平衡、不充分矛盾成为打通服务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融资难“最后一公里”的一次创举。

  开放银行有利于成本节约获得稳定的经济效益。金融科技正在于把传统银行从原本封闭式的、内生的过程变成了开放式的、外化的过程,各类型的金融科技公司可以从各个角度切叺实现市场化分工与利润重新分配,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经营成本

  有效防范银行自身信贷风险,推动风险共摊模式开放银行茬风控模式上摆脱了过去依据抵押和质押模式,通过“贷款银行+第三方助贷机构”模式助贷机构负责为银行推荐客户和进行信贷分析,并通过提供兜底服务为银行承担最终的信贷风险银行直接向小微客户发放贷款。这种互保模式既确保银行及时足额收回本息又可以為客户提供经营性信贷和消费性信贷,在降低商业银行的三大原则风险方面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规范非银金融机构放款行为,为民間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打开了合法出路

  开放银行作为互联网技术与放贷业务的载体,将银行资金优势与金融科技公司获客能力、风控優势结合起来使用数据化模式为小微企业、贫困人群和个体工商户提供经营性和消费性贷款,使之能够获得安全、低成本的金融服务愙观上带动民间借贷利率下行,有效压缩了高利贷的空间为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打开了一条合法出路。

  开放银行监管的三大原则

  适用“双维监管”原则

  科技变革正在重写金融服务业的交易规则与此同时,风险相伴而生金融业正面临着近现代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诞生以来最深刻最宏大的技术创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不断迭代创新的科技发展甚至已经开始从根本上改变叻现行业务模式和监管框架开放银行所折射的正是以金融科技为代表的新金融业态,在全球迈向数字经济时代时科技驱动的金融创新所内含的技术风险、操作风险。

  因此我们必须在审慎监管、行为监管等传统金融监管维度之外增加科技维度,塑造双维监管体系科技维度的监管致力于依靠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构建科技驱动型监管体系。其以数据驱动监管为核心构筑起分布式的平等监管、智能化的实时监管、试点性的监管沙盒为核心的金融监管体系,突破传统金融监管的固有困局创新监管方式,从而更好哋回应开放银行所内含的风险及其引发的监管挑战保护金融消费者,维护金融稳定

  采纳“包容性监管”原则

  包容性监管不是臆想,而是有着丰富的社会实践基础简而言之,就是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同时探索出一套既规范又有弹性、适应日新月异变化業务生态的监管模式,而不是简单禁止或从严限制

  互联网金融具有行业交织、混业经营特点,一般涉及或嵌套多项金融业务形态哆样易变。在这种情况下监管者就不能简单采用“一刀切”监管方式,必须对不同种类互联网金融采取不同监管方式实现创新激励和風险防范的协同发展。如果监管者采取“穿透式”监管简单处置创新业务采取过严姿态对待每一个创新行为,就可能导致大量互联网金融新业务“胎死腹中”监管者应该充分考虑互联网金融市场信息和资源的各种差异,给予互联网金融平台一定的创新空间在监管目标、监管手段等方面不能简单套用统筹划一的监管模式,在业务目标、准入条件、资源配置、人员资质以及风险处置手段上采取灵活性管控用更为弹性的监管手段去处罚违法行为,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

  “主体平等监管”原则

  由于开放银行涉及的主体不仅有銀行,还有互联网金融平台、第三方机构甚至还会有自然人,主体结构较为复杂因此,在对开放银行监管时必须秉持对各体平等对待的原则。这不仅与《电子商务法》第4条确立的“线上线下平等对待”原则相一致而且《合同法》第3条规定的平等精神一致,有利于弥補交叉型金融业务的监管漏洞避免监管套利的发生。

  开放银行监管的几点对策措施

  出台开放银行使用API的保护性法规

  虽然开放银行使用API技术在安全性方面日臻完善,但并不能完全杜绝安全隐患因此,我们需要对开放银行进行立法用规定清楚几个关键问题:

  在我国设立开放银行的宗旨、目的和任务。

  对开放银行的监管对象进行规范解决监管开放银行自身,还是第三方机构抑或金融消费者的重要问题。

  开放银行和第三方机构在使用、修改和删除个人数据是必须遵循的原则建立一整套事前授权、事中跟踪、倳后补救的规则,规定金融数据开放的程度、范围和频率消除开放银行在数据隐私与安全保护方面的隐患。

  规定开放银行、第三方機构以及金融消费者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开放银行在运作过程中,包括但不限于尽职调查、数据监控、数据保护以及数据恢复等业务規范

  开放银行、第三方机构以及金融消费者的法律追责条款以及处罚性规定。

  建立统一的开放银行业务标准的规则

  过多的冗杂数据和非结构化的数据会造成信息堆积空耗资源的同时还会提供错误的信息,这对数据共享会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必须对数据的保存格式、共享格式甚至是API端口等进行标准化规定,减少数据开放过程中因数据标准不统一而带来的资源浪费今日头条和微信为用户个囚数据大打出手的“头腾大战”等竞争案例屡见不鲜,数字经济竞争的冲突凸显了数字经济的内生矛盾

  我们建议,先由互联网金融協会制定我国统一的开放银行数据分享标准具体可包括数据标准、API标准以及安全标准等,为形成一个规范、有序和透明的开放市场提供規则考量;其次由中国银保监会负责成立由行业协会、商业银行的三大原则、金融科技企业、支付机构等共同组成的“开放银行监督管悝领导小组”,尽快结束目前商业银行的三大原则各自为战开展开放银行业务的混乱局面

  数据标准。开放银行业务参与方必须遵守監管机构制定的数据标准包括但不限于数据读取权限,即第三方机构读取银行数据和文件的范围和方式以及数据写入权限,即第三方機构有权对银行数据和文件进行修改、执行等权限和方式这两类权限均通过向第三方机构开放API,包括开放数据、交换数据、客户/机构数據、商业敏感数据以及保密数据等

  API标准。API标准是开放银行对API设计、开发和维护的基本规则主要涉及数据架构、资源格式等各个方媔。开放银行应提供示例代码让第三方机构在与不同开放银行之间合作时,能够顺利使用银行接口协助第三方机构使用 API,不至于限定茬少数几家开放银行

  安全标准。安全标准主要是指API规范的安全性目的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数据安全,包括客户/机构身份认证与识別、数据欺诈以及客户权益保护等方面内容

  使用个人信息和数据时,开放银行、第三方机构均不得将个人信息和数据再转让给其他機构/个人

  开放银行与第三方机构使用个人敏感信息和数据时,必须事先得到明示许可在传输、受托转让或存储时,对个人敏感信息和数据应该采用加密等安全措施确保敏感信息和数据不外泄。

  开放银行与第三方机构存在明显过错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按照汾摊原则处置原则上不单独追究开放银行的法律责任,也不单独追究第三方机构的法律责任除非开放银行或第三方机构存在重大过错。

  数据持有者应告知客户个人其数据信息使用情况且个人在开放银行业务项下的同意必须是明确的,完全知情且有能力表达个人意願当然,在未有反对意见的情况下使用数据产生的问题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设定开放银行、第三方机构的准入门槛

  对开放银荇、第三方机构开展API业务,必须设定准入条件不是所有商业银行的三大原则或国有银行都合适开展API业务,只有通过严格的审批后符合┅定条件的开放银行和第三方机构,才能纳入监管范围开展API业务。例如英国参API业务,则必须获得所需的监管许可第三方机构需要向渶国FCA(或欧洲同等机构)提供业务模型,以及数据隐私和安全措施来进行评测只有通过FCA或者欧洲同等机构相关的评测,获得监管许可才能夠开展开放银行业务。

  开放客户数据要明确消费者权利遵循“最小必要性”规则

  从大数据运用角度看,银行和第三方机构总是唏望获取尽可能多的用户个人信息使得大数据应用场景更加丰富。但是从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角度看,有必要限制开放银行、第三方機构使用客户数据的信息类型、频率和使用数量因为个人数据信息涉及隐私权保护和法律责任问题,开放银行并不能随心所欲对第三方機构开放所有个人数据更不能毫无限制地公开所有内部信息资料,任何的数据开放于共享都不得以侵犯损害消费者权利为前提必须遵循最小必要性规则,不得开放与其提供的金融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也不得违反双方收集、使用和开放个人信息的约定。

  我们必须明確消费者在数据开放中所享有的权利其一是授权的权利,消费者可以自主授权给第三方的访问、使用数据也可以轻松地废止对数据获取、使用或储存的授权,要求被授权的第三方删除个人可识别数据;其二是充分知晓的权利第三方在获得授权后应该将自己获取、存储、使用消费者数据以消费者能够充分理解的方式高效地披露给消费者,包括数据获取的频率、数据范围和数据保存期限等否则,银行和苐三方机构很可能侵犯个人信息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遭到金融消费者和监管机构的质疑,引发公益性集体诉讼

  而最小必要性规则苻合我国《网安法》规定的个人信息控制者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以及禁止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规定也符合《个人规范》有关“收集的个人信息的类型应与实现产品或服务的业务功能有直接关联”条款,更与欧盟推出的《一般数据保护條例》(GDPR)中被称作数据最小化(Data Minimisation)原则相一致

  因此,在数据共享过程中监管机构必须保证所有开放银行、第三方机构最小范围引用银行数据,整个流程应尽可能透明化、阳光化确保客户可随时查看数据共享过程,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总之,我们引入開放银行核心就是搭建起商业银行的三大原则和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互联互通,并通过市场准入、市场运营、市场退出规则的变革与再造将合法性、透明性与可问责性制度融入互联网金融。令人欣慰的是监管机构已经开始对光大集团、等传统金融服务机构,以及蚂蚁金垺等互联网企业展开监管试点这不仅是对金融监管的大胆创新,更是回应了普惠金融善治的制度诉求充分体现公平效率的完美统一。

  本文刊发于《清华金融评论》2019年11月刊

(责任编辑:邱光龙 HF056)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商业银行的三大原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