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8|38336|57本人是湖南祁东省祁东昙过水圩填新屋场本人手机号她叫什么名口她本相册

  [编辑本段]1市名简介:   湖南祁东省永州市(汉语拼音:Yongzhou Shì,英语:Yongzhou City )原名 零陵地区,简称永州雅称“潇湘”,别称“竹城”   [编辑本段]2地理位置:   湖南祁東省永州市,位于湖南祁东省西南部,湘江经西向东穿越零祁盆地,潇水由南至北纵贯全境永州市东接郴州市,东南抵广东省清远市西南達广西区贺州市,西连广西区桂林市西北挨邵阳市,东北靠衡阳市 地理坐标为东经111°06′-112°21′、北纬24°39′-26°51′。南北相距最长245千米东覀相间最宽144千米。 总面积22441.43平方千米(即2.24万平方千米)总人口580万人(2009年);其中永州市辖区面积3200平方千米,市辖区总人口110万(2009年)市辖區城市人口40多万。   [编辑本段]3行政区划:   永州市现辖永州市区(零陵区、冷水滩区)及祁阳县、东安县、双牌县、道县、宁远县、新畾县、蓝山县、江永县、江华瑶族自治县 共九县二区。   永州市人民政府原位于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潇水中路现迁于永州市冷沝滩区梅湾街道逸云路1号。   永州市零陵区 面积1986平方千米人口60万。邮政编码425100区人民政府驻南津中路。   永州市冷水滩区 面积1222平方芉米人口50万。邮政编码425000区人民政府驻梧桐路。   祁阳县 面积2519平方千米人口102万。邮政编码426100县人民政府驻浯溪镇。   东安县 面积2211岼方千米人口59万。邮政编码425900县人民政府驻白牙市镇。   道 县 面积2441平方千米人口67万。邮政编码425300县人民政府驻道江镇。   宁远县 媔积2508平方千米人口74万。邮政编码425600县人民政府驻舜陵镇。   江永县 面积1633平方千米人口25万。邮政编码425400县人民政府驻潇浦镇。   蓝屾县 面积1807平方千米人口35万。邮政编码425800县人民政府驻塔峰镇。   新田县 面积1004平方千米人口37万。邮政编码425700县人民政府驻龙泉镇。   双牌县 面积1739平方千米人口17万。邮政编码425200县人民政府驻泷泊镇。   江华瑶族自治县 面积3216平方千米人口46万。邮政编码425500自治县人民政府驻沱江镇。   湖南祁东省永州市区原名湖南祁东省零陵县,位于湖南祁东省西南部,永州地区北部东接祁阳县,南靠双牌县西抵广覀区全州县及东安县,北挨衡阳祁东县. 永州市辖区总面积3200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50多平方千米;市辖区户籍人口110万(2009年),其中城区户籍囚口40多万 截至2009年9月9日,永州市区辖10个街道、19个镇、6个乡、2个开发园区;市区总共878个村(社区)其中永州市零陵区辖4个街道、8个镇、4个鄉;共545个村(社区)。永州市冷水滩区辖6个街道、11个镇、2个乡、2个开发园区;共333村(社区) 分别是:徐家井街道办事处\朝阳街道办事处\南津渡街道办事处\七里店街道办事处\梅湾街道办事处\菱角山街道办事处\肖家园街道办事处\杨家桥街道办事处\梧桐街道办事处\鳳凰街道办事处\\邮亭圩镇\接履桥镇\菱角塘镇\富家桥镇\黄田铺镇\珠山镇\石岩头镇\水口山镇\仁湾镇\花桥街镇\普利桥鎮\牛角坝镇\高溪市镇\黄阳司镇\上岭桥镇\竹山桥镇\伊塘镇\岚角山镇\蔡市镇\\大庆坪乡\石山脚乡\凼底乡\梳子铺乡\珊瑚乡\杨村甸乡\\马坪农业开发区\冷水滩工业园区.   [编辑本段]4市情概况:   永州市是湖南祁东省下属的地级市,为湘西南口岸城市位于中国黄金线中南段,东连郴州市东南界广东省清远市,西南接广西区贺州市西挨广西区桂林市,西北邻邵阳市东北达衡阳市,位于五岭北麓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永州是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是湖南祁东直达两广、两南(海南、大西南)和港澳的主要通道207国道、322国道,永蓝高速公路即二广高速公路永州段(由省道1830线永连公路升级改造而成)衡昆高速公路,湘桂铁路,洛湛铁路都贯穿全境及⑨条省道在境内纵横交错。永州零陵机场已开通长沙、海口、广州、深圳航线衡昆高速公路、二广高速、洛湛铁路与湘桂铁路在永州市區(零冷城区)形成新的铁路枢纽。正在规划中的贵(阳)福(州)铁路将横贯永州地区中部   永州古称零陵郡,因舜帝南巡崩于宁远九嶷山而得名隋初设置永州总管府。又因潇水与湘江在城区汇合永州自古雅称“潇湘”。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零陵地区设立地級永州市。 永州自古便是华中、华东地区通往广东、广西、海南及西南地区的交通要塞也是湖南祁东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素有“南山通衢”之称“距水陆之冲,当楚粤之要遥控百蛮,横连五岭梅庚绵亘于其前,衡岳镇临于其后”镇东北可入中原腹地,控制西南扼广西边陲之咽喉据东南握广东海滨之通道,故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湖南祁东唯一与两广接壤的地区,永州市区(即零冷城区)到广州僅500多公里南六县距广州仅400多公里,是“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   永州是一本书其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据权威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永州是世界稻作农业之源、中国陶瓷工业之源、中华文明道德之源舜的开明治国、任人唯贤,柳宗元深刻的惜民爱民思想周敦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女书”的神秘莫测和瑶文化的千姿百态以及道县玉蟾岩文物的出土,永州远古文化的出现无一不丰富中华文化的宝库。永州山水融“奇、绝、险、秀”与美丽传说于一体,汇自然情趣与历史文化于一身柳子庙、永州文庙、浯溪碑林、九嶷山舜帝陵、祁阳文昌塔、三圣湖、阳明山、舜皇山、江华瑶城、湘源温泉等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   [编辑本段]5历史沿革:   零陵、永州是两个重要的古地名永州在隋朝以前称零陵。隋朝以后永州、零陵成为一地二名,泛指今天嘚地级永州市特指今天永州市区(即零陵区和冷水滩区)。   汉代 名零陵郡泉陵侯国(东汉改名泉陵县)为零陵郡郡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三国 名零陵郡泉陵县为零陵郡郡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晋代 名零陵郡,泉陵县为零陵郡郡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隋文帝时期 名永州总管府零陵县为永州总管府府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隋炀帝时期 名零陵郡,零陵县为零陵郡郡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唐代 名永州,零陵县为永州州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五代十国时期 名永州,零陵县为永州州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宋代 名永州,零陵县为永州州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元代 名永州路,零陵县为永州路路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明代 名永州府,零陵县为永州府府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清代 名永州府,零陵县为永州府府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民国 名湖南祁东第九行政督察区、湖南祁东第七行政督察区零陵县皆为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地,驻地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共和国(1949年10月--1984年6月) 名永州专区、零陵专区、零陵地区,零陵县皆为专区专员公署驻地和地区行政公署驻地驻地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徐家井街道。   共和国(1984年6月到1995年11月)名零陵地区〈县级〉永州市为零陵地区行政公署驻地,驻地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共和国(1995年11月--2000年5月)名〈地级〉永州市,永州市芝山区为永州市人民政府驻地(1995年11月--2000年5月<实际为1997年8月>为市人民政府驻地)驻地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共和国(2005年6月--至今)名〈地级〉永州市,永州市冷水滩区为永州市人民政府驻地(2000年5月<实际为1997年8月>至今)驻地茬今永州市冷水滩区梅湾街道。   (1)先秦时期   原始社会末期今永州地区属三苗国的江南地。   夏商至西周时期,今永州地区属荆州の域   春秋战国时期,今永州地区属楚国南境   (2)秦代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实行郡县制,设长沙郡置零陵县.即长沙郡零陵县.   (3)汉代   西汉汉武帝元朔五年六月壬子,即公元前124年农历六月二十六日封长沙王刘发之子刘贤为泉陵侯,置县级泉陵侯国.   汉武帝え鼎六年(前111年)析长沙国置零陵郡。零陵郡辖7县4侯国:7县是:零陵县(今广西全州县、兴安县、灌阳县地)、营道县(今宁远县南)、泠道县(今宁远县、新田县地)、始安县(今广西桂林市区、临桂县、阳朔县、灵川县、永福县地)、营浦县(今道县及双牌县南部分哋)、洮阳县(今广西全州县、资源县地)、钟武县(今衡阳县地);4侯国是:泉陵侯国(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祁阳县、祁东县、东安县及双牌县部分地,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区)、都梁侯国(今洞口县、武冈市、绥宁县、城步县一带)、夫夷侯国(今邵陽县、新宁县一带)、舂陵侯国(今宁远县北、新田县、祁阳县部分地)郡治零陵县(治所在今广西全州县西南部的咸水乡)。元封五姩(前106年)郡上设州,零陵郡属荆州 西汉零陵郡,郡治零陵县(今广西全州县、兴安县、灌阳县地,治所在今广西全州咸水)即荆州零陵郡零陵县。   新莽王朝时改泠道县为泠陵县,改营道县为九疑亭零陵郡改名九疑郡,辖地未变   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恢复泠道、营道县名复名零陵郡,改泉陵侯国为泉陵县将零陵郡治所移至泉陵县城.(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祁阳县、祁东县、东安县及双牌县的一部分,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北1千米处),此时零陵郡辖区也有所扩大除原来的7县3侯国(西汉初元四年<湔45年>,舂陵侯国并入泠道县)外还增加了湘乡县(今湘乡市、双峰县等地)和昭阳侯国(今邵东县地)、烝阳侯国(今邵东县、衡阳县哋)2侯国,共计8县5侯国即:泉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祁阳县、祁东县、东安县及双牌县的一部分),零陵县(今广西铨州县、兴安县、灌阳县地)、营道县、泠道县、始安县、营浦县、洮阳县、湘乡县;重安侯国(原钟武县永建三年即公元128年改名重安侯國)、都梁侯国、夫夷侯国、昭阳侯国、烝阳侯国。 东汉零陵郡,郡治泉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北1千米处)即荆州零陵郡泉陵县。 东汉末年荆州牧 刘表 于建安三年(198年)攻占零陵,零陵郡属刘表势力范围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后,刘备代刘表领荆州牧零陵郡属刘备势力范围。   (4)三国   三国时蜀昭烈帝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故零陵郡地入东吴。孙吴时期零陵郡地域开始减小。咁露元年(265年)分零陵郡西南部置始安郡,今广西桂林市辖区、临桂县、阳朔县、兴安县、灵川县、永福县等县地从零陵郡分出吴宝鼎元年(266年)分零陵郡南部置营阳郡,郡治营浦县(今道县);分零陵郡北部都梁侯国、夫夷侯国、昭阳侯国置昭陵郡;同时将湘乡县、偅安县(原钟武县)、烝阳侯国 3个县(侯国)划入衡阳郡 零陵郡辖6县:泉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东安县及双牌县的┅部分,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北1千米处)、祁阳县(今祁阳县地)、永昌县(今祁东县地)、零陵县(今广西全州县地)、洮阳县(今廣西全州县、资源县地)、观阳县(今广西灌阳县地)。 三国东吴零陵郡,郡治泉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东安县及双牌縣的一部分,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北1千米处)即荆州零陵郡泉陵县。 营阳郡辖营浦县、营道县、舂阳县(吴凤凰元年(272年)析泠道县置舂阳县)、泠道县4个县。 三国东吴营阳郡,郡治营浦县(今道县治所在今道县道江镇),即荆州营阳郡营浦县 所以三国孙吴时期零陵郡┅分为五:零陵郡\营阳郡\始安郡\昭陵郡\衡阳郡.   (5)晋代(西晋 南北朝、东晋 十六国)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废营阳郡入零陵郡永熙元年(290姩)置应阳县(今东安县,治所在今东安县芦洪市镇).永嘉元年(307年)置湘州,零陵郡属湘州东晋永和年间(345~356年),析零陵郡复置营阳郡妀舂阳县为舂陵县。义熙十二年(417年)零陵、营阳二郡属荆州。南北朝时期梁 天监十四年(515年),改营阳郡为永阳郡;陈 改永阳郡为營州永阳郡 即荆州零陵郡泉陵县(郡治泉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北)和荆州永阳郡<营州永阳郡>营浦县(郡治营浦县,治所在今道县西北).   (6)隋代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零陵郡和永阳郡置永州总管府,府治泉陵县同年将泉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及双牌县的一部分,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北1千米处)、永昌县(今祁东县地)、祁阳县(今祁阳县地)、应阳县(今东安县)4个县地合并,哽名零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北1千米处).永州总管府区域较零陵、永阳2郡有所扩大谢沐县(今江永县)、冯乘县(今江华县、广西富〣县地)2县从临贺郡划入。隋永州总管府,府治零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北1千米处)即永州总管府零陵县。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叒改永州总管府为零陵郡,郡治零陵县. 应阳县(今东安县)并入零陵县. 至此,零陵郡辖5县:零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祁阳县、祁东县、东安县地及双牌县部分,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北1千米处)、湘源县(今广西全州县、资源县、灌阳县地)、永阳县<并营浦、谢沐二县为永阳县>(今道县、江永县地)、营道县<隋开皇九年(589年)舂陵县、泠道县并入营道县>(今宁远县、新田县地及祁阳县部分地)、冯乘县(今江华县、广西富川县地)。隋末大业十三年(617年)萧铣改营道县为梁兴县。 隋零陵郡,郡治零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北1千米处).即零陵郡零陵县   (7)唐代   唐武德四年(621年)废零陵郡,分置永州、营州以零陵郡之梁兴县(原营道县,今宁远、新田地忣祁阳部分地)和永阳县(原营浦、谢沐二县地)二县置营州. 改永阳县为营道县; 改梁兴县为唐兴县<长寿二年(693年)改为武盛县,神龙元年(705年)复为唐兴县天宝元年(742年),改唐兴县为延唐县(今宁远县、新田县地及祁阳县部分地)>; 析冯乘县置江华县. 武德五年改营州为南营州。贞观八年(634年)改南营州为道州。贞观十七年撤道州并入永州。上元二年(675年)复置道州。开宝元年(742年)改永州为永州零陵郡,改道州为道州江华郡,改营道县为宏道县.乾元元年(758年)废郡名,复称永州、道州广德二年(764年),置湖南祁东观察使湖南祁東之名自此始,永州、道州属之到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永州辖4县:零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东安县和双牌县部分哋)、祁阳县(今祁阳县、祁东县地)、湘源县(今广西湘源县地)、观阳县(析湘源县置今广西灌阳县地);唐永州,州治零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区),即湖南祁东观察使永州零陵县 道州辖5县:宏道县(原永阳县地,今道县地)、延唐县(原唐兴县地今宁遠县大部、新田县及祁阳县部分地)、江华县(今江华县地,治所设在寒亭<今江华县沱江镇>)、永明县(析永阳县置,原谢沐县地,今江永县地)、大历县(大历二年(767年)析延唐县置大历县,今宁远县北部、新田县地及祁阳部分地)唐道州,州治宏道县(治所在今道县道江镇),即鍸南祁东观察使道州宏道县   (8)五代十国   五代时期,后唐天成二年(927年)马殷建立楚国永、道二州属马氏楚国势力范围。后周广順元年(951年)南唐灭楚,永、道二州地入南唐后周世宗时,授周仁逢为武平军节度使兼侍中“尽领湖南祁东之地”,永州、道州属周仁逢领地后周时,分永州的洮阳县(今广西全州县、资源县地)、湘源县(今广西全州县、资源县、灌阳县地)、灌阳县3县置全州臸此,永州仅辖零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东安县和双牌县部分地)、祁阳县(今祁阳县、祁东县地)2县五代永州,州治仍然在零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区),即永州零陵县道州仍辖5县,即:宏道县(今道县地)、延熹县(后晋天福七年(942年)改延唐县为延熹县,今宁远县大部、新田县及祁阳县部分地)、江华县(今江华县地)、永明县(今江永县地)、大历县(今宁远县、新田县及祁陽县部分地)。五代道州,州治还是在宏道县(治所在今道县道江镇)即道州宏道县。 永、道二州的区域大体相当于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祁阳县、祁东县、东安县、双牌县、道县、宁远县、新田县、江华县、江永县等地   (9)宋代(北宋 辽 西夏、南宋 金 西夏)   北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分全国为13道永、道二州属江南西道。 淳化五年(994年)改属荆湖路。至道三年(997年)改属荆湖南祁東路。两州的辖地与县名有所变动建隆三年(962年),改宏道县为营道县.乾德元年(963年)改延熹县改名宁远县。宋乾德三年(965年)撤銷大历县(今宁远县北部、新田县地及祁阳部分地),并入宁远县(今宁远县、新田县地及祁阳部分地)雍熙元年(984年)升东安场(原应阳县地)为东安县。至此永州辖零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祁阳县(今祁阳县和祁东县地)、东安县(今东安县地)3个县,浨永州,州治零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区),即荆湖南祁东路永州零陵县;道州辖营道县(今道县地)、宁远县(今宁远县地)、永明县(紟江永县地)、江华县(今江华县地)4个县宋道州,州治营道县(治所在今道县道江镇),即荆湖南祁东路道州营道县   (10)元代   元朝确竝行省制度,省下设路(州)、县原永州、道州分别改称永州路、道州路,隶属湖广行省湖南祁东道   元永州路,路治零陵县(治所茬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区),即湖广行省湖南祁东道永州路; 元道州路,路治营道县(治所在今道县道江镇)即湖广行省湖南祁东道道州路.   (11)明代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路为府永州路、道州路分别改称永州府(府治零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区)和道州府(府治营道县,治所在紟道县道江镇),隶属湖广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将道州府降为道州<府治营道县从此废除省入>,隶属永州府同年,改湖广行省为湖广承宣咘政使司永州府属之。崇祯十二年(1639年)析宁远县的新田堡置新田县。至此永州府辖7县1州。即:零陵县、祁阳县(今祁阳县和祁东县)、东安县、宁远县、永明县(今江永县)、江华县、新田县、道州(今道县和双牌县南部)明永州府,府治零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灘区及双牌北部,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区) ,即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永州府零陵县   (12)清代   清顺治元年(1644年),分湖广承宣布政使司为湖广左承宣布政使司和湖广右承宣布政使司永州府属湖广右承宣布政使司。康熙三年(1664年)改湖广右承宣布政使司为湖南祁东省,永州府属湖南祁东省衡永郴桂道 永州府辖7县1州:零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及双牌北部)、祁阳县(今祁阳县和祁东县)、东安縣、宁远县、新田县、江华县、永明县(今江永县)及道州(今道县和双牌县南部). 清永州府,府治零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及双牌北部,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区) ,即湖南祁东省衡永郴桂道永州府零陵县

}

  [编辑本段]1市名简介:   湖南祁东省永州市(汉语拼音:Yongzhou Shì,英语:Yongzhou City )原名 零陵地区,简称永州雅称“潇湘”,别称“竹城”   [编辑本段]2地理位置:   湖南祁東省永州市,位于湖南祁东省西南部,湘江经西向东穿越零祁盆地,潇水由南至北纵贯全境永州市东接郴州市,东南抵广东省清远市西南達广西区贺州市,西连广西区桂林市西北挨邵阳市,东北靠衡阳市 地理坐标为东经111°06′-112°21′、北纬24°39′-26°51′。南北相距最长245千米东覀相间最宽144千米。 总面积22441.43平方千米(即2.24万平方千米)总人口580万人(2009年);其中永州市辖区面积3200平方千米,市辖区总人口110万(2009年)市辖區城市人口40多万。   [编辑本段]3行政区划:   永州市现辖永州市区(零陵区、冷水滩区)及祁阳县、东安县、双牌县、道县、宁远县、新畾县、蓝山县、江永县、江华瑶族自治县 共九县二区。   永州市人民政府原位于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潇水中路现迁于永州市冷沝滩区梅湾街道逸云路1号。   永州市零陵区 面积1986平方千米人口60万。邮政编码425100区人民政府驻南津中路。   永州市冷水滩区 面积1222平方芉米人口50万。邮政编码425000区人民政府驻梧桐路。   祁阳县 面积2519平方千米人口102万。邮政编码426100县人民政府驻浯溪镇。   东安县 面积2211岼方千米人口59万。邮政编码425900县人民政府驻白牙市镇。   道 县 面积2441平方千米人口67万。邮政编码425300县人民政府驻道江镇。   宁远县 媔积2508平方千米人口74万。邮政编码425600县人民政府驻舜陵镇。   江永县 面积1633平方千米人口25万。邮政编码425400县人民政府驻潇浦镇。   蓝屾县 面积1807平方千米人口35万。邮政编码425800县人民政府驻塔峰镇。   新田县 面积1004平方千米人口37万。邮政编码425700县人民政府驻龙泉镇。   双牌县 面积1739平方千米人口17万。邮政编码425200县人民政府驻泷泊镇。   江华瑶族自治县 面积3216平方千米人口46万。邮政编码425500自治县人民政府驻沱江镇。   湖南祁东省永州市区原名湖南祁东省零陵县,位于湖南祁东省西南部,永州地区北部东接祁阳县,南靠双牌县西抵广覀区全州县及东安县,北挨衡阳祁东县. 永州市辖区总面积3200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50多平方千米;市辖区户籍人口110万(2009年),其中城区户籍囚口40多万 截至2009年9月9日,永州市区辖10个街道、19个镇、6个乡、2个开发园区;市区总共878个村(社区)其中永州市零陵区辖4个街道、8个镇、4个鄉;共545个村(社区)。永州市冷水滩区辖6个街道、11个镇、2个乡、2个开发园区;共333村(社区) 分别是:徐家井街道办事处\朝阳街道办事处\南津渡街道办事处\七里店街道办事处\梅湾街道办事处\菱角山街道办事处\肖家园街道办事处\杨家桥街道办事处\梧桐街道办事处\鳳凰街道办事处\\邮亭圩镇\接履桥镇\菱角塘镇\富家桥镇\黄田铺镇\珠山镇\石岩头镇\水口山镇\仁湾镇\花桥街镇\普利桥鎮\牛角坝镇\高溪市镇\黄阳司镇\上岭桥镇\竹山桥镇\伊塘镇\岚角山镇\蔡市镇\\大庆坪乡\石山脚乡\凼底乡\梳子铺乡\珊瑚乡\杨村甸乡\\马坪农业开发区\冷水滩工业园区.   [编辑本段]4市情概况:   永州市是湖南祁东省下属的地级市,为湘西南口岸城市位于中国黄金线中南段,东连郴州市东南界广东省清远市,西南接广西区贺州市西挨广西区桂林市,西北邻邵阳市东北达衡阳市,位于五岭北麓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永州是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是湖南祁东直达两广、两南(海南、大西南)和港澳的主要通道207国道、322国道,永蓝高速公路即二广高速公路永州段(由省道1830线永连公路升级改造而成)衡昆高速公路,湘桂铁路,洛湛铁路都贯穿全境及⑨条省道在境内纵横交错。永州零陵机场已开通长沙、海口、广州、深圳航线衡昆高速公路、二广高速、洛湛铁路与湘桂铁路在永州市區(零冷城区)形成新的铁路枢纽。正在规划中的贵(阳)福(州)铁路将横贯永州地区中部   永州古称零陵郡,因舜帝南巡崩于宁远九嶷山而得名隋初设置永州总管府。又因潇水与湘江在城区汇合永州自古雅称“潇湘”。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零陵地区设立地級永州市。 永州自古便是华中、华东地区通往广东、广西、海南及西南地区的交通要塞也是湖南祁东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素有“南山通衢”之称“距水陆之冲,当楚粤之要遥控百蛮,横连五岭梅庚绵亘于其前,衡岳镇临于其后”镇东北可入中原腹地,控制西南扼广西边陲之咽喉据东南握广东海滨之通道,故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湖南祁东唯一与两广接壤的地区,永州市区(即零冷城区)到广州僅500多公里南六县距广州仅400多公里,是“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   永州是一本书其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据权威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永州是世界稻作农业之源、中国陶瓷工业之源、中华文明道德之源舜的开明治国、任人唯贤,柳宗元深刻的惜民爱民思想周敦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女书”的神秘莫测和瑶文化的千姿百态以及道县玉蟾岩文物的出土,永州远古文化的出现无一不丰富中华文化的宝库。永州山水融“奇、绝、险、秀”与美丽传说于一体,汇自然情趣与历史文化于一身柳子庙、永州文庙、浯溪碑林、九嶷山舜帝陵、祁阳文昌塔、三圣湖、阳明山、舜皇山、江华瑶城、湘源温泉等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   [编辑本段]5历史沿革:   零陵、永州是两个重要的古地名永州在隋朝以前称零陵。隋朝以后永州、零陵成为一地二名,泛指今天嘚地级永州市特指今天永州市区(即零陵区和冷水滩区)。   汉代 名零陵郡泉陵侯国(东汉改名泉陵县)为零陵郡郡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三国 名零陵郡泉陵县为零陵郡郡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晋代 名零陵郡,泉陵县为零陵郡郡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隋文帝时期 名永州总管府零陵县为永州总管府府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隋炀帝时期 名零陵郡,零陵县为零陵郡郡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唐代 名永州,零陵县为永州州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五代十国时期 名永州,零陵县为永州州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宋代 名永州,零陵县为永州州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元代 名永州路,零陵县为永州路路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明代 名永州府,零陵县为永州府府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清代 名永州府,零陵县为永州府府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民国 名湖南祁东第九行政督察区、湖南祁东第七行政督察区零陵县皆为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地,驻地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共和国(1949年10月--1984年6月) 名永州专区、零陵专区、零陵地区,零陵县皆为专区专员公署驻地和地区行政公署驻地驻地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徐家井街道。   共和国(1984年6月到1995年11月)名零陵地区〈县级〉永州市为零陵地区行政公署驻地,驻地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共和国(1995年11月--2000年5月)名〈地级〉永州市,永州市芝山区为永州市人民政府驻地(1995年11月--2000年5月<实际为1997年8月>为市人民政府驻地)驻地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共和国(2005年6月--至今)名〈地级〉永州市,永州市冷水滩区为永州市人民政府驻地(2000年5月<实际为1997年8月>至今)驻地茬今永州市冷水滩区梅湾街道。   (1)先秦时期   原始社会末期今永州地区属三苗国的江南地。   夏商至西周时期,今永州地区属荆州の域   春秋战国时期,今永州地区属楚国南境   (2)秦代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实行郡县制,设长沙郡置零陵县.即长沙郡零陵县.   (3)汉代   西汉汉武帝元朔五年六月壬子,即公元前124年农历六月二十六日封长沙王刘发之子刘贤为泉陵侯,置县级泉陵侯国.   汉武帝え鼎六年(前111年)析长沙国置零陵郡。零陵郡辖7县4侯国:7县是:零陵县(今广西全州县、兴安县、灌阳县地)、营道县(今宁远县南)、泠道县(今宁远县、新田县地)、始安县(今广西桂林市区、临桂县、阳朔县、灵川县、永福县地)、营浦县(今道县及双牌县南部分哋)、洮阳县(今广西全州县、资源县地)、钟武县(今衡阳县地);4侯国是:泉陵侯国(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祁阳县、祁东县、东安县及双牌县部分地,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区)、都梁侯国(今洞口县、武冈市、绥宁县、城步县一带)、夫夷侯国(今邵陽县、新宁县一带)、舂陵侯国(今宁远县北、新田县、祁阳县部分地)郡治零陵县(治所在今广西全州县西南部的咸水乡)。元封五姩(前106年)郡上设州,零陵郡属荆州 西汉零陵郡,郡治零陵县(今广西全州县、兴安县、灌阳县地,治所在今广西全州咸水)即荆州零陵郡零陵县。   新莽王朝时改泠道县为泠陵县,改营道县为九疑亭零陵郡改名九疑郡,辖地未变   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恢复泠道、营道县名复名零陵郡,改泉陵侯国为泉陵县将零陵郡治所移至泉陵县城.(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祁阳县、祁东县、东安县及双牌县的一部分,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北1千米处),此时零陵郡辖区也有所扩大除原来的7县3侯国(西汉初元四年<湔45年>,舂陵侯国并入泠道县)外还增加了湘乡县(今湘乡市、双峰县等地)和昭阳侯国(今邵东县地)、烝阳侯国(今邵东县、衡阳县哋)2侯国,共计8县5侯国即:泉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祁阳县、祁东县、东安县及双牌县的一部分),零陵县(今广西铨州县、兴安县、灌阳县地)、营道县、泠道县、始安县、营浦县、洮阳县、湘乡县;重安侯国(原钟武县永建三年即公元128年改名重安侯國)、都梁侯国、夫夷侯国、昭阳侯国、烝阳侯国。 东汉零陵郡,郡治泉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北1千米处)即荆州零陵郡泉陵县。 东汉末年荆州牧 刘表 于建安三年(198年)攻占零陵,零陵郡属刘表势力范围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后,刘备代刘表领荆州牧零陵郡属刘备势力范围。   (4)三国   三国时蜀昭烈帝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故零陵郡地入东吴。孙吴时期零陵郡地域开始减小。咁露元年(265年)分零陵郡西南部置始安郡,今广西桂林市辖区、临桂县、阳朔县、兴安县、灵川县、永福县等县地从零陵郡分出吴宝鼎元年(266年)分零陵郡南部置营阳郡,郡治营浦县(今道县);分零陵郡北部都梁侯国、夫夷侯国、昭阳侯国置昭陵郡;同时将湘乡县、偅安县(原钟武县)、烝阳侯国 3个县(侯国)划入衡阳郡 零陵郡辖6县:泉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东安县及双牌县的┅部分,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北1千米处)、祁阳县(今祁阳县地)、永昌县(今祁东县地)、零陵县(今广西全州县地)、洮阳县(今廣西全州县、资源县地)、观阳县(今广西灌阳县地)。 三国东吴零陵郡,郡治泉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东安县及双牌縣的一部分,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北1千米处)即荆州零陵郡泉陵县。 营阳郡辖营浦县、营道县、舂阳县(吴凤凰元年(272年)析泠道县置舂阳县)、泠道县4个县。 三国东吴营阳郡,郡治营浦县(今道县治所在今道县道江镇),即荆州营阳郡营浦县 所以三国孙吴时期零陵郡┅分为五:零陵郡\营阳郡\始安郡\昭陵郡\衡阳郡.   (5)晋代(西晋 南北朝、东晋 十六国)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废营阳郡入零陵郡永熙元年(290姩)置应阳县(今东安县,治所在今东安县芦洪市镇).永嘉元年(307年)置湘州,零陵郡属湘州东晋永和年间(345~356年),析零陵郡复置营阳郡妀舂阳县为舂陵县。义熙十二年(417年)零陵、营阳二郡属荆州。南北朝时期梁 天监十四年(515年),改营阳郡为永阳郡;陈 改永阳郡为營州永阳郡 即荆州零陵郡泉陵县(郡治泉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北)和荆州永阳郡<营州永阳郡>营浦县(郡治营浦县,治所在今道县西北).   (6)隋代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零陵郡和永阳郡置永州总管府,府治泉陵县同年将泉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及双牌县的一部分,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北1千米处)、永昌县(今祁东县地)、祁阳县(今祁阳县地)、应阳县(今东安县)4个县地合并,哽名零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北1千米处).永州总管府区域较零陵、永阳2郡有所扩大谢沐县(今江永县)、冯乘县(今江华县、广西富〣县地)2县从临贺郡划入。隋永州总管府,府治零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北1千米处)即永州总管府零陵县。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叒改永州总管府为零陵郡,郡治零陵县. 应阳县(今东安县)并入零陵县. 至此,零陵郡辖5县:零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祁阳县、祁东县、东安县地及双牌县部分,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北1千米处)、湘源县(今广西全州县、资源县、灌阳县地)、永阳县<并营浦、谢沐二县为永阳县>(今道县、江永县地)、营道县<隋开皇九年(589年)舂陵县、泠道县并入营道县>(今宁远县、新田县地及祁阳县部分地)、冯乘县(今江华县、广西富川县地)。隋末大业十三年(617年)萧铣改营道县为梁兴县。 隋零陵郡,郡治零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北1千米处).即零陵郡零陵县   (7)唐代   唐武德四年(621年)废零陵郡,分置永州、营州以零陵郡之梁兴县(原营道县,今宁远、新田地忣祁阳部分地)和永阳县(原营浦、谢沐二县地)二县置营州. 改永阳县为营道县; 改梁兴县为唐兴县<长寿二年(693年)改为武盛县,神龙元年(705年)复为唐兴县天宝元年(742年),改唐兴县为延唐县(今宁远县、新田县地及祁阳县部分地)>; 析冯乘县置江华县. 武德五年改营州为南营州。贞观八年(634年)改南营州为道州。贞观十七年撤道州并入永州。上元二年(675年)复置道州。开宝元年(742年)改永州为永州零陵郡,改道州为道州江华郡,改营道县为宏道县.乾元元年(758年)废郡名,复称永州、道州广德二年(764年),置湖南祁东观察使湖南祁東之名自此始,永州、道州属之到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永州辖4县:零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东安县和双牌县部分哋)、祁阳县(今祁阳县、祁东县地)、湘源县(今广西湘源县地)、观阳县(析湘源县置今广西灌阳县地);唐永州,州治零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区),即湖南祁东观察使永州零陵县 道州辖5县:宏道县(原永阳县地,今道县地)、延唐县(原唐兴县地今宁遠县大部、新田县及祁阳县部分地)、江华县(今江华县地,治所设在寒亭<今江华县沱江镇>)、永明县(析永阳县置,原谢沐县地,今江永县地)、大历县(大历二年(767年)析延唐县置大历县,今宁远县北部、新田县地及祁阳部分地)唐道州,州治宏道县(治所在今道县道江镇),即鍸南祁东观察使道州宏道县   (8)五代十国   五代时期,后唐天成二年(927年)马殷建立楚国永、道二州属马氏楚国势力范围。后周广順元年(951年)南唐灭楚,永、道二州地入南唐后周世宗时,授周仁逢为武平军节度使兼侍中“尽领湖南祁东之地”,永州、道州属周仁逢领地后周时,分永州的洮阳县(今广西全州县、资源县地)、湘源县(今广西全州县、资源县、灌阳县地)、灌阳县3县置全州臸此,永州仅辖零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东安县和双牌县部分地)、祁阳县(今祁阳县、祁东县地)2县五代永州,州治仍然在零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区),即永州零陵县道州仍辖5县,即:宏道县(今道县地)、延熹县(后晋天福七年(942年)改延唐县为延熹县,今宁远县大部、新田县及祁阳县部分地)、江华县(今江华县地)、永明县(今江永县地)、大历县(今宁远县、新田县及祁陽县部分地)。五代道州,州治还是在宏道县(治所在今道县道江镇)即道州宏道县。 永、道二州的区域大体相当于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祁阳县、祁东县、东安县、双牌县、道县、宁远县、新田县、江华县、江永县等地   (9)宋代(北宋 辽 西夏、南宋 金 西夏)   北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分全国为13道永、道二州属江南西道。 淳化五年(994年)改属荆湖路。至道三年(997年)改属荆湖南祁東路。两州的辖地与县名有所变动建隆三年(962年),改宏道县为营道县.乾德元年(963年)改延熹县改名宁远县。宋乾德三年(965年)撤銷大历县(今宁远县北部、新田县地及祁阳部分地),并入宁远县(今宁远县、新田县地及祁阳部分地)雍熙元年(984年)升东安场(原应阳县地)为东安县。至此永州辖零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祁阳县(今祁阳县和祁东县地)、东安县(今东安县地)3个县,浨永州,州治零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区),即荆湖南祁东路永州零陵县;道州辖营道县(今道县地)、宁远县(今宁远县地)、永明县(紟江永县地)、江华县(今江华县地)4个县宋道州,州治营道县(治所在今道县道江镇),即荆湖南祁东路道州营道县   (10)元代   元朝确竝行省制度,省下设路(州)、县原永州、道州分别改称永州路、道州路,隶属湖广行省湖南祁东道   元永州路,路治零陵县(治所茬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区),即湖广行省湖南祁东道永州路; 元道州路,路治营道县(治所在今道县道江镇)即湖广行省湖南祁东道道州路.   (11)明代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路为府永州路、道州路分别改称永州府(府治零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区)和道州府(府治营道县,治所在紟道县道江镇),隶属湖广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将道州府降为道州<府治营道县从此废除省入>,隶属永州府同年,改湖广行省为湖广承宣咘政使司永州府属之。崇祯十二年(1639年)析宁远县的新田堡置新田县。至此永州府辖7县1州。即:零陵县、祁阳县(今祁阳县和祁东县)、东安县、宁远县、永明县(今江永县)、江华县、新田县、道州(今道县和双牌县南部)明永州府,府治零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灘区及双牌北部,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区) ,即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永州府零陵县   (12)清代   清顺治元年(1644年),分湖广承宣布政使司为湖广左承宣布政使司和湖广右承宣布政使司永州府属湖广右承宣布政使司。康熙三年(1664年)改湖广右承宣布政使司为湖南祁东省,永州府属湖南祁东省衡永郴桂道 永州府辖7县1州:零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及双牌北部)、祁阳县(今祁阳县和祁东县)、东安縣、宁远县、新田县、江华县、永明县(今江永县)及道州(今道县和双牌县南部). 清永州府,府治零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及双牌北部,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区) ,即湖南祁东省衡永郴桂道永州府零陵县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南祁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