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比较好的什么游戏耳机好用1100以下要求是无线耳机

原标题:测评 | 连续数周登顶Steam畅销榜Valve Index头显竞争力何在?

在近日公布的Steam游戏平台周销售排行榜中,V社自研的VR头显Valve Index竟连续2周(7月8日-7月21日)登顶销售榜第一名从头显正式发售的一周获销售榜第八名,到随后的一周跌至的第十名随着购买的玩家日益增多,Steam社区中关于Valve的话题几乎每日都会出现在社区首页中這才使得Valve Index有了后发之势。

不得不说拥有Steam平台的V社,其自研的Valve Index头显是除了Oculus外与C端玩家距离最近的一款设备。这也使人不禁思索全套件售價999美元(¥6874元)的价格又是凭借什么可以吸引到C端玩家具备手势识别的Knuckles手柄还是头显120Hz刷新率?

(感谢岱仕科技'Dexta Robotics'为本文提供测评设备)

头顯体验:高分辨率、120Hz刷新率足以满足C端需求

此前Valve Index公布时陀螺君的第一感觉是认为其和Vive Pro的佩戴设计基本一致,然而在完整体验过后发现Valve Index茬佩戴和外观设计上有了各种有趣的细节设计。

首先在正面Index有两个广角摄像头和一个隐藏在塑料隔板下的凹槽,面板下面隐藏着一个USB 3.0端ロValve称其为Frunk附件插槽。

先讲讲两个前置摄像头Valve Index并非采用Inside out方案,而是采用Steam VR 2.0定位系统两个前置摄像头支持pass-through功能,用户在双击头显底部的主菜单键后会进入MR的状态以此可以观察的周围环境,但启动时间在6秒左右十分不方便,该功能更多是给开发者准备Valve表示这两个摄像头鈳用于计算机视觉,可以给开发者提供更多的开发空间

前面板的塑料外壳采用磁吸式的设计,拆卸十分便捷塑料外壳下是一个十分明顯的凹槽,Valve表示这是一个给开发人员使用的附件插槽此前Reality Instruments曾通过这个插槽为Index增加了LED显示器。也有多名用户在Reddit上公布了自己尝试通过这一插槽搭配了散热风扇的经验

不得不说,Valve的发热问题十分明显在陀螺君使用头显进行一个小时《Pavlov VR》测试后,头显的发热十分明显前方散热孔更是达到了烫手的状态。

头显的键位设计十分简约只有底部的瞳距调节滑轮和主菜单按钮。

Valve Index的整体佩戴设计与Vive Pro相似头显采用光環式的佩戴设计,并设有外置的开放式耳机(支持45°旋转),头显头带支持45°上掀以方便用户携带,头带采用旋钮伸缩设计,整体的穿戴十分舒服、轻便。

在购买Valve Index套件时官方会附赠一个磁吸式眼镜垫片,相较于之前的魔力贴设计这一设计在装卸上更为方便,持续使用上嘚折损率更低

不同于Vive Pro的是Valve Index在头显靠近人体太阳穴的位置增添了视角调节的旋钮,通过这一旋钮一方面可以调节镜片与眼睛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可以调节头显的FOV大小从而降低晕眩。特别在FPS等移动频繁画面抖动剧烈的游戏中,缩放FOV能起到一定的防晕眩效果

值得注意嘚是,Index在头部受力点的设计上给人的感觉十分平衡并不会像Oculus Quest那样有明显的前倾压力。

V社在此前的PR中一直强调“Index提供了同类头显中最佳的視觉和音频”

Index的外置开放式耳机设计,其实更像是一对近耳式扬声器这一设计能让用户在听到外部环境声音的情况下进行游戏,一定程度上让用户保持能关注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半沉浸状态下同时不会对耳朵施加任何压力,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加VR头显的长时间体验

在音質方面,Index的音频解决方案是目前体验到的头显中最好的一款目前官方还未透露耳机的参数,但整体体验上耳机三频表现十分均衡,在節奏游戏《Audica》的体验中陀螺君有一种近似动圈耳机的体验感十分带感。

显示器部分Index采用了RGB LCD面板,单眼显示屏的分辨率为分辨率相对於Vive以及Rift S有了不错的提升,子像素也增加了50%最高FOV达130°。值得注意的是,官方表示Index的余晖效应为0.330ms。

Valve头显支持在120Hz或144Hz刷新率下运行这对于多数停留在90Hz刷新率瓶颈的头显来说,有着绝对的优势

Index的初始默认是在120Hz运行,画面衔接十分平滑此前陀螺君在进行一个小时的FPS是多多少少会囿一些晕眩反应出现,而此次120Hz的体验可以称得上十分舒适

Index的高刷新率和超低余晖结合在一起大幅提升了头显的沉浸感。

反观144Hz的体验陀螺君并没有感受到低延迟带来的舒适体验,相反144Hz的体验反而拉低了画面的稳定性,在高渲染场景下画面会有降帧表现起初陀螺君以为昰测试电脑的配置(GTX1070,i7 9800X)问题但后来在与其他VR玩家交流时,发现有不少人也有同样的情况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Index是首个采用双晶(Dual-Element)光學元件的头显其表示已经为大视场和大最佳视点进行了优化。双晶光学元件的特点在于实现大视场和大最佳视点但这并不是没有缺点,双晶光学元件会以增加God-Rays伪影为代价有用户表示,在高对比度场景下会产生明显的炫光。但目前陀螺君还未遇到

目前Index官方公布的最低配置要求是GTX 970或者AMD RX480显卡,但是推荐配置在GTX 1070以上这样才能发挥Index头显的功能,从而大幅降低了余晖效应保证了动态的画面的清晰。

  • 显示:單眼双LCD面板定制的全RGB LCD可提供优秀的填充因子,子像素比提高50%余晖效益:0.330ms
  • 光学:定制双晶光学元件,视场比为130°,大视窗,头显双摄像头提供MR功能及计算机视觉功能
  • 帧速:初始设定120Hz兼容90Hz,实验性144Hz模式
  • 可调节性:滑轮眼距调整设计视角调节的旋钮,可调节视场及眼镜舒适度
  • 音频:近耳扬声器开放式设计,与耳朵的零接触提高用户舒适度
  • 人体工学:受力设计均匀,头带松紧旋钮设
  • DIY开放:Frunk USB3.0扩展插槽给開发者提供设计空间
  • 推荐配置:四核CPU或更高英伟达GTX 1070或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驱动的更新目前Index头显现已兼容初代HTC Vive附带的SteamVR 1.0基站(此前需搭配Steam2.0基站使用)。而陀螺君在测试时使用的便是1代基站体验十分稳定没有出现不兼容的问题,所以如果是有过1代基站的用户推荐购买頭显即可。

头显的安装设计方面用户需要将头显(单输出口)连接至适配器上,即DisplayPort、USB3.0和电源值得庆幸的是,Valve的设计使得头显可以快速拆卸因此用户在使用完后可以直接将线缆从Index上拔出即可,避免下次使用时重复复杂的插线过程

官方售价(现未开放中国区):

  • 完整VR套件:999美元
  • Index单头显+控制器套装:749美元
  • 控制器(一对) :279美元
  • 追踪器(一个):149美元
  • 面罩(两个):39美元

此前,V社公布自研Index手势识别手柄时鈳谓是吸足了大众的目光,在后续公布的测试效果在同步性上非常高所以在测试时,陀螺君满怀期待虽然存在部分问题,但让陀螺君看到了更多的VR游戏可能性

手柄内部设有87个传感器,以此来追踪用户手指的动作手柄的大拇指位置设有模拟摇杆(设有压力传感器),觸摸板和A/B键;食指的位置为扳机((设有压力传感器)设计;中小无名指的位置为形变压力传感器和近场传感器

手 柄的压力敏感度可以让遊戏检测到用户的手部压力值,更好的将触觉反馈到画面从而让用户感受到触摸和握住物体的感觉。

在手势识别的加持下我们发现了哽多的游戏可能性。例如Valve为了展示手势识别功能而研发的游戏《Moondust》中玩家可通过双手去构建空间,区别与此前的按键形式手势的交互讓游戏的交互更加沉浸,陀螺君在体验时有种设身处地穿针引线的感觉,通过手指去接触的同时还有力反馈进行回复体验的真实感有數个档次的提高。

目前关于该游戏的源代码以及相关的文件已上传至Githop有需要的开发者可以直接进行下载。

目前尚未知晓中小无名指位置嘚传感器采用何种方案据岱仕科技CEO谷逍驰介绍,传感器为近场红外线传感器和电容传感器的可能性更大

手柄内置1100mAh容量锂离子电池,支歭900mAH快速充电采用USB C接口。聚合物电池可提供7小时以上的续航

值得注意的是,Index手柄支持搭配Vive和Vive Pro头显使用

在游戏的表现上,我们能从视频Φ看出《Pavlov VR》(2017年2月发行)为Index手柄的手势增加了许多硬核的设计在动作方面,当用户将中小无名指握住时游戏会识别到“握”的动作,當用户松开中小无名指按下食指扳机时,游戏会识别类似兰花指“取”的动作即用于取下弹夹、拿起新弹夹、拉取手榴弹安全栓等动莋。

游戏硬核的地方在于玩家在使用枪支时需要通过一些的动作来完成,例如在使用AWM狙击枪时玩家需要“握”的动作来握把开枪,否則会有很强画面后坐力每开完一枪,玩家就需要通过“取”的动作来拉一次栓(在细节设计上如果玩家没有将栓放在准确的位置就无法开枪),用完子弹后玩家又要通过“取”的动作来完成卸弹夹和装弹夹的动作,给玩家带来了许多的操作空间和拟真感

当然这款设備并非没有任何缺点,以《Pavlov》为例陀螺君在游戏中就发现了许多动作捕捉失效的问题。例如当玩家想要拆弹夹时而手势的动作同时有著两种手势的特点时,画面效果就会捕捉错误跑去握把或者是拉栓。

为了更好测试游戏的手势识别陀螺君总共体验了四款VR游戏(排除遊戏设计问题),发现了手柄同时存在着一些缺点

首先是手柄的人体工学设计。

1. 当用户使用Index手柄时会自然下意识保持一种握拳的姿势,而这时用户会将大拇指自然而然放在摇杆上这时你会发现摇杆和触摸板的位置似乎位置调换一般,每次你都会将手指放在摇杆上而不昰触摸板虽然从触摸板的手指纹路设计上,是想让用户将手指放在触摸板上

2. 摇杆的位置设计,由于摇杆的位置设计所以手掌偏大的鼡户需要屈着大拇指进行控制十分难受。

3. 菜单键的设计正如Gif图所示:菜单键设计在A/B键下方,然而使用Index手柄就会被固定带固定住所以用戶如果要按菜单键就需要弓着大拇指。

1.中小无名指的近场传感器强捕捉能力在4厘米左右也就是用户在画面的效果是握、半握和摊开手掌

2.夶拇指的压力传感器设计在摇杆上,也就是用户要握拳时需要将大拇指放在摇杆上,这与实际握拳的动作不相符

3.中小无名指的近场传感器设计在握把偏上的位置,这一方面导致手掌偏大的用户会出现捕捉率低的效果另一方面,即使是手掌正常大小的用户也只能固定在握把偏上的位置

4.中小无名指的压力传感器采用的是握把的形变捕捉,而不是针对单个手指所以在实际操作上只能体现捏的效果,而不能精准到单个手指

“从本质来看,与岱仕做的物理交互识别不同的是Index的手势识别更偏向于画面交互,打个比放在游戏中当你握抢时,游戏会根据用户的某个手势特征从而在画面上展示出握枪的效果,而这个过程的画面表现是手柄靠近然后直接被“吸附”上去。所鉯这和用户手势真实的运动范围和运动角度是没有太大的意义这给用户的反馈是’我能在画面上实现这种效果’。所以拿这个与Quest相比我會更倾向于Quest因为用户如果只是看一看效果,那么Quest手柄的工学设计会更合理当然在功能上,Index手柄会多一些”岱仕科技CEO谷逍驰也对这款產品分享了他的看法。

此外固定带的设计是不可拆卸,也就是无法拆卸清洁多次使用容易产生皮革味,若固定带受损便无法起到固定嘚作用需要整个手柄进行修复。

  • 开放式手部设计:允许用户进行手势画面交互如抓取、握、捏等,但画面交互效果不佳
  • 手指追踪:利鼡传感器进行五指追踪追踪性能有待提高
  • 传感器:每个控制器都搭配87个传感器,包括光学和力传感器
  • 人体工学:基本符合需求,但存茬多处设计不合理
  • 舒适性:动态传感器/保垫分配可适应不同的手部尺寸。可调节束带能够支持开放式手部交互抗菌表带面料。
  • 兼容性:兼容所有SteamVR游戏
  • 按钮配置:A/B和X/Y按钮拇指摇杆,扳机器和“追踪按钮”
  • 电池/充电:USB C接口1100mAH容量锂离子电池,支持900mA快速充电

总而言之头显方面120Hz的刷新率和低余晖效应能很好的满足C端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当时从售价来看Index单头显499美元的价格,这让它的受众限制在VR游戏发烧友或高端用户等较小的群体但是作为拥有最大VR线上内容平台的V社,在产品设计上能更好的协调硬件开发者和内容开发者。

手柄方面:比上鈈足比下有余。作为V社的首款手势识别手柄虽然其存在着一定问题,而有些问题甚至会影响VR体验但作为游戏平台大厂V社的将VR手势识別添加至头显套件中,是一次非常好的尝试对于VR的发展提供了更丰富的交互形式,给开发者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从发行至今,我们看箌有不少的游戏增加了手势功能大大提高了游戏性。

有着平台优势的V社相较于其他品牌的头显,在玩家反馈和讨论上是最为活跃的鈈少玩家、用户在社区上都反馈了自己的体验感受。给V社提供不少具有建设性的意见V社的开发者也放低姿势和玩家、用户们进行交流,這对于V社而言是一个十分有利的条件

相信有了初次设计的经验以及众多玩家的体验反馈,V社的下一个设备会在诸多方面有着较大的改进值得注意的是,此前G胖在Index的庆功宴上表示V社已经开始研究实现无线Index的方法期待下一个产品,V社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比较好的游戏耳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