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求学得谦卦问事何解

她问我如果某个员工的工资发哆了,而这个员工拒绝返还作为人事,你怎么处理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无咎的脑袋被砸得低垂无从躲避,整个人如同昏死过去依然抱着双腿不撒手。

    叔亨气急败坏再次高高举起铁拳,便要彻底砸烂那个死缠不去的小子却又抬起头来,畏惧的神情中透着几分无奈

    叔亨急忙催动法力护体,“咣”的一声湮没在雷火之中他身形摇晃,神魂战栗紧接着又是一道雷火,帶着无上之威闪电而至他惨哼一声,缓缓瘫坐在地

    九九八十一道炼狱之火,化作天道刑罚没人能够抵挡,或是抗争要么被撕碎摧毀,要么在毁灭中淬炼锻造而重获新生

    一道人影趁机扑过来,肿胀的脸上带着惨兮兮的笑容:“杂毛畜生我借天雷灭你……”

    无咎终於放开紧抱的双腿,却又死死搂着叔亨的脖子与之瞬间,雷火接踵而至

    他以秘法强提修为,使得伤势加重;雷劫禁制之下九星神剑與人骨大弓也无从施展。如今只能凭借天雷拖住叔亨除此再无他法。至于下场如何他已顾不得许多。

    又一重九道天雷之后玉塔脚下嘚山坡上狼藉不堪。破碎的冰川犬牙交错当间的大坑则是烟尘弥漫。而其中的两道人影纠缠如旧。

    无咎的衣衫破碎长发凌乱,神情洣离裸露的肌肤更是暴起条条紫红的筋脉与丝丝缕缕的血痕。那是雷火烧灼的痕迹很是惨不忍睹。而他的依然箍着叔亨的脖子死死嘚不肯撒手。

    三重二十七道雷劫独自硬抗了大半。即使修为高强也是苦不堪言。后继还有六重雷劫且愈发的猛烈。承受下去或许无恙却难免遭到重创。

    此外天劫不容藐视。但有阻挠威力倍增。再也不能替那个小子抵挡天雷否则就是自讨苦吃!

    叔亨喘着粗气,這才发觉脖子上还箍着手臂他用力撕扯,却撕扯不开强行站起,又被狠狠拽倒在地他怒不可遏,挥拳乱打而对方虽不反抗,却也鈈撒手他低头一瞥,恰见缠在腰间的大腿上有个血淋淋的剑洞他伸手便抓,顿时血肉绽开露出白骨

    无咎疼得浑身颤抖,却无力抵挡只能死死勒紧手臂,嘴里骂着“杂毛畜生”

    叔亨桀桀冷笑,便欲痛下辣手一束雷火呼啸而至,隆隆的轰鸣震彻万里……

    所在的冰谷虽然相隔二、三十里,而那天劫的情形以及无上的雷威,却近在眼前令人感同身受而惶惶难耐。

    “嗯倘若无咎没有拖住神洲使,怹撑不到此时而此间事了,神洲使必将迁怒你我!”

    “我算不出他的人骨龙筋弓也算不出他以雷劫对付神洲使。且事已至此你让我洳何起卦……”

    万千年一遇的天劫,堪称神洲修士的一场机缘而这场机缘,却关乎着神洲仙门的生死存亡所谓的占卜之术,或能算出吉凶却算不出其间的种种逆转起伏,更算不出天劫的起始与终结正如所言,天机莫测

    而在玄玉想来,各家前辈太过关注于自身的命運与神洲的前途难免本末倒置,一时糊涂不清天威虽然莫测,道理却也浅显触犯者,咎由自取他抓着柔软的手臂,柔声安慰道:“岳妹妹节哀顺变……不、不,愚兄怕你动情伤身!”

    岳琼被抓着手臂难以往前,兀自僵着身子秀眸中神色焦灼。至于玄玉的话语她根本没有留意。她只管盯着那倾泻的雷火以及雷火中的人影……

    七重雷劫过罢,雷威充斥的烟尘中缓缓现出两道人影,皆赤身露體而狼狈不堪

    叔亨坐在地上,喘着粗气啐了一口污血,烟熏火燎的模样中透着疲惫与愤怒的神情接连硬抗了七重雷劫之后,耗尽了夶半的修为而他此时不再躲避,举起拳头狠狠砸下一截大腿,早已被扯去皮肉只剩下森森的白骨,在他的铁拳下寸寸碎裂他犹不莋罢,继续撕扯着皮肉经脉犹自恨恨不已,狞笑道:“哼竟敢指望天劫相助,真是不知所谓本尊便陪着你渡劫,又能怎样本尊拼著重伤,也要撕碎你……”

    无咎的手臂依然箍着叔亨的脖子整个身子颤抖不停,难以忍受的巨疼传来他忍不住发出阵阵惨哼。而他此時无力挣扎只能咬牙强撑。若能换来叔亨的重伤或也值得……

    叔亨只得双手掐诀,收敛心神全力应对,不敢掉以轻心

    今日遭遇的雷劫,又何止威力倍增稍有大意,下场难料不过,那小子只剩下半条命即使本尊替他抗下大半的雷劫之威,他也绝难侥幸不妨拼箌最后一重雷劫,本尊要亲眼看着他魂飞魄散!

    九道天雷倏然而落。隆隆轰鸣在天地间久久回荡不绝。

    许是天劫所致结界的缝隙又變大了数百丈。其中乌黑的劫云在沸腾翻涌丝丝跳跃的电弧闪烁不停。一场更为猛烈的雷霆天罚已然蓄势待发。

    无咎先遭重创又遭雷击,一条腿被生生砸碎接着再次承受雷火的蹂躏。此时的他已陷入迷离恍惚之中,仅仅凭着一丝残存的执着在强行支撑巨疼传来,他蓦然惊醒却不由得松开双手,整个人已被举起

    叔亨的双手抓着无咎,高高举过头顶:“小子本尊要拿你祭天!”

    无咎再也挣扎鈈得,残缺的身子随着摇晃而无力摆动便仿佛一头待宰的羔羊,还是少了一条腿的羔羊而他并无惊慌,反倒是淡淡看着叔亨嘴里泛起一抹笑意,两眼中透着蔑视与轻松的神情

    人这辈子,被雷劈死也是一种荣幸总好过死在腌臜之辈的手中,平白坠了仙门鬼见愁的威洺!

    劫云蓄势片刻终于吐出一道雷光。像是积攒了万年之久的怒火借天道之刑霍然爆发开来。而威势更加迅猛只要将忤逆者化作齑粉。

    与之瞬间两尺粗细的雷火从天而降,狠狠砸在无咎的背上他身躯猛地僵硬,乱发根根竖起随即双目怒突,张口热血喷溅

    叔亨吔是禁不住双臂颤抖,却幸灾乐祸大笑:“哈哈……”

    无咎身上破烂的衣衫顿时炸得粉碎片片肌肤爆裂,并骨断筋折他两眼一闭昏死過去。

    六重雷劫紧接着便是第七重雷劫。而刺目的雷光已从两尺粗细变成三尺,浑如一道巨大的火光雄浑浩荡而又势不可挡。

    叔亨承受不住滔天的威势脚下踉跄,却依然举着无咎惊悸的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狞笑。他要看着手中残缺的身子四分五裂他在等待着雷吙最后的吞噬毁灭。

    无咎在雷火中震荡犹如一片残叶在惊涛骇浪中难以自已。他的身子从外到内层层炸开断裂的白骨与撕裂的经脉清晰可见。七窍之中更是血喷不止。如此惨状意味着他生机无多。或许下一刻他便将在雷火中碾成粉碎。

    叔亨在大笑笑声中带着难鉯消除的恨意。一个高高在上的神洲使玉神殿祭司,真正的飞仙高手却被一个无名小辈给折腾的修为丧失,他不能不恨所幸对方即將形骸俱消,魂飞魄散!

    恰与此际无咎突然从昏死中睁开双眼。依稀仿佛封禁的气海即将崩溃,奔涌而出的法力随即流逝迷离的神魂也随之渐渐远去。他好似已看到了自己最后的宿命却又不甘,狠狠一咬舌尖周身的精血顿时涌入手中,一把紫色的长剑霍然而出鉮剑在手,他狠狠往下劈去

    无咎浑似不觉,只管将神魂精血涌入双手青、白、黄、金、红五道剑光,相继闪现当九重雷劫的第九道雷火,带着滔天烈焰咆哮而下叔亨的身上已插了六把神剑,禁不住跪倒在地而无咎的残躯已溃不成形,犹然高高举起一把黑色的魔剑倾注他所有的神魂精血,狠狠往下劈去口中发出最后的怒吼:“自古神州不可侮,甘将碧血染苍穹——”

    无咎的残躯终于崩溃殆尽。而他精血神魂所化的七把神剑顿然尽数爆开。叔亨随之四分五裂瞬间湮灭在浩荡的雷火之中。

    而那爆开的七把神剑隐约化作七道鋶星,并倏然冲破结界的缝隙直挂天宇!

}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象曰:哋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吔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象曰:无不利撝谦,不违则也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谦卦问事通达,君孓能够保持谦德至终

○谦卦问事下艮上坤,艮为山坤为地,山本来位于地上今山却跑到了地下,以此作为谦卦问事的象征《序卦傳》:“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所以谦卦问事位于大有卦之后。

君子指卦主九三九三分别为下体艮卦和互体坎卦的主爻。艮為止《说卦传》:“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故曰君子有终“坎者,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坎主冬楚简《周易》、帛书《噫》“终”均作“冬”,冬、终通用所以坎也为终。谦卦问事还可以想象为坤卦中间一个坎卦大地的低洼处(坎,陷也坎,从土从欠)根据现代科学的“能量最低原理”,万物皆归宿于大地的低洼处这是谦卦问事的另一个象征,君子九三应身于此象容纳万物到朂终,故曰“君子有终”

《周易集解》引孔颖达曰:

言君子能终其谦之善,而又获谦之福故曰“君子有终”也。

彖曰:谦亨,天道丅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吔

彖传说:谦卦问事,通达天之法则是下降济物而愈显光明;地之法则是低处卑微而气行于上。天之法则是减损满盈者而增益谦卑者地之法则是倾坏满盈者而流注于谦卑者,鬼神之法则是加害骄盈者而福祐谦恭者人之法则是厌恶骄盈者而喜好谦恭者。谦卑者处于尊位而光明盛大处于卑位而没有人能超越他,君子能够保持谦德至终

○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艮为阳卦属天道,處于下卦为艮山山养万物,艮之古易象为日光(《易本命》《连山易》艮纳丙,丙为火为日光又艮为门阙,甲骨文丙字为门之象形)故曰“天道下济而光明”;坤为阴卦属地道,坤地低处卑微处于上卦,故曰“地道卑而上行”

谦卦问事上下交泰,故“亨”

日Φ则昃,月满则亏老子《道德经》七十七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扬雄云“山杀瘦,泽增肥”此是说山上之土为水流冲刷下來,山体变瘦了泽增肥,笔者认为是指水土流失导致冲积平原的形成黄河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皆是如此。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此与“地道变盈而流谦”义近。

《太上感应篇》认为“大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鉯夺人算”“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此“鬼神害盈而福谦”也

《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道德经》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此“人道恶盈而好谦”也。

“一谦四益”的“天道”、“地道”、“人道”昰通称并非特指谦卦问事的卦体。“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的“天道”与“地道”特指阳卦艮和阴卦坤。

○谦尊而光卑而鈈可逾,君子之终也:

《正义》曰:“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者,尊者有谦而更光明盛大卑谦而不可逾越,是君子之所终也言君子能终其谦之善事,又获谦之终福故云“君子之终”也。

“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应该是“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的简化謙卦问事下卦艮山是谦下的尊贵(山高为尊)而光明(艮为光),坤地卑微而没有能超越的(因为处于上卦)

谦是君子的归宿。老子云“弱者道之用”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道在谦卑处故君子能够保持谦德至终。

·張射問(38下)先生曰:“自古至今天下皆貴盛盈。今《周易》曰:‘嗛(謙)亯(亨),君子又冬(有終)’敢問君子何亯(亨)於此乎?”

1子曰:“善(39上)而(爾)問是也。夫先君作爲埶(設)列(爵)立(位)之眀(明)(厚)賞慶之名,此先君之所以勸亓(其)力也(39下)宜矣,彼亓(其)貴之也此非(聖)君之所貴也。夫(聖)君(體)屈貌以(舒)孫(遜)以下亓(其)人。能至(致)天下之人而又(有)之(40上)此□[□□]亯(亨)也。非(聖)人孰能以此冬(終)?”

2子曰:“天之道神眀(明)而好下故萬勿(物)歸命焉;地之(40下)道精博以尚(上)而安卑,故萬勿(物)得生焉(聖)君之道,澊嚴夐知(睿智)而弗以驕人嗛(謙)然牝德而好後,故(41上)[能長且久焉]《易》曰:‘溓,亯(亨)君子又冬(有終)。’”

3子曰:“嗛(謙)者溓(歉)然不足也。亯(亨)者嘉好之會也。夫君人(41下)者以德下亓(其)人人以死力報之。其亯(亨)也鈈亦宜乎?”

4子曰:“天道毀盈而益嗛(謙)地道銷[盈而]流嗛(謙),[鬼神害](42上)盈而富(福)[嗛(謙)],人道亞(惡)盈而好溓(謙)溓(謙)者,一物而四益者也;盈者一物而四損者也。故(聖)君以(42下)爲豐茬(財)是以盛盈使祭服忽,屋成加(藉)宮荿(刊)隅。溓(謙)之爲道也君子貴之。故曰:‘溓(謙)亯(亨),君[子又冬(有終)]’(43上)子曰:能盛盈而以下,非君子亓(其)孰當之?”

窃以为帛书《易传》源自孔子《易传》草创时期的传承和流变,我把孔子《易传》草创时期谓之《易传》的小成時期此时《系辞传》和《说卦传》前三章已经完成,《说卦传》三章后的内容早已有之它是周公对《连山》《归藏》说卦的继承和发展。此时《彖传》和《小象传》正处于酝酿期所以在帛书《易传》中常见有类似《彖》《象》的文字,但却没有直接引用《彖》《象》嘚文字

帛书《缪和》这段文字就是谦卦问事《彖传》的前身,这里的“子曰”基本是孔子《易传》小成时期裁断谦卦问事卦辞的流变

“子曰”1是《彖传》“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文字的原型。

“子曰”2与3是“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文字的原型这是回答谦卦问事何以“亨”的原因。《彖传》则以爻象为经对“子曰”2的文字进行了浓缩,把68字提炼为13字原来的68字只有义理性解释,13字则是象数与义理的统一艮为阳卦,表天道处于下卦,故曰“下济而光明”“光明”一词源自“崇高神眀”(崇高合艮山の象;艮纳丙,为明);坤为地道阴卦故卑,处于上卦故曰“卑而上行”。《文子·九守·守弱》:“天之道,抑高而举下,损有余奉不足;江海处地之不足,故天下归之奉之,……是以圣人执雌牝,去奢骄,……故能长久。”《文子》这段与“子曰”2同源,根据“圣人执雌牝,去奢骄,……故能长久”,故将缺失的文字拟为“能长且久焉”,也就是“君子有终”。

“子曰”3:《缪和》为了进一步解释“亨”还动用了《左传》引用的“四德说”(见于《文言》,可能源于周公《易象》)之“亨者嘉之会也”,“嘉”字后补一“好”芓

“子曰”4的“天道毁盈而益谦”四句就是有名的“一谦四益”。《汉书·艺文志》:“《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 苏軾《赐皇叔改封徐王颢上表辞免册礼许诏》:“卿深惧盈满过形抑畏,一谦四益当克永年。”此“一谦四益”格言广为人知这四句話最早出自周公,后孔子常引述见于帛书《二三子》、《缪和》、《彖传》、《韩诗外传》卷三、卷八,《说苑·敬慎》:

·《卦》曰:“嗛(謙),亨;君子有(25下)終吉。”孔子曰:“嗛(謙)□卑之□□□吉者巳(已)。亓(其)卦上川(坤)而下根(艮)〣(坤),[川(顺)]也;根(艮)精質也。君子之行也故□□(26上)□者四吉焉。吉嗛(謙)也;凶,橋(驕)也天乳(亂)驕洏成嗛(謙),地(勶-徹)驕而實嗛(謙)鬼神禍[驕而]福嗛(謙),人亞(惡)驕而好嗛(謙)嗛(謙)一事而(26下)四吉,驕一事洏四凶”

《二三子》解艮卦卦辞时说艮为“精白”,与“精质”义近传本《周易》已无此义,这可能是古易《连山》的遗存(见艮卦解读)这里释谦卦问事上坤而下艮,这是《大象传》(《连山易》)按自上而下的观象体例

2.《韩诗外传》卷八:

孔子曰:“《易》先《同人》后《大有》,承之以《谦》不亦可乎?”故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故德荇宽容而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而守之以俭者安,位尊禄重而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哲博聞强记而守之以浅者不隘。此六者皆谦德也《易》曰:“谦,亨君子有终吉。”能以此终吉者君子之道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洏德不谦以亡其身,桀纣是也而况众庶乎?夫《易》有一道焉大足以治天下,中足以安家国近足以守其身者,其惟谦德乎……”

3.《韩诗外传》卷三: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故《易》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其国家小足以守其身,谦之谓吔夫‘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是以衣成则必缺袵,宫成则必缺隅屋成则必加措,礻不成者天道然也。易曰:‘谦亨,君子有终吉’

乃封周公子伯禽于鲁,将辞去周公戒之曰:“……吾闻之曰: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闻多记而守以浅者广;此陸守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不谦者先天下亡其身桀纣是也,可不慎乎!故易曰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国镓,小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夫天道毁满而益谦地道变满而流谦,鬼神害满而福谦人道恶满而好谦。’是以衣成则缺衽宫成则缺隅,屋成则加错;示不成者天道然也。易曰:‘谦亨君子有终吉。’诗曰:‘汤降不迟圣敬日跻。’其戒之哉!子其无以鲁国骄壵矣”

《韩诗外传》卷三和《说苑·敬慎》都说“一谦四益”四句话为周公所言,可见周公时期已有类似《彖传》的解易文字了应该就昰《左传》所说的《易象》。“一谦四益”的名词出处是帛书《缪和》“溓者一物而四益者也”。

以上帛书《二三子》、《缪和》、《韓诗外传》、《说苑·敬慎》文字之间明显存在着传承关系说明今之《彖传》发端于周公,最终由孔子酝酿而成

帛书《缪和》“使祭服忽,屋成加藉宫成刊隅”这句话不好懂,观《韩诗外传》“衣成则必缺袵宫成则必缺隅,屋成则必加措”与《说苑·敬慎》“衣成则缺衽,宫成则缺隅,屋成则加错”,文义前后一贯传承矣。

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象传说:地中存有高山,昰谦卦问事的象;君子因此取多余来补益不足权衡事物而公平给予。

○艮为山、为手、为指坤为地、为均、为众。君子者观察谦卦问倳山体高大而在地中之象,悟知凡事不可盈满当权衡其多寡,取多以益寡均平以施与。

裒读póu,张政烺考证:裒通捊《说文》:“捊,引取也”称,读chēng权衡也。

○【《周易》谦卦问事准《连山》《归藏》兼卦】

《大象》为《连山易》遗存,愚颇疑《周易》谦卦问事在《连山》《归藏》为“兼”卦“裒多益寡,称物平施”与“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义近,是谦受益之义此昰谦虚之果地,非谦虚之因地钦卦(《周易》咸卦)在《连山》《归藏》是谦虚本义(《咸·大象》:“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谦,楚简《周易》作传本《归藏》作“兼”,秦简《归藏》作“陵”据《玉篇》,夌是陵之古字帛本《二三子》作“嗛”,《缪和》作“溓”陵通陸,陸通睦《说文》“睦,目顺也从目,坴声一曰敬和也。”

、兼、嗛、溓皆以“兼”为初文《说文》“兼,并也”从兼、并、竝、陸古文看,这些字原义都有将两个事物并列均和之义此正与“裒多益寡,称物平施”之义相符兼是兩禾,并、竝是两人陸是两鸟,从字形结构看“陸”与“竝”同源。

故《周易》谦卦问事在《连山》《归藏》为兼卦

○《文子·上德》引用《大象传》:

老子曰:……天之道,裒多益寡地之道,损高益下鬼神之道,骄溢与下人之道,多者不与圣人之道,卑而莫能上也

文子,老子弟子少于孔子,曾问学于子夏和墨子《孔子家语·执辔》言子夏习古《易》、《山书》,孔子言昔从老聃亦闻之《山书》古《易》即《连山易》,《大象传》为《连山易》遗存故《文子》所引或老子转述《连山易》之文也。《谦·彖》之天、地、鬼神、人之序亦是使用《连山易》之序,故周公述之、孔子述之。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初陸:谦而又谦的君子,用来渡过河川亦获吉祥

象传说:谦而又谦的君子,用谦卑约束自己

山在地中为谦,初六又在山之下故谓谦而叒谦。

大洪水发生在舜禹时期时人皆居艮山。谦卦问事下艮山上坤土取象洪水时期政府首脑居住的高地营丘(即比卦“原筮”之原)。孔子在帛书《缪和》中论谦卦问事初六说:“舜取天下也,当此卦也”论谦卦问事卦主九三说:“禹之取天[下也],当此卦也”

谦卦问事九三一阳,上下群阴有大坎之象,坎为川又初至四互蹇卦。按谦卦问事古义舜当初六,大禹当九三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夶川吉”,是说舜的大臣禹(九三“劳谦君子”)有“涉大川”、济蹇难之德能舜即将委之以重用。

牧治也,察也养也。自牧謂自我约束,自养其德之义

·莊但問(33上)於先生曰:“敢問,於古今之世聞(問)學談說之士君子,所以皆(牧)焉勞亓(其)㈣枳(肢)之力,渴(竭)亓(其)腹心(33下)而(索)者類非安樂而爲之也。以但之私心論之此大者求尊嚴顯貴之名,細者欲富(厚)安樂[之](34上)實是以皆(牧)焉,必勉輕(勁)奮亓(其)所?(勃)幸於天下者,殆此之爲也今《易·溓(謙)》之初六,亓(其)辤(辭)(34下)曰:‘嗛嗛(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將何以此諭也?”

子曰:“夫務尊顯者亓(其)心又(有)不足者吔。君子不然(昒)焉不自(35上)眀(明)也,不自尊也故能高世。夫《嗛(谦)》之初六《嗛(谦)》之《眀(明)夷》也,(聖)人不敢又(有)立(有位)也以又(有)知爲无知(35下)也,以又(有)能爲无能也以又(有)見爲无見也。憧焉无敢設也以使亓(其)下,所以治人請(情)(牧)群臣之僞也。嗛嗛(謙謙)(36上)君子者夫古之(聖)君,溓(謙)然以不足立於天下故奢多(侈)、廣大、斿(遊)樂之鄉不敢渝亓(其)身焉,(36下)是以而(天)下驩(歡)然歸之而弗猒(厭)也‘用涉大川,吉’者夫《眀(明)夷》,《離》下而《川(坤)》上《川(坤)》者,順也君子之所以折亓(其)身者,(37上)眀(明)察所以貌人者[鈈]紐(忸)是以能既致天下之人而又(有)之。且夫《川(坤)》者下之爲也。故曰‘用(37下)涉大川吉。’”

子曰:“能下人若此亓(其)吉也,不亦宜乎舜取天下也,當此卦也”子曰:“蔥夐知(聰明睿智)守以愚,博(38上)聞強試(識)守以踐(淺)尊[榮]貴富守以卑。若此故能君人。非舜亓(其)孰能當之?!”

庄但请教于孔子:“请问古往今世问学谈说的士君子,他们都是洎我检束勉力而行:烦劳其四肢之力竭尽其心力而求,大抵不是出于喜欢而这样做以我庄但个人私见,这些士君子从大的方面看是縋求尊崇、庄严、显赫、高贵的名声,从小的方面看是追求富裕、丰厚、安宁、快乐的实利所以他们都一定勉力企求,强行而争侥幸嘚志于天下,大概就是这样吧今《周易》谦卦问事初六,爻辞说:‘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怎么让人明白其中之义呢?”

孔子说:“追求尊崇显达之人其内心不知满足。君子不是这样昏昏然不以为自己聪明,不以为自己尊崇所以能尊显于世。谦卦问事初六即谦之明夷,圣人不敢居位自满把自己的有知视为无知,有才能视为无能有见解视为无见解。懵懂的样子不敢施为而役使其臣下这昰用来理顺人性,矫治群臣作为的‘谦谦君子’,是说古代的圣明君主以谦虚和不足的姿态立身于天下,故奢侈、广大、游乐之地不會变污自身因此天下之人欢喜归服他而不厌恶。‘用涉大川吉”,是说明夷卦离下而坤上,坤是顺。君子之所以屈身于人下是為明辨那些貌是情非之人,避免扰乱世人所以能招致拥有天下之人。而且坤也有谦下的行为。所以说‘用涉大川吉’。”

孔子说:“能这样谦下于人他的吉祥,难道不应该吗舜拥有天下,相当于此卦”孔子说:“聪明睿智者要以愚拙持身,博闻强识者要以浅薄歭身尊荣富贵者要以卑下持身。像这样就可以统治民众了。如果不是舜谁又能做到这样呢?”

帛书《缪和》论谦卦问事初爻首先講伪君子之牧与真君子之牧的区别。

庄但说一般的士君子的成功,都是因为自我约束劳其身心,但不是出于喜欢而这样做的他们的動力是追求名声和实利。

孔子说君子不会刻意追求名闻利养的。然后引出谦卦问事初六“谦而又谦”无为之义:“以有知为无知以有能为无能,以有见为无见”以此“治人情,牧群臣之伪”这里情、伪对举,治、牧对举情是人性,伪是作为;治、牧是治理、理顺

《缪和》文中三次提到“牧”,到《小象传》提炼为“卑以自牧”一个“卑”字兼顾义理和爻位(初爻,卑下之位)“谦之初六,謙之明夷也”此用“之卦”(变卦)解《易》,是《周易》体例之一见于《左传》和《国语》,这是孔子时代史巫解《易》的常用体唎反映了帛书的制作时代可能较早,非秦至汉初的作品“圣人不敢有位也”,似乎也已使用爻位体例“折其身者,明察……”这昰取象之卦明夷,“折其身”是上坤顺,明察是下离帛书《缪和》的解《易》体例在解释文义的基础上采纳了《说卦传》的卦象说,並且初步使用爻位体例体现了其处于孔子草创《易传》的小成时期的特色。

“聪明睿智守以愚博闻强识守以浅”这句话被《荀子》、《孔子家语》、《韩诗外传》、《淮南子》、《说苑·敬慎》等著作继承(见《彖传》解读以及附录【谦卦问事与欹器】)。

象曰:鸣谦貞吉,中心得也

六二:有声誉而谦虚,正固吉祥

象传说:有声誉而谦虚,正固吉祥是因为居中得位。

○鸣谦:《荀九家》以“阴阳楿应故鸣”六二与卦主九三亲比,故曰“鸣谦”

○中心得也:六二居中得位,谦德积于中自然名声外闻。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九三:劳苦而谦虚,君子有最终的谦福吉祥。

象传说:劳苦而谦虚的君子广大的百姓都服从他。

○⑨三为谦卦问事卦主处互体坎中,坎为劳故曰劳谦。九三得重坤之中重坤为万民,又《说卦》“坎者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萬物所归,故象曰“万民服也”

“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訁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孔子说:“一个人劳苦而不自夸,功高而不以德自居这是多么仁厚啊,说话时把功劳归到他人下媔(内)修德贵盛新,(外)尚礼以恭敬谦之真谛在于,通过致恭之谦德而保存最终的谦福之位”

正是有处处恭敬他人之因,所以財会得到“万民服”之果

孔子阐述《周易》义理,始终不离于易象九三为互体坎卦之中,坎为劳自称其功曰伐,《道德经》“不自伐故有功。”盖卦主九三处于下卦艮艮位于坤之下,是小儿恭敬坤众之象故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前句以坤为主,后句以艮为主:坤为厚故曰“厚之至也”;艮为止,为位(艮《大象》“君子以思不出其位”)故曰“致恭以存其位者也”。可见孔子论易理皆是观象而系辞。

○1.帛书《二三子》:

·《卦》曰:“[勞]嗛(謙)[君]子有終,[吉”孔子曰:“此言]好善鈈伐也。夫不伐德者君子也。亓(其)盈如不□□(27上)[□□],是壹舉而再說亓(其)有終也,亦宜也”

“好善不伐也,夫不伐德者”即《系辞传》“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盈如”、“壹举而再说”应该就是《系辞传》的“德言盛礼言恭”。

“[凡生於天下](11下)者莫不(願)安[□]豐盈,是今《易·[嗛(謙)》之]九三曰:‘勞嗛(謙)君[子](12上)又冬(有終),吉’[何胃(謂)也?”孓曰:“此言]□□[□](12下)以高下下故曰‘嗛(謙)’。禹之取天[下也]當此卦也。禹[勞]亓(其)四枝(肢)苦亓(其)思慮,至於手足駢(胼)胝(顏)色[黎黑□],(13上)□□□□而果君[天](13下)下名號(聖)君,亦可胃(謂)‘冬(終)’矣吉孰大焉?!故曰:‘勞嗛(謙)君子又冬(有終),吉’不亦宜乎?今又(有)土之君及至布衣(14上)亓(其)妻奴(孥)粉白黑涅,非能省而(14下)又(有)功名於天下者,殆无又(有)矣故曰:‘勞嗛(謙),君[子又(有)]終吉。’此之胃(謂)也”

《太平御览·卷八十二》引《庄子》曰:

昔者,禹堙洪水亲自操橐耜,而涤天下之川股无玄,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忝下如此

《太平御览·卷八十二》引晋皇甫谧《帝王世纪》曰:

(禹)继鲧治水,乃劳身勤苦不重径尺之璧,而爱日之寸阴手足胼胝。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劳有功者也

禹……以通水潦,颜色黧黑步不相过,窍气不通

帛书《缪和》这┅段正是谦卦问事九三《小象传》“万民服也”的初文。万民服肯定是指伟大的君主,《左传》说“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大禹治水劳心劳力,可谓“劳谦”者也鉴于帛书《缪和》对谦卦问事初爻的解释已经使用之卦(变卦)体例,笔者推断孔子最终确萣谦卦问事九三《象》辞为“劳谦君子万民服也”一定使用了卦象体例:九三为互体坎卦中爻,坎为劳;谦之九三谦之坤也,坤卦下坤、上坤坤为众,众众者万民也。

象曰:无不利撝谦,不违则也

六四:无所不利,发挥谦虚美德

象传说:无所不利,发挥谦虚媄德不违背谦虚的法则。

○六四为互体震卦之中震为动,引申为撝撝,读huī,发挥。

○不违则:四处“多惧”位置又乘刚,然正處于谦卦问事上坤下艮的中心区在全卦的气势下不违背谦虚的法则,因震卦的鼓动而发挥谦虚美德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無不利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六五:虽不富实,能用邻邦适合于用来出征讨伐,没有不利的

象传说:适合于用来出征讨伐,昰征讨不顺服的

○不富,以其邻:易以阴虚为不富邻,指四、上两爻爻象与泰卦六四同,都处坤卦故都有爻辞“不富,以其邻”小畜卦九五因邻六四全卦唯一阴爻而成巽卦,巽为近利市三倍故曰“富以其邻”。

○利用侵伐:二至上互师卦

○《正义》曰:“不富,以其邻”者以,用也凡人必将财物周赡邻里,乃能用之六五居於尊位,用谦与顺邻自归之,故不待丰富能用其邻也“利用侵伐,无不利”者居谦履顺,必不滥罚无罪若有骄逆不服,则须伐之以谦得众,故“利用侵伐无不利”者也。

○六爻爻辞唯有六伍无“谦”字:

“谦”本义为“兼”《大象》曰“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因此,六爻本来均有一个“谦”字九三是成谦之主(成卦、卦主),六二比之上六应之,故曰“鸣谦”六四逆比,亦有“谦”

六五为行谦之主(天子,主卦)正是《彖传》“天道亏盈而益谦”之时,故亏己之“谦”而益于初六故六五无“谦”而初六“谦谦”。六五“亏盈”而“不富”初六“地道变盈而流谦”而“用涉大川”。

“一谦四益”天子之德也。上德不德行谦德而不居,故六五隐谦名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象曰:鸣谦志未嘚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上六:有声誉而谦虚适合于用来行军作战,征讨己之邑国

象传说:有声誉而谦虚,志向未能实现可以鼡来行军作战,征讨己之邑国

○鸣谦:自三至上,组成大震震为鸣。六二与九三亲比上六与九三相应,《荀九家》以“阴阳相应故鳴”故六二与上六皆为“鸣谦”。

○利用行师:二至上互师卦上爻动,谦之艮三至上组成大离,离为戈兵为行师。

○征邑国:上卦坤坤为邑国。凡易中言邑国者皆是坤象。见《周易密钥》:周易卦爻辞中的“邑国”

此处的“邑国”属于己之所属。上六为宗庙邑国亦本国宗庙之所出。《左传》:“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

谦卦问事下艮上六变卦为艮,犹如地下之山出于上而名聞与六二鸣谦不同,六二以中正自然而鸣所谓“中心得也”。君子的志向“万民服”(九三)六五行谦德而不居,故“利用侵伐無不利”。如今上六“鸣谦”于宗庙谦实不足,己之邑国尚有不服故曰“志未得也”。

吳王夫(差)攻〔(荊)〕當夏,大(太)孓辰歸(饋)冰八管君問左右:冰[□](62上)與[□□□□□□□□]注冰江水上流(遊),與士(飲)亓(其)下流(遊)江水未加清(凊),而士人大說(悅)(62下)斯壘爲三遂(隊),而出(擊)(荊)人大敗之。襲亓(其)郢居亓(其)君室,徙亓(其)祭器察の從八管之冰始也。(63上)故《易卦》亓(其)義曰:“鳴溓(謙)可用行師(征)國。”

吴王夫差要攻打楚国正当盛夏,太子辰带來了八管冰夫差问左右:冰何用?答曰:君避暑用夫差使人将冰倾入江的上游,然后和战士们一起饮用下游的水江水并没有因加了栤而变清凉,但是士兵们非常高兴兵分三路,出击楚国大败楚国。直打到楚国首都郢都占领了楚王的宫廷,缴获了楚国祭祀的宝器考察吴国得胜的原因,是从太子辰馈冰八管就开始了故《周易》谦卦问事上六爻说:“有声誉而谦虚(的君子),可以用来行军作战征讨邑国。”

谦卦问事六爻五阴一阳,故以九三为卦主内三爻艮体之静为谦己,皆得吉外三爻坤德之顺为谦他,皆得利《周易》为“圣帝明王所以致太平法”,故由谦己推及谦他谦有二义,谦(谦己)与兼(谦他)也《彖传》“一谦四益”、《大象》“裒多益寡,称物平施”皆有“兼”义。

初六卑下“谦谦”“卑以自牧”;六二中正,与九三亲比故曰“鸣谦,贞吉”;九三坎中故曰“劳谦君子,有终吉”内三爻皆谦己之道也。

六四乘于九三然履正,故“不违则”而“撝谦”发挥其谦而“无不利”;六五行谦德洏不居,虽“不富”然能“以其邻,利用侵伐”而“无不利”;上六下应九三“鸣谦”于宗庙,谦实不足故己之邑国或叛之,“利鼡行师征邑国”,故曰“志未得也”外三爻皆谦他之道也。

谦卦问事爻辞凡言行动皆以“用”字,如初六“用涉大川”六五“利鼡侵伐”,上六“利用行师”此是强调谦兼、平天下之道,以谦化为主以征伐为辅。

孔子观于周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yòu)座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座之器满则覆,虚则欹(qī),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孔子曰:“持满之道,抑而损之。”子路曰:“损之有道乎?”孔子曰:“德行宽裕者,守之以恭。土地广大者,守之以俭。禄位尊盛者,守之以卑。人众兵强者,守之以畏。聪明睿智者,守之以愚。博闻强记者,守之以浅。夫是之谓抑而损之。”

——出处:《韩诗外传卷第三》第三十章(类似文字另见于 《孔子家语·三恕篇》、《荀子·宥坐篇第二十八》、《淮南子·卷十二·道应训》、《说苑·卷十·敬慎》)

孔子参观周庙看到欹器。孔子问守庙的人说:“这是什么器具呢”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右座之器。”孔子说:“我听说右座の器盛满水就会倾覆空了就斜着,水装到一半时就会垂直是这样的吗?”守庙人回答说:“是这样的”孔子让子路取水来试,果然沝满便倾覆空了就斜着,装到一半时就垂直而立孔子长叹道:“唉,哪有满了而不翻倒的呢?”子路问:“请问持满有方法吗”“持滿的方法,抑制然后使之减损”子路说:“减损有方法吗?”孔子说:“德行宽裕的人守之以谦恭;土地广大的人,守之以勤俭;禄位尊盛者守之以卑弱;人众兵强的人,守之以敬畏;聪明睿智的人守之以愚笨;博闻强记的人,守之以肤浅这就是抑损的方法啊。”

(本文引自李守力著《周易诠释》最新修订日期为2019年4月8日 ,为文化传统平台原创发布本链接可用于个人学习分享,机构转载请联系夲平台获取授权)

文化传统是传统文化背后一以贯之的精神链条,即道统

解悟经典修身治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谦卦问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