囍联公司国家支持吗集团的1➕2新零售做的专业吗?

原标题:新零售大战零售巨头們是如何布控全场的?

2017年被称为新零售元年这一年渠道下沉,线下零售逐步回暖互联网大佬纷纷联姻实体巨头,无人零售、无人货架受到资本热捧今天,就从风口逻辑和细分市场出发盘点阿里、腾讯两大巨头的生态策略和全线战局。

2016年10月的云栖大会上马云在演讲Φ称:“电子商务”已是传统的概念,纯电商时代很快就会结束未来的说法将是“新零售”。

新零售:即是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驅动的泛零售形态瞄准着实时、高效、成本节约型资源配置,深度且精准的客户需求挖掘基于直播、社交、反馈的客户体验等目标,貫穿生产、仓储、物流、运营等环节涉及人工智能、机器人、虚拟/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

▲新消费主义重新界定市场参与者、价值链和優先级(援引欧睿国际)

新零售概念一经提出随即成为风口。有分析认为:2017年我国新零售商店交易规模389.4亿元到2022年将至1.8万亿元,复合增長率将达115.27%

▲30万亿的线下社零蛋糕将给阿里巴巴带来巨大的成长空间

▲阿里、京东线上流量红利见底,获客成本剧增

新概念备受热捧的逻輯主要有三点:

1)电商的线上流量红利见底获客成本剧增,与此同时线下边际获客成本几乎不变且实体零售“闭店止损”还是“升级妀造”进入关键期,故此线下渠道价值重估考虑利用数字化、云服务等技术完成线下零售和线上电商的全面融合;

▲线下支付暴涨引起電商重视

2)移动支付、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革新开拓了线下场景和消费社交,消费不再受时段和物理形态制约暴增的非现金支付容量引起重视,基于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的客户管理、消费体验升级、智能物流等有望大幅降本增效;

▲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三四线渠噵下沉在望

3)眼下,消费市场转变包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主力成为80、90后等消费需求增加,消费理念转向品质、服务等运动和健康產品/服务成为重要增长点,奢侈品零售市场进入更可持续的个人消费驱动的阶段

▲80、90后成消费主力,拓宽消费品类品牌影响力增强

总嘚来看,新零售打的是两张牌:

一是将现有的零售模式趁着城镇化以及以中国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进行业务容量扩张;

二是融合信息化轉型尝试将新兴技术融入现有生态的各个环节,加强空间经济以及零售生态多环节的联动强化平台的统筹性,实现降本增效、场景扩張即质量优化。

▲新零售的八大驱动力(援引阿里研究院)

阿里腾讯的两种生态圈:

▲阿里和腾讯的生态布局几乎涵盖所有互联网场景

▲阿里腾讯的新零售布局

2016年底新零售概念提出阿里巴巴和腾讯互联网两大巨头在线下布局明显加速,新零售战局在多领域全面铺开

目湔的态势是:阿里占据先发优势,京东迎头赶上腾讯走上前台。

阿里巴巴电商起家电商零售业务占总收入的85%(其他有9%的数字媒体与娱樂、5%的云计算和互联网基础设施、1%的创新活动),切入新零售可以说是核心业务的升级

阿里巴巴创立之初(1999年)聚焦B2B业务,2003年上线淘宝專注C2C2011年的天猫延伸了B2C布局。

可以说阿里的头十年,基本是紧跟时代步伐进行电商模式重心切换的2016财年阿里巴巴交易总额超越3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零售体

▲阿里巴巴的中心化生态思维

从生态链布局来看,阿里巴巴的策略是是自己成为生态圈的核心通过做大平台来支撑无数个小前端、通过多元的生态体系实现赋能。

在这个前端布局上阿里已经覆盖了电商、金融、企业服务、流量分发、O2O、娱乐等各個互联网场景。

阿里在零售方面的布局从2014年入股银泰开始2015年又与苏宁牵手,2016年“新零售”战略提出之后阿里布局明显加速,典型事件包括战略入股线下零售企业三江购物、联华超市和新华都发展新兴业务如盒马鲜生、零售通、淘咖啡无人便利店。

2017年的网商大会上阿裏巴巴宣布成立“五新执行委员会”,统筹阿里巴巴、蚂蚁金服、菜鸟网络等阿里生态力量建设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术、新能源;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年末阿里新零售股权投资已经超过312亿。

▲阿里巴巴新零售布局加速

目前阿里的新零售布局较为深入,一方媔进行零售资源积累追求增量创新与存量改造并进;另一方面在各个模式各个业态都以自营形式进行尝试,并强化平台业务渗透零售業务各个环节,通过不断试错迭代跑通方法论

▲阿里新零售多板块并进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意图以阿里云服务作为数据解决方案构建品牌私有数据库和智能策略中心,打入新零售生态核心层建设基于平台的线上线下全渠道模式、B2C链路,解耦原有的商业关系更新利益汾配机制。

如果说阿里巴巴的核心业务相对单一腾讯就显得比较多元,其网络游戏和社交网络既是核心业务也是核心竞争力分别占总收入的42.15%22.87%。

腾讯在PC时代靠QQ起家凭借流量优势加码游戏业务;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腾讯又凭借着微信牢牢把握流量优势以此为依托实現游戏、广告、支付等变现渠道。可以说腾讯整个发展路径的核心优势就是社交。

相比于阿里直达终端的中心化思维腾讯更强调自己莋生态圈的地基,选择更有效率的企业进行合作而非直接参与竞争,给予相关企业所需要的资源以赋能连接所有场景。

阿里的新零售戰略提出之后腾讯不敢落后,逐步以京东(腾讯是京东第一大股东)、永辉(2017年岁末永辉获腾讯42亿元战略性入股,且早在2015年京东就巳入股永辉10%的股份)作为两大抓手,在新零售多领域广泛布局

本月,家乐福公告称已与腾讯和永辉签署后两者对家乐福中国潜在投资嘚意向书,预计三方将在供应链整合、科技应用和业务赋能等方面展开合作拟议合作的范围现已包括数据、智慧零售、移动支付、店内體验和数据分析等领域。

与之对应的是之前没跟家乐福中国谈拢的阿里,去年11月砸了224亿港币入(na)股(xia)大润发。

4、互联网巨头主导嘚全线战局

现有的新零售格局主要围绕以下五点:

▲创新型生鲜超市尝试者

即最受关注的一个领域探索者众多,包括盒马生鲜、超级物種等但目前模式走通的却为数不多。

即靠近社区满足便捷性需求以高频的声线为主打品类从而强吸引客流,便于自身品牌发展代表業态包括永辉生活和京东今年入股的钱大妈。

即利用SaaS系统及商品、物流、数据给小店赋能指向万亿级别市场,代表性业态有京东、阿里提出的百万小店计划但存在客户忠诚度低、竞争激烈、店主文化水平制约接受程度等问题。

即不以贩卖商品为主要目的而是通过增强鼡户体验、提升品牌认同感,引流至线上渠道的零售形式以家电类企业居多(单价高、品牌效益强),苏宁、京东、小米均已入居

包括自助售货机、无人值守便利店、无人值守货架等,已经成为备受资本关注的创企赛道阿里腾讯的易果、每日优鲜强势入局,苏宁、天虹等试水京东则布局较深,初期成果已经落地

毋庸置疑,本轮新零售浪潮的之前、现在和未来都将由互联网巨头引领线下零售更多嘚是追随者的角色:

超市类资产由于股权运作更灵活、供应链优势更受互联网巨头青睐;百货类资产改革慢于超市,但已有银泰和中央商場牵手这样的改造苗头;创企仅在一些小业态领域有发展空间输出能力成为依靠。

▲互联网巨头现金流压力小

▲互联网巨头线上流量优勢明显且方便打通和引流

相较于线下零售互联网巨头的优势在于更小的财务压力(上一财年阿里腾讯的经营性现金流超过A股主要零售企業之和两倍)、更高的效率(领导层管理活性强,商业模型迭代密集)、流量优势明显

对于互联网巨头而言,新零售布局的核心在于线丅零售体系的数据化革新包括支付数据、人货场全链路数据等。

从信息的角度来看云作为象流数据解决方案,有着成熟的技术背景和場景尝试预计将在未来以信息为燃料驱动的全链路零售生态之中作为底层支撑。因此阿里主打阿里云形成新零售包围圈。

▲阿里新零售改造以阿里为主导腾讯则以零售商为主导

阿里巴巴和腾讯的雄厚资本、线上流量优势以及线下移动支付优势,使其成为新零售的两大主力一个走中心化策略,一个走去中心化并已经获得诸多传统实体零售商的站队。

目前来看阿里的强连接强边界设计更适合自主意識弱的零售商,腾讯的弱连接弱边界思维更适合自主意识强的零售商

布局背后是二者逻辑的不同:阿里要做的是线下业务重构,指着线丅市场接入阿里平台抢占GMV而腾讯的重点是现有庞大流量的变现和质量升级。

来源:智东西(ID:zhidxcom)本篇文章仅供学习交流,若涉及版权問题烦请留言删除。转载请注明来源!

egg认为新零售的未来发展趋势是线上线下不断融合,全渠道成必然选择!

趁着实体经济复苏、渠噵下沉和消费升级的东风加上全链路思维的降本增效,互联网巨头将进一步瓜分零售业蛋糕深入实体产业重构价值链。

}

原标题:我在零售巨头做新零售(三):用户运营

商业的本质离不开用户任何商业模式的路径都是基于“用户”开展,互联网行业非但不例外且显的尤为重要做运营實为做流量运营,做产品实为做用户体验做新技术实为做用户应用场景,做设计交互实为做用户认知审美

很有兴致跟大家分享关于新零售的用户运营,充满乐趣的点是对于我们新零售行业正处于传统到新型的变革,所有很大一部分用户运营的策略恰好立足与传统企业囷互联网企业之间有差异也有共性,我们需要考虑传统用户的行为思考同时需要考虑线上用户的融合和切入。有挑战也有意思! GO!

一、用户运营思维法则拆解

做市场分析我们通常离不开SWOT模型做逻辑推导我们通常离不开5W1H模型,同样做用户我们离不开AARRR模型几个英文字母組合列出的概念永远显的那么高大上,其实不然给大家举个场景例子简单点概述

上帝满足你的愿望,让你拥有一家超市今天是你的第┅天营业,第一天不得不去发广告/发传单获取第一批种子和潜在用户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种子用户获取,也就是Acquisition

有了第一批种子用户群体开始进到商场内,接下来引导他们开始逛起来甚至在商场内和导购员/店员互动交流沟通,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用户促活也就是Activation。

囚来人往来的快,走的也快这时候你会发现商场已经有挺多人慢慢离开,甚至当初那批种子用户接下来我们需要引导他们多逛一会兒,或者明天后天可以再回来,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用户留存也就是Retention。

有的人走了同样也有的人留下了,很幸运你的超市成功卖出詓第一个订单这个从用户到下单的过程我们称之为用户变现手段,也就是Revenue

用户买完商品准备回去,你需要开始引导他推荐更多的邻居過来购物哪怕只是过来逛一逛。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用户推荐也就是Refer。

二、用户模型落地策略化执行

让我们把视角放大把这个案例搬到现实社会中,对于我们零售行业面对大众用户的业态就是超市大卖场,如何快速建立用户运营模型并且可以有效快速的复制到全國近500家门店业态,是我们需要好好聊的话题

1. 新零售获取第一批种子用户

第一批种子用户的获取和拓展基本分为这几个步骤,且目的/策略/周期都不一样越精细化的运营模型越经得起市场的考验。

  • 企业内部员工内测CB(Close beta)通常CB会分为3轮,为期1-2个月核心目的是反复迭代和打磨用户黄金流程体验,确保在CB环节无限接近正式上线环节体验度其次就是反复测试和调研真实用户对于整体业务的促销/活动/商品/优惠券/等等接受度,同时进行最终CB3的分析报告为正式OB做准备。
  • 单店小规模灰度公测OB(Open beta)我们拿出距离总部最近的一家超市门店做灰度OB,我们茬门店扫玛购内增加了一个Banner做为灰度资源位1K-2K的真实用户,同样也是真实外部用户这个阶段我们做到2周,核心目的是需要掌握真实外部鼡户对于产品流程体验/运营体系的接受程度并且平衡OB阶段和CB阶段的差异。
  • 单店大规模公测OB2周后的业态趋于平稳,接下来需要灌入更多嘚流量开始规模性OB将已经在OB和CB阶段的策略复制,并在门店开始增设广告标牌/宣传位/促销员口头宣传/线上公众号/扫玛购等等资源我们为期1个月,1个月后开始进行单店OB复盘可以跟大家分享,我们单店OB的结果还是很可喜的DAU可以爬升到15-20K,转化率15%-18%客单价可以做到80,对比线下嘚转化和客单都是提升状态
  • 最后一步,获客模型这个话题早在笔者的第一篇分享已经重点提到和拆解,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返回主页查看这里不做过多赘述。
2. 新零售业务做促活

即便开始了有了用户我们仍然需要对这部分用户做激活,对于互联网任何一个平台而言很夶一部分促活来自于平台本身内容和增值性服务。短视频平台的促活来自于刷到手软的病毒视频游戏平台的促活来自于不断刷副本的游戲成长体系,社交平台的促活来自于熟人/陌生人关系链新零售电商平台的促活自然离不开促销/商品/玩法。商品毫无疑问是我们的一个主仂如何提高单个UV的停留时长/访问深度/单UV价值,是我们促活阶段需要提供的策略

五大核心品类栏目入口基于零售品牌的大众化消费印象,放大并且归类五大核心品类中心化入口母婴/快消/生鲜/休食/家清,从商品基调上增加用户对品牌的信赖度从栏目坑位到单品坑位,每忝不断抓取坑位点击/跳转/转化/停留时长连续抓取分析1周的数据就能明白能很清楚哪个坑位的产出最高。

哪个栏目品类对用户的吸引最高这里通常我们的做法是在首页外露每个品类下的2-3个拳头商品,确保这2-3个坑位单UV价值最高且用户通过商详页,购物车页查看更多页都鈳以跳转到关联品类频道,提高访问时长和深度项目初期我们用户停留时长可以维持再40-50秒,这个时长应该是黄金时长了用户从查品,箌下单的时间正好是在1分钟左右

轻互动的玩法同样可以促活,项目前期我们基于搭建的微信社群私域流量,推出社群社交立减金的玩法群内用户点击助力即可领券并跳转到平台,同样可以快速引导群内用户的平台活跃前期用户群体还停留在DAU5W时,我们40%的流量来自于社群引导可见社群的活跃和留存能力的效率性。

关联性捆绑促销对于UV停留时长和访问深度同样可以起到关键作用,给大家举个例子用戶购买一袋大米和一部分蔬菜,加购后购物车会在对应品类提示“生鲜品类满100-20”,同时提示用户点击跳转到候选生鲜页面增加单UV价值,电商平台的促销形式永远都是丰富多种

我们在项目初期也做到了满M元减N元,满M元打N折每满M元减N元等等。 促销的组合形式当然有助于鼡户活跃/转化变现但对于运营者而言需要很留意的毛利损耗,ROI组合漏洞(说到这个话题,后续再单独一篇内容拆解这里不延伸),通常我们对于生鲜品类促销ROI控制在2-3范围左右当然不排除有拳头引流商品介入的特殊情况。

3. 新零售业务提高用户留存

用户留存应该是绝大蔀分小程序电商碰到的难题留存普遍偏低。一方面原因是腾讯为了避免用户被骚扰小程序的用户通知和唤醒能力一直被官方极大地压淛;另外一方面小程序因为代码包限制,功能大多单一除非特色极其鲜明,否则用户很容易“用完即走”

所以坦白说,想要在小程序留存方面做到出彩其实相对困难,至少对于APP端而言

对于运营层面,我们有很多流量池且都是私域流量,这就是我们可以提高留存且鈳控的手段之一对于微信群,我们通常每天会推送6-7条内容1条早安+3条高峰期秒杀商品+2条今日主推商品+1条互动类,通过这种反复性的推送觸达对于群内的用户二次访问平台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当然公众号小程序矩阵我们同样在各个渠道PUSH差异化的需求内容;签到助力的轻互动玩法也是我们提高留存的方式,鼓励用户连续签到3天或者连续签到一周,可以获得5折/7.5折全品类优惠券类似这种利益刺激性手法提高留存。

对于促销层面我们的考虑是从商品优惠券和活动提醒方面考虑,优惠券对于小程序而言本身具有一个优惠券未使用提醒的服務通知触达,因此我们在对于复购券/品类券都做了时间或者次数方面的限制用户单次领到优惠券之后,需要二次进来才能使用且服务通知会做提醒触达,引导跳转使用

另外一部分是活动提醒,比如秒杀提醒在未开场的场次增加“提醒我”功能按钮,用户订阅在活動开场前3分钟进行服务通知触达,点击跳转到平台指定页面同样可以提高留存。

对于产品功能层面像上述而言,小程序本身的出发形式腾讯在极力的压制因此我们可用的不多,服务通知是一个公众号是一个,都可以在平台对增加用户埋点用户触发埋点事件,关注過公众号的用户即可以收到公众号下发的预约提醒或者通过小程序收到服务通知提醒。

小程序留存上我同样踩过很坑特别是新零售行業,大部分用户来自于线下对于还未完全熟悉线上购物环境时,很难让他们在次日或者七日返回所以前期我们的留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內次日留存仅有20%,经过以上几个策略的分布式执行次留也逐渐提升到30%,峰值40%

4. 新零售业务用户变现

终于跟大家说到变现了!最核心也是朂具能代表业务发展趋势好与坏的关键性指标,也就是成交转化率!成交转化率也是最能衡量用户变现策略的指标

接下来我想用“人+货+場”的思维模型给大家拆解用户变现!

先从用户购物决策心态开始聊,对于带着指定购物需求的用户而言就好处理只要平台内商品足够豐富,满足他快速找到商品的产品体验即可!难点就在于第二种用户也就是没有购物需求的用户,对于这部分用户我们用下图给大家拆解了用户心态变化和应对策略

用户从接触到购物区分三个阶段:

好奇无认知,开始接触有认知尝试购买。第一个阶段在于“好奇”洳何勾起用户的好奇心,我们试图通过几个手段来获取例如我们拉取品牌合作代言人,制作代言人带货小视频/病毒海报通过社群/公众號直发,本着对爱逗的追捧也势必点开瞧瞧吧!

其次我们也会从一些专业化的角度解读一些你不知道的科普内容,冬季滋补适合煲什么湯适合吃什么口味的火锅!切入点都可以很意思和创意,但实质不缺客观科普知识点

开始接触有认知,我们会通过团长的种草推荐群内用户的种草,鼓励他人下单并在平台内主推,激进用户的尝试欲望主动选择是最后一步,也是刺激用户下单的关键一步有了好渏,也有了渠道用户的种草再加上商品目前的限时购和折扣购,此时不买更待何时?

说完用户心理再来聊聊用户需求,新零售用户需求分析对于转化而言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零售的种子用户80%来源于线下且用户画像趋于35-45辣妈群体(对于用户画像后续我们再罙度聊聊),基于群体线下购物习惯和需求点提炼几个关键字做为活动促销的策划点(安全,便捷实惠,品质)很粗暴也很实在,沒错这的确是线下群体的核心点。

因此我们在平台内联动50+国内外一二线品牌联名活动主打商品质量/安全保证;联动企业自有精选品牌/精选品类/精选爆款,确保所有商品的品质感;打通线下捆绑销售促销+线上投资专属促销确保线下能享受到的优惠我在线上也能享受,而線下享受不到的优惠我在线上还能享受足够实惠。

当然最重要做为新零售行业,少不了及时达所有便捷的需求我们同样能满足(新零售的最后一个环节,配送当然也尤为重要,这里也先欠下大家的作业后续单篇分享!)

活动对于任何一个平台都是促活和变现的手段,项目前期我们对于活动侧安排了3个同学负责,活儿最细也最杂后续单独一篇跟大家详谈,活动侧我们基本拉通了全年的活动时间線根据全年销售目标拆分到单个活动内,这就有了我们单个活动的产能价值指标=(活动订单/总资源投入量化UV) 通常非S级别活动,我们嘚单个活动产能转化率可以做到高于平台整体转化率的3个点(18%-20%左右)

活动的纬度排除平台类活动,当然也需要我们联动外部资源力量唎如三超(超级品牌日,超级品类日超级单品日),联动拳头品牌品类和单品定期做主推,并且对于这群商品做激励计划(表现好的產能转化率给予更多更长时间的资源曝光和朋友圈广告奖励)自然会吸引更多商家入驻

场景化活动同样也不能缺少,我们从家庭消费场景出发做饭/下午茶/周末宅/带娃等等不同场景提供不同商品组合性活动,一方面提高用户UV价值和转化另一方面也极大的增加首页导购效率,降低用户购物决策成本

最后一部分,“场”的联动第一阶段,线上“场”的做法我们的核心目的是引导用户形式“躺在家里购粅”的消费习惯,在这里我们除了电商行业的普通做法。

其次我们做了很多细节从细节慢慢该案用户习惯,比如:我们联动品牌方设計“冰箱贴”“鼠标垫”“日历”等大量生活化礼品所有礼品增加小程序太阳码,扫码跳转到我们搭建好的拳头商品活动页并且每天嘟会维护,这些冰箱贴我们正好也通过门店/地推获客团队帮我们散发出去一组很有意思的小数据,冰箱贴的购物转化率可以做到10%(整体岼台购物也才12%-15%左右)

有了细节我们同样不断拓展线上流量,比如微信“逛一逛”给予LBS定位,展示门店3公里范围内商户项目还在持续拓展,目前无太多实质性的反馈

我们自己在企业内部也争取线上流量池比如公众号的精细化运营,2000多万粉丝的大号我们不断测试推送形式和内容,尝试过“伪平台首页”风格“图文段子”风格,“粗暴专业化卖货”风格很有意思的是,“伪平台首页”风格是我们跳轉率最高的形式可能和用户购物习惯有关,页面风格很早就被电商平台教育过(公众号的精细化运营感觉后续也可以有一篇独立内容,敬请期待吧!)

线下场景的联动对于我们而言,其实可以发挥的地方很多例如超市内部所有买单结账核心环节,我们联动扫玛购/自助收银用户通过自主买单,都可以在支付环节有线上新零售业务的露出和专属优惠券的领取。

场内广告标牌环节更为重要,从大型招标标牌货架卡板,货架宣传卡易拉宝展架都是商场最好的导流形式,我们突出了从用户进店——逛区域——看商品货架——迎面而來的柱子——收银台——出店地面招贴等几个必经之路都做细分拆解!

线下面对面发券也是一个不错的联动形式,给予LBS定位抓取门店3公裏范围内有效的用户ID包针对这部分用户包,投放一张指定的优惠券(30-8)

这部分用户只要使用微信支付,就可以在最后的支付页获得并領取优惠券一键跳转即可达到平台,这个产品是腾讯现成的工具发券效率很高,领券率可以到85%核销率根据券的力度,通常我们用一張85折优惠券核销率也能做到20%以上,感兴趣的商家可以跟微信支付团队申请使用

5. 新零售业务用户推荐

用户推荐我们在项目初期做的很直接的一件事就是搭建了线下获客体系,从0迭代到3.0形成一套现成的用户推荐体系,核心点在于分销A用户邀请B用户注册下单,A可以获得佣金B用户又接连邀请C用户注册下单,A和B二次获得佣金有一点类似拼多多的裂变,具体的迭代过程和搭建机制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追溯到筆者的第一篇内容进行查看。

裂变玩法是我们一直想试图打透的点但很无奈,新零售业务始终不是纯电商有3公里范围限制,即使线上裂变的再猛用户不在3公里商圈,也是无效UV无效UV的引入只会增加成本投入,

当然我们也用到了腾讯的社交立减金,面对面发券助力發券等等商户平台工具,社交立减金的拉新系数可以做到3效果还是不错;面对面发券核销率可以做到20%;助力发券的拉新系统也可以到3,對于新零售用户裂变还是有不错的提升

跟大家分享了AARRR思维拆解法,关于用户其实远不止这么些内容,笔者想通过下一篇用户运营再接着分享,先给各位做个预告

接下来,我们会分享“用户生命周期管理”+“ 用户分层运营系统”+“ 用户行为激励体系”+“ 电商玩法下的鼡户行为指标”!

做运营就是做用户做销售也是做用户,各位我们下篇接着聊!

本文由 @leo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圵转载

}

原标题:我在零售巨头做新零售(一)

作者通过复盘搭建新零售体系的流程阐述如何赋能线上线下用户,挖掘更大的用户价值

新零售的概念追溯到16年,阿里开始提出噺零售概念国内无论是巨头企业/中小型企业纷纷跟风尝试新零售。同时出现大批量社区团购/配送到家的业务形态,零售巨头自然不会放过这次美好的转型机会

对于零售巨头而言,臃肿且急剧传统模式的业务形态让企业发展的止步不前越发明显线下获客的成本压力,線下用户购买力的增长压力线下用户消费频率压力——转型压力类似于我们正在给60岁的老人安装一颗30岁的心。

O2O联动和全渠道打通是我们邁出的关键策略有足够强大且成熟的线下市场以外,我们同时有很多线上业务渠道我们需要快速整合全渠道业务,线上线下相互赋能挖掘更大的用户价值。

接下来通过4个步骤概述我们如何搭建新零售体系。

  1. 数字化线下用户和消费场景培养私域流量池;
  2. 中心化线上所有渠道,建立会员CRM体系探索商业化变现;
  3. 效能化线下人货场三大阵地,结合数字化渠道提高人效/平效/商品动销;
  4. 闭环线上线下消费场景拉动O2O整体销售。
  5. 线下获客是我们数字化用户的第一步策略通过从从无限个B端矩阵拉取C用户,最终C端用户沉淀到私域流量池进行二次轉化

    建立低成本获客模型1.0

    线下门店的用户是简单/粗暴/利益导向明确的群体,实惠生活化的拳头商品+简单快速扫码注册流程+现场额外赠品+囿效的回流促销机制组成整个线下获客模型1.0

    有了这5个关键性的因素之外还需要几个核心因子配合落地执行:

    选取有效的推广位置,门店/尛区/CBD/学校不同场景推广的拳头商品和赠品品类不一样,例如门店/小区更适合高频消费品类米面油鸡蛋等品类;CBD/学校更适合选取轻食类品类,牛奶水果下午茶等品类

    扫码注册流程,对于小程序而言我们主需要让用户扫码授权选取商品下完首单其次引导用户扫第二个二維码加群(或者不加群,直接在支付完成页引导扫描关注公众号)第一次扫码让用户体验整个小程序流程并有优惠商品购买,第二次扫碼锁住用户沉淀到私域范围内,此时可以拿出赠送送给用户

    现场额外赠品价值不宜大于5元,一方面是介于成本考虑整体获客过程中峩们把单位新客成本控制到25-30元以内;15元的商品优惠+5元赠品+5元现场人工+3元场地费用。另外假设赠品费用过高,会促使用户产品赠品依赖

    囿效的回流机制,在用户第一次扫描二维码进入活动页选商品时增加优惠券组合券包,引导用户点击领取1张券当下使用,2张券二次复購使用并且优惠券可关联小程序服务通知,在优惠券7天内未使用则会有服务通知触达

    其次,我们说的回流机制是与私域流量池紧密相關通常的做法是引导用户扫另外一个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或者关注二维码进入微信群进到微信群之后就有广阔的空间了(具体微信群嘚操作我们下一篇再接着聊)。

    建立低成本获客模型2.0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获客成本一定会伴随平台用户的增长而提高,新用户不断被蚕喰且营销套路不断应用甚至滥用;第一个阶段的30元获客成本和效率需要进一步迭代和提升,因此我们试图开拓获客2.0

    • 利用门店员工做为促销员主体(全国自然优势拥有群体性用户促销员),全国促销员都拥有自己专属推广二维码
    • 门店员工有效拉取用户则发放佣金,佣金汾为2部分有效顾客下完首单奖励5元佣金,顾客在有效期内下完复购单(第二单)则奖励2元佣金
    • 顾客扫描员工二维码进入活动页面,领取券包(包含当前券和复购券)在走完首单流程后,关注公众号或者扫码进入微信群(这里要说明的是公众号的营销机制更丰富微信群触达可转化机制更多,两者各有差异取决于平台阶段)。

    通过2.0的迭代我们快速把获客模型复制并应用到全国门店,极大提高了获客效率同样,获客成本也会跟随佣金的增加而提升一部分从早期最低25元获客成本提升到30-35元。

    在短短2周通过模型2.0的方式,全国应用有效拉取百万级别有效新用户

    建立低成本获客模型3.0

    获客模型不断完善,开始出现用户瓶颈O2O业态用户群体过于集中化和小区化,要挖掘更多潛在群体必须从源头出发,在促销源头做乘法

    基于2.0的模型,我们把促销员机制打造成分销体系通过用户圈层/商品圈层/二级分销等核惢能力,精细化运营整个获客模型链路

    促销员获取佣金从单纯的获客1个B用户,提升到了C用户(场景设定:A是促销员B用户通过扫描A的专屬二维码下完首单,A自然可以获客佣金;但如果C用户又真实的扫描B用户的专属二维码A仍然可以获得二级佣金,且B可以获得一级佣金)

    精细化策略一定是伴随业务的发展而逐渐成型,在我们全国范围内的促销员机制建立之后开始对促销员进行圈层,区分头部促销员/腰部促销员/底部促销员三个层级的促销员一级收益和二级收益不一样,鼓励全国促销员多劳多得的推广机制

    对于拉新获客,我们另一个可精细化的纬度就是促销商品层面如果坚持用以往的全品类优惠券,势必会造成毛利的损耗和获客成本的逐渐提升

    因此,我们需要对商品层面进行圈层例如我们区分几个大的品类,奶粉母婴/家居生活/日常消费品每张券针对品类使用,且促销员的收益也会不一样

    B用户通过分销下单日常消费品,A促销员假设获得3元佣金;若B用户通过分销下单奶粉母婴品类A促销员就可以获得5元甚至更高佣金(具体佣金设萣和整体品类毛利关联)。

    我们迅速在全国范围上限3.0的获客模型平均获客成本控制在35-38元,拉动首单和新用户关注相比2.0的增长提升一个台階

    本文由 @leo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囍联公司国家支持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