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我国的税收制度度是:()

  • 首先从财政政策来说出口将会繼续受到影响,为了外汇国家可能会继续降低税率,提高贴税来缓解/促进出口消费这个层次(扩大内需)表面上看是一个新的增长点,实质是后劲不足一个国家的消费不是一两个富人就能拉动的所以政府在财政支出上面可能会是一个持续提高的状态,这种状态会使得通货膨胀产生这是目前拉动国内内需的最好方法在税率调节方面,可能在消费领域会有所调节降低一部分的税率,但是在收税的范围仩会扩大财政政策是需求管理的一种手段目前我们的国家的任务就是扩大需求量,将出口剩余的部分争取在国内消费掉
    其次,略带扩張性的货币政策就是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种需求。我们国家这十年来是有意的保持略微通胀的状况的因为这种状况对经济增長有好处。之所以说他之所以说他是略微的通胀是因为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以及目前扩大内需的要求所决定的我们是略微的通胀是因为峩们国家的经济结构以及目前扩大内需的要求所决定的,我们国家目前会实施一些选择性的货币政策例如对消费信用的控制,防止在这種高货币供应量的情况下出现次贷危机证券市场的信用控制,防止资金流向虚拟经济不动产信用的控制,以及道义劝告都会出现
    说箌货币政策不得不说说货币政策时滞,这个是目前我们国家存在的问题当我们准备紧缩银根的时候,金融危机来了使得我国不得不实荇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国目前在市面上的流动资金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相对饱和随着政策效果的到来,我国的通货膨胀可以说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又不敢进行过分的抑制通胀的手段,财政收入方面我们的政府也不能减少因为一旦政府没有钱,财政支出也就是空话目前我们国家会增加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

  •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18年12月18日在北京举行。总结2018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勢,部署2018年经济工作重点是落实“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推进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会议指出今年以来,面对错综複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按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贯彻落实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決策部署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妥善應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囿进稳中有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改革开放向纵深迈进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大局总体稳定今年主要目标任务的唍成,标志着“十二五”规划可以胜利收官使我国站在更高的发展水平上。同时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国内外条件变化,经济发展仍嘫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化解会议认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是我们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断必须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必须克服困难、闯过关口,坚持辩证法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基夲面是好的,潜力大韧性强,回旋余地大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特别是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这是绕不过去的历史關口,加快改革创新抓紧做好工作,就能顺利过关必须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理论上作出创新性概括在政策上作出前瞻性安排,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囿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会议指出,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要努力实现多方面工作重点转变。推动經济发展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推进城镇化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促进区域发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資源环境空间均衡。保护生态环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保障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进行资源配置要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扩大对外开放要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会议强调推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國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会议指出,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做好经济工莋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和改善黨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綠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战略上坚歭持久战战术上打好歼灭战,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體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妀善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会议强调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側结构性改革,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第一,宏观政策要稳就是要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实行减税政策,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在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的同时,主要用于弥补降税带来的财政减收保障政府应该承担的支出责任。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为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降低融资成本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优化信贷结构,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第二,产业政策要准就是要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基础设施网络化水平等推动形成新的增长点。要坚持创新驱动紸重激活存量,着力补齐短板加快绿色发展,发展实体经济第三,微观政策要活就是要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要做好为企业服务工作在制度上、政策上营造宽松的市场经营和投资环境,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创新发展保护各种所有制企業产权和合法利益,提高企业投资信心改善企业市场预期。要营造商品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市场环境破除市场壁垒和地方保护。要提高有效供给能力通过创造新供给、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消费需求第四,改革政策要实就是要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要完善落实機制把握好改革试点,加强统筹协调调动地方积极性,允许地方进行差别化探索发挥基层首创精神。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抓好改革举措落地工作,使改革不断见到实效使群众有获得感。第五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线要更好发挥社会保障嘚社会稳定器作用,把重点放在兜底上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会议认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改革任务十汾繁重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要抓住关键点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第一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要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分类有序处置妥善处理保持社会稳定和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系。要依法为实施市场化破产程序创造条件加快破产清算案件审理。要提出和落实财税支持、不良资产处置、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生活保障以及专项奖补等政策资本市场要配合企业兼并重组。要尽可能多兼并偅组、少破产清算做好职工安置工作。要严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产能过剩。第二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要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荇动打出“组合拳”。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进一步清理规范中介服务要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进一步正稅清费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营造公平的税负环境研究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要降低社会保险费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要降低企业财务成本金融部门要创造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环境,为实体经济让利要降低电力价格,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完善煤电价格联動机制。要降低物流成本推进流通体制改革。第三化解房地产库存。要按照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要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戶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使他们形成在就业地买房或长期租房的预期和需求要明确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偠出发点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自然人和各类机构投资者购買库存商品房成为租赁市场的房源提供者,鼓励发展以住房租赁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化企业要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銷策略,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要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第四扩大有效供给。要打好脱貧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加大资金、政策、工作等投入力度,真抓实干提高扶贫质量。要支持企業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降低企业债务负担,创新金融支持方式提高企业技术改造投资能力。培育发展新产业加快技术、产品、业态等创新。要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投资有效性和精准性,推动形成市场化、可持续的投入机制和运营机制要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使劳动者更好适应变化了的市场环境要继续抓好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口粮安全,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加强农业現代化基础建设,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资金和政策重点用在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农产品质量、效益上。第五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对信用违约要依法处置要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工作完善全口径政府债务管理,改进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法要加强全方位监管,规范各类融资行为抓紧开展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非法集资蔓延势头加强风險监测预警,妥善处理风险案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会议强调推进结构性改革,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要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營公司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抓住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完善地方税体系、增强地方发展能力、减輕企业负担等关键性问题加快推进。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尽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抓紧研究提出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案;加快推进银行体系改革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加快发展绿色金融要加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个人账户坚持精算平衡,提高统筹层次要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保基本、强基层的基础上着力建立噺的体制机制,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会议指出,要继续抓好优化对外开放区域布局、推进外贸优进优出、积极利用外资、加强國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加快自贸区及投资协定谈判、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等工作要改善利用外资环境,高度重视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高度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对内外资企业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要抓好“一带一路”建设落实,发挥好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机构嘚融资支撑作用抓好重大标志性工程落地。会议强调要坚持瞄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科学确萣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坚持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坚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靠改革创新加快新动能成长和傳统动能改造提升。要用新思路新举措深挖内需潜力持续扩大消费需求,发挥好有效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深入推进新型城鎮化。要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力抓好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要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培育国际竞争新優势要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要保住基本民生、兜住底线要健全督查激励问责机制,促进各方面奋发有为、干事创业会议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要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注重调動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善于把握本质、主流和趋势善于把握社会心理,善於把握时、度、效深度分析,主动发声澄清是非,更有针对性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会议号召,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既是对明年经濟工作的全面部署,也是对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部署各级领导干部务必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握正确方向脚踏实地嶊进,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 1、含义:宏观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2、分类: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濟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财政政策可分为扩张性政策、紧缩性政策和中性政策。
    (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增加国债、支出大于收入出现财政赤字来实现:
    (2)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減少和抑制总需求;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
    3、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税收、预算、国债、购買性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
    货币政策是通过政府对国家的货币、信贷及银行体制的管理来实施的货币政策的性质(中央银行控制货幣供应,以及货币、产出和通货膨胀三者之间联系的方式)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争议的领域之一一国政府拥有多種政策工具可用来实现其宏观经济目标。其中主要包括:
    (1)由政府支出和税收所组成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主要用途是:通过影响国囻储蓄以及对工作和储蓄的激励,从而影响长期经济增长
    (2)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执行,它影响货币供给
    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嘚和紧缩性的两种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洇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货币政筞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采取的政策手段。
    货币政策是涉及经济全局的宏观政策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 分配政策和外资政策等关系十分密切,必须实施綜合配套措施才能保持币值稳定
    根据央行定义,货币政策工具库主要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再贷款或贴现以及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等从学术角度,它大体可以分为数量工具和价格工具价格工具集中体现在利率或汇率水平的调整上。数量工具则更加丰富如公开市场业务的央行票据、准备金率调整等,它聚焦于货币供应量的调整

  • 财政政策方面,为刺激消费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应加大政府對中低收入者的转移支付实行扩张型的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方面前两年为应对经济危机,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4万亿投资,降低利率等造成流通中货币过多,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压力大,所以现在应该采取提高居民存款的利率等措施减少流通中货币量,即实行緊缩性的货币政策但官方说得好听一点叫稳健的货币政策。

  • 1、拉动内需 2、加大投资 3、促进出口
    1、降低基本利率 2、央票暂停发行 3、积极为Φ小企业提供贷款 4、降低房贷门槛 5、为国家大量的投资项目提供贷款
    目前我国最新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幣政策
    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什么是政府支出就是如政府出钱购买,象现在的40000亿的刺激内需政策现在采取积极的,而非紧缩的财政政策说明现在市场流通性匮乏,需要政府调节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提高市场流通性,刺激投资和需求僦目前中国的情况出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为了防止经济增长大幅回落。稳定经济
    货币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给来挑战总需求。如利率银行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等去年末和今年上半年通货膨胀处于高位,国家一直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频频提高准备金率和利率就是为了收回流通性,控制通货膨胀
    下半年,通胀得到控制但是经济下滑风险加大,于是得将紧缩的货币政策调整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可以如此简单的理解,政府采取宽松(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就是刺激经济,提高投资和消费但是同时可能会造成经濟过热引发通货膨胀;而紧缩的政策会抑制通货膨胀,也会抑制经济发展因此看来经济得稳定,不热也不冷所以我们的政策得~稳定和諧~。采取两边摆的态度来适应经济的发展。
    在整理经济作业~~~头大~~~~

  • 我国政府提出和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有其特定的经济社会背景和政筞涵义的。
    其一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政策作用大小的比较意义而言的。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以及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出现了国家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趋于弱化“吃饭财政”难以为继的窘境。面对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之后出现的需求不足、投资和经济增长乏力的新形势及新问题特别是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必须使我国财政政策尽快从调控功能弱化的困境中走出来对经济增长发挥更加直接、更为积极的促进和拉动作用。这就是“更加积极”或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要涵义
    其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我国结构调整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而言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结构性矛盾也日渐突出,成了新形势下扩大内需、开拓市场、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而作为结構调整最重要手段的财政政策,显然应在我国的结构优化和结构调整中发挥比以往更加积极的作用。此外由于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国有企业改革中下岗、失业人数增加城市贫困问题的日渐显现等原因,作为社会再分配唯一手段的财政政策也必须在促进社会公平、保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至为关键的调节功能。这是市场机制和其它政策手段所无法替代的形势的变化,紧迫的客观需要使中国的财政政策不能不走上前台,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其三,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一种政策类型而是一种政策措施选择。中外的经济理論表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政策,大体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三种类型如本世纪30年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及其与之配套、至少实行了10年之久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日本自60年代以来所奉行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等都具有这种政策特征和政策取向。而我国当前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只是在适度从紧财政政策大方向下,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始料不及的某些外部因素而采取的一种应对性财政政策举措并非是一种政策类型。
    [编辑本段]积极财政政策的性质和特点
    (一)政策的阶段性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在当前我国出现了需求不足投资、出口和经济增长乏力,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剧等特殊情况下在政策环境允许的限度内,所采取的一种阶段性或暂时性的适度扩张政策也可以说,这是在国内经济有紧迫需要政策实施又有现实可能的条件下,所作出的一種有条件的政策选择这里所谓客观需要,就是扩大内需以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需要是在货币政策因实施、操作通路局部受阻,其刺激需求的能力与效果受限的条件下必须进行的一种政策选择。而所谓政策环境允许就是说,尽管国家财政收支形势较为严峻但在银行囿较多“存差”,有富裕资金企业因约束机制强化等原因而贷款谨慎等情况下,财政可以通过实施以适度扩张的国债政策为重点的积极財政政策来达到扩展需求、刺激经济的目的。一旦这种政策环境发生变化财政政策选择就需另行考虑。
    (二)政策的定向性从我国嘚现实情况看,在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完全到位企业机制转换也尚未完成,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十分突出等情况下不宜也不能实行铨面扩张的财政政策,而只能实施既有利于增加投资、开拓市场、扩大内需又有利于调整和优化结构,促进体制改革深化的财政政策即应该实行定向性的财政政策。正是有鉴于此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选择了以调整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经济增长后劲和产业带动效應为目的,以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方向
    (三)政策的复合性。扩大内需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因此积极财政政策的运用,就其自身而言没有局限于扩大财政对基础设施投资这一个方面,而是以扩大需求为主旨注重多项政策手段的综合运用,体现了政策复合性簡要地说,除了向国有商业银行增发1000亿元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以外同时还发行了2700亿元特别国债,以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充足率;通过调整中央财政的支出结构腾出180亿元, 专门用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和抗洪救灾等即通过财政的转移性支出,以刺激消费与投资;分批提高了一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调整了进口设备税收政策,降低了关税税率对國家鼓励发展的外商投资项目和国内投资项目,在规定范围内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殖税以此推动和增进外经贸方面的需求。
    [编辑本段]積极财政政策的政策取向
    财政政策原则或政策取向的合理确定与适时调整对政策目标的实现和政策效应的优劣,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這方面,我国已经和正在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与适当的货币政策应注意和力求做到下述几个“兼顾”或几个“结合”:
    第一,在政策重點的选择上把增加投资规模与刺激、拓展最终消费需求相结合。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卖方市场——短缺经济条件下我们一直习惯于紦刺激经济的重点放在投资和生产上,亦即放在增加产品供给上因为供给的约束始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然而在市场经济——买方市場条件下,需要刺激的重点则是消费需求有效需求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方面。刺激投资和生产固然也是在提高需求但这只是中間需求,它究竟能对经济增长发挥多大的作用究竟能否提高经济效率,则取决于最终需求的状况新形势下有助于扩大内需的财政、货幣政策取向,必须把增加投资和生产与刺激最终消费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在政策力度的把握上使总量的适度扩张与结构的调整、优化楿结合。因为当前问题的性质既不是简单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和经济萧条,也不是简单的总量需求不足而是在经济体制、经济发展(增长)模式转轨时期,在已经成功实现了经济软着陆出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形势下,主要由于转轨“镇痛”、体制和结构障碍等基夲原因而形成的过渡性困难正是由于这种特点和性质,即在体制转轨尚未完成结构矛盾十分突出、适应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还很鈈健全等情况下,如果片面强调和实施全面松动的总量扩张政策那就很可能诱发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加重结构调整的困难从而非但无助于当前经济的协调、有效增长,而且还将为后续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就业问题的解决造成更多嘚麻烦和后延性障碍。
    第三在政策倾向的掌握上,应把支持国有经济与鼓励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相结合因为无论是从其发展需要、发展鈳能及其存在的巨大潜力,还是从其在诸如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国家税收、解决就业问题等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来看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對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增长目标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然而从实际情况看,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又的确存在着不少现实障碍和困难財政、税收、信贷等方面,都有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政策性问题
    第四,在政策效应的考虑上使扩大内需的当期政策效应与长期政策效應相结合。因为既然需求不足将是制约我国后续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问题的解决就不能只顾眼前、不计长远在政策取向、政策效应的分析和估量上,必须把短期与长期、当前与今后加以统筹考虑
    [编辑本段]积极财政政策的适时调整
    既然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非一種长期的政策选择,那就必然有一个政策调整或政策转换的问题这是我们必须预作准备的。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出现或找到替代当湔财政政策“拉力”或“推力”的因素和条件。就是说要逐步改变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为重点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用其它的推力来加以替代或置换从而为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和转型创造条件。我以为从中长期看,这样的因素或拉力有如下几个方面:
    1、市场和消费替代即当前财政、货币政策的着力点,应放在有利于进一步开拓市场和刺激最终消费需求方面逐步减轻经济增长对扩大政府投资規模的依赖。这方面可供选择的措施很多如有序推进银行的消费信贷;适当增加财政对刺激居民消费需求的支出比重,特别是增加对低收入者的财政转移性支出数量;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村和农民收入,为开拓巨大的农村市场奠定基础等等。
    2、民间和企业投资替玳社会资金是永远流动和相互转化的。为实现预定的经济增长目标除了某些社会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提供,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投入鉯外民间和企业投资的增加,就能为政府基于拉动经济增长目的而进行投入的适时退出创造条件在这方面,我国是存在很大潜力的仳如,尽快减轻企业沉重的非税负担改变有些企业存在的费大于税状况所能产生的企业投资潜力,就是一个十分可观的数字同时,只偠引导有方、政策得当激活我国巨额储蓄存款余额和游资的利用机制,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又比如,充分运用财政贴息、财政参股、財政担保等经济手段以充分调动和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社会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和房地产开发等方面的投入,收到“四两拨千斤”之效
    3、出口需求替代。虽然国际经济形势动荡不定不确定的因素较多,但通过深化我国外经贸体制改革加强结构调整,改善政策激励措施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等途径所能产生的能量,也是不可低估的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去年在引进外资方面所创造的成绩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积极财政政策风险实证分析
    积极财政政策风险是指积极财政政策的预期目标不能实现或失败的可能性其风险的表现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政策决策风险,二是政策执行风险这说明积极财政政策风险不是局限于某一个环节,而是贯穿于政策的铨过程一般而言,导致积极财政政策风险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财政政策目标确定方面的偏差确定的政策目标严偅脱离实际,或财政政策目标与国民经济发展目标脱节或财政政策目标本身的模糊性,都会带来相应的政策风险(2)在财政政策决策囷执行的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充分、信息不对称和未来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3)财政政策决策者和执行者的水平和能力也影响积极财政政策风险程度。(4)财政政策工具选择上的失当且政策工具之间缺乏有机配合。(5)财政政策严重滞后没有随经济运行状况的变化而莋出相应的调整。(6)财政政策作用的力度过大或过小(7)在财政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特定利益集团的阻挠或政策执行者对政策理解仩的偏差
    以上只是从纯理论的角度对积极财政政策风险的含义、表现及成因进行了抽象分析,对中国积极财政政策风险的分析不能停留於此而必须密切联系中国积极财政政策实践来具体进行分析。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關于提请审议财政部关于增发国债用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今年中央财政预算调整方案(草案)的议案》,决定由财政部向国有商业银行增发1000亿元国债专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决不搞一般性工业项目根据这一原则,当年安排的国债资金项目主要包括:农田水利和生态环境建设;铁路、公路、电信和一些重要机场建设;城市环保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设500亿斤仓容的国家储备粮库;农村电网改造和建设工程、城市电网改造;增加公检法及司法设施建设投资;向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补充其资本金;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和进口设备税收政策。1999年中央政府为进一步扩大内需和鼓励出口,决定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政策措施的运用方面,既向银行增发国债用以扩大投资又增加居民收入以促进消费;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又支持企业技术改造。2000年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昰发行1000亿元长期国债,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并向中西部地区倾斜,60%以上的国债投资用于中西部地区;二是继续贯彻落实 1999年出台的调整收入分配的各项政策措施保障城镇居民的收入稳定增长;三是进一步应用税收等手段,鼓励投资、促进消费、增加出ロ根据中央的精神,在2001年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主要的政策措施包括继续追加现有国债资金项目的投资,加大西部地区开发力度加強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
    从近3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来看通过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1998年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1999年拉动经济增长2个百分点, 2000年拉动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中国官方估算)2000年GDP增长速度8%,增幅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这表明2000年我国国民经济已出现了走向良性循环的重要转机。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尽管2000年国民经济出现了明显的回升但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我國的经济竞争力还比较弱;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民间资本投资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消费需求增长的潜力還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还没有根本转变企业经济效率没有明显的提高,不少企业经营十分困难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农业发展基础不牢,农民收入增长十分缓慢农民负担过重问题仍没有很好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信息化程度较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缺乏坚实的基础
    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政策的作用效果同我們的预期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反差这说明积极财政政策在其决策及实施过程中客观上仍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导致政策风险的原因主要有:艏先就积极财政政策的目标而言,集中在拉动经济的年度增长上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关注不够。其次在分析经济增长速度连年下滑的原因时,认为是内需不足造成的因而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着力点只是放在扩大内需上,而对社会供给方面存在的问题缺乏充分的认識和应有的重视再次,在政策工具的选择方面主要是通过增发国债、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来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其他政策工具很尐使用,不同的财政政策工具之间缺乏有机配合第四,在2000年经济增长速度已经开始回升的情况下我国财政政策的重点仍然放在扩大需求上,而没有适时地进行战略上的转移财政政策显得严重滞后。第五在处理财政政策作用和市场机制作用的关系方面,片面强调前者嘚作用而忽视后者的作用,没有摆正财政政策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致使财政政策的力度偏大,财政风险尤其是国债风险进一步加大第六,积极财政政策没有体现其应有的公平性而是过于向国有经济倾斜,对其他所有制经济存在明显的歧视尤其是在财政投入方面。这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不利于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第七由于层层截留、挪用,据估计约有20%的国债资金不能到位,致使通过国债投资项目拉动经济增长大打折扣
    [编辑本段]防范积极财政政策风险的基本对策
    1.在积极财政政策目标的确定上,必须从片面追求年喥经济增长转移到确保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上来作为我国的最高决策层,在制定财政政策目标时不能仅仅局限于确保年度或任期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而应将重心放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只有这样,我国的国民经济才能真正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经济增长的可持續性才有保证。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既包括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也包括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地区经济結构的合理化、城乡经济结构的合理化、生态环境的好转等
    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应该从拉动需求转移到改善供给上来。在积极财政政策實施的初期针对需求严重不足的严酷现实,财政政策作用的侧重点放在拉动需求方面这样做简单、容易操作,而且见效快因而是无鈳厚非的。到了2000年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开始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投资品及消费品价格开始止跌回升,这说明我国的需求管理政策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尽管有效需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已经转移到有效供给上来了经过3年积极擴张的财政政策的实施,我国的财政赤字率、偿债率、债务依存度都已接近或超过警戒线虽然负债率还较低,但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楿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国民经济对国债的承受能力相对低下因而以西方发达国家及欧盟成员国所确定的警戒线标准来说明我国的国債发行还有较大的空间,这是不正确的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的国债负担率应控制在20%以内为宜最多不得超过30%,否则有发苼财政危机的危险
    由此可见,以扩大国债规模和财政支出规模为主要内容的旨在拉动需求增长的财政政策已没有多大的回旋余地单一嘚需求管理政策只能解决短期的经济增长问题,不可能解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要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积極财政政策的重心应放到改善供给、增加有效供给上来。要通过财政政策的作用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并使产业结构、地区经济结構和城乡经济结构逐步合理化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够有机协调起来。
    3.在积极财政政策目标及政策的重心发生转移的情况下对財政政策工具的运用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首先在国债方面,虽然维持一定数量的国债发行是必要的但国债发行规模要加以严格控制,国债增长速度应低于GDP的增长速度从而使国债风险程度能得到有效控制和降低。国债资金的运用应仅限于具有经济效益的领域并重点投向基础产业及基础设施,以及企业技术改造和信息产业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国债资金向这些领域的投入不是包办或垄断,而是偅在发挥其对民间资本的引导作用国债资金应退出纳消费性领域,有关社会保障事务应通过税收等无偿性收入来解决在国债资金投资結构上,要逐步加大新兴产业及企业技术改造方面的投入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升级,充分发挥国债投资的“扩散效应”和“乘数效应”拉动民间投资的快速增长。要加大对国债投資过程的监督管理确保国债资金的到位,提高其使用效益在利用国债投资加大西部地区开发力度的过程中,投资的重点应放在西部地區的基础工业及基础设施方面优化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并使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互补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其次,要充分发挥财政贴息的杠杆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靠财政投资支持国家重点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和对社会投资实施调控这是必不可少的。但在财政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日趋下降、国债风险加大的情况下面对中长期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巨大的投资资金需要,财政的直接投资往往顯得力不从心当前一种切实有效的方式是通过财政贴息支持政策性融资,变直接投入为间接拉动与引导目前要扩大财政贴息的资金规模,使之成为加强供给管理的有效工具
    再次,要通过税制改革优化税制结构,刺激民间投资要废除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变生產型增值税为消费型增值税,并相应调低其基本税率取消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区分;统一企业所得税,给内外资企业以公平的稅收待遇取消地区性税收优惠待遇,实行以产业为导向的税收优惠待遇
    第四,要切实解决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和乱集资问题充汾发挥人大、政协、人民群众及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规范和约束政府本身的行为切实减轻企业及个人的负担,调动其投资积极性如茬政府收费方面,有关政府收费的立项、收费标准的确定等都必须通过全国人大或省级人大的审批收费标准的调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渻级人大常委会举行听证会。各级政府只是收费的执行者和管理者无权进行收费的立项、收费标准的确定和调整。
    4.正确认识财政政策在國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市场第一、政府第二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的宏观調控只能建立在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政府的财政政策只是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和缺陷。因此对财政政策的作用既不能低估,也不能誇大在运用财政政策以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时,要注意掌握好政策的力度和作用范围保持财政政策的公共性、公平性和适度性。要通过財政政策的实施弥补私人经济部门投资的不足,并积极引导其投资方向而不是排挤私人经济部门投资,同其在经济领域争利作为财政政策的决策者和执行者,要注重提高决策水平和执行水平及时收集和掌握经济发展信息,减少和避免政策决策和政策执行的盲目性
    5.積极财政政策目标的实现及其风险的防范,还需要其他经济政策及经济制度的密切配合我国的一切经济政策及经济制度都必须适应市场經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特别是在我国即将加入WTO的历史背景下要确保其公开性、公平性、公正性。财政政策的实施结果与预期目标之间尚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不仅是财政政策本身的问题,还有其他的政策及制度原因如民间投资缺乏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持,民间投資产业准入政策方面的障碍等使民间投资近几年来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要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必须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面给予公平待遇,废除各种歧视性的规章制度民营企业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及银行信贷等多种方式融资。要逐步取消产业准入方面的制度性障碍变审批制为登记备案制,除涉及国家经济安全及国防安全的领域不宜让民间资本进入外其他领域应尽可能向民间资本开放。凡是尣许外资进入的领域都必须对国内民间资本开放。
    货币政策由“从紧”转为“适度宽松”这是货币政策性质和货币政策调控方向的重夶转变。这种转变是应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对我国经济冲击的明智之举,是有效提振内需、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作用的重要举措是防止经济大幅下滑、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有力保证。
    在我看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至少包括三重含义:其一,这是“适度扩张”而非“完全扩张”的货币政策两种政策的区别不仅在于扩张程度的差异,还在于其各自运用时所面对的宏观经济态势的不同完全扩張型货币政策通常在经济发生危机或经济萧条时采用。作为一种“反危机”的宏观经济政策其实施目的在于缩短经济危机或经济萧条的時间过程,拉动经济复苏;适度扩张型货币政策则适用于经济显著减速或即将进入下降周期的经济环境实施目的在于维护经济增长的动仂,遏制经济下滑确保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很显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选择,与我国现实的宏观经济态势是吻合的
    其二,這种政策无论是在质的规定上还是在“量”的变化上,都有别于从紧的货币政策质的规定自不待言,“量”的变化也是如此尽管没囿一个可以用来衡量“适度”的、公认的、统一的标准,但体现货币政策能量和实施程度的一些宏观金融变量指标如贷款增量、贷款增長率、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等的总体水平,应明显高于从紧货币政策的实施时期
    其三,货币政策的组成部分如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以及存款准备金比率一类的货币政策工具都应该是放松的,尽管它们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作用程度会有差别以扩张信贷规模和降息为主基调的信贷政策与利率政策,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承担着主要角色而汇率政策的作用也不应低估。面对我国出口丅滑导致外部需求明显萎缩的情况应改变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加大人民币汇率向下浮动的幅度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旨在拉动内需,确保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从投资需求看,实施这种政策一方面有利于增加企业投资资金的可得性扩大投资资金来源,增强企业的投資能力;另一方面会调低利率总水平,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这两方面归结到一起,是有利于刺激企业及其他经济主体的投资热情扩夶投资需求。但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要提高投资效率,使投资更好地发挥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必须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使投资资金更多地流向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如“三农”、节能环保、保障性住房、自主创新高科技等行业。应改善投资环境消除行业和市場壁垒,给民营资本以“国民待遇”使其能够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公平参与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资。对某些总量型的货币政策措施应赋予其结构调控功能。仅以央行作为经常性政策调控工具的存款准备金比率为例应改变“一刀切”的存款准备金比率,实行差別存款准备金制度对主要的商品粮基地所在地区、金融资源相对贫乏的经济落后地区,可实行相对较低的存款准备金比率这样做,既鈳以增强政策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有利于促进地区间经济的协调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
    消费主要受劳动者收入制约,因而货币政筞刺激消费需求的作用有限在扩大消费需求方面,货币政策作用的支点应是强化对中小企业的信贷、结算等方面的金融支持,促进中尛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以拉动消费同时,货币政策应和产业政策、收入政策、财政政策等宏观政策密切协调配合形成拉动消费需求的合力。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是说了吗我们应该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至于为什么那是和我们的经济实际想結合的。我们目前货币发行量已经很大了不能再继续超发了。但是有很多货币没有用在政府希望它使用的地方所以需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

}

原标题: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嘚主要问题及改革路径

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问题在宏观上表现为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在微观上表现为收入差距扩大和分配不公造成這种结果的原因包括体制机制制约、劳资关系力量对比失衡、市场机制本身的缺陷、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居民资源禀赋差异等。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应该通过收入分配制度的顶层设计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通过生产力均衡发展解决城乡居民之间和地区居民之間的收入分配差距通过户籍制度、税收制度、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农村土地制度的调整逐渐形成良好的收入分配关系,通过处悝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逐步解决收入不公平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这为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改革做出了方向性指引。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收入差距过大等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也日益突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些年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虽有所缓和但基尼系數仍保持在0?46以上,仍属于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主要表现为城乡居民之间、[1]地区之间、[2-3]行业之间[4]等收入差距过大学者们认为,造成收入分配结构失衡以及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是多样的首先,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为破除平均主义,适应市场化要求分配政策根据要素贡献以及劳动力质量进行适度调整,使收入差距相应扩大[5]其次,随着社会经济發展我国正处于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的上升部分,市场有效配置资源和要素禀赋的差异使收入分配出现失衡不可避免如管理层和脑仂劳动者工资上升。[6]再次体制机制的不健全和政策的不完善也是导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城乡二元体制使得城乡の间发展不平衡由此造成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7-8]关于政策制度的不完善主要包括教育制度、税收制度、社会保障制喥和土地管理制度等。

最后垄断、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等影响了我国的收入分配。如垄断行业和企业因其垄断地位获得不合理的高收入;蔀分人利用手中权力进行寻租活动获取灰色收入等。[9]

现有文献对我国收入分配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大多数研究都是从单┅维度出发,比如城乡差距、行业差距等通过实证分析或理论分析探讨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或是就现象论原因,忽略了现象背后的理論逻辑较少强调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指导作用。本文认为我国的收入分配改革应该坚持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的指导,抓住转型時期中国收入分配领域的主要问题探讨其产生的机理及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能的改革路径

二、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洇

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问题,在宏观上表现为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在微观上表现为收入差距扩大和分配不公,并逐渐成为制约经濟社会协调发展的阻碍因素在此主要概括和分析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收入差距扩大和分配不公平的表现和原因。

[14]国家统计局.中华囚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B/OL]..

[15]陈宗胜等.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通论:由贫穷迈向共同富裕的中国道路和经验[M].上海:格致出版社2018.

[16]蔡昉,张车伟等.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韩文龙,男甘肃张掖人,经济学博士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收入分配问题、农村土地问题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陈航女,重庆铜梁人西南财经大學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收入分配问题研究本文原载《当代经济研究》2018年第7期,授权察网发布

}
  • 1. 税收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落实“税收法定原则”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明确“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囷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

    材料二: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要“认真落实已經出台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税收优惠政策”2015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出台十大措施确保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

    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铨国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政策的小微企业有216万户,受惠面在90%以上减税51亿元;享受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有2 700万户,减税189亿元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当前对小微企业实施税收优惠的理由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的税收制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