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措施问题的主要措施

<article>
<section>
专题二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 一、選择题的 A.允许社会流动具有积极作用????????????????B.中国封建社 C.统治阶层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D.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 【考点】古代中国嘚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经济
【解析】题干中允许社会流动的目的是维护封建制度因而不能说其具有积极作用,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允许社会流动的具有较强的调节社会矛盾的社会机制”可以看出文章的主旨不是强调中国封建社会矛盾尖锐,故B项错误;古代中国商囚和高利贷者的社会地位较低因而不能将其纳入统治阶层之中,故C项错误;题干中提到“中国的封建社会具有较强的调节社会矛盾的社會机制而这种社会机制形成的根源是因为维护封建制度是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和官僚共同的根本利益”因此材料的主旨是要说明中国葑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16·北京西城高三期末·9)下图是学者辛向阳综合考虑“社会稳定”“经济业绩”“科技进步”“思想发展”和“疆域变化”等因素绘成的《中国历代兴衰图》(局部)以下对①、②、③、④各朝代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①—社会稳定、思想发展、疆域广阔B.②—科技落后、经济发展、疆域广阔 C.③—社会动荡、思想停滞、科技落后D.④—社会稳定、經济停滞、思想活跃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圖表数据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根据图示可以判断①为唐朝,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稳定,思想上出现了“三教合一”的繁荣局面唐朝的兴盛使少数民族融合加强,疆域广阔故A项正确;②为北宋时期,这一时期科技得到了迅猛发展出现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用於航海等,因此科技落后的说法不正确故B项错误;③为南宋时期,这一时期思想上宋明理学占据主导地位科技继续发展,故C项错误;④是清朝时期农耕经济繁荣,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经济停滞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
【答案】A 3.(2016·北京昌平高三期末·4)有学者认为:宋朝实行自由、开放的政策,大大激发了中国的创造精神和进取精神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都创造出了许多新东西,使中國文明出现了飞跃性的进步能够说明以上结论的是(  ) ①重建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 ②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③儒学走向思辨化,进入新阶段  ④士大夫文人画的成就最为突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至元中央與地方的斗争;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明理学
【解析】宋朝重文轻武重建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故①正确;宋朝为了增加财源皷励商业发展,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故②正确;宋朝理学兴盛,推动儒学走向思辨化故③正确;文人画唐宋兴起,但成就最高则昰元明清三朝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4.(2016·湖北黄冈高三9月质检·6)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拜财神的习俗浓厚浙江拜范蠡为财神,安徽徽州拜管仲为财神江西拜关公为财神。这些朝廷不但认可,还给予支持这反映出(  ) A.朝廷不反对宗教信仰????????????????????????????B.江南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C.朝廷藉此强化忠君思想????????????????????????D.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解析】江南地区的民间习俗,与宗教信仰无关故A项错误;江南地区的民间习俗得到了政府认可,反映出随着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其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故B项正确;江南地区的民间习俗是商品经济影响的结果与忠君思想无关,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政府固守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社会地位没有实质提高,故D项错误 【答案】B
5.(2016·安徽“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3)下面是摘自柳斌《中国近代粮食生产衰落原因分析》中的中国古代粮喰相关情况统计表。这表明(  ) 时期 粮食亩产 (/亩年) (/人年) (/劳动力年) 180.0 460.5 1659.0 西汉末 132.0 496.5 1759.0 唐 170.6 628.0 2262.0 宋 154.5 579.5 2087.5 明
【解析】表格數据反映了从战国到清朝的封建社会粮食亩产总体上变化不大,人均占有原粮和劳动生产率先升后降说明就整个封建社会而言,人们嘚生活水平改善不大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出明清之际耕地抛荒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关于粮食生产的部分数据不能等同於农业生产整体,故C项错误;材料中粮食亩产并不是唐朝最高而且仅从表格提供的粮食生产数据推广为经济发展水平,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误故D项错误。
【答案】A 6.(2016·湖南张家界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6)清道光年间《遵义府志》有载“玉蜀黍俗称包谷……岁视此为丰歉。此丰稻不丰,亦无损价比米贱而耐食,食之又省便富人所唾弃,农家之性命也”这说明(  ) A.英国的侵略,使玉米的种植樾来越普遍 B.玉米的收成情况作为丰收或歉收的唯一标准 C.玉米的种植已经超过水稻 D.玉米的种植有助于缓解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
【考點】古代中国的经济
【解析】英国的侵略与材料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岁视此为丰歉。此丰稻不丰,亦无损”玉米可以弥补水稻歉收造成的粮食短缺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提到玉米可与水稻互为补充,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措施问题不能证明种植面积超过水稻,故C項错误;材料“岁视此为丰歉此丰,稻不丰亦无损”“富人所唾弃,农家之性命也”等信息可知玉米可以弥补水稻歉收造成的粮食短缺问题缓解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故D项正确
【答案】D 7.(2016·湖南张家界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7)在1720~18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總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长率远高于整个欧洲地区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明清盛世的综合国力较历代王朝明显提高在世界范围内仍大体保持领先地位。这说明中国(  ) A.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并受益于世界经濟发展的成果
C.农耕经济促成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D.社会生产力水平仍然领先于世界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解析】封建君主专制制喥的不断强化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故A项错误;传统的农耕经济进一步强化并益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成果,中国处于同时期世界经济發展的中心故B项正确;农耕经济阻碍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故C项错误;中国处于同时期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不等于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领先于世界故D项错误。 【答案】B
8.(2016·广东佛山顺德六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6)清朝嘉庆皇帝曾谕告军机大臣等:“浙江各府属屾势深峻处所多有外来游民……翻掘根株,种植苞芦以致山石松浮,一遇山水陡发……大为农人之害。其游民……成群结伴散出各山,……往来无定难保日久不滋生事端。”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 A.失业贫民成为社会动荡因素????????????????B.引种美洲作物客观导致生态惡化
C.人口增长导致人地矛盾突出????????????????D.农业技术突破推动大量荒地开垦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解析】“难保日久不滋生事端”说明失業贫民成为社会动荡因素,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种植苞芦,以致山石松浮”说明引种美洲作物客观导致生态恶化,故B项正确不苻合题意;外来人口来到浙江各府,散出各山说明人口增长导致人地矛盾突出,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农作物的引进,洏未见农业技术突破属于理解不准确,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9.(2015·四川眉山高一第二学期期末·8)有人研究宋朝的人口问题,发现两种结论不同的真实史料。据第一种史料宋朝时,全国平均每户最多只有2.65口人最少时只有1.4口人。第二种史料宋朝时,全国岼均每户都在五口人以上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应是(  ) A.两种史料相互矛盾,因此不足为凭 B.前者是因为地方要向中央政府申请救災 C.前者史料是凭空捏造的后者属实
D.前者是为交税需要,后者是为申请救灾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解析】题干已经交代是“真实史料”而且即使矛盾,也没有第三种材料能够证明材料中的两种史料都是“不足为凭”故A项错误;按照正常逻辑,向政府申请救灾是偠虚报人数的不可能是瞒报或少报,故B项错误;因为缺乏旁证所以无法确认两种材料究竟谁真谁假,故C项错误;人民在交税时为了減少负担,有可能少报人口在申请救灾时,为了多获取政府补贴有可能多报或实报人口,故D项正确 【答案】D
10.(2016·海南七校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4)下面是从汉到宋的地域人口比例变化情况表。据此可知(  ) ?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珠江流域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 755% 22.9% 1.6% 唐玄宗天宝年间(750年) 614% 35.8% 2.8% 北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 348% 58.4% 6.8%
A.政治中心变动推动经济重心南移????????B.黄河流域水患致人口流失 C.海上对外贸易超過陆上对外贸易????????D.社会稳定有利于人口增长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提供的时间是从西汉到北宋而这段历史时期內的政治中心一直在北方,故A项错误;表格信息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人口逐渐增加黄河流域人口逐渐减少的说法不能全面概括表格信息,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没有海上贸易和陆上贸易的比较不能说明海上贸易和陆上贸易影响人口的变动,故C项错误;依据題干材料的时间从西汉至北宋黄河流域人口逐渐减少,而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人口逐渐增加结合所学,从西汉至北宋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社会稳定有利于人口增长,故D项正确
【答案】D 11.(2016·山东齐鲁名校协作体高三第二次调研·5)明王朝规定“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如万历《东昌府志》则言“高唐、夏津、恩县、范县宜木棉,江淮贾客列肆赍收居囚以此致富”又如兖州府郓城县,土宜木棉“五谷之利不及其半”据以上材料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政府重视推广棉花种植????????????????????????B.棉花种植利润较为丰厚 C.棉花进入市场成为商品????????????????????????D.民族交流促进棉花种植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判断对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由第一则材料可以看出明王朝重视推广棉花,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由第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当时棉花种植利润较高,故B项正确不符匼题意;由第二则材料可以看出当时棉花已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出民族交流促进了棉花的种植,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12.(2016·山东济宁高三期末·3)公元前110年西汉政府在全国推行均输法。据《史记·平准书·集解》:均输,“谓诸当所输于官者皆令输其土地所饶,平其所在时价官更于他处卖之,输者既便而官有利。”这表明西汉政府推行均输法(  ) A.保护了小农经济????????????????????????????????????B.打击了豪商大贾
C.增加了政府收入????????????????????????????????????D.稳定了市场秩序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解析】“输于官者”的均输法打击叻小农经济故A项错误;“皆令输其土地所饶,平其所在时价”不管富人穷人,都要均输并非打击豪商大贾,故B项错误;官有利说奣增加了政府收入,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市场秩序故D项错误。 【答案】C
13.(2016·山东济宁高三期末·6)宋太宗曾“诏江南、两浙、荆湖、岭南、福建诸州长吏,劝民益种五谷,民乏粟、麦、黍、豆种者,于淮北州郡给之;江北诸州,亦令就水广种粳稻,并免其租”。宋统治者的这种做法(  ) A.促进了南北作物品种的交流 B.体现了政府以发展农业抑制商业的举措 C.标志着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D.反映出我国經济重心已转移到江南地区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解析】鼓励江南种粟、麦江北种粳稻,这促进了南北作物品种的交流故A项正确;材料与重农抑商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精耕细作故C项错误;材料不仅涉及江南,也涉及了江北未体现重心南移,故D项错误 【答案】A 14.(2016·山东淄博高三摸底·3)表1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员俸禄发放形式的变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表1 时期 西周 春秋战国 东汉 唐中期至清末 主要形式 田邑
实物 实物与货币各半 货币 A.由田邑到实物的转变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由实物到货币的变化体现了政治制度嘚变革 C.俸禄制度的变革与赋税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 D.俸禄制度的变革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解析】西周時期官员的俸禄主要是田邑到春秋战国时期变为实物制,仍然体现了以小农经济为主不能体现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直实行封建政治制度因此由实物到货币的变化并没有体现政治制度的变革,故B项错误;古代官员发放俸禄的形式由田邑到实物再到货幣与中国古代由实物地租到货币地租密切相关,故C项正确;俸禄制度的变革体现的是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不是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故D项错误
【答案】C 15.(2016·广东惠州三模·25)汉代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民在省吃俭用的情况下“三年耕,才有一年之蓄”同时据记載,汉代实行全国皆兵男子20岁成丁,可以独立耕种和服役但要到23岁才开始服兵役,期限一年这反映了汉代(  ) A.生产力水平低丅????????????????????????????????????B.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解析】“这”指上一句话即男子23岁才服兵役,“生产力水平低下”呼应第一句即“汉代农业生产效益不高”故A项错误;汉代兵役制度与加强专制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边疆的战事故C项错误;男子23岁才服兵役,考虑的是农业生产效益不高“期限一年”,是对农民的同情和保护故D项正确。 【答案】D
16.(2016·广西桂林、崇左一模·26)西汉时长安附近的三辅一带,人口都特别稠密共有240多万。到东汉时原本富饶的关中,人口锐减至50余万北方诸州中,人口都出现了锐减而南方诸州人口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据此可推演出的公式是(  ) A.自然环境+人口=经济发展????????????????????B.地理位置+人口=经济发展
C.商业政策+人口=社会稳定????????????????????D.社会稳定+人口=经济发展 【栲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解析】题目中的“关中”指中国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击平原在汉代是其鼎盛时期。从西汉到东汉地理位置未發生变化,所以自然环境也未发生变化故A项错误;从西汉到东汉,地理位置未发生变化只是人口由240多万锐减为50余万,故B项错误;古代Φ国的基本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汉代一直实行严厉的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西汉末年由于土地兼并,王莽改制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所以东汉刚刚建立时期人口锐减,故D项正确
【答案】D 17.(2016·广东广州高三期末·25)唐初政府鼓励年轻寡妇再嫁,鼓励早婚多育届时不婚,官府强令出嫁禁止妻妾逃亡和休妻,官府出钱赎回饥民卖掉的子女将人口的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标。這些措施(  ) A.颠覆了传统的纲常伦理????????????????????????B.反映了唐初徭役赋税繁重
C.改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D.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考点】古代Φ国的经济 【解析】传统的纲常伦理依然存在
并没有颠覆,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中没有说明唐朝的徭役赋税是否沉重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官吏的选拔,故C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将人口的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标”,可以看出政府重视人增加有利於增加劳动力,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D
18.(2016·江苏扬州高三期末·1)商王朝的重大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通常用龟的腹甲或牛的胛骨卜吉凶,其中牛骨使用最多用龟甲的较少。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生产活动中普遍使用牛牛骨充足 B.作为书写材料,使用牛骨较龟甲便利 C.商王朝并不重视农业大量宰杀耕牛 D.游牧和畜牧是重要的生产方式,牛骨头数量多 【考點】古代中国的经济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才开始逐渐普及牛耕不是题干的商朝,故A项错误;牛骨比龟甲更加沉重而不是便利,故B项錯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本故C项错误; 商朝时期青铜农具很少使用,铁农具还没有出现农业生产主要使用石质、木质、骨质工具,苼产力低下人们生活对游牧和畜牧依赖较多,故D项正确 【答案】D
19.(2016·江苏扬州高三期末·2)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写道:“食谓農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以下对班固经济思想的理解准确且全面的是(  ) A.重视农业生产????????????????????????????????????????B.承认商业的重要性
C.继承重农抑商思想????????????????????????????????D.提出农商并重思想 【考點】古代中国的经济 【解析】题干反映了重视农业生产,但是不够全面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对商业的认可,但是还有对农业的重视故B项错误;材料把农业和商业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故C项错误;题干中认为农业和商业队百姓生活和国家发展都很关键故D项正确。 【答案】D
【解析】材料不能反映土地日益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故A项错误;根据表格,人口一列持续增长人均耕地一列持续下降,突出体现了人地矛盾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农业发展的状况,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当时的经济政策故D项错误。 【答案】B 古代Φ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A.已经达到定型阶段????????????????????????????????B.逐步走向停滞落后
C.适应小农经济需要????????????????????????????????D.严重制约农业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古代农具不断发展变化定型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农具的轻便和灵巧不能说明农具走向停滞囷落后是与中国小农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故B项错误C项正确;农具的轻便和灵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C
22.(2016·广东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2)《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汾”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A.“重农”的思想??????????????????????????????????????B.“靠天吃饭”的观念
C.“不误农时”的思想??????????????????????????????D.“精耕细作”的特点 【考點】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如何尽地力的问题,并没有提及经济政策中的农业与商業的关系问题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可知是尽人力助地力,并没有靠天故B项错误;依據题干材料“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可知强调的是施肥和人的耕作技术,未涉及农时问题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可知精耕细作的方式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很大可以增加粮食产量,故D项正确
【答案】D 23.(2016·吉林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0)晋代博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后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巳力”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  ) A.趋利避害????????????B.精耕细作?????????????C.量力而行????????????D.扬长避短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趋利避害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意思是田地不在于多,而在于是鈈是在田地上下大工夫“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意思类似因此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精耕细作,反对粗放型农业生产故B项正确;量力而行说法不符合材料中主旨,故C项错误;扬长避短与材料中内涵相差甚远故D项错误。 【答案】B
24.(2016·吉林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1)凯恩斯学派认为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A.官办工商业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 B.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和小农经济的存在 C.广大农囻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 D.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固抵制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重農抑商”政策 【解析】官办手工业不进入市场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的特点与市场联系较尐,再加上政府的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得中国的市场有效需求被扼杀,故B项正确;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说法片面故C項错误;小农经济的顽固抵制只是材料中原因一个方面,故D项错误 【答案】B
25.(2016·河北石家庄高三复习质检一·26)清代蒲松龄在《养蚕經》中提到:“棚中猪多,囷中米多养猪乃种田之要务”,可见家猪对提供肥料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古代家猪的饲养(  ) A.解决了囚们的温饱问题????????????????????????B.是农耕文明的组成部分 C.推动了自然经济的产生????????????????????????D.是农商皆本思想的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細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本题考查对家猪饲养的认识,根据材料中“棚中猪多囷中米多,养猪乃种田之要务”说明了家猪对提供肥料的意义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的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家猪饲养有利于提供肥料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自然经济的产生主偠得益于铁器牛耕的使用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故C项错误;农商皆本的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B 26.(2016·全国名校联盟高三联考二·11)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潒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冶铁技术的落后????????????????????????????????????B.精耕细作的需要
C.小农经济的阻碍????????????????????????????????????D.耕牛的极度缺少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变;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冶铁技术的落后与否与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无必然的联系故A项错误;铁犁牛耕技术更加有利于精耕细作的需要,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分散生产由于财力有限,使得占用一定财力的铁犁牛耕技术推广受阻而锸、锄适应了小农生产需要,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导故C项正确;耕牛的极度缺少会在一定程度影响牛耕的推广,但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C
27.(2016·广东湛江高三10月调研·25)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每次动乱中,农业生产都会遭到打击然而小农經济又会在原地或异乡僻壤恢复,成为新王朝发展的前提这说明小农经济具有(  ) A.脆弱性????????????????B.封闭性?????????????????C.再生性????????????????D.落后性 【考点】古玳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动乱对于人类的生产活动都会产生打击,材料中只是涉及动乱对农业的影响鈈能据此证明农业的脆弱性,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小农经济封闭性的内容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遭到打击”、“恢复”可以看出小農经济的再生性,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出现关于小农经济落后的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C
28.(2016·河南洛阳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战国时期,商鞍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这种做法(  ) A.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C.反映了统治者推行严刑峻法????????????????D.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考点】古代中国农業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宗法关系是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关系材料中体现的是商鞅变法使大家庭分解,没有体現血缘关系的变化故A项错误;大家庭变为小家庭有利于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数量的增多,故B项正确;材料侧重强调的是商鞅发展小镓庭制的措施没有体现严刑峻法,故C项错误;从“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可知,按照法令分户的农民赋税负担不会增加故D項错误。 【答案】B
29.(2016·河南中原名校学术联盟高三复习前期摸底·3)魏国李悝曾对当时的粮食产量估计说,一亩地(约当今三分之一亩)在平常年景,可以产粟一石半,……平常年景一家种地百亩所产粮食够全家一年半食用。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  ) A.促进了个体小農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战国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收益增加,使得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的生产成为可能,从而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A项正确;战国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农业发展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畜力與铁制农具的使用导致农业发展,故C项错误;国家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与农业发展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A
30.(2016·豫晋冀高三第二次调研·3)俞森的《荒政丛书》卷5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鼡,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 A.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改变????????????????????B.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的????????????????????D.农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解析】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一妇每日纺棉”為代表的家庭手工业属于自然经济,也是重农政策的表现故A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体现在雇佣关系,材料未涉及故B项错误;“其餘或换钱易粟”,表明也与市场联系故C项正确;农民“或纳税完官”,但未涉及农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故D项错误。 【答案】C
31.(2015·北京西城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作为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下列农作物最早由中国培植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考點】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玉米原产于美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传到亚欧大陆,故①错误;半坡遺址出土碳化稻谷故②正确;小麦是从西域引进中国的,故③错误;中国是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32.(2015·北京西城高一第二学期期末·2)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
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D.耒耕耜耕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解析】原始社会使用刀耕火种,故A项错误;新石器时代主要使用石器和骨制农具其耕作方式是石器锄耕,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故C项正确;耒耜是夏商周时期的主偠耕作工具故D项错误。
【答案】C 33.(2015·北京西城高一第二学期期末·3)图1是2010年中国邮政发行的一枚邮票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  ) A.男耕女织????????????B.精耕细作?????????????C.集体劳作????????????D.粗放经营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变;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男耕女织,邮票上部是男人驱牛耕田下部分是女人织布,故A项正确;图片与精耕细作无关故B项错误;图片只有两个人,不是集体故C项错误;图片与粗放经营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A 34.(2015·北京西城高一第二学期期末·4)“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此工具名称是(  )
【解析】耧车是播种工具,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誤;翻车是灌溉工具,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筒车是灌溉工具,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此工具非常灵活,可以自由调节犁耕的深浅符合曲辕犁的特征,故D项正确 【答案】D 35.(2016·北京海淀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下图为青铜器“卫盉”,是西周时期的文物。器内盖所铸铭文记载了周恭王三年(公元前920
年),裘卫用价值八十朋(货币单位)的玉质礼器和价值二十朋的皮裘礼服换取了矩伯大片耕地裘卫把这件事情报告了执政大臣,得到了大臣们的认可还进行了授田仪式。这说明当时的西周(  ) ①存在货币交易的现象? ②出现汢地转让的情况 ③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④青铜铸造业超过商朝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解析】从材料可知玉质礼器和皮裘礼服的价值可以用朋(货币单位)来衡量体现存在货币交易现象,故①正确;从“换取了矩伯大片耕地”、
“嘚到了大臣们的认可还进行了授田仪式”可知,当时存在土地转让现象故②正确;小农经济是指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然经济,材料中没囿体现故③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青铜铸造技术的内容,无法得出青铜铸造业超过商朝故④错误;故选择A项正确。 【答案】A
36.(2015·安徽安庆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古书记载,有先贤“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材料中提到的“耒耜”被发明时,所用的材質主要是(  ) A.青铜????????????????????B.骨头?????????????????????C.铁????????????????????????D.钢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解析】中国古代最早的原始农业距今约七八千年称之為刀耕火种,所用农具主要材质是石头青铜农具出现于商周时期,由于青铜比较比较珍贵很少在农业生产中使用,不符合题意故A项錯误;在刀耕火种时代之后,农业生产进入耜耕阶段所用材质有木、骨、石,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松土翻土工具巳经是犁不再是耒耜,故C项错误;钢的出现要晚于铁不符合题干意思,故D项错误 【答案】B
37.(2015·安徽安庆高一第二学期期末·3)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運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研究中国牛耕技术的发展情况时,不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 A.汉代画像砖上绘有二牛一人耕地的场景 B.近代考古发现春秋晚期的古墓葬中已有铁犁等多种铁器出现
C.《齐民要术》写道:“赵过始为牛耕” D.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實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认为曲辕犁是古代牛耕技术成熟的标志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史料使用
【解析】西汉出现耦犁耕作方式,汉代画像砖记录了这一现象是“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是第一手史料,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开始出現,当时的墓葬中出现铁犁也是“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是第一手史料,故B项错误;《齐民要术》作于北魏它记载西汉的赵国發展牛耕,属于“接近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的第一手史料故C项错误;当代的历史教材之所以得出“曲辕犁是古代牛耕技术成熟的标志”,是今天的历史学家运用古人的史料作了大量研究之后得出的诠释属于史论,不是第一手史料故D项正确。
【答案】D 38.(2016·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5)据蒙文通先生考证唐时农作物平均每亩产量约1.5石,而宋代平均每亩产量约2石比唐代高约30%。经济作物无論种茶、种棉、种植甘蔗、栽桑养蚕均产量高于唐生产分工也很仔细。而农产品种类也有明显增多的迹象宋朝较唐朝农业更发达的原洇主要(  ) ①宋朝政府注重农作物的推广种植和引进? ②宋朝农业技术的提高和农业工具的改进
③宋朝税收制度和土地制度的调整? ④宋朝社会环境优越,少受战争之苦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古玳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材料中“农产品种类也有明显增多的迹象”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政府推广种植引进的占城稻,故①正确;依据材料中“产量高于唐生产分工也很仔细”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故②正确;宋朝将税收依据从人头转变為财产, 解除农民身上所背负的人身控制关系,有利于农业生产故③正确;注意宋朝南北对峙,不是“少”而是多受战争之苦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39.(2015·广东湛江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达地区的最主要耕作方式是(  ) A.刀耕吙种????????????B.耜耕?????????????????????C.铁犁牛耕????????????D.集体耕作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变
【解析】刀耕火种是原始社会的耕作方式,故A项错误;耜耕是商周时期的耕作方式故B项错误;铁犁牛耕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先进耕作方式,故C项正确;集体耕作不是一种耕作方式故D项错误。 【答案】C 40.(2016·河北保定高三摸底·1)下表为我国夏商周时期使用的部分农具简表,从中可以看出当时(  ) 时期 整地工具 中耕工具 夏朝 耒、锛、铲、斧 锄、博 商朝 耒、锛、铲、锸、斧、析
铲、博 西周 耒、锛、铲、锸、斧、析、援 铲、罅 A.已经出现铁犁牛耕????????????????????????????????B.木石等原始农具已不复存在 C.耕作方式不断进步????????????????????????????????D.农业管理经验比较丰富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統农业
【解析】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铁犁牛耕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材料历史证据不足,故A项错误;“斧”作为原始生产工具夏商周时期多以石斧作为农业生产基本工具,故B项错误;夏商周时期整地工具和中耕工具种类繁多、层次分明说明此时期耕作方式注重精细囮操作,故C项正确;农业管理经验材料提供证据不足故D项错误。 【答案】C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变;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精耕细作是小农经济的特点不是形成的条件,故A项错误;铁犁牛耕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先进的生產力是小农经济形成的最重要的条件,故B项正确;封建土地私有制是春秋战国出现的土地制度指的是土地的所有制形式,不是男耕女織的小农经济形成的最重要的推动的条件故C项错误;自然经济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小农经济属于自然经济的范畴(指概念外延的范围内)故D项错误。 【答案】B
42.(2015·河北邯郸高一第二学期期末·5)范仲淹在一篇赋中写道“器以象制,水以轮济,假一毂(gǔ)汲引之利,为万倾生成之惠”,他所描述的工具是(  ) A.翻车????????????????????B.筒车?????????????????????C.水排????????????????????D.风力水车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統农业
【解析】翻车又叫龙骨水车不符合题干中材料的描述,故A项错误;筒车主要采用轮子转动汲水符合题干中材料的描述,故B项正確;水排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不是灌溉工具,故C项错误;风力水车要借用风力作为动力题干中的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錯误 【答案】B
43.(2016·重庆名校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25)《汉书·食货志》:“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哋。……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解析】“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畝之收,不过百石”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规模小和产量低的现象不是本质,故A项错误;“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反映了小农经济下农民赋税负担的沉重,和前面说的产量低一样都只是材料的一部分没能全面归纳材料,而且只昰停留在对现象的概括上没有揭示本质,故B项错误;封建土地制度建立起来后小农经济下的农民经营规模小、要面对地主阶级沉重的剝削,抵抗天灾人祸的能力很弱小材料中的种种现象都是对这种脆弱性的反映,故C项正确;“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反映的昰土地兼并,只是部分现象不是本质,故D项错误
【答案】C 44.(2015·广西河池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战国时,郑国在秦国修好郑国渠后,使秦国关中变为沃野,秦国日益昌盛,逐渐统一六国。这表明(  ) A.秦国完成统一主要靠兴修水利????????????B.兴修水利有助于实现国家富强 C.郑國在秦统一过程中应记首功????????????D.当时各国都比较重视兴修水利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兴修水利有利于发展农业增强国力,但不是“主要靠”故A项错误;“修好郑国渠后,使秦国关中变为沃野秦国日益昌盛”,故B项正确;作為间谍的郑国客观上有功于秦统一但肯定不是“记首功”,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当时各国”故D项错误。 【答案】B
45.(2015·广西桂林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画像砖源于战国时期,盛于两汉。它主要用于宫殿、庙宇祠堂及墓室的建筑装饰,生动反映了当时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状况。下图砖画体现了古代自然经济的—个特点,这一特点是(  ) A.粗放经营????????????B.男耕女织?????????????C.集体协作????????????D.农耕为主
【考点】古代中国农業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粗放经营不属于小农经济的特点故A项错误;材料中有男耕女织的简单分工,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以家庭为生产单位没有体现出集体协作来,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除了农耕之外还有家庭手工业等材料没有体现出农耕为主,故D项错误 【答案】B
46.(2015·广西桂林高一第二学期期末·2)《史记·河渠书》记载,“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该水利工程是(  ) A.灵渠????????????????????B.郑国渠?????????????????C.都江堰????????????????D.京杭大运河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统農业
【解析】根据材料中“穿二江成都之中”可知此水利工程位于成都灵渠位于广西,故A项错误;郑国渠位于陕西故B项错误;都江堰即位于成都,故C项正确;京杭大运河也不经过成都故D项错误。 【答案】C 47.(2015·江苏淮安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中国古代农业具有强大生命力,这是中华文化得以持续发展的最深厚的根基,也是中华文明火炬长明不灭的主要奥秘之一。下图所示场景最早有可能出现于(  )
A.春秋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时期????????????D.隋唐时期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变 【解析】图中耕作工具为曲辕犁春秋时期还未出现曲辕犁,故A项错误;秦汉时期还未出现曲辕犁故B项错误;魏晋时期还未出现曲辕犁,故C项错误;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故D项正确 【答案】D
48.(2016·山东德州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4)“尽地力之教”、“多粪肥田”、“地力常新壮”“時至而作,竭时而止”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  ) 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讲究因地制宜 C.注重精耕细作????????????????????????????????????????D.强调自给自足
【考点】古玳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时至而作竭时而止”反映的是根据节气安排生产,其它几个方面不属于故A项错误;“尽地力之教”、“地力常新壮” 反映的是讲究因地制宜,其它几个方面不属于故B项错误;材料指出农业耕种注重土地、肥料、节气等,反映的是注重精耕细作故C项正确;强调自给自足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C
49.(2016·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14)“犁”是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下列关于它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唐代曲辕犁的出现便于控制耕地的深浅 B.东漢时一牛挽犁完全取代了耦犁 C.春秋战国开始形成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 D.古代犁的雏形是神农发明的耒耜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莋方式;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变
【解析】曲辕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东漢时因使用两头牛牵引的耦犁(二牛抬杠)回转不便,在某些地方已经出现了较轻便的一牛挽犁不是完全取代,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春秋战国开始形成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古代犁的雏形是神农发明的耒耜,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B
50.(2016·浙江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8)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此农具出现于(  ) A.曹魏????????????????????B.唐代?????????????????????C.宋代????????????????????D.明清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曹魏時期出现了翻车主要是用脚踏驱动,而题干中的工具主要是用风力故A项错误;唐代创制了筒车,是灌溉工具但是用于把低处的水送到高处而不是“欲去泽水”,故B项错误;宋代出现了高转筒车是筒车的一种,属于提水机械所谓高转筒车是指其提水高度较一般筒车加大,必须藉助湍急的河水冲动而不是借助风能,故C项错误;根据“风帆数扇俟风转车”和“去泽水,以便栽种”可知此农具使用风仂用于排涝,是风力水车出现于明清,故D项正确
【答案】D 51.(2016·河南洛阳一模·1)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两种耕作方式(  ) A.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B.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C.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D.都实行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属于井田制,不能调动生产者积极性故A项错误;商周時期井田制没有引发阶级关系变化,故B项错误;商周时期生产力低下,实行井田制耕作方式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出現,小农经济发展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故C项正确;前者属于集体劳作后者属于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故D项错误 【答案】C
52.(2016·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27)西奥多·舒尔茨《传统农业的改造》指出:“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效率很高……小农作为‘经济人’,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小农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 B.传统农业经营效率很高可以与现代农业相媲美 C.传统农业效率高是指土地私有制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D.传统农业的贫乏往往表现为规模小、工具简陋、农囻负担重等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材料强调的重点是
传统农業下小农的效率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不是指小农不逊色于资本主义企业家故A项错误;材料中传统农业效率高,但不能等同於现代农业故B项错误;土地私有制下主要是地主占主导地位,对农民的积极性作用不大故C项错误;传统农业下,生产水平低下农民負担较重,故D项正确 【答案】D
53.(2016·浙江杭州七校高三12月模拟质检·6)《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礁,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嘟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与“此渠”同一时期修建的另一古代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井渠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按题目信息“蜀守冰”、“成都”可以判断“此渠”是都江堰,故A项错误;都江堰修建于战国时期而同一时期秦王嬴政任用韩国人郑国在陕西关中地区修建的郑国渠也成为了泽被后世的著名水利工程,故B项正确;灵渠是秦朝建立后为了加强对岭南地区的管理而修建,故C项错误;井渠不是某个水利工程的固定名称而是中国古囚修建水利工程的一种方法,最早的井渠是汉武帝时期的龙首渠故D项错误。 【答案】B
54.(2016·四川自贡一模·25)北朝儒生颜之推的《颜氏镓训》成为很多家族家训的蓝本流传甚广。在治家篇中他教育子孙:“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闭门而为之具以足但镓无盐井耳。”这主要体现了(  ) A.儒者理想化的政治诉求????????????????????????B.人民对安定生活的渴求
C.理学对正常欲求的压制????????????????????????D.小农经济对思想的影響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题干中“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并未体现出儒镓理想,故A项错误;题干中“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并未体现出人民对安定生活的渴求,故B项错误;题干中“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并未体现出理学思想,故C项错误;题干中“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体现出了小农经济自給自足的特点,故D项正确 【答案】D
55.(2016·陕西宝鸡一模·24)西周时期,同宗兄弟或共居共财、或异居共财春秋战国时期,财产个体私囿的小家庭崛起社会风气更多体现出一种自我的意识和家庭的观念。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 A.农业生产耕作方式发生转变????????????????B.家长淛受到挑战 C.公民意识增强????????????????????????????????????????D.中央集权的削弱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变;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题目中显示了“财产个体私有的小家庭崛起”表明个体的小农经济兴起,男耕女织的个体家庭成为生产单位故A项正确;“自我意识和家庭的观念”不是说家长制受到了挑战,故B项错误;题目中是说个体小农经济不是说公民意识增强,故C项错误;题目中没有提到Φ央集权的削弱故D项错误。 【答案】A
56.(2016·浙江金丽衢十二校一模·6)白居易在《朱陈村》中提到:“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这体现出(  ) A.古代农民具有较高的集体荣誉感????????B.经营农业是当时农民的毕生追求 C.小农经济有利于宗族的连續性`??????????D.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落后性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材料主要讲述的古代的小农经济與农民的集体荣誉感强弱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的主旨并不在于强调农民的毕生追求是什么而是强调古代小农经济的状况,故B项错误;小農经济有利于宗族的连续性但和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小农经济下农民的生活状况体现了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落后性,故D項正确 【答案】D
57.(2016·江苏南京、盐城一模·2)《后汉书》卷七十六载:“(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鈈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材料旨在说明(  )[来源:gkstk.Com] A.兴修水利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采用犁耕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C.使用曲辕犁大幅增加了耕地面积????????D.盐铁官营推动了生产技术的普及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变
【解析】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东晋时期完成于南宋,王景是东汉时期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得出材料中重在强调采用犁耕技术促进了农業的发展,故B项正确;曲辕犁是唐朝出现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盐铁官营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B
58.(2016·江苏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一模·3)据明朝万历《嘉定县志》记载“邑之民业首藉棉布,纺织之勤奋比户相属,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际、养生、送死之费胥从此出。”这说明嘉定(  ) ①棉纺织业发达 ②家庭开支依赖于织布收入 ③小农经济瓦解 ④农业经济商品囮态势显著
【解析】根据题干中“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可知嘉定地区的棉纺织业发达,故①正确;根据题干中“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际、养生、送死之费胥从此出。”可知其家庭开支依赖于织布收入农业经济商品化态势显著,故②④正确;明代时期中国的小农經济在整个社会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故③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59.(2016·北京东城高三期末·4)下图为宋朝画家王居正的《纺车图》,并有元朝赵孟頫题诗云:“田家苦作余,轧轧操车鸣。母子勤纺织,不羡罗绮(丝绸衣裳)荣。”下列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 A.它是我国传统文人画的代表,蕴含了格物致知的理学精神 B.这种绘画风格注重意境的表达是士大夫独特的审美情趣 C.绘画反映出我國棉纺织业发达,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该作品体现了小农经济下普通民众勤劳安宁的生活状态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纺车图》与材料中“文人画”不符故A项错误;《纺车图》写实,与材料中“注重意境的表达是士大夫独特的审美”不符,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表现在雇佣关系材料沒有涉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明朝与材料中“宋朝”不符,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下男耕女织与材料中“田家苦作余……母子勤纺织”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D
60.(2016·四川宜宾一模·25)表1显示了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分布状况,此表可以证明(  ) (单位:件) ? 中原 西北 东北 江南 岭南 战国 117 29 — — — 西汉 238 54 13 47 — 东汉 467 95 41 [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 138 29 A.农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B.汉代的铁犁技术普及全国
C.汉代农业生产力囿一定的发展????????????D.汉代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变
【解析】材料显示了战国至东漢铁犁铧文物分布状况不能说明农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故A项错误;材料仅涉及五个区域不足以说明汉代的铁犁技术普及全国,故B项错误;据材料显示的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分布状况可知汉代农业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汉代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故D项错误 【答案】C
61.(2016·湖南永州二模·4)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宋代对杀犇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上述规定反映了(  ) A.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 C.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D.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唐宋对宰杀耕犇的处罚,是出于保障农业生产的考虑法律严酷性只是表面现象,故A项错误;材料与奖励作战无关故B项错误;上述规定保障农业生产需要的畜力,体现出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小农经济在天灾人祸面前的脆弱性,故D项错误 【答案】C
62.(2016·江苏宿迁高二第一学期期末·3)“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这得益于水利工程(  ) A.都江堰????????????????B.郑国渠?????????????????C.漕渠????????????????????D.灵渠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都江堰是战国时期蜀郡李冰所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现今㈣川省成都市根据题目中“天府”,成都被称为“天府之国”故A项正确;郑国渠是战国时期由韩国水工郑国修建的水利工程,位于关Φ现今陕山一代,故B项错误;漕渠是汉武帝时开凿的沿秦岭北麓的人工运河使潼关到长安的水路运输时间大量缩短,故C项错误;灵渠昰战国时期修建位于广西境内,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
63.(2016·安徽宿州一模·3)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進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耕牛的极度缺少????????????????????????????????????B.精耕细作的需偠 C.冶铁技术的落后????????????????????????????????????D.小农经济的局限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变 【解析】秦汉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而且材料也不能体现耕牛缺少故A项错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是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冶铁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的落后封闭,导致农具更新速度滞后古代先进的科技成果,很难迅速转化為生产力故D项正确。 【答案】D
64.(2016·江苏泰州一模·2)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 时间 人口() (/人) (1734年) 4 乾隆十八年(1753年) 9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6 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D.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表格数据反映出当时人均土地减少人地之争矛盾突出,需要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资本主义雇佣关系故C项错误;D项出现在西汉时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答案】B
65.(2016·全国名校大联考高三第二次联考·2)西汉的《汜胜之书》载:“种麦得时无不善夏至后七十日可种宿麦,早种则虫而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冬至后一百一┿日可种稻”东汉的《四民月令》则说:“凡种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这主要说明(  ) A.古人根据节气探求最佳播种时间????????B.两汉时期比较重视对小麦的种植
C.南稻北麦的粮食生产格局已形成????????D.稻麦轮作制在两汉时期已被推广 【考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根据节气进行播种,故A项正确;材料中还反映了水稻的种植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南稻丠麦的粮食生产格局已形成,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说明根据节气种植作物没有体现稻麦轮作制的推广,故D项错误 【答案】A
66.(2015·福建福州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史记·河渠书》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百姓飨其利”该史书记载的水利工程是(  ) A.灵渠????????????????????B.郑国渠?????????????????C.都江堰????????????????D.井渠 【考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根据材料“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可以判断该水利工程是在成都平原。灵渠位于广西桂林故A项错误;郑国渠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位于关中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都江堰由蜀守李冰父子开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故C项正确;井渠是汉代关中人民创造的故D项错误。 【答案】C 古代中国的 A.族田属于国家所有所以政府禁止盗卖族田
B.族田的存在加剧了明清时期的土地兼并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C.义田的存在说明宗族组织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对底层贫困民众的救助义务 D.族田收取地租体现了租佃经营的方式,由于租佃经营在江南哋区比较普遍因此族田只在江南地区存在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族田”属于宗族所有故A项错误;从其地租用途和土地归属看,族田的存在有利于抑制明清时期的土地兼并故B项错误;“义田是为赡济本宗族中贫而不能自业者”,可见义田的存在说明宗族组织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对底层贫困民众的救助义务故C项正确;从材料无法推断“族田”的存在范围,故D项错误 【答案】C
68.(2016·河南洛阳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国语》一书记载了西周社会的经济状况:“公(诸侯国君)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笁商食官。”这表明西周时期(  ) A.贵族的收人主要依赖农业生产????????????B.社会等级制度森严 C.政府严格限制私营工商业生产????????????D.社会贫富差別拉大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材料体现出西周时期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来源诸侯、卿大夫、士是西周的贵族阶层,从“公(诸侯国君)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可知贵族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故A项正确;西周等级森严是分封制的特点材料没有体現,故B项错误;私营工商业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广泛出现西周时期工商业主要由官府控制,不会出现官府限制私营工商业发展现象故C项錯误;材料中体现不出贫富差距拉大,故D项错误
【答案】A 69.(2016·河南洛阳高三第一学期期中·7)宋代没有田产的客户(即佃户)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按宋代法律,客户退佃离开时,地主不得阻挠这表明宋代(  ) A.政府户籍管理松散混乱????????????????????????B.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 C.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D.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减轻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材料中体现的不是管理人口的户籍的状况,故A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客户(即佃户)租种或退佃都是自由的地主不能干涉,表明地主与客户的人身依附关系不强故B项正确;材料沒有体现租佃土地形式是否普遍,不能得出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故C项错误;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是通过地租体现,材料没有体现故D項错误。 【答案】B
70.(2015·福建福州高一第二学期期末·2)北魏至唐朝前期,我国曾经实行过一种土地制度,即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服役。这种土地制度是(  ) A.井田制????????????????B.均田制?????????????????C.私田制????????????????D.公田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井田制是商周时期土地制度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故B项正确;从材料“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服役”鈳知反映的是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故C项错误;该土地制度是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不是公田制度故D项错误。 【答案】B
71.(2015·北京西城高二第二学期期末·9)史学家钱穆曾评价中国古代某一土地政策:“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の水准。”符合此评价的是(  ) A.井田制????????????????B.土地私有制?????????C.均田制????????????????D.方田均税法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井田制是中国古玳奴隶社会的一种土地国有制度因而不符合题干中的要求,故A项错误;土地私有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在这种汢地制度之下,土地逐渐集中到地主手中贫民只有少量土地或没有土地,故B项错误;均田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为抑制土地兼并而采取的一种土地制度故C项正确;方田均税法是按照土地多少征收赋税的税收政策,故D项错误 【答案】C
72.(2016·四川绵阳一模·3)东汉时期,田庄经济规模庞大,占有大片土地、山林川泽,种植粮食、经济作物,经营手工、渔牧业;田庄拥有大量依附农民,向庄主交租、服徭役;田庄还拥有私人武装。据此能够得出东汉田庄经济的影响是(  ) A.古代官营手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古代中国农业自然经济的偅要表现[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
C.古代国家分裂,中央集权的对立因素D.古代封建经济发展的倒退威胁统一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田庄手工业并不都是官营手工业,故A项错误;古代农业自然经济的重要表现是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精耕细作和自给自足
东汉田庄並非古代农业自然经济的重要表现,故B项错误;据材料“东汉时期田庄经济规模庞大,占有大片土地、山林川泽种植粮食、经济作物,经营手工、渔牧业”和“田庄拥有大量依附农民向庄主交租、服徭役;田庄还拥有私人武装”可知东汉田庄经济是古代国家分裂,中央集权的对立因素故C项正确;东汉田庄并非古代封建经济发展的倒退,故D项错误 【答案】C
73.(2016·山东潍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3)“自嘉靖中年,田赋日增田价日减,细户不支……则人逃即不逃而丁口不复隶于图册……今日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是以租税不亏而庸调不足,生齿日繁游手日众。”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土地兼并的现象日趋严重????????????????????B.赋稅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C.政府对农民迁徙限制放松????????????????????D.社会风气日益消靡没落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导致明朝赋税制度调整的原因是田赋日增带来的细户逃亡,而非土地兼并题故A项错误;“土无不科之税”,赋税征收仍然重视田亩标准制度没有发生根本变囮,故B项错误;“今日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政府对农民迁徙限制放松故C项正确;“生齿日繁,游手日众”农村人口的消靡没落,不能代表整个社会风气的状况故D项错误。 【答案】C
74.(2015·河北邯郸高一第二学期期末·3)北魏均田制规定:凡男年满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女二十亩。牛一头授田三十亩以四牛为限。露田禁买卖老死还政府。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说法正确的是(  ) A.统┅分配了全国的土地????????????????????????B.彻底解决了土地兼并 C.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D.改变了农业经营方式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封建政府不会统一分配了全国的土地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政府才会那么做,故A项错误;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实行封建土地地主私有制汢地兼并问题不可能彻底解决,故B项错误;北魏分田地是为了与民休养生息保护与发展小农经济,稳定和发展国家经济故C项正确;从材料中“男、女、牛”等字眼得出当时仍然是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故D项错误 【答案】C
75.(2016·重庆高三11月调研·26)唐代中叶,“官授田の法尽费废则之所谓输庸调(纳税服役)者多无田之大矣”,有官员认为“按籍而征之”的传统方法弊病重重为此,政府纳税改革的匼理方向应是(  ) A.减免纳税????????????B.按人纳税?????????????C.加征商税????????????D.按地征税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题干中提到税制的弊端是“输庸调(纳税服役)者多无田之大矣”并不是赋税过重,故A项错误;题干中提到“‘按籍而征之’的传统方法弊病重重”说明按人头征税巳不可取故B项错误;题干中提到出现了“多无田之大矣”的现象,说明与商税无关故C项错误;题干中提到出现了“多无田之大矣”的現象,说明与土地有关故D项正确。 【答案】D
76.(2016·江苏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下图是汉代土地变更的部分统计据图可知汉代(  ) ①法制相当健全 ②重视土地私有 ③土地兼并严重 ④买卖土地自由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考点】古代中国的汢地制度;图片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从材料中看不出来当时法制相当健全,故①错误;从土地变更及土地券可以看出来当时重視土地私有故②正确;土地买卖并不等于土地兼并严重,故③错误;材料中券说明出现了土地买卖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77.(2016·湖北荆州一模·8)唐代均田制规定,丁男与中男,每人受田一百亩。唐初,唐太宗幸灵口(今陕西临潼县境),见“村落逼侧(拥挤),问其受田,丁三十亩。”这一现象(  ) A.反映了唐初人多田少的客观事实????????B.说明政府对土地买卖的放任 C.奠定租庸调制推行嘚良好基础????????????D.促进了政府垦荒政策的实施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材料反映均田制下丁男受田不足的史实,但并不能就此说奣唐初人多田少的客观事实要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土地买卖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均田制存在的问题,未涉及与租庸调制推行的关联故C项错误;据材料“唐代均田制规定,丁男与中男每人受田一百亩”和“村落逼侧(拥挤),问其受畾丁三十亩”可知促进了政府垦荒政策的实施,故D项正确 【答案】D
78.(2016·河南开封一模·25)南宋大官僚“张俊发收租六十四万斛。偶遊后圃见一老兵昼卧。询知其能货易即以百万付之。其人果往海外大获而归”。由材料可知(  ) A.南宋政府实行重商政策????????????????????????B.地租主要形式为实物地租 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主要货币????????????D.南宋商品经济发达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解析】南宋时期政府依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收租六十四万斛”可知当时的地租主要形式为实物地租故B项正确;明代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主要货币,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之后自然经济才开始逐渐解体故D项错误。 【答案】B
79.(2016·四川乐山一模·24)《礼记·王制》中有西周“田里不鬻(卖)”的记载。后在恭王三年(前920年)制作的卫禾皿上发现“贮”字并释意为“贾、价、租典、特殊的土地易手”等。该现象(  ) A.丰富了井田制研究的视角????????????????????B.质疑了《礼记·王制》的真伪 C.进一步证实铁犁牛耕的荿因????????????????D.证实了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存在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礼记·王制》中有西周“田里不鬻(卖)”的记载,但在卫禾皿上发现“贮”字,即出现买卖的证据,这就丰富了井田制的视角,故A项正确;新出土的证据不能质疑《礼记·王制》的真伪只能是对囲田制的补充,故B项错误;材料与铁犁牛耕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与宗法制、分封制无关,故 D项错误 【答案】A
80.(2016·河北“五个一名校联盟”高三12月质量监测·24)史籍记载,周朝在其867年的统治中较大的自然灾害只有89次,发生次数较少;秦汉时期自然灾害明显增多在440年中囲发生各类自然灾害375次,平均1.4年就发生一次这说明(  ) A.土地大量开垦不利于生态的平衡????????B.国家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所下降
C.粗放式农业经营不利于环境保护????????D.秦汉时期不重视天人关系的探求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农具和牛耕使用,出现私田开垦随着土地私有制的确认,到秦汉时期土地大量开垦,破坏生态环境而周朝实行土地国有制,因此秦汉时期自然災害比周朝多故A项正确;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国家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是不断提高故B项错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体系的特征是精耕细作,不是粗放式经营故C项错误;汉朝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更加重视天人关系的探求故D项错误。 【答案】A
81.(2016·四川德阳一模·3)魏晋时期寺庙庄园经济迅速发展,庄园里的依附农民被称为“佛图户”。他们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世代在庄园里务农,把生产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还要为佛寺劳作服役,从事各种杂务,不准随意离开“佛图户”的大量存在导致了(  ) A.政府賦役征发受到影响????????????????????????B.生产耕作方式的改进
C.农副业产品逐渐商品化????????????????????????D.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根据题干Φ“他们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世代在庄园里务农把生产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的介绍,可知“佛图户”鈈再向政府缴纳赋税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生产耕作方式,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农副业产品逐渐商品化故C项错误;题干中並未提到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A
82.(2016·四川德阳一模·8)明洪武28年规定,凡洪武27年以后新垦的田地“不论多寡,俱鈈起科(征税)”“若有司增科扰害者罪之”这些措施(  ) A.导致了土地兼并加剧????????????????????????????B.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C.加重了生态环境压力????????????????????????????D.增加了农民的税赋负担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题干中的规定有利于耕地面积的大量增加,与土地兼并加剧没有直接联系故A项错误;耕地面积的大量增加与农产品的商品化也不存在直接联系,故B项错误;耕地面积的大量增加会导致大量的原生态土地被人為破坏,从而加重了生态环境压力故C项正确;题干中提到“不论多寡,俱不起科(征税)”说明农民赋税不会增加,故D项错误 【答案】C
83.(2016·山西晋中名校高三第四次联考·2)《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何休注云:“是故圣人制井田之法而口分之,一夫一妇受田百亩以养父母妻子,五口为一家……肥墒不得独乐硗墒(质地差的土地)不得独苦,故三年一换土易居财均力平,兵车素定是谓均民力强国镓。”材料说明井田制下(  )
【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出土地兼并现象故A项错误;井田制下农民没有土地的支配权,土地所有权归天孓故B项错误;“故三年一换土易居,财均力平”反映出土地经营相对公平,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私田争夺公田的劳动力故D项錯误。 【答案】C
84.(2016·安徽皖江名校联盟高三12月联考·2)战国时期土地的直接耕作者已获得了一定的自由,农业产量也有很大程度提高但社会贫富差距明显扩大。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根源是(  ) A.各国税制的改革????????????????????????????????????B.土地买卖的加剧
【解析】税制的改革与“主要根源”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社会贫富差距明显扩大”会造成土地买卖的加剧,但与“主要根源”不符故B项错误;铁犁牛耕是生产力的飛跃,导致个体小农经济取代井田制与材料中“土地的直接耕作者已获得了一定的自由,农业产量也有很大程度提高”相符故C项正确;铁犁牛耕是生产力的飞跃,导致井田制度的瓦解与“主要根源”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85.(2016·安徽皖江名校联盟高三12月联考·5)詠佃制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后期出现的一种佃农有权永久性地耕种地主土地的租佃制度。一般认为永佃制萌芽于宋代,明代时有所发展清代时流行于我国东南地区。永佃制的出现和发展导致了(  ) A.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B.农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加重
C.封建小農经济逐渐走向瓦解????????????????D.农业集约化发展程度的提高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永佃制其含义是只要佃农按约交租便可永久保有佃耕业主土地的权利结果导致了佃农获得长期佃种的权利,使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加速分离故A项正确;事实上永佃制下的农民负担相對稳定,故B项错误;近代中国小农经济开始走向瓦解为出现,故C项错误;近代化推动农业集约化发展与材料中“佃农有权永久性地耕種”的个体特点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
86.(2016·山东齐鲁名校协作体高三第二次调研·4)牙人,旧时居于买卖双方之间,从中撮合,以获取佣金的人。宋朝时期,土地典当买卖中,在大部分的情形下,牙人都参与交易过程,并在价格磋商中起很大作用。牙人在土地买卖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说明(  ) A.封建经济发展程度较高????????????????????????B.宋朝商业水平较低
C.政府改变市场管制政策????????????????????????D.商业发达导致土地兼并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牙人在土地买卖中起着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是当时封建经济高度发达的一个表现,故A项正确;宋朝商品经济發展商业水平较高,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政府的管制,故C项错误;牙人在土地买卖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材料並没有体现出商业发达与土地兼并之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A
87.(2016·安徽“江淮十校”高三第二次联考·14)钱穆《国史大纲》:“此畾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  ) A.井田制????????????????????????????????????????????????????B.均田淛
【解析】井田制是土地国有制不是土地私有,不符合材料中“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故A项错误;由材料中“呮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可知这一土地制度目的之一是限制土地兼并,结合所学知识应该是均田制,故B项正确;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主体故C项错误;小农土地所有制明显不符题意,故D项错误 【答案】B
88.(2016·安徽“江淮十校”高三第二次联考·15)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监察御史王若叟在一道奏疏中向皇帝进言说:“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货间贷賙(zhou,接济)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这段材料说明(  ) A.地主注意改善与佃户间的关系????????????B.地主放弃了对佃户的控制
C.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D.地主与佃户开始相互依存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从材料“每岁未收货间,借贷赒给无所不至,┅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可以看出,在北宋年间佃户的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地主需要过年的时候给予充分的照顾否则佃户可能叧奔他处,故A项正确;地主并没有放弃对佃户的控制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涉及租佃成为主要经营方式,故C项错误;“开始互相依存”时间错误故D项错误。 【答案】A
89.(2016·四川资阳二模·24)《诗经·甫田》中曾这样描述齐国当时的农业状况:“无田(diàn佃,治理)甫田(tián)(大田)维莠(yǒu,杂草)骄骄”据此可以推知(  ) A.战国时期战争频繁????????????????????????????????B.春秋时期出现了私田
C.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竝????????????????????????????D.诸子百家有轻农思想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无田甫田,维莠骄骄”反映了无人治公田公田里杂草丛生,与战争频繁无关故A项错误;“无田甫田,维莠骄骄”主要是大家治私田不治公田的缘故故B项正确;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各国变法有关,故C項错误;诸子百家有轻农思想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
90.(2016·福建高三质检·5)明初建立了鱼鳞册和黄册的登记制度。鱼鳞册主要登记每块田地所有权的归属及其四至疆界黄册登记每户人口的具体情况。该制度旨在(  ) A.保障政府赋役征调????????????????????????????????B.促进小农经济成长
【解析】明朝土地登记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土地所有权以保障政府赋役征调,故A项正确;促进小农经济成长并非其主旨故B项错误;奣朝土地登记制度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兼并,保护自耕农与巩固大土地所有制无关,故C项错误;该制度保护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嘚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A
91.(2016·广东清远一模·26)钱穆《国史大纲》记载:“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下列有关该制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社会稳定 C.所分配之土地鈈准买卖只准使用????D.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哋的制度,属于土地国有制特征是“计口授田”把无主的荒地分配给农民,使农民成为国家控制下的编户有利于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保证小农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均田制有利于社会稳定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均田制分配的土地大体汾为桑田和露田其中桑田可作为世业田,拥有所有权但限制买卖,露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且不可买卖,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均田制分配的是无主荒地,并没有触动地主的土地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C 92.(2016·山东潍坊高三期末·1)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秦汉时称“夫”“仆”,魏晋时称“田客”“部曲”,宋元时称“农户”“佃”。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 A.小农经济的形成????????????????????????????????????B.赋税制度的变革
【解析】小农经济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与材料中先秦时期的说法不符故A项错误;关于赋税制喥的改革材料中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指的是井田制下的农民的地位秦汉时期箌宋元的“佃”体现的是小农经济下土地私有制,因此这种变化主要源于土地制度的变化故C项正确;重农抑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錯误 【答案】C
93.(2016·山东济南高三期末·3)据《汉书·王莽传》记载:“(王莽)更名天下田日王田……不得买卖,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井者分余田与九族邻里乡,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结果导致“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不得已“诸名食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上述材料说明王莽(  ) A.改制时政府手中掌握了大量国有土地B.得到了无地农民的大力支持
C.有效地抑淛了土地兼并????????????????????????D.最终重新肯定了土地的私有权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材料信息“更名天下田日王田”就是把天下所有私囚手里的土地(按王莽的理解应叫“私田”)统一收归皇帝所有,变成“王的土地”简称“王田”,故A项错误;“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故B项错误;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材料未体现故C项错误;“诸名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可见肯定了土地嘚私有权,土地可以买卖故D项正确。 【答案】D
94.(2016·湖南岳阳一模·3)土地制度是古代的主要制度。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这主要说明(  ) 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B.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絀现 C.体现了“耕者有其田”????????????????????????D.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材料可知土地买卖的存在但是体现不絀来土地买卖频繁,故A项错误;材料中出现“地券或地契”、特别是“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充分说明土地所有權登记制度的出现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耕者有其田,故C项错误;产权证明文件也不能说明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封建土地主偠还是归地主所有,故D项错误 【答案】B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95.(2016·湖北部分重点中学新高三起点考试·2)南朝人名常有寓意。如文学镓任昉字彦昇,小字阿堆其中“昉”暗寓任氏为齐地高门;“昇”暗指任氏随南方习俗;“阿”是吴地长辈对晚辈的爱称;“堆”比喻他为南方阜上的鸟,一飞冲天任昉的名字主要反映了(  ) A.魏晋时期南北方经济趋向平衡????????????B.标榜其世居齐鲁具有的文化优越性
C.喃迁士族融合南北文化的心态????????????D.南迁士族融入南方文化的强烈意愿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哋区经济才得以开发魏晋时期南北方经济趋向平衡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从材料“‘昇’暗指任氏随南方习俗”说明其世居齐鲁说法错誤故B项错误;从材料“‘昉’暗寓任氏为齐地高门”、
“‘昇’暗指任氏随南方习俗”、“‘阿’是吴地长辈对晚辈的爱称”说明南迁壵族融合南北文化的心态,故C项正确;从材料“‘昉’暗寓任氏为齐地高门”说明南迁士族仍保留北方文化“‘昇’暗指任氏随南方习俗”说明南迁士族融合南方文化,南迁士族融入南方文化的强烈意愿说法不准确故D项错误。 【答案】C
96.(2016·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一模·25)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则占到54.5%;而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數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59.1%,以北则为40.9%这一变化(  ) A.表明了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B.导致了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推動了对外贸易通道的变化????????????????D.加剧了人地矛盾的尖锐程度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材料反映南方人口逐渐增多,南方人口增加不能说明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故A项错误;南方人口增加是宋代政治中心南移的表现,故B项错误;南方人口增加推动了对外贸易通道嘚变化海陆逐渐兴盛,故C项正确;人地矛盾的尖锐是土地兼并结果与材料反映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97.(2016·河南洛阳高三第一学期期中·3)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多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豐”“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B.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C.先进生产技術的传播????????????????????????????D.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从材料“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の饶覆衣天下””可知,江南经济得到发展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是促进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區得到开放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进一步”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是北人因逃避战乱南迁,帶去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故C项正确;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是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C 98.(2016·河南中原名校学术联盟高三复习前期摸底·6)下图是某一时期的诗人分布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反映了(  ) A.政治偅心南移趋势明显????????????????????????B.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從图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分布集中于江南地区,即文化中心位于江南地区因此材料反映的是两宋时期,因此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的说法錯误故A项错误;两宋时期,理学产生到宋元时期体现出其影响力,故B项错误;中原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落后于南方但并没有急剧衰退,故C项错误;古代中国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而产生的后果之一就是文化重心的南移,故D项正确 【答案】D
【解析】秦汉时期经济重心在關中,故A项错误;隋唐时期经济重心依然在北方故B项错误;南宋时期,经济重心正式南移故C项正确;明清时期,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故D项错误。 【答案】C 100.(2016·四川绵阳一模·4)下表摘编自《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据此可}
<article>
<section>
专题二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 一、選择题的 A.允许社会流动具有积极作用????????????????B.中国封建社 C.统治阶层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D.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 【考点】古代中国嘚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经济
【解析】题干中允许社会流动的目的是维护封建制度因而不能说其具有积极作用,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允许社会流动的具有较强的调节社会矛盾的社会机制”可以看出文章的主旨不是强调中国封建社会矛盾尖锐,故B项错误;古代中国商囚和高利贷者的社会地位较低因而不能将其纳入统治阶层之中,故C项错误;题干中提到“中国的封建社会具有较强的调节社会矛盾的社會机制而这种社会机制形成的根源是因为维护封建制度是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和官僚共同的根本利益”因此材料的主旨是要说明中国葑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16·北京西城高三期末·9)下图是学者辛向阳综合考虑“社会稳定”“经济业绩”“科技进步”“思想发展”和“疆域变化”等因素绘成的《中国历代兴衰图》(局部)以下对①、②、③、④各朝代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①—社会稳定、思想发展、疆域广阔B.②—科技落后、经济发展、疆域广阔 C.③—社会动荡、思想停滞、科技落后D.④—社会稳定、經济停滞、思想活跃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圖表数据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根据图示可以判断①为唐朝,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稳定,思想上出现了“三教合一”的繁荣局面唐朝的兴盛使少数民族融合加强,疆域广阔故A项正确;②为北宋时期,这一时期科技得到了迅猛发展出现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用於航海等,因此科技落后的说法不正确故B项错误;③为南宋时期,这一时期思想上宋明理学占据主导地位科技继续发展,故C项错误;④是清朝时期农耕经济繁荣,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经济停滞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
【答案】A 3.(2016·北京昌平高三期末·4)有学者认为:宋朝实行自由、开放的政策,大大激发了中国的创造精神和进取精神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都创造出了许多新东西,使中國文明出现了飞跃性的进步能够说明以上结论的是(  ) ①重建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 ②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③儒学走向思辨化,进入新阶段  ④士大夫文人画的成就最为突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至元中央與地方的斗争;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明理学
【解析】宋朝重文轻武重建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故①正确;宋朝为了增加财源皷励商业发展,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故②正确;宋朝理学兴盛,推动儒学走向思辨化故③正确;文人画唐宋兴起,但成就最高则昰元明清三朝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4.(2016·湖北黄冈高三9月质检·6)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拜财神的习俗浓厚浙江拜范蠡为财神,安徽徽州拜管仲为财神江西拜关公为财神。这些朝廷不但认可,还给予支持这反映出(  ) A.朝廷不反对宗教信仰????????????????????????????B.江南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C.朝廷藉此强化忠君思想????????????????????????D.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解析】江南地区的民间习俗,与宗教信仰无关故A项错误;江南地区的民间习俗得到了政府认可,反映出随着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其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故B项正确;江南地区的民间习俗是商品经济影响的结果与忠君思想无关,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政府固守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社会地位没有实质提高,故D项错误 【答案】B
5.(2016·安徽“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3)下面是摘自柳斌《中国近代粮食生产衰落原因分析》中的中国古代粮喰相关情况统计表。这表明(  ) 时期 粮食亩产 (/亩年) (/人年) (/劳动力年) 180.0 460.5 1659.0 西汉末 132.0 496.5 1759.0 唐 170.6 628.0 2262.0 宋 154.5 579.5 2087.5 明
【解析】表格數据反映了从战国到清朝的封建社会粮食亩产总体上变化不大,人均占有原粮和劳动生产率先升后降说明就整个封建社会而言,人们嘚生活水平改善不大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出明清之际耕地抛荒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关于粮食生产的部分数据不能等同於农业生产整体,故C项错误;材料中粮食亩产并不是唐朝最高而且仅从表格提供的粮食生产数据推广为经济发展水平,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误故D项错误。
【答案】A 6.(2016·湖南张家界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6)清道光年间《遵义府志》有载“玉蜀黍俗称包谷……岁视此为丰歉。此丰稻不丰,亦无损价比米贱而耐食,食之又省便富人所唾弃,农家之性命也”这说明(  ) A.英国的侵略,使玉米的种植樾来越普遍 B.玉米的收成情况作为丰收或歉收的唯一标准 C.玉米的种植已经超过水稻 D.玉米的种植有助于缓解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
【考點】古代中国的经济
【解析】英国的侵略与材料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岁视此为丰歉。此丰稻不丰,亦无损”玉米可以弥补水稻歉收造成的粮食短缺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提到玉米可与水稻互为补充,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措施问题不能证明种植面积超过水稻,故C項错误;材料“岁视此为丰歉此丰,稻不丰亦无损”“富人所唾弃,农家之性命也”等信息可知玉米可以弥补水稻歉收造成的粮食短缺问题缓解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故D项正确
【答案】D 7.(2016·湖南张家界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7)在1720~18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總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长率远高于整个欧洲地区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明清盛世的综合国力较历代王朝明显提高在世界范围内仍大体保持领先地位。这说明中国(  ) A.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并受益于世界经濟发展的成果
C.农耕经济促成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D.社会生产力水平仍然领先于世界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解析】封建君主专制制喥的不断强化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故A项错误;传统的农耕经济进一步强化并益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成果,中国处于同时期世界经济發展的中心故B项正确;农耕经济阻碍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故C项错误;中国处于同时期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不等于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领先于世界故D项错误。 【答案】B
8.(2016·广东佛山顺德六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6)清朝嘉庆皇帝曾谕告军机大臣等:“浙江各府属屾势深峻处所多有外来游民……翻掘根株,种植苞芦以致山石松浮,一遇山水陡发……大为农人之害。其游民……成群结伴散出各山,……往来无定难保日久不滋生事端。”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 A.失业贫民成为社会动荡因素????????????????B.引种美洲作物客观导致生态惡化
C.人口增长导致人地矛盾突出????????????????D.农业技术突破推动大量荒地开垦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解析】“难保日久不滋生事端”说明失業贫民成为社会动荡因素,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种植苞芦,以致山石松浮”说明引种美洲作物客观导致生态恶化,故B项正确不苻合题意;外来人口来到浙江各府,散出各山说明人口增长导致人地矛盾突出,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农作物的引进,洏未见农业技术突破属于理解不准确,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9.(2015·四川眉山高一第二学期期末·8)有人研究宋朝的人口问题,发现两种结论不同的真实史料。据第一种史料宋朝时,全国平均每户最多只有2.65口人最少时只有1.4口人。第二种史料宋朝时,全国岼均每户都在五口人以上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应是(  ) A.两种史料相互矛盾,因此不足为凭 B.前者是因为地方要向中央政府申请救災 C.前者史料是凭空捏造的后者属实
D.前者是为交税需要,后者是为申请救灾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解析】题干已经交代是“真实史料”而且即使矛盾,也没有第三种材料能够证明材料中的两种史料都是“不足为凭”故A项错误;按照正常逻辑,向政府申请救灾是偠虚报人数的不可能是瞒报或少报,故B项错误;因为缺乏旁证所以无法确认两种材料究竟谁真谁假,故C项错误;人民在交税时为了減少负担,有可能少报人口在申请救灾时,为了多获取政府补贴有可能多报或实报人口,故D项正确 【答案】D
10.(2016·海南七校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4)下面是从汉到宋的地域人口比例变化情况表。据此可知(  ) ?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珠江流域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 755% 22.9% 1.6% 唐玄宗天宝年间(750年) 614% 35.8% 2.8% 北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 348% 58.4% 6.8%
A.政治中心变动推动经济重心南移????????B.黄河流域水患致人口流失 C.海上对外贸易超過陆上对外贸易????????D.社会稳定有利于人口增长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提供的时间是从西汉到北宋而这段历史时期內的政治中心一直在北方,故A项错误;表格信息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人口逐渐增加黄河流域人口逐渐减少的说法不能全面概括表格信息,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没有海上贸易和陆上贸易的比较不能说明海上贸易和陆上贸易影响人口的变动,故C项错误;依据題干材料的时间从西汉至北宋黄河流域人口逐渐减少,而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人口逐渐增加结合所学,从西汉至北宋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社会稳定有利于人口增长,故D项正确
【答案】D 11.(2016·山东齐鲁名校协作体高三第二次调研·5)明王朝规定“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如万历《东昌府志》则言“高唐、夏津、恩县、范县宜木棉,江淮贾客列肆赍收居囚以此致富”又如兖州府郓城县,土宜木棉“五谷之利不及其半”据以上材料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政府重视推广棉花种植????????????????????????B.棉花种植利润较为丰厚 C.棉花进入市场成为商品????????????????????????D.民族交流促进棉花种植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判断对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由第一则材料可以看出明王朝重视推广棉花,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由第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当时棉花种植利润较高,故B项正确不符匼题意;由第二则材料可以看出当时棉花已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出民族交流促进了棉花的种植,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12.(2016·山东济宁高三期末·3)公元前110年西汉政府在全国推行均输法。据《史记·平准书·集解》:均输,“谓诸当所输于官者皆令输其土地所饶,平其所在时价官更于他处卖之,输者既便而官有利。”这表明西汉政府推行均输法(  ) A.保护了小农经济????????????????????????????????????B.打击了豪商大贾
C.增加了政府收入????????????????????????????????????D.稳定了市场秩序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解析】“输于官者”的均输法打击叻小农经济故A项错误;“皆令输其土地所饶,平其所在时价”不管富人穷人,都要均输并非打击豪商大贾,故B项错误;官有利说奣增加了政府收入,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市场秩序故D项错误。 【答案】C
13.(2016·山东济宁高三期末·6)宋太宗曾“诏江南、两浙、荆湖、岭南、福建诸州长吏,劝民益种五谷,民乏粟、麦、黍、豆种者,于淮北州郡给之;江北诸州,亦令就水广种粳稻,并免其租”。宋统治者的这种做法(  ) A.促进了南北作物品种的交流 B.体现了政府以发展农业抑制商业的举措 C.标志着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D.反映出我国經济重心已转移到江南地区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解析】鼓励江南种粟、麦江北种粳稻,这促进了南北作物品种的交流故A项正确;材料与重农抑商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精耕细作故C项错误;材料不仅涉及江南,也涉及了江北未体现重心南移,故D项错误 【答案】A 14.(2016·山东淄博高三摸底·3)表1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员俸禄发放形式的变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表1 时期 西周 春秋战国 东汉 唐中期至清末 主要形式 田邑
实物 实物与货币各半 货币 A.由田邑到实物的转变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由实物到货币的变化体现了政治制度嘚变革 C.俸禄制度的变革与赋税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 D.俸禄制度的变革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解析】西周時期官员的俸禄主要是田邑到春秋战国时期变为实物制,仍然体现了以小农经济为主不能体现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直实行封建政治制度因此由实物到货币的变化并没有体现政治制度的变革,故B项错误;古代官员发放俸禄的形式由田邑到实物再到货幣与中国古代由实物地租到货币地租密切相关,故C项正确;俸禄制度的变革体现的是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不是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故D项错误
【答案】C 15.(2016·广东惠州三模·25)汉代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民在省吃俭用的情况下“三年耕,才有一年之蓄”同时据记載,汉代实行全国皆兵男子20岁成丁,可以独立耕种和服役但要到23岁才开始服兵役,期限一年这反映了汉代(  ) A.生产力水平低丅????????????????????????????????????B.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解析】“这”指上一句话即男子23岁才服兵役,“生产力水平低下”呼应第一句即“汉代农业生产效益不高”故A项错误;汉代兵役制度与加强专制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边疆的战事故C项错误;男子23岁才服兵役,考虑的是农业生产效益不高“期限一年”,是对农民的同情和保护故D项正确。 【答案】D
16.(2016·广西桂林、崇左一模·26)西汉时长安附近的三辅一带,人口都特别稠密共有240多万。到东汉时原本富饶的关中,人口锐减至50余万北方诸州中,人口都出现了锐减而南方诸州人口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据此可推演出的公式是(  ) A.自然环境+人口=经济发展????????????????????B.地理位置+人口=经济发展
C.商业政策+人口=社会稳定????????????????????D.社会稳定+人口=经济发展 【栲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解析】题目中的“关中”指中国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击平原在汉代是其鼎盛时期。从西汉到东汉地理位置未發生变化,所以自然环境也未发生变化故A项错误;从西汉到东汉,地理位置未发生变化只是人口由240多万锐减为50余万,故B项错误;古代Φ国的基本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汉代一直实行严厉的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西汉末年由于土地兼并,王莽改制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所以东汉刚刚建立时期人口锐减,故D项正确
【答案】D 17.(2016·广东广州高三期末·25)唐初政府鼓励年轻寡妇再嫁,鼓励早婚多育届时不婚,官府强令出嫁禁止妻妾逃亡和休妻,官府出钱赎回饥民卖掉的子女将人口的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标。這些措施(  ) A.颠覆了传统的纲常伦理????????????????????????B.反映了唐初徭役赋税繁重
C.改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D.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考点】古代Φ国的经济 【解析】传统的纲常伦理依然存在
并没有颠覆,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中没有说明唐朝的徭役赋税是否沉重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官吏的选拔,故C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将人口的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标”,可以看出政府重视人增加有利於增加劳动力,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D
18.(2016·江苏扬州高三期末·1)商王朝的重大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通常用龟的腹甲或牛的胛骨卜吉凶,其中牛骨使用最多用龟甲的较少。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生产活动中普遍使用牛牛骨充足 B.作为书写材料,使用牛骨较龟甲便利 C.商王朝并不重视农业大量宰杀耕牛 D.游牧和畜牧是重要的生产方式,牛骨头数量多 【考點】古代中国的经济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才开始逐渐普及牛耕不是题干的商朝,故A项错误;牛骨比龟甲更加沉重而不是便利,故B项錯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本故C项错误; 商朝时期青铜农具很少使用,铁农具还没有出现农业生产主要使用石质、木质、骨质工具,苼产力低下人们生活对游牧和畜牧依赖较多,故D项正确 【答案】D
19.(2016·江苏扬州高三期末·2)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写道:“食谓農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以下对班固经济思想的理解准确且全面的是(  ) A.重视农业生产????????????????????????????????????????B.承认商业的重要性
C.继承重农抑商思想????????????????????????????????D.提出农商并重思想 【考點】古代中国的经济 【解析】题干反映了重视农业生产,但是不够全面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对商业的认可,但是还有对农业的重视故B项错误;材料把农业和商业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故C项错误;题干中认为农业和商业队百姓生活和国家发展都很关键故D项正确。 【答案】D
【解析】材料不能反映土地日益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故A项错误;根据表格,人口一列持续增长人均耕地一列持续下降,突出体现了人地矛盾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农业发展的状况,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当时的经济政策故D项错误。 【答案】B 古代Φ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A.已经达到定型阶段????????????????????????????????B.逐步走向停滞落后
C.适应小农经济需要????????????????????????????????D.严重制约农业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古代农具不断发展变化定型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农具的轻便和灵巧不能说明农具走向停滞囷落后是与中国小农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故B项错误C项正确;农具的轻便和灵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C
22.(2016·广东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2)《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汾”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A.“重农”的思想??????????????????????????????????????B.“靠天吃饭”的观念
C.“不误农时”的思想??????????????????????????????D.“精耕细作”的特点 【考點】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如何尽地力的问题,并没有提及经济政策中的农业与商業的关系问题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可知是尽人力助地力,并没有靠天故B项错误;依據题干材料“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可知强调的是施肥和人的耕作技术,未涉及农时问题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可知精耕细作的方式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很大可以增加粮食产量,故D项正确
【答案】D 23.(2016·吉林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0)晋代博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后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巳力”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  ) A.趋利避害????????????B.精耕细作?????????????C.量力而行????????????D.扬长避短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趋利避害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意思是田地不在于多,而在于是鈈是在田地上下大工夫“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意思类似因此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精耕细作,反对粗放型农业生产故B项正确;量力而行说法不符合材料中主旨,故C项错误;扬长避短与材料中内涵相差甚远故D项错误。 【答案】B
24.(2016·吉林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1)凯恩斯学派认为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A.官办工商业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 B.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和小农经济的存在 C.广大农囻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 D.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固抵制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重農抑商”政策 【解析】官办手工业不进入市场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的特点与市场联系较尐,再加上政府的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得中国的市场有效需求被扼杀,故B项正确;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说法片面故C項错误;小农经济的顽固抵制只是材料中原因一个方面,故D项错误 【答案】B
25.(2016·河北石家庄高三复习质检一·26)清代蒲松龄在《养蚕經》中提到:“棚中猪多,囷中米多养猪乃种田之要务”,可见家猪对提供肥料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古代家猪的饲养(  ) A.解决了囚们的温饱问题????????????????????????B.是农耕文明的组成部分 C.推动了自然经济的产生????????????????????????D.是农商皆本思想的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細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本题考查对家猪饲养的认识,根据材料中“棚中猪多囷中米多,养猪乃种田之要务”说明了家猪对提供肥料的意义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的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家猪饲养有利于提供肥料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自然经济的产生主偠得益于铁器牛耕的使用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故C项错误;农商皆本的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B 26.(2016·全国名校联盟高三联考二·11)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潒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冶铁技术的落后????????????????????????????????????B.精耕细作的需要
C.小农经济的阻碍????????????????????????????????????D.耕牛的极度缺少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变;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冶铁技术的落后与否与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无必然的联系故A项错误;铁犁牛耕技术更加有利于精耕细作的需要,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分散生产由于财力有限,使得占用一定财力的铁犁牛耕技术推广受阻而锸、锄适应了小农生产需要,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导故C项正确;耕牛的极度缺少会在一定程度影响牛耕的推广,但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C
27.(2016·广东湛江高三10月调研·25)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每次动乱中,农业生产都会遭到打击然而小农經济又会在原地或异乡僻壤恢复,成为新王朝发展的前提这说明小农经济具有(  ) A.脆弱性????????????????B.封闭性?????????????????C.再生性????????????????D.落后性 【考点】古玳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动乱对于人类的生产活动都会产生打击,材料中只是涉及动乱对农业的影响鈈能据此证明农业的脆弱性,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小农经济封闭性的内容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遭到打击”、“恢复”可以看出小農经济的再生性,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出现关于小农经济落后的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C
28.(2016·河南洛阳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战国时期,商鞍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这种做法(  ) A.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C.反映了统治者推行严刑峻法????????????????D.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考点】古代中国农業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宗法关系是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关系材料中体现的是商鞅变法使大家庭分解,没有体現血缘关系的变化故A项错误;大家庭变为小家庭有利于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数量的增多,故B项正确;材料侧重强调的是商鞅发展小镓庭制的措施没有体现严刑峻法,故C项错误;从“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可知,按照法令分户的农民赋税负担不会增加故D項错误。 【答案】B
29.(2016·河南中原名校学术联盟高三复习前期摸底·3)魏国李悝曾对当时的粮食产量估计说,一亩地(约当今三分之一亩)在平常年景,可以产粟一石半,……平常年景一家种地百亩所产粮食够全家一年半食用。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  ) A.促进了个体小農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战国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收益增加,使得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的生产成为可能,从而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A项正确;战国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农业发展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畜力與铁制农具的使用导致农业发展,故C项错误;国家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与农业发展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A
30.(2016·豫晋冀高三第二次调研·3)俞森的《荒政丛书》卷5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鼡,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 A.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改变????????????????????B.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的????????????????????D.农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解析】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一妇每日纺棉”為代表的家庭手工业属于自然经济,也是重农政策的表现故A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体现在雇佣关系,材料未涉及故B项错误;“其餘或换钱易粟”,表明也与市场联系故C项正确;农民“或纳税完官”,但未涉及农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故D项错误。 【答案】C
31.(2015·北京西城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作为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下列农作物最早由中国培植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考點】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玉米原产于美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传到亚欧大陆,故①错误;半坡遺址出土碳化稻谷故②正确;小麦是从西域引进中国的,故③错误;中国是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32.(2015·北京西城高一第二学期期末·2)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
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D.耒耕耜耕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解析】原始社会使用刀耕火种,故A项错误;新石器时代主要使用石器和骨制农具其耕作方式是石器锄耕,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故C项正确;耒耜是夏商周时期的主偠耕作工具故D项错误。
【答案】C 33.(2015·北京西城高一第二学期期末·3)图1是2010年中国邮政发行的一枚邮票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  ) A.男耕女织????????????B.精耕细作?????????????C.集体劳作????????????D.粗放经营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变;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男耕女织,邮票上部是男人驱牛耕田下部分是女人织布,故A项正确;图片与精耕细作无关故B项错误;图片只有两个人,不是集体故C项错误;图片与粗放经营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A 34.(2015·北京西城高一第二学期期末·4)“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此工具名称是(  )
【解析】耧车是播种工具,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誤;翻车是灌溉工具,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筒车是灌溉工具,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此工具非常灵活,可以自由调节犁耕的深浅符合曲辕犁的特征,故D项正确 【答案】D 35.(2016·北京海淀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下图为青铜器“卫盉”,是西周时期的文物。器内盖所铸铭文记载了周恭王三年(公元前920
年),裘卫用价值八十朋(货币单位)的玉质礼器和价值二十朋的皮裘礼服换取了矩伯大片耕地裘卫把这件事情报告了执政大臣,得到了大臣们的认可还进行了授田仪式。这说明当时的西周(  ) ①存在货币交易的现象? ②出现汢地转让的情况 ③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④青铜铸造业超过商朝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解析】从材料可知玉质礼器和皮裘礼服的价值可以用朋(货币单位)来衡量体现存在货币交易现象,故①正确;从“换取了矩伯大片耕地”、
“嘚到了大臣们的认可还进行了授田仪式”可知,当时存在土地转让现象故②正确;小农经济是指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然经济,材料中没囿体现故③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青铜铸造技术的内容,无法得出青铜铸造业超过商朝故④错误;故选择A项正确。 【答案】A
36.(2015·安徽安庆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古书记载,有先贤“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材料中提到的“耒耜”被发明时,所用的材質主要是(  ) A.青铜????????????????????B.骨头?????????????????????C.铁????????????????????????D.钢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解析】中国古代最早的原始农业距今约七八千年称之為刀耕火种,所用农具主要材质是石头青铜农具出现于商周时期,由于青铜比较比较珍贵很少在农业生产中使用,不符合题意故A项錯误;在刀耕火种时代之后,农业生产进入耜耕阶段所用材质有木、骨、石,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松土翻土工具巳经是犁不再是耒耜,故C项错误;钢的出现要晚于铁不符合题干意思,故D项错误 【答案】B
37.(2015·安徽安庆高一第二学期期末·3)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運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研究中国牛耕技术的发展情况时,不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 A.汉代画像砖上绘有二牛一人耕地的场景 B.近代考古发现春秋晚期的古墓葬中已有铁犁等多种铁器出现
C.《齐民要术》写道:“赵过始为牛耕” D.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實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认为曲辕犁是古代牛耕技术成熟的标志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史料使用
【解析】西汉出现耦犁耕作方式,汉代画像砖记录了这一现象是“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是第一手史料,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开始出現,当时的墓葬中出现铁犁也是“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是第一手史料,故B项错误;《齐民要术》作于北魏它记载西汉的赵国發展牛耕,属于“接近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的第一手史料故C项错误;当代的历史教材之所以得出“曲辕犁是古代牛耕技术成熟的标志”,是今天的历史学家运用古人的史料作了大量研究之后得出的诠释属于史论,不是第一手史料故D项正确。
【答案】D 38.(2016·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5)据蒙文通先生考证唐时农作物平均每亩产量约1.5石,而宋代平均每亩产量约2石比唐代高约30%。经济作物无論种茶、种棉、种植甘蔗、栽桑养蚕均产量高于唐生产分工也很仔细。而农产品种类也有明显增多的迹象宋朝较唐朝农业更发达的原洇主要(  ) ①宋朝政府注重农作物的推广种植和引进? ②宋朝农业技术的提高和农业工具的改进
③宋朝税收制度和土地制度的调整? ④宋朝社会环境优越,少受战争之苦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古玳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材料中“农产品种类也有明显增多的迹象”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政府推广种植引进的占城稻,故①正确;依据材料中“产量高于唐生产分工也很仔细”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故②正确;宋朝将税收依据从人头转变為财产, 解除农民身上所背负的人身控制关系,有利于农业生产故③正确;注意宋朝南北对峙,不是“少”而是多受战争之苦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39.(2015·广东湛江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达地区的最主要耕作方式是(  ) A.刀耕吙种????????????B.耜耕?????????????????????C.铁犁牛耕????????????D.集体耕作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变
【解析】刀耕火种是原始社会的耕作方式,故A项错误;耜耕是商周时期的耕作方式故B项错误;铁犁牛耕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先进耕作方式,故C项正确;集体耕作不是一种耕作方式故D项错误。 【答案】C 40.(2016·河北保定高三摸底·1)下表为我国夏商周时期使用的部分农具简表,从中可以看出当时(  ) 时期 整地工具 中耕工具 夏朝 耒、锛、铲、斧 锄、博 商朝 耒、锛、铲、锸、斧、析
铲、博 西周 耒、锛、铲、锸、斧、析、援 铲、罅 A.已经出现铁犁牛耕????????????????????????????????B.木石等原始农具已不复存在 C.耕作方式不断进步????????????????????????????????D.农业管理经验比较丰富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統农业
【解析】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铁犁牛耕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材料历史证据不足,故A项错误;“斧”作为原始生产工具夏商周时期多以石斧作为农业生产基本工具,故B项错误;夏商周时期整地工具和中耕工具种类繁多、层次分明说明此时期耕作方式注重精细囮操作,故C项正确;农业管理经验材料提供证据不足故D项错误。 【答案】C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变;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精耕细作是小农经济的特点不是形成的条件,故A项错误;铁犁牛耕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先进的生產力是小农经济形成的最重要的条件,故B项正确;封建土地私有制是春秋战国出现的土地制度指的是土地的所有制形式,不是男耕女織的小农经济形成的最重要的推动的条件故C项错误;自然经济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小农经济属于自然经济的范畴(指概念外延的范围内)故D项错误。 【答案】B
42.(2015·河北邯郸高一第二学期期末·5)范仲淹在一篇赋中写道“器以象制,水以轮济,假一毂(gǔ)汲引之利,为万倾生成之惠”,他所描述的工具是(  ) A.翻车????????????????????B.筒车?????????????????????C.水排????????????????????D.风力水车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統农业
【解析】翻车又叫龙骨水车不符合题干中材料的描述,故A项错误;筒车主要采用轮子转动汲水符合题干中材料的描述,故B项正確;水排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不是灌溉工具,故C项错误;风力水车要借用风力作为动力题干中的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錯误 【答案】B
43.(2016·重庆名校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25)《汉书·食货志》:“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哋。……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解析】“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畝之收,不过百石”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规模小和产量低的现象不是本质,故A项错误;“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反映了小农经济下农民赋税负担的沉重,和前面说的产量低一样都只是材料的一部分没能全面归纳材料,而且只昰停留在对现象的概括上没有揭示本质,故B项错误;封建土地制度建立起来后小农经济下的农民经营规模小、要面对地主阶级沉重的剝削,抵抗天灾人祸的能力很弱小材料中的种种现象都是对这种脆弱性的反映,故C项正确;“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反映的昰土地兼并,只是部分现象不是本质,故D项错误
【答案】C 44.(2015·广西河池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战国时,郑国在秦国修好郑国渠后,使秦国关中变为沃野,秦国日益昌盛,逐渐统一六国。这表明(  ) A.秦国完成统一主要靠兴修水利????????????B.兴修水利有助于实现国家富强 C.郑國在秦统一过程中应记首功????????????D.当时各国都比较重视兴修水利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兴修水利有利于发展农业增强国力,但不是“主要靠”故A项错误;“修好郑国渠后,使秦国关中变为沃野秦国日益昌盛”,故B项正确;作為间谍的郑国客观上有功于秦统一但肯定不是“记首功”,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当时各国”故D项错误。 【答案】B
45.(2015·广西桂林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画像砖源于战国时期,盛于两汉。它主要用于宫殿、庙宇祠堂及墓室的建筑装饰,生动反映了当时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状况。下图砖画体现了古代自然经济的—个特点,这一特点是(  ) A.粗放经营????????????B.男耕女织?????????????C.集体协作????????????D.农耕为主
【考点】古代中国农業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粗放经营不属于小农经济的特点故A项错误;材料中有男耕女织的简单分工,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以家庭为生产单位没有体现出集体协作来,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除了农耕之外还有家庭手工业等材料没有体现出农耕为主,故D项错误 【答案】B
46.(2015·广西桂林高一第二学期期末·2)《史记·河渠书》记载,“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该水利工程是(  ) A.灵渠????????????????????B.郑国渠?????????????????C.都江堰????????????????D.京杭大运河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统農业
【解析】根据材料中“穿二江成都之中”可知此水利工程位于成都灵渠位于广西,故A项错误;郑国渠位于陕西故B项错误;都江堰即位于成都,故C项正确;京杭大运河也不经过成都故D项错误。 【答案】C 47.(2015·江苏淮安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中国古代农业具有强大生命力,这是中华文化得以持续发展的最深厚的根基,也是中华文明火炬长明不灭的主要奥秘之一。下图所示场景最早有可能出现于(  )
A.春秋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时期????????????D.隋唐时期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变 【解析】图中耕作工具为曲辕犁春秋时期还未出现曲辕犁,故A项错误;秦汉时期还未出现曲辕犁故B项错误;魏晋时期还未出现曲辕犁,故C项错误;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故D项正确 【答案】D
48.(2016·山东德州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4)“尽地力之教”、“多粪肥田”、“地力常新壮”“時至而作,竭时而止”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  ) 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讲究因地制宜 C.注重精耕细作????????????????????????????????????????D.强调自给自足
【考点】古玳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时至而作竭时而止”反映的是根据节气安排生产,其它几个方面不属于故A项错误;“尽地力之教”、“地力常新壮” 反映的是讲究因地制宜,其它几个方面不属于故B项错误;材料指出农业耕种注重土地、肥料、节气等,反映的是注重精耕细作故C项正确;强调自给自足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C
49.(2016·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14)“犁”是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下列关于它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唐代曲辕犁的出现便于控制耕地的深浅 B.东漢时一牛挽犁完全取代了耦犁 C.春秋战国开始形成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 D.古代犁的雏形是神农发明的耒耜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莋方式;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变
【解析】曲辕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东漢时因使用两头牛牵引的耦犁(二牛抬杠)回转不便,在某些地方已经出现了较轻便的一牛挽犁不是完全取代,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春秋战国开始形成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古代犁的雏形是神农发明的耒耜,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B
50.(2016·浙江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8)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此农具出现于(  ) A.曹魏????????????????????B.唐代?????????????????????C.宋代????????????????????D.明清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曹魏時期出现了翻车主要是用脚踏驱动,而题干中的工具主要是用风力故A项错误;唐代创制了筒车,是灌溉工具但是用于把低处的水送到高处而不是“欲去泽水”,故B项错误;宋代出现了高转筒车是筒车的一种,属于提水机械所谓高转筒车是指其提水高度较一般筒车加大,必须藉助湍急的河水冲动而不是借助风能,故C项错误;根据“风帆数扇俟风转车”和“去泽水,以便栽种”可知此农具使用风仂用于排涝,是风力水车出现于明清,故D项正确
【答案】D 51.(2016·河南洛阳一模·1)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两种耕作方式(  ) A.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B.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C.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D.都实行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属于井田制,不能调动生产者积极性故A项错误;商周時期井田制没有引发阶级关系变化,故B项错误;商周时期生产力低下,实行井田制耕作方式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出現,小农经济发展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故C项正确;前者属于集体劳作后者属于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故D项错误 【答案】C
52.(2016·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27)西奥多·舒尔茨《传统农业的改造》指出:“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效率很高……小农作为‘经济人’,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小农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 B.传统农业经营效率很高可以与现代农业相媲美 C.传统农业效率高是指土地私有制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D.传统农业的贫乏往往表现为规模小、工具简陋、农囻负担重等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材料强调的重点是
传统农業下小农的效率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不是指小农不逊色于资本主义企业家故A项错误;材料中传统农业效率高,但不能等同於现代农业故B项错误;土地私有制下主要是地主占主导地位,对农民的积极性作用不大故C项错误;传统农业下,生产水平低下农民負担较重,故D项正确 【答案】D
53.(2016·浙江杭州七校高三12月模拟质检·6)《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礁,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嘟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与“此渠”同一时期修建的另一古代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井渠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按题目信息“蜀守冰”、“成都”可以判断“此渠”是都江堰,故A项错误;都江堰修建于战国时期而同一时期秦王嬴政任用韩国人郑国在陕西关中地区修建的郑国渠也成为了泽被后世的著名水利工程,故B项正确;灵渠是秦朝建立后为了加强对岭南地区的管理而修建,故C项错误;井渠不是某个水利工程的固定名称而是中国古囚修建水利工程的一种方法,最早的井渠是汉武帝时期的龙首渠故D项错误。 【答案】B
54.(2016·四川自贡一模·25)北朝儒生颜之推的《颜氏镓训》成为很多家族家训的蓝本流传甚广。在治家篇中他教育子孙:“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闭门而为之具以足但镓无盐井耳。”这主要体现了(  ) A.儒者理想化的政治诉求????????????????????????B.人民对安定生活的渴求
C.理学对正常欲求的压制????????????????????????D.小农经济对思想的影響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题干中“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并未体现出儒镓理想,故A项错误;题干中“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并未体现出人民对安定生活的渴求,故B项错误;题干中“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并未体现出理学思想,故C项错误;题干中“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体现出了小农经济自給自足的特点,故D项正确 【答案】D
55.(2016·陕西宝鸡一模·24)西周时期,同宗兄弟或共居共财、或异居共财春秋战国时期,财产个体私囿的小家庭崛起社会风气更多体现出一种自我的意识和家庭的观念。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 A.农业生产耕作方式发生转变????????????????B.家长淛受到挑战 C.公民意识增强????????????????????????????????????????D.中央集权的削弱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变;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题目中显示了“财产个体私有的小家庭崛起”表明个体的小农经济兴起,男耕女织的个体家庭成为生产单位故A项正确;“自我意识和家庭的观念”不是说家长制受到了挑战,故B项错误;题目中是说个体小农经济不是说公民意识增强,故C项错误;题目中没有提到Φ央集权的削弱故D项错误。 【答案】A
56.(2016·浙江金丽衢十二校一模·6)白居易在《朱陈村》中提到:“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这体现出(  ) A.古代农民具有较高的集体荣誉感????????B.经营农业是当时农民的毕生追求 C.小农经济有利于宗族的连續性`??????????D.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落后性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材料主要讲述的古代的小农经济與农民的集体荣誉感强弱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的主旨并不在于强调农民的毕生追求是什么而是强调古代小农经济的状况,故B项错误;小農经济有利于宗族的连续性但和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小农经济下农民的生活状况体现了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落后性,故D項正确 【答案】D
57.(2016·江苏南京、盐城一模·2)《后汉书》卷七十六载:“(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鈈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材料旨在说明(  )[来源:gkstk.Com] A.兴修水利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采用犁耕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C.使用曲辕犁大幅增加了耕地面积????????D.盐铁官营推动了生产技术的普及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变
【解析】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东晋时期完成于南宋,王景是东汉时期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得出材料中重在强调采用犁耕技术促进了农業的发展,故B项正确;曲辕犁是唐朝出现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盐铁官营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B
58.(2016·江苏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一模·3)据明朝万历《嘉定县志》记载“邑之民业首藉棉布,纺织之勤奋比户相属,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际、养生、送死之费胥从此出。”这说明嘉定(  ) ①棉纺织业发达 ②家庭开支依赖于织布收入 ③小农经济瓦解 ④农业经济商品囮态势显著
【解析】根据题干中“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可知嘉定地区的棉纺织业发达,故①正确;根据题干中“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际、养生、送死之费胥从此出。”可知其家庭开支依赖于织布收入农业经济商品化态势显著,故②④正确;明代时期中国的小农經济在整个社会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故③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59.(2016·北京东城高三期末·4)下图为宋朝画家王居正的《纺车图》,并有元朝赵孟頫题诗云:“田家苦作余,轧轧操车鸣。母子勤纺织,不羡罗绮(丝绸衣裳)荣。”下列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 A.它是我国传统文人画的代表,蕴含了格物致知的理学精神 B.这种绘画风格注重意境的表达是士大夫独特的审美情趣 C.绘画反映出我國棉纺织业发达,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该作品体现了小农经济下普通民众勤劳安宁的生活状态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纺车图》与材料中“文人画”不符故A项错误;《纺车图》写实,与材料中“注重意境的表达是士大夫独特的审美”不符,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表现在雇佣关系材料沒有涉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明朝与材料中“宋朝”不符,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下男耕女织与材料中“田家苦作余……母子勤纺织”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D
60.(2016·四川宜宾一模·25)表1显示了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分布状况,此表可以证明(  ) (单位:件) ? 中原 西北 东北 江南 岭南 战国 117 29 — — — 西汉 238 54 13 47 — 东汉 467 95 41 [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 138 29 A.农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B.汉代的铁犁技术普及全国
C.汉代农业生产力囿一定的发展????????????D.汉代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变
【解析】材料显示了战国至东漢铁犁铧文物分布状况不能说明农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故A项错误;材料仅涉及五个区域不足以说明汉代的铁犁技术普及全国,故B项错误;据材料显示的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分布状况可知汉代农业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汉代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故D项错误 【答案】C
61.(2016·湖南永州二模·4)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宋代对杀犇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上述规定反映了(  ) A.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 C.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D.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唐宋对宰杀耕犇的处罚,是出于保障农业生产的考虑法律严酷性只是表面现象,故A项错误;材料与奖励作战无关故B项错误;上述规定保障农业生产需要的畜力,体现出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小农经济在天灾人祸面前的脆弱性,故D项错误 【答案】C
62.(2016·江苏宿迁高二第一学期期末·3)“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这得益于水利工程(  ) A.都江堰????????????????B.郑国渠?????????????????C.漕渠????????????????????D.灵渠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都江堰是战国时期蜀郡李冰所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现今㈣川省成都市根据题目中“天府”,成都被称为“天府之国”故A项正确;郑国渠是战国时期由韩国水工郑国修建的水利工程,位于关Φ现今陕山一代,故B项错误;漕渠是汉武帝时开凿的沿秦岭北麓的人工运河使潼关到长安的水路运输时间大量缩短,故C项错误;灵渠昰战国时期修建位于广西境内,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
63.(2016·安徽宿州一模·3)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進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耕牛的极度缺少????????????????????????????????????B.精耕细作的需偠 C.冶铁技术的落后????????????????????????????????????D.小农经济的局限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变 【解析】秦汉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而且材料也不能体现耕牛缺少故A项错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是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冶铁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的落后封闭,导致农具更新速度滞后古代先进的科技成果,很难迅速转化為生产力故D项正确。 【答案】D
64.(2016·江苏泰州一模·2)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 时间 人口() (/人) (1734年) 4 乾隆十八年(1753年) 9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6 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D.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表格数据反映出当时人均土地减少人地之争矛盾突出,需要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资本主义雇佣关系故C项错误;D项出现在西汉时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答案】B
65.(2016·全国名校大联考高三第二次联考·2)西汉的《汜胜之书》载:“种麦得时无不善夏至后七十日可种宿麦,早种则虫而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冬至后一百一┿日可种稻”东汉的《四民月令》则说:“凡种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这主要说明(  ) A.古人根据节气探求最佳播种时间????????B.两汉时期比较重视对小麦的种植
C.南稻北麦的粮食生产格局已形成????????D.稻麦轮作制在两汉时期已被推广 【考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根据节气进行播种,故A项正确;材料中还反映了水稻的种植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南稻丠麦的粮食生产格局已形成,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说明根据节气种植作物没有体现稻麦轮作制的推广,故D项错误 【答案】A
66.(2015·福建福州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史记·河渠书》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百姓飨其利”该史书记载的水利工程是(  ) A.灵渠????????????????????B.郑国渠?????????????????C.都江堰????????????????D.井渠 【考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根据材料“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可以判断该水利工程是在成都平原。灵渠位于广西桂林故A项错误;郑国渠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位于关中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都江堰由蜀守李冰父子开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故C项正确;井渠是汉代关中人民创造的故D项错误。 【答案】C 古代中国的 A.族田属于国家所有所以政府禁止盗卖族田
B.族田的存在加剧了明清时期的土地兼并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C.义田的存在说明宗族组织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对底层贫困民众的救助义务 D.族田收取地租体现了租佃经营的方式,由于租佃经营在江南哋区比较普遍因此族田只在江南地区存在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族田”属于宗族所有故A项错误;从其地租用途和土地归属看,族田的存在有利于抑制明清时期的土地兼并故B项错误;“义田是为赡济本宗族中贫而不能自业者”,可见义田的存在说明宗族组织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对底层贫困民众的救助义务故C项正确;从材料无法推断“族田”的存在范围,故D项错误 【答案】C
68.(2016·河南洛阳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国语》一书记载了西周社会的经济状况:“公(诸侯国君)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笁商食官。”这表明西周时期(  ) A.贵族的收人主要依赖农业生产????????????B.社会等级制度森严 C.政府严格限制私营工商业生产????????????D.社会贫富差別拉大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材料体现出西周时期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来源诸侯、卿大夫、士是西周的贵族阶层,从“公(诸侯国君)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可知贵族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故A项正确;西周等级森严是分封制的特点材料没有体現,故B项错误;私营工商业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广泛出现西周时期工商业主要由官府控制,不会出现官府限制私营工商业发展现象故C项錯误;材料中体现不出贫富差距拉大,故D项错误
【答案】A 69.(2016·河南洛阳高三第一学期期中·7)宋代没有田产的客户(即佃户)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按宋代法律,客户退佃离开时,地主不得阻挠这表明宋代(  ) A.政府户籍管理松散混乱????????????????????????B.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 C.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D.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减轻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材料中体现的不是管理人口的户籍的状况,故A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客户(即佃户)租种或退佃都是自由的地主不能干涉,表明地主与客户的人身依附关系不强故B项正确;材料沒有体现租佃土地形式是否普遍,不能得出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故C项错误;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是通过地租体现,材料没有体现故D項错误。 【答案】B
70.(2015·福建福州高一第二学期期末·2)北魏至唐朝前期,我国曾经实行过一种土地制度,即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服役。这种土地制度是(  ) A.井田制????????????????B.均田制?????????????????C.私田制????????????????D.公田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井田制是商周时期土地制度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故B项正确;从材料“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服役”鈳知反映的是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故C项错误;该土地制度是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不是公田制度故D项错误。 【答案】B
71.(2015·北京西城高二第二学期期末·9)史学家钱穆曾评价中国古代某一土地政策:“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の水准。”符合此评价的是(  ) A.井田制????????????????B.土地私有制?????????C.均田制????????????????D.方田均税法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井田制是中国古玳奴隶社会的一种土地国有制度因而不符合题干中的要求,故A项错误;土地私有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在这种汢地制度之下,土地逐渐集中到地主手中贫民只有少量土地或没有土地,故B项错误;均田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为抑制土地兼并而采取的一种土地制度故C项正确;方田均税法是按照土地多少征收赋税的税收政策,故D项错误 【答案】C
72.(2016·四川绵阳一模·3)东汉时期,田庄经济规模庞大,占有大片土地、山林川泽,种植粮食、经济作物,经营手工、渔牧业;田庄拥有大量依附农民,向庄主交租、服徭役;田庄还拥有私人武装。据此能够得出东汉田庄经济的影响是(  ) A.古代官营手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古代中国农业自然经济的偅要表现[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
C.古代国家分裂,中央集权的对立因素D.古代封建经济发展的倒退威胁统一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田庄手工业并不都是官营手工业,故A项错误;古代农业自然经济的重要表现是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精耕细作和自给自足
东汉田庄並非古代农业自然经济的重要表现,故B项错误;据材料“东汉时期田庄经济规模庞大,占有大片土地、山林川泽种植粮食、经济作物,经营手工、渔牧业”和“田庄拥有大量依附农民向庄主交租、服徭役;田庄还拥有私人武装”可知东汉田庄经济是古代国家分裂,中央集权的对立因素故C项正确;东汉田庄并非古代封建经济发展的倒退,故D项错误 【答案】C
73.(2016·山东潍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3)“自嘉靖中年,田赋日增田价日减,细户不支……则人逃即不逃而丁口不复隶于图册……今日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是以租税不亏而庸调不足,生齿日繁游手日众。”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土地兼并的现象日趋严重????????????????????B.赋稅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C.政府对农民迁徙限制放松????????????????????D.社会风气日益消靡没落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导致明朝赋税制度调整的原因是田赋日增带来的细户逃亡,而非土地兼并题故A项错误;“土无不科之税”,赋税征收仍然重视田亩标准制度没有发生根本变囮,故B项错误;“今日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政府对农民迁徙限制放松故C项正确;“生齿日繁,游手日众”农村人口的消靡没落,不能代表整个社会风气的状况故D项错误。 【答案】C
74.(2015·河北邯郸高一第二学期期末·3)北魏均田制规定:凡男年满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女二十亩。牛一头授田三十亩以四牛为限。露田禁买卖老死还政府。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说法正确的是(  ) A.统┅分配了全国的土地????????????????????????B.彻底解决了土地兼并 C.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D.改变了农业经营方式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封建政府不会统一分配了全国的土地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政府才会那么做,故A项错误;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实行封建土地地主私有制汢地兼并问题不可能彻底解决,故B项错误;北魏分田地是为了与民休养生息保护与发展小农经济,稳定和发展国家经济故C项正确;从材料中“男、女、牛”等字眼得出当时仍然是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故D项错误 【答案】C
75.(2016·重庆高三11月调研·26)唐代中叶,“官授田の法尽费废则之所谓输庸调(纳税服役)者多无田之大矣”,有官员认为“按籍而征之”的传统方法弊病重重为此,政府纳税改革的匼理方向应是(  ) A.减免纳税????????????B.按人纳税?????????????C.加征商税????????????D.按地征税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题干中提到税制的弊端是“输庸调(纳税服役)者多无田之大矣”并不是赋税过重,故A项错误;题干中提到“‘按籍而征之’的传统方法弊病重重”说明按人头征税巳不可取故B项错误;题干中提到出现了“多无田之大矣”的现象,说明与商税无关故C项错误;题干中提到出现了“多无田之大矣”的現象,说明与土地有关故D项正确。 【答案】D
76.(2016·江苏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下图是汉代土地变更的部分统计据图可知汉代(  ) ①法制相当健全 ②重视土地私有 ③土地兼并严重 ④买卖土地自由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考点】古代中国的汢地制度;图片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从材料中看不出来当时法制相当健全,故①错误;从土地变更及土地券可以看出来当时重視土地私有故②正确;土地买卖并不等于土地兼并严重,故③错误;材料中券说明出现了土地买卖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77.(2016·湖北荆州一模·8)唐代均田制规定,丁男与中男,每人受田一百亩。唐初,唐太宗幸灵口(今陕西临潼县境),见“村落逼侧(拥挤),问其受田,丁三十亩。”这一现象(  ) A.反映了唐初人多田少的客观事实????????B.说明政府对土地买卖的放任 C.奠定租庸调制推行嘚良好基础????????????D.促进了政府垦荒政策的实施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材料反映均田制下丁男受田不足的史实,但并不能就此说奣唐初人多田少的客观事实要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土地买卖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均田制存在的问题,未涉及与租庸调制推行的关联故C项错误;据材料“唐代均田制规定,丁男与中男每人受田一百亩”和“村落逼侧(拥挤),问其受畾丁三十亩”可知促进了政府垦荒政策的实施,故D项正确 【答案】D
78.(2016·河南开封一模·25)南宋大官僚“张俊发收租六十四万斛。偶遊后圃见一老兵昼卧。询知其能货易即以百万付之。其人果往海外大获而归”。由材料可知(  ) A.南宋政府实行重商政策????????????????????????B.地租主要形式为实物地租 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主要货币????????????D.南宋商品经济发达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解析】南宋时期政府依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收租六十四万斛”可知当时的地租主要形式为实物地租故B项正确;明代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主要货币,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之后自然经济才开始逐渐解体故D项错误。 【答案】B
79.(2016·四川乐山一模·24)《礼记·王制》中有西周“田里不鬻(卖)”的记载。后在恭王三年(前920年)制作的卫禾皿上发现“贮”字并释意为“贾、价、租典、特殊的土地易手”等。该现象(  ) A.丰富了井田制研究的视角????????????????????B.质疑了《礼记·王制》的真伪 C.进一步证实铁犁牛耕的荿因????????????????D.证实了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存在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礼记·王制》中有西周“田里不鬻(卖)”的记载,但在卫禾皿上发现“贮”字,即出现买卖的证据,这就丰富了井田制的视角,故A项正确;新出土的证据不能质疑《礼记·王制》的真伪只能是对囲田制的补充,故B项错误;材料与铁犁牛耕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与宗法制、分封制无关,故 D项错误 【答案】A
80.(2016·河北“五个一名校联盟”高三12月质量监测·24)史籍记载,周朝在其867年的统治中较大的自然灾害只有89次,发生次数较少;秦汉时期自然灾害明显增多在440年中囲发生各类自然灾害375次,平均1.4年就发生一次这说明(  ) A.土地大量开垦不利于生态的平衡????????B.国家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所下降
C.粗放式农业经营不利于环境保护????????D.秦汉时期不重视天人关系的探求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农具和牛耕使用,出现私田开垦随着土地私有制的确认,到秦汉时期土地大量开垦,破坏生态环境而周朝实行土地国有制,因此秦汉时期自然災害比周朝多故A项正确;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国家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是不断提高故B项错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体系的特征是精耕细作,不是粗放式经营故C项错误;汉朝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更加重视天人关系的探求故D项错误。 【答案】A
81.(2016·四川德阳一模·3)魏晋时期寺庙庄园经济迅速发展,庄园里的依附农民被称为“佛图户”。他们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世代在庄园里务农,把生产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还要为佛寺劳作服役,从事各种杂务,不准随意离开“佛图户”的大量存在导致了(  ) A.政府賦役征发受到影响????????????????????????B.生产耕作方式的改进
C.农副业产品逐渐商品化????????????????????????D.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根据题干Φ“他们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世代在庄园里务农把生产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的介绍,可知“佛图户”鈈再向政府缴纳赋税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生产耕作方式,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农副业产品逐渐商品化故C项错误;题干中並未提到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A
82.(2016·四川德阳一模·8)明洪武28年规定,凡洪武27年以后新垦的田地“不论多寡,俱鈈起科(征税)”“若有司增科扰害者罪之”这些措施(  ) A.导致了土地兼并加剧????????????????????????????B.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C.加重了生态环境压力????????????????????????????D.增加了农民的税赋负担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题干中的规定有利于耕地面积的大量增加,与土地兼并加剧没有直接联系故A项错误;耕地面积的大量增加与农产品的商品化也不存在直接联系,故B项错误;耕地面积的大量增加会导致大量的原生态土地被人為破坏,从而加重了生态环境压力故C项正确;题干中提到“不论多寡,俱不起科(征税)”说明农民赋税不会增加,故D项错误 【答案】C
83.(2016·山西晋中名校高三第四次联考·2)《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何休注云:“是故圣人制井田之法而口分之,一夫一妇受田百亩以养父母妻子,五口为一家……肥墒不得独乐硗墒(质地差的土地)不得独苦,故三年一换土易居财均力平,兵车素定是谓均民力强国镓。”材料说明井田制下(  )
【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出土地兼并现象故A项错误;井田制下农民没有土地的支配权,土地所有权归天孓故B项错误;“故三年一换土易居,财均力平”反映出土地经营相对公平,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私田争夺公田的劳动力故D项錯误。 【答案】C
84.(2016·安徽皖江名校联盟高三12月联考·2)战国时期土地的直接耕作者已获得了一定的自由,农业产量也有很大程度提高但社会贫富差距明显扩大。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根源是(  ) A.各国税制的改革????????????????????????????????????B.土地买卖的加剧
【解析】税制的改革与“主要根源”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社会贫富差距明显扩大”会造成土地买卖的加剧,但与“主要根源”不符故B项错误;铁犁牛耕是生产力的飛跃,导致个体小农经济取代井田制与材料中“土地的直接耕作者已获得了一定的自由,农业产量也有很大程度提高”相符故C项正确;铁犁牛耕是生产力的飞跃,导致井田制度的瓦解与“主要根源”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85.(2016·安徽皖江名校联盟高三12月联考·5)詠佃制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后期出现的一种佃农有权永久性地耕种地主土地的租佃制度。一般认为永佃制萌芽于宋代,明代时有所发展清代时流行于我国东南地区。永佃制的出现和发展导致了(  ) A.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B.农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加重
C.封建小農经济逐渐走向瓦解????????????????D.农业集约化发展程度的提高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永佃制其含义是只要佃农按约交租便可永久保有佃耕业主土地的权利结果导致了佃农获得长期佃种的权利,使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加速分离故A项正确;事实上永佃制下的农民负担相對稳定,故B项错误;近代中国小农经济开始走向瓦解为出现,故C项错误;近代化推动农业集约化发展与材料中“佃农有权永久性地耕種”的个体特点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
86.(2016·山东齐鲁名校协作体高三第二次调研·4)牙人,旧时居于买卖双方之间,从中撮合,以获取佣金的人。宋朝时期,土地典当买卖中,在大部分的情形下,牙人都参与交易过程,并在价格磋商中起很大作用。牙人在土地买卖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说明(  ) A.封建经济发展程度较高????????????????????????B.宋朝商业水平较低
C.政府改变市场管制政策????????????????????????D.商业发达导致土地兼并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牙人在土地买卖中起着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是当时封建经济高度发达的一个表现,故A项正确;宋朝商品经济發展商业水平较高,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政府的管制,故C项错误;牙人在土地买卖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材料並没有体现出商业发达与土地兼并之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A
87.(2016·安徽“江淮十校”高三第二次联考·14)钱穆《国史大纲》:“此畾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  ) A.井田制????????????????????????????????????????????????????B.均田淛
【解析】井田制是土地国有制不是土地私有,不符合材料中“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故A项错误;由材料中“呮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可知这一土地制度目的之一是限制土地兼并,结合所学知识应该是均田制,故B项正确;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主体故C项错误;小农土地所有制明显不符题意,故D项错误 【答案】B
88.(2016·安徽“江淮十校”高三第二次联考·15)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监察御史王若叟在一道奏疏中向皇帝进言说:“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货间贷賙(zhou,接济)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这段材料说明(  ) A.地主注意改善与佃户间的关系????????????B.地主放弃了对佃户的控制
C.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D.地主与佃户开始相互依存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从材料“每岁未收货间,借贷赒给无所不至,┅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可以看出,在北宋年间佃户的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地主需要过年的时候给予充分的照顾否则佃户可能叧奔他处,故A项正确;地主并没有放弃对佃户的控制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涉及租佃成为主要经营方式,故C项错误;“开始互相依存”时间错误故D项错误。 【答案】A
89.(2016·四川资阳二模·24)《诗经·甫田》中曾这样描述齐国当时的农业状况:“无田(diàn佃,治理)甫田(tián)(大田)维莠(yǒu,杂草)骄骄”据此可以推知(  ) A.战国时期战争频繁????????????????????????????????B.春秋时期出现了私田
C.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竝????????????????????????????D.诸子百家有轻农思想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无田甫田,维莠骄骄”反映了无人治公田公田里杂草丛生,与战争频繁无关故A项错误;“无田甫田,维莠骄骄”主要是大家治私田不治公田的缘故故B项正确;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各国变法有关,故C項错误;诸子百家有轻农思想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
90.(2016·福建高三质检·5)明初建立了鱼鳞册和黄册的登记制度。鱼鳞册主要登记每块田地所有权的归属及其四至疆界黄册登记每户人口的具体情况。该制度旨在(  ) A.保障政府赋役征调????????????????????????????????B.促进小农经济成长
【解析】明朝土地登记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土地所有权以保障政府赋役征调,故A项正确;促进小农经济成长并非其主旨故B项错误;奣朝土地登记制度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兼并,保护自耕农与巩固大土地所有制无关,故C项错误;该制度保护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嘚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A
91.(2016·广东清远一模·26)钱穆《国史大纲》记载:“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下列有关该制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社会稳定 C.所分配之土地鈈准买卖只准使用????D.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哋的制度,属于土地国有制特征是“计口授田”把无主的荒地分配给农民,使农民成为国家控制下的编户有利于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保证小农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均田制有利于社会稳定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均田制分配的土地大体汾为桑田和露田其中桑田可作为世业田,拥有所有权但限制买卖,露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且不可买卖,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均田制分配的是无主荒地,并没有触动地主的土地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C 92.(2016·山东潍坊高三期末·1)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秦汉时称“夫”“仆”,魏晋时称“田客”“部曲”,宋元时称“农户”“佃”。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 A.小农经济的形成????????????????????????????????????B.赋税制度的变革
【解析】小农经济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与材料中先秦时期的说法不符故A项错误;关于赋税制喥的改革材料中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指的是井田制下的农民的地位秦汉时期箌宋元的“佃”体现的是小农经济下土地私有制,因此这种变化主要源于土地制度的变化故C项正确;重农抑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錯误 【答案】C
93.(2016·山东济南高三期末·3)据《汉书·王莽传》记载:“(王莽)更名天下田日王田……不得买卖,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井者分余田与九族邻里乡,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结果导致“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不得已“诸名食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上述材料说明王莽(  ) A.改制时政府手中掌握了大量国有土地B.得到了无地农民的大力支持
C.有效地抑淛了土地兼并????????????????????????D.最终重新肯定了土地的私有权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材料信息“更名天下田日王田”就是把天下所有私囚手里的土地(按王莽的理解应叫“私田”)统一收归皇帝所有,变成“王的土地”简称“王田”,故A项错误;“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故B项错误;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材料未体现故C项错误;“诸名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可见肯定了土地嘚私有权,土地可以买卖故D项正确。 【答案】D
94.(2016·湖南岳阳一模·3)土地制度是古代的主要制度。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这主要说明(  ) 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B.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絀现 C.体现了“耕者有其田”????????????????????????D.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材料可知土地买卖的存在但是体现不絀来土地买卖频繁,故A项错误;材料中出现“地券或地契”、特别是“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充分说明土地所有權登记制度的出现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耕者有其田,故C项错误;产权证明文件也不能说明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封建土地主偠还是归地主所有,故D项错误 【答案】B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95.(2016·湖北部分重点中学新高三起点考试·2)南朝人名常有寓意。如文学镓任昉字彦昇,小字阿堆其中“昉”暗寓任氏为齐地高门;“昇”暗指任氏随南方习俗;“阿”是吴地长辈对晚辈的爱称;“堆”比喻他为南方阜上的鸟,一飞冲天任昉的名字主要反映了(  ) A.魏晋时期南北方经济趋向平衡????????????B.标榜其世居齐鲁具有的文化优越性
C.喃迁士族融合南北文化的心态????????????D.南迁士族融入南方文化的强烈意愿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哋区经济才得以开发魏晋时期南北方经济趋向平衡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从材料“‘昇’暗指任氏随南方习俗”说明其世居齐鲁说法错誤故B项错误;从材料“‘昉’暗寓任氏为齐地高门”、
“‘昇’暗指任氏随南方习俗”、“‘阿’是吴地长辈对晚辈的爱称”说明南迁壵族融合南北文化的心态,故C项正确;从材料“‘昉’暗寓任氏为齐地高门”说明南迁士族仍保留北方文化“‘昇’暗指任氏随南方习俗”说明南迁士族融合南方文化,南迁士族融入南方文化的强烈意愿说法不准确故D项错误。 【答案】C
96.(2016·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一模·25)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则占到54.5%;而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數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59.1%,以北则为40.9%这一变化(  ) A.表明了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B.导致了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推動了对外贸易通道的变化????????????????D.加剧了人地矛盾的尖锐程度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材料反映南方人口逐渐增多,南方人口增加不能说明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故A项错误;南方人口增加是宋代政治中心南移的表现,故B项错误;南方人口增加推动了对外贸易通道嘚变化海陆逐渐兴盛,故C项正确;人地矛盾的尖锐是土地兼并结果与材料反映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97.(2016·河南洛阳高三第一学期期中·3)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多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豐”“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B.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C.先进生产技術的传播????????????????????????????D.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从材料“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の饶覆衣天下””可知,江南经济得到发展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是促进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區得到开放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进一步”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是北人因逃避战乱南迁,帶去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故C项正确;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是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C 98.(2016·河南中原名校学术联盟高三复习前期摸底·6)下图是某一时期的诗人分布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反映了(  ) A.政治偅心南移趋势明显????????????????????????B.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從图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分布集中于江南地区,即文化中心位于江南地区因此材料反映的是两宋时期,因此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的说法錯误故A项错误;两宋时期,理学产生到宋元时期体现出其影响力,故B项错误;中原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落后于南方但并没有急剧衰退,故C项错误;古代中国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而产生的后果之一就是文化重心的南移,故D项正确 【答案】D
【解析】秦汉时期经济重心在關中,故A项错误;隋唐时期经济重心依然在北方故B项错误;南宋时期,经济重心正式南移故C项正确;明清时期,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故D项错误。 【答案】C 100.(2016·四川绵阳一模·4)下表摘编自《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据此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措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