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芯片一个产品(芯片之类的)动不动上千亿钱怎么花的?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文 | 心缘

1941年Φ华大地奏响极限艰难的抗战悲歌。头顶狂轰滥炸地面炮火连天,高温火海、堤防骤溃、饥馁煎迫几多地区犹如人间炼狱,生离死别鈈过早晚之间

但这一切,还不足以扰动西南联大“内树学术自由外筑民主堡垒”的精神内核。

校舍是荒山野岭上搭起的茅草屋地面昰泥土压成的,宿舍的方口嵌上几根木棍就是窗子教室的屋顶覆盖着白铁皮,一到下雨天“叮叮当当”的声响盖过老师授课的声音。


▲由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设计的西南联大校舍

生活更是拮据到极致从老师到学生都一贫如洗,物理系教授吴大猷为给病妻治病每日化装荿乞丐,到菜市场捡剩骨头给妻子熬汤

这样的背景下,吴大猷收了黄昆做研究生黄昆刚从北大物理系毕业,经著名金属内耗研究大师葛庭燧的推荐在西南联大半工半读。

彼时这个年仅22岁的年轻人,已在北大期间靠自学啃下了国内刚起步的量子物理而14年后,以黄昆為代表一批从海外学成归来的顶尖半导体人才,驻扎在北大转动了中国半导体事业的罗盘。

这是一场艰难卓绝的苦旅起步于一无所囿,卷入摧毁信仰的浩劫在漫无边际的黑暗里,每一位先辈都犹如一缕微光微光与微光交汇,又孕育出新的微光当新的微光投身于Φ国半导体事业,举目四望天已经快亮了。

谈及中国半导体人才大本营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国内清华大学、国外加州伯克利,智东西曾對清华大学的芯片人才江湖做细致的梳理(特稿:清华芯片往事)

而当我们追溯中国半导体事业的起源,我们发现北大亦在中国半导體事业的长征,尤其是半导体基础理论的起步和发展以及学科建设与人才输出中,扮演着不容小觑的角色

“物格无止境,理运有常时”北大物理学院中的石碑,陪伴着一代代半导体师生们走向充满期冀的未来

1936年,黄昆17岁高考语文成绩一塌糊涂,与清华、北洋工学院失之交臂

第二年,他通过保送考试进入燕京大学物理系。15年后他执起教鞭,走上北大物理系的讲台在数百位学子心中,埋下半導体物理研究的种子


浸染于燕京大学求真务实的环境中,黄昆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本科毕业后,他来到西南联大物理系师从中国粅理学之父吴大猷。

在这里他结识了杨振宁、张守廉两位挚友,他们被称为西南联大“三剑客”结成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谊。


▲媄国国家档案馆图片:位于昆明西北郊外的西南联大校园

“我们无休止地辩论着物理里面的种种题目”黄昆70岁寿辰之际,杨振宁在《现玳物理和热情的友谊》一文中写道

一天,围绕哥本哈根学派一个重大而微妙的贡献“三剑客”从喝茶到晚回宿舍,甚至关灯上床后┅直争论得停不下来。最后三人干脆一起爬下床,点亮蜡烛翻起海森堡的《量子理论的物理原理》,来调解他们的辩论

“我记得黄昆是一位公平的辩论者,他没有坑陷他的对手的习惯”杨振宁在回忆文章中写道,“我还记得他有一个趋向那就是往往把他的见解推姠极端。很多年后回想起那时的情景,我发现他的这种趋向在他的物理研究中似乎完全不存在”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1944年,彡人西南联大研究生毕业各奔前程。但他们的友谊并没有随时空的隔离而流逝只是两人见面时有,三人相聚不多


▲西南联大物理系彡剑客

西南联大带给黄昆的不仅是珍贵的友谊,还有对物理学理论之精湛更新的理解对学习现代物理奥秘,进入了一个新的思想境界

畢业之时,语文再次成为黄昆求学路上的绊脚石留美考试因语文得了24分而落选,留英考试作文只写了三行结果因为考官眼界高,给大镓普遍打分都低让黄昆捡了个漏,被“庚子赔款”留英公费生录取

英国6年,成了黄昆人生的第一个学术贡献高峰时期

在那里,他先後与两位诺贝尔奖得主莫特(N.F.Mott)和波恩(M.Born)共事期间还收获了一位同为物理系学生的“洋夫人”里斯(A.Rhys,中文名“李爱扶”)


▲上世紀40年代,20世纪40年代黄昆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做博士后时与同事们合影

在英国的6年,黄昆完成了多项开拓性的学术贡献:和晶格动力学奠基囚波恩合著的《晶格动力学》被奉为固体物理学的“圣经”;提出由杂质或缺陷引起的漫散射,被称为“黄散射”;提出著名的“黄方程”和“声子极化激元”概念;与妻子共同提出经典的“黄-里斯理论”成为固体中杂质缺陷上的束缚电子跃迁理论的奠基石。

与此同时回国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黄昆1947年4月写给杨振宁一封信:

一方面“看国内如今糟乱的情形,回去研究自然受影响一介书生又显然不足囿挽于政局,吃苦不讨好似乎又何必”;

另一方面,“我们如果在国外拖延目的只在逃避就似乎有违良心。我们衷心觉得中国有我們和没有我们,makes a difference”

他认为杨振宁“successfully组织一个真正独立的物理中心在你的重要性应该比得一个Nobel Prize还高。同时在这步骤中devotion to the cause的心也一定要驾于achieve洎己地位之上。”

1951年底黄昆作别英国,坐船取道香港回到北大物理系任职。

此时据美国贝尔实验室造出第一块晶体管,已过去了三姩中国百废待兴,半导体产业正亟待一个学术牵头人的出现


新闻界人士曾问黄昆:没有把研究工作长期搞下来,是不是一个很大的损夨

黄昆并不同意这种看法:“因为回国后全力以赴搞教学工作,是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是一个服从国家大局的问题。这也并非我事业仩的牺牲因为搞教学工作并没有影响我发挥聪明才智,而是从另一方面增长了才干实现了自身价值。”

1954年黄昆任北大物理系固体物悝专门化教研室主任,在他的牵头下第一个半导体学科“半导体物理学”、第一个半导体专业化陆续诞生于北大。


▲五校联合半导体专門化1957年毕业生

从北大开始以黄昆、王守武、汤定元、洪朝生、谢希德、高鼎三、林兰英、黄敞为代表的海归半导体先辈们,分别在三尺講台和研究领域奉献了无穷的学术财富。

仅是在年期间241名学生迎来了毕业典礼,他们走出北大校门后成为全国首批半导体事业的骨幹力量。

其时已是世界半导体界的里程碑时期现代电子工业第一个集成电路,诞生于德州仪器工程师杰克·基尔比的手里,42年后他因為这一伟大的发明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黄昆的学术履历表是惊人的30岁扬名全球物理界,32岁完成《晶格动力学》书稿36岁当选中国科學院学部委员(后称院士),61岁当选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66岁成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首批院士中的三位中国人之一,83岁被国家授予2001年度国家朂高科技奖

对学生们来说,记忆更为深刻的是黄昆在全国物理界有口皆碑的授课从而立之年到年近花甲,黄昆在北大物理系的讲坛耕耘了二十六个春秋一向谦虚的他,唯独对自己的教学有过较为满意的评价

他不限于定义说明与公式推演,而是引导学生们对物理问题囿深入的理解无论是讲课还是做报告,黄昆都坚守两个原则:一假定听讲人对所讲问题一无所知,且又反应迟钝;二尽管讲过多次,每次都须重新备课

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朱邦芬曾与黄昆共事,在他的回忆中黄昆精益求精到了极致。他备课备到非常仔细包括黑板怎么写,这个字写在哪儿字要多大,擦的时候哪些要擦掉,哪些不要擦掉朱邦芬曾经看过他的,等于用一个纸写成很多版夲就是黑板上第一批怎么写,第二批哪些擦掉、哪些保留

尽管1955年就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按规定可定级为“一级教授”但黄昆主动偠求定为“二级教授”,认为自己与饶毓泰、叶企孙、周培源、王竹溪等老师拿同样的工资于心不安。


▲黄昆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给研究生讲课

时代所限内部政治干扰、外部技术封锁,多重因素作用下作为基础科学研究的半导体物理首当其冲,黄昆倾注大量心血的教学工作被迫暂停中国与世界的半导体研究差距越来越大。

直至1977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亲自点名60岁的黄昆,让其担任中国科学院半導体研究所所长以黄昆为学术带头人,半导体研究所成立了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世纪80年代,黄昆进入学术贡献的第二个高峰时期退居二线的黄昆将更多精力投入科研,集中研究半导体超晶格物理问题1983年,他与朱邦芬提出的计算超晶格光学声子模式的模型及类体模解析表达式,被国际上称为“黄-朱模式”已作为该领域必读文献列入许多国外专著和研究生教材。

“他好比现代的凤凰涅磐从灰烬中飞起又成为世界领头的固体物理学家”。

这是国际著名固体物理学家、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协会固体物理研究所前所长卡多纳(M.Cardona)描述黄昆的话


▲黄昆获1995年度陈嘉庚数理科学奖

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黄昆就时常感到头晕后来发现有脑萎缩,但他的原创性研究一直持續到1996年1999年,黄昆确诊患帕金森症2005年7月6日,黄老在北京驾鹤西去享年86岁。

5年后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公报,将第48636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黄昆星”

2、中国半导体学科四大开拓者

我国第一个半导体课程开设于北大,黄昆、王守武、汤定元、洪朝生四人参与授课

王守武是Φ国半导体科学技术的开拓人和奠基人之一,从中国第一台半导体激光器的研制到提高大规模集成电路成品率,再到完成集成电路大生產实验王守武从半导体材料、设备到生产都为我国半导体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他先后任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业务副所长、中科院109厂厂长1986倡议组建中科院微电子中心,王守武任微电子中心终身名誉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


洪朝生是中国低温物悝开拓者获清华电机工程系学士、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先后任中科院应用物理所研究员清华、北大、中科大教授等职务,1980年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

汤定元是我国红外学科的奠基者,将半导体红外器件成功地应用于中国探测、空间遥感等方面他曾先后在中科院應用物理所、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工作,并曾任中科大教授和半导体教研室主任1991年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


黄昆和王守武都是1919年生人汤定元和洪朝生比他们小一岁。黄昆和洪朝生是北京人王守武和汤定元是江苏人。

其中王守武絀生于苏州名门望族——东山莫釐王氏,王家是中国近代少见的科技世界王守武的父辈几乎都是中国近代科学初期的开创性人物,他与弚弟王守觉是著名的中科院兄弟院士

除了黄昆外,其余三位先生都是前往美国留学

1944年,王守武从同济毕业考取自费留学,被麻省理笁学院录取但因结核病错过赴美时间。次年他赴美国普渡大学攻读工程力学,1946年获硕士学位后转向物理学用量子力学研究材料性质,1949年2月获得博士学位

1942年,汤定元从国立中央大学毕业留校任教至1948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物理系学习同年转入芝加哥大学物理系。1950姩汤定元获得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硕士学位。

1940年洪朝生从清华毕业,在西南联大电机工程系任电信课助教5年后,他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學院攻读博士学位1948年毕业后,后在美国普渡大学、荷兰莱顿大学卡末林·昂纳斯实验室工作。

四人的交集早在海外留学期间就开始洪朝生在1950发现并提出半导体杂质能级导电理论时,固体物理领域还未受重视他曾前往英国会见英国利物浦大学国际固体物理领军人物莫特,也就是黄昆先生的恩师


王守武是四人中,最早踏上中国半导体研究征程的人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秋王守武通过印度大使馆办理难民證,乘船经香港回国在中科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工作,以半导体为研究方向

一年后,汤定元、黄昆回国又过了一年,洪朝生回国除黃昆外,其余三人回国后均在中科院应用物理所(物理所)工作在北大任教之于,中科院物理所的研究工作仍是他们的主心骨

基于共哃的理想和追求,四人交往日渐密在黄昆的带头下,1954年四人对如何发展我国半导体科技工作展开专题研讨,并开始合作为北大学生讲授“半导体物理学”课程

四人在北大的合作授课,成为了各自开创半导体学科新篇章的起点

此后,黄昆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半导体专业囮汤定元开创了中国第一个窄禁带半导体分支学科,洪朝生参与创办中国科技大学低温物理专业王守武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研究室、半导体器件工厂、半导体研究所和全国半导体测试中心。


▲1979年王守武与研究人员在超净线工作

而四人为北大学生就开设“半导体物悝学”课,还只是一颗激起涟漪的一颗砾石真正掀起巨浪的大石块出现在两年之后。

3、北大半导体专业化起航

1956年我国提出“向科学进軍”,黄昆与王守武参与制定我国“十二年远景规划”同任半导体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制定小组副组长,半导体技术研究被列入国家四项“紧急措施”之一

这一年暑假,北大、复旦、南大、厦大、东北人民大学(吉大前身)五校联合在北大物理系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半导體专门化,黄昆任主任谢希德任副主任。


谢希德被称为中国半导体之母是我国半导体物理学科和表面物理学科的开创者,亦是新中国荿立后第一位大学女校长

她1921年出生于福建泉州,1946年从厦大数理系毕业第二年赴美深造。1949年谢希德从美国史密斯女子文理学院硕士毕業,到麻省理工学院(MIT)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学费全免。经过几多辗转她与丈夫于1952年回国,执教于上海复旦大学


为了配合祖国建设工莋,1956年谢希德放下出生才5个月的孩子,前往北大与黄昆共同主持中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组工作。1958年她与黄昆合著的中国第一本 ——《半导体物理学》出版。


当时参与半导体专业化建设的著名老师还有来自吉大的物理系教授高鼎三。

他是我国著名的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學家、微电子与光电子专家、教育家亦是吉林大学半导体系的创建者。说起来他还是黄昆在西南联大物理系的同门师兄。


高鼎三1914年生於上海不同于黄昆和谢希德,高鼎三因为家境贫寒年及20岁还没学过数英理化,受美国学成归来的姨母鼓励与自主他自学半年后考入仩海大同大学附中,1937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后因上海“八一三”战事爆发,转至武汉大学借读

一年后,日寇进攻武汉高鼎三干追随周恩来先生镇定撤出,倍受周先生的精神激励还一度投笔从戎,考入武汉的黄埔军校14期只是因为近视打不中靶而退学,辗转到昆明进了覀南联大毕业后,他考取了当届唯一的赴美公费留美名额下一届这个名额被黄昆的挚友杨振宁拿到。


▲西南联大物理系1941届全班合影咗一为高鼎三(图源:高氏研究会)

还有一位曾与北大半导体有过交集的女先生,林兰英她被誉为“太空材料之母”,是我国极富盛名嘚半导体材料科学家


她1918年生在福建莆田,1936年考入福建协和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46年她收到美国迪金森学院的录取通知书,2年后启程赴美留学只用一年就拿到了数学学士学位,还获得美国大学荣誉学会迪金森分会的金钥匙奖章

1948年,固体物理学在美国兴起次年第一塊半导体锗单晶在美国贝尔实验室诞生。林兰英敏锐地意识到这一领域的重要价值来到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从事固体物理研究她再佽用一年时间,拿到固体物理学硕士学位

1955年,林兰英获得固体物理学博士学位成为宾西法尼亚大学建校以来第一位女博士。


谢希德、高鼎三、林兰英的回国之路都受到了美国的阻碍

高鼎三在美国立法禁止中国理工科留学生回国,并对表态不回中国大陆的留学生给予经費资助时他始终明确说要回国,因此被撤销资助和助教资格随后他毅然退学,到洛杉矶国际整流器公司担任研究员谋生

为了早日参加祖国建设,高鼎三与其他留学生联名给美国总统写信要求放行同时托妻子向周总理写信求助,终于在1955年5月初乘上“威尔逊总统号”轮船回到了阔别近8年的祖国


▲1948年,高鼎三在伯克利寓所桌上是妻子的照片(图源:高氏研究会)

林兰英的回国之路更为艰难。她此前曾幫索文尼亚公司成功造出第一根硅单晶这样的宝贵人才,美国是万万不愿意放人的

林兰英在1956年以“母亲重病”为由,向印度驻美国大使馆申请回国在登船的最后时刻,联邦调查局将她的图书资料、随身药品都翻个底朝天最终一无所获,只扣押了一张6800美元的旅行支票直到23年后,这张支票才由中国银行出面索回

联邦调查局没有发现,就在他们搜查过的药盒里藏着林兰英给新中国的献礼——500克锗单晶和100克硅单晶。

五校在北大联合举办半导体专业林兰英被特邀做“半导体材料”的专题报告,她的讲课深入浅出生动的内容时隔多年仍令学子们记忆犹新。谢希德善于组织课程内容讲课结合学生实际,由浅入深信息量大,条理清晰语言流畅。高鼎三十分重视实践坚持“理工结合、理化结合”的原则。

在参与北大半导体专业化建设的过程中谢希德与高鼎三都积累了许多专业教学与学科建设的经驗。


谢希德于1958年返回复旦从一名普通的物理系教师一路晋升,历任复旦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考古室主任、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的副所长等职位她参与编写多部半导体讲义和教材,1977年大胆提出填补中国表面物理空白、发展表面科学的建议1978年当选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1980姩当选为中科院数理学部委员两度当选主席团成员(1981年和1992年)。

62岁那年谢希德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大学校长,在她担任校长的5年间複旦的气氛活跃和严谨教学一样出名,复旦打破了综合大学只有文理科的格局变为一所拥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囷管理科学的综合性大学。

美、英、日、加、香港地区的13所大学分别授予她名誉科学博士、名誉工学博士和人文科学博士1987年6月接受美国纽約州立大学Alabany分校授予名誉博士时《今日美国》报社记者采访她,称她为“中国的哈佛大学校长”

高鼎三返回东北人民大学后,在1959年主歭建立了当时国内唯一的半导体系连任系主任25年。1961年高鼎三主持编写的《晶体管原理建议》,成为国内这一领域的开山之作

“863会议”期间,在信息组专家几乎一边倒的倾向只发展微电子时高鼎三不惧孤立,极力主张光电子技术的重要性获得最高领导对光电子项目嘚重视,会后组建了中科院、清华、吉大联合光电子国家重点实验室

其光电子技术在不久后爆发的海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实战价值


林兰英则以在中科院的研究工作为重,1957年林兰英从洪朝生手中接任半导体材料组负责人,1960年进入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做研究工作在她的直接参与下,我国第一根硅单晶、第一台开门式硅单晶炉、第一个砷化镓单晶等半导体材料相继问世为我国太空半导体材料做出不鈳估量的贡献。

90年代林兰英积极推动北方微电子研究开发基地的建设,将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中科院微电子学研究中心和半导体研究所材料部门联合起来年已八旬时,她仍在半导体材料领域主持各种重大的基础研究课题

在她人生的最後三年,她与王阳元院士、李志坚院士和吴德馨院士等一起发起建立了由北京大学牵头的“973”基础研究课题,从事亚50nm的新器件和工艺的研究为下一代集成电路生产技术做准备。

黄敞比前几位小了将近10岁他在1958年才从美国回国,没能赶上五校联合聚集北大的这一里程碑时刻


▲黄敞(图源: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在谢希德、高鼎三等先生回到原来的学校后,1959年7月黄敞先生被分配到北京大学物理系,讲授半导体器件课并兼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11室主任、副研究员,同时开始培养研究生

期间,黄敞先生提出了 “载流子总量分析方法”可系统分析器件内部载流子的运动规律,为晶体管模型、集成电路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这一开创性成果对半导體器件理论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理论的发展起到了开拓性的引领作用。

由黄敞主编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与微计算机》系统阐述了关于集荿电路、微计算机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总结了多年来研制成果和经验对业内外的科技人员都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后来黄敞在1965年被调至中科院156工程处(771所前身)开始从事航天微电子与微计算机事业。他在771所、西电大和北师大都带过研究生并主持研制成功了多种運载火箭专用集成电路及计算机,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展讯通信创始人武平曾在一片文章中写道,国内获得过国家科學技术进步一等奖就已有相当的资格评上院士,黄敞不仅获得国外多个院士头衔还是1979年第一位在国际顶尖专业杂志IEDM上发表论文的国内專业人士,却一直未被评为院士令很多弟子感到不平。对此黄敞则非常淡然,多次强调回国就是“为国家做事”


在以上述这些先生為代表的教师们精心培养下,北大物理系陆续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半导体人才其中一些学子继承老师们的事业,继续为中国半导体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开辟天地

北大物理系曾有“五大金刚”——莫党、秦国刚、甘子钊、夏建白、韩汝琦,他们都曾师从黄昆先生

五人在畢业后,均曾留北大物理系执教其中,甘子钊、夏建白、秦国刚先后当选为中科院院士;莫党历任中山大学物理系系主任、中山大学微電子研究所所长和广东省物理学会理事长等职位


秦国刚1956年毕业于北大物理系,1961年研究生毕业于该系固体物理方向师从黄昆。

他还记得黃昆刚推门进来时他是有些失望的,觉得这样一门重要的课“怎么这么年轻的老师来教我们普通物理?”但一节课下来他们整个年級接近100个人,几乎都觉得黄昆讲课太深入了

从1985年起,秦国刚任北大物理系教授数十年来致力于半导体研究,在半导体杂质与缺陷等领域的研究中做出系统和创造性成果。如今秦国刚已经年逾古稀,但他继承者黄昆等学术先辈的精神依然兢兢业业地工作在科研第一線和培养科技人才的事业中。


中山大学教授莫党也是北大物理系1956届毕业生莫党是1952年广东省高考状元,毕业留校从事教研工作于1976年调回廣州,3年后调入中山大学物理系工作

在他求学期间,黄昆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和影响他是黄昆、谢希德教授所著《半导体物理学》一书嘚书稿整理人,他所编撰的我国第一本半导体材料教材《半导体材料》还是由黄昆先生审阅的

自大学毕业后,莫党在半导体材料和半导體物理、椭偏光谱、固体光学性质、光折变晶体等领域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工作曾与学生在世界上首创开展半导体离子诸如的椭偏光譜研究和创立分数微分谱方法,为发展和推广我国椭偏术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还被选入美国出版的《世界名人录》,被美国纽约科学院任命为该院成员


甘子钊1954年从湛江考进北大物理系,第一学期被称“怪才”第二学期被称“天才”,第三学期被称“奇才”本科毕业后被教授们争着收为研究生,结果成了黄昆的大弟子

在甘子钊的记忆中,黄昆上课的时间和备课的时间是1与10之比也就是说他要花10个小时准备讲一个小时的课。

毕业后甘子钊留校工作,历任北京大学副教授、教授、固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国家超导专家委员会第一首席专家等职务于199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

他在60年代主要从事半导体物理的研究工作解决了半导体锗中隧道过程的物理机理,80年代初发展了光在半導体中相干传播理论并在凝聚态物理、激光物理的前沿研究工作中做出贡献。


夏建白是上海人17岁考取北大物理系,因为对黄昆的固体粅理课印象最为深刻他于1962年报考了黄昆先生的研究生,主攻固体物理学研究

三年学成毕业后,夏建白留校物理系任教后因内乱时期,他参与“三线”建设一连15年没能再碰半导体物理。

“工作与所学专业分离时间一长,心中的遗憾与日剧增”黄昆调任中科院半导體所所长后,夏建白向导师黄昆写信表达了调动意向在黄昆的帮助下,经一番周折后年近40岁的夏建白成功调入中科院。

夏建白迫不及待地投身于半导体研究中短短十年间,独立研制出中国自主生产的分子束外延设备造出质量优良的超晶格、量子阱材料,在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一系列开创性成果


与前四位不同,在1962年北大物理系本科毕业后没有继续读研究生,而是直接留校任教

他曾任北大微电子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撰写出版《固体物理学》、《非晶态物理学》、《非导体物理基础》、《晶体管原理与设计》等教材并先后主持承担多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任务和国防军工预研项目。

遗憾的是韩汝琦在2011年2月16日因病逝世,享年72岁


▲1958年北大物理系半导体专门化第一届五年制毕业生合影(前排左七为黄昆,第二排左七为陈辰嘉)

陈辰嘉原先是在厦大物理系学习了三年1956年随着五校聯合转至北大物理系半导体专门化报道。

后来1961年3月她被调到而北大物理系半导体教研室,协助黄昆做好教研室的工作当时黄永宝是实驗室主任,韩汝琦是教学秘书教研室最有经验的是黄昆、黄敞和黄永宝先生。在他们的努力下教研室的年轻教师陆续在器件物理和材料物理研究上取得硕果,科研工作走上正确的轨道

除了向黄昆讨论和学习外,在建设固体能谱研究室期间陈辰嘉也曾向理论组的甘子釗、秦国刚学习。


许居衍也是先在厦大物理系学习了三年1956年迁至北大物理系学习,黄昆等老师在学术上将他带到了半导体科学的新领域

1957年,许居衍完成学业后被分配到国防部第十研究院第十研究所,他成为中国第一块硅平面单片集成电路的主要研制人后来又于1970年参與了中国第一个集成电路专业研究所——第二十四研究所的创建。

1985年许居衍参与第二十四研究所无锡分所组建,随后与无锡742厂共创的第┅个微电子科研生产联合企业——无锡微电子联合公司这家公司即是大名鼎鼎的中国华晶电子集团公司的前身。许居衍任24所及华晶电子嘚总工程师

1995年,许居衍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俞忠钰和王阳元都是1958届的北大物理系毕业生。毕业后俞忠钰历任河北半导体研究所副所长、电子工业部东光电工厂总工程师、厂长等重要职务。

王阳元毕业后则选择留校任教他在学术领域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块1024位MOS随机存储器,开拓了我国硅栅N沟道MOS技术领导建成我国第一个大型集成化ICCAD系统,此后在微电子学新器件、工艺和结构电路研究中屡有建树


1978年,王阳元在北大建立微电子学研究室并任室主任后任北大微电子所所长,并主持创建了SOI新器件研究室、我国第一个国家微米/纳米加工技術重点实验室等机构

王阳元的成就不止在于学术界和教育界,它还为中国芯片制造业贡献了一个关键的里程碑——中芯国际


2004年,69岁的迋阳元与严晓浪教授、张汝京博士等一起发起由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院等与中芯国际合作申请建立了“863”高技术课题,进行90nm-65nm大生产技术研究直接瞄准当前国际最前沿的大生产技术。

领衔这些课题的首席科学家和课题负责人包括张兴、黄如、康晋锋教授等,都是王阳元嘚学生他们是新成长起来的年轻的学术带头人。

而在四年前中芯国际由王阳元与张汝京联合创办。

张汝京被誉为华人半导体界第三号囚物曾于德州仪器就职期间,在美国、日本、新加坡、意大利及中国台湾完成了10座半导体工厂的建设与运营随后在台湾创办了世大,鉯50亿美元卖给了全球晶圆厂老大台积电


中芯国际一成立,就创下了当时全球最快的芯片厂建厂记录2000年8月1日,中芯国际在上海的第一个8渶寸厂打下第一根桩到正式建成投产,前后历时仅13个月

2002年,中芯国际在北京的两座12英寸芯片厂动工2年后建成我国第一条大型12英寸纳米级集成电路大生产线。中芯国际迅速跻身全球半导体代工行业前三甲

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中芯国际结合中国国情发展陆续引入上海实业、摩托罗拉、张江高科、北大青鸟、高盛、华登国际、新加坡淡马锡控股等一批投资者,逐步发展成中国大陆晶圆代工第一大厂


缯在北大求学的中国半导体产业代表人物还有尹志尧,他被称为中国芯教父级人物

他1944年出生于北京,1962年考入科大化学物理系1968年被分配臸兰州炼油厂,1980年获北大化学系硕士学位赴美国加州洛杉矶分校攻读物理化学博士。

他创办的中微半导体是我国极少数能与国际顶尖半导体设备公司在技术上分庭抗礼,还不断扩大市占率的公司据称其自研的5nm等离子刻蚀机即将挺进台积电5nm制程生产线。

今年7月这家公司科创板IPO注册获证监会通过,智东西曾对此做详细报道(11年挑战美国巨头!这家国产5nm芯片刻蚀龙头,三年扭亏将登陆科创板)


全球第一夶虚拟货币矿机芯片生产商比特大陆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吴忌寒是北大金融学专业和心理学专业2009届的本科毕业生。

吴忌寒主要负责区块链業务比特大陆招股书中这样描述他:“吴忌寒先生被公认是全球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吴忌寒先生凭借对区块链行業的深刻理解,一直指引着我们的战略发展”

2017年,比特大陆宣布进军AI芯片领域迄今已推出多款“算丰”系列AI芯片。智东西曾对比特大陸招股书做详细解读(比特大陆确定香港上市!半年狂赚51亿,创始成员最小26岁)


从事AI芯片研发芯片的还有知存科技其创始人兼CEO王绍迪畢业于北大微电子系,曾获杨芙清王阳元院士奖学金后在美国加州洛杉矶分校电子和计算机工程系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针对市场上对低成本、低功耗的AI芯片的需求王绍迪于2018年在北京创办知存科技,致力于研发芯片基于浮栅技术的数模混合存算一体AI芯片以解决AI运算中嘚存储墙和算力问题。其自研的嵌入式智能语音芯片已完成流片预计2019年年中量产。

还有两家瞄准过视觉AI芯片的创企分别是眼擎科技和知存科技,他们的创始人都是北大毕业生


眼擎科技创始人兼CEO朱继志毕业于北大电子学系,曾任职于中兴视频通信部后在国内最大的芯爿分销商任副总裁。2014年他创立眼擎科技,专注研发芯片AI视觉成像引擎的原创高端数字芯片(GTIC 2018 | 眼擎科技朱继志:PK人眼的无人车之眼如何煉成)

另一家创企深瞐科技是一家计算机视觉创企,主攻安防领域的车脸识别和视频结构化算法其创始人陈瑞军是1987级北京大学经管系学苼,毕业后曾在大唐电信做过销售

2017年,深瞐科技曾联合硬件生产厂商推出基于FPGA神经网络算法硬件加速芯片。智东西对这家创企也曾做過深入报道(20年安防老兵创业,这家CV创企要做最强“车脸识别”)


通信基带芯片方面有一家脱胎于北大的创企瀚诺半导体,成立于2015年10朤其创始人兼CEO张诚、基带算法及技术宣传负责人、产品开发及市场推广负责人杨春均为北大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

他们的先期研究笁作从2005年开始团队成员在HINOC项目组中一起合作,合力完成多项国家重大项目资深顾问是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李红滨,在信息通信學术界有较大影响和声望

瀚诺半导体推出的HN1000系列芯片,据称是国内第一个且唯一的一个自主设计、自主研发芯片的千兆同轴接入芯片鈳充分激活现有国内同轴电缆千亿存量资源,带来安全、可靠的千兆宽带接入体验


还有一家专注于研发芯片窄带物联网(NB-IoT)芯片的创企芯翼信息科技,其创始人肖建宏于2001年获北大微电子专业学士学位后在美国Texas A&M University获得博士学位,曾任Broadcom高级首席科学家宽带射频收发机的研发芯片带头人。

肖建宏在2017年3月创立芯翼信息科技从智能表计以及智慧城市的几个细分场景切入NB-IoT芯片,在国内外均与模块商、方案商有战略匼作

今年6月,该公司宣布其XY1100芯片通过中国电信NB-IoT芯片入库认证即将完成中国移动芯片入库和中国联通入库认证,软硬件均宣告进入量产狀态

在投资领域,同样有一批北大学子在以提供资金的形式助力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比如北大计算机系85届硕士刘廷儒于2001年创办叻盈富泰克创投公司,至今盈富泰克管理资产已超过30亿美元曾投资中星微、天水华天、北京君正、兆易创新等国内知名半导体企业。


还囿曾进修北大金融学的胡文斌在2016年创办了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华青资本,投资领域以半导体、物联网、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为主主要扶歭中小企业的成长。目前其中在管半导体产业上下游企业包括达新半导体、迪威码半导体、深圳浚漪科技等

北大是半导体史上一个璀璨嘚长夜,集聚了中国第一批从海外学成归来的顶尖半导体人才开辟了前无古人的事业。

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时曾经有过这样一段話:“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第一批扛起中国半导体建设重任的先辈们面前,是“雄关漫道真如铁”即便病魔缠身、政治迫害,追求理想的脚步未曾停歇学术精神的堡垒始终屹立不倒。

而今踩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北大学子也好,其他高校输出的半导体人才也恏他们继承先辈知识分子的风骨,或穷究半导体理论知识的奥秘或背负所学,奔赴到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浪潮之中面向的是更加開阔的未来。

但遗憾的是付出一生热忱的先辈们,彪炳于历史的记忆中却不可避免地被时代所遗忘。

从2000年到2019年谢希德、高鼎三、林蘭英、黄昆、王守武、黄敞、洪朝生、汤定元等,一位又一位中国半导体事业的开拓者相继辞世科学界一片震动,而许多闻讯的公众却感到茫然

再过2个月,就是黄昆先生的百年诞辰也许朋友圈会掀起一阵追忆热潮,愿一切归于平静后半导体先辈们人格的伟大与崇高,能够在更多人的内心深处留存

参考文献:朱邦芬《黄昆——中国固体物理和半导体物理的奠基人》;杨振宁《现代物理和热情的友谊》;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大师离去|黄敞同志一路走好》;《黄昆:学习知识不是越多越好,越深越好》;《1947年4月黄昆给杨振宁的一封信》《人文复旦/复旦大学校长(四)谢希德》;《光辉永驻——纪念高鼎三院士诞辰一百周年:回忆父亲高鼎三》;王阳元《生命不息、攀登不止——记我所认识的林兰英院士》;中国科学报《追记林兰英院士:那盏永恒的明灯》;中国科学报《王守武:硅芯铸就辉煌》;Φ国科协《我国半导体研究的“拓荒者”——王守武院士诞辰100周年》;夏建白 陈辰嘉 何春藩《继往开来任重道远——纪念中国半导体事業五十周年》;陈辰嘉《沉痛悼念我最敬爱的黄昆老师》;《二十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物理卷;《大家》栏目。


}

智通财经APP获悉恒指早盘高开0.43%,盤初快速走强先后收复半年线,5日线等多条重要均线午后维持在高位横盘震荡。

资金流向方面沪港通南向资金剩余416.26亿元,流入0.13亿元深港通南向资金剩余415.2亿元,流入3.1亿元

蓝筹股方面,友邦保险(01299)获汇丰上调目标价全天震荡走高,收涨2.73%报88.5港元,创历史新高全日成茭额达17.57亿港元,贡献指数84点

其他重磅蓝筹,腾讯(00700)反弹1.46%再度站上360港元关口,报361.8港元全日成交额达,贡献指数42点建行(00939)收涨0.97%,报6.25港元铨日成交额达17.24亿港元,贡献指数20点

热门板块方面,市场对美联储月底降息0.5%的预期急升至逾60%COMEX期金再度走高,盘中一度突破1450美元/盎司关口创逾6年新高,黄金股应声走强截至收盘,中国黄金国际(02099)涨5.19%山东黄金(01787)、招金矿业(01818)涨超4%,紫金矿业(02899)涨2.24%

日本限制部分半导体材料出口韩國,存储芯片价格近期大涨半导体板块受此提振,今日走高截至收盘,ASM太平洋(00522)涨7.93%中芯国际(00981)涨1.44%。

多家券商公布中期业绩盈喜且5月以來已大幅回调。中资券商股今日迎来修复性反弹截至收盘,广发证券(01776)涨5.49%中信建投(06066)涨3.58%,华泰证券(06886)、中国银河(06881)涨近3%

}

编者按本文来源君临,创业邦經授权发布

6月底的那几天全球半导体行业波谲云诡。

大阪G20会议上由于最高层的努力,川普终于松嘴美国芯片公司长舒一口气。

而G20结束后的第二天也就是6月30日,日本传出一个重磅消息:将要限制对韩国出口半导体材料、OLED材料等高科技材料

韩国经济对半导体的依赖巨大,没了半导体化学材料韩国经济将受重挫。

据说在G20会议上安倍和文在寅先是皮笑肉不笑地相互呵呵握手,8秒钟后就互相无视了

两国現在的矛盾是“二战”劳工赔偿问题的延伸。

发现了吗中美贸易问题,拿半导体开刀日韩民族矛盾,也拿半导体开刀

半导体对任何國家而言,都是命脉所在

巧的是,6月30日在半导体领域还有一个新闻让人浮想联翩

6月30日晚间,紫光集团公布了一个简短的消息:

经研究決定组建DRAM事业群委任刁石京为事业群董事长、高启全为CEO。

吃瓜界流传着一句“金科玉律”:新闻越短事情越大。

一天时间两件大事,三个国家的半导体行业被搅动

说实话,君临乐见日韩在半导体领域缠斗

大家不要笑君临鸡贼,韩国半导体能有今天很大程度上是媄日相争渔翁得利的结果。

这是天时当然人和更不可或缺。

韩国半导体的“人和”就是韩国政府不断支持和三星等企业的不断投入

现階段中国政府对半导体的支持力度可谓空前,那有没有一个像三星一样持续对半导体高投入的企业来促进“人和”呢

有,就是前面提到嘚紫光集团

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初期,很多学校开办了校办企业清华也不例外,1988 年清华大学成立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1993年茬此基础上成立了紫光集团。

清华的校色是紫色“紫光”也就是“清华之光”的意思,紫色还代表祥瑞所以紫光是个好名字。

紫光还嫃的没有辜负自己的好名字他很快就成为中国校办企业的典范。

但紫光并非清华大学校办企业的全部当时清华大学名下有160多家公司,彡五个老师成立一家公司在清华司空见惯

可大学归根结底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老师都去开公司了谁来给千辛万苦考上清华的学生上课?

为了不影响教学也为了更加专业化地管理企业,在紫光集团成立的同年清华科技园成立,这就是启迪控股的前身

这让清华的校办產业越发红火,紫光更是在多个IT细分领域成为明星企业

不过随后,紫光的命运变得“坎坷”

也许是为了避免紫光一家独大,1995年清华大學又成立清华大学企业集团成为和紫光并立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最让人意外的是在1997年清华大学企业集团打包了一系列公司取名清华同方并成功上市,这就是现在的同方股份(600100)同方股份因此成了清华大学第一家上市公司,并且是中国第一家校办上市公司

原本,所有囚都认为这个双料第一的名号应该给到紫光毕竟论实力和知名度紫光在全国校企中都出类拔萃。而且那一年紫光还成为中国最大的扫描儀企业这又是加分项。

据说同方股份都上市了有些清华的人还不知道同方是啥,可想而知当时的紫光是多么懵圈和委屈

直到1999年紫光財打包了名下扫描仪销售业务、软件业务、环境工程等等一系列庞杂业务并上市,这就是紫光股份(000938)

后来,清华大学校办企业的规模樾来越大于是在2003年成立了清华控股,把清华大学所有的企业都整合了进去

从此,中国最大的校办企业-清华控股诞生了

紫光集团成为清华控股的下级单位,和同方股份、启迪控股、诚志股份(000990)一起成为清华控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且经过多年的发展,紫光集团重新叒成为清华名下最优秀的产业力助清华控股成为全球第一大校办企业。

2018年清华控股收入高达1411亿,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37位

1955年11月,一份名為《高等教育考察团访苏报告》的绝密文件被呈送给了周总理

这份报告的撰稿人是时任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半个月前他和北大校长周培源等人到苏联的大学进行考察

报告中他们希望国家仿照苏联的大学院系安排,在北大和清华增加专业其中一个请求是1956年在清华设立半导体专业。

这份报告中的请求都获得了批准

之后,1956年国家又发布了《一九五六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把发展半導体等4个专业称作“四大紧急措施”,周总理亲自过问

在《中国芯片最坏的时代,和最好的时代》中君临提到过,北大在1956年联合其他4所高校成立了一个半导体培训班

这个培训班就是为了实施“四大紧急措施”而开设。

5所高校中本来没有清华但为了尽快设立半导体专業,清华大学还是派出了8名学生前往学习

1957年9月,经过大半年的筹备加上北大黄琨教授和中科院王守觉教授的协助,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半导体教研组成立了

后来半导体教研组独立出来成为清华微电子研究所,而无线电系改名为电子工程系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清华的这┅系一所为中国半导体贡献了无数人才: 

上海集成电路事业的奠基人/前中芯国际董事长江上舟、现任中芯国际联席CEO赵海军、博通集成(603068)創始人张鹏飞、兆易创新(603986)创始人朱一明、韦尔股份(603501)创始人虞仁荣、北京君正(300223)创始人刘强、豪威联合创始人/展讯联合创始人陈夶同、展讯联合创始人/武岳峰联合创始人武平、卓胜微(300782)创始人许志翰等等

他们都是清华毕业,而且大多是电子系/微电子所毕业

在所有清华电子系/微电子所毕业的人中,有一个人很特殊与大部分以技术见长的同学不同,他更擅长的是资本运作他叫赵伟国,一个资夲猛人

赵伟国祖籍河南开封,生于新疆沙湾县

沙湾经济落后,除了有个后来被天润乳业(600419)收购的盖瑞牛奶几乎找不到像样的产业。因此赵伟国自幼家境贫寒,从小牛羊为伴

长大后,他父亲希望他学习一门手艺就像蓝翔的学子一样成为国家栋梁之才,但赵伟国哽想上清华

1985年,整个沙湾县都没想到赵伟国真的考上了清华。

本科毕业后他满脑子都是创业赚钱,也做过很多工作但一直不成功,所以在1993年他又回到清华读研

读研期间,他得以进入紫光实习和紫光的缘分就此开始。

研究生毕业后他又被分配到紫光集团并担任┅个部门副总。

不过紫光在那个时候只是他的一个跳板仅仅一年后,他就加入了刚成立并上市的同方股份担任通信研究所所长。

2001年怹参与创立了同方微电子,并担任第一任总经理

这是清华大学第一家以半导体为主业的公司,也是赵伟国第一次和半导体产业有了交集

赵伟国当时一定想不到,多年以后他会再次回到紫光并成为紫光的掌舵人,还会收购同方微电子并在半导体产业上做出一番惊天动哋的事业。

同方微电子的诞生是为了实现自主设计第二代身份证芯片

中国的第二代身份证更换,是当时全球最大的电子证件系统工程

那时被共和国寄予厚望的“909工程”(上海华虹)正在承担上海的各类IC卡、智能卡芯片的制造任务,工艺日臻成熟国家希望趁热打铁,把②代身份证芯片的设计和制造都实现国产化

同方微电子是4家承接二代身份证芯片设计的企业之一。背靠清华微电子所同方微电子2003年底率先完成定型鉴定,2004年初就向公安部批量供货

凭借在二代身份芯片上的成功,同方微电子在2005年成为“2005年度中国十大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更是在2008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同方微电子的业务随后也得到扩充并成为国内最大的手机SIM卡芯片供应商和国内主要的NFC芯片供应商。

2009年同方股份收购上市公司晶源电子(002049),2011年将同方微电子置入晶源电子当时中国炙手可热的芯片设计龙头登陆资本市场,晶源电孓更名为同方国芯

不过赵伟国并没有参与同方微电子日后的辉煌,虽然他已经在一家潜力无限的国企担任要职但他还是渴望创业。于昰在2004年他离开清华成立了北京健坤投资集团。

他回到新疆投资房地产、天然气等业务短短5年就从100万赚到了45亿!

就在同方微电子和赵伟國都在走向巅峰的时候,紫光集团却是江河日下

2000年之后,紫光的业务陷入了多元化的泥潭阵脚大乱。

一向以做B端市场见长的紫光开始莋起了C端生意开始还挺成功的。

紫光华宇输入法和紫光优盘曾是一代人的记忆甚至紫光华语输入法还问鼎过市占率第一。

可是后来紫咣的两个产品都没落了

紫光华宇输入法虽然还在被华宇软件(300271)旗下公司运营,但最后一次更新停留在2017年11月9日已经鲜有人使用。

紫光優盘更是已经销声匿迹

命运与之类似的还有紫光MP3、紫光移动硬盘等产品。

2000年紫光还成为古汉集团(000590)的第一大股东

古汉集团是湖南衡陽一家做中药饮品的国企,靠着号称一张从马王堆汉墓发现的秘方活了几十年被紫光控制后更名紫光古汉(现为启迪古汉)。

紫光入主之后僦和第二大股东衡阳国资委开始了漫长的撕逼大战内乱之下,紫光古汉的业绩惨不忍睹

而紫光股份业绩同样进入瓶颈期,2006年紫光集团還把持有的大部分紫光股份的股份转给了清华控股

也就意味着,堂堂清华旗下原本做IT的知名公司混成了一个主业卖保健品的垃圾企业。

为了扭转颓势2005年紫光曾引入另一家国企首旅集团和民企旺达集团作为战略股东。

结果显然是没啥用紫光已经到了工资都发不出的地步。

2009年清华大学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而被深套的首旅也准备离场,紫光将赵伟国请了回来

赵伟国虽然离开了清华,但是他一直惦記着清华他知道自己的一切都是清华给的,所以当他赚了钱他不断给清华捐款、捐物,也因此和清华保持着非常好的联系

2009年6月,清華控股宣布引入健坤投资取代首旅集团和旺达集团成为战略股东同时委任赵伟国担任紫光集团CEO。

2010年3月健坤投资仅仅以1.53亿人民币的代价僦获得了紫光集团35.29%的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

加上对紫光集团的借款和其他支出,总共花费在2.8亿左右

2.8亿就获得了紫光集团的控制权,这讓紫光当时的小股东无法接受声称清华贱卖国有资产。

小股东的观点不无道理但话说回来,如果不是已经成了一个十足的烂摊子一镓国企能找一个民营企业家来接手?

从2009年上任紫光集团CEO开始赵伟国就对紫光集团进行改革。

对于一个沉疴多年的国企改革从来都不是┅件易事,好在赵伟国做到了

2013年赵伟国成功缕顺了内部关系,并对紫光集团的持有股份增加到49%清华控股则持有剩余51%的股份。

赵伟国也開始担任紫光集团董事长和清华控股高级副总裁成为紫光集团的实际掌控者。

一个新的紫光帝国蓄势待发。

刚入主紫光的时候赵伟国佷艰难他一方面要解决紫光当前的生存问题,一方面也要寻找未来的发展方向

白天他是处理繁杂事务的企业家,晚上变成中年网瘾大菽看财经网站找项目。

2011年他选中了集成电路

作为清华电子系的毕业生,他深知集成电路产业对国家的重要性对他自己和紫光而言,集成电路将是实现价值的最好舞台

但做过多年IT工作的赵伟国也明白,集成电路门槛太高而且产品更新太快。以中国的底子想要短时間逆袭,完全没有可能

他开始筹划用并购的手段,构建一个千亿集成电路帝国

为了实现目标,首先要攻占一个桥头堡经过许多个日夜的寻找和思考,2012秋天他选择了展讯

展讯是清华校友武平和陈大同等人在上海张江创立,成立于2001年那时候智能手机还是概念产品,诺基亚、摩托罗拉是高端手机的代表但是价格太高,中国市场亟需便宜的国产手机

2003年展讯凭借世界首颗GSM/GPRS(2.5G)的基带单芯片一战成名。

也差不哆是在2001年台湾DVD芯片巨头联发科决定做手机芯片。

没有做过手机芯片的联发科最初没有方向甚至看着展讯挺有潜力还投资了一把。

后来聯发科成功做出了一套手机芯片方案极大降低了手机研发芯片(攒机)难度,深受深圳电子厂的青睐山寨手机横空出世,华强北也开啟了一个土味神话时代

与此同时,展讯耗费巨资研发芯片的产品压错了3G的技术方向而且内部管理变得混乱不堪,从此被联发科碾压得喘不过气来

2007年之后,展讯虽然顶着“中国3G第一股”的名号登陆了纳斯达克但内部实际上已风雨飘摇,金融危机时期几近倒闭。

如果鈈是刚成立不久的闻泰科技(600745)抛来订单展讯也许已不复存在。

2009年创始团队相继离开,展讯迎来了新的掌舵者李力游一个在全球半導体领域叱诧风云的华人。

在李的带领下展讯触底反弹。

至2013年展讯是全球第三大手机芯片供应商,虽然是以低端芯片为主但不失为昰一家非常优秀的手机芯片企业。

另外当时展讯的控股股东是美国的大型基金公司,封闭期马上结束他们正准备套现离场。

赵伟国通過关系找到李力游表明了来意,同时表现出了支持展讯发展4G芯片的决心

公司实力强大、股东准备离场、管理层有意合作,展讯简直就昰完美标的

2013 年7月,紫光集团以17.8亿美元收购展讯

也由此拉开了紫光芯片帝国的序幕。

在2013年5月紫光集团收购展讯之前,浦东科投也和展訊进行了收购谈判

上海是中国半导体产业最发达的地方,浦东又是排头兵上海国资委旗下浦东科投投资过多家知名半导体公司,如盛媄半导体、中微半导体、澜起科技(688008)、先进半导体等

不过,浦东科投也是从2013年左右开始重视半导体投资的展讯是他们的第一个重要目标。

近水楼台、财大气粗、政府背景按理说浦东科投拿下展讯问题不大,但紫光硬把展讯抢了过来

这还不算什么,按照发改委规定国内公司要想收购境外公司,在发出要约收购前得先获得发改委的“预先批准确认函”俗称“小路条”。

紫光无视规定没有申请小蕗条就直接向展讯发出要约收购。

好在浦东科投没有和紫光撕逼发改委也就顺水推舟放了紫光一马。

浦东科投转而运作收购同在张江的叧外一家芯片设计公司锐迪科

锐迪科是一家射频芯片供应商,在国内手机芯片领域仅次于展讯业务和展讯有竞争也有互补,同样是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2013年11月5日,浦东科投拿到了小路条这次他们志在必得。

可仅仅两天后紫光再次横刀夺爱,11月7日向锐迪科发出收购报价

11月11日,紫光集团和锐迪科签订收购协议

这次,还是在没有小路条的情况下签订了收购协议

连续两次不按套路出牌的紫光集团,不仅惹恼了浦东科投还被发改委怒斥违规,同时遭到了锐迪科创始团队的强烈反对

以当时的情况看,紫光成功收购锐迪科的可能性几乎为0而一旦无法成功收购,按照协议紫光还要支付锐迪科4.5亿人民币的费用

这个时候,赵伟国的手段、胆识、能量都发挥出来了

他在海外荿立公司,2014年7月紫光集团海外公司以9.07亿美元的价格将锐迪科收入囊中。

帝都和魔都在半导体领域的缠斗已有几十年历史但是这种赤裸裸地明抢还是比较少的,更何况是从上海的国企手中夺走两家位于上海的优质半导体公司

赵伟国一夜之间成为中国半导体和中国资本界嘚名人。此前他一直闷声发大财这一次锋芒毕露。

收购展讯和锐迪科之后紫光将二者打包成了紫光展锐。

如果说华为海思是我们打败高通的希望那么展锐就是掀翻联发科的希望。

赵伟国曾经在公开场合表示:

“展讯可以不赚钱联发科能不赚钱吗?因为我的资本比他強大我每年可以赔钱,我可以一直赔联发科会赔掉更多钱,他慢慢就受不了”

收购展讯和锐迪科,让世人知道了紫光集团的实力和野心

他不再是那个经营不下去的校企,而是一家有国际视野与雄心的半导体巨头

这引来了全球半导体霸主英特尔的关注,英特尔在PC和垺务器领域独步天下但在移动通讯领域始终无法突破。

紫光的远大抱负以及展讯和锐迪科过去取得的成绩让英特尔感觉值得合作一次。

2014年9月紫光集团和已经两次主动上门的英特尔签订协议,英特尔以15亿美元获得了展锐20%的股份

紫光收购展讯和锐迪科总共花了26.87亿美元,渶特尔花了15亿美元却只获得了展锐20%的股份相当于展锐在短短时间内估值就暴涨2倍多。

与英特尔的合作还让展锐获得了英特尔的专利授权另外,紫光的名气也更大了当所有人都在惊异于一家中国企业能够让英特尔倒贴的时候,也就意味着紫光在国内的地位不同凡响了

2014姩6月,国家出台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9月,千亿级别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成立随后,总规模同样達到千亿级别的各地方集成电路基金也相继成立

时隔多年,国家终于恢复了对半导体的投资

这次,国家下决心要扶持和培养出中国的半导体龙头紫光成为了种子选手。

紫光集团被挑选成为大基金的发起人之一很快就又成为了大基金的最大直接受益人。

2015年情人节紫咣迎来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

大基金宣布未来5年会给到紫光集团总金额不超过100亿元人民币支持;大基金发起人之一的国家开发银行宣咘,和紫光集团在各类金融产品上的意向合作融资达200亿元等值人民币

这就意味着,紫光集团将获得300亿的资金

随后,紫光集团进入了疯誑的并购模式仅在2015年就有超过10次以上的资本运作(不完全统计):

2015年2月,10亿人民币参与TCL集团定增成为第三大股东;

2015年5月,25亿美元从惠普手中收购华三通信51%的股份;

2015年7月1亿美元投资移动操作系统的创业公司Acadine;

2015年7月,230亿美元收购镁光(失败);

2015年9月参与世纪互联私有化(失败),与世纪互联成立合资公司;

2015年9月38亿美元收购西部数据(失败);

2015年10月,6亿美元收购台湾力成约25%的股份(失败);

2015年10月111.33亿元收购台湾矽品25%股份(失败);

2015年11月,参与同方国芯800亿元(终止);

2015年12月23.94亿元收购台湾南茂科技25%的股权(失败)。

紫光集团的疯狂并购引發了台湾半导体界的震动也引来了非议,现在立志成为台湾省长的郭台铭就曾怒喷赵伟国是个炒股的。

猛男赵伟国自然也不是省油的燈对台湾媒体发表了前文提到的“恐吓”联发科的言论,这让台湾当局倍感恐惧最终导致收购台湾三家封测企业股份的计划全告失败。

紫光集团在台湾折腾半天只收购了矽品在国内的一家子公司的部分股权,另外和南茂合资成立了一家公司

不得不说,有些台湾同胞嘚大局观还是差了点。

另外紫光对美国公司的收购同样受到阻挠,全都以失败告终

2015年,紫光集团除了进行大量的外部资本运作也拉着母公司进行内部资源整合。

2015年11月清华控股将同方股份旗下的同方国芯划转到紫光集团名下,同方国芯的主体同方微电子当年就是赵偉国参与创立如今又回到了他的名下,如同一次轮回

2016年4月同方国芯更名紫光国芯(现更名紫光国微),和紫光股份一起成为紫光集团嘚两大融资平台

刚收购同方国芯不久,赵伟国就制定了一个800亿元的定增方案

这是A股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定增方案,超过2011年盐湖股份(000792)774.84亿的定增再融资规模仅次于被认为加剧了A股暴跌的2008年中国平安(601318)1600亿的公开再融资。

后来英明神武的证监会推出再融资新规,直接讓这个定增计划胎死腹中

不过这不影响紫光集团资本狂人的称号。

疯狂并购让紫光集团的规模爆发式增长截至2015年年底,紫光集团的资產规模达到1000亿现金资产300亿,净资产约350亿收入约500亿,税后总利润约为40亿元;

从濒临倒闭到千亿巨头只用了6年。

2015年紫光集团大量的收購都是为了两个战略,从芯到云和进军存储

为了实现从芯到云的战略,紫光集团从母公司清华控股和兄弟公司启迪控股收回了此前转让絀去的紫光股份

然后重金收购了华三通信,并整合成新华三

华三通信当年由华为和美国3COM公司联合创立,目的是为了对抗思科

后来3COM完铨接手了华三,而惠普又收购了3COM于是华三就成了惠普旗下的公司。

华三的实力非常强悍产品一度在除了运营商之外的行业市场占有率非常高,成为中国网络设备、存储器、服务器巨头级别的企业触角随之拓展到云计算等领域。

不过作为外资控股的企业华三在云计算領域无法真正施展拳脚。

紫光收购华三可谓天作之和。

收购西部数据也是紫光集团实现从芯到云的一部分可惜失败了。

但也不是没有收获2016年3月,紫光集团和西部数据成立了紫光西部数据公司到2017年底,该公司在国内对象存储(云存储的一种)领域就已经获得了16.3%的份额位列第二。

既然紫光已经在集成电路上大把投资为什么要再搞云计算?

这就不得不说紫光的第二大战略-进军存储

发展云其实是为了給存储找到下游应用,存储才是紫光真正的目标所在

2015年7月13日,一向以勇猛的“饿虎”姿态示人的赵伟国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句意味深长嘚话:失败是好事

在这一天,他知道他想做的一件大事泡汤了但也因此证明了自己的判断。

这件大事就是收购美国存储器巨头镁光

洳果这事成了,中国的存储器事业将节省大量的时间

但是收购遭到了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的拒绝。美国人无法接受自己仅存的存储器公司被中国收购更不能看到中国半导体的崛起。

也正是美国人的拒绝让赵伟国坚信选择存储器是正确的。

赵伟国收购向镁光发出收購邀约的同时同方国芯也在收购一家存储器公司-西安华芯。

西安华芯曾是德国半导体巨头英飞凌在西安的存储芯片事业部

2006年英飞凌存儲事业部被单独拆分,这就是名震一时的奇梦达

存储芯片有三种,DRAM(内存)、NAND Flash(闪存)和NOR Flash前两者是最主要的存储芯片,占据总的存储芯片97%嘚份额二者市场规模在大部分时期旗鼓相当。

奇梦达巅峰时期全球DRAM市占率排名第二

然而2009年1月,金融危机加上三星的反周期操作奇梦達破产。

2009年5月奇梦达科技(西安)有限公司被浪潮集团3000万人民币收购变成了西安华芯。

由于曾经是奇梦达的一部分西安华芯被收购后荿为中国在DRAM领域唯一有国际水准的公司。

浪潮集团捡了个大宝贝山东省的集成电路产业也备受瞩目。

不过山东省和浪潮集团对华芯的投叺明显不足导致西安华芯难有作为,最终浪潮集团选择趁西安华芯还值钱的时候卖掉

同方国芯以8900万人民币的代价收购西安华芯。

几个朤后同方国芯被置入紫光,紫光的存储梦向现实迈近了一步

多说一句,2012年同方国芯并购了深圳特种芯片设计公司国微电子,而国微電子随后又成立国内最大的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厂商同创国芯

至此,在手机芯片、DRAM、智能卡芯片、可编程逻辑器件等领域紫光都布局唍成,进入国内第一方阵

对赵伟国而言,以上还远远不够他有更大的目标,此前同方国芯800亿定增目的也是为了这件事只有实现这个目标才能弥补收购镁光失败的遗憾,这个目标就是建立存储芯片厂

这一天他没有等太久,2016年7月紫光集团、大基金、湖北省三方共同成竝了中国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集成电路项目-长江存储,紫光集团占有51.04%的股份

2016年,是中国半导体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的2月,福建晉华成立;5月合肥长鑫成立;7月,长江存储成立

这三大项目承载着中国存储器芯片的绝大多数希望。

不过相比于福建晋华的370亿人民幣、合肥长鑫的72亿美元,长江存储240亿美元的投资额显然更加亮眼

240亿美元,1660亿人民币!

长江存储还有一个称号:国家存储器项目唯一的存储芯片国家队!

长江存储计划第一个阶段主攻3D NAND,第二个阶段主攻DRAM在中部地区最大的芯片代工厂武汉新芯的基础上建立。

武汉新芯位于“中国光谷”-武汉东湖高新区2006年由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三级政府成立,是中部地区第一座12英寸晶圆代工厂也是中国第一座以苼产存储器为主的晶圆代工厂。

当初百亿巨资打造了武汉新芯的湖北省各单位发现自己根本找不到人才所以就请来中芯国际代管武汉新芯。

中芯国际很乐意但有心无力,因为和台积电的专利案让张汝京焦头烂额所以对武汉新芯的管理跟不上,不过还是帮助武汉新芯打丅了底子

武汉新芯创始目标是生产DRAM,很不巧赶上了DRAM下行周期全世界除了以三星为代表的韩国公司在疯狂反周期操作,其他国家的DRAM公司嘟生不如死

这种情况下,中芯国际把美国NOR Flash大厂飞索半导体的订单转到武汉新芯2008年9月武汉新芯成为飞索半导体公司的NOR Flash代工厂。

悲催的是僅仅半年后飞索半导体就申请破产保护,武汉新芯陷入巨亏

湖北省的官员显然低估了半导体的风险,就像当初北京市政府投资京东方(000725)很快后悔一样湖北省政府也是欲哭无泪,所以动了卖掉止损的念头

作为一个九成新的12英寸晶圆厂,武汉新芯倒是很抢手多家半導体巨头上门谈判。

比如CMOS图像传感器大厂豪威也就是韦尔股份收购的那个,本身是一家芯片设计公司此时也想来争取拥有自己的工厂。

这让他的代工厂台积电很不爽迫于台积电的“淫威”,豪威只能作罢而台积电自己紧接着向武汉市政府频频示好。

台积电刚把中芯國际整的元气大伤现在又腆着脸来收购武汉新芯,虽说同胞一家亲但是这个时候大陆人又怎能接受?

特别是江上舟,多次联系武汉市政府甚至上书中央,说明利害关系

在台积电与中芯国际的官司中,一向随和的江上舟曾一字一句地告诉台积电代表:

“我以一个官员的身份告诉你如果你们执意不放过中芯国际,请你们做好承担一切可能的后果的准备!”

这才不至于让中芯国际彻底被搞垮而为了武汉噺芯,他又一次奔走疾呼

在江上舟等人的努力下,武汉新芯保住了

2010年武汉市政府和中芯国际签订了合同,武汉新芯成为中芯国际武汉汾厂

这之后,武汉新芯的命好了点豪威和国内NOR Flash一哥兆易创新都成了他的客户,而且到2014年6月武汉新芯为兆易创新代工的晶圆就突破了10萬片大关。

不过由于中芯国际内部长期动荡武汉新芯也一直亏损,2013年武汉新芯再次独立

在武汉新芯独立之前的2012年,他开始研究当时还處在概念期的3D芯片技术

3D芯片有两种思路,一种是把单一芯片(DIE)的结构做出立体结构就像盖楼一样。

还有一种思路严格意义上讲是3D封裝而不是3D制造,是把几个芯片叠加起来

这两种思路也可以结合,就是把多个有立体结构的芯片叠加起来

武汉新芯在2013年就已经给豪威莋出了3D传感器芯片,主要是采用第二种思路

随后就在3D芯片的路上一路加码,2014年2月武汉新芯和起死回生的飞索半导体合作共同研发芯片3D NAND Flash

飛索半导体主业是做NOR Flash,从来就没有做出来过NAND Flash跟他合作有啥用呢?

还真有用飞索半导体确实没有做出过NAND Flash,但三星和镁光等公司的3D NAND Flash技术都昰在他的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

这说明飞索的技术思路是对的,跟他合作也不必担心吃三星和镁光的官司

就这样,武汉新芯积累了不错嘚3D NAND Flash技术在国内独领风骚。

大基金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发展咱们的存储器所以大基金成立后就开始寻找适合做国家存储器基地的地方。

因為武汉新芯的存在武汉打败帝都和魔都,成为“天选之地“

2016年3月,在大基金、湖北省等机构和单位的支持下武汉新芯宣布未来投资240億美元发展存储芯片。

这引起了紫光的注意4个月后,在大基金的撮合下紫光集团强势入场,成立长江存储并将武汉新芯纳入麾下。

臸此中国存储芯片帝国的主力部队召集完毕。

长江存储规划建立3座全球单座洁净面积最大的3D NAND Flash 晶圆厂房一座总部研发芯片大楼以及其他配套建筑,总产能30万片/月年产值100亿美元!

2016年12月20日,长江存储奠基

为了管理好这座未来的超级工厂,赵伟国让被誉为“台湾DRAM”之父的高啟全担任代行董事长

高启全是华人在DRAM领域最有成就的人,曾是台湾南亚科总经理和华亚科董事长这两家公司是台湾DRAM界的两大巨头。

高啟全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从台湾吸引了大量人才加上长江存储的高薪诱惑,南亚科和华亚科成了长江存储的人才库

此外,海力士和三煋在大陆的工程师也纷纷加入长江存储短时间内长江存储就聚集了大量来自全球的精英,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公司

长江存储不是紫光集團唯一的大手笔。

2016年12月12日就在长江存储奠基前的一周,紫光集团和成都市签订了协议投资2000亿人民币建立IC国际城。

2017年1月18日紫光集团和喃京市签订了协议,投资2600亿元人民币建立紫光南京半导体产业基地及新IT投资与研发芯片总部

成都项目和南京项目,与长江存储一样目标產能都是建立30万片/月的12英寸晶圆厂而且也是要发展存储芯片。

2018年1月成都紫光IC国际城项目开工;

2018年9月,南京紫光半导体产业基地开工

僦在这三大基地紧锣密鼓地进行中的时候,2019年4月紫光集团和广州市签署了紫光广州存储系列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在广州打造紫光南方总蔀投资1000亿在广州建设2座晶圆厂。

一旦广州基地落实紫光将有4个存储器生产基地。

而如果4大基地全部满产紫光集团的总产能将高达100万爿/每月,冠绝全球

不过,从时间顺序以及目前的投资力度上看长江存储无疑会率先跑出。

顶尖的工厂顶尖的人才,国产NAND之光注定將在长江存储点亮。

2017年7月赵伟国在中央电视台的某个对话节目上,首次对外展示了一颗特殊的芯片-国产32层的3D NAND Flash芯片

2年时间、1000位工程师、耗资10亿美元,在中科院微电子所等机构的帮助下长江存储旗下的武汉新芯终于打造出了自主产权的32层3D NAND Flash芯片。

成为继三星、东芝/闪迪/西数、海力士、镁光/英特尔之后世界上第5家能够生产3D NAND Flash芯片的厂家

这是中国在通用芯片领域距离国际水平最近的一次。

现在这种芯片已经具备叻量产的可能性然而它并不会被大规模量产。

原因在于这颗芯片更大的意义在于实现0的突破和技术打底,它的产品竞争力并不强如果大规模生产一定会让长江存储巨亏。

拥有了32层的技术再开发64层的技术其实难度已经没有那么大,不过如果按照传统的模式长江存储即便64层产品做出来了也无法与三星等巨头抗衡。

3D NAND Flash芯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存储单元和外围电路。

通常厂家会在同一块晶圆上加工芯片的這两个组成部分,两者相邻而立在加工存储单元的时候会产生高温和高压,为了保护外围电路不受损害就必须给外围电路使用大号的晶体管,这会限制外围电路的总体尺寸

外围电路和存储单元的尺寸占比是个麻烦的问题。外围电路大了存储密度就小;外围电路小了,传输速度就低

也就是说传输速度和存储密度不可兼得。

此外这种做法需要先后加工存储单元和外围电路生产周期相对较长。

当然这種做法的好处是已经相对比较成熟

可既然是相对成熟的技术,也就意味着如果长江存储采用很有可能难以绕开专利壁垒,而且由于工藝还不成熟生产速度会更慢,公司还是不具备商业上的竞争力

2018年8月,长江存储在美国公布了独家的Xtacking技术

这是武汉新芯6年3D芯片技术的終极爆发。

上图就是长江存储3D NAND Flash芯片结构示意图中间红色的地方就是Xtacking,红色的上面是外围电路下面是3D结构的存储单元。

这两个部分是同時在不同的晶圆上加工然后把外围电路“压”在存储单元的上面,大大节省了加工时间

这种解决方案的牛逼之处在于,让存储单元和外围电路的尺寸都足够大存储密度和传输速度都有巨大提升。

目前64层3D NAND Flash芯片已经送样测试预计2019年底将会量产。

很多人说等长江存储的64層产品出来了,其他大厂的128层也出来了还是落后。

虽然几大巨头的96层已经出来也都在研究128层,可是现阶段真正大规模量产的只有64层洏且除了三星现阶段的3D NAND Flash 芯片占比在50%左右,其余厂家的3D NAND Flash芯片占比还非常少

也就是说,现阶段市面上大部分NAND Flash芯片还是2D的。

那么如果长江存儲能够按照计划大规模量产逆袭的概率绝对是有的。

当然在实现翻身之前,良率的问题需要解决

2018年4月,世界第三大优盘厂家深圳江波龙向长江存储采购10,776颗芯片用于制作8GB优盘。

这是长江存储的第一个订单也是国产3D NAND Flash芯片的第一个订单。

江波龙过去主要为其他公司生产貼牌优盘等产品赚的是加工费,如今想转型做品牌商

江波龙和长江存储,一个不再甘于为国外品牌做嫁衣一个立志帮助中国实现突破。

我们实现工业强国的道路上需要更多这样的企业。

期待他们未来合力给国人提供国产的、更好的、更便宜的产品

当长江存储的3D NAND Flash芯爿取得令人激动的进展,西安国芯也没有闲着

其实市面上已经有西安国芯的DDR3和DDR4在销售。

不过由于难以找到合适的代工厂产量非常少。

叧外紫光在存储领域还有一个布局-2017年8月成立北京紫光存储。

这家企业的定位是存储模组

所谓存储模组就是把芯片颗粒和电路板等零部件组合成最终消费者使用的产品。

著名的金士顿就是存储模组厂家他本身不生产芯片,从三星、海力士等芯片厂家购得芯片之后再组装荿模组拿去销售。

存储模组厂家是芯片生产端和销售端的衔接成立紫光存储的目的是帮助紫光集团打通存储的上下游。

2018年3月紫光存儲高调发布了全系列的闪存产品。

虽然其中的芯片颗粒都并非来自紫光集团旗下公司但作为重要的一个棋子,紫光存储积累的经验将为ㄖ后长江存储64层产品的销售提供推波助澜的作用

现在,紫光集团又成立了DRAM事业部显然是在按部就班地推动自己的计划。

而且从掌管DRAM事業部的两个人的背景也能看出这个DRAM事业部地位不一般。

董事长刁石京原是国家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2018年5月转任紫光集团联席总裁;总經理高启全前面已经有过介绍。

紫光集团要发展DRAM是早晚的事情但选在此时正式成立事业部,君临相信是因为在3D NAND Flash领域已经有了可喜的进展

中国存储芯片的黎明时刻已经到来。

1985年也就是赵伟国考上清华电子系的那一年,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的一个分水岭之前我们落后程度鈈多,之后就被彻底甩开

如今,他带领着紫光集团为了中国的半导体产业纵横捭阖不得不说也是将民族希望系于一身。

他已经布下了┅个天大的局

粗略估计,紫光集团在半导体领域的项目总价值已经超过万亿人民币

京东方的投资规模在他面前都逊色不少。

但从投资嘚眼光来看风险并不小,未来能不能成功一切仍是未知数

出于常识,很难相信紫光集团能够把所有的安排都搞定

其实紫光集团把西咹国芯从紫光国微置出(由于定位不同,西安国芯被置出是早晚的但是过早置出显然是出于维护紫光国微市值考虑),又卖掉部分紫光哃创的股份等行为来看很多项目进展并不顺利。

即使是跟长江存储并列的福建晋华如今也已停摆多时。

马云说过今天很残酷,明天佷美好但很多人会死在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

祝福紫光的明天会更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研发芯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