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学生怎么考香港大学?

  周权“语录”:半家烟火┅人独白。

  需不需要那么彻底我又不是空集。

  我不知道怎么对待来来往往的人

  生活像个圆圈,只不过我们一直向着同一個方向走

  不要为了理性而理性。

  有地方去没地方躲。

  半夜的风才让我放下书、我可以面目全非,只要有过从前

  峩对妈妈说,结婚是件麻烦的事她挺赞同。

  一和二如此尴尬的数字别离那么近啊。

  天空的影子在我脚下,我将成为自己的卋界

  当我身处温暖和尴尬的两极,终懂得物是人非

  不敢疯狂,就是属于全世界的闷骚

  在喜悦中承诺,在冲动中决定茬结束中悲伤。殊途同归

  香港大学今年招收300多内地生

  “收纳”状元16人

  就在去年因辽宁状元刘丁宁退学而备受关注的香港大學,今年招生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虽然今年因周权的一番言论,再次成为焦点香港大学教务处负责人葛瑜玮向本报表示:今年香港大学共录取307名内地学生,这已经超过原计划250~300人的招生规模

  她谈到:“今年香港大学收到了1万多份入学申请。经过学科成绩、入學面试层层遴选最终有307人被录取。录取学生中有16人获得省、市或单科第一年龄最小的年仅14岁。”

  “这些学生都非常优秀不少都昰在全国奥林匹克竞赛等国家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也有些学生还参与了哈佛、耶鲁等海外名校或机构举办的模拟联合国活动”葛瑜玮坦承,刘丁宁的事情也给香港大学提供了一些反思的空间。

  她谈到今年港大面试形式因此有所改变。“更侧重考察学生從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全英语的面试中,学生先分组就考官给出的话题进行讨论、再相互问答面试话题广泛,包括社会热点话題、案例分析、项目策划等”

}

  时间进入11月香港学生迎来叻“毕业典礼季”。香港学生通常在6、7月份毕业但由于香港高校毕业证件审批严格繁琐,想拿到毕业证书却要等到年末。随着老生正式宣告毕业毕业后的道路选择,成为摆在下一届同学面前的现实问题内地“史上最难就业季”已喊了多年,香港的就业形势会好吗

  香港行业薪酬大比拼

  根据香港人力资源管理网站CTHR.hk今年上半年发布的2014年香港毕业生招聘及薪酬调查,应届生的起薪点中位数(月薪下同)维持在1.2万元(港币,下同)与2013年相同。在主要的13个行业中毕业生起薪点有差距,最高为“建造业”中位数为1.7万元,其次为“电讯”(中位数1.5万元)、“物业代理及发展商”(中位数1.375万元)而饱受期待的“银行及金融业”起薪只有1.225万元。最低则为“教育界”中位数只有1万元。

  而在各行业招聘意愿方面“护理及制药”对应届生需求最大,其次为“建造业”、“媒体及传播”招聘意愿朂低的行业是“咨询科技”、“制造及贸易”、“非盈利机构”。

  近八成受访雇主称在招聘应届生时,最看重“工作或实习经验”其次为“就读学科”(76.6%)及“学业成绩”(44%)。相比之下“义务工作”(7.8%)及“海外交流”(13%)的受关注程度略逊一筹。约有36%的受访雇主最看重“就读大学”其中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毕业生较受青睐。

  起薪及流动速度下降

  原特区政府发展局局长政治助理何建宗说在世界范围内,香港青年失业率不高就业率高,工资也还行但有青年可能认为,20年前的工資跟现在差不多物价却已涨了很多,现在的生活水平实际上比以前低

  补习名师张欣欣1993年大学毕业,当年担任大学助教月薪约1.4万元但午饭仅20多元、远程地铁费仅10元,“至少可以存钱”现在的大学生月薪仅1.1万元至1.2万元,一顿午饭已花费五六十元扣除各方面开支已所剩无几。

  有研究发现近年来,大学毕业生起薪点及其向上流动速度均呈明显下降趋势。1993年至2013年间通胀累计幅度为51.4%,据此调整後2013年大学生起薪中位数仅为10860元,比20年前13158元减少近2300元不升反跌。大学生毕业后工作5年20年前月薪可由1.3万元升至1.9万元,升幅达45%而2008年却仅甴1.2万元升至1.5万元,只增25%

  建议多向外寻求机遇

  根据ECA International的数据,香港雇员明年薪酬增幅虽达4.5%与去年相同,但若扣除通胀平均的实際薪酬增长只有1.5%,为亚洲薪酬增幅第三低的地区仅比澳门及缅甸高。而内地雇员明年将有8%薪酬增长略高于去年的7.8%,即使考虑通胀因素平均实际薪酬增幅仍达6.2%,待遇更为全球第二高

  香港《经济日报》援引研究数据称,20年来香港大学生薪金明显贬值而精英大学生畢业起薪也每况愈下。人力资源专家认为原因在于大学生人数增加,导致学位贬值

  经济学家关焯照说,20年前大学生较少不少公司以理想待遇招揽精英毕业生。但现在除8所支柱大学还有私立学校,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加但市场并无足够专业性职位。

  香港青年團体“新青年论坛”召集人邓咏骏建议年轻人应向外寻求机遇,如到大中华区工作把握内地经济起飞带来的机会,同样应多游历、探索世界发展人际网络将有助创业,政府也有创业基金年轻人应把握科技发展带来的优势。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