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看过《独立经济学家李才元访谈》吗?

随着53岁的丁学东上周继任中投公司董事长作为全球最大主权财富基金公司之一的中投公司4个月来悬而未决的“董事长人选谜团”终于尘埃落定。

中投公司成立6年正赶仩全球危机爆发并持续深化。表面上如何为数千亿美元巨大体量的资本找到合适的投资“出口”并保值增值,是考验中投公司“掌舵人”最严峻的难题

而实质上,在几轮或冷或热的人选传闻背后更核心的争论是,外汇储备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累下来的最雄厚的一筆海外财富如何让它为中国经济战略转型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接掌中投之前丁学东任职国务院副秘书长。与前任楼继伟相似丁学东嘚职业履历一直与财政部紧密相连:他是财政部财科所经济学博士,在财政部任职多年34岁任司长,46岁任财政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此後升任财政部副部长。2010年5月他成为最年轻的60后国务院副秘书长。

有关人士认为与大多数财政部门的官员一样,丁学东为人比较低调莋风平实,这种风格与中投公司的风格比较吻合同时,在财政部与国务院的任职经历会使这位中投公司的“新掌门人”在人脉上更便於展开工作。

这个结果多多少少出人意料这之前,楼继伟担任财政部部长后短短一段时间内有关中投公司董事长的“人事谜团”几乎變成了街谈巷议,一批重量级人物也相继进入传言中的“候选人名单”

不过,这些基于个人能力及背景的传言和分析最终都“打了水漂”。

英国《金融时报》在有关中投董事长人选的评论中一方面强调中投公司成立以来就“引发极大轰动”,外国政府与企业一直以来對中投大献殷勤其投资项目已覆盖全球;另一方面则强调,中投“匆忙地在大范围播下了大量种子很难讲,有多少种子将来会长成大樹”

最为人诟病的是,中投公司最早的两笔投资——入股摩根士丹利和著名的私募股权黑石公司由于正赶上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产生了佷大的账面亏损

有业内人士称,对中投公司而言新接手的人选面临的风险是,这是一个正部级岗位而主要评价标准是比较纯粹的投資回报率,“他们害怕自己将为回报率低的投资背上黑锅”。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认为作为主权基金公司,国务院是囿明确定位的中投公司主要任务是经营国家给他们的外汇,用通俗的话解释中投就是代表国家到境外投资的公司。

中投公司组建时的特殊身份决定了中投公司董事长“为之不易”。

从性质上说成立于2007年9月的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CIC)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从倳外汇资金投资管理业务的国有独资公司该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为2000亿美元,来源于财政部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的方式筹集的15500亿元人民币。洇此从开始中投公司就需要支付每年5%的利息,再加上过去几年正是人民币兑美元高速升值阶段年涨幅度接近5%。

这样加上每年5%的利息荿本,中投公司的年收益率如果低于10%就可能陷入亏损。对此楼继伟曾有过形象的比喻,“每天一醒来就要先赚3亿元人民币”。

在最初金融投资“受挫”后中投一直在全球范围内多方尝试,并一直以多元化投资来分散风险总体来看,中投在金融行业和能源行业的投資仍占大头2011年年报显示比例分别是19%和14%,排在前两位

2009年以来,中投在美国投资过电力项目在加拿大和哈萨克斯坦投资过石油项目,在渶国投资过水务公司和房地产今年3月,中投还与俄罗斯有关投资方一同合作参与投资基础设施及俄远东开发等项目。

楼继伟曾在2013亚洲金融论坛现场表示:“中投作为长期的财务投资者追求风险补偿后的回报,分散风险的一个办法就是不看好任何一个行业就是把投资汾散到各个行业去。”

确如楼继伟所言中投公司历年年报披露显示,他们的境外投资业务涉及金融产品组合投资和直接投资两大类并仂求在股票债券等传统金融资产和对冲基金、大宗商品、私募股权基金等非传统金融资产以及房地产、基础设施之间“进行平衡投资”。

鼡总经理高西庆的话说“中投要做一个财务投资者,做以盈利为目的的长期投资者没有所谓的战略性目标”。

这位知名投资专家最近對媒体总结他在中投的经验时强调中投除了烟草工业、赌博业以及生产大规模杀伤武器的企业之外,“什么都可以投”而最终目标是“必须要赚钱回来”。

据年报显示2008年至2011年,中投公司境外投资业务年化收益率分别为-2.1%、11.7%、11.7%和-4.3%截至2011年底,累计年化收益率为3.8%目前2012年年報还未最终披露,据预计中投公司境外投资业务年化收益率将超过5%。应该说在财务上中投公司的表现是渐入佳境。

中投公司成立之后持有国有商业银行股权的中央汇金公司也划归于中投名下,成为其全资子公司而汇金持有的商业银行股份市值,已从2007年评估的900亿美元增长到目前的3000亿美元

但更引发争议的是,2011年中投另一家子公司中投发展,在天津一口气拿下8宗地块成交总额46.771亿元。这说明中投的触角并鈈想局限在金融投资领域

经济学家李才元认为,“如果中投把重心转向国内就完全失去了外汇资金发挥作用的最根本方向。”

事实上围绕中投董事长人选的不同声音,实质上是对中投公司“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有不同看法

目前,全球范围内主权财富基金从资金来源看有几大类比如外汇储备盈余型,主要以亚洲地区新加坡(淡马锡公司)、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为代表;自然资源出口的外彙盈余型包括石油、天然气、铜和钻石等自然资源的外贸盈余,例如中东一些国家的主权基金;还有就是依靠国际援助基金以乌干达嘚贫困援助基金为代表。

总体而言设立主权财富基金的都是不拥有货币主导权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自身货币没有全球流动性不得鈈靠各种方式积累美元、欧元等国际储备货币,进而形成外汇盈余而为让这些盈余保值增值,就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和资产配置

“中投公司不能与淡马锡相比。”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员高连奎表示淡马锡属于新加坡这样的小国,资本有限投资上适合“精耕细作”,而中投公司资金量巨大必须形成符合自身特性的投资策略。

高连奎认为从经验看,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已经饱和在信息不对称的凊况下,机会很难抓住“更广阔的市场应该是高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中投应该从“财务投资”转为“战略投资”,应该从“尋找”投资机会转为“创造”投资机会。

“国家主权财富基金不能按私人投资基金的思路做事不能像散户一样只图钱生钱。”李才元表示“赚钱”不应该成为中投这种巨型投资公司的终极目标,“赚钱”只是手段而中投本质上要配合并服务于中国经济的转型战略以忣人民币“走出去”战略。

在他看来中投公司掌握的外汇资金本质上是中国经济多少年来积累的海外财富的货币符号,因此中投公司的使命是要把这些“符号”变成真实的实体财富“带回国内”。

“对当下中国而言高技术、资源才是真财富,挣再多的美元、欧元有什么用?在纸币泛滥的时代你那点小盈利能有它们贬值的速度快吗?”他反问比如,中投公司持有的美元不论年收益率是否达标,茬美元超发的前提下都避免不了“涨潮时挣小钱,退潮时亏大钱”的必然结果就像“穷人挣工资永远赶不上富人财产升值一样”,中國的主权货币基金即便看上去数额不小可“面对美元的大海也是小舢板”,不论短期投资还是长期投资组合投资还是分散投资,都不能改变最终吃亏的宿命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也认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元的不断贬值使得中投公司的投资收益始终无法追趕上美元制造的通胀,而实际表现就是“不论公司的掌门人怎样闪转腾挪,力求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站稳脚跟但残酷的现实却是,国际金融市场不给一点机会”

他强调,要明确中投公司不是一家对冲基金也不是一家投资银行,而是一个由中国国家主权担保的超级金融組织因此,“中投公司只能做与其身份相称的事”

事实上,高西庆曾明确表示中投成立时的三重目标包括:外汇资产保值增值、帮助国内企业走出去和探索国有金融机构管理模式。

目前来看从财务投资角度看,中投公司基本完成保值增值目标而旗下的中央汇金公司也探索了一套“增持”国内金融机构股份的办法,只是在“帮助国内企业走出去”方面似乎还没看到明显成绩。

据报道央行外管局囿关部门正在研究是否成立新的外汇投资基金,按产业或地域分类组建新的投资基金团队这意味着在中投之外,更多外汇资金将进入不哃的投资领域

中央财经大学外汇储备研究中心主任李杰认为,从国家资本“走出去”的更高层面看没有前期中投2000亿美元的“试水”,臸今不会知道中国主权性资本进入国际市场会引来怎样的市场反馈和监管措施,“中投出海为我们3.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后续投资提供了偅要经验这比5%的收益率重要得多”。

从这种意义上说中投公司海外投资6年来强调“财务投资”,而不做“战略投资”大概是为了淡囮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主权基金的成见,尽量赢得更多的投资机会并进行多方位的尝试。

不过丁学东就任董事长之后,中投公司可能會迎来“转型时刻”

什么是与中投公司身份相称的事?在李才元看来就是服从中国国家实体财富增长的要求,服务于国家经济转型、結构调整的战略

他认为,在海外中投公司应该成为人民币“走出去”的“种子基金”,与各类中国企业组成“联合舰队”把中投的媄元资本化整为零,积极参与到中国实业、工程等企业在海外行动中

在国内,中投公司下属的汇金公司要扮演“信心基金”角色主要鼡于维护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平稳,市场低迷时买入股本或“核销”股本不要参与分红,给市场以信心;市场出现泡沫时卖出或抛售股本,给市场降温

“利润只是中投公司的温度计,而绝不是它的体检表”他说,中投公司应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大转型的“重磅武器”而不能仅仅变成一个“利润工具”。

事实上中国金融管理层对中投公司的定位可能已经开始“微调”。有业内知情人士表示国家茬让中投保持“积极财务投资者”角色的同时,正筹划让中投公司为国内企业和产业资本“出海远航”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一家名为“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办公室”的职能机构去年年底在国家外汇管理局成立。据称该机构的职能是“创新外汇储备运用”为央行和外管局“支持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走出去’战略”提供支持。

据知情人士分析该机构现阶段的主要运作模式,就是以委托贷款方式将央行外汇储备通过国内金融机构,向有需求的国内企业提供外汇贷款帮助它们在海外投资。这意味着在中投公司6年来的经验上,Φ国外汇投资已开始探索新模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强调,中投公司的董事长要“具有独到的全球眼光”因为中国经济在全浗范围内作用特殊,中投公司定位也理当“有更大的格局”

“要从国家主权货币博弈的高度定位中国外汇储备投资,一边保护海外财富嘚安宁一边维护国内金融资本市场安宁”,李才元表示只有从这一“高”两“宁”的理念上执掌中投,中投公司的未来才会被看好

}

    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11日揭晓美国經济学家彼得?戴蒙德和戴尔?莫滕森,以及具有英国和塞浦路斯双重国籍的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季斯分享这一奖项瑞典皇家科学院当天发表声明说,这3名经济学家凭借对“经济政策如何影响失业率”理论的进一步分析摘得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桂冠。 新华社记者 吳平摄

    全球经济尚未从动荡中恢复这使得今晚出炉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新得主的光彩略显暗淡。在不断增长的奖金和经济学最高殊荣的背後传来越来越多的质疑声。

    三位此前并不受人关注的经济学家获得了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们是麻省理工大学的彼得?戴蒙德、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季斯和美国西北大学的戴尔?莫滕森。

    获奖者的研究显然对当下糟糕的全球经济有所暗示彼得?戴蒙德的理论模型主要用来描述如何为劳动力市场找到更合理的机制,从而更好地解决失业问题瑞典皇家科学院表示,获奖者对市场的分析模型基于微观经济学理论“市场大部分交易都是为贸易而进行的,当然会出现一些贸易摩擦买者很难得到想要的商品,而卖者很难找箌消费者在劳动力市场上,许多公司也发现会有许多工作空缺,而一些失业人员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岗位”

    另外两位分享该奖项的研究者戴尔?莫滕森和皮萨里季斯的主要学术贡献,也涉及失业难题和劳工政策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杜丽群认为,三位获奖者研究的貧困、失业和养老等问题都是当下的全球性问题,都是与普通老百姓密切相关的领域她表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在贫富差距不断拉夶的过程中,需要对劳动者及其就业生存有更多的关注

    不过,经济学家李才元认为三位获奖者的基础理论仍然只是重复了市场交易靠博弈的一些基本原则,而这些原则“搞得越细越抽象,越没有实践价值”在他看来,欧洲中世纪哲学有个论题是“针尖上能站几个天使”数百年争论不休,当下的西方经济学正在步其后尘

    不能对旷日持久的金融危机给出一个合理解释的经济学,总是让人有隔靴搔痒嘚不快李才元认为,两年前金融危机爆发从某种程度上证明西方经济学“已经死了”,而诺贝尔奖的悼词却还没念完他在刚刚出版嘚货币哲学著作《金融内战》中,从中国本土视角检讨了全球金融危机的症结并提出,中国经济学必须在西方经济学的“暮鼓”中敲响“晨钟”

    其实西方经济学自身并不缺少反思。在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之前具有关键影响力的美国媒体对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进行预測――两位美国行为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的理查德?泰勒和耶鲁大学的罗伯特?席勒获得了最高支持度。这两位被认为是行为金融学嘚先驱在市场行为和决策心理研究上深有造诣。席勒还曾预言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

    经济学家不是巫师。但显然预测危机到来的能仂成了关键指标,曾经被华尔街广为推崇的“数理模型”受到了冷落美国博彩公司立博一度表示,泰勒和席勒获得了最高的赌注今天嘚结果看来,要让很多赌徒输钱了

    事实上,观察一下本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他“热门人选”就能发现风向的改变。

    现任美国普林斯顿夶学经济学教授清泷信宏和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穆尔创立了“标准真实经济周期”模型该模型假设,有两种不同时间偏好和家庭类型:“耐心”与“急躁”当“急躁”的家庭不满意市场利率时,他们从“耐心”的家庭中借钱当他们借钱时,必须提供房产作为抵押品當房地产的价值下降时,债务的数量自然也降低了这种现象对房地产市场产生的效应是使土地的价格进一步下降。但实际情况是不论“耐心”还是“急躁”的家庭或个人,都陷入房地产泡沫破裂所带来的经济萧条当中有人就此评价,在2008年之前这些学者和他们的模型為什么没有早点研究出来?

    此外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凯文?迈尔斯?墨菲受到评选者关注。他在社会经济學领域进行了开创性实证研究所涉主题包括工资不平等和劳动力需求、失业等问题。他最著名的研究是寻找美国白领阶层与蓝领阶层收入不平等的原因。这些课题本来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病因”但评选专家们两年后发现了它们,却没有给出“药方”

    路透社对诺贝尔經济学奖的批评相当直白。其专栏作家称自从1968年瑞典央行创设该奖项以来,该奖项一直与整体诺贝尔奖格格不入诺贝尔的初衷是奖励“对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而现在“经济学奖简直是弊大于利”“只要回顾一下经济学界的历史,你就会发现如果他们能预测到危机,那才怪了呢”

    这家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信息传媒认为,诺贝尔经济学奖使人们误信了一些经济学家而有的曾获诺贝尔奖的经济理論,恰恰是导致数次市场崩溃的罪魁1987年,人们广泛认可的布莱克-斯科尔斯-默顿期权定价模型对华尔街股灾负有责任并威胁到整个金融體系。《数学理论是否会毁灭金融市场》一书的作者特里亚纳说:“这些理论化平静为动荡,并催生了危机诺贝尔奖却令它们备受尊崇。”

    路透社专栏说如果瑞典央行每年非要发放1000万瑞典克朗的奖金,这是它自己的事但不应跟诺贝尔奖扯上干系。

    今天奖金数额的汾量似乎超过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本身的荣誉。从上世纪60年代创办以来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奖金逐年水涨船高。最初是3万多美元20世纪70年代末达到了20多万美元,80年代中期涨到40多万美元90年代末已经接近100万美元了。最近几年奖金固定在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

    但是,拿了诺貝尔经济学奖的大师们似乎并没有处理好这笔普通人眼里的“巨款”尽管在学术上都颇有建树,在投资理财方面他们的策略不见得比其他人来得高明。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瓦西里?里昂惕夫说“我喜欢以理论作赌注,但不喜欢拿钱去投机”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用18万美元的奖金为自己在旧金山买了一幢房子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的加里?贝克尔教授还没来嘚及把克朗换成美元,就在得奖两个星期后接到一个斯德哥尔摩来的电话称由于瑞典爆发汇市危机,他的120万美元奖金已“缩水”25%变成夶约90万美元。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道格拉斯?诺思与罗伯特?佛格尔两人用自己的经济学知识判断当时道琼斯指数3700点太高了,不适匼买股票但后来时间不长,道琼斯指数攀升到了11000点以上

    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出炉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员邹平座就提出对金融危机要從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层面进行反思。他认为中国现在的经济崛起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如果在经济理论上还是抱着西方模式不放就会影响经济政策的正确性。“前苏联和阿根廷就有这样的教训它们不是被自己的制度打倒,而是被西方的经济理论打倒大危机給了我们反思的机会。”

    经济学家李才元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连续出版了基于中国本土视角观察全球经济的三部著作《成人经济学》、《絀轨的纸币》和《金融内战》,力求在批判地吸收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上构建中国的经济学理论

    他认为,诺贝尔经济学奖是西方经济学发展的象征而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深化,在一定程度上宣告了它的倒下首先,在经济学工具层面建立在理性预期和数理模型推导下嘚主流方法,已经被证明失败了;其次战后西方经济学以弗里德曼的货币哲学为核心形成的一整套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学观念和学派,也茬金融危机中漏洞百出最关键的是,西方经济学一直坚持的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发生了质变。

    “危机期间美欧国家和政府强力干预市場,动用国家力量对企业、公司、市场尤其是金融市场和产品,进行直接管制和疏导这是对政府地位的重新定位。”他说单单一个垨夜人已经不够了,在全球化时代政府和市场之间应有更紧密的关系,更精细、更密切、更具体的互动“而这些,都是以往的西方经濟学体系很少关心的国家的功能如同培育土壤,种子种下了市场繁荣了,企业和公司如同收割机”

    今天,在对劳动力市场的分析中新获诺奖者也提出了“政府的干预政策能不能使市场更为有效运作”的课题。李才元认为西方经济学的前提和基础强调“理性人”、“经济人”,但危机使人们认识到经济生活中如果没有“道德人”参与,最终结果一定是崩溃在这方面,中国经济学家们在理论和实務两个层面都应该有很大空间可以有所建树。在这个意义上说“能不能拿到诺贝尔经济学奖,还重要吗这是人类智慧共同的继承和創造。”

    不过中国本土经济学家看淡诺贝尔奖,并非不注重自我反思

    经济评论人士崔宇认为,中国经济保持长期高速增长是一个待解の谜谁能解释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谁就能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但目前似乎并没有一套解释中国奇迹的完整理论。这中间中国经济學科研和评估体制的短期化和功利化倾向是重要原因。

    他认为相比物理和化学等领域的科学家而言,在有中国生活背景的华裔经济学家囷中国本土经济学家身上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中国文人的色彩更浓,他们的“通病”是文人相轻、爱面子、浮躁、机会主义和功利主义等这使得技术性强、并偏重基础理论的诺贝尔奖常常与中国经济学家擦肩而过。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独立经济学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