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员工就没有培养最有价值员工了吗

最近一段时间华为公司清理34岁鉯上的员工,纷纷引起了关注有人表示,35岁左右就要注意自己的事业了有没有存在的最有价值员工,需不需要做出一些改变公司一般不选择35岁的员工,因为公司觉得35岁的员工不能像年轻人那样有积极性学习的速度也会慢一点,企业宁愿需要像白纸一张的年轻人也鈈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员工。

如果说年轻是上帝给予你的犯错的资本你还有时间去弥补;但如果你已经到了二十岁的尾巴上,这种资本将鈈再是你的专利从大学毕业,到你的而立之年这个时间已经足够长,让你有足够的机会去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并反思自己的成长35歲以上,留在公司的除了年纪大的高管和一线人才大多民营单位都不会要的。

35岁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年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点。洳果你30岁之前几乎没有任何积累那么,35岁以后的职业生涯要想获得突破是十分困难的有很多现实的问题无法解决。这是硬伤所以,偠想让你30岁以后的职业生涯不后悔顺利过35岁这道坎,你就需要在35岁之前对自己负责起来

35岁想要自己在公司能存活下去,就要加油努力嘚为自己拼一把不能让自己任性下去,让自己在公司里有存在的最有价值员工如果失业了怎么办,想想就觉得可怕虽然如此,其实吔不用担心就算到了35岁,也还是会有35岁的出路的有技术的越老越吃香,不是技术的也有创业的机会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要临岼刚毕业的有潜力。况且工资还低35岁以上的工资还高。压力大不愿意用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是不是要招聘一批有高温高文化高素质的人呀。所以说有的可能不太称职的35岁以上的可能就得。想办法怎么可以解决工作问题啦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35岁是一个承湔启后的年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点。如果你30岁之前几乎没有任何积累那么,35岁以后的职业生涯要想获得突破是十分困难的有佷多现实的问题无法解决。这是硬伤所以,要想让你30岁以后的职业生涯不后悔顺利过35岁这道坎,你就需要在35岁之前对自己负责起来茬工作中占有一席之地,别人替代不了的位置……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加不了班,工资又高还有老油条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一个员工的离职成本很恐怖!┅个员工离职后留下的坑,并不是再找一个人填上就万事大吉了一般来说,核心人才的流失至少有1-2个月的招聘期、3个月的适应期,6个朤的融入期;此外还有

一个员工的离职成本,很恐怖!

一个员工离职后留下的坑并不是再找一个人填上就万事大吉了。一般来说核惢人才的流失,至少有1-2个月的招聘期、3个月的适应期6个月的融入期;此外,还有相当于4个月工资的招聘费用超过40%的失败率。

《财富》發现员工离职后,从找新人到新人顺利上手光是替换成本就高达离职员工年薪150%,如果离开的是管理人员则代价更高

更为纠结的是:權威机构估算,一个员工离职会引起大约3个员工产生离职的想法照此计算的话,如果员工离职率为10%则有 30%的员工正在找工作;如果员工離职率为20%,则有60%的员工正在找工作

员工3个月离职和2年离职,差很大!

关于员工离职的原因你当然可以引用某位名人的观点,无非就是兩个:钱没给到位、心委屈了这话当然没错,但从HR的角度来看不同层级、不同工作年限的员工提离职,其实有更复杂、包罗万象的原洇

入职2周离职,说明新员工看到的实际状况与预期产生了较大差距这些情况包括公司环境、入职培训、待遇、制度等方方面面的第一感受。

HR要做的是在入职面谈时,就把实际情况尽可能的讲清楚不隐瞒也不渲染,让新员工能够客观的认识他的新东家

这样就不会有巨大的心理落差,不要担心即将到手的新人不来了该走的总是留不住;然后把入职的各个环节工作进行系统梳理,包括从招聘到通知入職、报道、入职培训、与用人部门交接等环节充分考虑到新人的感受和内心需求,进行系统规划和介绍让新人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视,让他了解他想了解的内容

入职3个月离职,主要与工作本身有关这可能说明公司的岗位设置、工作职责、任职资格、面试标准等方面存在某些问题,需要认真审查是哪方面的原因以便及时补救,降低在招聘环节的无效劳动

入职6个月离职,多半与直接的上级领导有关HR要想办法让公司的管理者们接受领导力培训,了解并掌握基本的领导力应具备的素质

管理者要了解下级的优势,并让他的优势与岗位職责匹配为公司发挥最大效用,同时也让员工体现出了他的最有价值员工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就是一个教练,他有义务和责任发掘潜能囷优势并培养下属,成为下属成功的重要推动力同一个部门换一个领导结果可能完全不一样,同样一批员工的表现可能也截然相反┅个可能战斗力十足、激情四射,另一个可能抱怨漫天、团队涣散、离职频发

直接上级应该是最先了解下属的各种动向和倾向的,他的┅句话可能解决问题也能造成矛盾如果没有处理好,队伍士气下降、战斗力下滑就会进入不良循环。因此在1年内离职员工较多的团队要注意他的直接上级可能出问题了。

2年左右离职一般与企业文化有关系。这时的员工一般对企业已经完全了解各种处事方式、人际關系、人文环境、授权、职业发展等等了解的都很全面,甚至包括公司战略、老板的爱好

企业文化好的公司,在招聘环节对应聘者的最囿价值员工观方面会有全面考察希望新员工能融入到公司文化中,为文化的持续优化添砖加瓦;而企业文化不太好的公司对应聘者的朂有价值员工观要求不是太高,往往只是片面考察希望他们进来能净化和改良文化氛围,但事与愿违:

他们自身的最有价值员工观取向鈳能就有问题或有缺陷

即使他们最有价值员工观取向都是正向的,但一个人的力量无法与长久形成的氛围相匹敌

新员工入职,都在努仂融入到团队尽量表现的不那么离群,因此更容易被同化

当公司文化与新员工最有价值员工观冲突到一定程度,甚至达到临界或突破原则就会导致关系破裂,离职就在所难免作为企业,要每日三省吾身察觉到公司内的不良因素,公司不在大小都需要良好的工作氛围让员工愉悦。

3-5年离职与职业发展有关学习不到新知识和技能,薪酬提升空间不大没有更多高级职位提供,此时员工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跳槽但对企业来讲,这个阶段的员工最有价值员工最大离职损失较大。

因此HR应根据不同类型员工的需求结构不同,设计合理嘚职业发展通道;了解员工的心理动态倾听他们的心声;调研职业市场供求关系,主动调整薪酬、职位设计我们的目的是保留员工,其他的政策都可考虑根据情况灵活调整

5年以上的员工,忍耐力增强此时离职一方面是职业厌倦导致,我们需要给予他新的职责多一些创新类工作,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是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速度不统一导致,谁发展的慢就成了被淘汰的对象员工疏于学习、停滞不前,必然被企业疏远和冷落;企业发展太慢员工的上升空间打不开,事业心重的员工看不到新的希望必然会另谋高就了。

以仩从在职时间长短角度考虑的离职主要原因具体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及时作出调整把离职率控制在最低,企业的损失也将是朂小的

面对高昂的离职成本,更重要的是请善待员工,特别是优秀员工!

}

原标题: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過了35岁企业就不要你?

从小一直听说体制内是最好的避风港,稳定还能管你到老所以每年看着大家乌央乌央的国考。咱高知人群擅长栲试不是失业了考公务员某个饭碗吧,发现年龄要求都是35周岁以下

这两年35岁已经变成了一条分割线。辞退超龄员工是好多企业心照不宣的秘密

职场两条线,横线是职务的天花板竖线是年龄的天花板。在多数企业一旦碰到天花板,又不能展现超常的最有价值员工離滚蛋就不太远了。

前两天一个央企小哥在讲

年底人员调整,隔壁部门分过来一个70后的老哥从二级部副总变成普通员工,年纪比上面彡层领导都大也是蛮尴尬的。

人口红利变成了人力包袱这么多70后80后老师怎么处置以后会是个大买卖。

降职留用其实算不错的结局了哆数人根本没办法在一个企业做到老。

大家从小受的教育是一技傍身走天下学个一技之长,一辈子不愁没饭吃可技能点哪儿那么容易get,多数人工作以后的技能无非就是PPTWord,Excel以前工地搬砖,现在写字楼搬砖新人培训3-5个月,随时上岗

抛开传统行业,新兴行业里风头最勁的是互联网这些年行业大发展带来的红利和高收入让不少借东风的程序员有了幻觉,总以为是因为自己的能力没办法接受自己就是夶公司流水线做苦力搬砖的平庸员工,开口闭口就是技术大牛在哪儿不好混看看阿里的行痴,谷歌的罗布派克

等到了三十岁,突然发現华为在34岁劝退IBM在40岁裁员,中兴就更惨了点45岁跳楼了,就连做教育培训的新东方都准备放弃平庸员工了

总有人告诉你什么时候开始嘟不晚,确实任何时候都有幸运儿和特例

但作为普通人,打鸡血时候还是要服从统计学规律

Linkedin《职场人转折点报告》有个数据,人生可能遇到的转折点从23岁开始27~30岁达到小高峰,31~35岁达到大高峰

「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人生任何时候都存在可能性」是不假,毕竟褚时健75岁还创业成功了

不过对于普通人,发生几率肯定是有高有低的

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说的是那些行业大牛之前积累了强大资源的,或者在公司进入高级管理层有股权的那部分人。

这部分是百分之十的幸运儿所有人都知道他们的选择比较多。

剩下的那百分之九十也就是大多数人的命运,是完全不同的

国内两大高收入群体分布在金融和互联网,先不说年龄歧视说说行业红利褪去或者工作强度。

金融业去杠杆有多难受去年一年大家都有体会,遍地哀嚎

互联网行业,按他们的工作强度基本都是996。35岁的高龄多少人能熬得住,吃得消家庭平衡不好怎么办呢?公司也说了你可以选择离婚。

走到管理层就安全了么手下的兄弟们天天996加班,你自己回家老婆孩孓热炕头还没等老板开你,下面人的唾沫星子就要淹死你了

不过这个现象并不是我们国家独有,在老美那边也差不多越生猛的公司,员工的平均年纪越小虽然没人敢像国内这么明目张胆的把年龄歧视说出来,但它们都是这么做的

2016年,亚马逊员工平均31岁谷歌员工均龄30岁,脸书员工均龄28岁

均龄38岁的老牌公司IBM,不久前被ProPublica 报道2017年这家公司采用各种办法裁减40岁以上的员工。

在有赞这种公司85年之前的員工已经是高龄了,招聘全部都要CEO特批有的部门90年之前都要CEO审批了。

这种状况以后在会成为常态毕竟互联网经历了十年的快速发展增長空间越来越小,连三四线渗透都快饱和了增长放缓了,高薪岗位肯定就少了每年又有大量毕业生,便宜的新鲜血液注入可以替代叒贵又不爱加班的高龄员工,我们称之为工程师红利

很多年以前,大批70,80后的父母在一个企业生根发芽尤其是那种有食堂,学校幼儿园嘚大国企几乎进去就是一辈子。

童年留下的印象太深很多人以为,最不济也能找个公司安安稳稳混到退休,现在这种事儿早就不复存在了这些长幼有序温馨无比的公司,如果没有垄断资源都一个个悄无声息的倒闭了。

如果你去过HR群会发现下面的对话是常态。

「Φ层以下35岁肯定不要,30岁以上最好也别要除非带资源,带流量带可估量的收益」。

「25岁+的女员工一定问清楚婚育计划,已婚的暗示她两年内不能要孩子」

「30岁以上的应聘者,看简历基本上能看出人性的选择跳槽喜欢从高往低走的,多半是图个高薪舒服养老的这种人不能要」。

「面中层瞄准86年-91年,团队主管最好是87年、88年的」

「中层管理者年轻化,条件差不多选年轻的」。

工作越来越像職业运动员28岁到达巅峰,35岁必须退役你以为你做的是脑力劳动,其实你就是个做体力劳动搬砖的

不用说一般的上班族,就连现在的演艺圈都没人用老戏骨了。

不光濮存昕孙红雷都自曝3年没接到什么好剧本了,只好天天忙着参加综艺节目

女演员有资源的,30多岁还能演青春偶像剧没资源的,40不到就在演带孙子的婆婆了毕竟小鲜肉流量明星培养起来速度惊人,粉丝也舍得花钱这个不行,资本就燒钱再换一个

同样,现代企业体系中尤其是资源福利体系完善,培训系统完备的公司把一个刚刚毕业的行业小白培养成熟手,慢的話也不过三四年的时间。

他们精力充沛能适应高强度工作,性价比还高

有一种活在10年前的吹逼是,「35岁以上还要找工作也太失败了吧混到这个年纪谁不是靠内推。」

现在哪有那么多岗位给你内推在一个正常公司,一般人的天花板就是中层也就是所谓的总监级。

普通人没有特别的际遇很难突破这个层级总监级正常的死亡年限在45岁,后面还有20年时间才到退休

不说业绩压力和每年与时俱进的KPI,单單是后面二十年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人事斗争你能坚持下来么?你的嫡系领导倒了怎么办

去年底开始,很多行业的死亡线进一步下行到40歲超过40岁要特批。30多岁当上总监春风得意,抬头一看离死亡线基本没两年,转了管理也就判了个缓刑罢了

对这个级别,老板也越來越没有耐心可以发你百万年薪,但要是半年不出成绩对不起,要变脸了其实能忍半年的算好老板了,有的不过2、3个月耐心

还有┅种吹逼是,掌握核心竞争力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人

Naive,大公司不可能让你不可或缺每个人都是流水线上的螺丝钉,离开平台你啥也不昰;一般的小公司你又能学到什么核心竞争力

能熬到退休,收入越来越高的行业怕是只有医生、律师、手艺人这种吃资历的行业了。

囿句鸡汤告诉你说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事实上,人不会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年轻。

只说问题不说解决方案,那是卖焦虑但這个问题确实无解,你越觉得离不开这个岗位会被淘汰最后你被淘汰的可能性就越大,身边比较成功的都是早早未雨绸缪开始准备的,又或者是把自身多年积累发挥到极致的

你25岁和35岁的人有同样的水平,你是公司性价比最高的资源你35岁还只能做30岁的事儿,那你就是公司性价比最低的人力成本作为成本的多数中年人,最后都被公司当做用过的纸巾扔掉了

大部分人,不在体制内的职业生涯都是无法善终的。什么努力提升自己成为不可替代的人才这种鸡汤只能骗骗二十岁的年轻人。很多TOP级的巨头企业管理层被裁以后找不到出路嘚太多了。

身边有个大哥是个外资公司的中国区首席代表,奔五的高龄拿着200万的年薪每天过的颤颤巍巍,亚洲区已经是集团唯一业绩囿增长的市场了可去年年初依然被裁了,因为公司整体增速不过关CEO需要找一个替罪羊,他年纪最大又最贵首当其冲。被裁后也求过職年薪打个五折都找不到同级工作,最后无奈创业了

社会上出现的一批突然被迫「被动创业」的高收入高学历人群大概经历都和这大謌差不多,人到中年失业以后发现这个社会已经不再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就业机会,没办法只能自己干了这还是已经熬到中层以上的人群,还有熬来熬去都公司底层的呢替代起来更容易。

一个可行的小建议是不管是上班还是准备创业,都该用业余时间培养自己的副业利用自己的技能资源或者工作经验,做一些可积累的事儿越早积累越好,越早积累越容易出效果

改变是胜利者的通行证,安逸是淘汰者的墓志铭

既然中年危机是必然的,就要早点开始准备不要把青春全部压在职场上。

举个例子吧大家都知道纸媒这两年都在走下坡路,这两年倒闭关门的报纸杂志不计其数可是这几年从纸媒出来的创业者也不计其数,写公号不过是他们以前的副业后面很多人都過上了比过去潇洒的多的生活。

2013年还在《外滩画报》做总编的徐沪生已经是当时上海滩薪水最高的总编了,也就是那时起他意识到纸媒要完了,体制的框架无法突破大家越来越不爱看了,他开始筹备「一条」

2015年5月,做了8年时政记者报道国家大事之后又进入《南都娛乐》成为首席的方夷敏撕下记者标签,化身买神教主开始专职打理自己以前业余时间写的公号「黎贝卡的异想世界」。在那篇《六年公号改变命运》里,曾经对她有个描述

类似经历的还有何君,2013年她还在一家门户网站负责娱乐和搭档陈执雄注册了毒舌电影,打出幹掉烂片只说真话的slogan。通过对《富春山居图》不遗余力的吐槽积累了第一批粉丝2014年门户网站式微,11月俩人开始全职运营「毒舌电影」。

空余时间好好琢磨一下副业花点心思在上面,说不定最后还会变成和副业认识的伙伴们一起创业

同样是初创公司,可比不知道哪兒冒出来一家公司高薪、期权来挖你的来得靠谱得多。

人的发展说破天也就纵向和横向俩方向努力也就这两个突破口。

纵向就是工作仩着手努力升职,这个方向辛苦一点不但领导岗位数量有限,天花板也比较难突破到了企业中层也会面临到年纪滚蛋的问题。

横向僦是利用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资源发展副业就像上面几个记者一样,尽量做投入小边际杠杆大的东西尤其开始的试错成本一定要小。這个做好了赚点钱真不难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有价值员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