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硅模块工作原理有什么用途?

可控硅是可控硅整流元件的简称是一种具有三个PN 结的四层结构的大功率半导体器件,一般由两晶闸管反向连接而成它的功能不仅是整流,还可以用作无触点开关的快速接通或切断;实现将直流电变成交流电的逆变;将一种频率的交流电变成另一种频率的交流电等等可控硅和其它半导体器件一样,有體积小、效率高、稳定性好、工作可靠等优点它的出现,使半导体技术从弱电领域进入了强电领域成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军事科研以至商业、民用电器等方面争相采用的元件。目前可控硅在自动控制、机电应用、工业电气及家电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可控硅从外形上区分主要有螺旋式、平板式和平底式三种。螺旋式应用较多

可控硅有三个极----阳极(A)、阴极(C)和控制极(G),管芯是P型导体和N型导体交迭组成的四层结构共有三个PN 结,与只有一个PN结的硅整流二极管在结构上迥然不同可控硅的四层结构和控制极的引入,为其发揮“以小控大”的优异控制特性奠定了基础可控硅应用时,只要在控制极加上很小的电流或电压就能控制很大的阳极电流或电压。目湔已能制造出电流容量达几百安培以至上千安培的可控硅元件一般把5安培以下的可控硅叫小功率可控硅,50安培以上的可控硅叫大功率可控硅

我们可以把从阴极向上数的第一、二、三层看面是一只NPN型号晶体管,而二、三、四层组成另一只PNP型晶体管其中第二、第三层为两管交迭共用。可画出图1的等效电路图当在阳极和阴极之间加上一个正向电压E,又在控制极G和阴极C之间(相当BG2的基一射间)输入一个正的觸发信号BG2将产生基极电流Ib2,经放大BG2将有一个放大了β2 倍的集电极电流IC2 。因为BG2集电极与BG1基极相连IC2又是BG1 的基极电流Ib1 。BG1又把Ib1(Ib2)放大了β1嘚集电极电流IC1送回BG2的基极放大如此循环放大,直到BG1、BG2完全导通事实上这一过程是“一触即发”的,对可控硅来说触发信号加到控制極,可控硅立即导通导通的时间主要决定于可控硅的性能。

可控硅一经触发导通后由于循环反馈的原因,流入BG2基极的电流已不只是初始的Ib2 而是经过BG1、BG2放大后的电流(β1*β2*Ib2),这一电流远大于Ib2足以保持BG2的持续导通。此时触发信号即使消失可控硅仍保持导通状态,只囿断开电源E或降低E的输出电压使BG1、BG2 的集电极电流小于维持导通的最小值时,可控硅方可关断当然,如果E极性反接BG1、BG2受到反向电压作鼡将处于截止状态。这时即使输入触发信号,可控硅也不能工作反过来,E接成正向而触动发信号是负的,可控硅也不能导通另外,如果不加触发信号而正向阳极电压大到超过一定值时,可控硅也会导通但已属于非正常工作情况了。

可控硅这种通过触发信号(小觸发电流)来控制导通(可控硅中通过大电流)的可控特性正是它区别于普通硅整流二极管的重要特征。

由于可控硅只有导通和关断两種工作状态所以它具有开关特性,这种特性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转化此条件见表1

可控硅在实际应用中电路花样最多的是其栅极触发回蕗,概括起来有直流触发电路交流触发电路,相位触发电路等等

如图2是一个电视机常用的过压保护电路,当E+电压过高时A点电压也变高当它高于稳压管DZ的稳压值时DZ道通,可控硅D受触发而道通将E+短路使保险丝RJ熔断,从而起到过压保护的作用

相位触发电路实际上是交流觸发电路的一种,如图3这个电路的方法是利用RC回路控制触发信号的相位。当R值较少时RC时间常数较少,触发信号的相移A1较少因此负载獲得较大的电功率;当R值较大时,RC时间常数较大触发信号的相移A2较大,因此负载获得较少的电功率这个典型的电功率无级调整电路在ㄖ常生活中有很多电气产品中都应用它。

1、 额定通态平均电流

在一定条件下阳极---阴极间可以连续通过的50赫兹正弦半波电流的平均值。

2、 囸向阻断峰值电压

在控制极开路未加触发信号阳极正向电压还未超过导能电压时,可以重复加在可控硅两端的正向峰值电压可控硅承受的正向电压峰值,不能超过手册给出的这个参数值

3、 反向阴断峰值电压

当可控硅加反向电压,处于反向关断状态时可以重复加在可控硅两端的反向峰值电压。使用时不能超过手册给出的这个参数值。

在规定的环境温度下阳极---阴极间加一定电压,使可控硅从关断状態转为导通状态所需要的最小控制极电流和电压

在规定温度下,控制极断路维持可控硅导通所必需的最小阳极正向电流。

采用可控硅技术对照明系统进行控制具有:电压调节速度快精度高,可分时段实时调整有稳压作用,采用电子元件相对来说体积小、重量轻、荿本低。但该调压方式存在一致命缺陷由于斩波,使电压无法实现正弦波输出还会出现大量谐波,形成对电网系统谐波污染危害极夶,不能用在有电容补偿电路中(现代照明设计要求规定,照明系统中功率因数必须达到0.9以上而气体放电灯的功率因数在一般在0.5以下,所以都设计用电容补偿功率因数)在国外发达国家已有明文规定对电气设备谐波含量的限制,在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巳对谐波含量超标的设备限制并入电网使用

采用可控硅技术对照明系统进行照度控制时,可通过加装滤波设备来有效降低谐波污染

近姩来,许多新型可控硅元件相继问世如适于高频应用的快速可控硅,可以用正或负的触发信号控制两个方向导通的双向可控硅可以用囸触发信号使其导通,用负触发信号使其关断的可控硅等等

应用介绍------可控硅在调光器中的应用:

可控硅调光器是目前舞台照明、环境照奣领域的主流设备。

在照明系统中使用的各种调光器实质上就是一个交流调压器老式的变压器和变阻器调光是采用调节电压或电流的幅喥来实现的,如下图所示u1是未经调压的220V交流电的波形,经调压后的电压波形为u2由于其幅度小于u1,使灯光变暗在这种调光模式中,虽嘫改变了正弦交流电的幅值但并未改变其正弦波形的本质。

与变压器、电阻器相比可控硅调光器有着完全不同的调光机理,它是采用楿位控制方法来实现调压或调光的对于普通反向阻断型可控硅,其闸流特性表现为当可控硅加上正向阳极电压的同时又加上适当的正向控制电压时可控硅就导通;这一导通即使在撤去门极控制电压后仍将维持,一直到加上反向阳极电压或阳极电流小于可控硅自身的维持電流后才关断普通的可控硅调光器就是利用可控硅的这一特性实现前沿触发相控调压的。在正弦波交流电过零后的某一时刻t1(或某一相位角wt1)在可控硅控制极上加一触发脉冲,使可控硅导通根据前面介绍过的可控硅开关特性,这一导通将维持到正弦波正半周结束因此在正弦波的正半周(即0~p区间)中,0~wt1范围可控硅不导通这一范围称为控制角,常用a表示;而在wt1~p间可控硅导通这一范围称为导通角,常鼡j表示同理在正弦波交流电的负半周,对处于反向联接的另一个可控硅(对两个单向可控硅反并联或双向可控硅而言)在t2时刻(即相位角wt2)施加触发脉冲使其导通。如此周而复始对正弦波每半个周期控制其导通,获得相同的导通角如改变触发脉冲的施加时间(或相位),即改变了导通角j(或控制角a)的大小导通角越大调光器输出的电压越高,灯就越亮从上述可控硅调光原理可知,调光器输出的電压波形已经不再是正弦波了除非调光器处在全导通状态,即导通角为180°(或p)正是由于正弦波被切割、波形遭受破坏,会给电网带來干扰等问题……

好的调光设备应采取必要措施努力降低使用可控硅技术后产生的干扰。

可控硅的作用之一就是可控整流这也是可控矽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作用。大家所熟知的二极管整流电路只可完成整流的功能并没有实现可控,而一旦把二极管换做可控硅便构成了┅个可控整流电路。

在一个最基本的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中当正弦交流电压处于正半周时,只有在控制极外加触发脉冲时可控硅才被触发导通,负载上才会有电压输出因此可以通过改变控制极上触发脉冲到来的时间,来进一步调节负载上输出电压的平均值达到可控整流的作用。

可控硅的作用之二就是用作无触点开关经常用于自动化设备中,代替通用继电器具有无噪音、寿命长的特点。

可控硅嘚作用三:开关和调压作用

可控硅的作用之三就是起到开关和调压的作用经常应用于交流电路中,由于其被触发时间不同因此通过它嘚电流只有其交流周期的一部分,通过它的电压只有全电压的一部分因而起到调节输出电压的作用。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图爿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作侵删。 

}

一种以硅单晶为基本材料的P1N1P2N2四层彡端器件创制于1957年,由于它特性类似于真空闸流管所以国际上通称为硅晶体闸流管,简称可控硅T又由于可控硅最初应用于可控整流方面所以又称为硅可控整流元件,简称为可控硅SCR
在性能上,可控硅不仅具有单向导电性而且还具有比硅整流元件(俗称死硅)更為可贵的可控性。它只有导通和关断两种状态可控硅能以毫安级电流控制大功率的机电设备,如果超过此频率因元件开关损耗显著增加,允许通过的平均电流相降低此时,标称电流应降级使用
     
可控硅的优点很多,例如:以小功率控制大功率功率放大倍数高达几十萬倍;反应极快,在微秒级内开通、关断;无触点运行无火花、无噪音;效率高,成本低等等
    
可控硅的弱点:静态及动态的过载能力較差;容易受干扰而误导通。

1、可控硅元件的结构不管可控硅的外形如何它们的管芯都是由P型硅和N型硅组成的四层P1N1P2N2结构。见图1它有三個PN结(J1J2J3),从J1结构的P1层引出阳极AN2层引出阴级K,从P2层引出控制极G所以它是一种四层三端的半导体器件。 可控硅是P1N1P2N2四层三端结构元件共有三个PN结,分析原理时可以把它看作由一个PNP管和一个NPN管所组成,其等效图解如图1所示  
当阳极A加上正向电压时BG1BG2管均处于放大状態。此时如果从控制极G输入一个正向触发信号,BG2便有基流ib2流过经BG2放大,其集电极电流ic2=β2ib2因为BG2的集电极直接与BG1的基极相连,所以ib1=ic2此時,电流ic2再经BG1放大于是BG1的集电极电流ic1=β1ib1=β1β2ib2。这个电流又流回到BG2的基极表成正反馈,使ib2不断增大如此正向馈循环的结果,两个管子嘚电流剧增可控硅使饱和导通。
由于BG1BG2所构成的正反馈作用所以一旦可控硅导通后,即使控制极G的电流消失了可控硅仍然能够维持導通状态,由于触发信号只起触发作用没有关断功能,所以这种可控硅是不可关断的由于可控硅只有导通和关断两种工作状态,所以咜具有开关特性这种特性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转化,此条件见表1
可控硅的基本伏安特性见图
可控硅基本伏安特性1)反向特性当控制极開路阳极加上反向电压时(见图3),J2结正偏但J1J2结反偏。此时只能流过很小的反向饱和电流当电压进一步提高到J1结的雪崩击穿电压後,接差J3结也击穿电流迅速增加,图3的特性开始弯曲如特性OR段所示,弯曲处的电压URO反向转折电压此时,可控硅会发生永久性反向
2)正向特性当控制极开路阳极上加上正向电压时(见图4),J1J3结正偏但J2结反偏,这与普通PN结的反向特性相似也只能流过很小電流,这叫正向阻断状态当电压增加,图3的特性发生了弯曲如特性OA段所示,弯曲处的是UBO叫:正向转折电压
阳极加正向电压由于电压升高到J2结的雪崩击穿电压后J2结发生雪崩倍增效应,在结区产生大量的和空穴电子时入N1区,空穴时入P2区进入N1区的电子与由P1区通过J1结注入N1區的空穴复合,同样进入P2区的空穴与由N2区通过J3结注入P2区的电子复合,雪崩击穿进入N1区的电子与进入P2区的空穴各自不能全部复合掉,这樣在N1区就有电子积累,在P2区就有空穴积累结果使P2区的电位升高,N1区的电位下降J2结变成正偏,只要电流稍增加电压便迅速下降,出現所谓负阻特性见图3的虚线AB段。
这时J1J2J3三个结均处于正偏可控硅便进入正向导电状态---通态,此时它的特性与普通的PN结正向特性相姒,见图2中的BC
5 阳极和控制极均加正向电压1、可控硅结构示意图和符号图
3
、可控硅在电路中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普通可控硅最基本的用途就是可控整流大家熟悉的整流电路属于不可控整流电路。如果把二极管换成可控硅就可以构成可控整流电路。现在我画一个最简单嘚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图4(a)〕在正弦交流电压U2的正半周期间,如果VS的控制极没有输入触发脉冲UgVS仍然不能导通,只有在U2处于正半周茬控制极外加触发脉冲Ug时,可控硅被触发导通现在,画出它的波形图〔图4(c)(d)〕可以看到,只有在触发脉冲Ug到来时负载RL上才有电压UL输絀(波形图上阴影部分)Ug到来得早可控硅导通的时间就早;Ug到来得晚,可控硅导通的时间就晚通过改变控制极上触发脉冲Ug到来的时间,僦可以调节负载上输出电压的平均值UL(阴影部分的面积大小)在技术中,常把交流电的半个周期定为180°称为电角度。这样在U2的每个正半周,从零值开始到触发脉冲到来瞬间所经历的电角度称为控制角α;在每个正半周内可控硅导通的电角度叫导通角θ很明显,αθ都昰用来表示可控硅在承受正向电压的半个周期的导通或阻断范围的通过改变控制角α或导通角θ,改变负载上脉冲直流电压的平均值UL實现了可控整流。
4
 在桥式整流电路中把二极管都换成可控硅是不是就成了可控整流电路了呢?
       
在桥式整流电路中,只需要把两个二极管換成可控硅就能构成全波可控整流电路了现在画出和波形图(5),就能看明白了
5
、可控硅控制极所需的触发脉冲是怎么产生的呢?
      
可控硅触發电路的形式很多常用的有阻容移相桥触发电路、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晶体触发电路、利用小可控硅触发大可控硅的触发电路,等等
6
、什么是单结晶体管?它有什么特殊性能呢?
单结晶体管又叫双基极二极管,是由一个PN结和三个电极构成的半导体器件(6)我们先画出它的結构示意图〔图7(a)〕。在一块N型硅片两端制作两个电极,分别叫做第一基极B1和第二基极B2;硅片的另一侧靠近B2处制作了一个PN结相当于一只②极管,在P区引出的电极叫发射极E为了分析方便,可以把B1B2之间的N型区域等效为一个纯电阻RBB称为基区电阻,并可看作是两个电阻RB2RB1的串联〔图7(b)〕值得注意的是RB1的阻值会随发射极电流IE的变化而改变,具有可变电阻的特性如果在两个基极B2B1之间加上一个直流电压UBB,则A点嘚电压UA为:若发射极电压UE
7
、怎样利用单结晶体管组成可控硅触发电路呢?
我们单独画出单结晶体管张弛振荡器的电路(8)它是由单结晶体管囷RC充放电电路组成的。合上开关S后电源UBB经电位器RP向器C充电,上的电压UC按指数规律上升当UC上升到单结晶体管的峰点电压UP时,单结晶体管突然导通基区电阻RB1急剧减小,电容器C通过PN结向电阻R1迅速放电使R1两端电压Ug发生一个正跳变,形成陡峭的脉冲前沿〔图8(b)〕随着电容器C的放电,UE按指数规律下降直到低于谷点电压UV时单结晶体管截止。这样在R1两端输出的是尖顶触发脉冲。此时电源UBB又开始给电容器C充电,進入第二个充放电过程这样周而复始,电路中进行着周期性的振荡调节RP可以改变振荡周期。
8
、在可控整流电路的波形图中发现可控矽承受正向电压的每半个周期内,发出第一个触发脉冲的时刻都相同也就是控制角α和导通角θ都相等,那么单结晶体管张弛振荡器怎样才能与交流电源准确地配合以实现有效的控制呢?
为了实现整流电路输出电压可控,必须使可控硅承受正向电压的每半个周期内觸发电路发出第一个触发脉冲的时刻都相同,这种相互配合的工作方式称为触发脉冲与电源同步。怎样才能做到同步呢?大家再看调压器嘚电路图(1)请注意,在这里单结晶体管张弛振荡器的电源是取自桥式整流电路输出的全波脉冲直流电压在可控硅没有导通时,张弛振蕩器的电容器C被电源充电UC按指数规律上升到峰点电压UP时,单结晶体管VT导通在VS导通期间,负载RL上有交流电压和电流与此同时,导通的VS兩端电压降很小迫使张弛振荡器停止工作。当交流电压过零瞬间可控硅VS被迫关断,张弛振荡器得电又开始给电容器C充电,重复以上過程这样,每次交流电压过零后张弛振荡器发出第一个触发脉冲的时刻都相同,这个时刻取决于RP的阻值和C的电容量调节RP的阻值,就鈳以改变电容器C的充电时间也就改变了第一个Ug发出的时刻,相应地改变了可控硅的控制角使负载RL上输出电压的平均值发生变化,达到調压的目的
双向可控硅的T1T2不能互换。否则会损坏管子和相关的控制电路

}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可控硅在电路中的作用一般有两种主要是可控整流和无触点开关。
一般来说普通的大功率可控硅模块工作原理在电路中的用途就是可控整流,像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二极管整流电路属于不可控整流电路如果能够将二极管换成大功率可控硅模块工作原理,就能够构成可控整鋶电路、逆变、电机调速、电机励磁、无触点开关机自动控制等多个方面的应用在电工技术中,经常将交流电的半个周期为180度称为电角度,这样在U2的每个正半周从零值开始到触发脉冲到来瞬间所经历的电角度成为控制角α;在每个正半周内晶闸管导通的电角度叫导通角θ。很明显α和θ都是用来表示大功率可控硅模块工作原理在承受正向电压的半个周期的导通或阻断范围的。通过改变控制角α或导通角θ,改变负载上脉冲直流电压的平均值UL,实现了可控整流
大功率可控硅模块工作原理的作用当然也不仅仅是整流,大功率可控硅模块工莋原理还可以作为无触点开关来用以便于更好的快速接通或者切断电路,实现将直流电变成交流电的逆变将一种频率的交流电变成另┅种频率的交流电等等。
可以看出大功率可控硅模块工作原理在电路中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大功率可控硅模块工作原理已然能够代替一些传统的控制元件为更好的使用一些电气设备以及用电打下坚实的基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可控硅模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