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极重度助听器听损如何选助听器?

这几天碰到好几位高频听力损失嚴重存在高频耳蜗死区的用户,针对这些用户适合的听力干预方案是怎么样的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高频的声音对我们的言语分辨有什么莋用?

清辅音中绝大部分中心频率位于 4000 HZ并且扩展 到8000 Hz以上

如 刚 .康 、夯 、张 、常 、商 的元音都为/ang/它们之间的辨别就主 要 靠 辅音/g/./k/./h/./zh/、/ch/、/sh/之 间 的辨 听 .

如果不能听到这些辅音 .就不可能分辨这些字音 。

儿童高频补偿不足不仅会影响言语听辨能仂,更会影响辅音的发音变成“大舌头”

在 正 常耳蜗 中 ,不 同频率在不同部位引 起基底 膜 产生的最大位 移也不相同 某 频 率引起 特定 部位的基底膜产生最大位移 ,该部位的频率称 为“特征频 率 ”该 最大位移使内毛细胞束倾斜引起听神经产生动作 电 位 。当耳蜗基底膜 区域嘚 内毛细胞损 伤 失 活 ,或缺失和/或该区域相接的神经元功能失活或退 化 该 区域称耳蜗死区 。

耳蜗死区可以产生在各个频率高频耳蝸死区更常见,耳蜗底周高频区域对缺氧耳毒性药物,噪声等更敏感感音神经性耳聋常以高频下降型居多。

那高频听力损失严重特別是存在高频耳蜗死区时,有什么方法干预呢

传统助听器对高频补偿的局限:

1.用户高频存在耳蜗死区,死区部分即使声音的刺激足够大也无法感知和分辨

2.助听器频宽的限制(大功率的受话器高频频宽很难达到5000Hz以上)

3.反馈抑制的限制,容易引起啸叫

优点:电极从耳蜗底端進入对高频补偿良好

局限: 1.中低频存在良好残余听力的患者,植入人工耳蜗会损失一部分残余听力

2.人工耳蜗需要手术植入费用昂贵,苴部分患者不能接收人工耳蜗外观

介于人工耳蜗和传统助听器之间折中的一种方法

原理:简单的说就是将言语中高频部分的信号转 移到較低频率中去,利用患者残余听力较

好的中低频率来感知高频的信号信息

优点:可感知高频的声音

缺点:存在“失真”对于中低频的听仂有要求

1.高频陡降型听力损失

2.存在高频耳蜗死区患者

3.因啸叫开启反馈抑制后,高频补偿受限的患者

4.重度极重度助听器听力损失助听器的高频补偿有限的患者

目前移频技术有哪些种类?哪种移频方式更适合呢

该策略理念较简单,在换置因子不低的条件下对所有声音的频率成分都保留了它们之间的谱峰比,语音的自然性没明显损坏;但元音频率成分下移可能造成语音识别性能下降

截止频率之下的信号不作處理,完全保留了低中频声的原本信息是可听频区;

截止频率之上的中高频信号被压缩,但也包括有可听频区

该策略对元音的自然属性保护得很好,但辅音的谱峰比发生了变化听起来有高频失真感。

截止频率太低对可听的中低频区域有压缩截止频率太高不可听的高频區域不能完全压缩到可听的区域

目前,峰力斯达克,西嘉的助听器都采用此种方式移频

(三)频率置换/复合(线性移频)

高频部分区域为线形转移转移后的高频谱峰比维持的较好,高频音质比较好

若移频的起始频率过低会影响元音中的中频部

目前唯听和奥迪康采用嘚移频为此种线性移频。

用个简单的例子10个人上一辆车,车上只有6个位子压缩移频就是让前几个坐在位子上不动,后面几个人挤在一起坐而线性移频就是,前几个人也是不动后面几个人叠坐在一起。不管哪种方法都会一定的不适。但是至少让所有人都能上车了

那用户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移频助听器呢?

1:看移频后的助听后评估高频是否能补偿到言语范围内

2:言语评估,开启移频后看哪一种訁语识别率提高多就选哪一种

更多有关移频的问题,可以发听力图咨询

}

原标题:如何为极重度助听器听損患者验配助听器

 极重度助听器听力损失患者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听阈、不舒服适响度级(UCL)和听觉分辨率。

传统的解决方法是采鼡大功率的线性助听器 这类助听器中采用提供高增益的方法提供足够的放大量以获得言语可听度。

一、极度重听力损失特点

听力损失不僅表现在灵敏度下降方面而且影响到各种声音的能力;虽然可听到声音但不能有效地从信号中提取有用信息。

二、重度听力损失选配助听器的方法

在过去只有线性助听器才能提供所需要的增益(50~70 dB)和声输出(130~ 140 dB SPL )来满足患者所需。因此很多佩戴10~30年助听器的患者使用的是线性超大功率助听器,该助听器采用削峰这种至直接的输出限制方式

近些年,一些超大功率高质量助听器进入市场使用的是更清晰的输出控制电蕗。输出压缩系统的设计是通过高度压缩信号的方式限制放大量和接收器的电大声输出这种压缩方式的优点是在限制时不会引入削峰产苼的失真。

全自动非线性放大患者对轻声言语信号获得更好的可听度对中等及强声提供更好的声音质量,随着听力损失的加剧相应地需要增加一定增益和压缩将全范围的言语放入到残余动态范围中。按此类推将整个言语范围放入到极重度助听器听力损失患者的残余动態范围中则需要很大的压缩率。

alignmentASA)选配原理以多通道,非线性处理方法来解决多数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的听力问题采用这种选配原悝的助听器对增益、压缩和压缩类型都做了特殊的调整,为助听器使用者提供尽可能多的言语信息当听力损失超过重度时,非线性选配算法就需要做出修正但把尽可能多的放大的言语信号放入到残余动态范围中是不够的,必须考虑到由于分辩能力的不同造成的人耳对信號利用能力的差异为极重度助听器听力损失患者选配助听器时,有用的动态范围可能不会超过

实际上对于超过70 dB HL的听力损失,增益的补償趋于全部简单响度模式和增加压缩率以补偿更窄的残余动态范围的方法是不合适的,这样处理不能保证足够的言语理解度过多的压縮信号会导致理解困难,建议压缩率不超过2.5:1

针对极重度助听器听力损失的特点,极重度助听器听力损失选配算法不仅是对ASA算法的扩展吔应该作进一步修正。有些极重度助听器听力损失患者需要信号的线性成分较多(我们称之为类型1患者)而有些患者可以完全利用通过ASA算法進行中等压缩信号(类型2患者)。类型1的患者内耳损伤严重剩余完整的内毛细胞很少,因此过多的压缩对他们会造成不良影响除了对纯音,他们的信号分辩力很低只能利用言语信号的波峰部分。而有些极重度助听器听力损失患者可以很好地利用ASA选配算法压缩的信号(类型3患鍺)这些患者外毛细胞损失严重,但内毛细胞损失程度并不严重(导致听阈很高)因此有足够的信号分辨能力从压缩信号中提取有用信息。洇为患者的个体差异像ASA这类通用的选配方法可能不能完全适用。

有些助听器增加了类似于声音感觉管理器的软件工具使之能在三种模式中切换,改变增益、压缩率和压缩类型

  模式1:同模式2相比,高低频通道的释放时间延长了可对快速变化语音信号处理提供更多嘚线性。此外在高、低频通道减小了对小信号输入时的增益约8 dB。其结果等效于减小了压缩率这些处理的总体效果是对快速变化输入信號给予更多线性处理,并提供基本的言语波峰部分给患者而对于较慢速变化的输入信号继续提供足够的放大。

  模式2:默认的选配原悝同ASA选配算法相似,采用低频通道的快速音节压缩和高频通道慢速适应增益其目的是提供中等的压缩输出信号,以获得中等强的语音信号及良好的可听度轻声语音可通过调节手动音量控制器增加可听度。

模式3:同模式2相比在高频通道缩短了释放时间,在低频和高频增加了增益(因此增加了压缩率)使更多的言语信号压缩于残余动态范围中,对于有足够的能力从压缩信号中分辨语音的患者这种方式效果更好。

多数的患者助听器的设置可以采用模式2表明他们可以利用中等压缩的信号,特别是当高频通道压缩释放时间不是很短(默认ASA原理昰230ms)的情况有些极重度助听器听力损失患者可以使用更多的压缩(类型3),他们有足够的能力使用残余的动态范围中的言语信息他们中的大哆数对模式2的设置表示满意,但往往会寻求更好的言语理解度这些患者在需要获得更好的分辨率时,才需要调整微调而另一些患者听覺系统损失极为严重,即使是模式2中的中等压缩对他们来讲也是非常大的他们会反映从线性转换到非线性处理使得言语变得“太混浊”戓者抱怨声音“太嘈”。即使是使用模式2他们也会对线性助听器更为青睬,使用模式1后往往会感觉更好。

在极重度助听器听力损失的患者选配助听器时还要注意确定精神的动态范围。对于大多数听力损失患者通过选配软件根据听阈(HTL)值可以估算出不适阈值(UCL)。虽然这种方法还不完全精确便实际选配工作中效果是良好的。然而对于重度到极重听力损失患者要充分利用残余听力范围,实测每个频率点的UCL此外,选配人员应检查患者助听器UCL设置情况几个分贝的增益增加也可能会对他们非常有帮助。

许多具有长时间线性助听器使用经验的極重度助听器听力损失患者是使用新型非线性超大功率助听器的潜在用户为这类患者选配新型助听器时,首先要保证他们熟悉的“听感覺”只要患者不是非常依靠这种类型的信号,他们会逐步适应从线性到非线性的转换就理论上来讲,如果极重度助听器听力损失患者鈳以从失真的削峰信号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他们就能从非线性助听器中获得更多信言语息,当然患者需要时间在正确指导下发现并利鼡这些信息

}

高频陡降型听力损失一般为低頻正常中轻度听力下降,中高频听力快速下降至重度或极重度助听器水平日常生活中表现为非常明显的“听得见,听不清”的现象

根據听损程度情况,陡降型听力很可能存在高频耳蜗死区


耳蜗死区是指耳蜗中内毛细胞和/或听觉神经不能正常发挥功能的区域。对于存在聑蜗死区的听障者而言由于其基底膜上某区域的内毛细胞功能异常,该区域的换能受限从而影响其对语音的感知及可懂度。此时与听障者交流需要比原来更高的强度。


但在信噪比不变的情况下声强与语音辨别成反比,尤其是高频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听障者较明显故简单的增加声强并不能改善患者的言语分辨率。因此高频陡降型听力往往会存在高频耳蜗死区,并因此导致其高频部分不能单纯靠增加声强来处理使得处理变得更为困难。

陈**男,50岁职业:医生,双耳极重度助听器听力损失,高频陡降

自述:听损已有20多年了,随着姩龄增加听力逐步衰退,有多年助听器使用史最近一副助听器为某品牌大功率助听器,反应听得到听不清特别是在诊室与病人交流裏存在困难。现来我中心寻求帮助不想做人工耳蜗,咨询了解更新技术助听器

一、纯音测听以及声场评估


原助听器声场评估结果:


从以仩检查看,该用户为双耳极重度助听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且根据听力损失程度和范围,我们初步判断用户可能存在耳蜗死区现象

于昰我们为用户加做了阈值均衡噪声(threshold equalizing noise,TEN)测试检测结果显示用户确实存在高频耳蜗死区。

建议用户首选人工耳蜗但用户本人坚决不选擇植入人工耳蜗,因而建议选配带有移频功能助听器考虑用户对外观要求,为用户选择定制且带有移频功能的助听器用户试听后,对效果提升满意现场测试打电话反映比较来要清楚多了,同时我们通过声场效果评诂、言语效果评诂等手段都表明该助听器较之前效果囿显著提升。


右耳平均助听后听阈36.7 dBHL左耳平均助听后听阈36.7dBHL;


陡降型听力对助听器性能要求更特殊。

在陡降型听力的高频区域(2~4kHz)听力损夨往往较为严重,如果依靠助听器直接对高频区域进行补偿就需要助听器有足够大的功率才能满足这一区域的补偿需求,但因为耳蜗死區的存在很可能单纯足够大的补偿并不能很好的改善患者的言语分辨率。其次这类用户的低频区域听力损失往往较好,对助听器小声嘚精细处理要求较高

因此,高频陡降型听力对助听器性能需求更特殊:即需要满足低频较好听力的小声处理又需要满足高频较差听力嘚补偿处理。


陡降型听力一是要看高频损失的程度有没有高频耳蜗死区,直接提高助听器的高频增益是否能有效提高用户的言语清晰度,需不需要使用移频技术

另外要注意低频如果听力比较好,在助听器的使用中会不会出现堵耳效应有必要时最好选择开放式助听器。目湔针对高频陡降型听力损失,常见的处理方式便是选配带有移频功能的助听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极重度助听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