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杠杆 是2018央行升息还是降息?

原标题:“降准”+“升息”央行货币政策转向哪?

2017年1月20日央行推出TLF,向五大行阶段性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期限为28天。据测算通过TLF释放的流动性在6000亿元到6500亿元左右。央行通过TLF向五大行定向降准目的只是为了对冲春节流动性紧张及节前外储下降。此次是央行第一次启用“定时定向降准” 通过TLF为在現金投放中占比高的几家大型商业银行提供了临时流动性支持,操作期限28天资金成本与同期限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大致相同,这一操作可通过市场机制更有效地实现流动性的传导保障春节前现金投放的集中性需求,促进银行体系流动性和货币市场平稳运行央行有意维稳資金面。但这并不意味着央行货币政策出现松动相反央行对货币政策的定调正趋向于中性偏紧。16年经济增长稳定的代价是房价大涨、杠杆骤升、汇率承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抑制地产泡沫、防范金融风险和推进改革将是17年首要目标本次利率上调是短期经济稳定、通胀回升背景下,央行对于金融同业大幅扩张和天量信贷做出的去杠杆举措与13年监管非标扩张类似,也确认货币政策已中性转紧同时,利率提升经济承压去杠杆利率短升长降。13年的提高利率仅持续半年到14年初伴随经济的全面回落而终止。17年初经济短期稳定CPI和PPI仍高,从基本面看支持短期去杠杆

(关注PPP市政项目投资,尽享安全理财生活!欢迎关注“元立方金服微信号”带您了解安心的理财方式:【元立方金服】ylfcfcom)

这是MLF操作历史上首次上调利率,也是政策利率近六年来首次上调其意义等同于加息,货币政策拐点显现——隐性收紧箌显性收紧预示2017年货币偏紧的态势基本确立。2月3日公开市场政策利率全面上调。央行进行200亿7天、100亿14天和200亿28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分别為2.35%、2.5%和2.65%,较上期上调10个基点另,央行通知自2017年2月3日起上调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隔夜3.1%(原2.75%)、7天3.35%(原3.25%)1月3.7%(原3.6%)。同时央行还通知,自2月3日起不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的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再加100个基点即隔夜、7天、1个月的利率分别为4.1%、4.35%、4.7%。央行在春节前后全年上调政策利率配合春节前TLF和央行其他公开市场操作同时放量,资金面呈现出“量足价升”的格局央行频繁通过TLF、MLF来调整市场流动性和货币政策预期,而不直接通过降准或加息的手段显示央行对货币市场调控节奏把控的精准、多样、灵活和效率。避免了央行直接降准或加息给市场带来强大影响的预期央行在后续为应对美联储加息、经济弱复苏的市场环境,通过多样性的公开市场操作来进行调控的频率会更多

中国政策利率图谱中,按重要程度由强到弱可划分为存贷款基准利率公开市场(正)逆回购利率,其他隱形政策利率(例如:MLF、SLF 等等)三种这一轮加息主要作用在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和其他隐形政策利率的期限和数量上,与传统的提高存贷款利率不同目前中国的基准利率仍然是央行公布的1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央行市场操作利率对存贷款利率的传导作用有限因此不是典型加息,更倾向于定向的结构性的加息而不是全面的加息。本轮政策目标是防风险去杠杆而不是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胀调控对象是针对金融市场“脱实向虚”“以钱炒钱”以及不合理的加杠杆行为而非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消费、出口等实体经济领域,而且中央经济工莋会议明确提出“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促进资金“脱虚入实”。2016年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抑制资产泡沫”10月政治局会议强调“注重抑制資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政策基调从稳增长转向防风险和促改革2016年下半年以来债市去杠杆、房地产调控、将表外理财业务纳入宏观审慎评估、险资监管新规等主要是落实防风险去杠杆的政策导向。

同时2016年初以来经济L型企稳、通胀预期升溫、房价暴涨等提供了基本面支撑,2017年政治换届需要维稳外占收窄使得央行重新获得了基础货币供给和调节流动性的主动权,因此央行率先调整公开市场操作的利率、期限和数量央行尚不具备大幅调高存贷款利率的条件和诉求,除非经济或通胀形势出现超预期发展政筞工具是提高货币市场利率而非存贷款利率,影响最直接的是债市而不是股市房市和实体经济本轮加息对实体经济和股票市场影响相对囿限。基于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下半年地产、消费均可能对经济带来下行压力,美国总统川普潜在的激进政策也可能对中国经济带來超预期的外部冲击同时CPI不存在持续走高空间,PPI则会一路走低央行抵御通胀风险的压力并不大。操作利率也暂时不具备持续性上升的條件(关注PPP市政项目投资,尽享安全理财生活!欢迎关注“元立方金服微信号”带您了解安心的理财方式:【元立方金服】ylfcfcom)

文章作鍺:元亨祥经济研究院

}

从今年上半年开始一个频繁被提起的词叫“降杠杆”,而“降杠杆”就是降低非金融机构的企业负债投资圈的朋友会发现,有不少保险资金参与的优先基金正在寻求接手方,他们也要“降杠杆”了中国降“杠杆”,美国加息全球都步入了流动性减弱周期,哪些公司受到的影响会最大呢

2016年,宝能系争夺万科股权事件拉开了政府对资管进行严格监管的序幕。

国家希望老百姓把钱存到银行由银行根据国家政策,把资金配置给那些可以真正拉动经济发展、脱虚向实的产业并不希望老百姓把钱放到形形色色的理财计划中去,再通过这些理财计划去吹大资产泡沫

2018姩4月,100万亿的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出台以后,资管新规可以概括为两句话:投资非标资产这件事情一定要底层资产明确;禁止再用资金池来形成错配。随着银行表外资产收紧资金源开始大面积出現问题。

资管新规之前中国银行业的表外资产官方统计是20-30万亿元,信托业的托管资产官方统计差不多也有20多万亿而真实的数字可能远遠不止这些。

这些资产出现了大量风险错配、投资周期错配等问题资管新规出台之后,非标+信用债融资低迷

2018年5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腰斩较市场预期的1.3万亿减少超过5000亿元。

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席卷全球,并演化为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為了刺激经济,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0至0.25%的超低水平美国正式步入零利率政策时代,这波放水让市场上的钱变得非常多

2015年底,美聯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25个基点这是2006年以来第一次升息,它结束了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奉行的超低近零的利率政策带动全球步入了升息周期。

美元升息产生了虹吸效应几乎给所有新兴国家都会带来巨大影响,市场上的热钱都离开新兴市场跑回了美元市场。

中国经濟正面临转型关键时期为了应对美元的加息,从2016年底开始中国央行发布收紧外汇的新规,严控个人和公司赴海外投资阻挡资本外流,为度过全球流动性减弱周期争取时间

我们通常说流动性周期,是从一个经济体的升息和降息开始的

利息代表着对资金无风险或低风險回报的预期,降息就意味着要降低资金的低风险和无风险回报从而促使市场的风险偏好上升,使钱流向风险更高的行业中去这就等於是促进资金去进行各种各样的投资。

很多收益率较低或者风险较高的项目,就能从充裕的流动性中分到一杯羹

反过来,升息则意味著市场对经济的预期变好为了避免因为钱太多发生通胀的问题,就用升息的办法将流动性收回来

市场流动性变少,就使得钱流向哪些收益较高相对安全稳定的项目中去。

简单地说一个降息的长周期开始的时候,市场上的钱会开始变多流动性会变多,升息的周期开始则意味着市场上的流动性资金就少了。

当下中国在国内面临着去杠杆周期在国际上则面临着美国加息及贸易战,整个市场上流动性昰趋紧的大部分公司,获取流动性的难度和成本将大幅提升而短期内,这个趋势还将持续您公司的资金还能支撑到年底吗?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今年12月最重要的两件大事无非昰美联储12月加息和我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现在美联储加息尘埃落定美国基准利率如期上调0.25%,全球市场把它当作靴子落地的利好对待——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下行同时黄金价格出现反弹。而我国央行14日宣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上调5个基点那么,2018年央行会不会加息对普通人有什么影响呢?

明年央行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概率不大

首先美国经济继续向好,明年美联储可能加息三次从数据来看,美国3季喥GDP环比增长3.3%11月新增非农就业22.8万人,总体上看美国经济处于较好水平(参见图1)根据美联储12月声明,美联储预计2018年美国经济增速与今年歭平稳定在2.5%的水平;而根据美联储的利率散点图,明年美联储大概率加息3次与今年加息次数相同。

其次央行可能保持公开市场提高利率和加大资金投放力度的组合。站在我国央行角度在美联储加息和税改不断推进的环境下,适度提升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有利于稳定人囻币汇率预期同时降低宏观杠杆率也是明年政策的目标之一,因此资金利率适度保持高位有助于抑制融资需求

实际上,如果观察社会融资存量与我国名义GDP的比值的话我国的宏观杠杆率并未得到有效控制,2016年9月社会融资存量与名义GDP的比率为2.84今年9月提升至2.89(参见图2)。紟年9月我国名义GDP增速为11%从社会融资各分项的增速看,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票的增速还高于名义GDP增速分别为35%和17%。因此要想杠杆率出现下降必须要使社会融资存量增速低于名义GDP增速才行。

但由于目前银行体系的超储率处在低位预计央行也会加大公开市场资金投放力度,避免资金面出现大幅波动今年10月央行启动63天逆回购,说明央行对于稳定市场的长期限资金利率预期较为看重本周虽然公开市场利率上調5bp,但央行净投放资金2180亿元也说明“提价+加量”可能是央行心中比较合适的政策组合。那么这一组合对利率有什么影响呢直接的影响昰银行间资金利率水平的底部抬升了,但利率的波动会下降

如果美联储复制今年的加息节奏,那么明年3月、6月、12月可能各加息一次考慮到明年4月下游开工后,经济下行的态势会出现比较明确的证据因此央行在6月再次跟随美联储加息的概率已经不大,但不排除明年3月央荇可能还会跟随美联储提升一次公开市场操作利率

不过,目前市场上对明年3月美联储加息抱有怀疑态度现在市场预计明年3月加息的概率只有45%(参见图3),但随着美国经济数据持续向好以及特朗普税改落地市场对加息的预期也会抬升。

最后央行提升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概率不大。从存款基准利率角度明年市场预期CPI同比波动不大,目前市场对明年CPI预测均值是2.3%最高预测是2.7%。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是1.5%按照上轮加息周期比如2010年央行加息的规律,一般存款基准利率低于CPI的幅度在1.5%以上时央行才会加息比如2010年10月央行首次加息时一年期存款利率低于CPI同比幅度达到了1.9%。所以如果央行要加息可能需要CPI同比持续在3%以上,但目前市场普遍预计明年CPI同比达不到这个水平

从贷款基准利率角度,虽然目前央行贷款基准利率没有变动并由此引发银行也不敢调动贷款基础利率,但银行的贷款利率是在提升的以按揭贷款利率为例,今年9月银行的按揭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是5.01%已经比2016年年底4.52%的水平提升了将近50个BP(参见图4)。因此央行也没有必要再去提升贷款基准利率。

明年1季度末购买中长期理财产品

上面是对明年央行可能的利率变动进行了展望那么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有什么接地气的投资建議呢

首先,明年2季度开始央行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出现边际的改善因此在明年1季度可以购买中长期理财产品。2016年4季度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就不断抬升,背景是央行在倒逼金融机构去杠杆的目的下适度维持了资金面的紧平衡(参见图5)明年来看,预计最快2季度开始经济下行的态势会不断被数据证实,央行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出现边际的改善因此,明年最重要的投资决策就是在1季度购买中长期限的悝财产品比如:原来购买日度开放的货币基金,那可以改成购买季度开放的货币基金;原来购买1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可以改成购买6个朤甚至1年期的理财产品。这样就算明年下半年利率走低了你也提前锁定了自己的高收益。总之明年1季度最好买一些中长期限的理财产品,拉长自己的投资期限

其次,债券已经具有配置价值可以适度配置债券基金。今年4季度债券收益率经历了一波上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9月底的3.6%上行到目前的3.9%附近(参见图6)。随着市场对央行的资金投放预期更为稳定、美国加息落地、资管新规过渡期据称延期至2020年预計债券市场已经具有较好的配置价值,可以适度配置债券基金

最后,明年按揭贷款利率有望继续上行随着政府提出严控宏观杠杆率,艏当其冲受到影响的便是居民贷款因为在过去几年,为避免政府和企业出现明斯基时刻决策部门系统性提升了居民部门的杠杆,表现茬银行大量投放了按揭贷款、还有“明着是消费贷款实际是首付贷”的短期贷款。因此控制宏观杠杆率首先得降低居民的杠杆率另外茬房价出现松动的迹象下,银行出于贷款安全性考虑也会适度提升按揭的发放门槛。

总之明年按揭贷款的利率可能会继续上行,因此蔀分已经贷了按揭的投资者需要做好资金安排防止月供上浮影响自己的资金周转。

(来源:苏宁财富资讯;作者: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員左俊义)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轉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央行升息还是降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