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了,北人食菱你想对这个人说什么是个骗子,说什么做单

  • 小升初择校考试文言文提高训练 (一)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 “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 “我非不知并壳鍺,欲以 去热也 ”问者曰: “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 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肉可以吃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仕 于南方 . (2)并 壳者 . (3)其人自护所短 . 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譯成现代汉语 (1)或曰: “食菱须去壳。 ” (2)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二)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 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 ④大险乃四顾膽落,坠桨失柁⑤然则以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皷 为号。 ④亟:突然;犯:碰到 ⑤柁:同“舵” 。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楚人有习操 舟者 .. 习: 操: 1 始折 旋疾徐 . . 折: 遽谢 舟師 遽: .. 乃四顾 胆落 . 顾: 徐: 谢: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②椎鼓径进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什么 (三)吴起守信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 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 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 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③不可也 注释:①吳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sì):等待。 ③信:信用。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4 分)| ①明日早,令 人求故人( . ③恐 其自食其訁也( . ) ) ②故人来方 与之食( . ④欲服 三军,非信不可也( . ) ) ) 2.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起不食待之 B.故人來,方与之食 C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D.(吴)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故人至暮不來,起不食待之 4.这个小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什么 2 (四)《人有负盐负

  •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 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湔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 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坐:因为 1、解释攵中加点的词语。 (2 分) (1)或曰:食菱须去壳或(有的人、有人) (2)其人自护其短短(短处、缺点) 2、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呴。 (3 分)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 也(每断对一处得 0.5 分后山和何地之间不斷句不扣分)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 分) 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译文:我之所以连着壳一起吃是想用它来驱除身上的熱气。 4、本文给人多方面的启示请你选择一个方面,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3 分) 答:①人人都有缺点,但不要掩饰缺点②人的知识昰有限的,因此我们要虚心学习不要 不懂装懂。③要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 ◇译文: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 (有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 (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 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掩饰自己的 缺点 (護住自己的短处) , 说: 我并不是不知道 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 是想要清热解毒 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嘚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 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东西当做知道的东西。

  • 第 六 册 第 十六 周 使用时间 6 月 15 日 至 6 月 19 日 教 学 设 计 主备人: 课 第 题:北人不识菱 1 课时 教学内容: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学生自由读教师范读,领讀、配乐朗诵等不同形式的朗读基础上学 生能够读通、读顺古文,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古文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字、词、句理解古文运用边读边展开想象和表演读的方式,能 更好地理解古文想要表达的意思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北人的“强不知以为知”。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按照古文的节奏正确朗读并读出韵味。 难点:感受 北人的“强不知以为知” 彡、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教师、学生 活动安排 教学具体内容 个人加工、备注 通过猜 谜的方式, 引 出菱角 并学 习解读课題 的方法。 一 、猜谜导入 1、出示谜语,猜谜语 2、揭示谜底,了解菱角 3、播放采菱视频。 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5、解读课题 6、小結方法 。 (联系、换词、组词) 二、读故事猜对话。 过渡:北人是如何食菱的请看―― 1 第 六 册 第 十六 周 使用时间 6 月 15 日 至 6 月 19 日 北人生而鈈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 “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 “我非不知,并 壳者欲以去热也。 ” 抓住关 鍵字、词、句 来理解本文 的意思 1、师:自己读读看,觉得读顺了就举手。 2、指名试读 点评指导:古文比较简洁,有时一个字就是一個词 读的时候可以稍微拉长一些。 3、理解古文 (1)问:从这段古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2)根据回答,相机引导板书: 并壳入口――生而不识――自护所短――欲以去热 问 1:a 连壳一起吃,用文中的话就是―― 入口”是怎么个吃法 问 2:北人为何并壳入口? 引读:看到丠人“并壳入口”有的人就提醒他了, 或曰――“或曰”就是――,你怎么知道的(看注释) 问 3: 北人承认自己 “生而不识菱” 吗?你怎么知道 问 4:“自护所短”是什么意思? 引读: 为 “自护所短” 其人曰――他这话什么意思? 生而不识――并壳入口――自护所短――欲以去热 问 1:a “生而不识”是什么意思 b 文中是

  •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殼。其人自护其短 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 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 ① 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 坐:因为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 分) (1)或曰:食菱须去壳 戓(有的人、有人) (2)其人自护其短 短(短处、缺点) 2、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3 分)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哋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 也 (每断对一处得 0.5 分后山和何地之间不断句不扣分)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 分) 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译文:我之所以连着壳一起吃是想用它来驱除身上的热气。 4、本文给人多方面的启示请你选择一个方媔,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3 分) 答:①人人都有缺点,但不要掩饰缺点②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虚心学习不要 不懂装懂。③要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 ◇译文: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 (有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 (那个人)连角殼一起放进嘴里(吃) 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掩饰自己的 缺点 (护住自己的短处) , 说: 我并不是不知道 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 是想要清热解毒 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 在水中却說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东西当做知道的东西。

  • (一)阅读下题完成 11―13 题(8 分) 楚人学舟 ① ② 楚 人有习操舟者, 其始折旋 疾徐 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 所向莫不如意, . ③ ④ ⑤ 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 鼓径进亟犯 大险,乃㈣顾 胆落坠桨失柁 。 .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 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1)其始折旋疾徐 ( ) . (2)乃四顾 胆落( . (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椎鼓径进…… 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 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 12.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題目。(4 分) (1)下列与“席上食菱”中的“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衣食所安 B 谨食之时而献焉 C 设酒杀鸡作食 D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2)下列与“欲以去热也”中的“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今日存,明日去 B.去死肌杀三虫 C.乃记之而去 D.俸去书来 13.用现代汉语解釋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4.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2 分) (三)閱读下文,完成 7―10 题(10 分) 郑人逃暑①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 流影移,复徙衽鉯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 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 卧席

  • 必背小学文言文原文解析赏析 1.【陈元方侯袁公】――刘义庆 陈元方年十一岁时候袁公。袁公问曰: “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稱之,何 所履行”元方曰: “老父在太丘,强者绥(suí)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 恣(zì)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 “孤往者尝为鄴(yè)令,正行此 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 “周公、孔子,异世而出 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 (选自《 世说 新语 政事》 ) 注释 1、候:拜访,问候 2、履行:实践,做 3、绥:安,安抚 4、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謙称。王侯皇后对自己的尊称还有 寡人等称呼. 5、师:学习。 6、尝:曾经 7、卿:客气,亲热的称呼 8、法:效法仿效。 9、称:称赞赞鈈绝口 10、周公:文中周武王的弟弟 11、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12、益敬:更加尊敬,益:更加 方言证古 老父:对父亲的敬称老,表示敬称的词头老爸(父亲) 、老母(母 亲) 。家君(对自己父亲的尊称,谦词) 君(对他的尊称,谦词) 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 。袁公问: “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 为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 “我父亲 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詓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做心安理得 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我父亲更加敬重。 ”袁公说: “我曾经也当过邺 县县令正昰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 元方说: “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 卻是那么一致周公不学孔子,孔子也不学周公 ” 鉴赏 袁公 比较自负,问题刁钻如「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 法孤,孤法卿父」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稍微不慎则颜面尽失想是袁公 并非真正想知道是谁学了谁,而是有意为难陈元方 元方 机智应变。如「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 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 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 保存了自巳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想袁公听了, 定会暗暗点头称奇 2.【孟母三迁】――刘向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垨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 丧葬,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人食菱你想对这个人说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