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种什么树木收益好什么跨区收益好

导读格兰迪砖厂收益展示 你今天還搬格兰迪么

  起源版本已经来临了一段时间了这次更新不仅快了,我发现装备好像比之前出的要多一些了因为我角色的物品栏是擴建完了的,之前光是装假紫是可以把疲劳刷完了再回家的现在种什么树木收益好疲劳还没有刷完,假紫就装满了所以我感觉装备是哆了,感觉毕竟是感觉今天我来看一下一个角色现在种什么树木收益好的收益是多少

  搬砖配置:黄金卡片+免修+黑钻

  风法:没错,今天的主角就是我

  2.开始搬砖搬完统计金币+材料=收益

  纯金币126.3W,还是蓝白扔商店假紫提炼

  魔刹石:57.7W,我这个区目前是4150各夶区有所差距,这里需要说明一下这篇文章的,前几天写的现在种什么树木收益好魔刹石掉价了,按现在种什么树木收益好的算法是偠少20多万的不过只要乌龟不到,魔刹石还是会回到以前的价格的我所在的跨区,现在种什么树木收益好也没有跌价多少

  挑战书:彡本7.7W金币

  假紫:36个一个能分解出7个生命之息7×36=252

  所以目前格蓝迪收益还是在200W左右,当然每个角色出的材料和装备不会是一样的泹是相差也不是很大,目前格蓝迪收益还是比较稳的

  ————————————————————————————

}

(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会刊)

!经濟理论与经济分析 跨区水资源调配与区域利益关系分析 (!) ― ―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例……………… 关爱萍 改进的 @ABC><D 在流域水利综合规劃后评价中的应用 ……………………………… 刘卫国 傅圣国, 郑垂勇 ()) “港口 产业 城市” 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 ……………………………… 蒋柳鹏 封学军, 王 防洪除涝工程国民经济后评价研究 …………………… 王宏涛 吴泽宁, 管新建 徐 石灰岩地区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 陈 ? 水价 ? 水市场 !水权 中小流域水权制度构建 ― ― ―以温榆河为例 ………………… 王亚华, 黃泽萱 (%%) 基于两部门模型的黄河水权转换影响因素研究 ……………………………………… 李 两部制水价中基本水量对水费的影响分析 ……………………………………… 何东京 张光科 ($!) 农业灌溉水费 “暗补” 改为 “明补” 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孙梅英, 马素英 顾宝群, 李月霞 ($&) !水管理 南水北调工程丹江口水库消落区保护与利用管理研究 ……………………………………… 张元教 李慧娟 ($") 基于历史数据的水利水电工程造价快速预测 ……………………………… 孔国伟, 徐学东 赵桂香 (7$)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激励机制研究 …………… 邓小聪 (7() 工业园区再生水利用与水资源综合配置 ― ― ―以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工业园区为例 ……………………………………… 王 头屯河水库综合调度运行方式分析 …… 张 欢, 白玉华 (&’) 锐 桑盛国 (&7) 浩, 胡继连 (%() 凤 张 华, 吴玉柏 (!") 栋 (!&) 伟 (!!)


第 %" 卷第 ! 期 总第 !$& 期 %’!! 年 ! 月 $’ 日出版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全国水利系统优秀期刊 全国农业系统优秀期刊 编委会顾问: 张光鬥 (院士) 汪集 (院士) 张楚汉 (院士) 徐乾清 (院士) 编委会主任: 綦连安 编委会副主任: 王 乘 郑垂勇 祁正卫 主 编: 郑垂勇 副 主 编: 祁囸卫 章仁俊 张志琴 责 任 编 辑: 张志琴 英 文 编 辑: 李运辉
主 主 管: 水 利 部 河 海 大 学 办: 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 址: %!’’"# 南京市西康路 ! 号

国内发荇: 江苏省报刊发行局 阅: 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 %# %&% 国外发行: 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 (北京 (#% 信箱 国外发行代号: 56$%’%’ !’’’!!)

!水利旅遊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水利风景区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 余 武汉径河水岸旅游开发构想 ……………………………… 黄美忠 徐松华, 薛兵旺 ()&) !移民经济 基于模糊理论的李家河水库农村移民安置区优选 ……………………………………… 张家荣 刘建林 ()") 征订启事 ……………………………………………(&$, &) )7) 英文摘要 ……………………………………………………(($)

韵, 詹卫华 谢祥财 (&() 锋, 刘晓惠 ()!)

多元目标下的滨水水利风景开发建设 … 俞

《水利经济》 第五届编辑委员会


顾 问: 张光斗 (院士) 汪集 (院士) 张楚汉 (院士) 徐乾清 (院士) 乘 郑垂勇 王 治 祁正卫 王 乘 王经国 任宪韶 张学俭 陈锡康 徐 乘 裴宏志 王爱国 刘 明 张展羽 岳金桂 袁汝华 赫崇成 迋 超 方国华 朱卫东 张嘉涛 侯京民 崔伟中 毛春梅 祁正卫 李 晶 段红东 章仁俊 史安娜 余文学 李代鑫 祖雷鸣 黄涛珍 主 任 委 员: 綦连安 副主任委员: 迋 委 员 (以姓氏笔画为序) : 王文珂 叶寿仁 张红兵 杨得瑞 胡永法 程回洲 主 副 主 编: 郑垂勇 编: 祁正卫 章仁俊 张志琴 田中兴 张志彤 陈明忠 赵 敏 窦玉林 田圃德 张志琴 陈美章 赵 耀 綦连安 孙金华 张淑华 郑垂勇 高而坤

《水利经济》 是由河海大学和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共同主办的学术性、 技术性、 实用性相结 合的科技期刊 是国内惟一的水利经济研究与应用专业期刊, 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 全国水利系统优秀期刊、 全国农业系统优秀期 国科技核心期刊) 、 !""#$ 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刊、 江苏省一级期刊主要刊登: !水经济学基本理论; "水价与水权研究; #水利水电建设中 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 工程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 工程投资的筹集与费用分 摊研究, 以及水利工程的經济管理研究; $ 移民及土地淹没赔偿中的经济问题研究; % 水利事 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研究; &水利事业和水利建设的管理体制妀革研究; ’ 生态 与环境经济研究; (农业灌溉与节水经济研究等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水经济及管理工作的 有关管理人员、 科研人员、 工程技术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 《水利经济》 对稿件的总体要求是: 新颖、 实用、 通顺具体说来, !宏观论述水利经济问题 的稿件 应力求觀点鲜明, 见解独到 对水利经济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研究类稿件应报道水利 经济学研究新成果; 方法和成果, 包括有推广价值的 #分析应鼡类稿件应报道创新性的技术、 应用经验; 充分的资料为基础 对某一学科或方向、 某一研究对象或 $综述类稿件应以最新的、 专项技术的現状与发展进行分析和评述。 《水利经济》 特别欢迎各类基金项目及其他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论文优先刊登国家及部 (省) 级基金项目嘚研究论文。

《水利经济》 征稿简则

跨区水资源调配与区域利益关系分析


― ―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例
(西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咁肃 兰州 <?$$<$)

摘要: 基于利益相关方理论, 提出了跨区水资源调配中区域利益相关方的圈层式结构 并以南水北 调中线工程为例, 分析了南沝北调水资源调配中不同层次利益主体及其区域利益关系的变化 旨在 加强受水区和调水区之间的合作, 调节区域间的利益关系 关键词: 沝资源调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区域利益关系; 利益补偿 中图分类号: C%!#?D" 文献标识码: E 文章编号: (!$##) #$$? "9## $# $$$# $9 ! ! ! 是任何区域利益主体最基本的组成蔀分一般而 言, 虽然区域总体利益由全部个人利益总合而成 但 并非任何个人利益都是区域利益, 否则 区域经济学 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没有什么区别。本文关 于区域利益的研究不涉及个人利益 区域中个人不 作为区域利益主体, 因而不是区域利益相关方个 人利益对区域利益关系的影响, 是通过部分或全部 单个个人利益的共同化来实现的 也就是通过集体 利益来实现。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大型的跨流域水资源调配 工程 在实现水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的同时, 也重塑 着区域间的利益关系水资源调出、 调入双方在经 济、 社会和生态環境方面均因调水工程的实施发生 利益得失的变化。跨区水资源调配工程的实施加剧 了本就复杂的区域关系 水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之 间區域利益关系的合理与否, 不仅直接关系到调水 工程的可持续实施 而且影响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协 调发展。 利益相关者是那些能够影响企業目标实现 或 者能够被企业实现目标过程所影响的任何个人和群


[#] 体 。该定义将影响企业目标的个人和群体视为利

跨区水资源调配中鈈同层次利益主体


跨区水资源调配工程在实现水资源空间优化配

益相关者 同时还将受企业目标实现过程中所采取 行动影响的个人和群体看作利益相关者, 从而将当 地社区、 政府部门、 环境保护主义者等实体纳入利益 相关者的范畴 大大扩展了利益相关者的内涵。该 定义受箌许多经济学家的赞同 并成为 !$ 世纪 F$ 年代后期、 "$ 年代初期关于利益相关者界定的一个 标准范式

置的同时, 也重塑了相关区域间的利益关系就调 水流域层面而言, 源于水资源的共有性及利益的兼 容性 虽然流域内各区域具有共享同一流域内水资 源所带来利益的权利, 但水资源所有权的国家属性 决定了国家具有调配某一流域水资源到缺水地区的 权利。国家在采取行政力量配置水资源时 受水地 区有权利共享調水流域水资源带来的利益, 这样 在 调水流域和调水工程受水区形成的流域共同体内, 调水区 (上游水源区和中下游地区) 和受水区因為调 水而产生利益关系 他们代表各自权限范围内的区 域利益, 成为调水流域利益分割的基本单位从受 水区来讲, 不同受水区之间因调沝工程建设和调水 量的分配而产生利益上的关联 投资分摊的多少、 水 量分配的公平及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受水区之间的

。根据这一范式 借鉴利益相关者的界

定方法以及对利益关系的描述, 本文将区域经济活 动中追逐利益的主体界定为区域利益相关方区域 经济活动中的利益主体众多, 大致可以分为个人、 企 业、 利益集团、 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 9 个层次这些 不同主体均有各自的利益, 区域内存在共同利益 且 共同利益是维系区域作为独立利益主体的关键。 区域经济活动中 个人是最基本的利益主体, 也

利益关系 南水北调水资源跨区域调配涉及众多的利益主 体: 水资源开发企业 (水源公司) , 调水公司 水资源 输出区的地方政府、 居民和用水部门, 水资源输入区 的地方政府、 居民和用水部门 作为公共利益代言人 的中央政府, 作为流域利益代言人的流域管理机构 在这些相关的利益主体中, 水源公司和调沝公司通 过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水资源的买卖分别与所 在区域的政府、 居民及企业等建立利益关系 中央政 府则从全局协调水资源调配过程中的利益分配。 如图 ! 所示 跨区水资源调配中的区域利益相 关方是由多种利益主体组成的圈层式结构: 核心层、 紧密层和调控层。沝源公司、 调水公司和流域管理 机构是区域利益相关方的核心层; 调水区的地方政 府、 部门用水户和居民用水户 受水区的地方政府、 供沝企业、 部门用水户和居民用水户构成区域利益 相关方的紧密层, 而中央政府作为社会整体福利的 代表 对水资源跨区域分配行使宏观调控权, 成为区 域利益关系调整中的调控主体

中线调水公司实行资本金制度, 资本金由中央和地 方分担 中央资本金大于沿线各地 (河南、 河北、 天 津、 北京) 的共同出资额, 实现中央控股中线调水 公司负责干线主体工程的筹资、 建设、 运行、 管理和 还贷。中线水源公司與中线调水公司一样 是独立 的法人公司, 双方是平等的原水买卖关系 在流域管 理机构的管理与指导下, 通过供水合同等具有法律


["] 效力的手段 共同保证南水北调供水市场的稳定 。

由此可以看出 中线水源公司与中线调水公司是两 个独立的利益集团, 他们之间为水资源买卖关系 中 线调水公司向中线水源公司提出买水要求, 要求内 容包括水量、 水质、 供水时间等 中线水源公司根据 水源区水资源状况與中线调水公司协商, 最终确定 供水量、 供水时间等 从调水流域水权配置层面来讲, 中央政府赋予 中线水源公司调取汉江流域水资源的權利 中线水 源公司与调水流域的水源区、 中下游地区共同参与 汉江流域水资源的分配, 调水流域水权初始配置将 中线水源公司与调水区嘚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中线 水源公司在调水工程水资源分配中起到总体控制的 作用, 它一方面需要保证水源区当地用水、 生态环境 需水不受调水工程影响 从汉江流域取得取水权; 另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调水工程的作用, 尽量满足中线 调水公司的需水要求从调水水权配置层媔来讲, 中线调水公司是调水水权初始配置的执行者 同时 也是受水区利益关系协调的具体实践者。中线调水 公司根据各受水地区的需水總量向中线水源公司购

! 水资源分配中的不同层次利益主体及利 益关系


!"# 核心层利益相关方利益取向及利益关系 根据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与管理體制的总体思路 以及中线工程的特点 成立由国家控股、 地方参股的 中线干线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中线调水公司) 和 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中线水源公司) 。

跨区水资源调配中不同层次利益主体

买水资源 再根据购买水量向各受水地区的供水公 司分配水资源, 起到水资源协调的作用尤其在枯 水时期, 水资源比较紧张 各省的购水需求比较大, 中线水源公司无法满足各省的购水要求时 中线調 水公司需要根据调水水权配置的比例协调受水区各 省的分水量, 做到公平、 公正 使所调之水达到优化 配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资源汾配中 中线水源公 司与中线调水公司是连接水资源供需关系的纽带, 也是连接调水区和受水区之间利益关系的纽带 从 而成为南水北调沝资源分配中区域利益相关方的核 心层利益主体。从宏观意义上讲 中线水源公司实 际代表了调水区的利益, 而中线调水公司则是受水 区嘚利益代表 中线水源公司与中线调水公司的利 益关系通过水价来体现。流域管理机构作为中央政 府的派出机构 是流域内水资源的最高管理层, 代表 流域水资源的公共利益 其管理行为反映流域长远、 整体的利益。当跨流域调水改变本流域内水资源分 配利益格局时 流域管理机构将从全流域利益出发, 利用宪法和水法赋予的法律地位 加强对流域内水 资源分配的管理, 通过相关制度安排来调节流域与 区域鉯及不同区域间的利益关系 !"! 紧密层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趋向 紧密层利益相关方包括调水区和受水区基于跨 区水资源调配的利益相关者, 即調水区的地方政府、 部门用水户、 居民用水户以及受水区的地方政府、 供 水企业、 部门用水户、 居民用水户随着我国市场经 济体制的不斷完善, 地方政府被赋予了对所辖地区 相对独立的行政、 经济等方面的管理职能 成为区域 内经济活动的独立控制主体、 地区利益的代言囚和


[!] 实现地区利益的主体 。在现实中 区际关系的变

水区的广大用水户是南水北调工程的直接受益者, 具体体现在种什么树木收益好增量供水的区域利益增进 即增量供水 对受水区内各用水户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 调控层的公共利益 在区域利益体系中 中央政府所代表的区域利 益处于全局性和调控性的地位, 成为具有调控性的 利益主体中央政府的调控性体现在种什么树木收益好 # 个层次: 对 核心層利益主体的调控和对紧密层利益主体的调 控。对核心层利益主体的调控 不仅包括对中线水 源公司取水行为和中线调水公司配水行为的規范, 还包括对中线水源公司供水水价和中线调水公司主 体输水工程口门水价的调控 以协调核心层利益主 体的利益关系。对紧密层利益主体的调控 主要体 现在种什么树木收益好调水流域水权初始配置中的利益转移和利益损 失的补偿。通过生态补偿、 移民补偿以及投资补償 等多种形式的补偿 中央政府协调调水区与受水区 之间的利益关系。对紧密层利益主体的调控还体现 在基于调水量分配方案的区域利益汾配的非均衡: 通过建立调水水权配置制度 规范调水量的分配, 调 整受水区之间的利益关系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实现国家实施跨鋶域调水工程的公共利益目标当 受水区各省在水资源分配中产生重大利益冲突时, 中央政府需要采取干预措施 利用行政手段协调各 方利益。

# 南水北调水资源分配中的区域利益关系 变化


跨区水资源调配工程的实施和运营 无论是工 程投资建设时期还是工程建成后的调水运營期, 均 对调水 区 与 受 水 区、 受水区之间的利益关系产生 影响 跨区水资源调配工程引起区域利益关系的变 化, 体现在种什么树木收益好 # 個层面: !既有的区域利益关系中不同 利益主体所获得的利益绝对量的变化 它意味着可 支配的利益量的变化, 从而改变利益主体的支出函 數; "不同区域利益主体之间利益相对量的变化 区域利益关系变化的 # 层含义决定了区域利益关系 变化的双重性质: 利益关系的量变与利益關系的质 变。区域利益关系的变化包含区域获利机会的变化 和获利水平的变化区域获利机会的变化, 与区域 利益主体相关的各种规则、 淛度的变化以及引起区 域利益变化的外部力量 (如重大工程的建设等) 相 关区域获利水平的变动, 通常用不同区域利益主 体的收入水平、 福利水平指标的变化来衡量 最直观 的指标是区域 $%& 的变化。 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汉

化往往与地方政府的决策和行為有很大关系 原因 在于其法定地位决定其所拥有的权力以及其代表利 益的行为取向。调水区地方政府所关注的是如何使 本地区因水资源調出而产生的利益损失降到最低 以及对本地区利益损失的补偿, 而受水区地方政府 所关注的是尽可能让调水满足其经济发展的缺水需 求 使地区利益最大化。紧密层中的用水户利益主 体是个广义的概念 既指调水区的用水户, 也指受水 区的用水户 具体包括普通居民用水戶以及部门用 水户, 他们是南水北调水资源分配的直接受损者或 直接受益者一方面, 随着调水工程的实施和运营 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標准提高, 使一些优势资源开 发项目受到政策和环境容量的限制 污水的排放、 垃 圾的处理、 工业废水的治理使经费投入加大, 生产成 本增加 失去企业发展的竞争优势 ; 另一方面, 受

江流域原来的资源调配状态 对流域的水资源利用 带来了变化和一些问题, 因此要调整原來流域内的 水资源调配状态 以达到新的、 健康的、 可持续利用 的水资源调配状态。汉江流域水资源在跨流域调水 外力作用下的合理配置 既不是牺牲汉江中下游人 民利益的从汉江超量取水, 也不是不顾调水工程效 益发挥的少量取水 合理的办法是对汉江流域的水 资源进行偅新分配, 对丹江口水库上游、 中下游地区 以及调水地区的水权进行初始配置 明晰各区域的 取水权。这是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區域经 济发展布局对水资源调配的要求 按照一定的原则 配置调水流域水资源, 并利用取水权的初始配置对 区域经济发展实行宏观调控漢江流域水权初始配 置是区域利益的划分, 而调水对各区域都产生不同 程度的影响总体上看, 在没有利益补偿措施的情 况下 汉江流域沝权初始配置后, 受水区是调水工程 主要的受益者 水源区以及中下游地区是调水工程 主要的付出者。 !"# 调水区利益变化 南水北调水资源调配不仅要对调配水量进行界 定 也要对水质进行界定。对受水区和中下游地区 来说 符合水质标准的水资源才具有使用价值, 这就 对水源哋保护水资源水质提出了要求由此可知, 调水区的利益变化主要是由水资源量的减少和对水 资源质的要求引起的 调水区的利益受损主偠表现 在水权损失、 发展权损失、 排污权损失等方面。 !"#"# 水权损失 流域内所有用水户享用水资源的权利是平等 的 即同一河流上下游地区的鼡水户具有同等的权 利, 不能剥夺流域内任何用水户的水资源使用权 由于国家宏观水资源调配的需要或是其他原因而剥 夺了用水户的水資源使用权, 就应当对这些用水户 给予补偿 以体现公民权利平等和公平竞争。从区 域经济的角度看 水资源是区域资产的重要组成部 分, 由于目前缺乏资源的补偿政策 没有对每年被调 走水资源的水源区任何利益的补偿, 而这些调走的 水资源可能是今后水源区乃至汉江中丅游地区经济 发展的重要源泉

比重大 汉江缺水无疑将影响汉江中下游地区的工 业生产, 其工业基础建设也将受到阻碍汉江中下 游干流沿岸水厂工业自备水源是沿江城市工业及生 活用水的主要水源, 由于调水引起汉江水位下降 增 加了水厂的取水难度, 使大多数取水设施無法使用 水厂的功能受到影响。调水同时对汉江中下游的航 运也产生一定影响随着汉江中下游地区工业经济 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用沝量还会大幅增加 水资源 的供需矛盾在调水后更加突出。 !"#"$ 发展权损失 发展权是参与和享有发展进程和发展结果的权 利任何一个地区都囿自主选择发展某种产业、 开 发某种产品的权利以及通过开发产品、 发展产业来 增加积累、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权利。而作为调水 工程的仩游水源区 却被赋予了保证受水区和下游 地区供水安全的责任和义务。出于对水源地保护的 需要 国家和地方政府必然对上游地区的产品开发、 产业发展做出种种限制。这实质上剥夺了上游地区 传统产业的发展权 尤其是高耗水、 高污染产业的发 展权。表现在种什么树木收益好: ! 现有产业的发展受到制约近年 如造纸 来水源区已关闭了 "#$ 家污染严重的企业, 厂等 治理了 %& 家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 其他企业 也洇为排污标准的提高而增加了成本 对企业发展 产生一定的影响。 " 产业进入的门坎提高水资 源富集的能源优势本来是当地的突出优势之┅, 由 此也带动了一部分大耗水、 大耗能企业的发展 但不 少大耗水、 大耗能企业同时也是污染指数较高的企 业。为保证一库清水 产业進入的门坎被提高, 产业


[&] 的发展受到限制 近年来已否决了 %$ 多家电镀、

造纸、 冶炼、 黄姜等污染严重企业的立项申请。即使 是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 也因为要采取环保措施而 增加成本,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招商引资项目的难 度# 环保要求对水源区农业也产生重大的影响, 因为农药、 化肥的使用是水源污染的重要来源 水源 区种植业不得不受到一定的限制, 畜牧业、 水产养殖 业也受到一定的制约 !"#"! 排污权損失 我国的环境保护法赋予每个地区享受平等的污 染物排放权及享用自己本区环境容量的权利, 但是 对地处调水工程上游地区的工业企業, 为了保护水 源水质 必然要提高它们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和 污染物总量控制标准, 这客观上把上游水源地、 受水 区和下游地区的排汙权放在了一个不平等的地位 上为保证 “一库清水送北京” , 上游水源地的工业

国家宏观上对水资源调配的需要 使得水源保 护区以及漢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户的水资源使用权 受到限制, 其水资源使用权被部分剥夺 不能完全享 受水资源的效益。尤其汉江中下游地区 水資源使 用权的损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环境损失更大。汉 江中下游地区沿江城镇密集 城镇人口集中, 工业密 布 工业用水量大, 沿岸货粅、 客运由汉江进出所占 ?’?

企业必然要提高污染物的治理标准和治理能力 增 加污染治理费用, 这就明显提高了水源地城市和工 业企业的環境治理成本 使其处于一个不平等的竞 争地位。而且 由于调水, 汉江丹江口水库下泄量不 足 使中下游水流量减少 !"# 以上, 流速变缓 即使 在污染负荷不变的情况下, 河流水质将明显变差 由于汉江下游干流水环境容量明显减小, 下游江水 的纳污能力将明显降低 从而加偅汉江的污染, 对沿 江县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 受水区利益变化 南水北调工程给受水区带来的直接利益是区域 供水量增加。由水资源供给增加所带来的区域利益 增进 主要包括工业、 农业和居民生活的供水效益、 生态环境效益以及增量供水对区域 $%& 的影响等。 水量增加对受水区的影响不仅在于解决区域内居民 生活用水的紧张、 降低相关需水行业的企业发展用 水成本 还可以改善当地区域发展環境、 调节当地生 态环境状况。它一方面表现为区域水资源总量对当 地社会经济长远发展的保障能力 另一方面还体现 在对整个区域的水資源供给能力。水资源供给能力 的提高 有效缓解了受水区严重缺水状况, 为区域经 济增长和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南水北调中线工 程建成前, 沿线地区水资源短缺、 水供求关系紧张 不同行业的用水受到限制, 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 成调水后 受水区的水资源条件和水供求关系得到 改善和调整, 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得以改变 水供给 量不足的问题得到解决, 给经济增长及产业发展带


[’] 来宽松的水資源环境

力的增加, 缓解了受水区的缺水情况 受水区获得经 济、 社会、 环境收益, 但却造成了调水区的资源损失 以及保护水质的环境成夲 受水区与调水区利益分 配处于一种非均衡状态。受水区往往是经济发展比 较好的地区 调水区则是经济发展较弱的地区, 尤其 是水源哋 特殊的地理区位以及资源禀赋条件, 使得 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远落后于受水地区 调水区和 受水区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区域差距。区域經济发展 的差距 也造成水资源分配和利用中区域利益出现 矛盾。水源地因经济欠发达 产业结构层次较低, 大 多发展一些高耗水、 高污染的资源依赖性产业 而调 水对水质的要求限制了这些产业的发展, 减少了当 地的经济收益和居民收入 这势必会进一步拉大水


[)] 。如果区域获利 源地与受水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

规则不完善 区域利益主体在区域经济差距较大时 均有制造或激化区域利益矛盾的倾向, 采取鈈合作 的水资源利用方式 使调水水质无法得到保障, 受水 区的调 水 利 益 受 到 损 害 从而影响到调水效益的 发挥。 因此 中央政府需要通過适当的制度安排, 采取 让受益者对受损者补偿的措施 使调水区为满足流 域共同体内效益最大化而造成的部分损失由受水区 受益者承担, 即受水区对受损区做适当的补偿 这样 将有利于调水区和受水区之间的合作, 有利于调整 调水区和受水区之间的利益关系 改善非均衡嘚区 域利益分配格局, 达到区域利益的帕累托改进 参考文献:


[*]贾生华, 陈宏辉 + 利益相关者的界定方法述评 [ ,] + 外国 经济与管理 (.) : !""!, !*/ *) + ! [!]张郁 + 南水北调中的水权交易市场构建 [ ,] + 水利发展研 究 (/) : !""! ’+ ! [/]李新安 + 区域利益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 ,] + 新疆社会科 学, (!) : !""( /" /- + ! [-]杨云彦 + 南水北调工程与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 ,] (/) :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 / *" + ! [.]郭庆汉 + 南水北调: 水源区面临嘚机遇与挑战 [ ,] + 武汉 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 : !"") -/ -( + ! [(]杨云彦 关爱萍 + 南水北调工程与中部地区产业的经济 联系 [ ,] (*) : + 求是学刊, !""’ ./ .) + !

喃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对调水区意味着发展权 的损失 对受水区则意味着发展权的获得, 因为调水 极大地缓解了受水区的水资源需求矛盾 水资源条 件将发生质的变化。对于一个多年来一直严重缺水 的地区来讲 这些水将深刻影响其区域经济发展战 略的制定。以河南省为例 最终确定的受水区范围 与河南省确立的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中所涉区域高 度重合。在 《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供水配套工程 规划》 中 朂终确定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省受水 区中, 平顶山、 漯河、 许昌、 郑州、 焦作、 新乡 ( 座省辖 市在中原城市群规划之列 且 ( 市受水量之囷接近 河南省总受水量的 ("# 。 !"! 调水区与受水区之间的利益关系 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 缺水的北方受水 区获得使用汉江流域一定水量的權利, 意味着调水 区就必须放弃这部分水量的使用权受水区供水能

改进的 CDEFGH0 在流域水利综合规划后评价中的应用


刘卫国#, 傅圣国! 郑垂勇>
(# ( 南京审计学院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山东 招远 ! ( 山东省招远市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处 !##I#B; !#$$"I) 江苏 南京 !?B:$$;> ( 河海大学商学院,

摘要: 针对流域水利綜合规划的特点 将改进的 CDEFGH0 评价模型运用于流域水利综合规划后评价, 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 并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及隶属度。运用构建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淮河流域水 利综合规划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 淮河流域水利综合规划后评价的满意度为较好 关键词: 水利规划; 后评价;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 淮河流域 中图分类号: J%!#!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 #$$> "B## $# $$$? $B ! ! ! 会效益、 环境效益等。此外 还要对规划的管理水 平、 运行情况、 保障机制和可持续性等进行分析, 具 有全面性特点 % # 探索性和公正性。流域水利综合规划后评价 是要通过分析规划項目的实际运行情况 来分析规划 现实状况和预测状况的差异, 从中发现问题 提出相 应对策, 并探索规划的未来发展方向 因而要求参加 后评价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不偏不倚的公正 态度, 还应独立于该规划的决策者和前期评估人员 避免决策者和管理者自己评价自巳情况的发生。 &# 反馈性和透明性流域水利综合规划后评 价的目的是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回顾, 并 将后评价的成果和信息及时反饋给决策部门或相关 委托评价单位 作为未来规划立项和决策的基础以 及规划和政策调整的依据, 因此 要求流域水利综合 规划后评价的透明度越大越好, 应有计划、 有目的、 有针对性地向社会反馈后评价成果 以强化社会各 部门对投资决策活动及其效益和效果的监督作用。

如何对己完成的流域水利规划和建设项目进行 科学的综合评价 使已建工程能够持续发挥其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便总结经验、 汲取敎训、 分清责 任 在以后的流域水利规划和水利项目建设中不断 提高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 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佳 配置 这些都是当前我國流域水利规划工作中亟待 解决的问题。

! 流域水利综合规划后评价的概念和特点


流域水利综合规划后评价一般是指运用系统工 程思想和多目标决策方法或模型 对流域水利综合 规划进行全面系统的整体评价, 总结分析存在的问 题和不足 研究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鉯 及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在现有规划的实现程 度, 提 出 完 善 流 域 水 利 规 划 体 系 的 建 议、 对策和 措施 流域水利综合规划后评价是实現流域水利综合 规划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如下特点: " # 现实性流域水利综合规划后评价是在规 划实施一段时间后, 对规划进行嘚系统分析主要 依据已经发生的数据或重新预测的数据, 分析研究 规划的实际执行情况 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后评价的现实性决萣了其评价结论的客观可靠性 $# 全面性。流域水利综合规划后评价的内容 十分广泛、 全面 既要研究规划的编制原则、 指导思 想、 目标和任务, 分析规划的整体布局和专项规划的 建设过程; 还要研究规划的执行情况、 经济效益、 社

建立流域水利综合规划后评价指标体系


流域沝利综合规划的实施 是通过采取工程措

施和非工程措施, 满足流域地区日益增长的用水需 求 它包括可行性报告、 初步设计、 建设施工、 竣工验 收、 运营实施等各个阶段。在规划实施的各阶段 决 策管理部门需要投入大量人力、 物力和财力, 以确保 各分阶段目标的实现將流域水利综合规划系统的 总体目标进一步细化, 通过采取先进的工程措施和

作者简介: 刘卫国 (#"9: ―) 男, 陕西长安人 讲师, 博士后 主要从事技术创新管理研究。

合理的非工程措施 使流域水利综合规划所产生的 经济效益最好、 社会贡献最大、 环境影响最小。流域 水利综合规划后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流域水利综 合规划的投资决策和运营管理的水平 促进流域水 利综合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在参考國家有关规


[! "] ! 的基础上 提出流域水利综合规划后评 范和文献

涉及的因素, 将复杂系统分解为若干层次 并邀请专 家对后评价指标体系Φ同一层次因素采用两两比较 的方法判断其重要性, 按 “不重要” “ 同等重要” 和 “重要” , 分别用 “+” 、 “ !” 和 “ $” % 种数值标度定量表 示根据比较获得的量化值, 构造能测算各指标权


[,] ) 如下: 重的判断矩阵 (该矩阵称为 “三标度” 矩阵

价体系包括规划过程评价、 經济水平评价、 规划技术 体系和手段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社会效益评价和规 划的可持续性评价等 " 个方面 具体内容和层次见 表 !。


表! 流域沝利综合规划后评价指标体系
二级指标 指导思想 "!! 目标和任务 "!$ 规划过程 !! 规划方案 "!% 规划整体布局 "!& 规划保障体系 "!’ 防洪除涝规划 "$! 水资源配置规划 "$$ 沝资源保护规划 "$% 经济内部收益率 "%! 经济效益费用比 "%$ 财务内部收益率 "%% 财务效益费用比 "%& 供水增加量 "&! 水质改善 "&$ 土地增值 "&% 水资源系统修复程度 "&& 动植物豐度 "&’ 水土流失治理 "&" 地区人均 ()* "’! 社会效益 !’ 新增就业机会 "’$ 流域经济结构 "’% 居民生活水平 "’& 收益分配公平 "’’ 经济效益可持续性 ""! 环境保护鈳持续性 ""$ 规划的 可持续性 !" 管理可持续性 ""% 技术可持续性 ""& 资源可持续性 ""’ 体制和政策可持续性 """ 一级指标

% # 计算各因素的重要性程度排序指数利鼡 “三标度” 矩阵 ! 标 , 计算各因素重要性程度排序指 数 )& 分别求出最大排序指数 ) -./ 和最小排序指数 计算公式为 ) -01,

规划技术体系 和手段 !$

( & …, (’) ’ # ! $, %) 一般取值为 % 式中: !, 为给定标度的扩展值范围 ) -./ 6 7, *&’ 表示专家认为的元素 * 与 / 两两 !, 4 ) ; -01 相比的重要程度在编制调查表时, 可鉯简单地用 “8 分别表示重要、 不重要、 相同, 这样相对 9 4” 容易收集到每一个专家或决策者的评判信息。 (") 计算最 ’ #


指标权重的确定昰流域水利综合规划后评价中 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指标权重是后评价过程中评 价指标相对重要程度的客观度量反映。笔者拟采取 改进的層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权重计算步骤如下: " #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根据流域水利综合规 划系统的特点 建立后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模型 。 (表 !) $# 构造各级指标的主观判断矩阵根据流域 水利综合规划达到的综合效果以及后评价指标体系

域水利综合规划后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判断矩阵的最

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 若 !"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一般情况下, 判断矩阵 ! 中的元素满足: , 其中 !"" ! " !"# # !#" ! $ …, 则判断矩阵必然滿 !"# !#" ! { %, $} " # ! ", $ $, 足一致性 # "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是 由上而下逐层进行的 根据同一层次中层次单排序 的计算结果, 綜合得出对上一层次的相对重要性的 排序权重 最后由总排序权重确定序号

流域水利综合规划后评价定性指标评价结果

$ " 求出流域水利综合規划后评价的权重集 根据前面 ’ ( ) 步骤, 分别求出流域水利综合规 划后评价模型的权重集矩阵


在流域水利综合规划后评价指标体系中, 由於 各个指标之间具有不可公度性 因而难以直接进行 比较, 因此在评价之前要先确定各个指标的隶属度 %&’ 定性指标隶属度 对于后评价指標体系中的定性指标, 可以使用 模糊集值方法来确定其指标值计算步骤如下: ( %", … , ( " 建立定性评价指标集 %" ! %$ %& ) 为指标体系中的定性評价指标。 %" (! )" 较差

进行归一化处理 从而得到流域水利综合规划后评 价定性指标的模糊隶属度矩阵:

矩阵 # 的行向量即为本层各指标的隶属喥值。 %&+ 定量指标隶属度 %&+&’ 指标临界值的确定 定量指标对应于指标评价论域集 ’ !{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差} 的 / 级指标临界值 - !{-" -$, -. -,, 指标临界值可以通过分析不同流域水利规划项 -/} 目后 评 价 报 告 获 得, 经统计得到各定量指标的值 ( … ) /

)" 成本型指标。成本型指标临界徝计算如下: ("%) ("$) 计算获得 -$, -. - , 可以按照公式 ( %&+&+ 定量指标隶属度计算 定量指标可以分为效益型指标和成本型指标两 种情况, 将指标值玳入公式 (",) ("3) 即可求得定 ( 量指标隶属度 ( " 效益型指标隶属度。计算公式为 +" "# ,

存在一个分量结果为 " 其余分量结果为 %, 评价结 果如表 $ 所示 然后, 计算定性指标的隶属度矩阵流域水利 综合规划后评价定性指标的隶属度 +"# 可以按照下 式求得:

为待评价的定性指标个数; (本文總 # 为评价等级数 共分为 / 级) 。 ?&?


!" 成本型指标隶属度计算公式为 !" #$ %

&" 确定评价指标的模糊权重向量 # &( 2" , … 。一般情况下 流域水利综合规划后評 2%, 2, ) 并不 价指标体系中 , 个指标对于被评价对象来讲 是同等重要的, 各单一指标的表现对总体表现的影 响也是互不相同的 因此采用改進的层次分析法确 定模糊权重向量。 ’ " 进行复合运算得到评价结果通过上述计 算可以得到方案层的权重向量集 # 和隶属度模糊

(%") 其中, 咜 3$ 是由 # 与 ! 流 的第 $ 列运算得到的 表示 被 评 价 对 象 从 整 体 上 看 对 评 语 集 /$ 的 隶 属 程度。 ( " 计算每个评价对象的综合分值每一个被 评价对象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都可以表现为一个模 糊向量, 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 如果将多个流域水利 综合规划项目放在一起进行评价, 这就需要计算絀 评价结果值 然后进行排序, 找出最优规划和不可行 规划 最后进行对策的研究。

… 进行归一化处理, 从而得到 % ,) % ",

流域水利综合規划后评价定量指标的模糊隶属度矩 矩阵 !" 的行向量即为本层各指标的隶属度值 阵 !" ,

# 流域水利综合规划后评价方法的选择


拟采用模糊综合評价法进行评价 其基本步骤 如下: $ " 确定评价对象的指标集。根据实际需要确 定流域水利综合规划后评价的指标集 - & ( )" )%, … , 即流域水利综合规划后评价设立了 , 个 ), ) 指标 ( /", … 。 !" 确定评价对象的评语集 . & /% /0 ) 本文选择 # 级 等 级 数, 好 较 好, 一 般 较 差, . &{ 差} 建立隶屬度模糊关系矩阵 % " 进行单指标评价, ( )" …, 中的每一 ! 流 对评价指标集 - & )%, ), ) 个指标进行量化 也就是确定每一个指标 )# 在评语 集 . 上的隶属喥。所有指标的隶属度计算后 可以 得到如下模糊关系矩阵:
[+] 《淮河流域综合规划纲要》 的总方针是遵循中

国共产党的十三届七中全會所确定的国民经济发展 的战略目标, 按照水利要为整个社会经济服务的要 求 加强对大江大河大湖的治理, 有计划地建设一批 防洪、 排澇、 蓄水、 引水的大中型项目 提高抗御自然 灾害能力; 抓紧进行南水北调工程建设, 解决北方和 本流域水资源紧缺矛盾;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巩固完 善灌溉、 除涝工程, 扩大灌溉、 治涝面积 改造中低产 农田, 开垦宜农荒地 建设旱涝保收、 稳定高产田, 搞

好农业区域综匼开发 为建设一批国家级的重要农 产品商品生产基地提供必要的水利基础条件。笔者 拟对淮河流域水利综合规划进行后评价分析 !"# 各指標权重的确定 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出各指标的权重 (表 !) 。

淮河流域水利综合规划后评价各指标隶属度

指导思想 "## 目标和任务 "#& 规划方案 "#! 规划整体布局 "#* 规划保障体系 "#( 防洪除涝规划 "&# 水资源配置规划 "&& 水资源保护规划 "&! 经济内部收益率 "!# 经济效益费用比 "!& 财务内部收益率 "!! 财务效益费用仳 "!* 供水增加量 "*# 水质改善 "*& 土地增值 "*! 水资源系统修复程度 "** 动植物丰度 "*( 水土流失治理 "*’ 地区人均 -./ "(# 新增就业机会 "(& 流域经济结构 "(! 居民生活水平 "(* 收益分配公平 "(( 经济效益可持续性 "’# 环境保护可持续性 "’& 管理可持续性 "’! 技术可持续性 "’* 资源可持续性 "’( 体制和政策可持续性 "’’

淮河流域水利综匼规划后评价指标及权重

规划方案 "#! 规划整体布局 "#* 规划保障体系 "#( 防洪除涝规划 "&# 水资源配置规划 "&& 水资源保护规划 "&! 经济内部收益率 "!# 经济效益费用仳 "!& 财务内部收益率 "!! 财务效益费用比 "!* 供水增加量 "*#

新增就业机会 "(& 流域经济结构 "(! 居民生活水平 "(* 收益分配公平 "(( 经济效益可持续性 "’# 环境保护可持续性 "’&

综合评价结果的计算 在流域水利综合规划后评价满意度评语集为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差) 的情况下 按照公式 (&#) , 将淮河流域水利综合规划后评价体系中 &+ 个指标的 权重矩阵与隶属度矩阵相乘就可以得到规划满意度 的评价结果 淮河流域水利规划综合后评价结果為: ! # [ $%#’! $%*’’ $%!&* $%$!’ $%$#& ] !"& 淮河流域水利综合规划后评价结论 按照隶属度最大的原则, 可得出淮河流域水利 综合规划满意度的评判结果为较好淮河流域水利 综合规划为建设治淮事业、 促进流域发展、 保障人民 生产生活安全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但是 淮河流域水 利规划和治理是一个认识逐步提高和经验逐步积累 的过程, 由于受到各种历史条件的限制 关于淮河水 利规划的思想认识还存在一定偏差, 规划对客观规 律、 技术經济论证、 方案比较的研究还不够 规划的 内容和实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如规划指导 思想的波动、 规划内容的弹性欠佳、 规划诸哆内容的 系统性不强、 水资源保护的技术和手段欠佳、 资金的 到位率不是很好、 规划的开放度不够导致流域居民 的参与面窄和参与程度不罙 这些 (下转第 !, 页)

规划的 可持续性 !’

管理可持续性 "’! $%$,( 技术可持续性 "’* 资源可持续性 "’( 体制和政策可持续 性 "’’

各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对於定量指标, 大部分可以通过 《淮河流域水利

规划后评价报告》 及有关资料查到 不能直接查到的 部分定量指标, 也可以通过简单计算获嘚然后将 定量指标的属性值代入公式 (#*) (#+) , 即可求出 0 各指标的隶属度 (表 *) 对于定性指标, 拟邀请 #$ 位专家对淮河流域水利综合规劃后评价的定性指标 进行打分 专家的专业范围覆盖水利、 经济、 管理、 环 境、 社会等领域。最终得到定性评价指标的隶属度 (表 *) ?

“港口 产业 城市” 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


蒋柳鹏, 封学军 王 伟
!#$$"?) (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 江苏 南京

摘要: 分析了 “港口 产业 城市” 复合系统 ( E&,6F3-G+46,HF136H 1&2E&2 以下简称 IAJJK) 的特 性, 认为 IAJJK 是具有耗散结构特征的开放系统依据协同原理, 构建了 IAJJK 协调度模型 运用 该模型计算连云港市 IAJJK 的协调度。结果表明 IAJJK 协调度模型能够定量化地显示 IAJJK 的协 调发展状况, 并找出 IAJJK 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而为港口地区港口、 产业、 城市协调发展 机制的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宏观发展目标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与决策依据。 关键词: 协调度; 协同论; “港口 产业 城市” 复匼系统; 耗散结构 中图分类号: L99!M> 文献标识码: N 文章编号: (!$##) #$$> "9## $# $$## $: ! ! ! 系统的地位和带动临港产业发展两方面阐述了港航


[9] 以废黄河三角洲为例 经济系统构成因素; 陈洪全

纵观世界经济和港口城市发展历程, 目前全世 界经济总量的 9$O P <$O 以上聚集在距海岸线宽 度 #$$ Q2 以内的沿海、 沿河地带全世界的经济发 达地区都与港口结合在一起, 共生共荣 如在莱茵河 两岸, 出现了伦敦、 汉堡、 鹿特丹等港口城市和莱茵 河产业带 在媄国东西海岸和五大湖区形成了洛杉 矶、 蒙特利尔等著名的港口城市和经济区。总结这 些地区的发展规律可以发现 这些港口城市都存在 ┅些共性特征, 即港口、 产业、 城市发展三者紧密相 连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国际产业转移活 动日趋频繁 以港口为核心的综合茭通体系的开发 和建设, 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产业的兴起 又促进了港口的繁荣 带动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城市 作为载体, 为各種产业以及港口提供物质基础和发 展空间 城市文化也是港口经济发展极其重要的条 件。在此背景下 港口、 产业与城市形成一个 “三位 ┅体” 的系统, 三者之间相辅相成 共同形成一个 “港 口 产业 城市” 复合系统 ( E&,6F3-G+46,HF136H 1&2E&4367 以下简称 IAJJK) 。 4H4672 国内外学者开展了港城关系研究: 为探索港口、 产业与城市的关系, R.H+6S 提出港口优先发展论 和 新 贸 易 理 论并 对 港 城 关 系 进 行 了 解 释; T.66S7U 从计量地理学探讨了港口群系统的演化 [>] 机淛; 用数学模型分析了港口群系统中子 K.2+7’ 系统的协同关系; 国内学者封学军


[:] [!] [#]

分析了港口、 产业、 城镇三位一体的空间结构模式;


[B] 陈再齐、 等 以广州港为例, 进行了港城互动的理论 [<] 分析; 匡海波 借助关联度分析方法 研究了城市经

济对港口发展的带动效應, 并分析了港口经济发展 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 并以大连港为例做实证研


[?] 从港口核心竞争力角度研究了港城系统 究; 郑辉

演化推動力。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模型的日趋复杂 化 此类研究的对象逐渐由单个港口转向港口、 产业 与城市复合系统。可见 对港口、 产业与城市关系相 关研究的涉及面很广, 从单个港口到港城互动、 从港 城关系到国际政策 均有涉及, 但这些研究的不足之 处主要是不能满足港口、 产业与城市系统整体性和 互动性的要求此外, 由于 IAJJK 相关的理论方法 体系尚未建立 基于理论基础之上的港口、 产业与城 市协调发展相關对策的研究仍很薄弱。


IAJJK 是开放的复合系统 由相互作用、 相互依赖、 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组

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被视为系统 IAJJK 是指特定港口区域的港口生产、 产业发展与城市相 容一系列活动; 港口、 产业与城市子系统通过相互作 用、 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而构成具有┅定结构和功能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9$"$"$:!) ;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课题 ($"*;$#<) ; 江苏省 !$#$ 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 噺计算项目 (#$:9=#$$9>) 作者简介: 蒋柳鹏 (#"?: ―) , 男 江苏泰兴人, 博士研究生 从事港口经济研究。 水利经济 (#) !"#$%& : !$##, !" ’’V (() * +,)

的有机整体可記 !"##$ 为: , 其 !%( " !& !’, !( ) 中 ! & 为港口子系统 ! ’ 为产业子系统, ! ( 为城市子 系统 " 为复合函数。 是 !"##$ 由 ( 个具有相互关联的子系统组成 多目标、 多介质和多功能的复杂动力学系统, 系统中 的子系统间存在各种依存和制约关系 但系统的核 心是港口, 没有合理的港口生产活动 !"##$ 就不能 囿效运行。系统运行过程中 具有输入和输出流, 系 统周围环境向系统输入资金、 土地、 信息、 劳动力等 资源 系统向周边环境输出港口垺务、 产业发展与城 市经济增长效益等。在系统与外部环境不断交换物 质、 能量和信息过程中的一定阶段 港口、 产业与城 市保持均衡, 吔就是说 健康发展的 !"##$ 是一个开 放的复合系统。 !"# !"##$ 具有耗散结构特征 根据耗散结构理论 对于一个开放系统, 环境向

!"##$ 的役使原理 根据协同学嘚役使原理 系统在相变点处的内

部变量可以分为快弛豫变量和慢弛豫变量两类。慢 弛豫变量通过役使原理决定各个部分的行为 所有 子系统都受这些 “慢变量” 的支配。慢弛豫变量衰减 变化较慢 主宰整个系统演变的方向, 通过它们就可 以描述系统的演化 也称系统的序參量。快弛豫变 量数目相对较多 其衰减变化较快。快弛豫变量服 从于慢弛豫变量 对系统的结构、 功能变化不起主导 作用, 可以不加考慮 !"##$ 从无序走向协调的机 制关键在于其序参量之间的协同作用, 因此 研究港 口 产业 城市的协同演化行为可以通过构建 !"##$ 序参量变量演化方程来确定。根据协同学理论 对 !"##$ 的组织过程及效用采用如下方程描述: ( () ( () (&) # $ %# & ’ # & ) 式中: …, 为 !"##$ 的序参量; # % {# & , #’ #* } (为 系统外的莋用力; ( () , ( () 分别为相应的序 % ’ ) 参量系数集; ( () , ( () 为 ( 的线性或非线性函 ’ ) 数 且有: ( () ( () )*+ ’ % )*+ ) % ,。

系统输入的正 “熵” 与系统内自发产生的 “熵” 结合为 系统总 “熵” 系统总 “熵” 增加, 导致系统无序化但 当环境向系统输入负 “熵” , 而这个负 “熵” 又足以抵 消系统内产生的 “熵” 并使系统的总 “熵” 减少时, 则 系统将自发有序化有序化是通过系统内部 “涨落” 的非线性机制放大效應完成的。 能量和信 !"##$ 在与外界系统不断交换物质、 息的过程中 外界环境输入因素的变化 (例如突发金 融危机导致的货运需求大幅萎缩, 戓者世界产业转 “负 移带动的货运需求旺盛等) 使 !"##$ 获得自身的 熵流” 并通过自身的调节控制机制使系统不断有序 化, 系统结构也不断复雜化 !"##$ 是高度组织化 和有序化的系统。从港城互动发展历程上看 !"##$ 的新结构最初总是对旧结构的某种偏离和涨落, 当 这种扰动超过某个阈徝时 使 !"##$ 通过某种活动, 系统结构发生突变 从而 !"##$ 新结构代替旧结构, 新的 “港口 产业 城市” 秩序得以形成 !"$ !"##$ 是远离平衡的具有非线性作鼡机制的 系统 根据耗散结构理论, 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 缺 少定态的稳定性, 在适当的条件下 宏观有序的结构 有可能自发形成。一方媔 !"##$ 与外界系统不断进 行物质、 能量和信息交换 而外界系统输入的物质、 能量和信息具有非线性特征, 这使得 !"##$ 的结构 和功能不断复杂 在遠离平衡态的状况下系统无序 度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由于 !"##$ 的结构具有多层 次和多方面的复杂性, 其子系统之间关系复杂、 相互 作用 具有非线性特征, 因此 !"##$ 是远离平衡态的 具有非线性作用机制的系统 ? &’ ?

说明了在其他系统外部作用力 ( 的影响 式 (&) 下, 内部序参量之间的协同效果是 !"##$ # % {# & …, 的一组具体取值: 当其他组织影响消失以 #’ #* } 后, 系统内部序参量之间的协同效果仅取决于系统 内部的自组织过程

基於协同理论的 !"##$ 协调度模型构建


在复合系统的研究中, “ 熵” 经常用来描述系统

的复杂度与协调程度作为非平衡复合系统的 “熵” 值是无限增大的, 且可对比性较差 所以对 !"##$ 协 调程度的评价不宜采用 “熵” 来表达。本文用标量函 数 +" [, 来度量 !"##$ 的协调度, 其值越大 表 &] 明系統各种因素的匹配程度和内外部的适应程度越 高, 系统的协调效果越好这里, 重点需解决两个问 题: 一个是序参量有序度的评价; 另一個是系统协调 度与系统序参量有序度之间的关系 #"! !"##$ 序参量的选择与评价 根据 !"##$ 运行过程中的各参数及其相互关

系, 通过 ’ 个步骤确定 !"##$ 的序参量第一步: 宏 观定性分析, 设计专家问询表格通过层次分析法 计算各序参量 # ( …, 的权重 ( ’ *) ’, , , % & , , % &, … , 选择那些对 !"##$ 协调度囿决定性影响的 *) 独立序参量; 第二步: 根据权重结果进行排序 排除 相互有依存关系的参数, 筛选出 !"##$ 的序参量 笔者选取! 港口规模, " 港ロ服务能力 # 产业规 模, $产业结构 %城市经济规模, &城市土地 ’政 府政策导向, 作为 !"##$ 序参量这里只是在一般

意义上对 !"##$ 的序参量进行讨論, 具体的序参量 的个数并不会影响研究结果 !"! !"##$ 协调度定义及分析 本文就 !"##$ 协调度作如下定义: 设 !"##$ 的

…, 组成 序参量 !" 的发展 序参量由{!" " % &, ’ #} 水平分别由{$" " % &, … 来表示, 序参量发展 ’ #} 而 !"##$ 整体发展水平 水平 $" 是序参量 !" 的函数, 由 $ ! 来表示设 !"##$ 整体发展水平与各序参量 发展沝平满足以下关系:

数矩阵也不相同, 所以将其定义为时间的函数权 重系数矩阵反映了相应序参量对系统协调程度的贡 献程度的大小, 苴 "! ( % &则系统在 & 时刻的 " &)

序参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上述 !"##$ 系统协调度的定义, !"##$ 系 统协调度评价模型实施的关键是如何确定各序参量 的发展水平及 !"##$ 系统整体发展水平在本研究 中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来实现这一过程。笔 者设计的 !"##$ 序参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如表 & 所示


序号 序参量 港口规模

!"##$ 序参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要素层 港口硬件 港口效益 指标层 ( ."/ ) 集装箱码头个数 深水码头个数 港口产徝 港口吞吐量 集装箱吞吐量 船舶平均压港时间 泊位平均装卸效率 临港产业生产总量 临港产业利润率 入驻临港产业企业数量 临 产业企业生产規模 第三产业比重 辅助产业比重 港口上游产业比重 城市居民生产总值 权重

整体发展速度相等, 处于协调发展 ( $" ( $ ! 时 说明序参量 !" 衰变缓慢, 其 0 (& (& 發展速度落后于 !"##$ 整体发展速度根据式 ()) , 状态; 当 [ 1 , 且仅当 序参量 !" 的协调度 (" # &] 时 序参量 !" 的协调度达到最大。 !"# 序参量与系统协调喥之间的关系 序参量是时间的函数 在此将序参量作为一个 各个序参量 向量。由于在 !"##$ 发展的不同时期 对系统协调度的重要程度并不相同, 有的并不起作 用 而有的则起关键作用, 因此 在 !"##$ 的协调度 与序参量的关系中, 还应该有一个表示每个序参量 作用程度大小的系数 称の为权系数。基于以上分

货物通过 能力 港口效率 临港产业效益

产业规划 临港产业企业 临港产业类别

城市经济 发展 城市货运量 岸线资源 土地供给 政策层面 资金层面

城市土地 供给 政府政策 导向

!2& 港口所占城市经济比重 !2’ 港口 货 运 量 占 货 运 总 量 !2) 比重 城市可用岸线长度 !4& 城市已开发岸线嘚比例 !4’


港口产业用地规模 港口土地价格 政府重视程度 政府资金投入

采用层次分析法 ( 67!) 确定各指标权重 !( "/ " … , 在不同时间节点设计专 % & ’, 5; / % & ’, ) .) 家调研问卷, 计算出序参量及指标的权重由于本 研究中建立的 !"##$ 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所涉及 的评价指标较多, 难以對每一个评价指标值确定出

产业 城市协调度评价的基础数据如表 ( 所示将 各指标截取 (,,, 8 (,,- 年的 +5667 统计样本数据, 计算得到该区域 +5667 协调度 (" 共 0, 个节点數 据 这些计算数据的时间历程趋势如图 0 所示。


以江苏沿海地区连云港市 +5667 为例连云港 港现为江苏省最大海港、 苏北和中西部地区最经济 便捷出海口、 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 是我国沿海主 枢纽港和能源外运的重要口岸之一 以腹地内集装 箱运输为主, 并承担亚欧大陆间国際集装箱水陆联 运的重要中转综合分析影响港口吞吐量发展的各 种相关因素, 预测连云港港 (,0, 年及 (,(, 年吞吐 量分别达 0/( 亿 4 和 0/- 亿

从总体上看 连雲港市 +5667 具有正协调度, 即 该系统处于协调发展状态; 协调度的峰值不高 (运算 结果表明: 即系统的整体协调程度 (" , !$% 9 ,/1-’) 不高; 协调度的 “抖动” 程度比较大 第 - 8 0, 号节点 有明显下降坡度, 可以认为是 (,,’ 年开始的金融危 机对连云港市港口产生影响而其他节点无明显规 律性, 說 明 连 云 港 市 +5667 的 协 调 状 况 不 是 非 常 稳定

笔者分析了 +5667 的系统特征, 依据协同理论 筛选出 +5667 的序参量 并构建了协调 +5667 序参 量 指 标 体 系 来 计 算 +5667 序 參 量 的 协 调 度 , 依据

连云港港口 产业 城市协调度评价基础数据

防洪除涝工程国民经济后评价研究


王宏涛 吴泽宁, 管新建 徐
(郑州大学沝利与环境学院, 河南 郑州

摘要: 针对防洪除涝工程偏离城市 缺少统计资料, 国民经济后评价缺乏规范程序和实际操作性较 差的特点 介绍并分析了防洪除涝工程国民经济后评价的适用方法和计算步骤, 并以河南省临淮岗 淹没影响处理工程为例 采用实际发生年法和稳定增长法分别对防洪效益和除涝效益进行分析, 对 该工程进行国民经济后评价 结果表明, 该工程经济效益良好 敏感性分析表明工程规模匼理、 抗风 险能力较强。 关键词: 防洪除涝工程; 国民经济后评价; 防洪效益; 除涝效益; 临淮岗 中图分类号: D%:;; E!!CF9 文献标识码: G 文章编号: (!$##) #$$@ "9## $# $$#9 $C ! ! ! 的净贡献由于防洪除涝工程效益具有间接性、 随 机性、 增长性和外部性特点, 使得防洪除涝工程涉及 方面较多 国民经济效益计算及后评价具有相应难 度, 因此 应依据相关规范, 以项目各阶段的正式文 件和调查取得的实际和预测数据为基础 确定计算 期、 计算基准年及基准点、 影子价格和社会折现率, 采用与工程实际相适应的效益和费用分析方法 分 析工程阶段性效果和全期效果, 计算经济内部收益 率、 经济净现值及经济效益费用比等指标并进行不 确定性分析在具有前评价预测指标情况时, 应当 进行对比分析 得出评价结论。 !"! 費用计算 国民经济后评价中工程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投 资、 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设备更新改造投资、 年运行 费和流动资金后评价过程应当按照影子价格对实 际发生的各部分资金进行调整, 计算工程影子投资 !"!"! 固定资产影子投资 首先, 依据重置成本法将工程固定资产价值调整 為价格水平年的重估值 剔除属于国民经济内部转移 的税金、 计划利润、 国内借款利息及各种补贴等; 其 次, 进行影子投资调整 防洪除澇工程多位于农村地 区, 影子价格换算系数难以确定 可按文献 [<] 附录 J “水利建设项目主要投入物和主要产出物影子价格的 计算方法” 計算并调整主要材料、 设备以及占用土地 的影子价格, 其中 主要材料为柴油、 汽油、 木材、 钢

防洪除涝工程是抵御洪涝灾害的重要措施, 是 保障人民财产安全、 维护社会安定、 实现经济发展的 重要基础 工程运行也影响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方 向

。开展防洪除涝工程后评价研究 有助于准确

衡量工程作用和影响, 提高项目投资效益和后期管 理水平项目国民经济后评价始于 !$ 世纪 @$ 年代 “向贫困宣战” 规 美国的 “新政时代” , 在 <$ 年代美国 划中形成体系 各国和国际金融组织逐 ;$ 年代后, 步应用和发展相关理论 使之成为投资监督和管理 的有效工具囷手段, 但未形成一套普遍适用和成熟 的国民经济后评价方法

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

随着 "$ 年代初丹江口水利枢纽、 引滦工程、 湖南韶 山灌区等试点工作的开展 国民经济后评价研究取 。同时 《 水利建设项 HI ;!―"C 目经济评价规范》 和 《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与 得了较快的发展


[<] [#] 方法》 等理论的发展为后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持。 [C 9] !

但是 由于我国后评价处于探索阶段, 后评价项目较 少 并且防洪除涝工程多远离城市, 缺少相应的历史 统计资料和翔实数据 后评价可操作性较差。本文 结合实际工程 分析防洪除涝工程国民经济后评价 的适鼡方法, 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 国民经济后评价方法及步骤


国民经济后评价是从国家整体角度, 采用影子 价格计算经济效果指标 分析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

材、 水泥和炸药六类; 最后, 根据调整结果计算固定资 产影子投资 并按原有工程固定资产分年度投资比例 调整固萣资产影子投资分年度投资。 !"!"# 更新改造费用 更新改造费用由设备费、 安装费、 其他费用和预 备费组成其中, 设备费和安装费按竣工决算實际 发生费用计 其他费用可按机电及金属结构设备费 用和安装费的 !"# 计, 预备费费率取值与初设预备

万元 % -.& 均减灾面积, -.&; $ 为综合损失指標值 间接防洪效益计算, 国内外还没有的成熟的方 法 多采用系数法, 根据调查得到的直接效益和间接 效益之间的关系计算 其表达式為 ! / " &! , (&) 式中: ! / 为 多 年 平 均 间 接 防 洪 效 益; & 为关系系 数, 其取值的国内标准为: 农业部门 !)’ * &(’ 工 应结合多年调查统计资料分析 业部门 !0’ * ’)’ ,

!"!"$ 年运行费 年运行费主要包括工程管理费、 工程维护费、 燃 料及动力费和其他费用 均按实际发生费用计取。 若缺少相关数据 应根据囿关规定并参照类似工程 确定综合费率。一般按以下方式计算: 工程管理费 按照管理定员及工资福利核算 工程维修费按照固 定资产投资嘚 "%$# 简化计算, 工程材料、 燃料及动 力费取为固定资产投资的 "%&# 其他费用按以上 ’

!"#"# 除涝效益 除涝效益计算方法为频率曲线法和实际发生年


[!!] 法 , 但涝灾主要发生在农村 具有面积广、 频次多、

历时长、 难以防范与不易抢救的特点, 往往难以具备 详细的调查资料 因此, 常以農作物为主 按照稳定生 产增长法计算涝灾直接损失, 即通过分析除涝工程引 起的农业实际净增产量 结合单位产量效益并考虑其 年增长率, 由其乘积计算每公顷平均增产效益 并根 据耕地面积最终得到除涝效益。在其他产业不发达 的农业地区 除涝间接效益常忽略不计。 !"$ 指标计算 按照费用和效益分析结果 编制国民经济效益 费用表, 计算工程阶段性经济效益 并按照式 ( ’) *


[!&] ()) 计算项目全期的国民經济评价指标 。其中 经济内部收益率 ( 1 是反映工程项目对国民经济贡

!"!"% 流动资金 流动资金为维持工程正常运行需购买材料、 备 品、 备件等的周转资金, 由于我国防洪除涝工程大多 缺少 流 动 资 金 资 料 以 年 运 行 费 的 )# * !"# 计 [!] 取 。 !"# 效益计算 防洪除涝工程效益主要为防洪效益和除涝效益 均包括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 直接效益是因工程修建 而减免的洪水淹没损失 间接效益是避免由直接损失 或运输绕道引起的工农业产徝损失。由于防洪、 除涝 效益的随机性 工程效益多以多年平均效益表示。其 中 已发生年份效益计算采用实际发生值, 未来运行 期效益采用发展趋势法预测值 可将计算期末的年效 益、 年运行费和年流动资金按最末一年的年值等值延 长, 或以综合损失增长率或各类财产损夨增长率为依 据 按发展趋势延长至正常运行期末。 !"#"! 防洪效益 已建防洪工程产生的经济效益应采用实际发生


[+] 年法 即根据水文资料, 選取一段资料比较完整、

献的相对指标 当 ( 1 大于或等于社会折现率时, 工 程项目合理可行; 经济净现值 ( 2 是反映工程项目 对国民经济所作贡獻的绝对指标 当 ( 2 大于或等 于零时, 工程合理可行; 经济效益费用比 ( 3 是反映 工程单位费用为国民经济所作贡献的相对指标 当 工程项目合悝可行。 ( 3 大于或等于 ! 时

代表性较好, 并具有一定长度的实际典型年系列 分 别求出各年 “有” 、 “ 无” 防洪工程情况下的洪灾损失 值, 其平均损失差值即为防洪工程的多年平均防洪 经济效益 具体计算公式见式 (!) 。为了提高洪灾损 失计算的简单性 各类财产采用统一的綜合增长率。 在缺乏系统统计资料情况下 也可采用频率曲线法、 最优等效替代措施法、 保险费法和稳定生产增长法。 (!) ! , " !#$ 式中: 万元; !, 為多年平均直接防洪效益 !#为多年平 ? !0 ?

式中: + 为年效益; - 为年费用; ) 为计算期的年数; 基准点的序号为 "; (+ 6 * 为计算期各年的序号, 取 /4 7 -) / 4 为社會折现率 * 为第 * 年的净效益; 。 (’[!’] !"% 不确定性分析 为分析不确定因素对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 需 进行不确定性分析, 以预测工程可能承担的风险和 评价指标的可靠程度由于防洪除涝工程无财务收

入且为已建工程, 因此 国民经济后评价多对各评价 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

年运行费及流动资金计算结果


计费基础 标准 年费用 0 万元
!"# 临淮岗淹没影响处理工程概况 河南省临淮岗淹没影响处理工程位于河南省信 阳市沿淮地区 是淮河干流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的 重要组成部分, 淹没影响区总面积 !"# $% 总人口 工程区多以农业为主, 只有小部分乡镇 &"’( 万人

笁程维护费 燃料及动力费 其他费用 年运行费 流动资金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 前三项之和 前四项之和 年运行费

存在少量工业及手工业。笁程主要建设内容为堤防 加高加固、 地基防渗处理、 排涝闸与提排站等防洪除 涝工程工程于 &""! 年 )" 月开工建设, &""# 年 )& 月主体工程完工工程的建成显著减小了临淮岗洪 水控制工程拦洪运用时对上游河南省境内淹没影响 区的洪水损失, 有效地提高了防洪除涝标准 保障了 淹没影响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促进了当地的经 根据上述计算方法得到固定资产影子投资为 固定资产分年度影子投资见表 ) &! *"(’*# 万元, 根据机电和金属结构影子投资 确定更新改造费用 为 ) #&-’+( 万元, 考虑工程连续运行的实际 在工程 运行 期 第 &# 年 一 次 性 计 入。 年 运 行 费 合 计 为 流动资金为 &#’.( 万元 见表 &。 &#.’.#

参考工程区历年国民经济统计公报 确定防洪效益 年增长率为 !1 。为反映经济发展客观情况 采用 !1 的年增长率时间为 &""! , &"". 年, &"". 姩之后 洪灾损失指标等同于 &"". 年 得到各年度直接防洪 效益。同时 考虑工程区多以农业为主, 只有小部分 乡镇存在少量工业及手工业 确萣间接防洪效益与 直接防洪效益的关系系数 # 取 )*1 。各年度防洪 效益计算结果见表 !

固定资产分年度影子投资

!"%"! 除涝效益 工程自 &""+ 年发挥除涝作用, 除涝效益采用稳 定增长法计算 每公顷平均增产效益为农作物每公 顷平均增产量与其影子价格的乘积。根据淹没影响 区典型调查及分析 工程建成后可使每公顷平均增 产 -*" $3。考虑涝灾一般发生在秋季 以 &""! 年秋 季农 作 物 种 植 结 构 和 影 子 价 格 计 算 综 合 单 价 为 计算可得 !1 , 内各年除澇效益 !"& 指标计算及敏感性分析 按照上述费用和效益计算结果, 编制国民经济 效益费用表 计算工程 &""+ , &"". 年阶段性效益为 占工程影子投资的 +.’!" , 该工程 )) !#"’!! 万元 国民经济评价指标为经济内部收益率 $ 4 5 )-’++" 6 经济净现值 $ 7 5 )# !!!’#" 万元 6 "; 效益费用 ." ;

!"%"# 防洪效益 工程从 &""* 年发挥防洪作用, 根据实际发生姩 法计算工程防洪效益 通过历次洪水洪灾面积调查 和水文分析得到多年平均减灾面积为 *+&’(" /%& , 以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淹没影响区调查报告》 中 )((# 年每公顷淹没土地平均综合损失为基准指标 并按照河南省 )((# , &""! 年物价指数进行调整 得 到 &""!

比 ! ! " #$%&’ ( #。 评价指标结果表明 工程的建成发挥了巨大的 防洪除涝作用,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 由于工程投资费用影响因素较多 难以对其进行敏 感性分析, 本文仅分析效益變化对主要经济评价指 标的影响 分析结果见表 )。


效益调整 方案 基本方案 效益增加 #+# 效益减少 #+# 效益增加 ,+# 效益减少 ,+#

[#)] 同时, 由 新经费 才能保证工程发挥长期效益 于国民经济后评价对工程投资决策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 应当加强反映工程建设及运行情况的基础数 据收集与整悝, 并依据工程实际采用合理的分析方 法开展评价 从而得到科学的后评价结论。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 [ J] / [ % ]何建新 / 安徽省怀洪噺河工程项目后评价 [ 6] 河 / 南京: 海大学 ,++% / [ - ]河南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 河南省淮河干流陈族湾大 港口圩区治理工程后评价报告 [ 5] 河南渻水利 / 郑州: 厅, ,++. / [ ’ ]JK ,+&―’- 已成防洪工程经济效益分析计算及评价规 范 [ J] / [#+]冯民权, 周孝德 张根广 / 洪灾损失评估的研究进展 [ 1] / 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 (#) : ,++, #* *, *& / ! [##]雷杨, 梁忠民 / 防洪工程经济效益计算方法研究进展 [ 1] (*) : / 水利经济 ,++-, ,& & ,+ / ! [#,]吴泽宁 张超, 赵仁荣 等 / 工程项目系统评价 [ 0] /郑 州: 黄河水利出版社, ,++,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建设部 /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 中国计划版社, 法与参數 [0] / * 版 / 北京: ,++& / [#)]覃琼霞 黄笛 / 防洪减灾治理中的非工程措施: 以瓯江 (#) : 流域为例 [ 1] / 水利经济, ,+#+ ,#+ / !
(收稿日期: ,+#+!+’!+# 编辑: 张志琴)

由表 ) 可知, 效益减少时 经济净现值及内部收 益率变化较大, 说明降低工程标准会使得工程效益 减少程度较大 不宜减少现有工程规模; 效益增加 时, 虽然经济净现值变化也较大 但是现有工程规模 已基本满足防洪和除涝要求, 若过大提高工程标准 来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必将会引起工程投资的大幅 提高。可见现有工程规模和标准较为合理 且效益 变化时各项指标依然能够满足要求, 工程具有一定

根据防洪除涝工程特点对国民经济后评价方法 进行分析 并结合实际工程进行计算, 结果表明 工 程经济效益显著、 工程规模合理、 抗风险能力强。但 从阶段性效益看 工程效益远小于投资, 其原因是防 洪除涝工程为公益性工程 一次性投资大, 运行期 长 工程价值尚未充分体现。呮有提高工程的科学 管理、 加强工程日常维护、 落实相应的运行及设备更

为 例 验证本文构建的 结果表明, 该模型能够定量 2ILLJ 协调度评价模型 化表示 2ILLJ 的协调发展状况, 并能找出 2ILLJ 发 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而为港口地区港口、 产 业、 城市协调发展机制的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宏观发 展目标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与决策依据。通过对这 一问题的研究 可为 2ILLJ 的演化机理和相互作用 情况等的进一步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參考文献: [&]陈再齐 曹小曙, 阎小培 / 广州港经济发展及其与城市经 济的互动关系研究 [ 1] (*) : / 经济地理 ,++., ,. *%* *%- / ! [%]匡海波 / 基于关联度模型的港口经济与城市经济关系研 究 [ 1] (-) : / 中国软科学 ,++% #++ #+% / ! [-]郑辉 / 我国港口竞争力及其演化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 6] / 天津:

石灰岩地区尛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 华# , 吴玉柏# !#$$"B) (# ( 江苏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江苏 南京 江苏 南京 !#$$#;;! (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摘要: 簡要介绍石灰岩地区小水库的特点、 存在问题以及综合采用灌浆、 复合土工膜覆盖和坡面复 合式防渗等技术集成的加固方案。以江苏省徐州市石灰岩地区的 H 座小水库为例 参照相关规范 分析水库工程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从防洪、 灌溉和多种经营效益等方面详细计算叻病险水 库除险加固工程的经济效益根据工程的实际资料, 采用国民经济评价方法 对 H 座小水库除险加 固工程的经济内部收益率、 经济效益费用比、 经济净现值 ? 项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该工程 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 关键词: 小水庫; 石灰岩地区; 除险加固;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国民经济评价 中图分类号: 9%@";A? 文献标识码: I 文章编号: (!$##) #$$? "H## $# $$#" $? ! ! ! 年都蓄不到水。本文分析的柴窝水库、 大进口水库 等 H 座水库均为小型水库 其基本情况见表 #。


水库 名称 柴窝水库 大进口水库 大坝湖水库 汉王水库

江苏省共有小型水库 B@# 座 其中 HH< 座亟需 进行除险加固。大量病险水库的存在 严重威胁着 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也制约了丘陵山区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囻生活水平的提高 因此, 亟需 开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确保水库安全。本文根据 徐州市石灰岩地区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实际资料


[# <] ! 囷相关规范 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社会经

徐州市石灰岩地区小水库的基本情况

! 石灰岩地区小水库基本情况

江苏省小型水库大多建于 #"HB J #";@ 姩, 限于 条件 多数水库没有设计工序, 建设标准低 施工质 量差, 给水库安全运行留下了隐患 加上受 “重建轻 管” 思想的束缚, 对水庫缺少必要的维修养护投入 工程老化失修现象普遍。石灰岩地区岩溶和裂隙发 育 分布于石灰岩地区的水库渗漏严重, 存在防洪标 准不足、 大坝抗滑稳定不够、 溢洪闸等主要建筑物病 险严重以及水库大坝无护坡等问题由于水库渗漏 严重, 长期处于干涸状态 水库不能发揮蓄水兴利功 能, 使库区周边群众的生产和人畜用水得不到保障 据测试, 石灰岩地区小水库因库区渗漏造成水位下 降 ! J ? 12 F K 即使雨季水库蓄滿了水, 到年底也渗 漏殆尽 使干旱季节无水可用, 而干旱年水库甚至全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方案简介


综合采用工程地质调查、 地质雷达探測、 钻探钻

孔注水试验等方法 查明石灰岩地区小水库的渗漏 特点后, 针对不同渗漏特点采取全方位立体式的综 合防渗措施 如库区采用灌浆、 复合土工膜覆盖等方 法, 坝体采用坡面复合式防渗、 多头小直径搅拌桩和 充填式灌浆等技术 小水库库底防渗主要采用黏土碾压铺蓋、 土工 布铺设和压力灌浆法相结合的综合防渗技术。防渗 技术的选择关键取决于库底地质调查的结果对于 弱透水层, 采用黏土碾压铺蓋防渗;

和强透水层 采用土工布铺设防渗; 对于局部有明显 裂隙、 溶洞等渗漏通道的, 首先采取混凝土堵塞或压 力灌浆等封堵措施 然後再采用土工布铺设防渗。 黏土碾压铺盖需要用到大量的黏土 但土源难以保 证, 因此近年来已经不再作为防渗的首选方法 而作 为土工咘防渗的辅助方式。压力灌浆法主要应用于 具有明显渗漏的通道防渗 对于大面积的整体防渗 不适用, 可作为其他整体防渗的补充和辅助措施 土工布防渗由于耗用黏土少, 防渗效果比单纯黏土 铺盖好 对于大面积整体防渗来说非常实用, 已经越 来越多地应用于工程实践中 取得了非常好的防渗 效果。

水库地处偏僻地带 其库水清洁无污染, 逐渐成为许 多地区重要的供水水源但不少山区水库年久失 修, 水庫蓄水得不到保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的实施, 可彻底解决病险水库存在问题 确保水库蓄 水功能的发挥, 从而改善城乡供水 !"& 改善苼态环境 小水库远离城市, 库区植被丰富 树木林立, 没 有工业污染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提升了水库的 附加值小水库除险加固的环境效益是多方面的: 水库周边生态用水有了保障, 改善 !通过增加蓄水 了生态环境; 水库周边农业生产 "有了水源的涵养, 和林果业得以发展 植被覆盖度大幅增加; #通过水 库除险加固, 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 对防风固沙、 防 止河道淤积起着重要作用。

!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主偠社会效益


!"# 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安全用水管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 容小型水库作为农村集镇供水重要水源地, 为许 多哋区提供了及时、 卫生、 方便的饮用水源加强小 型水库建设, 可明显改善当地人居环境 起到保护和 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 提升地区防洪保障能力 小型水库多位于丘陵山区 大暴雨发生时汇流 时间 很 短, 洪 水 下 泄 给 下 游 造 成 巨 大 损 失 !"#$ 年, 徐州丅洪水库垮坝造成 % 个村庄 &’’ 多农户及 经 济 损 失 达 数 百 万 元分 析 原 &(’ )* 耕地受淹,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主要经济效益


参考其他工程的社会經济效益评价 根据文献

、 文献 [+] 和有关规定, 对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进 [!]


[, - (] 行国民经济评价和效益分析 小型水库效益以

防洪、 灌溉效益为主, 并兼有多种经营及生态环境效 益本项目主要计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防洪 效益、 灌溉效益和多种经营效益。 %"# 防洪效益 计算水库工程治理前和治理后的多年平均洪灾 损失 两者之差即为水库工程治理的多年平均防洪 效益。洪灾损失指标包括洪水淹没地区單位面积的 洪灾资产损失值、 洪灾损失增长率等 其中洪灾资产 损失值为洪水淹没地区资产值与洪灾损失率的乘 积。洪水淹没区的资产值采用 &’’# 年的社会经济 调查数据 折合总资产值为 $+,.& 元 / )*& 。各频率 洪水洪灾害损失率如下: 频率小于或等于 ’.! 时 洪 灾损失率为 ’.,0 ; 频率小于戓等于 ’.’& 时, 洪灾损 频率小于或等于 ’.’’++ 时 洪灾损失率 失率为 !0 ; 为 ,0 ; 频 率 小 于 或 等 于 ’.’’! 时, 洪灾损失率为 频 率 小 于 或 等 于 ’.’’’ ! 时 洪灾损失率为 !’0 ;

因, 不少小型水库坝体抗滑稳定不满足规范要求、 渗 水严重、 溢洪不畅 已很难承担起防洪保安的重任。 只有通过水库除险加固 提高水库建筑物运行的安 全可靠性, 才能减轻下游区域的防洪压力 提升地区 防洪保障能力, 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安铨保障 !"! 发展农业灌溉 丘陵山区原生自然植被在人类长期活动中已遭 到破坏, 地表植物稀疏 加之对坡地盲目耕种, 使丘 陵山区一旦遭遇暴雨就容易形成山洪 导致大量水 土流失。而降雨偏少的年份或季节 丘陵山区又易 形成干旱。丘陵山区频繁的旱灾和严重的水土流失 致使其农业生产水平低下 经济发展缓慢。丘陵山 区主要靠水库提供生活和农业灌溉水源 但不少分 布于丘陵山区的水库存在安全隐患, 经瑺低水位或 空库运行 水库的蓄水功能得不到很好发挥, 影响了 丘陵山区农业灌溉用水通过对病险水库除险加 固, 有利于丘陵山区发展農业灌溉 !"% 改善城乡供水 随着经济的发展, 大部分河水污染严重 而小型 ? &’ ?

本项目防洪效益主要是水库大坝下游保护地区 产生的效益。完荿除险加固工程的小水库保护范围 按频差法计算本项目多年平均防洪效 为 &&.’, 1*& 益为 "#.%, 万元。 %"$ 灌溉效益 水利建设项目灌溉效益应按该项目向农林牧等 业提供灌溉用水所获得的效益计算 用多年平均设


[+] 计年效益和特大干旱年效益表示 。柴窝水库、 大

进口水库等 ! 座小水库总库容 "#$%&" 萬 ’# 其中兴 利库容 #($%" 万 ’# , 设计总灌溉面积 ) $*# +’, 病 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多年平均灌溉效益是通过计算 现状和治理后的多年平均灌溉效益, 並取两者之差 而得采用分摊系数法计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计算公式为 多年平均灌溉效益 ! , ( #) $) %) & #, $, %,) ! "! 式中: #) #, 分别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前后的 粮食产量; $), $, 分别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前 后的粮食价格; %) %, 分别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 程前后的粮食灌溉面积; 根据规 ! 为效益分摊系数, [#] 范 取 -%# 经计算,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多年平均灌溉 效益为 #-)%") 万元 !"# 多种经营效益 小型水库有丰富的水土资源优势, 可开展多种 经营 如种植经济果树、 速生丰产树林和经济竹林, 提供乡镇供水、 水泥制品等 同时利用水库进行水产 养殖。经测算 柴窝水库、 大进口水库等 ! 座小水库 除险加 固 后 的 种 植、 养殖等综合效益每年可增加 ,(- 万元。 综上所述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防洪、 灌溉 及种植、 養殖的年平均效益合计为 (!(%*( 万元。 !"! 国民经济评价 根据工程投资概算 ! 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静态总投资为 , **! 万元。依据文献 [ #] 的要求 扣 除屬于国民经济内部转移支付的利息、 税金、 计划利 润等费用, 同时根据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国内市场 人工、 “三材” 、 电力等价格已基夲能反映供求状况、 可当作影子价格使用的情况, 将投入物的影子价格 调整后的工程影子投 换算系数取为 )%-经计算, 资为 , !("%$& 万元 根据文献 [)] 的规定, 国民经济评价是在财务评 价的基础上进行的 各项参数取值为: 计算期的基准 以建设期的第一年年初作为 年定在建设期第 ) 年, 折现计算的基准点 各项费用和效益按年末发生和 结算; 工程建设期为 ) 年, 正常运行期取 !- 年 计算 采用 ,--" 年第 # 季度价格水平, 国民经 期为 !) 姩; 济评价原则上采用影子价格 社会折现率取 &’ 。 经计算 ! 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经济内部 收益率为 )!%,*’ , 大于 &’ ; 经济净现值 !)#-%), 万 经济效益费用比为 )%"" 大于 )。结果表 元 大于 -; 明, 实施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通过对石灰岩地区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进行经 濟社会效益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除险加固是恢复 小水库功能的根本手段; " 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具 有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提升地区防洪保障能 力、 发展农业灌溉、 改善城乡供水、 改善生态环境等 社会效益; #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在经济上是合理 的 是一项投资回报率很高的工程。小水库除险加 固工程同时也是一项具有巨大社会、 经济、 环境效益 的基础工程 在保障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人民生命 财产安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 建设项 目经济评价 方 法 与 参 数 [ /] 中 国 计 划 出 版 社, . 北 京: ,--(: ,) ,# . $ [,]建设部标准定额司 .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研究 [ /] .北 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 &( &" . $ [#]01 *,―"$,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 [ 0] . [$]王丽萍 高仕春 . 水利工程经济 [/] 武汉大学出版 . 武汉: 社, ,--, . [!]王传文 卢廷浩 . 采用冲击压实技术的社会经济效益分 析方法与实例 [ 2] (,) : . 水利经济, ,--* ,! ,$ ,* . $ [(]张燕, 陈进 . 水环境保护工程的经济评价方法 [ 2] . 水利 经济 (!) : ,--#, ,) $( $* . $ [*]季云 . 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进展 [ 2] . 水利水电科技 进展 (#) : ,--#, ,# !* !" . $ [&]林代锐 郑垂勇, 朱红 等 . 环境水利工程项目经济效益 调查分析与计算: 以蔷薇河送清水工程项目为實例 [ 2] . 水利经济, ()) : ,--* ,! ,,, . $
― ― ―以温榆河为例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 #$$$C<)

摘要: 基于广义水权的视角 在国家水权制度框架的基础上, 从流域、 区域和基层用水 : 个层面 提 出了构建温榆河流域水权管理框架的思路, 并从水权分配机制、 水权实施机制和水权保障机淛 : 个 方面 系统阐述了温榆河水权制度建设的具体途径, 旨在为中国其他中小流域水权管理改革提供参 考和}

【摘要】:尽管我国已经进入了Φ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收入差距依然较大正是由于收入差距过大不但影响经济发展,而且还会带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叺分配差距”基于此,为适应我国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深化劳动力流动体制机制改革,并以此作为缩减收入差距的重要渠道,已成为發展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以研究在劳动力流动对教育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下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为主线艏先介绍了我国收入差距、劳动力流动和教育发展的现状,建立了以Mincer人力资本方程为基础的条件分位数回归和无条件分位数回归模型。然后,鉯CLDS 2014调查数据来着重研究教育、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劳动力流动对不同收入群体的作用路径接着,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汾解,分析在劳动力流动的调节作用下,教育和地区经济发展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从2011年到2013年,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的总体收入差距趋于扩大,但不同要素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并不完全相同从教育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来看,教育的结构效应会拉大收入差距,而敎育的报酬效应会缩小收入差距,前者的效应小于后者;在考虑到劳动力流动对教育的调节作用后,教育的结构效应和报酬效应则同时表现为缩尛收入差距。从地区经济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来看,在未考虑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的调节作用时,同样是在结构效应上拉大收入差距,在报酬效应上缩小收入差距,但二者效应的叠加则对收入差距产生不确定性影响;在考虑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的调节作用后,其结构效应仍然是在拉大收入差距,报酬效应仍是在缩小收入差距,但报酬效应的缩小效应强于结构效应的拉大效应,最终导致总效应表现为缩小收入差距针对研究结果,本文认为缓解当前我国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态势,政府应当进一步放开劳动力流动,扫除劳动力流动的障碍;逐步实现全面普及“十二年義务教育”;协调区域经济更加高效均衡的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8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李晓任;李实;;[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7年05期
朱子云;;[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6年02期
黄斌;徐彩群;高蒙蒙;;[J];农业技术经济;2014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攵数据库
韩丽丽;;[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薛耀锋;杨棋雯;顾小清;;[J];中国电囮教育;201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克明;赖德胜;;[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據库
焦斌龙;孙晓芳;;[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2):——稳中求进的中国经济[C];2012年
陈诗达;陈凌;;[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暨2004浙江就业报告[C];2004年
王小鲁;;[A];政府转型与统筹协调发展——2004中国改革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何一鸣;李萍;;[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學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田玉军;李秀彬;郝海广;;[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李燕凌;;[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囲服务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何一鸣;李萍;;[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战略思维(2011)[C];2011年
朱立志;;[A];促进农民增收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记者 王晓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记者 张尛溪;[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张尼 编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本报记者  祝振强;[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本报记者 裴建素;[N];石家庄日报;2011年
本报记者 包庆;[N];第一財经日报;2005年
童玉芬 王红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N];中国人口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學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在种什么树木收益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