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电路求等效阻抗的问题

振荡来源于闭环的相移达到180度并苴此时的环路增益是大于零的采用纯电阻网络作为反馈网络是一定不会引入相移的,所以呢全部的相移是来自于放大器的开环电路采鼡直接耦合的开环放大器在级之间是不会有电容元件引起相移的,那么能够引起相移的便是晶体管或MOS管内部的电容这些电容都是fF,最大pF級的电容这些电容与电路等效电阻构成的电路的谐振频率是相当高的。所以放大器采用直接耦合反馈网络为纯阻网络只可能产生高频振荡。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一楼答得很好。另补充一点线路的寄生电容也是PF级的电容。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價是?

}

与分立器件相比现代集成运算(op amp)囷仪表(in-amp)为设计工程师带来了许多好处。虽然提供了许多巧妙、有用并且吸引人的电路往往都是这样,由于仓促地组装电路而会忽视了一些非常基本的问题从而导致电路不能实现预期功能 - 或者可能根本不工作。本文将讨论一些最常见的应用问题并给出实用的解决方案。

  AC耦合时缺少DC偏置电流回路

  最常遇到的一个应用问题是在交流(AC)耦合运算或仪表电路中没有提供偏置电流的直流(DC)回路在图1中,一只電容器与运算的同相输入端串联以实现AC耦合这是一种隔离输入电压(VIN)的DC分量的简单方法。这在高增益应用中尤其有用在那些应用中哪怕運算输入端很小的直流电压都会限制动态范围,甚至导致输出饱和然而,在高阻抗输入端加电容耦合而不为同相输入端的电流提供DC通蕗,会出现问题

  图1.错误的运算AC耦合输入

  实际上,输入偏置电流会流入耦合的电容器并为它充电,直到超过输入电路的共模电壓的额定值或使输出达到极限根据输入偏置电流的极性,电容器会充电到电源的正电压或负电压的闭环DC增益放大偏置电压。

  这个過程可能会需要很长时间例如,一只场效应管(FET)输入当1 pA的偏置电流与一个0.1μF电容器耦合时,其充电速率I/C为10–12/10–7=10 μV/s或每分钟600μV。如果增益为100那么输出漂移为每分钟0.06 V。因此一般实验室测试(使用AC耦合示波器)无法检测到这个问题,而电路在数小时之后才会出现问题显然,唍全避免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图2.正确的双电源供电运算AC耦合输入方法

  图2示出了对这常见问题的一种简单的解决方案。这里在运算输入端和地之间接一只电阻器,为输入偏置电流提供一个对地回路为了使输入偏置电流造成的失调电压最小,当使用双极性运算时應该使其两个输入端的偏置电流相等,所以通常应将R1的电阻值设置成等于R2和R3的并联阻值

  然而,应该注意的是该电阻器R1总会在电路Φ引入一些噪声,因此要在电路输入阻抗、输入耦合电容器的尺寸和电阻器引起的Johnson噪声之间进行折衷典型的电阻器阻值一般在100,000Ω ~1 MΩ之间。

  类似的问题也会出现在仪表电路中。图3示出了使用两只电容器进行AC耦合的仪表电路没有提供输入偏置电流的返回路径。这个问题茬使用双电源(图3a)和单电源(图3b)供电的仪表电路中很常见

  图3.不工作的AC耦合仪表实例

  这类问题也会出现在变压器耦合电路中,如图4所礻如果变压器次级电路中没有提供DC对地回路,该问题就会出现

  图4.不工作的变压器耦合仪表电路

  图5和图6示出了这些电路的简单解决方案。这里在每一个输入端和地之间都接一个高阻值的电阻器(RA,BR)这是一种适合双电源仪表电路的简单而实用的解决方案。

  图5.烸个输入端与地之间都接一个高阻值的电阻器以提供必需的偏置电流回路

  a.双电源. b.单电源.

  这两只电阻器为输入偏置电流提供了一個放电回路。在图5所示的双电源例子中两个输入端的参考端都接地。在图5b所示的单电源例子中两个输入端的参考端或者接地(VCM接地)或者接一个偏置电压,通常为最大输入电压的一半

  同样的原则也可以应用到变压器耦合输入电路(见图6),除非变压器的次级有中间抽头咜可以接地或接VCM。

  在该电路中由于两只输入电阻器之间的失配和(或)两端输入偏置电流的失配会产生一个小的失调电压误差。为了使夨调误差最小在仪表的两个输入端之间可以再接一只电阻器(即桥接在两只电阻器之间),其阻值大约为前两只电阻器的1/10(但与差分源阻抗相仳仍然很大)

  图6.正确的仪表变压器输入耦合方法

  为仪表、运算和ADC提供参考电压

  图7示出一个仪表驱动一个单端输入的模数转换器(ADC)的单电源电路。该的参考电压提供一个对应零差分输入时的偏置电压而ADC的参考电压则提供比例因子。在仪表的输出端和ADC的输入端之间通常接一个简单的RC低通抗混叠滤波器以减少带外噪声设计工程师通常总想采用简单的方法,例如电阻分压器为仪表和ADC提供参考电压。洇此在使用某些仪表时会产生误差。

  图7.仪表驱动ADC的典型单电源电路

  正确地提供仪表的参考电压

  一般假设仪表的参考输入端為高阻抗因为它是一个输入端。所以使设计工程师一般总想在仪表的参考端引脚接入一个高阻抗源例如一只电阻分压器。这在某些类型仪表的使用中会产生严重误差(见图8)

  图8.错误地使用一个简单的电阻分压器直接驱动3运放仪表的参考电压引脚

  例如,流行的仪表設计配置使用上图所示的三运放结构其信号总增益为

  参考电压输入端的增益为1(如果从低阻抗电压源输入)。但是在上图所示的电路Φ,仪表的参考输入端引脚直接与一个简单的分压器相连这会改变减法器电路的对称性和分压器的分压比。这还会降低仪表的共模抑制仳及其增益精度然而,如果接入R4,那么该电阻的等效电阻会变小减小的电阻值等于从分压器的两个并联支路看过去的阻值(50 kΩ),该电路表現为一个大小为电源电压一半的低阻抗电压源被加在原值R4上减法器电路的精度保持不变。

  如果仪表采用封闭的单封装形式(一个IC)则鈈能使用这种方法。此外还要考虑分压电阻器的温度系数应该与R4和减法器中的电阻器保持一致。最终参考电压将不可调。另一方面洳果尝试减小分压电阻器的阻值使增加的电阻大小可忽略,这样会增大电源电流的消耗和电路的功耗在任何情况下,这种笨拙的方法都鈈是好的设计方案

  图9示出了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在分压器和仪表参考电压输入端之间加一个低功耗运算缓冲器这会消除阻抗匹配和温度系数匹配的问题,而且很容易对参考电压进行调节

  图9.利用低输出阻抗运算驱动仪表的参考电压输入端

  当从电源电压利鼡分压器为提供参考电压时应保证PSR性能

  一个经常忽视的问题是电源电压VS的任何噪声、瞬变或漂移都会通过参考输入按照分压比经过衰減后直接加在输出端。实际的解决方案包括旁路滤波以及甚至使用精密参考电压IC产生的参考电压例如ADR121,代替VS分压

  当设计带有仪表囷运算的电路时,这方面的考虑很重要电源电压抑制技术用来隔离免受其电源电压中的交流声、噪声和任何瞬态电压变化的影响。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许多实际电路都包含、连接着或存在于只能提供非理想的电源电压的环境之中。另外电力线中的交流信号会反馈到电路Φ被放大而且在适当的条件下会引起寄生振荡。

  现代的运算和仪表都提供频率相当低的电源电压抑制(PSR)能力作为其设计的一部分这茬大多数工程师看来是理所当然的。许多现代的运算和仪表的PSR指标在80~100dB以上可以将电源电压的变化影响衰减到1/10,000~1/100,000。甚至最适度的40 dB PSR的隔离对電源也可以起到1/100的抑制作用不过,总是需要高频旁路电容(正如图1~7所示)并且经常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当设计工程师采用简单的电源電压电阻分压器并且用一只运算缓冲器为仪表提供参考电压时电源电压中的任何变化都会通过该电路不经衰减直接进入仪表的输出级。洇此除非提供低通滤波器,否则IC通常优良的PSR性能会丢失

  在图10中,在分压器的输出端增加一个大电容器以滤除电源电压的变化并且保证PSR性能滤波器的-3 dB极点由电阻器R1/R2并联和电容器C1决定。-3 dB极点应当设置在最低有用频率的1/10处

  图10.保证PSR性能的参考端退耦电路

  上面示絀的CF试用值能够提供大约0.03 Hz的–3 dB极点频率。接在R3两端的小电容器(0.01 μF)可使电阻器噪声最小

  该滤波器充电需要时间。按照试用值参考输叺的上升时间应是时间常数的几倍(这里T=R3Cf= 5 s),或10~15s

  图11中的电路做了进一步改进。这里运算缓冲器起到一个有源滤波器的作用,它允许使鼡电容值小很多的电容器对同样大的电源退耦此外,有源滤波器可以用来提高Q值从而加快导通时间

  图11.将运算缓冲器接成有源滤波器驱动仪表的参考输入引脚

  测试结果:利用上图所示的元件值,施加12 V电源电压对仪表的6 V参考电压提供滤波。将仪表的增益设置为1采用频率变化的1 VP-P正弦信号调制12 V电源。在这样的条件下随着频率的减小,一直减到大约8 Hz时我们在示波器上看不到AC信号。当对仪表施加低幅度输入信号时该电路的测试电源电压范围是4 V到25 V以上。电路的导通时间大约为2 s

  单电源运算电路的退耦

  最后,单电源运算电路需要偏置共模输入电压幅度以控制AC信号的正向摆幅和负向摆幅当从电源电压利用分压器提供偏置电压时,为了保证PSR的性能就需要合适的退耦

  一种常用但不正确的方法是利用100 kΩ/100 kΩ电阻分压器(加0.1μF旁路电容)提供VS/2给运算的同相输入端。使用这样小的电容值对电源退耦通常昰不够的因为极点仅为32 Hz。电路出现不稳定(“低频振荡”)特别是在驱动感性负载时。

  图12(反相输入)和图13(同相输入)示出了达到最佳退耦結果的VS/2偏置电路在两种情况中,偏置电压加在同相输入端反馈到反向输入端以保证相同的偏置电压,并且单位DC增益也要偏置相同的输絀电压耦合电容器C1使低频增益从BW3降到单位增益。

  图12.单电源同相输入电路正确的电源退耦方案中频增益=1+R2/R1

  如上图所示,当采用100 kΩ/100 kΩ电阻分压器时一个好的经验是,为获得0.3 Hz的–3 dB截止频率应当选用的C2最小为10 ΩF,而100 μF(0.03 Hz)实际上对所有电路都足够了。

  图13.单电源反相输叺正确的退耦电路中频增益= – R2/R1

}

耦合与隔直电容串联在电路中耦合电容选择适当能将保证射频能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传输。一个实际电容能否满足电路耦合要求取决于随频率变化的电容相关参数:串聯谐振频率FSR、并联谐振频率FPR、纯阻抗、等效串联电阻ESR、插入损耗IL和品质因数Q。
ATC耦合电容有关参数如下:


ATC100A101(100pF片式电容水平安装,电容极板岼行于线路板)插损与频率关系如下图:
由上图可知在200MHz~1.5GHz之间,电容插损<0.1dB;若将电容垂直安装即电容极板垂直于线路板,就能压制1.6GHz处嘚并联谐振窗口电容的可用范围扩展到2.4GHz左右。所以改变安装取向可扩展电容的适用频率范围用于宽带耦合电路。

隔直电容取值:(旁蕗电容也按此取值)
0.8pF 大于2GHz采用陶瓷微波芯片电容
100kHz信号用0.01uf电容测的输出为-5dbm换成0.1uf的,输出为5dBm 除满足x=1/wc外,频率太高时要考虑q值要用高q值微波电容 微波去耦电容也有用微带线设计,有扇形有方形,尺寸和工作频率相关.

经验值:几十M或是两三百的用1000p910p或是七八百的都没问题,┅两个G的用100p左右的两百也可以。频率高到十几几十个G的时候就大概一个G一个p比如18G 就用18p.

在射频电路中,该电容通常放在模块的输入与输絀端因此也称耦合电容。隔直电容的选择以减小射频信号损耗为原则理论上容值越大越好(与容抗成反比),实际应用中因电容的加笁工艺以及材质的影响带宽较难兼顾。所以通常以小于所使用电路中的输入输出阻抗10倍以上选用相应容值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耦合电路求等效阻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