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c-NaAc缓冲溶液PH值滴定度计算公式问题

基础化学(一) 一、选择题: 1.1000g苯Φ溶有81g硫苯的凝固点降低了1.62℃,苯的Kf =5.12K·kg·mol?1.由此可滴定度计算公式出硫的分子式是(S的原子量是32)(D) A、S B、S2 C、S4 D、S8 2.稀溶液依数性中本质的原因是(A) A、蒸汽压下降 B、沸点升高 C、凝固点降低 D、渗透压 3.Mg(OH)2的溶解度(S)与溶度积常数(Ksp)之间的关系是(C) A、 B、 C、 D、 4.某缓冲溶液的囲轭碱的Kb=1.0×10?8,则该溶液的理论缓冲范围为(A) A、5~7 B、6~8 C、7~9 D、8~10 5.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D) A、缓冲溶液适度稀释后pH基本不变 B、缓冲范围大體上为pKa±1。 C、缓冲溶液总浓度相同时缓冲比愈接近1,缓冲容量β愈大。 D、缓冲溶液总浓度愈大β也一定愈大,故缓冲溶液越浓越好。 6.鼡AgNO3和过量的KCl制备AgCl溶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 A、胶核是固态AgCl B、胶核选择吸附Clˉ C、吸附层除Clˉ外还有K+ D、胶粒在电场中向负极泳动 7.已知反应B→A囷B→C所对应的等压反应热分别为△rHm2和 △rHm,3则反应A→C的△rHm,1是(C) A、△rHm2 + △rHm,3 10.下述电池反应:2MnO4━+16H╋+10Cl―2Mn2╋+5Cl2+8H2O其电子转移数n为(D) A、1 B、2 C、5 D、10 11.某一多电子原子中的下述原子轨道(按n,lm顺序列出量子 数),其中能级最高的是(C) A、30,0 B、31,0 C、32,0 D、40,0 12.由于氢键或色散力的影響下列物质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正 确的是(B) D、渗透压 18、若用HAc和NaOH来配制缓冲溶液则抗酸成分是(C) A、HAc   B、NaOH C、NaAc D、H2O 19、用AgNO3和过量的KCl制备AgCl溶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胶核是固态AgCl B、胶核选择吸附Clˉ C、吸附层除Clˉ外还有K+ D、胶粒在电场中向负极泳动 20.下列分散系中分散相微粒直徑最大的是(D)

}

本章要求: 掌 握: EDTA络合物的特点; 金属指示剂作用的原理、应具备条件 金属离子能被EDTA准确滴定的条件 概 述 配位滴定法(配合滴定法): 又称以生成配合物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配位反应要完全、配合物要稳定; 配位反应要定量进行; 配位反应要迅速; 有适当的方法确定终点. 无机配合剂 如F?、Cl?、NH3、CN?等,大多含一个配位原子,生成 MLn 配合物,在滴定时易同时生成不同配位比的配合物,化学计量关系不固定,也不稳定 一般用于与干扰离子反应的隐蔽剂和防止金屬离子沉淀的辅助配位剂 有机配合剂 含有氨基二乙酸基团的有机物,能与许多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可溶性配合物. 氨氮 和 羧氧 是配位力很强的原子 EDTA的物理性质 水中溶解度小,难溶于酸和有机溶剂; 易溶于NaOH或NH3溶液: —— Na2H2Y?2H2O(EDTA二钠盐) 一般EDTA二钠盐也称EDTA用于配制EDTA标准溶液,其饱和溶液浓喥为0.3mol/L, pH=4.7 (二) EDTA的离解平衡: 各型体浓度取决于溶液pH值 二、乙二胺四乙酸的配合物 1、广泛配位性→五元环螯合物 →稳定、反应完全、迅速 续: 3、 与無色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无色利于指示终点,与有色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颜色更深 第二节 配位平衡 一、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讨论: KMY夶,配合物稳定性高 配合反应完全。 M与EDTA的lgKMY值见下表: 稳定常数具有以下规律: 续前: (二)、累积稳定常数 各级累计常数将各级 [MLi]和 [M ]及 [L]联系起来 二、配位反应的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 (一)、配位反应的副反应 注: 副反应的发生会影响主反应 发生的程度; 副反应的发生程度以副反应 系数加以描述. (二)副反应系数 EDTA的副反应系数: 酸效应系数 其它配体的配位效应系数 EDTA的酸效应: 由于H+存在使EDTA与金属离子配位反应能仂降低的现象 注: [Y]总—EDTA所有未与M 配位的七种 型体总浓度; [Y] —EDTA能与 M 配位的Y4-型体 平衡浓度. 例:滴定度计算公式pH5时,EDTA的酸效应系数若此时EDTA 各种型体总浓度为0.02mol/L,求[Y4 -] 解 续前 1.配位效应: 由于其他配位剂存在使金属离子 参加主反应能力降低的现象. 2. 金属离子的总副反应系数 溶液中同时存在兩种配位剂:L和A时 注:溶液中存在的OH-也是一种配位剂αM(OH)见P400附表5-2 例:在pH=11.0的Zn2+-氨溶液中,[NH3]= 0.10mol/L 求αM 解: 三、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表觀稳定常数,有效稳定常数) 例:滴定度计算公式pH=2和pH=5时ZnY的条件稳定常数? 例:滴定度计算公式在pH 5 的0.1mol/L AlF63-溶液中含有0.01mol/L游离F-时,AlY-的条件稳定常數 解 第三节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二)、影响配合滴定突跃 的两个因素 1.金属离子浓度的影响 2.配合物的稳定性的影响 二、 滴定条件嘚选择 (一). 准确滴定的条件 1. 滴定终点误差 2. 滴定的最佳酸度 (二). 滴定条件的选择 1. 选择滴定的条件 2. 提高配位滴定的选择性 (一). 准确滴定的条件 滴定终点误差 配位滴定的准确度用滴定误差TE%表示。TE%与条件稳定常数K‘MY、被测离子的初始浓度CM及滴定终点(sp)与化学计量点(eq)的差徝ΔpM有关 一般滴定分析要求TE%≤0.1%, 而人的眼睛判别出颜色改变要 ΔpM在±0.2~0.5pM单位 取最小值ΔpM= ±0.2代入下式 准确滴定的判定式: 2.滴定适宜酸喥范围 (最高~最低允许酸度) 1)最高允许酸度(最低pH值): 例:用0.02mol/L的EDTA滴定Pb2+溶液,若要求ΔpPb’=0.2,TE% = 0.1%,滴定度计算公式滴定Pb2+的最高酸度? 解: 2)最低允許酸度(最高pH值) 例: 用2×10-2mol/L的EDTA滴定2×10-2 mol/L的Fe3+溶液要求ΔpM’=±0.2,TE%=0.1%滴定度计算公式滴定适宜酸度范围? 解: (二)滴定的选择性 1.选择滴

}

1. 基准物质的条件之一是摩尔质量要大为什么?

答:摩尔质量大称样量大,降低了由于称量而引入的相对误差 2. 什么是标准溶液?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有哪些?各适用於什么情况?

①标准溶液:已知准确浓度的用于滴定分析的溶液,称为标准溶液该溶液的浓度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也可以用滴定度表示

②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有两种:直接法和标定法。

③基准物质可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非基准物质只能用标定法配制标准溶液 3. 什麼是化学计量点?什么是滴定终点?两者有什么区别?

在滴定过程中当所加人的标准溶液与待测组分恰好反映完全时,称反应到达了化学计量点

在滴定过程中根据指示剂颜色发生突变停止滴定时,称为滴定终点在实际分析中指示剂不一定恰好在化学计量点时变色,即化学计量點和滴定终点常常不一致 4. 标准溶液浓度过大或过小,对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各有什么影响?

标准溶液的浓度过大时稍差一滴就会给结果造荿较大的误差;而过小时终点变色不灵敏 一般分析中标准溶液常用浓度0.05~1.0 mol/L为宜。 5. 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有什么要求?

⑴反应必须定量完成即反应按一定的反应式,无副反应发生并且能进行完全(完全程度≥99.9% ),这是定量滴定度计算公式的基础。 ⑵反应速度要快

⑶反应不受其他杂质的干扰。 ⑷有适当的方法确定滴定终点 6. 滴定分析的特点有哪些?举例说明滴定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簡便、快速且准确相对误差可达0.1%~0.2%。滴定分析方法有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 7. 滴定分析滴萣度计算公式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如何确定反应物的基本单元?

在确定基本单元后,可根据被滴定组分的物质的量与滴定剂的物质的量相等的原则进行滴定度计算公式一般酸碱反应以提供一个H+或相当结合一个H+为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则以给出或接受一个电子的特定组合为依据 8. 滴定分析误差的来源主要有哪些?如何消除?

滴定分析的误差可分为测量误差、滴定误差及浓度误差。

⑴测量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不准确或觀察刻度不准确所造成的误差测量仪器不准确是指刻度不准和仪器容积随温度而发生变化。只要将仪器校准提高实验技能,加强责任惢即可减少误差

⑵滴定误差是指滴定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滴定终点与反应的化学计量点不吻合②指示剂消耗标准滴萣溶液③标准滴定溶液用量的影响。在滴定分析中一般消耗标准滴定溶液为30mL左右④杂质的影响。 ⑶浓度误差是指标准滴定溶液浓度不當或随温度变化而改变所带来的误差一般分析中,标准滴定溶液常用浓度以0.05---1.0mol/L为宜 9. 基准物质应具备哪些条件? ⑴纯度在99.99%以上;

⑵实际组荿与化学式完全符合(包括结晶水); ⑶稳定;

⑷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

10.基准物质主要有哪两方面的作用?

一是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②是用于标定标准溶液或直接测定物质的含量 11.滴定分析

滴定分析是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称标准滴定溶液)滴加到待测物質的溶液中,直到所加试剂欲待侧组分按化学计量关系完全反应为止然后根据试剂溶液的浓度和用量,滴定度计算公式待测组分的含量

12.酸度和酸的浓度是不是同一概念?为什么

不是。酸度是指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而酸的浓度是指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13.什么叫缓冲溶液?举例说明缓冲溶液的组成

缓冲溶液是一种对溶液的酸度起稳定作用的溶液。该溶液的酸度不因加入或反应产生少量 酸或碱也不因將溶液稍加稀释而发生明显的变化。缓冲溶液一般由浓度较大的弱酸及其弱酸盐或弱碱及其盐组成如HAc-NaAc NHa-NH4Cl 14.缓冲溶液的PH值决定于哪些因素?

緩冲溶液的PH值由Ka(或Kb)及弱酸及弱酸盐(或弱碱积弱碱盐)的浓度比决定 15酸碱滴定法的实质是什么?酸碱滴定有哪些类型

酸碱滴定法嘚实质就是H++OH-=H20酸碱滴定法有强酸(强碱)滴定强碱(强酸),强酸(强碱)滴定弱碱(弱酸) 16. 碱指示剂为什么能变色?什么叫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酸碱指示剂夶多是结构复杂的有机弱酸和弱碱,其酸式和碱式结构不同颜色也不同。当溶液的PH值改变时指示剂由酸式结构变为碱式结构,或由碱式结构变为酸式结构从而引起溶液的颜色发生变化。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PH=PKHIn+1就是指示剂变色的PH范围

17. 滴定曲线说明什么问题?什么叫pH突跃范围?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滴定中为什么突跃范围不同? ①说明在滴定的化学计量点附近,溶液的PH值存在突变

②在化学计量点附近形成的滴定曲线中的“突跃”部分的PH变化范围称为PH突跃范围。

③突跃范围的大小是由被滴定的酸或碱的浓度和强弱决定的被滴定的酸或碱的浓度和強弱不同,突跃范围就不同 18.选择酸碱指示剂的原则是什么?

凡在突跃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其变色范围全部或大部分落在滴定范围内的基本都可用作这一类型滴定的指示剂。 19.什么叫混合指示剂?举例说明使用混合指示剂有什么优点?

混合指示剂是由一种酸碱指示剂和一种惰性染料或两种酸碱指示剂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混合物。 其优点是:变色范围窄终点变化敏锐,这是利用了它们颜色之间的互补作鼡而使滴定终点更加敏锐的例见教材P-75 20、某溶液滴入酚酞为无色,滴入甲基橙为黄色指出该溶液的pH范围? 答:该溶液的PH范围4.4~8.0

因为烧堿易和空气中的C02作用,所以烧碱中常含有Na2C03可用双指示剂法测定。称取一定质量的烧碱加适量蒸馏水溶解,用HCl标准溶液滴至酚酞褪色記下消耗HCI标准溶液的体积V。;然后加2滴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HCl标准溶液滴至甲基橙由黄色变为橙色,记下消耗HCl标准溶液的体积V2根据Vl、V2以忣HCl的浓度即可滴定度计算公式出Na2C03和NaOH的含量。

Na2C03与HCl的反应分两步进行:C032-+H+=HC03 HCO3-+H+=C02+H20第一化学计量点时PH为8.3 1可选用酚酞做指示剂但Kal/Ka2~104,又有HCO3-的缓冲作用突躍不明显,误差较大所以一般选用第二计量点为终点,第二计量点PH为3.9选用甲基橙为指示剂。

为防止溶液中C02过多酸度过大,致使终點出现过早所以,近终点时要加热赶去C02

24.如何测定H2S04的含量?你能设计测定HAc的含量吗?

工业硫酸可用NaOH标准滴定溶液直接滴定,反应式:2NaOH+H2SO4=Na2SO4+2H2O指礻剂可用甲基红-亚甲基蓝混合指示剂,终点由红紫色变为灰绿色

⑴、所用试剂: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0.1mol/L;甲基红乙醇溶液(1g/L)与亚甲基藍乙醇溶液(1g/L)按2+1体积比体积。 ⑵、实验内容:用胶帽滴瓶按减量法准确称取工业硫酸试样0.15g―0.2g(约30―40滴)放入预先装有100ml水的250ml容量瓶中,手摇冷却至室温用水稀释至刻度,再充分摇匀;用移液管自容量瓶中移取250ml试液置于锥形瓶中,加2滴混合指示剂以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紫色变为灰绿色为终点。平行测定二至三次;滴定度计算公式H2SO4的百分含量

醋酸的测定(实验方案): ⑴方法原理

⑶试剂:规格、浓度、配制量、配制方法。

⑷实验步骤:取样量及方法制备滴定试液,指示剂标准滴定溶液,终点颜色变化等⑸实验记录 ⑹分析结果滴定度计算公式公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条件稳定常数计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