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合伙人,其中两个人合伙人股权分配是夫妻,股份怎么分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注:时间与空间是最大的变量。任意一个坐标侧偏一点,很可能就导向了另一个结果。我们看到的很多结果,是清晰的,但中间过程的变量,太多太大。因此,我会经常质疑很多的经验总结,甚至质疑做这件事情本身的价值与意义,包括这篇小文。

  我们涉足创业合伙人股权设计咨询服务,起初是很功利地看到它有市场需求,后来发现有趣好玩,再后来发现,这事还有点社会价值与意义。它是创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合伙人股权利益分配,关乎人性心理底层的贪嗔痴(贪婪,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等)。股权咨询服务,是否也可以产品化?股权产品,如何解决人性需求?边走边看,有质感的股权产品,应该也是艺术与科学的交汇点,可以顺乎人性的贪嗔痴。

  讲干货的人太多,我就先讲点水货吧。

  以下为2015年5月7日,IT桔子与七八点在微软孵化器合办的公开课《合伙人股权的进入机制与退出机制》的一些思考。

  1旧股权时代or新股权时代?

  在过去,创始人一人包打天下,100%控股公司是常态,不需要股权设计。

  在现在,我们步入合伙创业时代,合伙创业成为互联网明星创业企业的标配。

  在过去,股权分配的核心甚至唯一依据是,出多少钱。“钱”是最大变量。

  在现在,“人”是最大变量。只出钱不出力或少出力的投资人是否遵守“投大钱,占小股”,已经成为判断其是否在专业投资人阵营的标准。

  在过去,是创始人单干制。在现在,提倡合伙人兵团作战。

  在过去,利益是上下级分配制。在现在,提倡合伙人之间利益分享。

  在过去,职业经理人用脚投票。在现在,提倡合伙人之间背靠背共进退。

  2合伙利益or合伙精神?

  之前有创始人说,我预留了10%的股权,分给我未来的CTO, COO, CFO……公司股权少,不够分啊。

  这不是合伙创业,这是在给下人打赏。

  之前有创始人问,我的合伙人需要知道其他人的股权吗?我需要让合伙人知道公司的财务数据吗?

  这不是合伙创业,这是在唱独角戏。

  之前有创始人颐指气使地说,公司100%是我的,股权100%是我的。合伙人的股权,都是我分给他的。

  入戏太深啦。你的合伙人,也可以花点小钱,注册个公司,翻身做主人,给你分股权,好不好。问题是,你要吗?

  之前有创始人学着《中国合伙人》的口吻说,千万别和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

  在你从苦逼通往牛逼、但尚未牛逼、还可能永远没法牛逼的路上,除了你的老同学、老同事、老乡、老基友,甚至老婆、老妈……还有其他人愿意追随你私奔裸奔吗?好基友不能合伙创业,难道陌生人就能合伙创业?新东方三架马车、腾讯五虎、阿里十八罗汉……哪家不是好基友合伙创业?

  有创业能力,有创业心态,经过磨合,可以作为合伙人。人与人之间长期共事,既要有软的交情,又要有硬的利益。合伙创业,既是合伙一种长期利益,也是合伙一种“共创、共担、共享”的合伙创业精神。

  3算小账or算大账?

  我们看到,有的孵化器,利用初创企业创始人不懂游戏规则,趁火打劫,象征性投20万,要求持有创业公司55%股权;有的土豪,固守“谁钱多,谁老大”的老旧观念,投个150万,要求控股创业公司70%股权;有的成熟传统企业孵化创业项目或传统上市公司对外投资项目,也都乐此不疲痴迷于控股创业企业。

  70%>50%>20%,这是小学生都会的算术题。他们根深蒂固地认为,手里拿的抓的“抢”的股权数量,越多越好。他们只看自己的历史贡献,不去考虑公司长期发展所需的持续动力。他们这套玩法,把优秀团队和后续资本进入公司的通道都给堵上了,把公司给做小了。

  其实,股权拿多少,还有另一种算法。

  雷军背后的男人帮:

  马云背后的男人帮:

  上面这些人,是小米与阿里巴巴背后股东的典型代表。小米与阿里巴巴的股权架构,分别解决了公司业务发展所需要的核心创业团队、资本与核心战略资源。

  小米1%=4.5亿美刀,阿里巴巴1%=20.1亿美刀。

  但是,如果,公司不值钱,100%=?美刀。

  马云持股阿里巴巴7.8%,既没阻挡住马云控制阿里巴巴,也没阻挡住马云成为中国首富。

  有人说,阿里合伙人制是被逼无奈之举,不值得提倡。

  鸡同鸭语,只能无语。

  KK写了本书叫《失控》,超人气社群罗辑思维宣扬试验失控,股权架构师们却像头不合时宜的怪物,张口闭口喜爱说“控制”。

  有人说,小孩子才玩失控,大人们都在玩控制。我不认同。

  我的问题是,百度、阿里巴巴、Google、 Facebook算不算是互联网企业?这些企业的AB股计划、事业合伙人制,是为了控制,还是为了失控?

  乔布斯说:“我看过太多糟糕的事情发生在许多原本运作良好的企业身上。这些企业就像赌徒手中的纸牌,被不断转售,有时是因为风险资本家们的决定,有时是其他人的决定。我只是想要确实掌握足够的资金及股份,以便确保在这两家公司遭遇困难时,能够安渡难关。”

  你想自己创办的公司,成为赌徒手中不断转售的纸牌吗?

  在股东会与董事会的顶层决策需要控制,但需要发挥人的天性与创意的底层运营需要失控。一家公司,只有控制,公司才有主人,才有方向。只有失控,公司才能走出创始人的局限性和短板,具备爆发性裂变的基因和可能性。控制中有失控,失控中有控制。

  创始人要控制公司,最简单、直接、有效的办法,是控股。

  公司的初始股权架构设计,首要解决的是创始人的持股权数量。根据创始人核心创业能力的集中程度与团队组成,创始人的持股有绝对控制型(2/3以上)、相对控制型(50%以上)与不控制型(50%以下)。

  不控股,是否也可以控制公司?投票权委托、一致行动人协议、有限合伙、AB股计划等,都可以是备选方案。京东上市前用的是投票权委托,上市后用的是AB股计划,上市前后无缝对接。

  上市后,创始人持有多少股权,算是合理区间?马云是7.8%,马化腾是14.43%,周鸿祎是18.46%,刘强东是20.468%,李彦宏是22.9%。谷歌的佩奇与布林是14.01%与14.05%,Facebook的扎克伯格是23.55%。因此,20%上下算是常态。

  公司的股权架构设计理论,不管说得多天花乱坠,都没法实现精确计算各方的具体持股数量。如果算小账,算八年十年,也没法精确计算。股权架构设计,只能是算大帐,做模型,把团队分利益的标准统一,让团队感觉相对公平合理,股权不出现致命的结构性问题。

  5股权or限制性股权or期权?

  股权是实対实。股东掏的是白花花的银两,公司给的是有假包换的股权,通常适用于投资人或合伙人拿的资金股。

  限制性股权是实对空。公司给出的是股权,股东空头承诺的是未来的服务期限或/和业绩,通常适用于公司合伙人或少数重要的天使员工。

  期权是空对空。公司开出的是空头支票,员工空头承诺的是服务期限或业绩,通常适用于员工。

  公司发股权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股权发放筛选出一支既有创业能力又有创业心态的核心创业团队。

  股权发放,可以是个互相印证的过程。公司经过判断,可以给团队成员配备股权。团队成员是否愿意押点宝赌一把,基本可以判断他是否长期看好公司。团队成员自愿主动选择,掏过钱割过肉,他的参与感会比较高,也更会当个事来做。有的人一开始就是创业拍档,有的人需要影响成拍档。有的人看短线多些,有的人看长线多些,都是人性使然。可以根据团队成员的风险偏好匹配工资、奖金、业绩提成、期权、限制性股权或股权。

  7股权架构设计=筑巢引凤?

  对于经过磨合、有创业能力与创业心态的合伙人,谈利益,并不伤感情。不谈利益,才伤感情。

  问题是,碰到心仪的合伙人,该如何谈利益呢?

  小米成立之初,雷军即提出,小米要做铁人三项:软件+硬件+互联网服务。我们分析小米的8位合伙人背景会发现,这些合伙人和小米的商业模式是高度匹配的。

  “找人这件事,考验创始人对创业方向的思考深度”(by刘芹)。创始人首先考虑公司未来的商业模式与核心业务节点,然后考虑支撑商业模式的合伙人团队组成。商业模式与合伙人团队组成想明白了,股权架构也就出来了。股权架构出来了,一个萝卜一个坑,创始人就知道该如何与合伙人谈进入机制与退出机制了。

  “在旧的世界里,你用30%的时间创建一种伟大的服务,用70%的时间来营销。在新的世界里,这个比例应该倒过来。真正顶尖的企业是不需要广告就能自然吸引到顾客,好的产品和口碑行销是提高销售的关键”(by贝索斯)。在去中介化的互联网新经济时代,在公司的合伙人团队中,我们要重新思考销售总监的重要性。

  有的公司平分股权,问题的症结不在于技术环节,而在于平分股权背后的团队组成。“创始人+创始人”的团队组织架构,就好比“曹操+刘备+孙权”合伙创业,公司没有清晰明确的老大,股权是很难分的。但是,如果是“创始人+合伙人”的组织架构,就好比“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股权就很好分了。

  做好公司股权架构,创始人找合伙人、找投资人、找员工,再也不用纠结了。

  关于创始人与合伙人的不同基因,搭班子,任正非先生有个“狼狈为奸”的理论。

  做好公司股权架构,创始人找合伙人、找投资人、找员工,再也不用纠结了。

  8投资=投人=投股权架构?

  之前有朋友创业,自己掏了30万,找身边朋友投了70万。

  他们简单、直接、高效地把股权分了:30%:70%。

  两年后,公司业务发展不错,创始人却发现不对劲,(1)不公平,他吭哧吭哧干成了小股东;(2)没有预留足够股权利益空间,合伙人谈不进来;(3)连续有三家投资机构看好这项目,但看完公司股权结构后,没有一家敢进。

  公司早期股权结构不合理,会影响到投资人的进入。

  有的创始人在外边学习了一堆的新理念,新思维,说产品重要,技术重要,运营重要,需要找合伙人。但是,你一问他公司的股权架构,发现上边还是慈禧,下边还是义和团。

  9创业合伙人=人格分裂者?

  创业合伙人,既是公司种子轮投资人,又是公司全职运营者,还是公司天使员工。

  作为公司投资人,合伙人取得小额资金股。我们建议,互联网初创企业,所有合伙人资金股合计不超过20%。

  作为公司全职运营者,合伙人取得大额人力股。人力股和四年全职服务期限、甚至与核心业绩考核指标挂钩。合伙人打个酱油中途掉链子退出或业绩指标不达标时,公司可以按照事先约定的价格回购合伙人股权。

  作为公司的员工,合伙人领取工资。

  10股权分配,有哪些大坑?

  公司的软件产品出点问题,可以快速迭代。

  公司的技术或运营出点问题,可以换个姿势甚至换人。

  但是,如果,公司的股权架构出问题呢?

  要么创始人对公司失控或出局,要么合伙人内讧,要么合伙人与投资人没法进入,要么决策效率低下……结果要么不可逆,要么纠错成本极高,经常是毁灭性的“车毁人亡”。

  很多初创企业,有好团队,好创意,好产品,却因为股权问题,倒在通往牛逼的路上!!!

  创始人都来做个体检吧,看看你家公司的股权是否存在以下问题:

  只有员工,没有合伙人

  完全按出资比例分股权

  资金股占股比例过高

  全职核心团队股权,没有退出机制;创始人单方给合伙人设定退出机制,自己不设定退出机制。霸王硬上弓给全职核心团队设定退出机制,但团队不理解退出机制的公平性、合情性与合理性,也就不接受退出机制

  给兼职人员发放大量股权

  给短期资源承诺者发放大量股权

  没有给团队预留股权

  配偶股权没有退出机制

  继承股权没有退出机制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原标题:合伙人股权分配常见的15大问题详解!

合伙人股权分配系列问题由

15个常见问题问题组成:

  1. 我想创业,去哪里找合伙人?

  2. 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公司合伙人?

  3. 哪些人不应该成为合伙人?

  4. 合伙人股权分配常见的10个坑

  5. 合伙协议和公司章程有什么区别?

  6. 合伙人之间股权比例怎么设置?

  7. 什么时候签署合伙人股权分配协议比较合适?

  8. 合伙创业,大家应该按照出资比例分配股权吗?

  9. 如何确定资金和人力占股的比例?

  10. 创业者可以给那些很牛逼的兼职人员发大量股权吗?

  11. 创业初期,需要给投资人预留股权吗?

  12. 合伙人退出时,该如何确定退出价格?

  13. 股权发放后,发现合伙人拿到的股权与贡献不匹配,怎么办?

  14. 退出机制怎么谈,不伤合伙人之间的感情?

  15. 限制性股权的成熟方式一般有哪些?

1.我想创业,去哪里找合伙人?

如果在熟人关系里找,最好的合伙人应该是前同事,同学次之,朋友再次之,亲戚最末。

从前同事关系到创业的合伙人关系是工作关系平移,之前大家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现在换了个坑继续战斗,其磨合成本是最低的。每个单位都有其狗血的剧情和不堪的过去,如果经历过那些办公室的勾心斗角之后,还是认为对方是可以合作的,那么这种阶级友谊能大大降低建立互信的时间成本。

同样,同学有过共同求学的经历,例如共同完成一次小组作业等,这与工作关系最为接近,也比较容易完成向创业团队的工作关系转换。

朋友分为工作关系的朋友和私人关系的朋友,这两种情况下,都没有在同一屋檐下共事的经历,而且从甲方或乙方变成合伙人,或从酒肉朋友变成合伙人,都还是有个适应过程。

亲戚就不用说了,天生就有的亲属关系大家不会去珍惜,会想当然认为是应该的;再加上错综复杂的亲情关系(夫妻老婆店摆个小摊还行,不适合规模化运营),会让商业合作关系变得复杂化。

如果陌生人里找合伙人(多半还是经熟人介绍的),这有个熟悉和建立信任的过程,不确定性会更大一些,好或不好全凭人品和运气了。

如果找不到合伙人呢?除非你天生是霸道总裁的料,否则,建议还是不要创业了。现在忽悠不到合伙人,将来肯定也忽悠不到客户。

2.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公司合伙人?

公司股权的持有人,主要包括合伙人团队(创始人与联合创始人)、员工与外部顾问(期权池)与投资方。其中,合伙人是公司最大的贡献者与股权持有者。

既有创业能力,又有创业心态,有3-5年全职投入预期的人,是公司的合伙人。

这里主要要说明的是合伙人是在公司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能全职投入预期的人,因为创业公司的价值是经过公司所有合伙人一起努力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后才能实现。因此对于中途退出的联合创始人,在从公司退出后,不应该继续成为公司合伙人以及享有公司发展的预期价值。

合伙人之间是 [长期] [强关系] 的 [深度] 绑定。

3.哪些人不应该成为合伙人?

很多创业者在创业早期,可能需要借助很多资源为公司的发展起步,这个时候最容易给早期的资源承诺者许诺过多股权,把资源承诺者变成公司合伙人。

创业公司的价值需要整个创业团队长期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实现,因此对于只是承诺投入资源,但不全职参与创业的人,建议优先考虑项目提成,谈利益合作,而不是股权绑定。

对于技术NB、但不全职参与创业的兼职人员,最好按照公司外部顾问标准发放少量股权。如果一个人不全职投入公司的工作就不能算是创始人。任何边干着他们其它的全职工作边帮公司干活的人只能拿工资或者工资“欠条”,但是不要给股份。

如果这个“创始人”一直干着某份全职工作直到公司拿到风投,然后辞工全职过来公司干活,他(们)和第一批员工相比好不了多少,毕竟他们并没有冒其他创始人一样的风险。

创业投资的逻辑是:a.投资人投大钱,占小股,用真金白银买股权;b.创业合伙人投小钱,占大股,通过长期全职服务公司赚取股权。

简言之,投资人只出钱,不出力。创始人既出钱(少量钱),又出力。因此,天使投资人股票购股价格应当比合伙人高,不应当按照合伙人标准低价获取股权。

这种状况最容易出现在组建团队开始创业时,创始团队和投资人根据出资比例分配股权,投资人不全职参与创业或只投入部分资源,但却占据团队过多股权。

给早期普通员工发放股权,一方面,公司股权激励成本很高。另一方面,激励效果很有限。在公司早期,给单个员工发5%的股权,对员工很可能都起不到激励效果,甚至认为公司是在忽悠、画大饼,起到负面激励。

但是,如果公司在中后期(比如,B轮融资后)给员工发放激励股权,很可能5%股权解决500人的激励问题,且激励效果特好。

4.合伙人股权分配常见的10个坑

过去创业者一人包打天下,不需要考虑合伙人股权问题。但是,我们已经进入了合伙创业的新时代,合伙创业成为互联网时代成功企业的标配。创业者必须学习和重视股权分配的常识。

产品出点问题,可以通过快速迭代解决。技术或运营出点问题,影响也只是短期发展。如果合伙人股权出了问题,经常是不可逆的“车毁人亡”。

关于合伙人股权分配,前人踩过的坑大部分都在这里了,希望下个踩坑的不是你。

(1)团队中没有大家都信服的老大

企业的股权架构设计,核心是老大的股权设计。老大不清晰,企业股权没法分配。创业企业,要么一开始就有清晰明确的老大,要么磨合出一个老大。很多公司的股权战争,缘于老大不清晰。比如,真功夫。

企业有清晰明确的老大,并不必然代表专制。苹果、微软、Google、BAT、小米……这些互联网企业都有清晰明确的老大。

老大不控股时,这些企业都通过AB股计划、事业合伙人制等确保老大对公司的控制力。创业团队的决策机制,可以民主协商,但意见分歧时必须集中决策,一锤定音。

在公司的股东会与董事会层面,老大只有对公司有控制,公司才有主人,才不会沦为赌徒手里不断转售的纸牌。老大在底层运营层面适度失控,公司才能走出老大的短板与局限性。有些声称试验失控的创始人,也未必敢在公司股权层面冒险失控。

(2)只有员工,没有合伙人

在过去,很多创始人是一人包打天下。

在现在,新东方三驾马车、腾讯五虎、阿里巴巴十八罗汉……我们已经进入了合伙创业的新时代。创始人单打独斗心力难支,合伙人并肩兵团作战共进退才能胜出。创始人需要寻找在产品、技术、运营或其它重要领域可以独当一面的同盟军。

“初创企业合伙人的重要性胜过风口的商业模式”,并不为过。在实践中,有很多创业者问如何做「员工」股权激励,但很少有创业者问如何做「合伙人」股权设计。

即便有些创业者意识到合伙人的重要性,但你见到他们公司的股权架构时就会发现,上边还是慈禧,下边还是义和团。他们认为的重要合伙人,很少持股。

合伙创业,合伙人既要有软的交情,也要有硬的利益,才能长远。只讲交情不讲利益,或只讲利益不讲交情,都是耍流氓。

(3)团队完全按照出资比例分配股权

如果把创业看成一场远距离拉力赛,赛车手最后可以胜出的原因,至少包括跑道的选择、赛车手的素质与跑车的性能。

跑车赖以启动的那桶汽油,肯定不是胜出的唯一重要因素。创业企业合伙人的早期出资,就好比是那桶汽油。

在过去,如果公司启动资金是100万,出资70万的股东即便不参与创业,占股70%是常识;在现在,只出钱不干活的股东“掏大钱、占小股”已经成为常识。

在过去,股东分股权的核心甚至唯一依据是“出多少钱”, 「钱」是最大变量。在现在,「人」是股权分配的最大变量。

我们见到,很多创业企业的股权分配,都是“时间的错位”:根据创业团队当下的贡献,去分配公司未来的利益。创业初期,不好评估各自贡献,创业团队的早期出资就成了评估团队贡献的核心指标。这导致有钱但缺乏创业能力与创业心态的合伙人成了公司大股东,有创业能力与创业心态、但资金不足的合伙人成了创业小伙伴。

我们建议,全职核心合伙人团队的股权分为资金股与人力股,资金股占小头,人力股要占大头。

人力股要和创业团队四年全职的服务期限挂钩,分期成熟。对于创业团队出资合计不超过100万的,我们建议,资金股合计不超过20%。

(4)没有签署合伙人股权分配协议

许多创业公司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在创业早期大家一起埋头一起拼,不会考虑各自占多少股份和怎么获取这些股权,因为这个时候公司的股权就是一张空头支票。

等到公司的钱景越来越清晰时,早期的创始成员会越来越关心自己能够获取到的股份比例,而如果在这个时候再去讨论股权怎么分,很容易导致分配方式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预期,导致团队出现问题,影响公司的发展。

所以,在创业早期就应该考虑好股权分配,签署股权分配协议。

(5)合伙人股权没有退出机制

合伙人股权战争最大的导火索之一,是完全没有退出机制。比如,有的合伙人早期出资5万,持有公司30%股权。干满6个月就由于与团队不和主动离职了,或由于不胜任、健康原因或家庭变故等被动离职了。

离职后,退出合伙人坚决不同意退股,理由很充分:①《公司法》没规定,股东离职得退股;②公司章程没有约定;③股东之间也没签过任何其他协议约定,甚至没就退出机制做过任何沟通;④他出过钱,也阶段性参与了创业。

其他合伙人认为不回购股权,既不公平也不合情不合理,但由于事先没有约定合伙人的退出机制,对合法回购退出合伙人的股权束手无策。

对于类似情形,我们通常建议:

① 在企业初创期,合伙人的股权分为资金股与人力股,资金股占小头(通常占10-20%之间),人力股占大头(80%-90%之间),人力股至少要和四年服务期限挂钩,甚至核心业绩指标挂钩;

② 如果合伙人离职,资金股与已经成熟的人力股,离职合伙人可以兑现,但未成熟的人力股应当被回购;

③ 鉴于咱们中国人“谈利益,伤感情”的观念,我们建议,合伙人之间首先就退出机制的公平合理性充分沟通理解到同一个波段,做好团队的预期管理,然后再做方案落地。

(6)外部投资人对公司控股

对股权缺乏基本常识的,不仅仅是创业者,也包括大量非专业机构的投资人。比如,我们看到,有投资人投70万,创始人投30万,股权一开始简单、直接、高效、粗暴地做成70:30。

外部投资人控股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首先创始团队没有足够的工作动力,感觉是在为别人打工,其次没有预留足够股权利益空间吸引优秀的合伙人加入,最后这类股权架构让投资机构避而远之,影响公司的下一步融资。

(7)给兼职人员发放大量的股权

我们看到,很多初创企业热衷于找一些高大上的外部兼职人员撑门面,并发放大量股权。

但是,这些兼职人员既多少时间投入,也没承担创业风险。股权利益与其对创业项目的参与度、贡献度严重不匹配,性价比不高。这也经常导致全职核心的合伙人团队心理失衡。

对于外部兼职人员,我们建议以微期权的模式合作,而且对期权设定成熟机制(比如,顾问期限,顾问频率,甚至顾问结果),而不是大量发放股权。经过磨合,如果弱关系的兼职人员成为强关系的全职创业团队成员,公司可以给这些人员增发股权。

(8)给短期资源承诺者发过多股权

很多创业者在创业早期需要借助很多资源为公司的发展起步,这个时候最容易给早期的资源承诺者许诺过多股权,把资源承诺者变成公司合伙人。

但是,创业公司的价值需要整个创业团队长期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实现,资源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对资源的利用。对于只是承诺投入资源,但不全职参与创业的人,更适合优先考虑项目提成,谈利益合作,而不是股权绑定。

(9)没有给未来员工预留股权

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股权是吸引人才加入的重要手段。创始人最初分配股权时就应该预留一部分股份放入股权池用于持续吸引人才和进行员工激励。

原始创业股东按照商定的比例分配剩下的股份,股权池的股份可以由创始人代持。

(10)配偶股权没有退出机制

全职直接参与公司运营管理的核心团队,是创业合伙人。容易被忽视的是,创业合伙人的配偶,其实是背后最大的隐形创业合伙人。

关于配偶股权,一方面,很重要。中国的离婚率近年有上升趋势,创业者群体的离婚率可能高于平均水平。

根据中国法律,婚姻期间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除非夫妻间另有约定。创业者离婚的直接结果是,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土豆创始人王薇因为配偶股权纠纷,影响了土豆的最佳上市时机,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成本。

创投圈还专门为此设计了“土豆条款”,简单粗暴地要求创业者配偶放弃就企业股权主张任何权利;但另一方面,很敏感。处理不当,股权没分完,婚先离了。

为了既保障公司股权与团队的稳定性,又兼顾配偶合理的经济利益,稳固创业者后方的和谐家庭关系,我们专门开发了“七八点配偶股权条款”,一方面,约定股权为创业者个人财产,另一方面,创业者同意与配偶分享股权变现利益,做到钱权分离。

根据统计数据,有高达60.03%的创业企业没有就配偶股权做到钱权分离。如果婚姻出现变数,创业者只能愿赌服输。

华一世纪——中国股权激励解决方案落地咨询领导者!

}

你可以不是专家,但你必须懂这些“合伙人股权结构”股权解放老板? 17:26文章导读只要是合伙创业,必然就会遇到股权分配的问题。有一句老话:不患寡而患不均,再加上中国人好面子,几个好朋友好兄弟在一起合伙,遇到股权分配的问题,大家都会比较含蓄,所以很多时候无形当中就为合作埋下了地雷。作者说:本文约5500字,内容为纯原创实战干货,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01从土豪说起前段时间,五位东莞本地土豪,因为计划合伙投资开设汽车销售连锁企业的事,相约到我办公室喝茶,了解关于股权架构、融资和店面众筹的问题。几位老板平时都有自己的生意,其中有两位是公司老客户,一位是做房地产和酒店的阮总,一位是比较年轻的张总,从事汽车维修和美容服务。这两位之前在公司做完股权顶层设计和股权融资后都拿到了很好的成果,因为阮总发现一个很好的政策机会,准备启动汽车销售的项目,准备找几位一起合作。在了解和清晰了他们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并进行了简单的店面股权众筹模式梳理后,来到关于几个人的股权分配问题上。我问:你们来之前,各自的股权比例分配都谈好了吗?几个人稍微犹疑了一下,阮总没 说话,其中一位率先开口:当然是平分啦,其它几个人相视点同默许。另外三位没有系统地接触过股权分配的概念,但阮总和张总至少知道基本规则啊!我感到很好奇也很诧异,背后的风险他们不可能不知道。看我很惊讶,阮总希望我简单地和其它三位新朋友做下分享,我简单地问了些问题:五个人当中?确定由谁带头来主导这个项目?答案是年轻的张总;五个人当中,谁全职干这个项目?谁兼职干?谁完全只投不干?因为我知道阮总的情况是不可能全职的;五个人当中,谁对这个项目成功与失败负最大的责任?如果张总主导,经营层面出了问题,他承担还是共同承担?(背后的问题是:风险、收益、责任没有对等,是否可以接受?)五个人当中,有的人全职干活,有的等于只负责投资,股权比例也平分吗?如果干成了,赚了很多钱,钱也是平分吗?带头的人长期愿意吗?五个人议事,哪些事需要五个人一起讨论,哪些事由带头人可以拍板?决策规则怎么定?带头的人参与多,情况了解多,有重大项需要开会讨论,带头人认为可以做,其它人不了解实际情总不同意做(假设只要有两个不同意做),会议就可能形成僵局,结果谁来负责?如果未来经营管理层成熟,要不要给股份?股份从哪里来?如果投资人进来,股份准备怎么给?也跟着你们平分吗?如果新进投资人超过20%,谁会是大股东?... ...问题的背后自然是答案的解析,现场的讨论远不止于此,所以趁着这个案例的延伸,今天和大家分享关于合伙人股权分配的一些实用方法。02合伙人的定义在正式分享合伙人的股权分配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清晰一下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伙人,因为这个名词现在被滥用了,已经失去的最纯粹的定义。我对合伙人的定义是:意愿第一、出钱出力(全职)、长期贡献。如果脱离这三个基本条件之外的,就需要重新定义了,在下面各种情形当中,我会作进一步的说明。03两个人合伙两个人合伙是比较常见的情况,股权分配的方法也相对而言更加简单。如果都是全职干活,能力上面,建议一强一弱,一男一女,股份比例能力强占大,能力弱占小。如果分工不同,内(全职)外(不全职)有别,全职干的人投小钱占大股(内),投钱不干活(外:投资)的人投大钱占小股。那么这里有一个问题,涉及到谁是发起人的问题,通常来讲,有一个最简单的规则,就是谁发起,谁带头。但也有可能的是,发起人兼着干,后进合伙人全职干,那么就有两种解决方法,一是发起人变成投资人,占小股;二是如果不愿意投大钱占小股,那么就通过分红方式约定,干活多的人可以多拿钱,通常我建议干活的人在工资、奖金、分红三个方面都要考虑到,让干活的人多拿一点,往后我在讲到合伙人的股权激励方式时会作补充,股权比例分配解决了权力的问题,股份分红比例解决了合伙人之间利益平衡的需求。大多数情况下,两个人合伙会根据投资金额占股,但这要视实际情况来评估是否合理。假设一个公司投资100万,全职投资又干活的投20万占20%,投资不干活的投80万占80%,这已经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带头人很难有信心或责任把企业做好。如果考虑到20万是发起人,建议股权比例可以调整为投20万的占80%,投80万的占20%,这样相对而言更加合理。另外投资人尽量不要持股超过30%,雅虎曾经持股阿里接近40%的股权,给马云带来了巨大的困扰,赎身的代价超过80亿美金。关于股权比例,我建议8:2,或者7(67%):3(33%),让带头人拥有绝对控制的权力,这种股权分配方案,可以说是两个人合伙最安全、最稳健的合作方式。两个人常见错误的分法有以下几种,需要规避:1、50% :50%——翻看真功夫的案例,导火索就是因为股权比例的平均分配,导致权力的抗衡,甚至引起股东家族内斗,对谁都没有好处,所以股权布局的问题到目前仍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个人合伙人股权分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