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TURBOVC-T发动机机的稳定性怎么样?

设想一下,当你买一台车的时候,你最希望他能满足你什么要求?是不是得动力好,加速快,还省油?要还外观美那最好不过了,可是4S店的销售都告诉我们:你想多了!

确实,发动机发展至今,一直饱受诟病的就是热效率与高性能的不可兼得:要么牺牲动力获取高的热效率(低油耗),要么反之。

所以在发动机的发展史上,关于怎样平衡热效率与高动力,工程师们从未停止过探索,而且这个探索从百年前的奥托就开始了。

提高压缩比能提高热能效率

100多年前内燃机刚被发明出来时,机器刚刚开始取代马车或者人力,虽然用内燃机驱动的机器有着马车无法比拟的动力输出,但只有两个冲程的内燃机热效率极低,不到4%,为此德国发明家奥托苦恼不已,他发明的内燃机每天要消耗大量的燃料,不利于推广。

1861年的一个早上,奥托在吃早餐,他毫无食欲不停的捏玩着面包,面包体积也时大时小,突然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词: [压缩]

为何不在点火之前将燃料压缩一下,既能提高点火前温度,也能进更多的燃料,提高效率。于是,在1876年,奥托的团队做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具有压缩冲程的四冲程内燃机,热效率直接提高到了两位数,这是当时世界上热效率最高的机器了。第一次内燃机有了压缩比这个概念,也知道了通过压缩来提高热效率和发动机性能。

所谓压缩比就是发动机的汽缸总容积和燃烧室容积的比值,你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压缩前后缸内气体体积之比。

那么热效率都和什么相关,翻开内燃机学课本,我们读到了这么一句话:

汽油机目前的燃烧循环为等压加热循环,提高压缩比可以提高工质最高燃烧温度,是循环加热效率增加。

通俗的说,热效率就和压缩比是正相关的,提高压缩比能获得高热效率。

对于高压缩比高热效率的追求,在以大众为首的欧洲众汽车厂商上得到反映,他们相信柴油发动机才是未来发动机技术的发展之路,在欧洲,50%以上的乘用车为柴油车。

由于柴油机压缩比高,一般都在16以上,而相比汽油机只有10左右,因此造就了柴油机比汽油机高得多的热效率,柴油机比同排量的汽油机省油30%左右,更难能可贵的是,柴油机比汽油机动力也高很多。

如果没有某事件暴露了相比汽油机之下,柴油机处理起来复杂又昂贵的尾气污染问题,人们或许会以为柴油机技术的发展就代表着未来发动机技术的发展方向。

但过高的压缩比带来额外风险

不管是柴油机还是汽油机,当我们需要大的动力时,都需要喷足够多的燃油以获得足够的动力输出,此时发动机处于大负荷状态。而大负荷虽然发动机热效率高,但是发动机高速运转,缸内温度也升高,爆震的风险也随之而来,爆震会对缸体产生强烈的冲击,发出很大的敲缸声,发动机运行不平稳,严重时会对缸体和活塞造成损坏,缩短发动机寿命。

对于增压发动机来说,由于已经很大程度上压榨了发动机的动力,所以在高转速大负荷时,爆震风险更大;因此增压发动机压缩比设计一般比自然吸气发动机要小,这样就造成了低转速发动机效率没有同类别的自然吸气发动机高。

这是一个世纪难题:热效率与动力性很难兼得。为此,一代又一代的工程师们为此绞尽了脑汁。

比如运用先进电控技术实现对燃烧的精准控制,配以特殊设计的硬件不断的挖掘发动机的潜力。以英菲尼迪VQ系列发动机为例:

为了达到理想的燃烧效果,该款发动机使用了多达12孔的喷油器,而一般汽油机只会配4-8孔的喷油器,效果就是燃油雾化更好,燃烧更为充分和迅速,快速的燃烧就能避免爆震发生;同时,压缩比提高会使燃烧室面积更加紧紧凑,为了配合燃烧室的设计,VQ发动机使用了铱金火花塞,直径比一般的火花塞小1/3,并且点火强度比普通火花塞提高2.5倍。

尽管发动机技术在进步,但是社会对于发动机的要求越来越严苛:在中国,我们要求发动机能够达到堪称世界最严格的国六排放法规,简直比空气还清洁;在欧洲和美国同样有严格的排放法规来管控发动机,不能达到标准意味被淘汰;为了排放,要牺牲很多动力性能。

除了排放,还有油耗法规,最新的油耗法规要求企业乘用车油耗在5L/100KM以下,这对于普通的发动机来说,不大可能。但是不达标,你甚至都没有上市机会。

困难就摆在眼前,油耗和动力,你只能有所偏重,看上去技术的发展已经来到了一个瓶颈,发动机究竟应该如何自我救赎?

前面说过提高压缩比乃是获得低油耗和高性能的不二方法。其实,油耗与动力并非不可兼得,如果在需要动力的时候用低压缩比,需要热效率的时候用高压缩比呢?

于是,可变压缩比被提及

在发动机大负荷时,热效率本来就高,可以使用较低的压缩比,降低爆震风险;低负荷时,爆震可能性不大,但是油耗偏高,此时若能提高压缩比,则能大大降低油耗。

对于可变压缩比,很多公司都有过研究。比如曾经的萨博,在20世纪初推出了1.6L的可变压缩比发动机,压缩比可在8-14之间变化,但是后来公司都破产了;某品牌曾在2009年推出过可变压缩比的车型,后来也是不了了之。英菲尼迪也是很早就开始研究可变压缩比发动机,并且及早的实现了突破。

1998年,英菲尼迪就推出了可变压缩比的概念,但当时加工以及控制精度没达到理想要求;2002年,英菲尼迪造出了一台可变压缩比的样机,但当时连杆强度不稳定;尽管如此,英菲尼迪始终坚信这项技术可以实现,没有放弃;到2016年,在克服了加工,材料,及发动机舱的布置问题后,英菲尼迪推出了2.0T

VC-Turbo发动机最高能够获得200KW的功率,380N.m的最高扭矩。作为评价发动机强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升功率,VC-Turbo达到了100KW,而普通发动机这个数值只有80kw左右。

并且,新一代的QX50比起上一代,燃油经济性提高了35%,而四驱车型燃油经济性也提高了30%,真正做到了「低油耗」与「高性能」的兼顾。

也许我们都会好奇与困惑,这个世纪难题就这么「轻而易举」的解决了么?

为了解密我们「困惑」,可以从硬件和理论两方面来了解「世纪难题」的解决方法:

>从硬件上,VC-Turbo发动机通过多连杆机构实现压缩比可变。

压缩比如何实现可变,有几个关键部件要了解:电动机,减速齿轮和多连杆机构。

我们可以看到,在原来曲轴连杆的位置,出现了一个复杂的多连杆机构,多连杆机构通过减速齿轮驱动,而减速齿轮又是电机驱动的。所以,改变压缩比的重任其实落在了电机身上。

当电动机接到ECU命令改变压缩比时,电机通过控制臂驱动减速齿轮转动,随着减速齿轮转动,多连杆机构也随之发生移动,活塞上止点位置也随之调整,就这样压缩比被改变了。

>从理论上,可变压缩比实现了高性能燃烧,才使得「世纪难题」被解决。

QX50VC-Turbo发动机提供了81(高性能)和141(高效率)之间的任何压缩比的选择,同时还可以在两种燃烧方式之间切换:阿特金森循环和奥拓循环。当VC-Turbo运行在高压缩比下时,燃烧方式为阿特金森循环,这种燃烧方式发动机活塞行程长,膨胀比大于压缩比,燃烧室内的燃料能够膨胀到更大的体积,燃料释放的热量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获得更高的效率;随着压缩比的下降,发动机将恢复到正常的奥拓循环。

除了变化压缩比,VC-Turbo发动机还采用MPI(多点喷射)和GDI(汽油直喷)灵活调节喷油方式,GDI提高了燃烧效率和性能,并使发动机避免在更高的压缩比下爆震,比较适合在高压缩比下工作;MPI可以提前混合燃料和空气,低负荷下能在燃烧室内完全燃烧,从而获得更高的效率。

就这样,在可变压缩比的辅助下,VC-T发动机完美的解决了[世纪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多连杆系统的设计,活塞连杆机构在上下运动过程中几乎是垂直的,而不是像在传统的曲轴旋转中,连杆会与垂直线有一角度。这呈现了理想的往复运动,不需要平衡轴来平衡往复运动的惯性力和旋转力,稳定性堪比6缸机。

尽管目前「新能源」汽车来势汹汹,相比之下内燃机看似黯淡无光,但是作为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推动世界变革的力量,内燃机正在以一次革命性发明,来证明自己仍然是引擎世界的绝对主力。

作为「始作俑者」,究竟VC-Turbo将以怎样的姿态证明自己能够扛起新时代发动机技术的大旗,在即将上市的QX50上我们将会看到答案。

来源:英菲尼迪知乎机构号

}

世界首款可变压缩比发动机!英菲尼迪VC-Turbo到底有多6

世界首款可变压缩比发动机!英菲尼迪VC-Turbo到底有多61/ 12

世界首款可变压缩比发动机!英菲尼迪VC-Turbo到底有多6

[车友头条--]  今年即将上市的换代,将会搭载一台特殊的2.0T四缸。这台发动机在整个量产车历史上来说,都是前无古人的,它被命名为:Variable Compression(缸内可变)。这个,Saab()汽车很多年前就已经在进行研发,但却迟迟未能变成现实。

经过Nissan20年的研发,这台可变压缩比发动机(VC-T)已经可以控制缸内的活动行程。虽然,这个可控的行程范围只有6mm,但这一点点变化已经可以让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和动力输出均得到明显改善。

新款发动机在动力达到268hp及390Nm的同时,还可以在燃油经济性方面比现款的3.7L 版本提高27%之多。且,在今年的新车型中,QX50的零百加速成绩将比同级的四缸车型快上1秒左右。

从上图可以看到,左侧为活塞在最低点时(气缸容积),气缸容积为14CC,而右侧活塞处于气缸顶点为1CC(燃烧室容积),此时的压缩比为14:1。

通常,活塞通过往复运动对缸内油气混合物的压缩燃烧来达到动力输出的目的。而压缩比就是气缸容积与燃烧室容积(活塞最高点到气缸顶部的容积),当这个比值越大时,产生的压力也就越大,油气混合物的燃烧量越小。反之,油气混合物的燃烧量越大。

那么是如何做到改变缸内压缩比的?

目前,无论车辆负载亦或是行驶速度,市面上所有内燃机的活塞行程都是在固定范围内工作的。由于活塞与安装在上的连杆相连接,如此一来,活塞的行程就被固定在一定范围内。而这个固定的行程,则由活塞运动的最高点以上的空间所决定。这部分空间越小,缸内的压缩比也就越大,而动力输出也会相应增大。

英菲尼迪这次发动机输出形式的改革,可以说是一个世纪以来最重大的改变之一。VC-T创新性的改变了活塞与曲轴的连接方式,活塞与一个椭圆形的被称为Multilink()的尾端相连,然后再将这个Multilink与曲轴相连。如此一来,活塞的行程将不再被固定,而是有了一个小范围的可变行程。

从上图可以看到,活塞由于Multilink的限制,上升行程被降低,此时就会降低缸内压缩比,减少油气混合物的燃烧,从而提高燃油经济性。

而Multilink的另一端则与轴承相连,电控的执行机构通过转动轴承,使得Multilink的两端可以上下轻微摆动。当Multilink尾端距活塞最近时会翘起,而活塞则会上升到最顶端。此时的缸内压缩比为最高值,可达14.1之多。此时,涡轮是没有介入的,所以高压缩比可以燃烧更多的油气混合物,抑制动力不足的现象。

VC-T高、低压强点演示

当Multilink尾端下沉时,活塞向上的行程就会被一定程度降低。如此一来,活塞顶部以上的余量增加,压缩比也就相应降低,仅为8.1。不过,由于涡轮会在压缩比低时介入,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并不会受到影响。其中,压缩比变化的过程是由驾驶员踩下油门的深度所控制。

在整个活塞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发动机的排量在1970cc~1997cc之间无级改变。这也就意味着,VC-T的缸内压缩比可以由8.1~14.1之间无缝切换。在这种状态下,VC-T相比直列内燃机的平顺性要更好,甚至比许多低的V6发动机噪音和震动更小。

与此同时,英菲尼迪还与F1车队合作,以求更好解决发动机震动的问题。当然,除了四缸发动机外,VC-T技术也将应用于三缸发动机。但,就目前而言,这一技术还没办法用于结构复杂的V6或发动机上。

这两个发动机的原理其实各不相同。Sky Activ技术更接近于柴油发动机,它的优势是在低温工况下减少热能转化动能过程中的能量流失。也就是说,马自达通过高压缩比,用更少的油气混合物来达到更好的燃油经济性。

而反观VC-T则不同,它的优势在于随时可变的压缩比来平衡不同工况下的燃油经济性与动力输出。比如,在低负载状态下,涡轮并未介入,缸内的油气混合物较少,发动机可以通过提高压缩比(14.1:1)来提供足够的动力。

而在高负荷状态下,涡轮的介入缸内的油气混合物会很充足,此时降低压缩比(8.1:1),减少油气混合物的燃烧,就可以保证更好的燃油经济性。

从理论上讲,VC-T很有可能成为Nissan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一款发动机。它将改变目前混动车与小排量内燃机汽车的市场布局,对未来的市场走向也将有所影响。况且,欧洲已经开始全面禁止柴油车,未来小排量汽油车市场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而全新QX50采用VC-T来取代之前的3.7L V6大排量发动机,这也将改变QX50未来在市场上的命运。不过,马自达Sky Activ X也不是吃素的,16:1压缩比,燃油经济性甚至可以媲美混动车。究竟孰优孰劣,还有待市场验证。毕竟,对于一辆排量小、重量轻的汽车来说,动力和燃油经济性的平衡至关重要。(文/车友号 AutoLab)

按键盘上“← →”键也能翻页

}
  • 《无限挑战》是韩国MBC电视台制作的一档综艺节目。聚集了6位韩国最有号召力的王牌综艺主持人,6个主持人各具特色,或温和可亲、或机智幽默、或憨厚搞笑,6个人之间的碰撞造就了无数笑料和看点。无限挑战节目会不定期邀请韩国顶级甚至世界级明星参演节目,不仅是演艺明星,还包括一些体育界明星,而且无限挑战还经常邀请到一些几乎没有在综艺节目上出现过的一线明星,嘉宾出演总会创造出新的收视纪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VC-Turbo发动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