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校招录取流程面试时候 被录取几率大的人才会被问到外派问题吗

原标题:【一起看面经】华为财经2018届校招,从网申到座谈会,超详细!

本文作者:a,本文来源于应届生论坛,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全文共8753字,预计阅读22分钟

【一起看面经】第35期

作者介绍:理工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习方面,大三寒假去过pwc北京分所审计岗实习过一个年审,大三下学期及暑假在一个中小型外企参与财务工作;成绩方面,,抄送yingdan.li@xiaozao.org 。邮件标题:面经投稿+姓名+文章标题

投稿一经采用,即可获得:

1、150—200元课程优惠券(所有课程通用)或者80-100元现金奖励(二选一,根据质量评级)。

2、进入小灶专属“面霸交流群”,掌握最新面试资讯,与各大高校优秀同学交流面试经验,组队群面,一起拿offer!多次提供优质稿件的同学有机会获得导师一对一辅导机会~

}
在应届生论坛偷偷潜水了这么久,也是时候出来冒泡了,看了很多面经,对我的帮助挺大的,这次面试能这么顺利,论坛里各位大大实在是功不可没。
接下来写写我的面试经历,其实我也只是面试过这一家公司(不包括实习的话),谈不上什么经验,各位茶余饭后看一看,能够对你们有所帮助,那是我莫大的荣幸。
—————————————————————————据说有分割线看起来比较方便————————————————————————————————————————
华为在大连理工大学进行了全大连地区的总的宣讲,在宣讲会上,发言的有北京的所长,理工的校友,和负责东三省招聘地区的HR姐姐。
整个宣讲会气氛很融洽,那个所长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几句话就是“华为是一个结果导向的公司”“努力工作,然后干嘛?分钱啊!”,的确,华为的薪资水平,还是挺有竞争力的,当薪水待遇那张PPT出现的时候,几乎一半的人都拿出手机拍照了。。
PS:第一次去听宣讲会的我,天真地以为提前一个小时去就能有座位,结果到了现场,发现连站都很难站得下,到后来,连讲台上都坐满了人,只留下一个两平米左右的位置给发言人。。。。。现场还抽了几部手机,耳机之类的华为产品,由于去得晚,没有写个人信息的小纸条,导致和所有抽奖无缘!摔!!!以后大公司来宣讲,一定要早点去,就算最后没有面上,抽走几个奖品也是极好的。。。。
华为在大连理工机械馆针对供应链岗位进行宣讲,由于知道过几天他们还来我们学校,我就没有去听那一场宣讲了。
华为来到我们学校针对供应链岗位进行宣讲,吸取教训以后,早早地来到了教室。那次宣讲的主角是周董(不是唱歌那个。。),整个人很有气场,感很有内涵,且阅历丰富。一上台就送给我们一阕《定风波》,让与我同去的女童鞋神魂颠倒。。。至于宣讲和PPT的内容,和第一次宣讲会有挺多重复的,无非就是描述一下职位的美好前景什么的~对了,比较吸引我的,是“华为大学”这个称号,我觉得自己虽然很喜欢与人交流,也爱交朋友,但是不喜欢职场上的那些应酬和勾心斗角,华为的宣传片里所展现的华为,我挺喜欢的。

晚上收到了通知测评的短信,没记错的话那时候已经挺晚了,通知是第二天中午之前做完,犹豫了一下,我决定还是熬夜做完好了。正如我所说的,我是一个没有找过正式工作的小白,也从没做过行测或者性格测评。我在网上看了一下,了解到华为的测评就是性格测评以后,我稍微松了一口气,因为感觉行还是多做题目会比较熟练,也会做得好一点。而性格测试就不需要了,表现真实的自己就好。。。然后我就开始做了。。。真是。。。好烦。。。。题目很多。。。选项也很多。。。从“强烈不同意到强烈同意”,经常要在几个自己的优点里面挑一个最符合自己的,和一个最不符合自己的,规定是最好35分钟内做完,结果我做完花了38分钟左右,还精神分裂了。。。因为到后面出现重复选项的时候,完全不记得前面做了什么。。我的建议是,不用耍太多心机记录下自己选了什么,follow


忐忑的一天,周围的人纷纷收到面试通知,而我却是“杳无音信”。一度以为自己没戏了,在应届生论坛上看面经,说性格测评失败了还有第二次机会,于是打电话给HR,说“从网上看到以往的性格测评如果一次没通过,可以再做一次,不知道这次的政策是不是一样?”结果HR姐姐非常淡定的说道,“如果是小问题的话,我们会通知再做一次,如果没有通知就是被拒了,不好意思。”。。。。。。顿时觉得自己苦逼了,然后找了几个连测评都没有收到的朋友出来吃饭,吐槽了一下我们几个人对自己的定位有问题,我们一开始又是嫌弃这个公司工作地点不好,又是嫌弃那个公司待遇不高,等到投了简历,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才发现自己眼高手低了。不过倒也没有很悲伤,毕竟是第一次尝试,互相打气以后马上调整心态,回寝室为第二天将要来学校的其他公司做简历去了(这里说一下,事实证明,简历这一关还是会刷人了,建议大家精心制作简历,可以参考论坛里的简历相关帖子,重点是要针对不同的公司做不同的简历,不要嫌麻烦)。晚上还陆续有同学来问我有没有收到通知。。。内心一次次被补刀。。。。在做完第二天的简历的时候,手机突然收到了面试短信,让我在16号去参加面试。。。怎么说呢,死灰复燃?这种感觉吧。然后第一时间和就业的小伙伴们分享了自己的消息,投入准备中。
对于从没有参加过正规面试的我来说,只有一天的准备时间,是好事也是坏事,说它好,在于实际上我没办法对自己进行太多的伪装,等到面试的时候,表现的更多还是真实的自我,这样企业的选择,更偏向于选择真正的我,而不是一个我所表现出来的我。说它是坏事也挺好理解的,时间比较短,没有办法系统的准备一些必备的东西,比如中英文的自我介绍,面试官可能问到的专业性问题,或者比较刁钻的压力面问题。思来想去以后,我还是决定不闭门造车了,出去感受一下,因为这一天学校里正好还有另外的几个企业要来,我和我的就业小伙伴们就一起去听宣讲去了,然后现场投了简历,参加了一个面试,感受了一下真实的面试的感觉(虽然那个面试非常水,只有每人半分钟的自我介绍。然后就被问理想的薪资水平了)。完事之后,我就和两个朋友一起吃饭去了,吃完以后,我们做起了“面试小游戏”,就是交换身份,每个人充当一次面试者,充当一次面试官。问一些自己想问,或者很有可能会被问到的问题,看看彼此的回答有没有觉得不妥的地方,互相纠正,虽然整个过程只有1个多小时,但是我觉得这个对增强我面试的自信心非常有用,我也建议现在正在找工作的同学们可以试着找几个朋友时不时地玩一玩这个游戏,当时我们的问题都比较有针对性,因为我们都投了华为,也都看了一些关于华为的面经。所以交流起来还比较顺畅,所问的问题也比较科学。
回到寝室以后,一方面继续思考刚才的“面试游戏”中自己所犯的错误,比如肢体动作问题,措辞问题。另一方面,开始准备可能会遇到的专业问题,和英文问题(虽然楼主的英文测试成绩不算差,但是口语能力肯定是一般的,无法在不做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回答出面试官的问题),这时候我的另一个朋友,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我自己准备的英文题目有“介绍自己(长短两版)”“介绍家乡”“介绍最近的一个新闻”,然后我的朋友为我准备了“介绍大连”“介绍你们学校”两个,准备完这六个topic,再看看供应链相关的资料,就已经是凌晨1点半了。。觉得自己准备得已经够了以后,定了下闹钟,就睡了。

———————————————————————————面试开始———————————————————————————————————————


早上下楼吃个早饭,九点半打车去了面试所在的酒店,一路也比较顺畅,没有堵车,十点之前就到了。去了以后看到了供应链岗的签到处,想去签到,被工作人员告知还需要等待。于是开始在大厅瞎晃悠。到处看了看,发现面试供应链岗位的人算是比较少的,财经、销服和研发三足鼎立。想着闲着也是闲着,就和周围的人聊起天来了,这可能也是我性格使然吧,除了和一些已经面试完事的人聊聊面试的流程和问题,还和与我同一时段面试的其他小伙伴聊了一会。我觉得这一段时间的聊天,对我还是很有用的,不仅仅在于我对面试的内容有了一定了解,更重要的是,调整了自己紧张的心态,聊开了,话匣子打开了,心情就比较轻松,比较high了。二十分钟后,工作人员让我们排队,等候入场。这个等待的时间也有10分钟左右,我也没有闲着,因为一开始就知道是有群面,无领导小组的形式,所以我提前拿出了本子,让同一组的大家都把名字写在上面,互相熟悉一下。并和大家强调,我们不是敌人的关系,而是共同和谐地完成这个面试,如果表现出了不错的团队合作能力,我们晋级的概率会更大。大家表示赞同,并且聊天愉快。
十分钟后,进场,四个面试官,两排座位,打乱了我们的顺序,所以之前讨论的具体战略和分工是没用了。但还是那句话,通过进场前的交流,自己不紧张了。4个HR走的好像都是黑脸路线,比较严肃,上来让我们折一个铭牌,写上自己的姓名、学校和专业。我一开始差点被自己蠢哭了,不过好在也没自己想象得那么蠢。。顺利折成功。这里有一个小插曲,我们这组里面有一个人自带了铭牌。。。。。面试官马上就问了他一些问题,可以说他用自己的这个招数为自己谋得了先机~各位可以参考一下。然后是看铭牌,这里就需要在发放的白纸上记录下每个人的名字,并为每个人留出一定的空白,这是为了后面的环节做准备。
铭牌环节结束之后,开始了集体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随机的,不同的组不一样,我们前面一组是“自我介绍一分钟,说下自己的优缺点”,再前面一组是“自我介绍40s,只说缺点”,而我们这组的问题是“用30s介绍一下你喜欢的一本书,一部电影或者一首歌,说明一下理由”

事先准备总是无法面面俱到,所以不要认为自己能把所有题目准备得很好,也不要奢望对于每个问题自己都能字字珠玑,妙语连珠。关键在于沉着冷静地,准确无误地回答面试官的问题,体现出你的逻辑严谨,口齿清晰,心态平和,这样就能加分了,至少不会扣分。 举例说明,我们这组第一个发言的是一位新疆大帅哥,真的是又高又帅,自愧不如,结果站起来一说话就跑题,“我的名字是XXXXXXX,来自新疆,我精通俄语,去过X个国家,BALABAL”面试官立马打断“你是听不懂问题么?”,然后他才开始说“我最喜欢的书是。。。”“时间到!”,这个问题就属于典型的回答失败,不需要特意把自己准备的东西呈现出来,答非所问只会适得其反。反观这组16个人里面的几个其他人的回答,有的非常简单,“我喜欢的是三国演义,因为。。。。”,也有剑走偏锋的,“我喜欢郭敬明,所以小时代是我最喜欢的电影”,像后者这种回答,是很有可能争取到HR与你单独交流的机会的,甚至引起一波HR对众人的提问。不过要使用这种招数,也必须是建立在你真的了解这个东西,那个回答者到底喜不喜欢郭敬明我不知道,至少他表现出来的是他很喜欢。


这个环节还有一点需要注意一下,给你纸笔不是一个装饰品,在思考自己问题的同时,要注意听别人的回答,并在白纸上记录,因为这个白纸最后是要收上去的。当某个人说完,或者所有人说完的时候,HR会随机提问,比如“A同学,你对B同学所提到的电影有什么看法”“C同学,刚才所有人所提到的作品里你印象最深的是谁的”。所以开小差是要不得的。
这里说一下我的回答吧,我认为回答的思路有时候比答案本身更重要,因为我一开始理解供应链是一个需要在国内到处跑,甚至出国的工作。所以我觉得我需要在面试过程中突出表现我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所准备的自我介绍(虽然最后三面下来都完全没有用上)等内容都突出这个方面的。所以被问到作品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的回答思路主要是两条,一是外文作品,突出我的语言能力,二是有关沟通的作品。然后迅速在脑中思考最近印象比较深刻的相关作品,再考虑到HR可能发起的挑战,我觉得外文作品我可能承受不了,于是主攻第二条思路。最后得出答案“我所喜欢的一本书是最近所看的柴静的《看见》,喜欢的原因是里面描述了很多社会现象,并通过与主人公的访谈,揭示了一些我所误解的东西。。。”之类的,果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HR过一会就问我“除了《看见》,你还有其他类似的喜欢的书籍么?”“有,比如白岩松的《幸福了吗?》《岩松看日本》。。。”“看来你喜欢访谈类的书籍啊”“是啊,因为我是一个喜欢沟通,且希望学习有效沟通技巧的人。。。”一下转到我所想到的方向上来了。
一顿狂问之后,这一轮也就结束了,通过这一轮,其实除了HR在观察我们,我也在观察其他人的回答,他们回答的流畅程度,回答的角度,措辞,神态,一些小动作。大致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他现在所处的紧张程度,这个对接下来的无领导小组讨论,提供了一点点可参考的信息。(在这里我发现对面有一个男生手抖得非常厉害,几乎无法拿稳一只铅笔,看到他这么紧张,我也就没那么紧张了。。。)
接下来就是群面的重头戏,无领导小组。首先接到了材料,看了一会后HR问了一个问题,正是因为没有把握好这个问题,导致了最后我们所有人任务的失败。这个问题就是“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当时所有人都在看题目本身,而忽略了对解题流程的重视。HR说“6min中内解决材料上的问题,选出一名代表在白板上做陈述,说明你们的答案”,我们的失误在于,没有明确这6min到底有没有包括做出陈述的时间。最后所有人都认为6min是讨论出结果,陈述的时间是另算的,SO,我们全失败了。。。
不过失败并不意味着淘汰,结果不一定说明问题。
具体的题目依然是没有参考价值的,我说一下我的处理思路吧,虽然群面之前,我的几个朋友都告诉我说,leader很容易挂。但是当我拿到题目的时候(题目很简单,是我可以处理的范围),加上我对我们这组人的初步评估,我觉得这个leader是可以做一下的。所以我首先抢了第一个发言,首先是分配了一下大家的工作,让timer分配一下每个人发言的时长,让一个女生负责记录,并让她做最后的陈述人员。然后一个supporter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意识到他是一个强势的人,且有可能滔滔不绝,就在他说完他的几个观点后,打断了他,补充了一下原则,并对他的回答表示赞扬(这点很重要,不要做让人讨厌的打断者,要有技巧地打断,并多鼓励队员),然后让小组里比较沉默的几个人分别发表自己的看法,对总的观点进行补充,这个也是老调重弹了,leader不是自己要疯狂的说话,而在于对全局的把握,要做得公正有说服力,不要自顾自地说,维持团队氛围融洽,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让他们觉得自己参与到了团队里,对内向沉默的人照顾一点,基本上leader的职责就尽到了。(不过这个评判标准的前提是,你能hold住这个题目,如果题目的难度明显不是你能解决的,我建议做supporter、timer或者representer)。
讨论完毕之后,面试官会让每个组的一个人来说一下自己组的讨论结果,并针对这个结果对该组的人进行提问。这里有一点很重要。表现出团队精神,不要把自己形容地才思敏捷,队友都是思维鲁钝,不要过于夸大自己的作用。实事求是地形容自己的所作所为,当问到“你的观点始终和团队一致吗?”的时候,你可以回答“一开始大家有分歧,后来我被XX说服了”或者类似的答案,不要说“我现在还有不同的意见”之类的。因为这就说明了你们答案没有统一,团队没有效率。答案是不是最科学的,甚至符不符合你的思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那一段时间里面,你们全组的所有人要充分认可那一个答案,且要尽可能地丰富论据。不能让小组的任何一个人被HR提问的时候,说出伤害团队的回答,那时候,受伤的可能就不是他一个人,还有负责协调的leader了。
当所有人发言完毕后,我也被刁难了,“XX,你们这组最后没有完成任务,你认为最大的责任在谁”,如果平心而论的话,我认为我,timer,representer三人应该是责任是差不多的,但是既然选择了做leader,无论好坏的后果,都应该主动承担以下,所以我还是说了我。说实话,当时做出这个回答的时候,是有点难过的,因为很多情况下说出这样的话的人是会被淘汰的。不过后来团队的成员令我很感动,他们几乎都说了我的好话,一方面有人说我的说服力比较强,另一方面,那个被我照顾的比较内向的人也说了很多我的好话,我觉得最后能进入二面,他们对我帮助也很大。虽然都是第一次见面。不过整个小组的人关系还是不错的,面试结束后还保持着联系。这个是我觉得很好的一点。

好了,休息了几天,这几天也纠结这个offer的事情,今天看到微信上说华为其他地区的招聘还在继续,甚至有的地方才刚刚要开始,就赶紧回来写一下了。希望能够对想面试华为这家公司的同学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意见。

一面结束以后就出来等待结果,这个时间段算是比较纠结的,有种看完病等诊断结果的感觉,一会HR就出来叫几个人过去,一开始好像是叫了两个进行二面,第二次出来叫了3个人,不过是给了拒信。没记错的话,一面我们一共就刷了三个人,这点我比较诧异,因为感觉我们三组都不是完成得特别好,加上有的小组成员和HR争执也算是比较严重吧,我一开始以为会淘汰5个人左右,还有一个原因是上一组面试完了的同学告诉我他们那组刷了五个,我就默认大概是一组要刷五个。这也说明了对于无领导小组,答案是否正确,甚至是否完成任务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好好发挥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认真冷静而准确地回答HR的问题。

身边的人陆续被叫去2面了,我倒是也没有很担心,一方面觉得自己发挥得不错,队友也很给力,另一方面也做好了被淘汰的心理准备,毕竟算是表现出了自己该有的水平,如果被淘汰也没什么怨言。大概等了十分钟,轮到自己了,和那个新疆帅哥一起进入了二面的环节。我们的二面是在一个大厅里,我扫了一眼,似乎不只是供应链,其他部门的单面(技术面)也是在这里,宽敞的大厅里摆了很多桌子,那个座位的分配,就像是一对一对情侣。。。在现场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我来到了负责我技术面的面试官身边。提示我坐下后,工作人员就走了,剩下我一个人面对他。但是面试官似乎在忙着自己的事情,这种情况在这个大厅里似乎也是正常的,负责你的面试官很有可能在敲键盘,看屏幕,反正就是注意力很有可能不是集中在你身上。这里提醒一下,整个面试过程中最好携带三份简历,一份在进入一面前需要和身份证一同交给工作人员。留两份给单面和BOSS面。)我觉得自己一个人坐在那里看他忙也挺傻的,就说了一句试探性的话,“终于见到你了,太高兴了”一方面吸引下他的注意,另一方面也想看看他对这样主动的招呼是一个什么样的回应,大体判断一下他是一个什么类型的人,开朗随意的还是沉稳严肃的。老实说,对于沉稳严肃的人,我不太会应付。幸运的是,负责我技术面的这位面试官,虽然看起来是一个40岁左右的人,但明显是一个活泼可爱的人,他回答我“为什么这么说呢,是不是我太帅了,看上我了~~这么说我可是很害怕哦”,我回答的大概是,“是啊,你这么帅我都要把持不住了,华为歧视这种倾向么~”,当然。。。语气是比较轻松,偏开玩笑的。这样一来,把整个技术面的感情基调几乎是确定成是比较轻松的了。不过这是一个很有争议的做法,就和我一开始想在自我介绍里加上“逗逼”这个词的想法一样,是一种比较剑走偏锋,比较冒险的做法,轻易不要使用。一旦不对面试官的口味,就很可能是大扣分。。。。。。完全取决于你对自己眼光的信心,如果你不能确定面前这个面试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还是沉稳正常点比较好。。。。


经过刚才的调侃,他的注意力终于算是集中到我身上了,我顺势就把我的简历递给他了。然后面试官看了看我的简历,针对简历上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提问,基本上就是问问你参加的实习呀,社团经历啊,所学课程啊。我这个面试官没有让我做自我介绍,也没有提到任何的英文问题。但是这也不是一定的,如果你在简历上突出了你的英文能力,我想应该也会问问。比如我们那一组会小语种的几位强人,似乎单面的过程中面试官都让他们展示了他们所会的语言,通过自我介绍等形式吧。2面中印象比较深刻的几个点是,他问了我是否了解供应链这个岗位,以及供应链上应用的最新的技术,我试着答了一个信息化什么的,他说太模糊了,要具体的答案~我说了一个RFID,结果被一顿鄙视,说RFID是很早以前的技术了,根本算不上最新,再然后我就投降了,说是课本上上所接触的资料和案例都是比较早之前的,对于最新的技术确实不了解。再后来,他看我简历上说用office软件完成过相关工作,就问了我了不了解EXCEL,我说比较了解,他就问我懂不懂Excel中的函数,我也老实交代,说是具体每个函数什么用处不知道,但是用过几个函数,或者等到具体用函数的时候,会看帮助,或者求助度娘,他就问了一下VLOOKUP函数是什么用处,我老实交代。。。好吧~又是不记得的。。他就说“你这也不行啊,你们这些求职者经常是简历做得好看,实际上啥也不会,全是编的”。当下我就表示“我简历上所写的每一项都是真实的,如果你对任何项目有疑问,我今天都带了材料来,从成绩单,到四六级证书,还有实习证明,随时可以提供给你”,说罢就把档案袋拿上桌面。。当然,他没有看任何一项材料,只是继续说我这个Excel功底太差之类的,质疑我只是往Excel输入数字,就妄称完成相关工作。我只好表示,“确实用Excel做过一些工作,比如经济评价”,他也没打算放过我,就问我当时是怎么利用Excel做的,并给我了纸笔,让我在上面写下自己怎么完成的。。。。我就大概画了下Excel的界面,把自己当时使用的方式阐述了一下,由于确实是做过,描述得虽然不是十分准确,但是也能勉强过关,他也就没有纠结与Excel的问题。说到“专业问题”,我经历的主要就是这两个了。再之后就是互相的闲聊了~也有问到经典的面经问题“你有什么想问我的么?”。。。。如果让我描述这次二面呢,我对自己能打到65到70分吧,主要扣分点在专业的部分没有很好的应对,可取的地方是全程比较好地展现了我的沟通能力,以至于最后的互相聊天,我觉得他更多的是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而不是一个面试官的身份和我聊天,对于一些我事先想好的客套的问题,他会直接指出“你问我这样的问题,我当然是可以比较官方地回答你,没有更接地气的问题么?”之类的。在那半个多小时里,我觉得他所说的东西对我帮助挺大的,也让我对未来的工作有了一点认识,当时面试完事,我很认真地道了谢,是发自内心的。因为感觉无论自己有没有机会进入BOSS面,这个经历,这些对话,对我来说都是很享受,也是很受用的。
如果要我对二面给出建议的话,我觉得主要就是认真准备简历上的东西,对供应链的相关知识事先准备一下,再就是真诚地和面试官进行沟通。对于供应链这种专业知识比较差的岗位,态度有时可能比专业知识更重要,面对到自己实在不知道的问题,就老实回答好了,不用硬扯一些没用的,当然。。。。这也不是鼓励大家都以小白的状态去面试。。。至于后面一般都会提到的“你有什么想问公司的”,也建议自己好好思考,想想自己真正关心的问题,毕竟这是面试官给你的,可以让你明目张胆地主导话语权的机会,具体的问题可以参考其他人面经里的问题,但是最好不要原封不动地使用,因为你肯定不是第一个用的,也不会是最后一个用的。一个面试官,一天需要面对几十个面试者,如果听到的都是大同小异的问题,估计对你也不会有什么加分的印象。这里我想到了以前看到面经里说的一个词,叫“异质性信息”,大概就是要这个感觉,一方面是针对你自己的,另一方面是针对这个公司的,让面试官听到后觉得你是真的有掺进自己的思想。(虽然我说得这么高大上,但我自己做得并不好,只是希望你们能和我一样,向这方面努力。当然,有时候这样的“异质性信息”也不需要多么高大上,接地气也不错。)

快到一点了,二面就写到这里吧,三面和二面的形式差不多,内容有一点差别,这几天有空再写吧,希望能赶在华为其他地区面试结束前写好~~~~大家如果有什么具体的关于这次面试的问题什么的,也可以问我。

好了,现在又有一点时间了,来讲讲三面的事情吧,二面完事以后,被领到门口等待区,继续等待通知。我们这组二面结束似乎没有刷人,我这次在等待区呆的时间不长,应该只有五分钟左右,就被叫进去参加BOSS面了,我们这组有一个美女和我同时被叫进去了,不过我们面的是不同的岗位,面对的是不同的BOSS。负责我的boss看起来比较沉稳,虽然是一个中年领导,但也没有发福什么的。面试的过程基调依然是轻松愉快的,只是BOSS的眼神有时候会默默地飘走,让你不知道他到底有没有认真听你讲的。。。。我首先是把我的简历递给了他,他看着简历评价了一下我之后,并没怎么问简历上的东西,而是问了问我的年龄啊,家庭成员啊,对公司的了解啊之类的问题。对了,期间他有提问过几次我成绩怎么样,岗位上都是新的东西,能不能接受之类的,我就果断把成绩单塞给他了。看完成绩单之后,和二面一样,他对我提问“既然你是学相关专业的,也有上过几门和供应链有关的课程,那么你说说你对供应链的理解,你认为华为的供应链岗主要是做什么的,需要什么样的品质”,好吧,真是”不作死就不会死“,在此提醒各位,对于自己简历或者成绩单上比较容易引人注意的部分,请务必做好被提问到的准备,比如去过什么国家留学实习啊,去过什么公司,哪门成绩分数奇高或者奇低啊之类的。然后又是和二面一样的,”你有什么问题想问我啊?“我基本上也是把二面的问题再问了一遍。。。。。期间BOSS还接了一个电话。。。。我没觉得BOSS面有传说中的压力那么大,可能是因为这个BOSS比较亲民吧~总之觉得很顺畅地就结束了这个终面~出来的时候小伙伴们说我面试的时间很长,我觉得真的还好,估计是哪个电话时间比较长吧。针对这一面,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意见,主要还是和二面的时候一样,准备好自己所想展示的东西。要说不一样的东西的话,我觉得在这一面里,BOSS可能不会再主要关注你的专业知识等东西,而是更多地考察你对公司的了解,以及想加入公司的意愿,所以提前看看相关的东西还是能有挺大帮助的。

面完以后,就打包回家~~~~~等待通知~~~~~~

——————————————————————面试结束后的小故事——————————————————————

写完面试的全部之后,我才发现,自己写了很多啰嗦的东西,与其说是面经,可能更像是记录下自己这次面试的全过程,并当做一个故事一样和大家分享吧,接下来的故事无关面试,只是这个故事的一个结局而已。

面试完的第二天,参加实验室的聚餐活动,吃饭前我们这一届的几个小伙伴提议要合照,然后我拿出手机想给大家合照的时候,看到有一个未接来电,是华为HR的,顿时就内心激动了,心想着这应该是出结果通知我了吧~~~~满心激动地回拨过去,HR接到电话后说”喂,请问你是?“我弱弱的说”我是XX,下午手机静音,刚才才发现有一个未接来电是来自这个号码,请问您是华为的HR么?“(因为之前我不是问过性格测评的事情么,这个手机号我存了。。。),HR说”哦,XX啊,我看一下,不好意思啊,是不小心打错了。“。。。。。。。。。。。。。。。。。。。。


额。。。。。。。。。。。怎么说呢。。。。。。。。。。很。。。。。。。无语。。。。。。。。。。然后我说”哦。。。。。那没事了。。。。“

然后是愉快地吃饭玩游戏,等到晚上十点多,回寝室,刚到寝室楼下,手机又响了,拿出来一看,又是HR,接起电话我就说”额。。。不会又打错了吧。。。“,HR说”你是XX吧?这次面试你通过了,想问下你是否有签约的意向“,我靠~这次是真的有结果了。。。。。然后我也如实说了我自己的状态,”这是我投的第一家公司,你们来得太早了,如果现在就签了,感觉很纠结,能不能给我点时间思考一下呢?“HR那边也表示很理解,不过依然没有给出很多时间”恩,可以,你明天打电话告诉我吧,如果电话打不通就给我一个短信就行。“

至此,也算是收到了offer了,人生第一次正式找工作,找的第一家公司,给了offer,真是太幸运了吧,而且华为效率真的很高,速度快的令人惊讶。


接下来就是考虑要不要接受这份offer了。华为是一个招人力度很大,招聘速度又很快的公司,我相信很多面试华为的同学最终都收到了offer,也都有和我一样的纠结,接下来我就说下我在这一天里是怎么做得决定吧,也算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当然,人和人的情况都不一样,觉得没有参考价值或者没有道理的,还请轻喷。。。

我先分析了一下我自己的就业心态和目前的就业状况,我当时对自己的定位就是”我是社会一块砖,哪里要我往哪搬“,基本上是哪家公司要来宣讲,我就提前看一看这个公司的简介,看看我是不是喜欢,再看一下职位是否与我相关,我是否感兴趣,如果都是肯定的答案,就开始做简历,网投等等。所以我是一个对于职业没有明确目标的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的求职期里,也没有哪一家企业是我很喜欢,喜欢到会令我产生”非去不可“这种心态的。所以不存在”我选择华为,就意味着放弃XX公司“的状况。


再然后就是分析这个职位的利弊了,
对我来说,主要利在于,薪资水平超过了我这个应届毕业生的预期,工作地点离家近,生活成本比一线城市要低,有一定的出国机会,工作内容与所学专业挂钩,工作中不太存在应酬腐败,现在接收offer,就能比较好的安排自己剩余的学生时光
而主要弊在于,所属部门非公司核心部门,未来比较迷茫,外派的国家可能是第三世界的艰苦国家,抛弃了自己的校友圈,需要从零开始,工作地点没有一线城市发达,现在接收offer,就意味着很大程度上放弃了后面来招聘的公司,机会成本较大
自己思考了半天没有得出结论,于是就准备请教一些人,
我找了很多人,让他们给我意见,比如我的父母,导师,朋友,在华为工作的员工(自己认识的,或者朋友介绍的),在供应链领域工作的学长等等
基本上他们都不是直接建议我去或者不去,
而且给我说了一下他们对这个工作的理解,以及我现在接受这份工作的利弊。

最后我决定接受这份offer,并且也答应了HR,当然,在答应的同时,我也问了很多我自己关心的问题,比如具体的薪资,有没有实习期,入职的时间,关于假期之类的,也问了一下这次招聘的总体情况,比如要了多少人,什么时候签书面的合同之类的(作为一个找工作的人,我考虑这些问题的时间感觉有点晚了,后知后觉)。


我最后接受的理由除了前面说的利之外,还有一点

我的确不知道这个工作是不是真的适合我,我也不能确定我能不能受得了它的压力,但是我觉得我没有理由因为这些不确定而不去尝试,不试试看怎么知道自己能不能承受,怎么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呢,是吧~

希望我能承受这个选择带来的后果~~


希望我的求职小故事(根本就不小啊,长死了啊喂。。。)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共鸣,一点帮助~~~~
也希望,我们这些应届生能够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地方,实现自己的价值~~~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校招录取流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