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基金排名最近行情如何

  人社部最新公布的2015年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报告显示,2015年企业年金规模超过9500亿元,其中,南方基金管理组合数为74个,管理的企业年金规模为333.09亿元,整体收益率12.96%,远高于2015年全国企业年金加权平均收益率9.88%,在管理300亿以上的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中排名第1。值得一提的是,南方基金企业年金单一计划含权益组合收益率13.81%,在所有管理人中排名第2,在管理300亿以上的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中排名第1。

  据悉,截至2015年末,南方基金管理着50个“多投管人组合”,业绩排名第一的组合数有24个,占比达48%,其余组合全部排在前50%。同时,南方基金管理的南方乐养混合型养老金产品,2015年投资收益率为13.20%,高于全国混合型养老金产品投资收益12.82%,在12家发行有运作满一年的混合型养老金产品的公司当中,南方基金混合型养老金产品综合收益率排名前5。

  据了解,南方基金积极践行大类资产配置策略、日常投资管理勤勉尽责争取收益。秉承年金资产“长期、稳健”的资金属性,南方基金在2015年波动的行情中成功规避了对年金收益的冲击。2015年南方基金管理的所有年金组合收益回撤在行业内表现名列前茅,并且好于同期上证综指和股债加权指数。

  根据2015年全国企业年金基金数据报告,目前企业年金由20家有资格的机构所管理,包括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和券商三大类机构。2015年度投资收益超过753亿元,当年加权平均收益率达9.88%,创下了2008年以来的收益率新高。截至2015年底,有超过7.5万家企业建立企业年金,2316万职工参加。

}

近日,南方基金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海波做客《新浪会客厅》,谈到备受关注的“赚钱才收管理费、多赚不多收”的创新产品南方瑞合。

当被问及南方瑞合发售成功的评价维度时,张海波坦言,相比募集规模,公司更在意的是购买南方瑞合的客户数量,购买金额不限,哪怕1000元起步:“因为参与的投资者越多,表明我们的理念得到越多人的认同。”

作为一名在金融行业奋斗了20年的老兵,张海波2016年进入公募基金行业。他说,公募基金行业20年,权益投资基金的年化收益率达到了16.18%,但是真正在权益基金领域赚钱的客户只有30%多一点点,有将近70%的客户不赚钱,这就是投资人心中的痛。公募基金必须要将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进行更深度的捆绑。张海波表示,公司希望能够有那么一只产品,解决客户的痛点,这是南方基金人很长时间的思考、摸索,经过多次跟客户之间的交流之后所产生的理念。

两个月前,新浪财经独家对话了“中国基金业之父”王连洲,他总结基金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基金管理人履行道德操守、勤勉尽责、全心全意的这一种职业良心,在他看来,所谓的分配结构问题等基金行业乱象背后,恰恰是没有“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南方瑞合可以说是基金管理人和投资人的深度绑定,其初衷正是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

表面上看南方瑞合只是简单的费率改革,背后则是南方基金作为老十家公募基金公司对行业痛点的思考与行动,只是他心里忐忑:如此低迷行情下,投资者是否对南方基金的用心良苦认同而购买基金份额予以支持?不管如何,迈出这一步,就已经很不容易。

如果说产品创新是南方基金“低风险、稳收益”理念的落地,是向投资人的深情表白:“我们是真正把投资人放在心中”;而以史博为首的权益投资团队用过往业绩验证南方基金有“爱的能力”;那么当募集资金完毕,投资人托付身家,南方就要全力以赴践行爱的承诺。

“我理解信任、信赖和托付是不同的概念。托付是真正地让投资人和管理人站在了一起。”在张海波给南方基金规划的愿景里,“值得托付”是最重要的指标:“如果能够达到值得投资人托付的投资理财机构,南方基金就拥有了最为坚实的发展根基。”

发售第一天:市场认可度很高 也有观望情绪

新浪会客厅:8月6日,南方基金开始发售创新产品南方瑞合3年定期开放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LOF)。该产品首次采用有条件收取管理费的模式:若封闭期收益率为正,则收取1.5%/年的固定管理费;若封闭期收益率为负或零,则不收取管理费。也就是说,赚钱才收管理费,多赚不多收。发售第一天,市场反馈如何?

张海波:从第一天的销售情况看,我们有了很强的信心。因为第一天在市场下跌的环境下,我们还是实现了良好的开局。投资者认购积极,既有大额的认购,比如上百万的认购,也有比较小规模的,比如几万块甚至几千块钱的认购。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开头。

总体上大家对我们推出这么一只产品的认可度都很高,当然也有不少投资人说希望能够看到市场行情有了积极向上的势头之后再购买,所以也有不少投资人仍然在观望。加上南方瑞合发售期比较长,一直到8月31日,可能集中在后段购买的人比较多。

除了南方基金自有资金认购1000万外,公司高管每人也认购100万起,包括我自己,数百位员工也踊跃跟投。

新浪会客厅:南方瑞合在3月9日上报材料,获批日为5月24日,看似前后不足3个月。你对外还提到,其实这只产品酝酿时间至少大半年,“这是深思熟虑之后的创新,对于这只产品的论证和思考花费了较长时间”,能不能跟我们说说您在和股东、外部渠道分别做了怎样的沟通?

张海波:我们推出南方瑞合首先考虑的是客户。公募基金行业有一句话叫“客户利益至上”。所以,我们认为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解决客户的痛点,这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基础。而且我们也有一个信念,真正把客户利益至上以后,这个行业才能得到大发展,公司也才能得到更强劲有力的发展后劲。认可了这么一种思路,跟我们的股东沟通,跟我们的合作伙伴沟通,就容易得多。而这个理念在我们股东方,在我们合作伙伴方都得到了很好的认可。更何况我们推出这只产品不是盲目的,不是去赌,是因为我们有信心,从投资能力,从公司过去的积累,从我们对未来发展的信心,都让我们有信心推出这么一只产品。

这个理念在我们股东方都得到了很好的认可。尤其是公司的大股东华泰证券,更是对这只产品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华泰证券董事长周易高度重视,亲自推动了这只产品的创新工作。渠道的沟通确实有一个统一思想认识的过程,我们仍然是用客户利益至上的理念,跟渠道取得了一致。像这次我们的主发行渠道建设银行给予了大力支持,其他还有很多的商业银行、很多证券公司,以及其它的第三方机构,我们都认为,从市场发展的长期趋势看,从行业大局看,只有解决了客户的痛点,行业才有希望,公募基金才有希望。在理念上面得到了他们的认可。而且他们也对南方基金充满了信心和信任,认为前三年封闭期可能市场是一个复苏的过程。所以,对于这些渠道来说,他们觉得向客户推出一只未来前景非常可期待的产品,也是能让他们站在投资人那一边,跟投资人站在一起。基于这么一种理念的认同和对前景的判断,他们认为只要坚持不断地做下去,他们也会越来越得到投资人的认可,未来投资人选择这些渠道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新浪会客厅:公司内部呢?

张海波:我们全体南方基金人共同思考,确定了公司的发展战略。我们集中公司上下的智慧,从公司的领导层,到最基层的员工,召开了一个发展战略研讨会。事后我们又反反复复经过了将近两个月左右逐渐形成公司的发展战略。

南方基金发展历史上就是以“低风险、稳收益”见长的基金公司,过去的业务特点非常鲜明和突出。这个理念的形成也不是一天两天,只是过去可能还模糊不清,公司内部过去也没有经过上下反复讨论,形成集体智慧的结晶。

所以,当我们水到渠成推出这个产品的时候,在公司内部我没有做说服工作,只是大家客观地分析这个产品之后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有利、不利的影响,为这些疑问找到答案。我们推出这个产品,我并没有说服我们公司内部,公司内部推出产品过程中没有多少分歧。

新浪会客厅:您曾提到过,在过去的20年间,由于基金公司的利益与资产管理的规模大小直接相关,与投资者是否真的盈利关系不大。这是你推出南方瑞合的出发点?

张海波:公募基金20年,权益投资基金的年化收益率达到了16.18%,但是真正在权益基金上赚钱的客户只有30%多一点点,有将近70%的客户不赚钱,这就是投资人心中的痛。所以,我们就希望能够有那么一只产品,解决客户的痛点,这是南方基金人很长时间的思考、摸索,经过多次跟客户之间的交流之后所产生的理念。

在公募基金发展的过去20年中间,我们基金公司绝大多数时刻都是坚守着客户利益至上这个信念,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间是有偏差的,这个偏差就表现在行业中间,过去是按照规模收取固定管理费,不管客户是不是赚钱了,是不是盈利了,反正我只要发行达到一定的规模我就收取固定的管理费。行业形成惯例。但是按照这样的一个惯例走下去,我们讲的客户利益至上的原则,就没有真正地落到实处。所以,行业拼规模的现象很突出,比排名的现象也很突出,拼的规模就看规模的大小,比的排名就看相对收益的排名。这些对基金公司本身发展是有利的,但是对投资人来说可能不完全有利。

真正能够跟投资人完全站在一起的,我们认为就是我给你赚到了钱,那我收取管理费,我认为那是天经地义的,毕竟我们是创造了价值,我们才能共享价值。这就是我们看问题的出发点。当然我相信行业内可能也有不少人看到了这一点,不只是南方基金看到了这一点,行业内有很多的基金公司都看到了这一点,其实大家也都是朝着这个方向在进行探索,只是南方基金早走了一步。

新浪会客厅:那也有人质疑:早干吗去了?为什么是现在?

张海波:“只要路选对了,就不怕遥远”,当然也不要怕错过了某一个机会,关键看路有没有选对,路选对了坚持走下去,机会总会到来,总是能抓住的。”

对于南方瑞合,目前绝大部分的投资人反应都是很正面的,这是真正把投资人放在心中的一家机构。当然观望情绪也存在,但往往都是这样,市场积极性、信心受影响的时候,基金发行最困难的时候,销售过程最困难的时候,反而是一个较好的买入点。目前为什么说是较好的买入时机?因为历史上我们做过分析,在上证指数2800点以下买入新发权益类基金,持有三年赚钱的概率超80%,但这只是历史数据的测算,我相信你们也做了大量的分析,现在的点位正好是在这个点位上,所以是非常好的买入时机。市场还有一个衡量标准,按照股息率来判断,股息率从2.27到2.67之间买入基金产品的客户赢的比率也是非常高,年化收益率也很高。现在我们的股息率是2.47,正好也是一个很好的买入时点。所以,现在可能对于投资人来说,自己要学会判断,在这个买入时点中间是不是该积极行动?我们期待、我们希望投资者能够积极行动。

新浪会客厅:方向对了,什么时候动身并不是最主要的。

张海波:能早动身当然很好,能早动身,在行业中至少能争得先机。南方基金不做,其它基金公司也会这么做。

新浪会客厅为:行业问题肯定不止你一个人看到了,那为何迈出第一步的是南方基金?

张海波:南方基金是国内首批成立的基金公司。20年来南方基金一直是坚持不断地创新,创新可以说是南方基金发展的灵魂,我们创造了很多市场第一,具体包括第一只封闭式基金、第一批开放式基金、第一只公募FOF等等,很多很多。我们就是要发现市场的创新,所以才会有了那么多的创新。南方基金在公司十年发展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根植于时代,领先于市场”的发展理念。“根植于时代”就是我们的发展战略要与我们所处时代的特点相契合;“领先于市场”就是我们的思考要有前赡性,不是做这个市场的跟随者,而是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市场发展变化中的机遇。在公募行业目前的发展阶段,我们认为首要的问题就是要解决投资者的痛点。投资者要什么?投资者要的是绝对收益,投资者绝大部分都是风险厌恶型的。

当然我相信行业内可能也有不少人看到了这一点,不只是南方基金看到了这一点,行业内有很多的基金公司都看到了这一点,其实大家也都是朝着这个方向在进行探索,只是南方基金早走了一步。

新浪会客厅:先行者潜在的一个风险就是说,你要给别人做了嫁衣呢?

张海波:南方瑞合这个产品的实验性创新,如果能够得到投资者的认可,甚至形成行业共识,整个行业发展了,投资者队伍壮大了,对资本市场的发展一定是很有利的。我相信付出从来不会白费。当南方基金率先走出这一步,给市场以信心,也能够在行业内形成共识。当然我们期望能够在行业内形成共识的时候,市场投资人也会认可南方基金的责任感、使命感或者情怀,会在投资人那边产生一个很好的印象。未来南方基金发展有了这些投资人的支持,就有了基业长青最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围绕上述理念,未来我们类似的创新产品还会很多。

新浪会客厅:你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你想过最坏的结果吗?

张海波:我们在讨论过程中间,公司内部也有过关于产品发行条件的讨论,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环境。我们背后这个市场会不会给南方基金这么一次机会。讨论下来以后大家觉得我们对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的未来是充满信心的。这是我们进行产品创新的前提条件。

第二,南方基金有没有这个能力,在这个市场上帮客户赚到钱?从南方基金过去的发展来看,我们也有的产品是亏了钱的,是没有让客户在投资过程中产生收益的。这个对我们确实构成了比较大的压力,在这一点上,疑虑比较多。但是讨论下来以后,我们还是满怀信心。因为从南方基金发展的这二十年情况看,我们的权益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也是非常高的,高于市场的平均水平。目前又是处于市场的底部状态,所以对这只产品未来的收益我们也是充满信心的。

还有一个疑虑就是,会不会对行业带来一定的扰动?我们确确实实是有疑虑。但是我们到最后形成的理念就是,只要对投资人有利,那行业本身它也面临着一个重新生长、重新洗牌或者重新优化组合的过程。南方基金不做,其它基金公司也会这么做。更何况降低管理费从世界上来看,也形成了一种倾向、一种潮流或者趋势。最近美国的两大基金公司,包括先锋、富达他们也开始走了降低管理费率的这条路。当然有一家基金公司做的是被动基金,它开始免费。这是一个趋势,要把自己放在投资人那一边,而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这一边。也正是因为对这些问题,我们讨论透了,所以最后公司下定决心我们率先走出这一步。更重要的,一是真正把投资人放在第一位。二是我们对自己的发展很有信心。

创新的底气来源:优秀的南方基金权益投资团队

新浪会客厅:为什么安排史博担任该产品的基金经理?史博已经管理了多只产品,还担任了副总经理管理岗,在时间和精力方面,如何协调、分配?

张海波:南方瑞合的拟任基金经理是南方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权益)史博。史博有20年证券从业经验,14年投资年限,2004年就成为国内第一个周期行业主题基金经理。他是国内少数完整经历过2008年和2015两轮大牛熊的资深公募基金经理。史博是当前南方基金权益投研团队的领军人物,他的投资理念是看重企业长期经营趋势,用周期的眼光来看企业的成长性。

史博并不是孤军奋战,支持史博取得系列投资成绩的是南方基金整个权益投资战队。南方基金鼓励团队作战,我们追求的不是打造一星闪耀,而是群星灿烂。

新浪会客厅:南方基金对 人员激励与考核机制是怎样的?

张海波:对投研人员的激励,公司的政策上面是向投研人员倾斜的,但是我们不搞业绩直接挂钩,不跟管理的基金最终产生多少收入进行直接业绩提成。我们倡导在一个平台上合作。所以,很多优秀的投研人员觉得在这个平台上依靠的是集体的力量,加上个人的突出才能,相结合进行发挥。而不是说只靠自己的力量,靠自己单打独斗取得好成绩。南方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是自然而然产生的,我们不会去刻意培养,不会去人为干预,不会说把所有的资源都向一个人身上去集中,好像靠一个明星效应去带动公司的发展。那样既不客观,对其他的投研人员也不公正,对公司也会带来很大的伤害。任何一个成规模的、有重要市场影响力的基金公司,我相信都不会靠资源去堆砌一个所谓的“明星”基金经理。他一定是认可公司理念,在公司这个平台上面,在公司资源的支持下,自然而然产生的。

南方瑞合:实验性创新 理念产品化样板

新浪会客厅:南方这个产品是采取这样一个费率模式,以后的新产品呢?会是一创新?还是一个长期的布局?

张海波:我们说这次南方瑞合是作为一个实验性创新产品来推出的。我认为在管理费的改革、管理费的收取模式上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种模式,可以有不同的模式,国外也有很多模式,国内也有很多模式。国内很多的模式在实践中间要经得起检验,如果实践检验是成功的,南方基金一定会按照这个路子走下去。因为这是我们的方向,这是我们的理念,这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所以未来南方基金会按照这个方向做下去。

新浪会客厅:为什么参照的标准不可以更高一点呢?既然我们已经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比如无风险利率?

张海波:南方瑞合只是我们实验性创新中的一个产品,如果说我们这一步走出来能够得到投资人的认可,实践证明是成功的,你刚才讲的这种期待很可能会在南方基金身上实现。

南方基金希望能够成为值得投资人托付的资产管理机构

新浪会客厅: 3月6号的时候,新浪财经和南方基金一起举办了一场特别有意义的活动,就是“基金20年南方再出发”,您在当时发言当中专门提到了“新南方”的一些愿景,我在想实现这样一个愿景会有一些挑战,你认为最大的挑战在哪里?怎么克服?

张海波:我们认为最大的挑战还来自于自身有没有能力受人所托,帮助别人管好资产,这是最大的挑战。南方基金过去20年做得不错,但是也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对未来我们肯定是很有信心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克服这些自身存在的问题,那带来的就是很大的挑战,包括公司治理方面,包括投研队伍的培养方面,包括对时机的把握,对产品创新的能力等方面,挑战都来自于内部。外部环境的变化是每个公司都面临的。大家面临的都是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市场,要想胜出就必须要克服自己所存在的问题,这可能才是我们最大的挑战。

南方基金希望能够成为值得投资人托付的资产管理机构。因为在我的理解上信任、信赖和托付是不同的概念。不少的机构都说我们要成为投资人信任的专家、信赖的专家。信任和信赖,他如果不把自己托付给你,还是没有站在一起。只有觉得你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把身家性命托付给你了,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呢?当有成果的时候我可以跟你一起分享成果。当市场处于艰难的时候,那我就陪伴你一起走过,因为你是一个最值得托付的人。南方基金如果能够达到成为投资人托付的投资理财机构,南方基金的基业长青就有了最坚实的根基。以南方瑞合这个产品为代表,我们是真正把投资人放在心中。

附 南方瑞合(代码:501062)全景扫描:

1、认购时间什么时候?

8月6日—8月31日。

2、什么叫“赚钱才收管理费”?

若基金份额的期末净值小于或等于期初净值,则该封闭期及前一开放期(若有)内的管理费全额返还至基金资产。简单来说,若期末已经扣除管理费的净值低于或等于期初,南方瑞合此前计提(若有)的管理费全额返还至基金资产。即”赚钱才收管理费,多赚不多收”。

3、基金经理是否会为了收取管理费,而在封闭运作期间进行保守化操作,使得混合基金在操作风格上类似债券型基金,甚至可能成为一只收高管理费的类货币基金呢?

南方瑞合采用三年定期开放的运作方式,封闭期内股票仓位40%—100%,所以在封闭期内基金经理无论如何怎样配置资产,股票的占比都不可能低于40%。也就不会出现大家担心的:基金经理为了收取管理费采取极其保守的运作从而错过市场上涨的红利。

在南方瑞合的运作上,我们坚持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追求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投资回报,力争实现基金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

混合基金,风险等级R3,中等风险。在风险等级上,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货币型。

5、是否可以上市交易?

可以。满足流动性变现需求。上市地点: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时间:基金合同生效满3个月后,具体以公告为准。上市交易费用:按照上海证券交易所有关规定办理。

6、是否可以投资港股通股票?

可以。在开放期和封闭期内,本基金港股通股票最高投资比例不得超过股票资产的50%。

7、拟任职基金经理是?

史博,20年投资经验,南方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权益),系“中国基金业20年,史上最强20名基金经理”之一。

场外1元起购,具体以代销机构为准。场内1000元起购。

9、是否有认购限额限制?募集期限多久?

个人投资者无认购限额。募集期,自基金份额发售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但是!基金管理人有权根据募集情况提前结束募集。

10、在封闭期内能够赎回吗?着急使用资金怎么办?

本基金在封闭期内不支持申购和赎回业务。在封闭期内着急使用资金,可以通过场内进行卖出交易。

11、封闭运作期内,基金净值何时披露?

上市交易或开放申购前,每周公布一次。上市交易或开放申购后,每工作日公布。

①定期开放基金,封闭期内规模相对稳定,有效避免追涨杀跌;

②明星基金经理管理,史博20年投资经验,历经牛熊,经验丰富;

③当前市场处于历史估值底部,是绝对收益配置的良好时机;

④市场从估值周期驱动转为成长龙头驱动,注重管理人的个股选择能力;

⑤发起式基金,“公司发起,高管领投,员工跟投”,将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的利益深度捆绑,与投资者共进退;

⑥“赚钱才收管理费,多赚不多收”,新型收费模型。

13、基金的主要风险有哪些?

①封闭期内,不能赎回的流动性风险;

②本基金股票投资比例不低于40%,需承担证券市场投资波动等一般投资风险;

③由于可以投资港股通股票,面临汇率风险、香港市场风险等特别投资风险

}

  这是高良玉任职南方基金总经理的时间长度――1998年9月2日至2013年1月5日。

  三个月之前的2012年9月27日上午,深圳福华一路免税商务大厦,南方基金召开董事会。高良玉提出,希望卸任总经理,不过累计持股55%的小股东深圳市投资控股、厦门国际信托、

在董事会上一再挽留,董事会与高良玉最终达成意见,同意高卸任总经理,但时间必须延长至年底,且高必须留在公司担任其他职务。

  当日上午11点48分,原本以为自己离任已成定局的高良玉,短信告知亲友:“我还得继续担任南方基金总经理。”理财周报记者也接到了这条短信。

  在此之前的两天,2012年9月25日,高良玉已经以即将卸任的总经理身份,接受《理财周报》长达5小时的专访。

  其中涉及了诸多他所经历过的敏感事件,包括基金黑幕事件、5.19行情、狙击恶意收购事件、2008年反思、南方重构,以及接班人选择内幕。

  这是南方基金史,亦是中国基金史。

  “基金业教父”退居二线

  一位与高良玉关系甚密的人士说:“高良玉在南方基金的历史,基本可以代表国内基金行业整个发展历史。”

  这篇独家专稿原计划刊登在2012年10月的《理财周报》上,但在收到高良玉短信后,只得推迟至今。

  2013年1月4日,深圳福华一路马哥孛罗好日子酒店,高良玉和新近履任督察长的杨小松,向部分媒体记者宣布了高卸任的消息。

  这篇已经等待了100多天的专访终于可以面对读者。时间延后了三个月。

  三个月后,2013年1月4日,冬日冷风习习,深圳的温度降至10°C。在福华一路离免税大厦100米的马哥孛罗好日子酒店,南方基金总经理高良玉以及新近履新的督察长杨小松,面对部分媒体宣布了卸任的消息。

  1月5日,高良玉将卸任南方基金总经理,继续担任公司副董事长及香港南方东英公司董事长。南方基金董事长吴万善代任总经理。极可能,坐在高良玉旁边的督察长、来自证监会发行监管部的副主任杨小松接任总经理。

  众多人士并不知晓,这一决议诞生于三个月前――在2012年9月27日南方基金董事会上。

  也正是在董事会之前,2012年9月25日中午,高良玉同意,在免税商务大厦33楼办公室,接受总经理任期内最后一次媒体专访。

  当天中午,与《理财周报》三位记者简单用餐后,高良玉赶赴香港公司参加会议,并约定会议结束后继续接受采访。那天,高良玉前后用了整整5个小时的时间讲述他在南方基金的故事。

  傍晚回来的高良玉,办公室多了

  两束鲜花。“前两天刚好是我47岁生日。”穿着一件白色条纹的高良玉说。见过高良玉的南方基金员工,形容他“最近心情不错”。

  在博时总经理肖风、易方达总经理叶俊英、华夏总经理范勇宏接连离开后,作为基金行业唯一仍在坚守的元老、被称为“基金业教父”的47岁的高良玉,终于也要退居二线了。

  高良玉坦言,股东不让走,自己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会有新动向。而提到“47岁的退休老干部”一词,高良玉自己乐了。

  14年前,年仅32周岁的高良玉受邀加入南方基金筹备组,担任公司副总经理。到任后他的第一件事就是装修办公室。彼时,南方基金落址在股东南方证券的物业――深港花园三楼。楼下二层是KTV。

  从彼时至今,故事走了15年。“高良玉在南方基金的历史,基本可以代表基金行业整个发展历史了。”一位与高良玉关系甚密的人士说。高良玉与南方基金分别是一个坐标,深嵌在中国基金业的历史图中。

  1998年春节刚过,高良玉如期飞往深圳,加入南方基金筹备组。此时,32岁的他刚刚卸任证监会发行处副处长。

  那一年4月7日上午8点多,高良玉穿着一身深蓝色衬衫,系着金色领带,披上黑色西装,赶往深交所。时任南方基金的副总经理的他,有一个重要的活动参加――基金开元的上市剪彩。

  基金开元,与国泰的基金金泰,是整个基金业最早成立的封闭式基金。“开元是在1998年3月23日成立的,意思是‘开创基金新纪元’,4月7日那天上市,我们第一任总经理、董事长都去了。”高良玉回忆说。

  在剪彩仪式上,高良玉站在巨大的银幕前留影,背后大红色字样写着“基金开元,开盘价1.37”。站在他身边的,是当时南方证券的董事长沈沛,以及南方基金第一任总经理――仅任职半年,后转任董事长的熊双文。

  2012年9月25日接受记者专访当日,高良玉提醒坐在身边的同事:“把上市的老照片找出来,看看我们第一只产品的上市价格是不是1块3毛7。”高良玉记得,这只基金净值最高时曾到达1块5毛钱,交易价最高炒到2块7毛钱。

  端看自己老照片的高良玉,感慨时光流逝。1998年与高良玉同时进入南方基金筹备组的战友熊双文、王永华等都已经接连离开。

  南方证券是南方基金第一任大股东。1997年,监管层进行基金公司试点,深圳、上海各有一家基金公司成立,分别由南方证券、国泰证券发起。

  1998年3月6日,南方基金在深圳注册成立。在深圳深港花园,时任副总经理的高良玉上任第一件事便是装修办公室。彼时,南方基金楼下二层是一家KTV。

  从20亿成长为2000亿公司后,南方基金的办公地址也从深港花园迁到福华一路的免税商务大厦22、31、32、33层。旁边是中国电信、的深圳总部。“迁过来(免税大厦)的时候,是打算先过渡五年的。现在瞧着,还要再过渡五年。”高良玉笑着说。

  到任仅半年后,32周岁的高良玉被提升总经理,成为行业中最年轻的基金一把手。目前行业中最年轻的基金一把手――博时基金总经理何宝,生于1975年,上任时37岁。

  1998年9月2日,在同一座叫做“深圳”的特区城市,在3公里外的深港花园里,32周岁的高良玉公告上任南方基金总经理。

  那一年,博时基金总经理肖风37岁,易方达总经理叶俊英35岁。那一年,记者10岁。

  “当时也有人担心,说你这么年轻,行不行?我说,我很难评估自己的能力,但从行业情况来看,我还是有信心的。”高良玉说,“基金也刚刚起步,大家都在一个起点上,都没有经验,一篇空白。所以,年龄不是一个制约因素。”

  此时,32周岁的高良玉已经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2年,在证监会发行部工作5年,其在五道口研究生经历,也与资本市场相关。“这是我的优势。我个人很愿意去挑战。”

  1988年,22岁的高良玉到“五道口”进修课程。“五道口”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在金融人才培养领域具有绝对的品牌优势。同在“五道口”留下成长足迹的,还有目前担任浙江省副省长的朱丛玖、广州市副市长的欧阳卫民,以及众多券商、基金公司高管。

  封闭基金的混沌时代

  1997年至1998年,A股处于下跌态势。截止1998年底,共有南方、国泰、华夏、华安、博时5家公募基金成立。

  南方基金成立的第一只产品――基金开元由于在交易所上市,在交易所挂牌,凭证形似股票,被投资人误解为类似股票的投资标的。“那时候有一个新东西就遭炒作,我们基金开元也一样。当时炒作太厉害,只能预缴认购款,比例配售。人们也不习惯把价格和净值挂钩,投机风气很强。”高良玉说。

  据高良玉回忆,基金开元发行目标为20亿,而当时认购额达到840个亿,超额认购42倍。

  十五年过去,基金市场从萌芽逐渐走向成熟,发行市场也发生极大的变化。回过头看,2012年的基金发行,再难出现840个亿的认购额。在近两个月完成发行的基金中,南方纯债发行超过80个亿,招商纯债发行超过45亿,已让行业不少渠道人士瞠目结舌。

  理财周报记者曾统计获悉,2011年,股票型基金的平均首募规模仅7个多亿。而2012年以来至9月底,50只股票型基金的平均首募规模也只有9.34个亿。

  第一年,南方基金的业绩并不理想。作为整个公募市场仅有的两只基金之一,南方基金开元排名第二;当年底基金数量扩大到六只时,基金开元排名第六。天元基金在1998年收益率仅一个多点。

  1998年9月2日,高良玉得到监管层批复,担任总经理。但真正完成过渡已经是1998年底。上任后,高良玉对研究、组织构架、投资思路开始改革,投资风格上,南方基金开始转向一些容易调整的小盘股。

  南方的业绩在1999年开始有所表现。1999年,南方业绩排名第二。2000年,南方业绩排名第一。

  “1999年到2005年,是南方基金成长最快,冲锋最猛的时候。”高良玉说。南方基金的规模也从20亿增长到已经增长到500亿以上。

  5.19行情和基金黑幕

  而在高良玉对14年基金历史的回顾中,1999年那场轰动的“5?19行情”仍然榜上有名。

  1999年5月19日,以网络股为主的股票,带动中国股市走出一波极强势的行情。此后数日,A股连续出现十几只、三十几只,甚至五十几只涨停板,包括、聚友网络、海虹股份在内的股票都放量大涨。

  南方基金当时重仓的青鸟天桥、长印股份也大涨。这是高良玉第一次深刻感受到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的优势。

  “很多散户,在那波行情是没有赚到钱的,他们习惯涨一点就卖掉。但基金是长期持有的。那一波行情中,基金赚了很多。”高良玉说。1999年,天元基金的净值明显增长,最高曾达到1.5元。

  “当时基金净值超过1毛钱的时候,我们就说,要请基金经理吃饭,那是历史意义,看到基金确实给投资人赚钱了。基金赚的钱,比很多投资人自己赚的都要多得多。”高良玉说。同年8月,南方基金的第二只产品――基金天元发行。

  也正是在“5?19行情”后,基金投资的个股如、综艺股份等,表现突出。市场有投资者开始质疑――为什么基金能选上最牛股,为什么基金能集中持股这么长时间?

  2000年,媒体曝出“基金黑幕”,轰动整个资本市场。那个年代,基金正处于一个监管真空状态。当时,基金的主要特质是集中持股,重仓个股。

  基金高管、基金经理喜欢往交易室跑,指挥交易。这是众多年轻的基金从业人员未曾见识过的画面。基金经理坐在交易员旁边,看着屏幕激动大喊:“买!卖!”

  有些基金为了买卖,可能故意先打出一笔大额反向单。比如,基金敲出一笔50万手的卖单,散户一看,都跟风卖出,待股价下跌后,基金顺利买入。

  1998年至2000年,基金业一直处于混沌状态。当时众多投资者选取上市公司投资标的时,标准是看公司“能不能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能不能讲一个爆发式增长的故事。比如东方电子,有故事,有比例送股,就可能被炒,而散户在其中吃亏最多。”

  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开始有组织、有意识、有计划地到上市公司调研。“这是从基金开始的。”高良玉说。基金当时最热衷调研的,就是两市龙头股――长虹电子、深发展。

  当时分管研究的高良玉,也曾到、、等公司调研,个别公司调研次数不下三次。南方基金作为最早成立的基金公司,就在那样混沌的环境中逐渐成长起来。

  面对国内空白的市场,高良玉在当时从美国、台湾的基金市场学习了不少经验。由于基金管理人士多数来自券商自营部门,众多基金公司倾向于按照自营思路做基金。“个人感觉,第一年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从组织架构到产品,完全是复制国外模式。”

  2003年、2004年、2005年,南方基金开始冒尖,规模一直保持行业第一。而在2006年、2007年大行情中,南方基金却难以施展规模优势。

  南方基金现在的股东结构45%,深圳市投资公司30%,厦门国投15%,兴业证券10%。2002年之后,除因收购而将所持30%股份在2010年转由深圳市投资公司外,股东结构一直稳定。

  高良玉对理财周报记者称,这10年股东从未过多干扰过公司的事务,而且股东方面很少派人参与公司管理,“股东对我们也很肯定”。

  不为外界所知的是,南方基金曾在2001年面临过一次很危险的恶意收购,提出收购的是国内当时呼风唤雨的一家北京机构。当时南方基金有7个股东:南方证券30%,、兴业证券、长城证券、华泰证券、华西证券、和厦国投各持10%股份。

  这家机构征求高良玉意见“是否同意被他们收购”,高回应“不同意被收购”。据悉,这家机构当时撂下的话是“你同不同意,我们都要拿下来。”

  高良玉回忆说,他获得这个消息后,找过当时的所有股东是否可能成为大股东,然而多数股东给了高良玉否定的结果,“只有华泰证券愿意接手大股东。”

  “这的确是挽救了南方基金。”高良玉说,当时如果华泰不接手,北京那家机构如果收购得手,基金公司就会(不要转行)成为那家机构的资本运作平台,后来那家机构因涉及一个重大案件而分崩离析。

  华泰证券确定收购后,原来的8家股东归拢为4家股东:南方证券所持30%股份转给深圳机场持有,兴业证券保留所持10%股份,华泰证券收购海通证券、长城证券、华西证券和陕国投35%股份加上已有10%成为第一大股东,厦国投收购另外5%股份共持15%。

  高良玉描述说,经过2002年这一轮股东整合,大家都很珍惜这个局面,“从而赢得了很稳定的10年。”而且,南方基金历年也坚持拿出75%以上的利润给股东分红,实现股东利益。

  2003年之后的几年里,南方基金规模一直保持行业第一。到2007年初,南方基金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很快,在接下来半年时间里,南方基金再次突破2000亿规模,也成为行业中首个突破千亿后,随即突破2000亿规模的公司。

  当时同时突破2000亿的还有华夏基金。而南方基金老员工回忆,在当时众多媒体报道中,南方基金都是被放在首位的基金公司。

  “规模突破的原因,就是市场上涨。南方基金在产品发行跟上了,人员跟上了,也预料到了这一天。实际上是市场给了基金扩大份额的机会,很多基金净值从一块涨到两块,资产规模就上去了。”高良玉说。

  但是,2006年、2007年的大行情中,南方基金的规模却从第一名开始滑落。

  这与南方基金产品结构有关。其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较同行其他基金公司都高。截至2005年底,南方基金仅两只股票基金――南方积极配置、南方高增长。而且,公司并无股票指数基金,因而,在股市大涨时,南方规模失去了再次扩大规模的优势。

  而那个时期,同行同规模的基金公司,如博时基金、嘉实基金正在蜂拥而至,发行、营销产品。博时在2007年单年就发行3只股票型基金――博时新兴成长、博时稳定价值、博时特许价值。

  据悉,在基金黑幕中“受伤”最深的嘉实基金,由于此前股票型基金一直不多,也在2007年、2008年大力发行嘉实策略成长、嘉实海外中国股票QDII、嘉实研究精选。

  此时,主动控制规模的南方基金很快被赶超。而当时同样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主动控制规模的兴业全球基金,此举也在之后被行业称赞。

  南方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李海鹏曾表示,公司固定收益业务人员超过20人,2012年再添4人。高良玉对这块业务极其重视,公司资源倾斜也较多。

  南方基金这样的产品结构,使其很难在大牛市中规模扩大规模。但是,相反,在低迷行情中,其业绩相对更加稳定。在2004年及2005年,以及在2010年至今两年多的低迷市场下,南方基金保持了相对平稳的业绩,其秘诀正是高占比的固定收益产品。

  南方基金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产品结构?

  早在基金公司成立初期,借鉴国外经验的高良玉看准海外公司低风险产品的布局,南方基金从一开始就对固定收益比较重视。“你看现在海外5000亿美元的资产管理公司,70-80%都是低风险产品,股票也就20%左右。”高良玉说。

  2007年后,从中型公司变身大公司的南方基金开始不适应。由于公司变大,人力增加,高良玉开始将权力下沉,高管逐渐下放工作安排。这让南方基金很多基层及中层忽然感到不适应。

  2008年开始,南方基金出现过一次较大的人事动荡,分管投资的副总经理王宏远、分管市场的副总经理许小松、分管年金业务的邓召明,以及渠道、产品、客服、内勤等众多部门总监陆续离开南方基金。

  “没有衔接好,过渡太快了。很多人,之前是你告诉他怎么做,他去执行,执行地很好。后来,你不告诉他怎么做,他就懵了。”高良玉说,“2008年至2009年那两年,南方的教训是比较多的。那确实是公司发展最不理想的两年,公司也有点动荡。”

  2008年底,高良玉从华尔街引入邱国鹭掌管投资。一向不愿向媒体提起自己如何引入邱国鹭的高良玉,此次接受采访时,向记者透露了细节。

  高良玉曾两次到访华尔街,与邱国鹭详谈。高良玉认同邱国鹭的投资理念,同时考虑到邱国鹭是在海外真

  正管理过基金的投资人,最终敲定邱国鹭为新的投资管理人。当时与邱国鹭几乎同时被引入公司的人才,还有刘志平、郭雁鸣等人。

  时至今日,高良玉坦言,在2008年最困顿的时期,自己曾萌生过卸任的想法。但由于那时公司正处于瓶颈期,众多改进等待完成。思索过后,高良玉决定留下来,着手改革。2009年,南方基金开始启动大改革。

  接受采访当天,处女座的高良玉形容自己“要强、追求完美”。以他的理念,现在人员决定离开人员的价值,只有将现在南方基金的人员培养好,才不会惋惜离开的人们。

  2010年至今,高良玉对公司员工加大培训。目前,南方基金经常邀请华信惠锐等咨询公司,对公司总监级别的员工进行培训。“这两年加强管理,实际上是在补课。教公司的员工什么是做正确的事,怎么正确做事。你告诉他了,他明白了,事儿就做好了。”

  同时,高良玉着手推进公司制度改革,建立南方基金运营系统,包括人才培养机制及激励机制。在南方基金员工的印象里,南方基金很少从其他机构挖角投资人,公司核心多数是从应届生培养而来。在薪酬结构中,更是以“25%+75%”的比例,强调业绩对薪酬结构的重要性。

  2011年,南方基金逐渐稳定,高良玉的心结开始逐渐解开。

  截至2012年底,南方基金总资产规模为1545亿元,行业排名第四位。总份额1668亿份,行业排名第五位。

  2012年这一年,南方基金绝大部分股票基金排名在行业前三分之一,平均收益率9.24%,高出行业股基平均收益率5.60%。其中,南方成份精选全年收益率为14.60%,南方高增长12.92%,南方优选价值12.09%,南方盛元红利10.46%。

  2012年,高良玉再次萌生退居一线的念头。这一次,他说服了自己,也说服了董事会。

  “快15年了,每天醒来都重复一个工作,确实有点儿累了。现在公司运营不错,也能找到合适的新人来接替,有新的想法和干劲,对南方基金不一定是坏事。”高良玉说,股东对自己的公司成绩非常认可,对公司运营管理不作任何干涉。

  当时听到高良玉要卸任总经理的消息后,南方基金众多董事会成员的第一反应是:“那你不能离开南方基金啊!”极力挽留无果后,董事会成员一致向高良玉提出,同意卸任,但条件是,高必须留在公司。董事们同样明白,南方基金每一步成长,都镶嵌在这个核心人物的脚步里。

  高良玉将卸任南方基金总经理,退居二线,但留在公司,担任副董事长及南方东英(香港)公司的董事长。

  与董事谈妥后,高良玉开始帮助董事会物色新人,中间与董事会、与候选人均有过多次沟通、讨论、比较。“能力、品德、意愿,考虑这三要素。最后确定了很合适的人选。”高良玉说。

  尽管南方基金未公告接任人选,记者从可靠渠道获知,南方基金总经理的接任者,是来自证监会发行监管部的副主任杨小松。由于证监会官员到机构任职需要有一年静默期,杨小松很可能在今年8月上任,在此之前南方基金董事长吴万善将兼任代总经理。

  资料显示,杨小松历任德勤国际会计师行会计专业翻译,证券部职员,证监会国际部、发行部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期间被派往美国NASDAQ工作,证监会上海监管局党委委员兼局长助理、副局长,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副主任。

  接下来的一年,南方基金董事长、股东华泰证券董事长吴万善将出面兼任一年的总经理。

  2011年11月,南方基金公告,来自证监会的杨小松新任南方基金督察长。

  至此,南方基金的“高时代”圆满落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方基金排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