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乘数和简单的货币乘数公式

口袋中的Mishkin_69货币乘数,是由存款者决定的通货存款比率(C/D),由银行决定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ER/D),以及由美联储决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D)的函数

资金缺口=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

利率敏感性缺口,主要分析利率的波动对银行净利息收入的影响。

利率敏感比率=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

利率敏感资产>利率敏感负债

利率敏感资产=利率敏感负债

利率敏感资产<利率敏感负债

利率上升时→正缺口有利,因为资产收益的增长>资金成本的增长

利率下降时→负缺口有利,因为资金成本的节省幅度>资产收益的减少幅度

除了远期、期货和期权,另一种管理风险的金融工具是互换(swaps)。互换包括两种基本类型:A.货币互换(currency swaps),交换以不同货币计价的现金流。B.利率交换(interest-rate swaps),用一种利息现金流与另一种利息现金流交换,它是以同种货币计价的。

利率敏感性负债多于>利率敏感性资产

(它的许多资产都是固定利率的。)

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

资金成本(负债)上升>资产所带来的利息增加。利润减少。

资产带来的收入下滑>负债成本下降的幅度。利润减少。

为了规避利率风险,进行利率互换

100万美元固定利率的资产,转变为100万美元利率敏感性资产,增加利率上升时的资产收益增长幅度。并使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从而抹平缺口。

罗密欧银行同意在今后10年内,付给朱丽叶公司100万美元名义本金(notional principal)的7%的固定利率的利息(就是100万美元*7%)。

100万美元的利率敏感性收入,转换成固定利率的收入,减小利率下跌时的收入萎缩幅度。

朱丽叶公司同意在同样长的时间内,支付给罗密欧银行名义本金为100万美元的国债利率加1%的利息的数额(也就是100万美元*(国债利率+1%))。

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

If 利率上升,收益增加的幅度=负债增加的幅度,利润不变

If 利率下降,收益下降的幅度=负债下降的幅度,利润不变

利率互换的优点:相比于其他金融衍生工具(期货、期权),一般地金融期货和期权,期限很短,通常是1年左右。而利率互换期限可以很长,有时长达20年。

利率互换的缺点:如同远期市场一样,互换市场缺乏流动性,而且也可能遭受违约风险。如果利率上升,朱丽叶公司可能不会履行互换合约,因为罗密欧银行付给她的固定利息,小于她在市场上能收到的浮动利息。另外,20年的期限很长,朱丽叶公司也可能会破产,无法履行互换合约。

互换市场上,信息不对称(彼此对对方不了解)和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会限制这个市场的发展。此时,金融中介机构(投资银行、大型商业银行等)就需出来解决问题。

2.高能货币的两个来源:美联储公开市场操作+贴现贷款

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1999年末)

政府证券:联邦政府和机构证券,

流通中的联邦储备银行券

银行存款(存款准备金)

递延的可供使用的现金项目

其他联邦储备负债和资本项目

美联储控制货币供给的重要手段,就是变换资产和负债。

这是美联储所持有的证券,主要以国债的形式存在。

这是美联储向银行发放的贷款,其总额受美联储设定的贴现率的影响。贴现率是美联储贷款给银行所收取的利率。

①流通中的联邦储备银行券(通货):

美联储发行通货(美元钞票)。联邦储备银行券,是美联储向持有人开具的借据,也是一项负债。但是和大多数负债不同,这些借据承诺用联邦储备银行券偿还持有人,也就是说它们是用借据来偿还借据。因此,如果你拿一张100美元的钞票向联邦储备体系要求偿还,你会收到250美元,或1010美元等等。

人们更愿意接受美联储的借据,而不是你我的借据,是因为联邦储备银行券是公认的交易媒介。也就是说,它被当作一种支付手段,因此可以和货币一样发挥作用(打白条啊~ 拿白条当钱来使)。而我们不幸的是,你我都不能使人相信我们的借据比美联储借据所用的纸张还要值钱~

③黄金和SDR(特别提款权)凭证账户:

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 SDR)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行,政府持有,用来结算国际债务。在国际金融交易中,特别提款权已经取代了黄金。

当财政部需要黄金或SDR时,便向美联储开具反映黄金或SDR要求权的凭证,随之,美联储贷记在财政部在美联储的存款账户上。

所有银行在美联储都拥有一个账户存款。存款准备金由放在美联储的存款,加上银行实际持有的通货(由于其保存在银行金库中,所以称作库存现金)组成。

存款准备金=银行存在美联储中的存款+银行放在自己金库中的现金

存款准备金=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reserve)是银行的资产,却是美联储的负债(好在美联储不向银行付存款准备金的利息),因为银行可以随时要求偿还,而美联储必须支付联邦储备银行券(即美元钞票)来履行义务。

财政部在美联储拥有存款,并开具支票提现。

包括外国政府、外国中央银行、国际机构(如世界银行和联合国),以及美国政府机构(如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联邦住房贷款银行)在美联储的存款。

⑤递延的可供使用的现金项目:

和托收中的现金项目一样,这些资金也是从美联储的支票清算程序中产生的。当一张支票提交清算时,美联储没有立即贷记提交支票的银行。相反,它承诺在某一预先安排的时间期限内贷记该银行,通常不超过两天。这些承诺就是递延可用的项目,也构成了美联储的负债。

⑥其他联邦储备负债和资本项目:

例如,会员银行购买的联邦储备体系股票。

证券和贴现贷款这两项资产对美联储来说很重要,因为它们能够赚取利息。

由于美联储的负债不用付息,美联储每年收入数十亿美元,而负债成本为零。虽然它返还大部分收益给联邦政府,但美联储也在支持经济研究的事业上花费巨大。

负债项目中的前两项——流通中的联邦储备银行券(通货C)和存款准备金R,通常被定义为美联储的货币负债。这些负债加上美国财政部的货币负债(流通中的财政通货,主要是铸币),就得到我们称为「基础货币」monetary base的概念(也称为「高能货币」high-powered money)。基础货币的增加,能导致货币供给的多倍增加。

MB=高能货币,C=流通中的通货(由财政通货和联邦储备通货组成)

MB=(联邦储备银行券+财政通货-铸币)+存款准备金

MB=C+R这个应该是货币扩张前的“原始货币”了,对于R而言,超过法定准备金的超额准备金可以放贷出去,的确属于高能货币。但是C这个现金呢?如果不存银行,就不会有“高能”倍数效果

资产负债表中,总资产总是等于总负债,根据这个等式的会计原则:

+递延的可供使用的现金项目

+其他联邦储备负债和资本项目)

由于「托收中的现金项目」减去「递延的可供使用的现金项目」=浮款(float),所以:

+⑨其他联邦储备负债和资本项目)

上表清楚地列出了影响高能货币的9个因素:增加前6个因素会增加高能货币供给,增加后3个因素则会减少高能货币供给。

美联储主要通过前2个因素来对高能货币实行控制:①通过它在共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公开市场操作open market operation),②对银行发放贴现贷款。

3.多倍存款创造 &简单存款乘数

当美联储向银行体系供应1美元的额外存款准备金时,存款就以这个数目的多倍增加——这个过程被叫做「多倍存款创造」(multiple deposit creation)。

美联储从bank 1回购了100美元债券,bank 1的存款准备金增加了100美元。

bank 1将这100美元贷出给aa将这笔钱消费掉后,被这笔钱新的所得人存入bank

→由于法定准备金率是10%,所以bank 2贷出90美元给bb把这笔钱消费掉后又被新的所得人存入bank 3

这样,初始的100美元最终“创造”出了多少存款呢?是100+90+81+72.9+65.61+……=1000美元。增加了10倍(这个倍数被叫做「简单存款乘数」simple multiplier),也就是准备金率10%的倒数。简单存款乘数等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准备金是10%,简单存款乘数就是10倍(=1/0.1)。

多倍存款扩张公式可以写成:ΔD=1/rD*ΔR

ΔD=银行体系中,存款总数的变化,也就是上例中全部加起来后的1000美元。

rD=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例为10%。它的倒数1/rD就是简单存款乘数(倍数)。

ΔR=银行体系存款准备金初始的变动,上例中就是美联储初始注入给银行的100美元。

当美联储从银行收回100美元时,多倍存款创造过程就会从反方向其作用,引起多倍存款收缩。

对整个银行体系来说,只有当银行体系所有的「超额存款准备金ER」都不存在了,存款创造(或收缩)才会停止。也就是说,只有当「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总额R=「法定准备金总额RR」时,货币数量才不再“被创造”。

货币乘数(money multiplier):是货币供给变动与给定的高能货币变动之间的比率。

在推导货币供给模型中,我们这里只关注与M1相对应的简单货币口径(通货+支票存款)。虽然决策中经常使用更为广泛的货币口径(特别是M2),但推导过程都是相同的。

MB=高能货币(上例中初始的100美元)

m=货币乘数。反映了高能货币转化为货币供给的倍数。

M=美联储的货币供给量(也就是上例中的1000美元)

M=MB*m=C+D,扩张后的货币量一部分作为现金持有,一部分作为银行存款持有。

C=通货(现金),D=存款(银行中的支票存款额)

rD=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0%),R=存款准备金(=RR+ER),RR=法定准备金,ER=超额准备金

C/D=通货存款比率,ER/D=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高能货币=存款准备金+通货

上面两个蓝色等式都是D,可以统一起来:

货币供给量=高能货币*(1+通货存款比率)/(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通货存款比率)

上面公式中,与MB相乘的就是货币乘数。m=(1+通货存款比率)/(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通货存款比率)

扩张后的货币量=高能货币*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是由存款者决定的通货存款比率(C/D),由银行决定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ER/D),以及由美联储决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D)的函数。

C=流通中的通货=4000亿美元

D=银行中的支票存款额=8000亿美元

rD=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0%

ER=超额准备金=8亿美元

存款者的行为用C/D=0.5来表示(C+D的总和就是货币倍数扩张前的美联储货币总供给量,也就是最初的“100美元”),银行的行为用ER/D=0.001来表示,美联储的行为用准备金率10%来表示,在这三个前提下,高能货币每增加1美元,将导致货币供给(M1)增加2.5美元。

货币乘数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小于我们一开始介绍的简单存款乘数10,原因是:美联储最初注入的“100美元”分成两个支流进入经济体系中:①变成现金被人们手中持有(C的部分)②被存入银行再被贷出去(D的部分)。只有存款D才能造成多倍存款扩张,而通货C却不能(也就是只有进了银行再被贷出去的,才会有扩张效果;直接被人们作为手中现金持有而不进入银行的,是不会有扩张效应的。)如果增加的高能货币中有一部分成了通货(C>0,也就是C/D>0),这部分就不会进行多倍存款扩张。在简单存款乘数中,我们是假定所有的高能货币都进入了银行并贷出去的(C=0,也就是C/D=0),一点都没浪费(只作为现金通货),所以扩张倍数就很高。

①银行控制的超额准备金率

ER/D这个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

A.市场利率:利率越高,持有超额准备金放弃的利息收益也越高,银行就会降低超额准备金的持有量。「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和「联邦基金利率」(这是很有代表性的市场利率)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联邦基金利率上升,ER/D就下降;联邦基金利率下降,ER/D就上升。

B.预期存款流出:银行挤兑风险越严重,超额准备金的持有量就越高。ER/D和预期存款流出呈正相关关系。

②美联储控制的高能货币供应量

我们之前提过,美联储主要通过前2个因素来对高能货币实行控制:A.通过它在共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公开市场操作),B.对银行发放贴现贷款。美联储可以控制第一项,但不能控制第二项。美联储可以设定贴现贷款,但借不借钱,借多少钱完全是由银行自己来决定的,美联储无法强求。

对第一项,我们称作「非借入基础(高能)货币」non-borrowed monetary base,它完全出于美联储的控制之下,主要来自于公开市场操作。

MBn=非借入高能货币(债券操作,可控),

DL=美联储的贴现贷款(不可控)

扩张后的货币量=货币乘数*(非借入高能货币+贴现贷款)

决定贴现贷款DL量的主要因素有两个:①市场利率,②贴现率id当市场利率i高于贴现率id时,银行就能低成本借入美联储的资金,高利贷放出去,银行赚的就多。所以贴现贷款数额DL与市场利率i正相关,与贴现率id负相关。

现在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包括所有4个直接影响货币供给的参与者(美联储、存款者、银行、融资者)的供给模型。

法定准备率越高,银行能放贷的钱越少

MBn非借入高能货币(债券操作)

美联储回购债券,就向经济体注入货币。MB=MBn+DL

贴现率越高,银行向美联储的借款量DL越少。

存款者手中持有的现金通货越多,存款少,银行中能放贷的钱就越少。

挤兑风险使银行手中捏着更多超额准备金。ER/D上升。

市场利率越高,银行利润越大,银行降低超额准备金的持有量(ER/D下降),并同时更多向美联储借款(DL上升),来借鸡生蛋。

80-99年的货币供给变动分析

下图显示了美国年货币供给(M1)变动的情况。从19801月到198410月,货币供给每年增长7.2%年货币增长的波动性非常明显,从7.2%增加到13.1%,再降至3.3%,然后又升至11.1%,最后还回落了-0.11%。如何解释这段时间货币供给增长率的波动,如此剧烈的原因呢?

M=m*(MBn+DL) 表明,货币供给的变动是由三个因素影响的:①非借入基础(高能)货币,②贴现贷款量,③货币乘数。

在整个期间,货币供给的平均增长率(5.4%)可以由非借入基础货币的平均增长率(7.6%)来给出解释。另外,除了1984年贴现贷款剧烈增长的特殊时期外(美联储向陷入财务困境的伊利诺伊国民银行发放了50亿美元的贷款),MBn+DL的大部分取决于MBn(公开市场操作)。因此DL是货币供给波动中的一个相当不重要的因素。所以,从长期来看,决定货币供给变动的主要因素是MBn

但是从短期来看,MBn的增长率就和货币供给增长率之间联系就不是很密切了,而是由货币乘数m来发挥主要作用。通货存款比率(C/D)解释了货币乘数的大部分变动:

4.10C/D相当稳定,这时货币乘数m几乎没有变动,因此货币供给增长率和MBn增长率相似。

7.1货币乘数向上运动(4.4%),这可以由C/D向下变动来解释。C/D下降,意味着一部分现金通货变成了银行存款(可被贷出),银行可贷资金增加,货币乘数就增加。

1.4C/D迅速升高,银行存款流出很多转变成了现金通货,货币乘数就减小。

3.12C/D轻微下降(分母变大,分子变小),货币乘数也轻微增加。

→最后,9.12C/D迅速升高又导致货币乘数急剧减小,由此引起货币增长率的猛烈下降。

虽然在短期内,C/D变动等因素可以对货币供给产生主要影响,但是在整个期间内,货币供给的增长率是与MBn的增长率密切相关的。实际上,经验数据表明,超过3/4的货币供给波动可以归因于美联储的公开市场操作。

30-33年大萧条的货币分析

年美国的大萧条,除了我们以前讨论过的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货币供给的急剧减少。

下图显示了年倒闭的商业银行的存款数量。

随着第一次银行危机(挤兑)爆发,人们纷纷把钱从银行取出,C/D提高。银行挤兑,会引起银行大幅度提高超额准备金来防范挤兑破产,所以ER/D(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下图很明显的显示了这两个变量的上升趋势。

根据货币供给模型,当ER/DC/D上升时,货币供给就会减少,上图也证明了这一点。到19333月银行危机末期,货币供给(M1)下降超过了25%,由此引来美国最严重的经济收缩。而且,尽管基础(高能)货币水平(由美联储施加影响的两个行为决定:公开市场操作+贴现贷款)上升了20%,货币供给还是下降了——这就证明了由存款者施加影响的因素C/D和由银行施加影响的因素ER/D,对货币供给变动同样起到重要影响力。它也证明了存款者和银行的行为,会使美联储实施货币政策的工作面临更复杂的情况。

}

融园地 款乘数与货币乘数推导过程 的修正分析 常晨旭 摘 要:存款乘数在考虑了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现金漏损,以及活期存款向定期存款的转化等因素后,存款派 龙 生的倍数即存款乘数变为 。本文用商业银行在存款扩张具体过程中资产负债表变动的方法,针对每 学 ( ) ( ) 个因素进行详细的推导分析,并指出其中现金漏损率 k 、定期存款转化率 t 和货币乘数中的通货比率及定期存款 刊 比率的差 ,阐述了存款乘数、货币乘数间可以相互导出,存款派生过程形成货币供给量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存款乘数;货币乘数;公式推导;公式修正 O O 九 一、存款乘数推导的基本做法 年 表3 丙银行 单位:万元 第 大多数教材中对于存款乘数的推导都是由其简化 资产 负债 三 10 1-r 2r 10 1-r 2 期 法定存款准备金: ( ) 活期存款: ( ) 的模型开始的,即假定原始存款存入商业银行以后, d d d 10 1-rd 3 贷款: ( ) 不存在超额准备金、现金漏损及活期存款向定期存款 上述过程不断进行下去,最终银行体系增加的活 的转化等情况。此时存款乘数的推导十分简单,其过 期存款的总额是 10+ 10 (1-r )+ 10 (1-r ) 2+ 10 (1-r ) 3 程如图所示:客户 A 在甲银行存入10 万元形成原始 d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单的货币乘数公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