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国企湘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应该总公司部门经理与分公司总经理别,年薪有多少

后水电时代的转型与升级

——访中国水电八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素华

▲ 朱素华为水电八局2017年新入职大学毕业生上培训课。杨子江 摄

▲ 建设中的长沙地铁4号线为美丽城区添彩。

日前,中国水电八局有限公司成功取得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成为湖南省首家“三特”(水利水电、建筑、市政公用)资质企业。

但是翻看中国水电八局的“履历”,这家企业给人的印象却是一支水电劲旅,很长一段时间业务主要集中于水电建设领域:三峡、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全国十大水电站中,中国水电八局参与建设了其中九座。

随着国内水利水电建设市场的急剧萎缩,作为以水电建设为主业的老牌施工企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固守传统的水利水电业务领域已不足以支撑企业生存与发展。面对困境与挑战,水电八局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大力发展非水电业务,创新商业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企业发展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

“后水电时代的到来,让我们面临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10月31日,中国水电八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素华接受了采访,讲述了水电八局的转型之路:由单一水电业务扩张为相关多元化业务,由国内走向国际,由单一承包模式向“承包+投融资”模式转型。

“一个老国企从计划经济时代走来,从深山走向城市,从水电走向非水电,转型升级注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朱素华说,在大山里待得太久,很多人进了城,但思想却没有进城。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有过经验与教训,交过高昂的学费。

如今,水电八局已成功跻身全国建筑企业的第一梯队,可承揽水利水电、建筑、市政、电力、铁路、矿山、公路、港口与航道、冶金、石油化工等10大建筑领域的全部业务。传统水电业务保持增长的同时,基础设施业务真正成为公司第一主业。

“发展国际业务是必然选择,是一种战略决策。”朱素华认为,国内水电市场不断萎缩,但放眼国际,东南亚、非洲、美洲等部分地区的发展水平还相当于我国改革开放前,水电、交通、市政、房建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水电八局进一步加快海外市场布局,在中亚、欧洲、美洲、东南非、中西非和中东北非,组建了6大区域公司,项目遍布亚非拉美三大洲30多个国家,承建工程70余项,涉及诸多领域,已经跻身国际业务第一方阵。2016年,海外业务收入占到公司总产值的1/3以上。

“商业模式也在变,从施工企业变为总承包商,再成为投资商。”朱素华介绍,自投资公司成立至今,已形成了基础设施、水环境治理、房地产开发、清洁能源、建材开发五大领域,在海绵城市、地下管廊建设中不断积累经验。

投资业务实现重大突破,2016年,投融资项目新增合同额占到公司新签合同总额的43.52%。在安徽池州投资100亿多元建设年产6000万吨人工砂石料厂,明年即将投产。此外,住宅产业化业务有序推进,武穴砂石系统、贵阳PC构件厂、湖南管片厂成功投产、长九(神山)灰岩矿项目顺利开工,这些都有力推动了公司业务转型升级。

“不转型走不出来,不升级走不长远。”朱素华说,企业的方向很重要,只要大的战略是对的,局部失利是可以挽回局面的,不要看一时一地一己之私的得失,要葆有初心,看得长远,什么是初心,初心就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水电八局苦练“内功”,大力推动管理思维、组织架构各方面进行升级,新设了投资公司、铁路公司,重组成立水电公司、基础设施公司,人员资金向新兴产业如市政、轨道交通等转移,管理模式由传统的粗放型向以标准化信息化为特征的精细管理转变……

“既要国际化,也要本土化。”朱素华说,水电八局是央企,更是一家湘企,湖南是水电八局的家乡,要为家乡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有着“水电湘军”美誉的水电八局,多年来在湖南承建了柘溪、凤滩、东江、五强溪、洪江、凌津滩、托口等水电工程,韶山灌区、欧阳海灌区等水利工程,湘江大源渡、长沙、土谷塘等航电枢纽工程,长潭、潭耒、耒宜、衡桂等高速公路工程。

近年来,水电八局积极涉足湖南房建、市政等建设领域,承建了长沙星城映象、卢浮原著、湘熙水郡、蓝天保障房,株洲奥园神农养生城、衡阳东山安置房等房建项目,长沙地铁4号线、6号线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湘西经开区双河文教卫新区、湘西花垣县城乡一体化、精美湘潭绿道、宁乡玉屏山等PPP项目,为湖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社会进步很快,技术推陈出新,市场瞬息万变。”朱素华说,环境变化了,企业也要随之进行变革,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打造常青企业。

}

6月12日,湖南湘江新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暨揭牌仪式在梅溪湖国际研发中心举行。

    长沙市委副书记、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虢正贵(左)、长沙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泽珲(右)为湖南湘江新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揭牌。

长沙市委副书记、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虢正贵讲话。

长沙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泽珲主持揭牌仪式。

湖南湘江新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利刚讲话。

  红网长沙6月12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刘玉先 摄影 李长宏 通讯员 彭鹏程 王颖)今天,湖南湘江新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江集团”)成立暨揭牌仪式在梅溪湖国际研发中心举行。湘江集团注册资本人民币300亿元,为目前长沙市注册资本最大的市属国有企业,一艘“国企旗舰”正式扬帆起航。


  长沙市委副书记、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虢正贵,长沙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泽珲,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全体班子成员,长沙高新区、宁乡经开区、市直有关单位和岳麓区、望城区、宁乡县等领导共同见证湘江集团揭牌。


  根据2014年长沙市深化国资国企改革“4+2+2+X战略”的顶层设计,为有效整合湖南湘江新区范围内的各种资源,实现湖南湘江新区的总体发展目标,长沙市委、市政府决定整合梅溪湖投资(长沙)有限公司、湖南湘江新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湖南湘江新区市政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三家公司,组建“知识密集型、管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大型企业集团——湘江集团,作为湖南湘江新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重要片区开发、生态环境开发和治理、两型社会建设市场化运作的功能性平台。


  湘江集团将以政府为主导,坚持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经营,着力构建政企分开、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立志于在国内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企旗舰”。今后,湘江集团将主要围绕片区开发(梅溪湖国际新城、大王山旅游度假区等片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畅通城市、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等)、产业培育(文化旅游、医疗健康、高端制造、创新创意、商务会展、总部经济、移动互联网等)、项目引进(牵动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优质项目)、资本运作(新区产业金融资本运作平台、境内外融资平台等)等方面统筹推进具体工作。


  虢正贵表示,建设国家级新区是一项开创性事业,需要大视野、大谋划,也需要大资金、大平台。尤其是当前,新区正处在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的关键时期,一大批事关长远、影响全局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正在加快实施,组建强大的发展平台势所必然。这次组建湘江集团公司,就是要有效集聚各类资源要素,蓄积强大的发展动力,为加快国家级新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市场已成为决定性力量,湘江集团要坚持市场化理念,拿出创新性举措,在推动片区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生态环境开发与治理等过程中,进一步整合优质资产,优化资源配置,增强造血功能和自主发展能力;进一步创新融资方式,推进战略合作,强化国有资产的引导作用和示范效应;进一步紧扣工作职责,夯实发展平台,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总公司部门经理与分公司总经理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