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决策加息或将息的决策,是否要经过美国会总统或者是什么部门的批准授权才可以进行?美联储决策受谁的制约?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唐纳文表示,美联储几乎肯定会在9月份加息0.25%。他认为,任何事情都会对金融市场造成冲击,而加息除外。美联储不希望给市场带来冲击。

经济依然强劲,劳动力市场也很强劲,通胀率无疑是加息的理由。房地产市场相对较疲软,但这是因为价格相当高,它不应阻止美联储加息。不过,12月份加息具有不确定性,因为美国总统

}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3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1.75%至2%的水平。

更重要的是政策声明相当鹰派,展现出对美国经济强劲的信心。声明不仅将2018年GDP增速预期上调0.1%,还下调2019年、2020年失业率预期。

同时点阵图显示年内加息预期将从之前的3次上调至4次。

(点阵图 来源:美联储、FX168财经网)

美联储已经吹响了加息号角,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删除了‘联邦基金利率仍将相当长一段时间保持利率在当前低位’的表达。

声明称:“委员会预计,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的进一步逐步上调,将与经济活动的持续扩张、强劲的劳动力市场状况、以及在中期内委员会的对称2%目标附近的通胀保持一致。”

在美联储加息并上调对2018年进一步加息的预期后,应声上涨,ICE最高一度触及94.05。

不过随着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新闻发布会推进,美元走势出现大反转,周四亚市盘初,美元指数最低一度触及93.47。

(ICE美元指数15分钟走势图 来源:FX168财经网)

事实上,美元在美联储加息后走软已经不是新鲜事,“买预期,卖事实”,在过去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美联储每一次加息都会导致美元走软。

分析师对此次FOMC后的美元预期相当乐观。Tempus Inc.副总裁John Doyle表示,美联储点阵图上四次加息意味着美元强势。

汇丰(HSBC)策略美国主管Daragh Maher也在报告中写道,美联储描绘的鹰派前景将重振5月底陷入停滞的美元涨势。

实际上,回顾历史每一段强势美元的历史,几乎都伴随着新兴市场部分国家的资金外逃、货币贬值、经济危机等问题。

回顾1970年以来美元走势,可以发现美元经历了两轮比较大的升值周期:

第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美元升值54%,拉丁美洲国家利率大幅上涨,最终无法偿还外债经济陷入危机;

第二次是上世纪90年代美元升值45.8%,一些亚洲经济体的货币因锚定美元而被迫升值,导致出口下滑,贸易赤字上升,外债增加,随后亚洲多个经济体陷入危机;

以上两次美元周期掠夺拉美和亚洲,分别带来了拉美主权债务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而且套路完全相同。

第一步,持续大约10年时间,大量印钞,开闸放美元,美元利率降低,美元指数降低,新兴市场国家借低息美元发展经济。

第二步,持续大约6年时间,收紧美元,利率升高,坏债压力加大,新兴市场国家爆发债务危机、经济危机、汇率危机,美国资本家收购低价优质资产。

每一轮美元周期历时16年,而从时间上看,我们目前还在历时6年的第三轮升值周期中。

第三次升值周期从2014年开始,美元短期内升值10.3%,随后资金大幅流出新兴市场,新兴市场货币大幅贬值,俄罗斯、巴西经济陷入滞胀。

随后美元经历了两年的震荡期,今年4月,美元再度开始强势反弹上涨,美元指数从89.22 涨至5月的94.86,最大涨幅达6.3%,阿根廷、土耳其等国货币纷纷大幅贬值。

从前两次的美元周期的经验看,美元仍然没有涨到位,接下来的两年里,美元指数将涨回100以上,甚至110。

美国为何剪全世界羊毛?

要把美国如何劫掠全世界这件事说清楚,要引入一个叫做“特里芬悖论”的东西。大意是:

美元是国际核心货币,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国际收支来说就会发生长期逆差;

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国际贸易收支长期顺差国。

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

为了维持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美国从1976年开始到现在,贸易持续逆差,40多年下来,累计逆差高达11.6万亿。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通过印票子就可以换来全世界的商品,真可谓是吃遍全球。美元的货币地位给美国带来的福利也是大大的。

美国历年贸易逆差(来源:Wind资讯)

可是这种大大的福利也不全是好处,它至少有两个弊端:

一个弊端是:大量债务的积累使美元不断下跌,这些下跌积累起来会动摇美元的核心地位。

另一个弊端是: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使大量工作岗位的流失,造成了内部利益分配的矛盾。实际上特朗普也是在这个背景下上台的。

于是我们看到,从1976开始,美国债务问题越来越严重,到现在特朗普执政时期,美国政府债务总额已经超过20万亿美元。

美国各界总统积累的债务(来源:彭博社)

美国缓解债务问题,解决“特里芬悖论”的思路就是美元周期,用“剪羊毛”得来的资本顺差,对冲掉国际贸易的商品逆差。

在第二轮的美元升值周期中,美凭借剪亚洲的羊毛,美国连续6年财政盈余,美国联邦债务率从1994年的49%降到了2000年的34%。

不过天有不测风云,08年金融危机到了,奥巴马时期一下子增加了9.3万亿美元国债,目前20万亿美元的债务使得美元体系虚弱不堪,面临崩溃的危险。

这就是特朗普接过的烂摊子,为了维持美元地位,缓解债务问题,特朗普不仅需要资本项目的顺差,还要寻求国际贸易的商品顺差。

于是我们看特朗普的政策:减税、加息,促使美元从海外回流,2017年一年特朗普都在忙减税的事情,目前看来效果显著。

苹果公司携带巨额资本回流美国的行动之快,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苹果今年宣布将于接下来5年内,在美国投资超过3500亿美元,有苹果公司模范带头,其他公司的跟进是顺理成章的。

干完这事后,特朗普在今年马上开始挑起全球的贸易战,这是在贸易项下遏制美元的流出,从而解决美国的债务问题。

现如今,美元强势加息与特朗普贸易战同时到来,必将新一轮的腥风血雨。前两次美元周期中美国掠夺的分别是拉美与亚洲,此次遭殃的会使谁呢?

索罗斯:欧洲逃不掉,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在即!

他正是第二次美元升值周期中,美国掠夺亚洲的操刀手。

今年6月,金融大鳄索罗斯高调发表警告称,美元飙升和新兴市场的资本外逃可能导致另一场重大的金融危机发生,并称欧盟的生存威胁即将到来。

据报道,索罗斯的家族基金持有的欧洲股票空仓已经达到约2.56亿美元,而且这还仅仅是他们向外透露的数字而已。如果彭博数据无误,单单上述五大空仓规模就已经超过1.28亿美元,占上述索罗斯家族基金欧股空仓总规模的50%以上。

与索罗斯的动作一样,特朗普贸易战的对象也转向了欧洲。

6月1日,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宣布开征来自加拿大、墨西哥和欧盟的钢铝产品25%和10%的关税。美国的对外贸易冲突正式开辟了其他战场,尤其是欧洲战场。

钢铝关税只是个开头,特朗普已经清晰流露出打击欧洲汽车对美出口的强烈兴趣。另外,要求欧盟增加承担北约经费,以及要求德国停建与俄罗斯之间的油气管道这些后续要价很可能都将到来。

在这场美欧贸易冲突中,德国首当其冲,损失将最大。德国的高端制造业对美构成强有力竞争,特朗普很不喜欢。让德国的大公司都吃些苦头,可谓是渗透进美国关税计划当中的特朗普团队的一种情绪。

而且,欧洲还有意大利这个“火药桶”。随着意大利民粹运动愈演愈烈,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6月下旬触及3%,为2014年以来的最高点,对德国国债的利差触及2013年以来的最高点。这两方面都刺激了债务恐慌。

面临内忧外患,欧洲能否逃过一劫?或许只有时间才能告诉我们答案。

}

  央广网北京9月13日消息(记者张奥 实习记者赵梦琪)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加息还是不加息?金融市场从业人士都在等待。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理事莱尔?布雷纳德昨晚表示,鉴于美国通胀压力温和、就业市场存在进一步改善空间,美联储应继续采用谨慎方式对待加息。

  此前美联储释放加息信号,市场摆出了一副“要加息,就死给你看”的架势,贵金属、股市各种下跌。昨晚对这位女委员的释放了不加息的信号,市场反映比较强烈,贵金属立马止住跌势。有业内人士说,她说话比较重要,因为加不加息,布雷纳德有投票权。

  美联储内部如何运行,谁更有话语权?

  中国银行外汇交易员孙巍介绍说:“美联储的架构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总部在华盛顿的联邦联储委员会;第二层是十二个分布在全国主要城市地区性的联邦储备银行;第三层就是这12个地方联储下设的会员银行。

  其中第一层有七位成员分别是主席耶伦、副主席费舍尔还有五位委员,那这位五位委员,目前是有两名空缺,其余的三位分别是丹妮尔、鲍威尔和布雷纳德。布雷纳德就是昨天晚上隔夜发表鸽派言论的那位女性委员。当我们了解这个美联储的架构之后,大家可能就会问美联储,加不加息,货币政策是由谁来决定的?是按刚才说的这个第一层联邦储备委员会呢,还是第二层12个地方联储呢,还是说一起决定呢,很有意思的是都不是。

  它是由一个叫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决定的,也就是平时我们说的FOMC。FOMC当中有12位成员,其中有七位就是刚才我们说的这个第一层,当然现在有两位空缺,另外五个名额其中一个是纽约联储主席,就是刚才我们说的12个当中的一个。他有永久的投票权,其余四个投票权是每年在剩下的这11个地方联储主席当中轮换。每次开会的时候这些联储主席都要参与讨论,另外参会的还有很多其他的官员和经济学家。像投资者关注的加不加息,我们要看9月份20到21号这次会议。

  FOMC每年举行八次会议,历年来我们看到都是在3月、6月、9月和12月的议息会议当中,有主席耶伦的新闻发布会和经济展望,其他时间这个会议只是发表一个决议。所以一般有大动作的时候,往往都会是选择在有新闻发布会的时候,这有就是为什么今年的这个9月和12月是被看作一个加息预期比较高的会议,每次开会之后还会在下个月的时候发布会议纪要,也对市场的影响因素比较大。”

  加息还是不加息,9月20、21日议息会议后见分晓,平时听这些委员发言时,分析师都会解读她是鹰派还是鸽派,这两派对于加息有什么不同的立场。

  孙巍说:“经常听到这个委员或者是那个委员发布了什么什么讲话,市场根据他们讲话的态度和一贯的观点给他们分出了鸽派,鹰派,还有中性。

  讲话会给市场带来不同大小的影响。鸽派是什么意思呢,鸽派就是比较倾向于宽松的政策,那鸽派的委员,可能就不太支持加息;鹰派的委员就比较支持加息;中性的话,就是站在一个中立的立场上。一般有投票权的官员讲话会给市场带来的影响比较大,另外就是观点特别极端的讲话对市场的影响比较大。比如说昨天布雷纳德讲话市场就有比较大的波动,因为第一是他有投票权,第二个他又特别鸽派,他非常不倾向加息的这个动作。比如说美联储耶伦讲完话之后,市场可能并没有什么动静,那是因为他虽然是主席,但是有的时候他的讲话都是一些老调长谈之类,所以市场上的反映就会比较小。

  耶伦曾是是鸽派,但当选美联储主席后,现在成为中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联储决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