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西方经济学知识点考试知识点

现代大一西方经济学知识点主要思潮及流派
一、现代大一西方经济学知识点发展的历史渊源
思考题:大一西方经济学知识点说发展历史上经历过几次重大的变化(或者說经历过哪些重要的、“革命性”的事件)
现代大一西方经济学知识点一般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流行于欧美国家和某些其他国家与地区,并且┅直延续到现在的经济学说
(一)古代和中世纪西方国家的经济学说(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5世纪)
经济学思想最早产生于古希腊。公元前4-11卋纪时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奴隶制庄园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偶尔也有一些简单的、少量的商品交换一些学者出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需要,对当时的一些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最早的经济概念和思想。
最早的经济学概念(商品价值、使用价值、发展农业和手工业、货幣)在12-15世纪,欧洲处于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时代经济上是封建的庄园经济和领地经济占主导地位,思想上和政治上是与封建王权的等级統治结合在一起的基督教神学占主导地位在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世俗解释时,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了封建经济和尐量商品交换中的问题(如高利贷问题)
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的发展要以一定的客观的社会经济实践为基础又反过来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濟实践活动。近现代的西方经济思想是以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当古代和中世纪的欧洲尚未很好地发展起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時候,作为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先期的古代和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在事实上不可能真正成为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和学说的直接先导。
(二)近代大一西方经济学知识点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16世纪至19世纪60年代)
近代大一西方经济学知识点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主要是指资产階级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变化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和学说的主要特点是,围绕着国家如何才能发财致富地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注重發展对外贸易的同时,主张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积极的干预和保护它为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产生提供了前提和条件。(流通领域)
资產阶级古典经济学主要产生和发展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初期阶段即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取得完全胜利的时期。具体而言这一时期大致仩就是17-19世纪中叶。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所代表的经济思想和学说与重商主义的理论学说形成了鲜明对照其主要特点是主张实行自由放任嘚经济自由主义。
重农主义:农业生产部门、创造价值、生产领域
个人可以在摆脱封建经济制度残余和重商主义强调的国家干预的情况下实行自由经营;政府应当在保证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对经济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让市场机制自动地调节经济配置资源。古典經济学最主要的和典型的代表是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主要成就是提出了以劳动价值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的一整套经济理论体系。
(三)现代大一西方经济学知识点体系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
新古典经济学时期是以1871——1874年經济学界所发生第一个重要事件为起点的这个重要事件就是后来的“边际革命”。1871年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和奥地利经济学家门格尔同时絀版了启动“边际革命”的代表性著作1874年,瑞士经济学家瓦尔拉斯也独立出版了从不同角度论述与杰文斯、门格尔相同理论体系和观点嘚重要著作从这三本著作开始,直至19世纪末英国经济学家艾尔弗雷德?马歇尔的代表作《经济学原理》出版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完成。
新古典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相比其主要变化是讲劳动价值论为主体的客观的价值理论改变为主观边际效用价值论,并引用数學的边际分析方法由强调供给和生产转变为强调需求和消费。这种经济理论体系的主要代表是英国的马歇尔和庇古直到20世纪30年代之前,新古典经济学一直是西方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思想和学说被认为是比古典经济学更为合理、精致的经济理论体系。
(四)现代大┅西方经济学知识点理论体系和流派(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大一西方经济学知识点开始出现了很大变化,即发生了“凱恩斯主义的革命”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否定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思想倾向,开创了一个新的经济学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即恢复了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国家干预主义的经济思潮使之在经济生活中重新占据了主流地位,同时也存在着原先曾经占据过主流地位但在凯恩斯主义出现后暂时退居次要地位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潮沿着国家干预主义经济思潮和经济自由主义思潮的道路,大一西方经济学知识点从20世紀30年代中期以后不断变化发展又衍生出许多具体的流派。
二、近现代大一西方经济学知识点理论发展历史上的“六次革命”
思考题:大┅西方经济学知识点说发展过程中的“六次革命”各具怎样的重要含义
综观近现代大一西方经济学知识点的发展历史,可以说从近现玳重商主义学说出现以来,大约一共经历了六次大的“革命性”的事件和变化
第一次:1776年亚当?斯密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的出版标志着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革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革命指推动事物发生根本变革,引起事物从旧质变为新质的飞跃从狭义上讲,革命主要是指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
斯密1723年出生于苏格兰的一个海关官吏家庭,先后就讀于格拉斯哥大学和牛津大学1748年毕业后长期在大学任教。1759年出版了《道德情操论》概述包括神学、伦理学、法学和政治学等方面内容,其中也涉及到经济学和经济政策方面的问题1764年游历欧洲大陆,1767年潜心撰写《国富论》1776年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政治经济学巨著问世,它嘚出版标志着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正式建立起来
该书最先从理论上系统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探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从经济上考察了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该书以发展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为主线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系統地论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各个范畴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在这部划时代的巨著中斯密批判当时居于统治地位嘚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主张,力主实行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它为古典政治经济学从多方面奠定了理论基础,开辟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正是斯密的这部巨著开创了经济学说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所以亚当?斯密《国富论》的正式出版标志着大一西方经济学知识点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第二次:19世纪70年代出现的“边际主义革命”是菦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19世纪70年代初,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瑞士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和奥地利经济学家门格尔几乎同时在不同国家、各自独立地提出了主观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方法,从而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生产费用价值论提出了质疑和否定这就是大一西方经济学知识点说史上所说的“边际主义革命”。“边际主义革命”的影响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期英国新古典经济学的夶师马歇尔的经济学体系完成最终形成了“新古典经济学体系”。事实上从“边际革命”起,直到20世纪30年代新古典经济学一直居于支配地位,这为现代微观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所以,“边际主义革命”被认为是大一西方经济学知识点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边际效用论的奠基人是和先驱者是德国经济学家赫尔曼?戈森。他于1854年出版了著作《人类交换诸法则即人类行为规范》中提出了一套以消费者嘚主观心理感受为基础的理论,特别是发挥了所谓效用递减规律从而为后来的边际效用学说提供了理论基础。
戈森理论的出发点是最大圉福原则戈森提出了享乐递减规律,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再对同一物品的一次性持续消费中,享乐的量会逐渐减低到饱和为止;其二重复消费时也有类似的减低。这一规律被后人称为“戈森第一定律”同时,他认为一个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但是它的财力是囿限的而且在一定时期内只能消费一定量的物品。因此要得到最大享乐,就必须对物品在不同用途间进行分配并使每一种用途上的粅品的边际效用相等。
边际效用学派改变了传统经济学只侧重于生产和供给方面的研究的做法更加注重消费和需求方面的研究。这种研究侧重点的转移对此后的大一西方经济学知识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边际效用学派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与传统经济学完全不同,所鉯大一西方经济学知识点家称经济学说史上的这一变化为“边际革命”英国经济学家埃里克?罗尔在谈论边际效用时曾说“人们通常把上┅世纪70年代在经济分析工具方面的变化,看成是经济学中爆发了一场全面革命的标志古典学派强调生产、供给和成本;而现代经济学家則主要关心消费、需求和效用。边际效用概念的引入实现了这种重点转移从那时起它便几乎以无上的权威统治着学术思想。”
第三次:20卋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是近现代大一西方经济学知识点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出版了他最著洺的经济学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引发了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凯恩斯革命”在经济学研究理论、方法和政策三個方面,对传统经济学体系进行了革命
理论上,凯恩斯反对代表新古典经济学传统理论观念的“萨伊定律”强调总需求对决定国民收叺水平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提出在三大心里规律(消费倾向规律、流动偏好规律和资本边际效率规律)的作用下有效需求不足将导致夶规模失业和生产过剩,而市场自动调节的机制将无法发挥有效作用来纠正这种失调
方法上,凯恩斯不仅复活了重商主义曾经使用过的宏观总量分析方法而且克服了此前传统地将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分开的“二分法”,将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合为一体
政策上,凯恩斯反对“自由放任”和“无为而治”的新古典传统做法主张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和调节。
凯恩斯经济理論体系的出现确实使大一西方经济学知识点理论和政策主张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导致了现代宏观经济学和国际干预主义经济政策倾向的复興。
第四次:20世纪50年代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产生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四次革命”
20世纪50-60年代以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者发起了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不稳定主要是因为货币因素的扰动造成的。货币是支配资本主义经济中产量、就业和物价变动的唯一重要因素因此,经济学理论中最重要的就是货币问题从政策方面来说,弗裏德曼认为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对经济只能起负面作用,只有适当的货币政策才能稳定经济让市场自动调节的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實现充分就业
  弗里德曼在反对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时提出了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根源和货币政策在短期内比财政政策对产量具有更大的效应。
第五次:20世纪60年代的“斯拉法革命”是近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五次革命”
1960年意大利裔的英国经濟学家皮罗?斯拉法出版了代表作《用商品生产商品》,在西方经济理论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和震动该书篇幅不大,但思想深刻在复興古典政治经济学思想路线的基础上,提出了生产价格理论对新古典经济理论体系进行了批判。
斯拉法在其著作《用商品生产商品》中說明了剩余(国民收入)的生产和商品价值(或生产价格)的形成是由物质生产条件决定的是一个客观的过程;而剩余的分配则是与社會制度因素和生产关系有关的过程,涉及到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他理论体系的特点是产量决定于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关系,而不是决定于市场供求之间的相互作用但是,价格却不决定于生产技术而是决定于雇主与工会之间的谈判所议定的工资和利润之间的消长。他在价徝论和分配论方面抛弃了把主客观因素混在一起的供求论,根据物质生产条件和社会制度因素来解释价值的形成和收入分配的决定
第陸次: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理性预期学派的挑战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六次革命”。
理性预期学派在批判凯恩斯主义理论体系嘚过程中着重强调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他们认为人们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都具有最大化自己利益的行为和理性预期因此,对于任何宏观经济政策他们都会有相应的对策来避免或化解对自己的不利,从而会造成宏观经济政策的无效据此,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各种国家干预的政策主张由市场机制对经济自行加以调节,最终使经济达到自然率水平“市场比任何模型都聪明”。
三、现代大一西方经济学知识点各主要理论流派的形成和发展
(一)现代大一西方经济学知识点的理论流派划汾的标准
    理论观点基本上一致分析方法上基本一致,政策主张上基本上一致
理论观点主要是指大一西方经济学知识点家对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方式的看法,对影响经济活动的各个有关因素的看法还有关于某些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产生的原因、发展趋势及其影响的看法。
分析方法主要是指大一西方经济学知识点家研究经济问题和分析经济现象时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技术性方法而不是与世界观相联系的方法论。
政策主张主要是指大一西方经济学知识点家对于西方国家当前或某一阶段的经济政策的基本倾向和看法以及一些主要的政策建议
(二)现代大一西方经济学知识点各理论流派的形成和发展
一般说来,经济学理论流派的形成与发展与下面三种情形密切相关
(1)凯恩斯追随者对凯恩斯经济学说进行不同的解释和补充而形成的不同经济学理论流派。后凯恩斯经济学、新剑桥学派、新凯恩斯学派、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
(2)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相对立的各种学说,这些理论流派主要有: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學派、弗莱堡学派等
(3)不同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各理论流派也区别于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各理论流派的非主流经济学派。如:熊皮特嘚经济理论体系、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理论、新制度学派等
(三)现代大一西方经济学知识点各理论流派形成和发展的意义
(1)现代夶一西方经济学知识点各流派形成和发展的趋势
(2)现代大一西方经济学知识点各理论流派形成和发展的意义。
   第一反映了西方国家中現实经济问题的要求和矛盾;第二,反映了西方国家经济发展中不同经济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第三反映了西方经济理论和认识的不断进步;第四,了解大一西方经济学知识点各个理论流派的形成和发展趋势对提高我们学习和借鉴大一西方经济学知识点具有重要意义。
第┅篇   国家干预主义思潮下的各流派
一、凯恩斯的生平概况及思想进程
    凯恩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现代大一西方经济学知识点家中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创始人,也是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人
    凯恩斯1883年6月5日出生于英国剑桥市。1921年出版论文《概率论》1911年担任英国皇家经济学会季刊、著名的《经济学杂志》的主编。
他在《1930年的严重萧条》一文中开始表露对市场机制效果的怀疑1934年,他访问美國“罗斯福新政”推动了凯恩斯的理论研究。1936年他出版了“革命性”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二、“凯恩斯革命”的含義
思考题:“凯恩斯革命”的含义及其主要变革何在
凯恩斯的思想最早属于英国剑桥学派,信奉市场调节机制的有效性以研究货币理論和货币政策著称。20世纪20-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和大萧条使他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主张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否定了以英国剑桥学派为主要代表的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可以自动维持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和谐均衡状况的理论主张和信条提出了一整套新颖的有效需求理论,并主张通过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的办法来消除大规模失业,摆脱经济萧条這些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被后来的经济学界认为是对于马歇尔、庇古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自由放任的主要思想倾向和政策主张的“革命”,即所谓的“凯恩斯革命”这一“革命”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导致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也导致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二战后较長时期里在西方国家中占据了主流地位。
(一)反对“萨伊定律”和市场经济会自动调节保持均衡的全部理论教条发起经济理论的革命
(二)对自由放任主义新古典经济学传统信条的政策革命
三、“凯恩斯革命”的背景和动机
“凯恩斯革命”的背景总体说来主要是20世纪20-30年玳英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经济大萧条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失灵。
几乎与此同时1917年俄国发生了社会主义革命。经过了最初几年艰苦奋斗の后该国的秩序和经济建设迅速好转,其影响迅速扩大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期间,经济理论面临的争论实际上涉及两个层次的问题:其一是要不要政府干预经济其二是要不要政府以财政政策的手段直接干预。
1926年凯恩斯写了《自由放任的终结》,1933年凯恩斯出版了《赱向繁荣之路》,标志着他在运用财政政策调节经济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接受了卡恩的“乘数原理”,把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解决就业问題结合起来
英国经济学家斯诺登所言:“凯恩斯的目标是修改资本主义制度内的竞赛规则,以便保护和巩固资本主义”
四、新古典经濟学的基本原理和命题
思考题:新古典经济学派最基本的原理和命题是什么?
(一)“萨伊定律”集中体现了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思想“供给总是能够创造自己的需求”的原理和教条。(在经济活动中市场总是没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能够提供多少产品和服务或者說,社会总供给总是等于社会的总需求不会发生总需求不足或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二)市场具有自动调节经济并使其趋向或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机制或功能
(三)利息率是货币市场的调节手段。
(四)工资是调节劳动力市场的有效机制
(五)货币对于实际经济活动完全不起作用。
(六)政府应该对社会的经济活动采取自由放任态度而不要加以干预。
五、“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革命”就是针对新古典经济学体系的上述方面从理论、方法和政策三方面,对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进行了变革
     理论上,凯恩斯反对代表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基本传统观念的所谓“萨伊定律”强调总需求对决定国民收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提出在三大心理规律(消費倾向规律、流动偏好规律和资本边际效率规律)作用下有效需求不足将导致社会上出现较大规模失业和生产过剩,而市场自动调节的機制将无法有效纠正这种失调
方法上,凯恩斯复活了重商主义曾经使用过的宏观总量分析法克服了此前传统地将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汾开的“二分法”,将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和为一体此外,凯恩斯还运用了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不太注重的短期分析和比较静态汾析
政策上,凯恩斯反对“自由放任”和“无为而治”的传统做法主张国家通过经济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荇积极干预和调节凯恩斯特别强调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萧条时的积极作用,他具有“创新”性地提出了功能性财政预算政策主张以赤字财政政策来解决大的经济萧条和危机问题。
流动偏好又称灵活偏好指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或存款形式保持某一部分财富,而不愿以股票、债券等资本形式保持财富的一种心理动机流动性偏好可以分为3种动机:
①交易动机。即为应付日常交易需要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動机这一货币需求量主要 决定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所需货币数量越多
②谨慎动机。即为预防意外的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貨币的动机这一货币需求量主要决定于个人对意外事 件的看法,但从整个社会来看同收入是密切相关的。
③投机动机即人们为抓住囿利的购买生利资产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生利资产如债券等有价证券的 价格随利率升降而向相反方向变化因此,利率低囚们对货币的需求量大,利率高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小。这一货币需求量取决于利率的高低在利率极高时, 投机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量等于零而当利率极低时,投机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量将是无限的也即是说,由于利息是人们在一定时期放弃手中货币流动性的报酬 所以利率不能过低,否则人们宁愿持有货币而不再储蓄这种情况被称为“流动性偏好陷阱”。
凯恩斯认为资本边际效率是递减的,洏利息率下降是有限的当前者等于或低于后者时,资本家就不愿进行投资从而会造成投资不足,并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因此,他把心悝上的流动性偏好看作是使资本主义经济经常处于小于充分就业均衡的3个基本心理因素之一
凯恩斯在《通论》中说,资本边际效率是指“這样一个贴现率,这个贴现率使得资产在其使用年限中预期得到的一系列年收益的现值等于它的供应价格”。 资本的边际效率是使得预期收益现值之和等于资本品价格的贴现率它反映了厂商增加投资的预期利润率。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意味着厂商增加投资时预期利润率递減凯恩斯认为,投资需求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与利率的对比关系对应于既定的利息率,只有当资本边际效率高于这一利息率时才会有投资但是,在凯恩斯看来由于资本边际效率在长期中是递减的,除非利息率可以足够低否则会导致经济社会中投资需求不足。
凯恩斯《通论》的主要思想是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作用尽管可以使储蓄和投资达到相等,使经济达到均衡但是,却未必可以達到和保持在充分就业水平恰恰相反,由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经济中往往存在着“非自愿失业”,而经济的常态恰恰是低于充分就业嘚均衡水平所以,他提出来的说明低于充分就业均衡是经济常态的理论就是一种“一般性的理论”即“通论”,“通常情况下的理论”而传统的论证充分就业的均衡是常态的理论,恰恰是特殊理论针对有效需求不足和“非自愿失业”存在的情况,国家应该积极干预經济生活主动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去调节经济,甚至通过增加政府直接投资来推动就业的扩大并克服经济危机
非自愿性失业 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指工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与工作条件但仍找不到工作而形成的失业,是1936年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其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的概念
凯恩斯认为,如果工资品的价格较货币工资稍微上涨劳动者愿意在当时的货币工资下提供劳动供给,而在同一时间的总劳动需求都大于现在的就业量那么就有非自愿失业的存在。
经济学家所关心的失业是指“非自愿性的失业”在经濟学家看来,非自愿性失业有以下几个基本类型:
1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缺乏流动性信息交流不完全以及市场组織不健全所造成的失业。
2结构性失业。经济产业的每一次变动都要求劳动力的供应能迅速适应这种变动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征却与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相吻合。由此而导致的失业被称为“结构性失业”
3,季节性失业由于某些部门的间歇性生产特征而造成的失业叫作“季节性失业”。主要表现在农业部门或建筑部门或一些加工业如制糖业。
4工资性失业。按古典经济学家的假设若工资具有完铨的伸缩性,则通过工资的调节便能实现人人都有工作。这就是说如果劳动的需求小于供给,则工资下降直至全部工人均被雇佣为圵,从而不会出现失业但由于人的本性不愿使工资收入下降,而工会的存在及最低工资法均限制了工资的下降从而使工资具有能升不能降的所谓“工资刚性”。这种工资刚性的存在会使一部分工人无法受雇,从而出现失业这类失业在经济学上被成为“工资性失业”。5周期性失业。尤其令经济学家关注的是“周期性失业”它来自经济周期的循环波动。在复苏和繁荣阶段各厂商争先扩充生产,就業人数普遍增加在衰退和谷底阶段,由于社会需求不足前景暗淡,各厂商又纷纷压缩生产大量裁减雇员,形成令人头疼的失业大军
6,隐蔽性失业经济学家还经常提到“隐蔽性失业”。这是指表面上虽然有工作但实际上对生产并没有作出贡献的劳动力。当经济中減少就业人员后而产量并没有下降时就可以认为是存在着隐蔽性失业。
“自愿失业”是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率而宁愿不工作
媄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加尔布雷思称《通论》是“对社会经济政策最有影响的一本书”。
  思考题:“凯恩斯革命”的理论特点和意义是什麼
“凯恩斯革命”在理论上的特点主要是(1)注意到制度因素和不确定性对经济行为的决定性影响,因而否定了传统大一西方经济学知識点说中的关于市场总是处于充分就业均衡状态的家丁(2)注重短期分析,注重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决定问题而不再强调长期分析和资源最优配置问题。(3)强调有效需求的决定性作用否认相对价格变动在短期内蒂重要意义。(4)主张经济中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的统一反对将其分裂的“二分法”。(5)否认经济中存在经常有效的自动调节机制强调政府对经济加以干预和调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愙观上凯恩斯的理论的确对20世纪20——3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状况做出了比较正确的分析。他能够比当时居于主流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家更為清晰的正视经济大萧条的现实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矛盾
(2)他所提出的经济政策主张,至少为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摆脱危机和困境提供了一条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框架内比较现实和可行的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正视凯恩斯找到了有别于社会主义和传统新古典经济的、拯救资本主义经济的“第三条道路”。
(3)他不仅成为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而且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一西方经济学知识點的奠基人之一。大一西方经济学知识点的发展都直接或间接受到了凯恩斯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影响而西方国家在经济政策的实践方面更是明显地打上了“凯恩斯革命”的烙印。
凯恩斯的理论和方法显然存在某些缺陷:强调了经济的宏观方面却忽略料应有的微观基礎;过多强调了心理因素的作用,忽略了对经济现实因素的深入分析;在特定情况下对经济需求方面给与充分强调的同时,却没有注意箌供给因素的主要性;过分注重短期分析而没有涉及长期的问题;过分注重静态和比较静态分析,而没有涉及动态分析
    凡此种种,造荿凯恩斯理论在解释经济现实问题时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引起了后来经济学家们对他在长时间内的较多批评。
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的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学的新的经济理论和方法体系为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学家普遍接受逐渐成为了西方各国的“新经济学”。箌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西方国家的经济学界中的“后凯恩斯经济学派”形成了两大主要的分支:一支是以美国经济学家为主的新古典综匼派;另一支是以英国经济学家为主的新剑桥学派。
一、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特征和该学派的形成
(一)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玳表人物
新古典综合派最重要的奠基者是美国的保罗?萨缪尔森和阿尔文?汉森其他主要代表人物詹姆斯?托宾、劳伦斯?克莱因、罗伯特?索洛、弗兰克?莫迪利阿尼、詹姆斯?米德以及阿瑟?奥肯等。
阿尔文?汉森早年是传统新古典经济学的信奉者后来成为新古典综合派的先驱者,是媄国著名的凯恩斯主义者、美国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设计师
主要著作有:《充分复苏,还是停滞》;《经济政策和充分就业》
保罗?萨繆尔森是新古典综合派最主要的代表和奠基人,1970年由于它发展了静态和动态经济理论,提高了经济科学的定量分析水平而获得诺贝尔经濟学奖他几乎在大一西方经济学知识点的各个方面均有建树和发展。
  主要著作:《经济学》;《处于困境的自由资本主义》
记得在大學刚开始学大一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时,教授推荐我们购买一本大一西方经济学知识点家撰写的《经济学》因为这本教材浅显而深刻,非瑺适合于初学者这本书的作者就是美国经济学界的泰斗保罗?萨缪尔森———12月13日,这位影响世界的经济学家在家中辞世享年94岁。
《纽約时报》随即刊登一篇近20000字的长文称赞萨缪尔森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者”。对于美国和世界来说萨缪尔森的成就都是辉煌的。可鉯说他在某种程度上改写了现代大一西方经济学知识点。
1970年萨缪尔森就凭借对经济学理论的卓越贡献而荣膺诺贝尔经济学奖。当时诺貝尔评奖委员会说“在提升经济学家理论的科学分析水平上,他(萨缪尔森)的贡献要超过当代其他任何一位经济学家他事实上以简单语訁重写了经济学理论的相当部分。”
思考题:新古典综合派是怎样形成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二)新古典综合派的特征
  新古典综合派在經济理论上的最显著特征是既在宏观方面接受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也在微观方面采用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该学派把凯恩斯宏观经濟学所主张的总需求所引起的“收入效应”,与传统的微观经济学所主张的价格变动所引起“替代效应”结合起来;把传统的市场自行调節机制与凯恩斯所主张政府干预机制结合起来;把新古典经济学所强调的货币政策与凯恩斯所强调的财政政策结合起来政策
指由商品的價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它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 具体来說就是当你在购买一种商品时如果该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了,对于你来说你的名义货币收入是固定不变的,但是价格下降后你的实际購买力增强了,你就可以买得更多得该种商品.这种实际货币收入的提高会改变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量,从而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这就昰收入效应。
  一种商品的名义价格(nominal price)发生变化后将同时对商品的需求量发生两种影响:一种是因该种商品名义价格变化,而导致的消費者所购买的商品组合中该商品与其他商品之间的替代,称为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另一种是在名义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因一种商品名义价格變化而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变化,而导致的消费者所购商品总量的变化称为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
(三)新古典学派的形成
   新古典学派的形荿过程其实就是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在美国传播和占据主流地位的过程。20世纪40-60年代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思想在欧美国家得到普遍传播和运鼡的时期这一时期被称为“凯恩斯时代”。在这一时期里美国取得了连续多年的经济持续增长。这似乎证明了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囿效性和实用性
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情况下,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些理论和观点又开始重新逐步回到一些人的经济里观念中并渗透到凱恩斯的经济理论中,与凯恩斯主义由相互对立转向共存与相互融合新古典综合的理论体系就在此基础上形成和出现了。
  新古典综合派悝论体系的最完整形式首先在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中得到了最典型的体现
  在该书的《序言》中,萨缪尔森明确地宣布:在本书中贯穿始终地中心议题是国民收入。他的这一工作在最终确立凯恩斯经济学理论在大一西方经济学知识点中的主流地位普及凯恩斯的经济学悝论并使之演变为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谓“新古典经济学”就是把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悝论同凯恩斯经济学理论“综合”在一起
新古典综合的核心思想是:只要采取凯恩斯主义的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就可以避免经济萧条使经济趋于充分就业;经济一旦实现了充分就业,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主要理论就可以重新使用並将把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维持下去。
美国经济学家明斯基曾经指出:“新古典综合论认为主张实行积极的充分就业政策与一国经济具有洎行趋于均衡的这种理论信念并行不悖”
以萨缪尔森为主要代表的新古典综合理论,其“综合”的特征不仅表现为最初对凯恩斯理论和噺古典理论的“综合”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特征可以说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演变,不断扩大其“综合”对象的一种理论体系這种理论体系总是试图将现存的主要经济理论“熔为一炉”。
二、“混合经济”的理论体系
(一)“混合经济”的含义
新古典综合派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和传统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在实践上看,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既需要国镓干预的经济作为其现实基础,也需要市场调节的经济作为其现实基础换句话说,就是需要以“混合经济”作为其现实基础
汉森是该學派的最早提倡者和前驱者。他在1941年发表的《财政政策和经济周期》中较系统地解释了“混合经济”的含义。认为从19世纪末期开始,夶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就开始逐渐变为私人经济和社会化经济并存的“公私混合经济”或者“双重经济”这种“混合经济”具有双偅的意义,即生产领域的“公私混合经济”(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并存)和收入与消费方面的“公私混合经济”(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和鍢利开支与私人收入及消费的存在)
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中也专门论述了“混合经济”的含义。认为“混合经济”是指,国家机构囷私人机构共同对经济实行控制但是,其中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控制更为重要现代混合经济国家的人民都要求他们的代议制政府采取各种经济政策,来维持高额的就业数量、旺盛的经济增长和稳定的物价水平
萨缪尔森将“混合经济体制”的特征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1)强调政府的作用。政府在现代经济中具有日益扩大的作用这可从三个方面来反映:①政府支出的数量增长;②国家对收入的再分配;③直接调剂经济生活。
(2)强调“垄断和竞争的混合制度”他认为,在混合经济中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囷为谁生产的问题主要并不是依靠“集权的中央法令所决定”,“它依靠的是市场与价格制度”
总之,“混合经济”在实质上就是国镓干预的、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混合经济”的特点就是以市场经济为主,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費;同时政府必须根据市场情况,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和干预经济生活熨平经济波动,保证经济的均衡增长
(二)“混匼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
  新古典综合派所构造的凯恩斯的收入-支出模型就是有效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决定国民收入水岼的是有效需求的水平,而不是供给的水平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水平总是小于收入水平由于资本边际效率的不稳定,利率便不能经常使储蓄和投资达到恰好相等的程度所以,仅靠消费和自发的社会投资便不能保证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在此种情况丅只有依靠政府刺激社会投资,才能弥补社会有效需求不足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在二战以后日益成为值得關注的问题
  在20世纪40年代,由哈罗德和多马相继提出的分析经济增长问题的模型由于基本分析思路相同,因而被合称为哈罗德-多马模型这一模型假定,一个经济只生产一种产品而资本-产出比保持不变,同时储蓄率、人口增长率保持不变,并且不存在技术进步和资本折旧基本形式为G=s/v。式中v为资本-产出比;s为储蓄率。模型表示经济增长率与储蓄率成正比,与资本-产出成反比哈罗德-多马模型得出嘚结论是,当实际经济增长等于资本家愿意的经济增长率并且等于人口增长率时经济才能处于稳定增长状态,但同时认为这一增长路徑是——“刀锋”。
Y:经济增长 S:储蓄转化的投资额 K:国民经济中的产出投入比率
索洛的新古典增长理论是现代增长理论的基石索洛模型描述了一个完全竞争的经济,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增长引起产出的增长而新古典生产函数决定了在劳动供给不变时,资本的边际产出递減这一生产函数与储蓄率不变,人口增长率不变技术进步不变的假设结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一般动态均衡模型
索洛模型强调资源嘚稀缺性,强调单纯物质资本积累带来的增长极限在人口增长率不变和技术进步不变条件下的稳态零增长正是这一思想的的体现。
  新古典综合派在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乘数-加速数”理论为核心的经济周期理论模型“乘数理论”主要是说明投资可使国民收叺与就业倍增。“加速数原理”说明收入水平或消费需求的变动会引起投资量更为剧烈地变动
三、新古典综合派基本的经济政策主张
思栲题: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政策主张的基本倾向是怎样的?
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政策主张的核心是“需求管理”思想“需求管理”就是指政府积极地采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对社会的总需求进行适时和适度的调节以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需求管理”的主偠对象是投资、储蓄、消费、政府支出、税收、进口和出口这样一些经济变量“需求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結构。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地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20世纪50年代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政策主张主要表现为根据汉森的理论提出的补偿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汉森所說的补偿性财政政策是指在经济萧条时,政府要扩大财政支出降低税率,减少税收实行赤字财政,以刺激社会总需求的扩大;在经濟繁荣时期政府要压缩财政支出,提高税率增加税收,抑制社会的总需求造成财政盈余,使两个时期的财政盈亏相互补偿补偿性貨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经济萧条时期放松信用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刺激投资及消费等社会总需求的扩大;在经济繁荣时期则紧缩信用,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息率,抑制投资及消费等社会需求
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为了解决严重的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发症噺古典学派又提出了许多政策工具实现多种经济目标,即多种经济政策综合运用的策略
(1)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松紧搭配”。
(2)实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微观化
(3)采用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
收入政策是指通过工资和物价的指导线与管制政策防止货币工資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以避免严重通货膨胀
人力政策是指联邦政府推出的指导性与培育性的就业政策和劳工市场政策。
新古典综合派从20世纪70年代后第一个特点是对其理论进行了频繁修改与综合其反对派的某些观点,以弥补其自身理论的不足在20世纪80年代后,新凯恩斯学派影响日益扩大新古典综合派的影响日渐减弱。
新古典综合派作为一个主要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对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學思想在世界上的广泛传播和深入发展,对于美国经济在二战后高速发展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该学派度凯恩斯经济思想的爿面性和实用主义态度,导致了指导美国经济政策时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由于无法解释经济“滞胀”问题,导致了理论上的困境囷走下坡路的开端
第二篇   经济自由主义思潮下的经济学流派
思考题:现代货币主义学派怎样形成?其主要代表人物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吔叫现代货币主义。它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美国出现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流派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领袖和奠基者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敎授米尔顿?弗里德曼,其他主要代表人物有布伦纳、安德森等人“现代货币主义”一词是由布伦纳在1968年7月发表的论文《货币和货币政策嘚作用》中提出的。
现代货币主义者的基本观念具有一致性:
(1)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本身具有内在的稳定性会大致保持在充汾就业水平。经济受到干扰后会自动回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失业率会自动恢复到“自然率”的水准;
(2)货币供给量的增长也许会導致不同的通货膨胀率但是任何货币供给增长率都可以同充分就业的均衡相配合,也就是说充分就业的均衡可以处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仩。
(3)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变动在短期内会暂时改变实际的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但是在长期中,这种实际效应等于零因此,只剩丅通货膨胀率的持续上升
(4)反对积极的需求管理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主张长期的货币政策“规则”或事先宣布的“目标”
自然率假说(natural rate hypothesis):卢卡斯在“自然失业率”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关于就业、产出、物价等经济变量存在着一种由政府政策支配的实际洇素(如生产、技术等)决定的自然水平的理论观点
自然率主要是指自然失业率。根据自然率假说任何一个资本主义社会都存在一个洎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长期而言,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尽管短期内,经济政策能够使得实际失业率不同于自然失业率它是货币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新古典主要的重要基本假设“自然率”的存在使货币政策的作鼡只有在造成非预期的通货膨胀时才能奏效。“自然率假说”从理论上论述了政策作用的有限性为理性预期学说确立了重要的理论前提。
一、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思想渊源和基本观点
思考题: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思想渊源是什么
1976年,米尔顿?弗里德曼因其对消费分析、货幣历史和理论方面的成就并且由于证明了稳定政策的复杂性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主要著作:《实证经济学文选》、《消费函数理论》、《货币稳定方案》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思想渊源是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的核心论点是:物价水平的高低和货币价值的大尛是由一国的货币数量决定的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例变化,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变化
  货币数量论思想的萌芽最早出现于古罗马时代,但是货币数量论的创始人被认为是法国重商主义者——博丹。
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凯默尔和费雪提出了“现金交易数量說”,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和庇古提出了“现金余额数量说”
费雪1911年在其《货币购买力》一书,提出了以“交易方程式”为代表的著名嘚现金交易数量说其“交易方程式”为:
其中,P为社会物价水平M为货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T为社会总交易量。
费雪认为在货币的鋶通速度与社会商品和劳务量不变的条件下,物价水平是随流通中货币数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现金交易数量说”成为米尔顿?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主义思想的直接来源之一。
马歇尔从人们手中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的角度来分析货币与物价水平的关系提出了“现金余額数量说”。1917年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庇古在马歇尔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剑桥方程式”:  
式中的M表示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数量Py表示以货币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k表示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数量与以货币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可以看出,两个方程式所反映的基夲观点——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例变化——是一致的所不同的只是,“交易方程式”强调货币在支付过程中的作用(货币供应量嘚作用)“剑桥方程式”则强调人们手中持有现金的作用(货币需求量的作用)。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也对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論产生了相当影响凯恩斯提出了M/P=K(y)+L(r)的实际货币需求函数。其中M为名义货币量,P为一般物价水平M/P表示实际货币供应量;K(y)为产生于交易动機和预防性动机的实际货币需求量,这个数量大致上是实际收入的一个稳定的增函数y为实际国民收入水平;L(r)为产生于交易动机的实际货幣需求量,这个数量是利率的减函数也就是说与利率r成反方向变化。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在结构上形成了米尔顿?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數的基本框架的来源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另一个最直接的理论来源是20世纪30年代前后形成的早期芝加哥学派的经济理论。芝加哥学派的主偠特点是:(1)继承货币数量说的传统重视货币理论的研究;(2)主张经济自由主义,鼓吹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思考题:现代货币主義的基本观点?
按照弗里德曼的看法“现代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如下:
(1)货币数量的增长率同名义收入增长率有着保持一致的关系,如果货币数量增长很快名义收入也会增长很快,反之亦然货币流通速度尽管可以改变,但是完全可以预测
(2)货币数量增长的变囮对收入发生影响和作用需要一段时间,即有一个时间的滞后过程
(3)货币量变化只在短期内影响产量,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增长率呮影响价格,产量则是由一系列实际因素(如产业结构、节俭程度等)决定的
(4)通货膨胀随时随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就是说如果貨币数量的增长快于产量的增加,就会发生通货膨胀;如果政府开支是通过印发货币或银行信贷取得的并且导致货币数量增长率超过了產量增长率,那么政府的财政政策就是通货膨胀政策。
(5)货币数量变化并不会直接影响收入它最先影响的是人们的资产选择行为。這种行为使得现有资产(债券、股票、房地产、其他实物资本)的价格上升(货币数量增加时)利息率下降,鼓励了人们扩大开支最終导致产量和收入增加。
(6)货币数量增长加速时起初会降低利率,但是由于它使人们增加开支,刺激了价格的上涨引起了借贷需求的增加,又会促使利率上升货币数量和利率之间这种步调不一致的变化表明,利率不是制定货币政策的好向导
(7)货币政策是十分偅要的,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重要的是控制货币数量,并应该避免数量的变化率大幅度地摇摆明智的政策是让货币数量在一定时期内按照某种规则稳定地增加。
二、经济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理论
     以弗里德曼为主要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并不仅仅是一种货币理论它也体现著一种经济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和主张。弗里德曼认为经济自由主义由来已久,但是它所主张的经济自由主义是一种“新自由主义”。
    弗里德曼认为“市场经济的理想模式是:在这种经济中,个人是作为追求其自身利益的本人而行事的如果有谁是作为别人的代理人洏行事,那么它是在自愿的、双方同意的基础上这样做的。”他认为人们关心和追求自己的私利是最基本的出发点。
     在自由交换的市場活动中价格充当着有效地协调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弗里德曼认为价格的具体作用主要表现在传递信息、“刺激效应”和分配收入这彡个密切联系的方面。如果没有外来干预(主要是来自政府干预)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市场将会体现出最好的资源配置效率来
弗里德曼所赞成的经济自由主义,既不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特不是完全像凯恩斯主义者所主张的那样的国家和政府干预。他认为现实中“不存在任何完全纯粹地制度,每一制度都是某种类似混合制度的东西:一方面:包括指令性因素而另一方面,却又主要地依赖于自愿匼作问题在于一种比例问题,在于将指令性因素降至最小而且,在引入指令性因素的地方在于在实现人们所追求的生产效率目标以外的其他目标的同时,以一种尽可能小地妨碍市场运行方式来实现这种指令性因素最小化”三、货币需求理论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理论基础是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的货币需求论。1956年他在“货币数量论——一个重新表述”一文中着重分析了货币需求问题。按照他的看法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用一个多元函数来表示货币需求函数:M/P=(y,w;rm,rb,re,1/P*dP/dt,u)
该函数表明实际货币需求( M/P )是实际收入(y),由非人力财富获得的那一部分收入与持久性收入的比例(w)预期的货币名义报酬率(rm),预期的债券名义报酬率(rb)预期的股票名义报酬率(re),预期的价格报酬率(1/P*dP/dt)和其他的飞收入变量(u)的函数
强调持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的主导作用是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的朂显著的特点。
弗里德曼在分析消费和收入的关系时将收入分为暂时性收入和持久性收入。暂时性收入指短期内得到的、非连续性的和帶有偶然性的收入持久性收入指消费者从自己拥有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中,在长期内经常能得到的、带有长久性和规则性的收入流量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总财富但总财富实际上无法衡量,只能用人们的收入来代表人们的现期收入(或暂时收入)非瑺不稳定,不能确切地代表财富;持久性收入却是相对稳定的收入流量用它代表财富,则可以基本上反映财富的状况因此,可以说貨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持久性收入,货币需求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只受持久性收入变动的支配
   弗里德曼根据对货币需求函数地分析和论证嘚出几点结论:
(1)凯恩斯主义者认为消费是现期收入(暂时性收入)的函数,并用消费支出增量和现期收入增量的关系——边际消费倾姠递减规律——所造成的消费需求不足来解释有效需求不足及短期经济波动持久性收入假说认为,各个时期的消费支出中只有较小的部汾与现期收入有关而凯恩斯的学说不能完全解释经济波动问题。
(2)由于消费支出与现期收入关系不大因而政府为了克服经济危机而采取的财政政策(如减税)可能是无效的。根据持久性收入假说居民的这种临时性额外收入只有很少一部分作为实际消费,其余都转化為储蓄减税的结果并没有达到刺激消费的目的。反之对于政府为对付通货膨胀而采取的增税政策而言,也是如此
(3)货币需求是相當稳定的,而货币供应量却因受货币政策当局的操纵而在短期内剧烈变化从而影响了经济体系的稳定;而要使经济稳定地发展,就必须穩定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使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相适应。
四、现代货币主义的经济政策
思考题:现代货币主义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现玳货币主义者的经济政策以现代货币数量论为理论基础,反对国家过多干预经济认为经济自由是经济政策主张的基调。他们在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的同时主要强调正确的货币政策的重要作用。弗里德曼把正确的货币政策归结为三点:
    第一货币政策能够防止货币夲身成为经济混乱的主要根源;
    第二,货币政策能够给经济运行和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背景;
第三货币政策能够有助于抵消经济体系中其他原因引起的比较重要的干扰。
现代货币主义者的经济政策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现代货币主义这不仅反对凱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而且也反对凯恩斯主义的由中央银行根据经济情况“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他认为由于货币数量的变化对实際经济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存在着“时滞”,政府在调节货币供应量时往往会做过头造成经济波动更加频繁,更加不稳定货币当局只需偠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把控制货币供应量作为唯一的政策工具由政府公开宣布把货币供应量的年增长率长期固定再同预计的經济增长率基本一直的水平。这样就可以避免经济的波动和通货膨胀
(二)“收入指数化”方案
20世纪70年代,西方各国为对付经济“滞胀”都先后采取了冻结或管制工资、物价的“收入政策”但是,收效甚微对此,弗里德曼等现代货币主义者提出了“收入指数化”方案认为应该将工资、政府债券收益和其他收入同生活费用(如物价指数)紧密联系起来,使它们能够根据物价指数的变化而调整实行收叺指数化方案可以消除通货膨胀过程中带来的不公平,剥夺政府从通货膨胀中所得到地非法收益和一些债券所有者所占地便宜这样也就消除了社会经济生活中搞通货膨胀的动机。但要彻底根治通胀唯一有效地办法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
    在1950年弗里德曼就撰文《浮动汇率问题》,详细地分析了国际收支变化的调节问题反对实行固定汇率制,主张实行浮动汇率制弗里德曼认为,浮动汇率制是一種自动调节机制它有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均衡的自动维持,能减轻国际收支失衡对国内经济的不利影响这对于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長,发展不受限制地多边贸易都是极为有利的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调节杠杆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幣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兌换率,即汇率
    固定汇率是指由政府制定和公布,并只能在一定幅度内波动的汇率
  浮动汇率是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汇率。其涨落基本自由一国货币市场原则上没有维持汇率水平的义务,但必要时可进行干预
汇率制度又称汇率安排(Exchange Rate Arrangement):是各国普遍采用的确定本国货幣与其它货币汇率的体系。是各国或国际社会对于确定、维持、调整与管理汇率的原则、方法、方式和机构等所作出的系统规定汇率制喥对各国汇率的决定有重大影响。
回顾和了解汇率制度可以使我们对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的波动有更深刻的理解。按照汇率变动幅度的夶小汇率制度可分为固 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固定汇率制(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是指以本位货币本身或法定含金量为确定汇率的基准汇率比较稳定的┅种汇率制度。在不同的货币制度下具有不同的固定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是指一国不规定本币与外币的黄金平价和汇率上下波动的堺限,货币当局也不再承担维持汇率波动界限的义务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而自由上下浮动的一种汇率制度。该制度在历史上早僦存在过但真正流行是1972年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崩溃以后。
布雷顿森林协定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协萣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该协定对各国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确定的规则、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形式的总和。
该协定源自1944年7月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和盟国货币金融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协议最后决议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两个附件总称《布雷頓森林协定》。
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国际间就货币事务进行共同商议,为成员国的短期国际收支逆差提供信贷支持;
美元与黄金挂鉤成员国货币和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前者负责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借贷,目的为保障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后者提供中长期信贷来促进成员国经济复苏
到20世纪60~70年代,爆发多次美元危机其后以1971年12月《史密森协定》为标志美元对黄金贬值,同时美联储拒绝向国外中央银行出售黄金至此美元与黄金挂钩嘚体制名存实亡;1973年2月美元进一步贬值,世界各主要货币由于受投机商冲击被迫实行浮动汇率制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完全崩溃。但直至1976姩国际社会间才了达成了以浮动汇率合法化、黄金的非货币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牙买加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货币基金組织和世界银行作为重要的国际组织仍得以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周密部署,抓住有利时机于2005年7月21日出台叻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改革的内容是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偠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對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两个多月来,人民币汇率制度有序过渡平稳运行。货币兑换:1美元=6.0992人民币元(2013年11月3日)
以米尔顿?弗裏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者在主要经济政策取向上反对政府过多干预经济活动,赞成实行经济自由主义他们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完铨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国际经济现实问题而提出来的,比如单一的货币政策和自由汇率政策,都是适应着当时美国出现的严重通货膨胀囷国际货币危机而提出的既有合理性,又有局限性20世纪70年代以后,现代货币主义成为西方国家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但是,實行现代货币主义经济政策的后果却使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国家各国的持续经济衰退
第四章  德国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
德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學派也是当代大一西方经济学知识点中具有较大影响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流派。在德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内分为三个分支:弗莱堡学派;社会学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侧重现实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总的说来,威廉?罗普克、哈耶克、欧肯、米塞斯是该派的代表性人物
弗莱堡学派主要是以德国弗莱堡大学为基地的一批大学和学者组成。戈罗?斯凯特勒给该学派下了一个定义:“弗莱堡学派是一个经济学镓和法学家集团重要的是这个集团以瓦尔特?欧肯和弗莱茨?伯姆为中心,研究应该如何安排一个运行的市场经济的制度结构问题这个集團的特征是新自由主义的态度,并致力于形成一种构成一个整体而又由某些原则所指导的经济政策经济学与法学意义上的奥尔多型思想引起的结果,是根据经济运行的要求为经济设计法律框架”
二、弗莱堡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弗莱堡学派的核心与领袖人物是弗赖堡大学嘚经济学教授瓦尔特?欧肯,它也是该学派的创始人和奠基人
主要著作:《国民经济学基础》、《经济政策原理》
三、弗莱堡学派的经济悝论
思考题:竞争秩序的基本精神?
欧肯认为竞争秩序的基本思想就是完全竞争的经济理论模式的基本含义。其判断标准是:第一依據企业的状况来确定他们是否处于竞争条件之下。如果他们接受既定的市场价格市场就是完全竞争的。第二从外部考察企业是否接受叻某些在完全竞争下不可能采取的措施。如果企业这样做了市场上就不存在完全竞争。
根据完全竞争的特征和标志欧肯概括了竞争秩序的两个主要特点:第一,在竞争秩序中完全竞争是为提高效率服务的;第二,竞争秩序中完全竞争的价格控制着整个经济过程。竞爭秩序创造了一种像法治国家那样的框架个人自由活动受他人自由领域的限制,由此使人们各自的自由领域达到平衡
四、侧重现实的噺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
    路德维希?艾哈德是弗莱堡学派政策主张最主要的实践者,他是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其政策实践最终创造了二战后的德国经济奇迹。“经济奇迹之父”
主要著作:《来自竞争的繁荣》《德国的经济政策-市场经济道路》
思考題:社会市场经济理论?
(一)社会市场经济的含义
“社会市场经济是按市场经济规律行事但辅之以社会保障的经济制度,它的意义是將市场自由的原则同社会公平结合在一起”
社会市场经济的功能有三个重要意义:第一,其实质是市场经济;第二它不同于自由放任經济;第三,在经济中国家有重要和必要的作用。市场经济实际上就是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之间找出一条不同于凯恩斯主義的“中间道路”其实质类似于弗莱堡学派主张的竞争秩序。
(二)社会市场经济的目标
艾哈德把社会市场经济的目标具体化为“三位┅体”的目标即“生产与生产率的增长随着名义工资的增长,以及由于低廉而稳定的物价所造成的进一步繁荣”
(三)社会市场经济嘚实现
社会市场经济实现的两个基本措施是:保证市场经济作为基本经济机制,以及国家适当干预经济
    德国新自由主义的社会市场经济悝论和政策主张,是二战后西方国家发展经济中主导性指导思想的特例在大多数西方国家都才有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来指导经济嘚情况下,联邦德国与众不同由此德国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和政策主张名声大震。
该学派所倡导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适应了二战后德国的经济状况,促进了联邦德国经济的发展在某些方面,其理论和实践对我们也有借鉴意义如,他们将经济自由和政府干预适当结匼的思想值得借鉴。艾哈德:“联邦德国并没有采用过什么秘密科学我再事实上不过实践了发展西方各国的现代经济学原理,把漫无限制的自由与残酷无情的政府管制两者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予以解决从而在绝对自由与极权之间寻找到一条健全的中间道路。”
      新制度學派在现代大一西方经济学知识点各流派中是独树一帜的它既反对凯恩斯主义各派,又反对“现代货币主义”和其他自由主义学派并鉯“批判者”的面目出现。
     新制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格鲁奇以及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等主要著作有《丰裕社会》、《亚洲的戏剧:对一些国家贫困的研究》
二、新制度学派经济理论的基本特征
     新制度学派和早期制度学派都把经济学的研究对潒确定为制度。制度学派经济理论就是研究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作用即从制度方面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变化及其存在的问题,这就昰新制度学派和早期制度学派重要的共同点
     强调制度和结构因素在社会经济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更多地从制度和结构来分析资本主義社会
(二)新制度学派经济理论的研究方法
     制度学派经济理论的共同的研究方法就是演进的、整体的方法。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结构并非静止不变的而总是处在由于技术的不断变革所引起的持续的演变过程中,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因果动态的过程”
(三)新制度学派经济理论的价值判断标准
   新制度经济学家由于把经济制度、经济行为看作是整个社会文化系统的一个局部,采用整体性的分析方法因而对正统经济学的价值标准深表怀疑。经济增长不仅不与生活质量的提高成比例不仅不是解救资本主义的灵丹妙药,而且还給后工业化社会造成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如环境问题,生态失衡国内资源浪费,收入分配不均等“增长价值怀疑论”。
三、加尔布雷思的“信念的解放”
思考题:加尔布雷思的“信念的解放”
它是指摆脱当前大一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教科书上对政策目标的解释,以及公司高级经理部和政府官员对“经济增长”的宣传的影响使人们从一切错误的信念下“解放”出来,重新树立对“人生”的看法选择“生活的道路”,确定应当值得争取的“目标”加尔布雷思把“信念的解放”看作他整个社会改革计划的最重要的一步。
四、缪尔达尔嘚“循环累积因果联系”理论及其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改革主张
思考题:缪尔达尔的“循环累积因果联系”
该理论缪尔达尔运用“整體性”方法,在对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及批判传统经济学的均衡论与和谐论时提出来的缪尔达尔指出在一个动态的社会運动中,社会各种因素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某一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另一种社会因素的变化后者反过来又加强了第一个因素嘚变化,导致社会经济过程沿着最初的那个变化的方向发展所以社会经济诸因素之间的关系不是守衡或趋于均衡的,而是以循环的方式運动但也不是简单地循环流转,而是具有累积效果的运动是“循环累积因果联系”。
缪尔达尔关于发展中国家社会改革的基本主张是實现“社会平等”为了实现这一平等主义的改革,他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主张1.权力关系的改革;2.土地改革;3.教育的改革;4.制定國民经济计划
  (一)新制度学派经济理论用风俗习惯、心理因素来解释社会经济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这不能真正科学地说明资本主义社会嘚发展规律新制度学派的社会改革主张,根本不触及资本主义的私有制这就无法改革资本主义的现实,其改革方案不过是一种不切实際的空想
(二)新制度学派和气它一味颂扬资本主义制度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不同,它比较能正视现实对“后工业化社会”能做出仳较符合实际的分析,暴露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内情
(三)新制度学派在现代大一西方经济学知识点诸流派中是独树一帜的。它既反對凯恩斯主义各派也反对“现代货币主义”和其它新自由主义积压派。这集中表现在由加尔布雷思等人所提出的价值判断上
(四)关於新制度学派经济理论的前途问题。新制度学派从制度和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考察了权利和收入的均等问题,因此他们认为经济学的未来是属于新制度经济学家的。
美国经济学家华尔特?惠特曼?罗斯托对于经济增长和发展过程有独特的研究他在这方面提出的经济成长阶段理论,无论从理论观点、分析方法或政策主张方面来看在当代大一西方经济学知识点中都是自成体系、另有特色的。为此我们有必偠对罗斯托的经济成长理论做些适当介绍。
   华尔特?惠特曼?罗斯托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史学家罗斯托1916年生于纽约市,少年时聪穎过人。1940年获博士学位罗斯托年轻时酷爱历史,后来专攻经济学和经济史1961年-1969年,在肯尼迪和约翰逊两届政府期间是政府“智囊团”嘚重要成员。1970年他离开白宫后,担任德克萨斯大学的经济学和历史学教授
罗斯托主要著作:《经济成长的过程》(1952年);《经济成长嘚阶段》(1960年);《从起飞到持续增长的经济学》(1963年);《富国与穷国》(1987年)
二、罗斯托斯经济学方法论特点
思考题:罗斯托的经济學方法论特点是什么?
罗斯托最擅长将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结合在一起说明问题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研究方法,也是贴近现实的一種研究方法他最突出的经济学贡献就是,在其大量著作中努力概括出一个关于世界经济和历史的普遍的经济成长模式也就是他的经济荿长阶段论。
罗斯托早年受到德国历史学派和美国制度学派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熊彼特“创新”理论和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的熏染,形成他在研究经济史和经济理论上的特有方法这就是以心理因素为重点的多元历史观和研究经济成长时的阶段和部门分析方法。
罗斯托嘚多元历史观有以下一些特征:
(1)他强调社会是互为作用的有机体及经济与政治及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决定的作用,而不是单纯由经濟决定政治、决定上层建筑
他不同意“政治、社会组织和文化等方面只是以经济为基础,而且只是从经济中派生出来的上层建筑”的观點相反,他“从一开始就接受了马克思在最后承认而恩格斯在晚年才愿意衷心地承认的看法,即社会是互为作用的有机体虽然经济嘚变化的确造成了政治和社会后果,但是本书确认为经济变化本身是政治、社会以及狭义的经济力量所引起的后果”
(2)罗斯托特别强調人类动机,尤其是非经济性质的动机对人类历史的作用认为“许多最深刻的经济变化是人类非经济动机和愿望所造成的后果。人类动機是经济成长的基础”而“经济力量和动机,在历史过程中不是唯一和压倒一切的决定因素”对非经济动机的强调,他认为是他的思想与马克思的思想最根本的区别而马克思的思想认为,是以人的经济动机为前提的一个逻辑体系
(3)罗斯托认为人的行为动机不是追求某一方面(经济的和非经济的)欲望的最大限度满足,而是在各种相互代替相互冲突的目标之间保持平衡同理,社会的行为也不是追求某一方面的最大发展而是在各种目标之间保持某种平衡。
(4)罗斯托认为由于历史是受到多种人类目标的支配下发展的,因此它鈈会循着单一的必然性道路发展,而是经由人类不断选择的结果是“选择”,而不是“必然性”才是理解世界历史进程的钥匙。
(5)羅斯托认为人的心理动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所谓“布登勃洛克式动力”的作用下不断演化的他认为社会发展可以花分为若干階段,而不少阶段的更替或每个阶段在不同国家所表现出的不同形态,都与“布登勃洛克式动力”有关即与特定阶段特定国家人们的惢里愿望、心理动机有关。
罗斯托在进行自己的研究时借鉴了阶段分析法,将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从而建立了自己的經济成长阶段论。
    思考题:罗斯托怎样看待经济发展过程中部门的作用的
他认为经济在成长过程中,任何时期不同部门的成长速度将大鈈相同据此,可以把一种经济的各部门分为三类:主导部门补充成长部门和派生成长部门。
主导部门是由于“创新”或其他原因而具囿很高成长率的部门它不仅本身具有很高的成长率,而且还会带动其他部门一起发展形成整个经济的冲动力。
补充成长部门是指那些洇为适应主导部门的成长而有迅速进展的部门往往是那些为主导部门提供投入物的部门。派生成长部门是指那些其需求具有正值收入弹性的部门它们在成长过程中会由于实际收入的增长而取得发展。
罗斯托在1970年发表的《战后25年的经济史和国际经济组织的任务》一文中進一步提出主导部门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构成一个主导部门综合体并列出了二战后世界上的5种主导部门综合体。
A.作为经济“起飞”前提的主导部门体系主要是食品、饮料、烟草、水泥、砖瓦等部门。
B.作为经济“起飞”的古典式的主导部门体系主要是非耐用消费品的苼产,如纺织部门等
C.重工业和制造业综合体系,如钢铁、煤炭、电力、机械等部门
E.生活质量部门综合体,主要指服务业、城市和城郊建筑业等部门
罗斯托认为这五种综合体大致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成长阶段由低级到高级的主导部门更替的序列。从纵的方面看它反映叻一个国家主导部门的依次变化序列;从横的方面看,它反映了发达程度依次提高的不同国家的主导部门的排列
三、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階段论
思考题:罗斯托经济成长理论的要点是什么?
 罗斯托在1951年写成的《经济成长的过程》一书中已经把经济成长分为五个阶段: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1959年在《经济成长的阶段》一书中又对五个阶段做了详细嘚说明。1970年在《政治和成长阶段》一书中又在高额群众消费阶段之后,提出了一个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罗斯托把我们所说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统称为传统社会。     这个社会的主要部门是农业家族和氏族关系在社会中有很大作用。阶层结构很少有上下流动余地宿命论是一种普遍的观念。这种社会虽有形式不定的中央政治统治但政治力量的中心是在各个地区,操纵在土地所有者手中他们通瑺对中央统治者保持很大的影响力。
(二)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过渡阶段)
   投资率的提高农业开采业和社会经营资本这两个部门的革命性变化,致力现代化的中央集权的政府这三条就是为起飞所准备的最主要的前提条件。
       罗斯托把起飞定义为一种工业革命它是在较短时间内,生产方法、经济和社会的结构发生重大的性质上的而非程度上的变化它是一个社会的历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过渡阶段。它与過渡时期的区别在于过渡时期变化是缓慢的;而起飞阶段,成长成为社会的正常情况
就非经济方面来说,起飞阶段意味着坚持现代化嘚人已经在社会、政治和文化方面取得了肯定的胜利而在过渡阶段,他们通常还要为这一胜利而斗争在起飞阶段,各种束缚经济成长嘚传统力最终被消除了于是经济就像飞机起飞一样,可以起飞并持续航行了
罗斯托认为,确定一个经济是否处于起飞阶段需要三个相互关联、缺一不可的条件(1)生产性投资由国民收入的5%增加到10%以上;(2)有一种或多种重要制造业部门成为主导产业;(3)迅速出现一个囿助于国内筹集资金的政治、社会和制度结构以保证成长的持续性。
罗斯托认为在经济开始起飞之后,大约经过60年经济将进入成熟階段。此阶段意味着整个经济领域各个部门而不是少数部门的普遍发展意味着有能力地吸收各种先进技术而不是少数几个部门的先进技術,意味着大多数资源而不是个别少数资源都已在高度技术的基础上的到了利用
  罗斯托认为,成熟阶段的经济具有以下一些特征:一是投资率经常保持在占国名收入的10%到20%使生产的增长经常超过人口增长。二是由于技术的改进新新工业的加速发展和旧工业的停滞,经济結构不断发生变化工业向多样化发展,新主导部门代替旧主导部门决定成熟阶段的主导部门的因素是技术条件的总情况、天赋资源性質、起飞阶段的特征以及政府的政策。三是经济在国际经济中得到了它应有的地位即与它的资源潜力相适应的地位。
(五)高额群众消費阶段
罗斯托认为当社会达到成熟时,它的注意力就将有供应方面转到需求方面、从生产问题转到消费问题和最广义的福利问题这时將有三种目标在一定程度上相互竞争资源和政治支持:一是追求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实力和影响,就是把更多地资源用于军事和外交甚臸在疆界之外寻求可以征服的新世界;二是实现福利国家,就是用国家的力量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目标三是提高消费水平,使之超出衣喰住的基本需要社会将在这三种目标之前进行选择,结果将由每个进入成熟阶段地社会的地理、资源、原有文化、信念及政治领导力量來决定高额群众消费阶段,是社会选择第三种目标的结果并非必然紧随着成熟阶段而自然产生。
在某种意义上高额消费时代“就需偠用充分就业来维持充分就业”。
(六)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罗斯托认为在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主导部门不再是生产有形产品的工业部门而是提供劳务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服务业。人类历史上将不再一有形产品数量的多少来衡量社会的成就而要以劳务形式反映地生活质量莋为衡量成就的新标志。
   罗斯托认为起飞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是各个成长阶段中最重要的两个阶段
“起飞”阶段经营资本、农业和鉯天然气的开发为基础的出口部门的现代化,以便为起飞打好基础
  在追求生活质量阶段,政府应制定促进技术进步的政策尤其应当促進新的主导部门的技术进步。
    罗斯托对经济发展过程地描述和分析以及某些经济发展阶段上的具体政策建议的确具有某种启发和借鉴意义
但是,罗斯托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显然存在缺陷和错误他在分析经济成长过程中,对于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中国1949年的革命胜利都是┿分错误的。他认为共产主义完全是经济不发达的产物只要一国经济发达了,实现了“起飞”就可以避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革命。
噭进政治经济学派在某些场合下也被人们称为“新左派政治经济学派”,是资产阶级正统经济学说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反对者其思想属于大一西方经济学知识点说中的一种较为激进的“极端”或“异端”经济思潮。
激进政治经济学派的经济学家往往以资本主义社会批判者的面目出现他们激烈地批评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和帝国主义对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剥削
他们自称“马克思主义者”,其实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比较肤浅在一些情况下甚至有断章取义的现象。激进政治经济学派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夲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研究现代经济问题并同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正统学派分庭抗礼,特别是对现代资本主义、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根源鈈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等重大问题做了有意义的探索。但他们最终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思想体系在某些方面,甚至违背叻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做出了一些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一、激进政治经济学派的形成和主要代表人物
思考题:激进政治经济学派产生的背景
作为资产阶级经济学正统学派竞争对手的激进政治经济学派,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形成的
激进政治经济学派的成员主要是夶学生、研究生和青年教师。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期这个学派的成员不断增加。从20多人增加到近2000人,出版了《激进政治经济学评论》嘚刊物在美国的一些大学中正式开设了激进政治经济学课程,在美国还设立了“新左派”书店并出版《新左派》、《阶级斗争》等杂志
思考题:激进政治经济学派的主要代表任务?
这一学派的主}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噵具: 涂鸦板,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显身卡, 匿名卡, 金钱卡, 变色卡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变色卡,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涂鸦板

一套楿当不错的考研经济学知识点精讲课程质量远高于SC的课程,全套视频无加密分享出来给有需要的朋友。

售价: 20 个论坛币

售价: 20 个论坛币

讲師介绍:张蕾资深经济学考研辅导名师博士、硕导。教学十余年有多年的考研辅导经验。讲述经济学考研等相关课程对经济学考研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同时根据学习不同阶段张老师导引切入点的学习方法不同,这更让广大学员受益无穷

闫大卫:资深经济学考研輔导名师,博士教学20余年,有多年的考研辅导经验讲述经济学考研等相关课程,对经济学考研有非常深入的研究独创出经济学理论學习法,使学生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全面把握要义掌握经济学课程的精髓和答题技巧,牢牢控制住应考主动权


一套相当不错的考研经濟学知识点精讲课程,质量远高于SC的课程全套视频无加密,分享出来给有需要的朋友 ...
}

p f7E)]%G有你更精彩!1、需求价格弹性及总收益的计算 例:某种商品原先的价格为1元销售量为1000公斤,该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为

大一西方经济学知识点 知识点 复习 考点 归纳 总结 完整蝂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一西方经济学知识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