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时期老百姓买的房子为什么新中国政府要给予保护?理由是什么?

中国各阶段转型时期的历史特征是高考常考的内容,今天给大家整理了具体知识点,一起学习哦!

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时期;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对真个中国古代文明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2、经济上: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家庭为能为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国古代经济的典型形式;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商业在先秦、秦汉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3、文化上:在学术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基础;

4、文学上:《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5、科学上:形成了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

二、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隋唐(公元581年~公元907年)、宋元(公元960年~公元1368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时期。

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在魏晋南北朝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在隋唐和宋元得到继续发展,隋唐形成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证制度的成熟,在此基础上,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

2、经济上:魏晋时期北方的农耕经济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隋唐、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海上和陆路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

3、文化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的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宋代,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市民阶层队伍扩大都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三、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的转型——明清。明清(1368~1840年)是中国古代文明走向衰落并逐渐向近代文明转型的时期。

1、政治上: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空前加强,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正在走向衰落。

2、经济上:一方面,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工场,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发展缓慢,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3、文化上:一方面,传统文化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兴起,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项了新的成就,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地抨击。

4、对外上:实行闭关锁国,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政治总特征: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达到顶峰,迅速走向没落;

经济总特征:封建经济高度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因受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而发展缓慢。

思想总特征:理学作为主流学派,极大限制了读书人的思想,使人因循守旧,到明朝后期出现西学东渐,思想文化专制严重,陈腐的理学体系仍占据统治地位 面对现实,人们要求冲破理学束缚,追求个性,倾向于经世致用和反对专制集权的新的思想体系逐步形成。

阶级总特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总之: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四、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1840~1894年)是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1、政治上: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另一方面,中国军民不断反抗外国侵略。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大量了近代企业的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3、生活上: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礼仪受到冲击。

4、思想上: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要求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五、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1894~1919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舞台上都异常活跃。

1、政治上: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

2、经济上: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形成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

3、思想上: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精神,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4、生活上: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

六、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1919~1949年)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及其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

1、政治上: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逐渐走向成熟,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国共两党的关系影响了中国的政局。

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继续曲折发展,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遭到了摧残。

3、思想上: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4、生活上: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物质生活、交通通讯事业、影视事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发展迟缓。

七、民国时期中国的时代特征

民国时期作为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一个特殊时期,无论是社会结构,还是社会运行机制(包括社会生活等)都在急剧地发展、变化着,是这段历史的总态势和总特点。诚然,由于民国时期中国所处的特殊的历史背景,中国社会在其转型过程中,呈现了如下几个特征。

第一、社会的“沉沦”与社会的“进步”共生。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始终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中国社会这种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沉沦”与“进步”共生的发展态势。1911年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君主专制王朝,但并没有结束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民国成立后的38年中,从某种程度上看,中国在“半殖民地”的泥潭里越陷越深。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入侵后,中国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地位。一部民国史,实在是一部中国社会的沉沦史。

然而,帝国主义的侵略并没有能完全阻止中国社会向现代转型的步伐。在与帝国主义抗争的过程中,中国开始走向世界。封闭型的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被打破,中国被迫开始了痛苦的现代化历程。在中国逐渐融合于世界的过程中,封建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民国成立后的38年,中国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封建势力遭到严重的冲击,中国在一步步走向半封建性或半资本主义性社会。一部民国史又实在是一部封建势力的削弱史和一部资本主义的成长史。

一方面由于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中国社会在一步步沉沦;另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奋力抗争,中国社会在一步步转向现代,“沉沦”与“进步”共生,是民国时期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大特征。

第二、“传统”与“现代”两种生活方式并存。民国时期,是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时期。这一特点反映在社会层面上,则致使中国民众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出现了“新”“旧”并存的局面。

一方面是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城市在不断涌现,另一方面是广大的农村,依然保持着传统的风貌。在衣着上,既有西服革履者,也不乏长袍马褂者。在饮食上,当一些新派人物在品尝西点西糕时,更多的人仍不懂面包为何物。在居室上,当西式洋房矗立在城市的街头巷尾时,更多的民居仍是传统的青砖黛瓦。“传统”与“现代”两种生活方式并存,是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另一特征。

第三、多重统治区域的分立,使中国社会在转型过程中呈现了多形式、多线条的发展姿态。

民国时期,中国政局多变。无论是北洋军阀统治,还是国民党统治,中国实际上都未真正统一过。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各军阀拥兵自重。在其各自所辖范围内,军阀们往往以自己的意志影响着辖区的发展。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社会发展的态势更为复杂。由于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中国出现了互相分立的三个区域,即中国国民党统治区、中国共产党开辟的革命根据地和日本侵略者占领区。

这是三种完全不同性质的区域:在国统区,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日本占领区,完全是殖民地社会;在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则具有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由于统治区域性质的差异,各统治区域社会发展也呈现了不同的状态。在国统区,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多重压迫,社会发展极其缓慢;在日本占领区,由于尖锐的民族矛盾,社会在变态发展;在各革命根据地,由于共产党实行反帝反封建政策,社会发生了飞速的发展。中国社会在多重统治区域内,呈现了多种发展态势,这是民国时期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又一特征。

★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影响。

1、政治方面:限制袁世凯独裁,反对袁世凯复辟。影响:民主共和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企图。

2、经济方面:兴办实业。影响:“实业救国”成为社会主要思潮之一;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3、文化方面:发起新文化运动。

4、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

八、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有成就,也有教训。

1、政治上:建国初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破坏,人权遭到践踏。

2、经济上:1956年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文化上:与军事和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较快,文化建设受到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教训巨大。

4、生活上: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服装体现了强烈的时代色彩。

九、改革开放新阶段——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至今)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突出的时期。

1、政治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一国两制”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外交领域成就突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2、经济上: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从范围上不断扩大,从层次上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3、思想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

4、文化上: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

}

据媒体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将于下月访问英国。英方原本安排特朗普参观英军最新航空母舰“伊丽莎白女王”号.但由于仍未在航母上部署舰载战斗机!英方担心这会招致特朗普的嘲笑,故最终取消有关计划;

虽然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的建造已经完成,但是其海试工作一直比较坎坷。之前还一度传出在海试工程中;螺旋桨的传动轴出现断裂事故;最终返回母港进行大修,此外!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的舰载机问题,也是一个老大难!因为英国已经丧失了舰载机的研发能力,英国航母的舰载机将所有的赌注都压在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发的F35B战机上。

作为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英国皇家海军曾经是其称霸世界的一个重要砝码,而且其航母在二战时也表现可圈可点!在舰载机方面!英国曾研发国著名的鹞式垂直起降战机,这款战机还被美国海军陆战队采购!装备到其两栖攻击舰上.但是风水轮流转。目前英国已经基本失去了其锋利的利爪了,

事实上.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仅仅是大英帝国海军衰落的一个缩影!另外一个典型代表就是大名鼎鼎的45型驱逐舰.这款军舰目前是英国海军的主力军舰.其服役时间比解放军现役的052D型驱逐舰还要早,但是到现在。这款军舰一度因为动力问题!在其母港趴窝到现在.

据去年年底英国《》报道!正在波斯湾执行任务的英国“钻石”号驱逐舰因动力系统故障!提前结束部署,返回朴茨茅斯港进行维修,至此!英国全部6艘45型(“勇敢”级)驱逐舰全部因动力系统故障返港维修.英国皇家海军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将没有驱逐舰可用。

其实这说到底还是要扯到晚清时期;毕竟旧中国的主要武器装备和晚清时期的杂乱程度还真的是半斤八两。我们先来看看晚清时期是怎么样决定步枪的口径的!首先其实晚清时期处于枪械发展的上升期。而口径变化也较大!而清朝购买的武器也五花八门.有英吉利制(英国)法兰西(法国)单鹰国(德国)双鹰国(奥匈帝国)而武器口径的跨度也由11mm到6.5mm不等,但是基本上有集中使用。所以补给还算的上方便;

而清朝政府和北洋在早期协议的武器口径为自产的6.8mm而不是后世的7.92mm!那是因为经过统计.大口径枪支在威力上要优于小口径枪支,但是在精度上有所不足.而以日本为例的小口径枪支又因为威力不足.而不能以一发毙敌。最后决定自产6.8mm口径;而且当时的中国除了步枪外!并没有特别多的装备了德制武器。反而是英法两国的比较多;但是后来因为委员会步枪(汉阳造)的优异性能。所以其他口径的枪支较为减少;

}

中国人民之困苦,至今日而极矣!

以言农人,则血汗所获,尽供兵匪之掠夺,预征特捐,有加无已,终年辛苦,不得一饱,鬻田卖牛,浸成失业,此犹侥幸者也。至如直、鲁、豫、京兆等省区之农人,则兵匪所过,村里为墟,老弱死于沟壑,壮者多被俘掳,男为牛马,女被奸淫,其或能逃出虎口,幸保余生,亦不过惶惶如丧家之狗,不操下贱之业,即作他乡之鬼而已。

以言工人,则终日劳作,所获仅能苟延生命,既无余资,又鲜保障,平时日日有失工之虞,灾患一至,不免沦于流氓之列,此时欲商无资,欲耕无地,不降为苦力,以逐渐消耗其生命,则直成饿莩而已矣。

以言商民,则外被洋商售卖洋货、贩运土货之压迫,内受大小军阀土匪苛捐重税及明抢暗索之剥削,鲜能获什一之利,而频蒙亏本之灾,驯至小资生意,不堪损失,倾家荡产,比比皆是。

以言知识界,则教者恒以薪金久欠,徒忧哺啜而不能传其智能;学者每以匪患兵灾,断绝资斧,而无以进其学业,加以百业凋敝,虽属聪明才智之士,难免彷徨失业之忧;至于直、鲁、豫各省年年烽火,学校关闭,小学教员沦为苦力,青年学生,多成饿莩,更无论矣。

其他如各省军阀部下之军人,则多数本系农人、工人为求生计而投军者,然而投军之后,不但生计仍无可托,且为野心军阀驱而置诸死地,大好热血,不用以靖国难,救人民,乃徒以受军阀豢养之故,反用以屠杀人民,为军阀争功名求富贵,世间惨事,敦有过于此耶!

至于经营工业之企业家,在从前固为社会上之富裕者,然至今日,则销场不佳,利益全无,工厂停闭,成本呆滞,即或勉强开工营业,而困于苛税勒捐无法支持,则不投降于军阀,而乞灵于洋商,不但事业已非我有,资本且丧失大半矣!

总而言之,居今日之中国,除少数军阀官僚买办财阀之外,全国人民,入则有老弱待哺之忧,出则无立业谋生之地,行则逢掳身丧命之变,居则罹举家冻馁之祸,灾害深于水火,困苦甚于倒悬,凡此皆帝国主义之侵略,及卖国军阀之窃权所致也。

帝国主义在经济上之侵略,其剥削之巨,岁辄万万,数十年来,未尝或息也。迄今中国之人民膏血已尽,仅有皮骨,彼为债主,我为债户;彼不劳而坐获,我终日充牛马,彼为经济的主人,而操命令指挥之全权,我为经济之奴隶,而居被驱使之地位。

帝国主义在经济上剥削中国之不足,更在政治上利用万恶之卖国军阀,造成笔难尽述之罪恶。帝国主义者,既使军阀窃取政权,又使军阀盗卖国家;既使军阀永演阅墙之争,令吾民受尽兵刀之苦,更嗾使军阀压迫革命运动,欲吾民永无自决之日;既使军阀式的政治发生土匪,更使土匪变成军阀;军阀生生不已,人民困苦无穷,以军阀为刀俎,以吾民为鱼肉,如此则无怪乎中国农民不能安于乡,工人不能安于市,商民不能安于行旅,知识界不能安于校舍,军阀下之军人,恒辗转惨死于连年之内战,甚至经营工业之企业家,亦惴惴一日不能安其生也。

帝国主义侵略之程度日益加深,军阀之暴虐日益加甚,则中国全国人民之困苦,自然日益加重。

近者北方军阀混战经年,北京政府已不存在,我中国中部及北部人民,不但无好政府,而且亦无恶政府;不但无从减少既有之痛苦,亦且无法减轻新痛苦增加之速度;继此以往,指顾之间,不难使数千里土地,变为荒墟,数万万人民,化为虫沙,岂但政治的及经济的奴隶而已。

本党丁此时机,熟察前因后果,深知中国人民困苦之根本原因,在帝国主义及其工具卖国军阀,深知目前中国之唯一需要,在建设统一政府。统一政府成立,则外足以抵抗帝国主义之恫吓压迫,内足以绝军阀之祸国殃民;统一政府不成立,则外祸益烈,内乱益甚,中国人民之困苦,亦将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中国人民将无噍类矣。

本党从来主张用和平方法,建设统一政府,盖一则中华民国之政府应由中华人民自起而建设,一则以凋敝之民生不堪再经内乱之祸,故总理北上之时,即谆谆以开国民会议解决时局号召全国。敦知段贼于国民会议,阳诺而阴拒;而帝国主义者,复煽动军阀益肆凶焰,迄于今日不特本党召集国民会议以谋和平统一之主张,未能实现,而且卖国军阀吴佩孚得英帝国主义之助,死灰复燃,竟欲效袁世凯之故智,大举外债,用以摧残国民独立自由之运动。帝国主义者复饵以关税增收之利益,与以金钱军械之接济,直接帮助吴贼压迫中国国民革命,间接即所以谋永久掌握中国关税之权,而使中国经济生命,陷于万劫不复之地。吴贼又见国民革命之势力日益扩张,卖国借款之狡计势难得逞,乃一面更倾其全力,攻击国民革命根据地,既勾结匪徒,扰乱广东,又纠集党羽,侵入湘省,本党至此,忍无可忍,乃不能不出于出师之一途矣。

本党敢郑重向全国民众宣言曰:中国人民一切之困苦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故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之建设永无希望,而中华民国唯一希望所系之革命根据地,且有被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联合进攻之虞。

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为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铲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本党为民请命,为国除奸,成败利钝,在所不顾,任何牺牲,在所不惜。本党惟知遵守总理所昭示之方略,尽本党应尽之大职,宗旨一定,死生以之。愿全国民众平日同情于本党之主义及政纲者,更移其平日同情之心,进而同情于本党之出师,赞助本党之出师,参加本党之作战,则军阀势力之推倒,将愈加迅速,统一政府之建设,将愈有保障,而国民革命之成功,亦愈将不远矣。

中国人民自由解放万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民政府时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