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传导耳机什么牌子好插到电脑上有像耳鸣一样的声音,但是一摸到电脑金属部位就没有了,一松手就又有了。。

抱歉!页面无法访问……

  • 网址有错误>请检查地址是否完整或存在多余字符
  • 网址已失效>可能页面已删除,活动已下线等
}

如今的我们早已成了低头一族,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人流大潮中基本都是拿着手机平板的人,平时工作太忙,大家更愿意利用这点时间来放松一下身心,然而如果你时不时看新闻,就会发现一些低头看手机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新闻。除了低头族,在这方面还有一群人,就是耳机党。头戴耳机,放着劲爆的音乐,却没听到后面车发出的喇叭声,导致出现意外。以上的新闻经常会在网上看到,所以,在追求音质方面如果能再注意安全,就更上一层楼了。这样的产品其实如今市面上已经有了,就是传说中用了军方骨传导黑科技的骨传导耳机。它们一般采用双耳开放的设计,这样,能让用户对周围环境保持警惕,更加安全。笔者这次体验的AfterShokz 韶音 AS600就是一款骨传导运动耳机。

早期骨传导多应用于军事方面,影视剧里经常可以看到士兵戴头盔通话,骨传导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通话过程中能及时了解周围的动静,在通话方面又能降噪,清晰传送声音。现在,骨传导除了军事应用,在医疗方面尤其是生产助听器方面也大有建树,如今更是将这一技术应用在了我们常用的运动耳机上,将这一技术更大范围的进行了普及。说起这项黑科技,从原理方面来说其实并不陌生,我们通常挠下头皮是不是觉得可以听到声音,咀嚼硬一点的食物时是不是有骨头传来的声音,这些其实都是利用了骨传导的原理。 它不需要空气传导,而是通过颅骨传到听觉中枢。那么,骨传导耳机又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不同体验呢?

笔者拿到的是AfterShokz韶音最新推出的专业运动耳机Trekz Titanium ,笔者拿到是trekz mini版(包装盒左上角有标志)。透明的包装盒盖可以清楚的看出AS600的样子和颜色,盒子侧面的场景图准确的表达了它是运动耳机的产品定位。迷你款有三种颜色(页岩灰、薄荷绿、糖果粉),笔者拿到的是糖果粉。

官方介绍mini系列更适合女士或者孩子戴,而男士建议用trekz(两者价格是一样的),从上图可以看出,标准款要比mini款在头围方面要大一些,难怪笔者戴着觉得有点小,看来这款产品在产品设计方面还是蛮人性化的。

AS600的开启方式为顶开抽拉式,拉出的盒子里会看到粉色的耳机被固定在盒子上,其他附送的配件则全部在盒子底部。

全部配件:收纳袋,两书(说明书、上手指南)一卡(保修卡),耳塞及耳塞收纳盒,调整头围用的硅胶卡子,充电数据线。

★与常用耳机的对比(外观)

笔者平时用的最多的就是魔调M100蓝牙无线耳机了,使用时间1年多,从体积来看,韶音trekz AS600 mini整体比魔调100更加小巧。魔调M100净重为72克,而韶音trekz AS600 mini连它的一半都不到,只有34克。魔调M100的功能能操控部分都设计在了耳罩的面板部分,而韶音trekz AS600 mini则是将按键分在了左耳耳机面板和右耳后挂部位。从实际使用习惯来说,笔者觉得魔调的面板式设计更胜一筹,希望韶音trekz AS600 mini能将按键也集中在左右耳的面板上,可以增加一个四维按键,这样像切换EQ时会更方便一些。

魔调M100的折叠方式是固定方向折叠,即使收纳后也比现在的韶音trekz AS600 mini展开状态要大一些,而且它是由螺丝固定折叠关节处的,经过笔者1年的使用,因为汗渍的缘故,螺丝早已生锈。而韶音trekz AS600 mini则为一体化设计,没有一颗螺丝,整体为IP55防水等级,汉水和雨水均不会拿它怎样。

更重要的一点是,韶音trekz AS600 mini的后挂是钛合金材质,可随意拉扯,而且还有金属记忆,无论怎么拉扯,还是会保持原本的状态。通过动图可以看到,怎么蹂躏它都没事。

和其他无线式蓝牙耳机一样,韶音trekz AS600 mini也采用了后挂式设计,后挂式设计可以更好的贴合耳朵的弧度,固定效果也更牢固一些。

莫名地觉得有种至尊宝即将戴上它变身为大圣的感觉,此刻,只想着愿把它戴上,带我去寻找音乐国度里化身为音乐精灵的仙子。

在左耳的面板上集成了多功能键,它的用法比较简单,主要控制音乐和通话。听音乐时在音乐播放状态下,单击多功能键即可暂停音乐,再单击恢复音乐。如果是想要跳曲,双击多功能键即可。每步操作都伴随“嘟”的一声短提示音。在音乐暂停时,按住多功能键2秒,这时会出现英文女声提醒“voice dial”,进入语音拨号功能。笔者手机安装了灵犀语音助手,切换后直接出现语音界面,直接说给谁拨电话即可。如果双击,会直接重拨上一次通话。除此之外,和听音乐操作差不多,当有来电时,单击多功能键即可接通来电,通话完再单击即可结束通话,如果遇到不想接的电话,按住多功能键2秒,就可以拒接。全程均有“嘟”的一声短提示音。

右耳面板上并没有功能按键,只加入了韶音的logo,在logo旁加入了一个麦克风,耳机整体外壳均有一层类肤材质涂层,和皮肤接触起来不会有异样感。笔者觉得可以考虑将音量调节与跳曲功能改成四维按键放在面板这里。不过,鉴于只有4平方厘米的面积,电路板和功能按键的设置想必不是很好实现的,希望下一代可以增加这种操作方式,这样,基本都能在面板上进行操作了。

韶音trekz AS600 mini不是入耳式设计,它的耳机面板内侧和两侧均有扬声器孔和防漏音孔设计,目前韶音trekz AS600 mini的EQ音效目前有两种,一种是骨传导与空气传导的混合方式,一种是纯粹的骨传导。前者的话就需要这些扬声器的配合了。

在耳机内侧可以看到没有入耳式常见的造型,取而代之的扁平化设计,唯一值得注意的是并非完全扁平,而是前端加入了小凸起的设计。这个凸起就是为了更好的与颞骨接触而特意增加的,骨传导耳机的振动传播也是靠这这里进行的。不过,如果佩戴时没有选择好mini版还是标准版的话,像笔者这种头围大的选择了mini版,凸起就会刚好卡在耳屏上,听歌时间久了,耳屏凸出部位就会酸。

在右耳耳机内侧,其实还有一个较为隐蔽的麦克风,韶音trekz AS600 mini其实采用的是双麦克风设计。主要目的即降噪,能使用户在通话中更好的过滤环境杂音,保证通话质量。

在右耳的后挂支架上集成了操控按键和充电口以及LED指示灯,韶音trekz AS600 mini估计是出于左耳后挂支架上加入了电池的设计,右耳为对称考虑将操控按键设计在了这里,不过,从使用角度来说,把手伸到脑后操作其实还是有些不甚方便的。不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耳机在按键上特意加了设计,在音量+(开关机)键上加入了一个小凸起的设计,这样在触摸时比较容易辨别出按键功能来。不过,笔者还是建议将从操控面板放到耳机面板部分,将EQ切换做成单独的功能按键,因为从实际体验中,偶尔会出现切换EQ音效时关机的情况(切换EQ需要同时按下音量+-键,如果手误则会先按到关机键)。韶音trekz AS600 mini的充电接口采用的是标准micro usb接口,这类线材都可以通用。在接口上加入了防尘盖设计,目的也是避免灰尘和汗水、雨水等其他液体对充电接口进行侵蚀。接口旁是指示灯设计,与笔者体验过的魔调M100耳机不同,它的指示灯只有在蓝牙连接、电量显示和来电时亮,在听音乐过程中是静默状态。这个笔者比较喜欢,显得不张扬。

韶音trekz AS600 mini内置可充式锂聚合物电池,电池应该设计在了左侧耳机后挂支架上,不过,说明书和支架上并没有标明电池容量,通过查询相关资料及其他人做的实验,它的电池容量应在300mah以内。目前官方给出的续航时间为满电常温状态下,连续播放音乐时间达6-8个小时,待机时间长达10天。以下为笔者实测:

气温:最高8℃,最低-6℃。

使用时长:4小时左右/天

耳机开启音量:60%—80%

经笔者实测,在以上的环境下,笔者每天上下班途中累积听音乐看电影达4小时左右,韶音trekz AS600 mini续航时间在一周左右。众所周知,冬季温度对于锂电池的影响很明显,在低温情况下还能坚持一周,笔者对于这个续航还是比较满意的。

韶音trekz AS600 mini的电流输入为5V150mAA,随机并没有搭配电源适配器,只附送了micro usb充电线。笔者用5V1A的手机电源适配器给其进行充电,充满电时间在2小时以内。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我们可以随时自己查电量,方法是通过在音乐暂停的状态下,按任意音量减,它会对应不同电量分别用英文提示“battery high”“battery medium”“battery low”,当电量低到很少时,指示灯会变为红色闪烁状态,而且会时不时提示“charge me”,这时如果不继续充电的话,耳机会自动低电关机。当插入充电线时,指示灯红色常亮时表示正在充电,蓝色常亮即为充满。

韶音trekz AS600 mini整体设计还是比较均匀的,音量按键和电池模块部分都设计在了后挂式的两边,不会影响佩戴效果,也即不会有“硌”的感觉。韶音trekz AS600 mini版对于女生来说佩戴起来没事,发量较多也可以hold住。如果是给孩子佩戴的话,可以用附送的卡子,卡在耳朵两旁以免脱落。而对男士来讲,mini版确实有点显小。笔者用mini版,贴合有点过于紧了,如果是佩戴标准版应该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骨传导耳机的好处即在于它无须塞入耳内,而是通过振动传导。所以,耳朵是处于正常的开放状态的,这样,不会影响到你感知周围的环境音。与笔者常用的魔调M100相比,耳罩式通常会阻挡一部分环境音进入耳朵,另外,笔者爱出汗,所以耳罩式魔调耳机经常会在摘下时处于汗津津的状态,时间长了,会在一些缝隙中析出白色的物质(笔者觉得可能是汗液中的盐分)。而韶音trekz AS600 mini不会出现这种状态,始终处于通风状态。

从舒适度来讲,因为笔者此次收到的是mini版,所以整体头围要小一些,耳机卡住的位置位于外耳耳屏部分,时间长了那里会有点酸。而正确的佩戴方式应该是在耳朵前方的颞骨处。如果换成标准版,头围再大一些,应该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mini整体后挂成U型,给人体后脑勺留有活动余地,并不会产生不适感。而且,经过调试测验后设计的耳机,即使是戴眼镜的人群也能正常使用。从几天的佩戴效果来看,基本没有脱落的问题,扭动头部和低头仰头也基本不会发生位移。无论是平常漫步过程中听音乐还是休闲慢跑,都不会出现滑动掉落的情况,也没有有线耳机的听诊器效应出现。

韶音trekz AS600 mini虽为运动耳机,但没有APP,没有搭配运动监测设计,从本质上来说,它更准确的应该还是称为蓝牙耳机。通过长按电源键(音量+)5秒,LED指示灯出现蓝红色光交替时,这时耳机会有提示音“pairing”。通过手机端查找到TREKZ Titanium by

韶音trekz AS600 mini支持多点连接,有些人不是很清楚多点连接,简单举例来理解的话,可以这么说,多点连接可以让你的一个蓝牙耳机同时应对不同的设备,比如平常有习惯带两部手机的,可以分别连接韶音trekz AS600 mini,一部可以平时听歌看视频,另一个则可以通话时使用,互不影响。如今拿平板看电影玩游戏的也大有人在,万一来电没听到怎么办,一样可以利用多点连接,一部耳机应对不同使用环境。配对方式也比较简单,先配对第一台手机后,关机,然后重新长按开关键5秒进入配对模式,然后连接第二台设备。

mini采用了蓝牙4.1技术,实测10米内直线距离连接没有问题。在室内的话,如上图所示,笔者测试了8个点,其中,B点、、E点、F点、H点出现了蓝牙传输断断续续的情况,其他几个点则十分流畅播放。笔者同样用魔调M100蓝牙耳机在以上几点进行了同样的测试,结果发现除了B点稍微好点外,其他几个点同样出现了断断续续的情况。这其实并不是品牌问题,而是蓝牙的通病,在室内传输会遇到穿墙效果不理想的情况。

骨传导耳机从音质本身来讲,因为传播渠道的不同,和我们平常所习惯用的耳机是有一些区别的,正如我们平时发现自己说话的声音和录下来的有所不同一样,刚开始使用时肯定需要一定的接受过程。不过,如果从几方面来比较的话,骨传导耳机还是有它自己的特点的。一方面,在安静环境下听歌,骨传导耳机的音效与入耳式之类的音乐耳机相比基本没差,如果切换到采骨传导和气传导混合的音效,骨传导耳机在音效环绕方面反而比普通耳机更加明显。不过,在低频方面,因为考虑到振动问题,特意进行了一些处理,所以,在听音乐时低频表现稍微弱了一点。在喧闹环境下听歌,由于要保证能听到环境音,它在整体音质方面要稍弱一些,但也正是这一点,将它与其他市面的普通入耳式耳机区别开来,因为“听歌诚可贵,安全价更高”,在安全面前,笔者觉得音质的一点点小折扣是完全可以忽略的。

长期佩戴入耳式耳机听音乐后是不是总会觉得耳朵里涨涨的,这个就是所以的高声压值造成的影响,也是如此,越来越多的人听力大不如前。而骨传导耳机则是通过骨骼传递声音到内耳,相较之下,对人体的影响是较小的。不过,饶是这样,听音乐一般也都不建议开启最大音量长期使用。对骨传导耳机来说,建议音量开启在60%左右,一来是避免高声压对人耳的影响,二来由于骨传导耳机是通过振动传播声音,声音越大,振动就会越强烈,耳朵就会出现痒痒的感觉。三者也是因为骨传导也和其他耳机一样,在大音量情况下会产生漏音现象,因此在比较安静一点的环境中如果是进行私密通话的话,建议将音量调至60%左右,如果同时调到纯粹的骨传导模式下,漏音效果会明显下降的。日常听音乐时也建议这个音量,可以保证音乐欣赏的同时也能关注到环境音。

如果只是以上部分,那说明你还没开发出骨传导耳机其他更好的玩法。如果你很想静静地一个人聆听来自骨头的声音,可以利用耳机附送的耳塞,耳塞材质柔软,入耳不会造成不适,将耳塞塞入耳道内,同时按下“音量+-”键,切换EQ音效,这时就会明显感觉到音质发生了变化,音质更低浅,但是却又清晰可闻。这种情况就是隔绝了耳朵的正常听觉,纯利用骨传导的原理了。如果你想独自一人心无旁骛地听音乐,这是个很好的选择。

骨传导的重点在振动,如果合理利用振动功能还可以增强它的音效。我们平常开音响,有时喜欢那种低音炮和纸膜振动的感觉,其实骨传导耳机就可以很好地体验这种感觉。最好玩的玩法就是收藏一些鼓点类较多的打击乐音乐进行播放,譬如《鼓韵》《鼓诗》之类的,绝对会让你的耳朵上瘾,换个流行的说法,绝对会让你的耳朵“怀孕”,听这类音乐时正好发挥了骨传导的妙处,鼓点所发出的振动,十分到位的触动了耳朵的G点,让你欲罢不能。不过,笔者建议,每日少撸几首体验一下即可,切勿多撸。

}
分类: 蓝牙耳机 昵称真可以改

    感谢张大妈给我这个机会众测这款骨传导,我会尽力向大家揭示这货的奥秘。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

二、傲石睿途骨传导耳机开箱

三、傲石睿途骨传导耳机实际试用评测

四、个人感想及进一步改良建议 

一切的一切可以由友商的这张图开始说起:

正常的传音的途径是空气传导,声波由震动的空气经过耳道至鼓膜,接着由听骨链穿至真正的“换能器”耳蜗,在耳蜗由机械能转变为生物电,接着 由听神经传入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 了。

简答来说就是:声波——耳道——骨膜——听小骨——耳蜗

而骨传导则是由震动源直接震动头骨,通过骨传导震动到耳蜗。

简单来说就是:震动——骨——耳蜗

这里我用了 震动这个词,意味着任何震动都可以这么传导至耳朵,常见的例子就是贝多芬牙摇棒棒创作 音乐,另外咀嚼的声音也是个很好的例子。

骨传导并不是个新的概念,只是由于相关产品在这十几年来才逐渐火起来,才带来了这个概念的火爆。那么他的优势有哪些呢?下面我们随便找一篇多年前的中文综述就可以找到答案:

ok,简单来说就是:1.抗噪。2.保留气传导途径,安全。3.高频改善。4.不依赖气传导途径。

那么 传说中的更安全保护听力呢?很遗憾,就目前来说其对耳蜗的保护作用尚没有相关证据支持。

原因神简单,因为他们都要通过耳蜗感应震动,而骨传导的震动远远大于气传导耳机,所以 不会更安全。也许仅仅是不用塞进外耳道里面,相对卫生罢了。

那么结论来了,骨传导耳机的优势,抗噪而且保留气传导途径,换人话来说就是既能听得清耳机的声音,而且还可以听得清 外面的声音,对于运动耳机来说绝对是个比较合适的对象。

另外,我们注意到最后一个优点,不依赖气传导途径,因此在游泳的时候由于隔绝了气传导途径,因此骨传导耳机的听感反而得到一定的提升,单纯这个角度来说,还是十分适合游泳时佩戴的。

目前总结下来的缺点和耳机相关的主要有两点,一来佩戴不方便(不断的震动震动震动),二来低频损失比较严重。总体来讲目前的骨传导耳机音质尚不能比肩气传导耳机。尽管如此,在跑步 游泳 打仗 消防等对音质要求不高的地方,使用骨传导耳机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二、傲石睿途骨传导耳机开箱

说了这么多基础知识,下面终于来到正题,傲石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上海公司带来的骨传导耳机怎么样?马上开箱给你看!

领快递时大妈还在一堆东西里面找,而我远远的就看得张大妈的logo,这个盒子果然有个性!

迫不及待的打开盒子,傲石的logo赢面而来,这配色不错,至少没有随小米牛皮纸流或者 是苹果白盒风。

验明正身,aos-s1,睿途智能骨传导耳机

拿走说明书,骨传导耳机映入眼帘,中间那个小盒子装的是充电线,还好大妈给我这个大男生 发了个 黑白色的货。

去掉所有多余的包装就剩这两货了,配色有点feel吧。

侧面是金属圆盘风格 ,右侧有一个小led灯显示具体状态。

开关键在右侧耳机上面。

而右侧耳机的下方是音量调节键和充电口,实际佩戴的时候这个按键非常难按得准,建议傲石可以把它挪到侧面。

耳机和皮肤接触的部分是橡胶材质的。黑色的我喜欢,耐脏!

耳机的屁股印着红色的傲石logo,建议加上反光处理,夜跑多几分安全保障。

总结来看,这款耳机塑料材质,表面进行了类肤质处理,耐指纹不耐脏,手感不错,佩戴没有冰凉凉的 感觉,但是夏天会觉得有点热哦!

三、傲石睿途骨传导耳机实际试用评测

相信很多人最想了解的就是骨传导耳机的使用体验了,具体是个什么样的感觉呢?

说明书写的比较简单,佩戴 的方式只是一个图和一句话。我也是折腾半天才知道怎么戴最方便。蓝颜连接和led指示灯以及操作倒是比较 简单。只是为什么所有的提示语都是英文呢?

首先,下面 请出女王大人素颜 给大家展示如何佩戴骨传导耳机。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耳机的弧形部位由上向下扣在耳朵上,然后调整耳机的位置,大体放在耳屏(耳洞前的那个小突起)前面既可。初次佩戴可以打开 耳机,需找听感比较舒适的地方。

佩戴 好 后是这样子的。

当然,对于有的同学,可以先摘下眼镜,佩戴好 耳机后再戴上眼镜就可以了,实测两者不冲突,只是这样 的方式比较稳。

当然也有人是戴着眼镜,然后让耳机从上往下夸过镜脚,只是这样佩戴耳机没那么稳。

佩戴好 耳机后迫不及待的打开蓝牙连接好,放歌来听听。总体的感觉就是中频和高频还算是比较ok的,而到了低频部分问题就来了,由于骨传导在低频方面的损失较大,所以似乎傲石在低频进行了 特别的加强,于是当低频来临时,耳机就震得厉害,把耳朵弄得酥酥麻麻痒痒的 ,如果调小音量会有改善,但又影响中高频部分的听感。

既然是骨传导耳机,那么塞着耳朵听效果怎么样呢?淘宝了这个,当塞一只耳朵的时候 我感觉是低频改善不少,但当两只耳朵都塞上的时候,那种震动加轰头加共振的感觉让我瞬间爆头!!立马取下这两个耳塞了... 

总之,听感是骨传导的天生弱项,我们听个响就好。

相比于耳机的精致,它的配套APP却简陋的让人没有使用欲望,希望傲石能够在以后加以改进。

APP的名字叫智能骨传导,功能记步加计算卡路里,卡路里是根据你输进去的身高体重加上检测到的运动量来计算的,而记步调用了耳机内置的传感器,但由于耳机是在头上的,随便摇头晃脑一下记步的数据就噌噌噌的往上涨,当然,正常慢跑的情况下还是比较准确的。

但是这个APP确实显得较为粗糙 ,从官网上我可以了解到傲石也在招聘相关的软件攻城狮,希望傲石能够加以改进。

带着 这货慢跑了一圈(真的很慢,1km跑八分半,5km跑45min,请不要嘲笑一个地贫的胖子 )

第一感觉就是,哇塞没有线的束缚,真好!第一次在跑步的时候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还能听到边上mm的讲话的声音 ,那感觉倍有安全感!

关于佩戴的稳定性,在热身原地跳跃的时候会有点摆动,跑起来以后基本可以稳稳的趴在耳朵上,汗水的影响不是很大。

一开始的时候左边会和眼镜脚有些打架,把眼镜脚压下去和耳机一起固定在耳朵上,那是相当稳啊。

不过由于整个耳机的大小不是不可以调整的,所以对于小头人士来说是不是也这样还有待考究。

当然我还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按键,特别是音量键不是很好用。

主要表现在,位置靠后,按起来好别扭!

就像图中一样,你要按位于下方的音量键,就必须用手先固定好 耳机,然后大拇指摸索着按。这个姿势实在别扭。建议改在耳机的侧面,这样像美剧里的特工一样,手摸摸耳朵就ok了,关键的关键是你按键的时候由于是向里面按的,当放在侧面的时候,手指头出的力直接把耳机按在耳朵前方,起到了固定的左右,不用额外固定耳机!希望 傲石一定一定要考虑我的这个建议!

另外就是调整 音量是长按,切换歌曲是短按,但是长按只好常常顺带切换了歌曲,希望能在今后的产品中加以改善。

四、个人感想及进一步改良建议 

   总体来说,做为一款298的骨传导耳机,在目前售价普遍较高的骨传导届来说,是一款较高性价比的产品。虽然做为第一代众筹产品来讲一些细节方面的东西尚需加以打磨,但是其做为运动耳机来说还是比较不错的一个选择。

下面给出我个人的一些改良建议,希望傲石能够加以考虑:

  1. 耳机外形能够调整,适合不同头型的人群。

  2. logo或者增加反光条,增加夜跑安全性。

  3. 完善手机app的设计,优化算法,比如可以考虑 调用手机自带的gps进行校正。(个人 看法)

  4. 优化按键的位置,方便实际实用。

最后,还是感谢张大妈,感谢傲石给我们带来这款不错的蓝牙骨传导耳机,也感谢各位值友的耐心观看。由于时间原因,没能就待机续航,连续使用时间 进行评测,如果有相关疑问,我们评论区见,再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骨传导耳机什么牌子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