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互联网金融投资平台整治以来 网贷平台在不断转型

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882家P2P集体退出:网贷行业整改1周年&到底经历了啥
日08:16&&来源:
原标题:网贷整改一周年:近千家平台退出 行业淘汰率、门槛双双走高
日对于网贷行业来说是一个分水岭,在这之前,网贷行业乱象丛生,跑路欺诈等恶性事件不断发生。随着去年8月24日《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的发布,网贷行业终于纳入监管,进入合规发展的良性通道。至今为止一年时间,网贷行业经历了冰与火、生与死的挑战,从泥沙俱下的野蛮生长期顺利过渡到合规整改发展的快车道。
据网贷之家统计,一年以来,有882家平台退出网贷行业,其中停业及转型平台占74%。从打破刚性兑付、完成资金托管到暂停校园贷现金贷和禁止对接金交所等举措,网贷行业整改合规速度加快,行业淘汰率、进入门槛齐齐走高。
882家平台退出网贷行业
随着2016年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展开,一系列监管条例对众多平台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一年时间里,882家平台退出网贷行业,其中,良性退出的停业和转型平台657家,非良性退出的问题平台225家。
需要说明的是,近一年来,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16年9月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高达114家,2017年7月单月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已经下降至35家。
以前停业、转型的平台比例分别为43.12%、0.78%,《暂行办法》出台后停业、转型的比例变为70.41%、4.08%。相对的,跑路、提现困难、经侦介入的平台数量占比均出现了下降。网贷之家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晓俊分析称:“由于较为严厉的监管背景下,众多小平台无法满足监管层的要求,选择主动清盘停止营业,这部分平台待收较小,比较容易完成清算。”
据财汇大数据终端统计,停业及问题平台中约99%的平台属于民营系平台,没有强硬的背景,没有雄厚资本实力的情况下,这些平台在严厉的监管环境下更容易被淘汰出局。
“金融业属于经营风险的行业,高风险属性决定了强监管的必要性。”开鑫金服总经理周治翰表示,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在宽松的氛围内成长起来,随着规模逐步做大,加强监管很有必要。《暂行办法》出台的这一年,网贷行业逐渐步入正轨,各项制度越来越完善,系统性风险的出现概率大大降低,监管所带来的的正面影响显而易见。
据网贷之家不完全统计,日至今,共计36家平台进行了业务转型,特指平台不再从事P2P网贷行业相关业务。转型的方向包括:专注资产端(包括消费金融、借款服务等)、理财业务(包括基金代销、线下理财、私募等)、众筹、金融服务(提供金融行业资讯、金融解决方案等)、其他(电子商务、公用事业等).
监管延期 行业呼吁备案细则落地
从去年8月以来,多项关于网贷业务的整改政策陆续出台。据不完全统计,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各级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累计发布有关P2P的各项监管政策超过50份。
此外,为了顺应监管要求,眼下越来越多的平台都转向寻找符合监管要求的小额分散项目,已经有不少平台取得了电信业务经营许可、完成银行存管等要求。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完成银行存管签约(含上线)的平台数已经接近600家,约占7月底网贷平台数量的28%。
不过尽管如此,由于银行资金存管、大额标的处置等问题,专项整治监管出现延期。
“虽然整改期限被延,但并不代表整改会变得宽松。”拍拍贷CEO张俊指出,监管给予平台更充分的时间进行合规化整改,这预示着在未来这一段时间,行业监管要求将会更加严格,更多不合规平台可能面临被洗牌出局。
张俊进一步指出,严监管还应建立符合行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长效监管机制,即监管层未来能够通过制定统一、稳定的行业标准,通过监管科技等手段,真正实现对网贷信息的穿透,从而实现对行业风险的把控;二是长效运行机制,如让网贷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或是接入权威性的第三方征信体系,实现行业信息共享。此外,还应当对合法合规经营的平台进行鼓励,支持主营业务为个人消费信贷等,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平台发展,引导行业回归普惠金融的本质。
(责编:董菁、贺迎春)【图片】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下发《关于规范整顿_百度贴吧
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P2P网贷风险
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明确统筹监管,开展对网络小额贷款清理整顿工作。这似乎是一个信号,自此,众多现金贷平台纷纷收紧,网贷行业正式迎来拐点。与现金贷风雨欲来的大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P2P车贷领域,截止2017年11月,已有520家平台涉及车贷业务,与网贷平台总数的占比高达26.61%。小额分散,资产为王P2P车贷行业迎来黄金时代的根本原因是其基因优质的底层资产。自2013年P2P行业井喷式发展以来,投资人历尽磨难,终于总结出投资P2P的金科玉律“不看收益、不看期限、不看背书,只看资产!”只有标的真实可靠,P2P才不是庞氏骗局,而真实可靠的衡量标准就是后期众多监管政策所强调的点——“小额、分散、透明、抵押”。这样看来,车贷资产与监管、投资人的要求实现了完美契合。促进P2P车贷实现繁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代科技的进步。大数据风控、GIS、GPS定位等科技的日益成熟使传统的车贷业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借款人不再需要将爱车质押出去,也无需提供繁杂的手续、证件,只要通过风控审核,在车辆上安装好GPS设备,便可以在解决资金困难的同时,一如既往的开车回家。便捷、人性化的流程体验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采用这种方便、稳妥的方式来获得资金周转,车贷行业的资产端就此获得了充分开发。如果上述原因只是量变的话,日《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颁布则是实现质变的点。《办法》中明确规定,单个平台个人借款最高20万、企业最高100万。这道限额令如同一道铁闸将一些以大额资产为主的平台排除在外,而车贷资产则以其得天独厚的资质,获得了多方肯定。关于车贷业务占比日,网贷之家中,由盈灿咨询撰写的一篇《这些P2P平台车贷业务成交量占比超90%(名单)》颇为吸引眼球,为何要单独将这些车贷业务量占比超过90%的平台单独做以研究呢,下文将就这个问题做以简单分析,以便投资人能够更好的选择理财平台。作为P2P细分领域中较为成熟的业务模式,车贷业务模式简单,具备评估价格透明,有汽车抵押物,出现坏账容易处理,借款项目额度小等优势,所以业务模式较为容易复制。《办法》颁布后,大批P2P平台纷纷上马车贷业务,想借助监管红利分一杯羹。这类平台的原始业务并非车贷,对P2P车贷的线下布局、业务流程、风控体系等业务关键点并不熟悉,为了实现抢滩登陆,盲目采取加盟门店等方式疯狂扩张。这样的行为不仅使原本秩序井然的P2P行业再次处于鱼龙混杂的境地,也让“劣币”驱逐“粮币”的戏码市场上演。““搅局者迟早会付出代价””某车贷平台运营主管称“盲目转型或者疯狂扩张搅浑了清水,自身也在承受同质化严重带来的获客难题,以及粗糙线下布局给自身品牌带来反噬,最终只能自食苦果!”车贷占整体业务比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揭示该平台车贷业务条线的经营状况,以《这些P2P平台车贷业务成交量占比超90%(名单)》提到的“白菜金融”为例:【图片】【图片】(资料来自网贷之家、盈灿咨询)询工商信息后得知,该平台上线于2015年12月,并不是在8·24监管办法颁布后转型,排除了其“蹭合规”临时转型的可能。由上图可见,该平台的车贷业务成交量占整体业务比重为100%,也就是说该平台的所有资产皆为二手车抵押贷款,也基本排除了该平台临时扩张车贷条线业务的可能性。最后根据白菜金融的官方网站披露信息得知,该平台的大部分业务量来自河北一带,通过第三方软件查询,得知白菜金融平台上线前,其母公司龙环普惠就已经在深耕车贷业务,由此也可以推论出白菜金融有比较成熟的运营模式,排除采用加盟店扩张线下业务的可能。总而言之,车贷虽然作为优质资产,有着较为成熟的运营模式,但不同平台之间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隐匿着风险,所以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大众还是应该广泛涉猎多方信息,从不同维度交叉比对,最终做出稳健的投资选择,让自己的理财规划更为深入长远,安全有效。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最有看点的互联网金融门户
那些退出平台的高管都去了哪里
刘琪 | 来源:证券日报
本文共2657字,预计阅读时间53秒随着一年整改期限的临近,网贷行业进一步“洗牌”,优胜劣汰的加速致使正常运营平台数量出现大幅下降。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为2448家,到今年2月底更是进一步下降至2335家,退出行业的平台数量不断增加。今年以来共出现131家停业及问题平台,其中82家平台为停业,占比达62.6%。
如果说“诈骗”、“跑路”是前两年退出平台的关键词的话,那么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主动停业、转型成为退出平台的“主旋律”。目前,这类良性退出平台在所有停业及问题平台中占比近七成。“主要原因在于不少平台无法满足监管层的要求,在政策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权衡营业状况后,选择主动清盘停止营业,由于这部分平台待收较小,容易完成清算,而主动停业或许是平台良好退出的不错选择”,有分析人士指出。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主动停业的平台高管后来去哪儿了呢?在对多位业内人士进行采访后,《证券日报》记者将人员动向归纳为以下几个方向:一是,继续留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加入别的平台;二是,尝试做金融或者金融周边产业创业;三是,进入传统金融机构、民营银行、互联网小贷、互联网保险等金融机构;四是,回归实体企业。
网贷行业进一步洗牌
近七成平台良性退出
“野蛮生长”绝对是2012年至2015年网贷行业的生动写照。数据显示,2012年底,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数量为150家,而到2015年底这一数量已增至3433家,增幅高达22倍。而“草莽时代”的结束源于2015年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随后种种监管政策不断出台拉开了网贷行业洗牌的大幕,网贷平台数量也随之出现大幅度下降。
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为2448家,2017年2月底更是进一步下降至2335家。随着整改期限的临近,退出的平台数量还将进一步增加,而这部分退出的平台具体包括停业平台和问题平台,主要可以分为停业、转型、跑路、提现困难、经侦介入等5种类型。
从时间轴来看,停业及问题平台主要发生在2016年1月份-8月份。分析认为,多发的原因在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发布,以及去年4月份开始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的展开,对不合规的平台形成极大冲击。而在9月份以后,监管消息面稍显平静,因此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呈现减少态势。
从事件类型来看,去年以来相较于2015年停业及问题平台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网贷之家数据显示,目前停业、转型这两类良性退出的网贷平台数量分别为66.11%、1.61%,而在2015年则分别为32.3%、0.08%,占比均有所增长。跑路、提现困难、经侦介入的网贷平台数量占比下滑,2015年这类平台的数量分别占比为44.44%、22.18%、1%,目前则分别降至22.46%、9.53%、0.29%。
停业型常见于一些中小平台,这些平台主观上不存在诈骗或自融的意图,多是由于资金实力弱、业务能力水平差,在网贷行业总体仍处于亏损状态的情况下无法继续生存,导致其在经营不善的情况下选择停业。对于停业平台数量的增加,有平台负责人表示,“随着监管的趋严,网贷平台的退出是可以预见的,优胜劣汰的阵痛也是这个行业必须经历的。监管提高了网贷行业的门槛,让不合规的平台或者实力弱的平台自然淘汰,行业已经进入良币驱逐劣币的阶段。”在他看来,有许多中小平台仍未盈利,而如银行存管、备案等合规成本的提升,让这些平台不得不选择退出。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1月份至今共计31家平台进行业务转型,不再从事P2P网贷行业相关业务。这31家转型平台的新业务方向共分为5类:专注资产端(包括消费金融、借款服务等)、理财销售(包括基金代销、线下理财等)、众筹、金融服务(金融行业资讯提供、金融解决方案提供等)、其他(电子商务、公用事业等)。从这五大分类看,转型专做资产端的比例最高,达到了32.13%,其次为理财销售,占比为25%。
停业平台高管去哪儿了?
业内分析有四个方向
实际上,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就不断出现网贷平台转型的案例,对于监管新形势下网贷平台的转型路径也多有讨论。不过,引起注意的却是,那些主动停业的网贷平台高管的后续发展路径。据网贷之家提供的数据列表显示,今年以来网贷业共131家停业及问题平台,其中82家平台为停业,占比达62.6%。当网贷平台停业后,这些平台的高管又将何去何从?
“从表单中的停业平台来看,几乎都是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平台,也很少有加入各地互金协会的平台,不像排名靠前的平台或者大型平台的高管常见诸媒体报道中,所以业内几乎很少会关注到这些平台高管的动态”,有分析人士指出。
在对多位网贷业内人士进行采访后,将这类平台的高管动向大致梳理了四个方向。一是,继续留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加入别的平台。“目前行业的艰难期其实才刚刚开始,有一部分平台选择裁员或者清盘,但是当前的平台总量还是比较多。所以离职的高管还是可以在这个领域继续做下去,找到可以任职的位置,当然境况不比从前那么风光”,有平台负责人坦言。
二是,尝试做金融或者金融周边产业创业。“有想法和经验的高管,可能因为各种原因,网贷平台没做起来,但自己还是想做一些新尝试”,有业内人士说,据他了解,有平台的CEO在停业后转身投向独立理财师行业,也有些高管开始做投资或者私募等业务。
三是,进入传统金融机构、民营银行、互联网小贷、互联网保险等金融机构。“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其他业态开始慢慢兴起,金融的互联网化大势不可逆转,包括传统金融业也越来越需要优秀的互金人才”,有业内人士表示,传统金融机构、新兴民营银行、互联网小贷、互联网保险等也在挖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人才,而这些有互联网思维、有创新能力、经历过这些年洗礼的一批优秀的网贷平台中高层是非常受欢迎的,有着很大的选择权,有不少人去上述金融机构。
四是,回归实体企业。“网贷行业中有不少从业者是来自其他领域,跟着大潮进入互联网金融行业,但是金融经验是很难快速累积的,潮水退去不少人还是回到了实体企业”,前述网贷平台负责人说道。
此外,还有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有一些停业平台的前身是小贷公司,“限额令”来以后网贷业务受阻,于是高管干脆回到老本行继续做小贷。还有一些平台的高管出身银行,停业后又回到银行,但有了网贷的经验,因此会更加注重银行的互联网金融业务。
用微信扫描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
您的评论提交后会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留言会展示在下方留言区域,请耐心等待。
版权所有 (C)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室 | 京ICP备号-1网贷行业马太效应凸显,转型消费金融无优势_网易科技
网贷行业马太效应凸显,转型消费金融无优势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专项整治下的网贷行业:马太效应凸显,转型消费金融无优势)
一匹将要脱缰的野马在2016年终被勒住。在监管灰色地带的互联网金融,尤其是个体网络借贷(P2P)此前已经在中国野蛮生长了9年。而席卷全国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和P2P网贷监管办法双管齐下后,行业是正在凋敝还是仅仅是挤出泡沫?关键词一:马太效应首先来看两项年度数据。P2P网贷平台数在一年间急剧减少。根据网贷之家、盈灿咨询统计,截至2016年12月底,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达到了2448家,相比2015年底减少了985家,全年正常运营平台数量维持逐级减少的走势。东边不亮西边亮。成交量比上一年翻了一番,突破2万亿元。2016年全年网贷行业成交量达到了20638.72亿元,相比2015年全年网贷成交量(9823亿元)增长了110%。“成交量数据上升比较快,按理说2016年市场流动性也不紧张,不知道为什么网贷还增长这么快,”一位市场观察人士对澎湃新闻表示。盈灿咨询高级研究员张叶霞对澎湃新闻解释道,成交量增量大部分来自较大的平台,“可以说行业的数据表现基本是大平台决定的。”具体而言,2016年成交量前100家的P2P占到总成交量的75%,前200家占比85%,前300家占比90%。换言之,剩下的2100多家的交易量才占整个行业的10%,平均每家的年交易量不到1亿元。2017年平台总数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张叶霞表示,由于平台整改的脚步尚未停歇,预计2017年网贷行业运营平台数仍将进一步下降,具体下降速度取决于备案及合规情况。若按目前下降速度测算,2017年底或将跌至1200家左右。另一位接近监管的研究者对澎湃新闻表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那边有个说法,最终网贷机构只会剩下200家,而且这200家都是协会会员。当然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关键词二:改道消费金融日,监管靴子落地。在《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出炉之前,有互联网金融企业CEO在与监管层的闭门会议中“吐槽”这个无金融牌照、无监管法律的行业:“我们都是提着脑袋做事,一不留神就会被定性‘非法集资’。”但是监管后,有人又不开心了,只能改道消费金融。暂行办法中,最醒目的是第十七条的借款金额限制: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和不同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和100万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或不同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和500万元。原本依赖“大单模式”起家的平台不得不宣传开始做小微,或者直接杀入消费金融领域。一时间,“十万亿市场”成为大家瞄准的蓝海。但这个领域是否人人做得,业界是有疑惑的。“消费金融分成两个方向,第一个是无偿现金贷,第二种是有偿性的。无偿性的就有很多互联网巨头在里面,蚂蚁和京东,未来的集中度非常高。基于场景的话,未来会有很多细分场景,比如旅游加上互金,或者是家装加互金,但互金在很多细分领域没有很明显的优势,”张叶霞表示。虽然没有明显优势,但是张叶霞认为也不会有系统性风险,“苏宁消费金融是10.37%的坏账率,但是银监会批准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的坏账率只有4%左右,银行也在做消费金融,不良率基本上是1%左右。消费金融基本比较小额,坏账相对可控,很难发生系统性风险。”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则认为,“网贷为金融消费需求提供帮助,作为下一步转型方向是可预期的。但网贷做消费金融没有牌照,消费金融领域的不良率又居高不下,网络借贷平台如果没有相应的风控能力,做到后面也将是‘一地鸡毛’。”也有P2P高管完全不看好消费金融,压根不打算进入该领域。比如石投金融创始人、董事长宋梅对澎湃新闻表示:“以前P2P是靠高收益覆盖高风险,而做消费金融,高风险依旧存在,高收益没了,看上去是一个蓝海,迅速变成了红海。在没有核心风控的情况下,所谓的‘秒贷’‘半小时放贷’都非常危险,所以我坚决不碰消费金融。毕竟在没有场景的情况下,BAT都不一定敢做。”关键词三:借道金交所暂行办法发布后,除了借款额度限制,P2P平台还被要求银行资金存管、禁止债权转让,并预留十二个月整改期。与此同时,曾经动静不大的地方金融资产交易场所开始活跃,作为信息中介和交易场所,开始承接P2P平台的“大单”作为底层资产,并将其拆分成小额资产转让给个人,包括很多不合格投资者,从而达到私募债“公募化”的效果。事实上,各地的金交所、金交中心、股交所、股交中心私募债、定向融资、股权质押、ABS等非标资产非常盛行,P2P借道融资早就不是新鲜事。而这种模式被监管点名整治。1月9日,证监会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在京召开,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主持。会上明确指出,一些金融资产交易场所将收益权等拆分转让变相突破200人界限,涉嫌非法公开发行,将用半年时间集中整治,切实解决交易场所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会议还指出,通过地方交易所摸底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国内共有1131家交易场所,从区域看,交易场所数量超过50家的主要分布在东部,分别为大连86家、河北79家、上海71家、江苏70家、青岛66家、浙江66家、辽宁57家、黑龙江56家、北京50家,国内违规交易场所已超过300家,占比接近30%。而在这场清理整顿之前,“侨兴债违约事件”爆发,俗称“四板市场”的股权交易所被推上风口浪尖。粤交所,全称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40家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之一,由广东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直接主管。去年12月,惠州侨兴电信工业有限公司私募债产品到期无法兑付,在该产品中,侨兴电讯和侨兴电信为私募债的发行主体,产品由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备案,并由其将产品信息发布到招财宝平台上。侨兴债一事,激起了舆论对于金交所等地方资产交易所失控的担忧。目前金交所主要负责监管主体为地方金融办,但真正的处罚和监管尚未到位。在上述清理整顿会议召开之前,董希淼就对澎湃新闻表示,“金交所一定是2017年监管的重点,今年一定会出台对金交所清理整顿的文件以及相关活动,网贷平台可以跟金交所合作,但是一定要在合法合规范围内,金交所一定要负起审核的义务,侨兴债就是负面例子。”
而市场评论人士江南愤青、仁和智本资产管理集团合伙人陈宇认为,金交所严格监管实施困难,“在网贷‘借道’之前,中国每个省份都有一到两家金交所,但是从来没有真正启用过。后来这一波‘流量公司’——也就是互联网公司收购了他们,把它们作为通道,生意才开始做大。我觉得粤交所这种出了事情的很可能会被严格监管,但是绝大多是相安无事的交易所还是会被听之任之。所以这事情暂时没法判断。”新的一年,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进入攻坚期,暂行办法这项合规大考也进入预留12个月的整改期的下半程。“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特别是非法集资的打击需要进一步深入人心,有些老百姓还不是很了解,投资者教育还不够完善,从这个角度讲,互金整治才刚刚开始,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董希淼称。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网
责任编辑:白鑫_NT4464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行业趋势大盘点丨2017互联网金融发展及2018行业趋势
2017 年 12 月 5-6 日,《2017 年互联网金融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梳理了 2017 年度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大事记,包括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延期、互金协会上线信息披露平台、互联网金融海外上市潮、红岭创投宣布清盘转型、现金贷平台整治等,通过对这些大事的梳理,可以对 2017 年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发展脉络有较为清晰地了解。
报告认为互联网金融领域在 2018 年将有六大趋势方向:
平台数量持续减少,有望缩减至 1200 家以内;
网贷备案有望落地;
平台加大小微、分散资产拓展力度,在细分领域将出现 " 隐形冠军 ";
平台资产端、资金端优势分化,行业并购整合增多;
互联网金融平台带着业务模式和技术加速出海,尤以东南亚为主;
征信等行业基础设施将更加完善。
什么才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正确方向?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 " 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 " 三大任务。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服务实体、科技驱动就是正确方向。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仍然是金融。" 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 而且在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金融严监管都将是主要基调。通过严监管,将动机不良、能力不足的从业者清出去。2017 年便是互联网金融的合规规范年。通过系列监管文件的落地,中央与地方联动整治互联网金融乱象,行业规范度得到大幅提升。
行业风险得到控制之外,大量小微企业、三农服务以及个人信贷需求仍未得到充分满足,如何通过科技手段,降低金融服务门槛、提升服务效率即是互联网金融的使命所在。监管也在引导互联网金融回归小额、分散、普惠初心,使之成为传统金融的有力补充。大数据、云计算乃至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也有助于提升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媒体是这一过程的记录者,更应该成为这一领域的观察者和思考者。回顾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可以更好为行业提供指导和借鉴。
网贷行业发展六大脉络
从最初没有明确部门监管,到监管部门意识到其危害开始着手整顿,再到行业监管思路明晰,网贷行业发展逐步规范。
1. 网贷平台降至 2000 家以下,累计停业平台近 4000 家
从 2014 年 1 月网贷之家开始有行业统计以来,网贷平台从 2014 年 1 月的 651 家持续快速增长,到 2014 年 5 月超过 1000 家,当年 11 月即超过 2000 家,2014 年平台数量平均月环比增加 12%。此后行业增速逐步放缓,网贷平台在 2015 年 11 月达到行业最高点 3476 家后,此后数量便持续下滑。
最新数据到 2017 年 10 月末,网贷平台数量已经低于 2000 家,为 1975 家。相较高峰时期,平台数量已经减少了 43.18%。累计停业平台近 4000 家。
2. 网贷平台主动退出增多,1100 多家平台跑路
当前,行业内主动退出的平台逐步增多。在目前近 4000 家停业及问题平台中,停业的比例达到 51%,许多平台通过和平协商主动退出网贷业务或转型经营。不过,跑路平台仍然占据大量比例,高达 29%,多达 1168 家。此外就是提现困难的平台,这一比例达到 19%。
从行业趋势来看,过去问题平台以跑路等恶性事件居多,当前已更多转向主动转型或停业,恶性事件整体占比明显减少。这说明行业在向健康方向转型发展。
3. 收益率下降、借款期限拉长,网贷投资人更趋理性
网贷行业早期综合收益高达 21.63%,吸引了部分敢于尝试的投资者。但这样的高收益水平并不能持续。
网贷行业综合参考收益率自 2014 年 2 月后基本持平稳下降趋势,直到 2017 年 6 月,开始有小幅回升。截至 2017 年 10 月,网贷行业综合参考收益率为 9.50%,处于相对平稳状态。相对于其他理财途径,仍有较强的吸引力。
在借款期限上,行业整体呈上升趋势。互金理财产品 98% 的期限在 1 年期以下,1 个月期限的最多,占发行量的 32%,其次是 3 个月、6 个月。过短的借款期限抬高了企业融资成本。网贷监管暂行办法出台后,行业借款期限明显提升,此后虽也有所回落,但一定程度上表明,随着网贷行业逐步规范,投资者信心有所上升。
4. 小额、分散资产成主流,借款人数首次超过投资人数。
2014 年 1 月,网贷行业投资人数为 17.19 万人,而借款人数为 3.77 万人,投资人数大幅高于借款人数。一方面,投资者对于行业信心不足,拿出少部分资金用于网贷博取较高收益;另一方面,早期较多网贷平台在资产端发力企业客户,他们的借款金额普遍较大,同等人力付出下,大标能获得更多的收益和投资用户。
2016 年 8 月发布的《网络借贷管理暂行办法》对个人及企业借贷额度设置上限。引导网贷行业回归小额普惠定位。这成为网贷平台合规的重要条件之一。2017 年 8 月,借款人数首次超过投资人数,目前保持相对稳定,表明小额、分散资产已经成为网贷行业的主流。
5. 资本热情有所降温,投资逐步进入 " 收割期 "。
2013 年及以前,行业内仅有 5 起融资案例,融资金额 4.6 亿元。此后,资本对网贷热情升温。2016 年,行业融资案例达到 75 起,融资金额达到 181.78 亿元。
进入 2017 年,随着国务院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以及网贷领域监管不断从紧从严,网贷平台合规要求不断提升,备案迟迟难以落地,资本对网贷平台的投资热情相较此前有所降温。
不过,宜人贷、信而富、和信贷、拍拍贷等多家 P2P 平台相继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并且还有多家互金平台排队等候。这一现象与前期资本投入希望变现退出、投资回报落袋为安的诉求密不可分。
6. 北京占网贷成交量三成,广东网贷平台最多。
在网贷平台地区分布上,由于深圳和广州民间融资的活跃,网贷创业较多,广东以 413 家网贷平台成为全国网贷最多的地区,其次是北京、上海,分别有 380 家和 273 家。
网贷行业呈现极强的集聚性,北京、广东、上海、浙江四地成交量占全国的 88%。
互联网金融六大趋势透视
当前,网贷行业的监管顶层设计已经基本完成。对于从业者来说,按照合规红线进行整改是最基本的要求。由于行业马太效应明显,对平台的资质实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网贷创业的草莽时代已经结束。
1. 平台数量有望缩减至 1200 家以内
目前,网贷平台数量已经降至 2000 家以下,剩下的平台大部分是其中的佼佼者。在网贷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的情况下,平台数量仍将持续减少,但减少速度会有所放缓。按照当前平台退出和转型速度(2015 年减少 1290 家,2016 年减少 1727 家,2017 年目前已减少 575 家),结合明年可能的政策影响,预计 2018 年平台数量有望缩减至 1200 家之内。
2. 网贷平台备案有望落地
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在 2017 年延期一年,有望在 2018 年收官。此前,尽管银监会出台了网贷备案登记管理指引,但由于缺少实施细则,各地备案标准不一,仍没有实质性落地。在行业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后,各地网贷平台备案有望实质性落地。
3. 细分领域出现 " 隐形冠军 "
网贷平台必须加大对小微、分散资产的开拓力度,符合限额要求的资产,小微企业融资、个人消费类(汽车、教育、医美、电商分期、旅游、租房、装修等)成为重点布局方向。而一些平台凭借对细分领域的资源和行业把握,在一些细分领域成为极具竞争力的 " 冠军 "。
4、网贷行业并购整合机会增多
作为资金、资产的撮合中介,部分平台凭借其资源和技术能力在资产端更具优势,部分平台则由于股东背景以及营销获客能力突出,在资金端更有优势。
平台之间的在增多,一些有实力的平台开始寻求通过并购整合获取更多的业务场景或资产拓展渠道,尤其是实力较强的资金端对资产端的并购。
5、互金平台加速出海
在中国市场竞争激烈、监管加码、平台寻求新增长点的诉求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互金企业开始出海,将成熟的业务模式和技术理念带出去,如消费金融、借贷、支付等。人口众多、距离较近、市场空间巨大且中国游客往来频繁的东南亚地区,成为多家平台的出海首选。
6、征信、数据共享等行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在加大对失信惩戒力度的同时,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为代表建设的互联网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牵头建设的 " 信联 " 等,作为行业的基础设施,有望得到进一步完善。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金融排名2017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