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说孤独总比交个关于虚假朋友的说说好的人,该怎么安慰?

如何安慰一个悲伤的人? - 心理圈
如何安慰一个悲伤的人?
发表于 11:34 19052次阅读
文/耳朵& & 心理学人有两顶闪亮的帽子,一顶是&读心高手&,一顶是&知心姐姐&。无论愿意与否,这两顶帽子早已结结实实地安在了头上。然而——虽然他们在心底叫屈,这帽子也并非安得完全无理:相对一般人来说,他们确实对自己有更多的觉察与认知,对人类有更多的体谅与了解。& & 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可以通过行为来捕捉心灵的痕迹,通过只言片语来抚慰一个受伤的灵魂。一、怎样的安慰才是得体的?& & 让我们不妨以祥林嫂为例。单论痛苦指数,祥林嫂无疑可以定级为&最高级别&。她早先死了丈夫,又被婆婆卖给了另一户人家做媳妇。本来日子也渐渐好起来了,还生了一个胖娃娃,可惜那男人没几年就被伤寒夺去了性命,之后连孩子也丧命于野兽之口,被吃得尸骨不剩。这连番的打击对于祥林嫂来说早已是不堪承受的生命之重,她最常说的一段话便是:& & &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我家阿毛他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可怜他手里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 & 唉,该如何安慰这个悲伤的女人呢?二、八个选项& & A.想开点吧,幸好野兽叼走的不是你。你还活着,还有希望。& & B.没事儿,你总会走出来的,时间是最好的良药。& & C.算啦,山里发生这样的事情很正常啊。我比你还惨呢,我三个孩子都被野兽叼走了,我现在不还照样活得好好的?& & D.这件事发生的太突然,孩子是你唯一的希望,现在你失去了他,一下子没法接受,心里也特别难受吧?& &E.人要往前看,老是这样抱怨有什么用啊!你要赶紧振作起来,想想接下来该怎么办!& & F.虽然你现在受了好多苦,但上帝是公平的,悲剧过后也许会有好事情发生。你要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 G.女人当坚强!失去了丈夫与孩子,你就活不下去了吗?你不能总是为别人而活,你要活出自己的意义来!& & H.唉,我特别能理解你的感受。我们都是一样的,生而为人,就是要受苦的。& & 人类的语言有很多种,但有时&正确&的语言只有一种。海灵格说过,正确的语言会触动灵魂。在这么多的选项之中,你会选择哪一个来叩开她灵魂的重门?三、我们都需要一个能理解自己的人& & 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卡尔·罗杰斯(Carl.Ranson.Rogers)曾经是一个非常孤独的人,他有很强的交往障碍,她的妻子是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朋友。后来,他创建了&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并从肺腑里说出这样一句话:& & &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受。&& & 他所主张的那些基本咨询技能——包括倾听、共情(empathy)、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真诚、尊重等等,都是对这句话的间接映照。& & 什么是倾听?就是用心听对方说了什么,没说什么,以及真正的涵义。在倾听的那一刻,放下对自我的关注,试着避免&内心对话&,也别急着下评判。& &什么是共情?就是体验对方的内心,如同体验自己的内心。然而,你永远只能做到&如同&,无法完全变成对方。所以,别脱口说出&我完全能理解你&,那无异于抹杀了一个个体存在的独特性。& & 什么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就是以一只空杯子的形态,试着接纳对方的一切表达,并且将目光转向他积极的一面。& & 至于&尊重&与&真诚&的含义,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 作为人类,我们都有情感上的需求,渴望被认识、被理解。而对于一个悲伤的人来说,他需要的只是你对他的认同,如果你肯定他此时此刻的情绪,并且接纳那个失魂落魄看上去糟糕透顶的家伙,那对于他来说就是莫大的安慰。& & 现在,你该知道哪一个才是&正确的语言&了吧?四、正确的语言& & 没错,就是D。只有D,是完全指向了那个悲伤的人,指向了她&此时此刻&的体验,且没有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去做出任何指导,也没有下任何轻率的评判。& & 这是一只空杯子的形态,同时也是最好的安慰方式。& & 反观其它选项:& & A.指向未来,否定了她这一刻所遭受的一切不幸。& & B.指向未来,做出无意义的承诺。& & C.将关注点转向了自己,想当然地以为&既然我可以,她也可以。&& & E.指向未来,迫切地做出指导,忽视了她这一刻的体验。& & F.指向未来,将希望寄托在虚渺的人物上。& & G.给她贴上了&懦弱&的标签,迫切地做出指导。& & H.将关注点转向了自己,抹杀了她的独特性。& & 它们无一例外,都是注入了液体的杯子,而这样的杯子映照出的不是对方的内心,只是我们的自我投射而已。五、善用哭泣与拥抱& & 除了语言之外,还可以善用哭泣与拥抱。& & 哭泣是一场洗涤,可以让情绪得到宣泄,也意味着接纳了自己当下的感受。然而,许多社会规范却让人们隐忍眼泪,命令他们必须要坚强,仿佛不坚强者就是有罪的,这实在是一种谬误。无论男人女人,在悲伤时,都有哭泣的权利。& & 而你可以鼓励这种哭泣,甚至推动它的发生。当基本的共情已经达成,你可以注视着对方,对他说:&太难受的话,就哭出来吧。没关系的,我会陪着你。&& & 而拥抱则可以传递出热度与温情。心理学家哈罗用恒河猴实验证明了,同样是&假妈妈&,柔软的&毛巾布母猴&比起冰凉的&金属母猴&更受幼猴喜爱,即使后者那里有更为充足的食物。他将这命名为&接触安慰&。& & 对于一个悲伤的人来说,在那一刻,他不过是一个脆弱的孩子罢了。如果可以的话,给他一个拥抱吧!& & 当他的悲伤减弱了,那时才是你帮助他梳理问题的恰当时机。你可以用问句来引导他回答,但别指望代替他去做出选择。毕竟——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专家,没有人比他们本人更了解自己。
这篇日志不错,点赞!
认同……接受现实!
体验太单薄了╮(╯_╰)╭
开始炒冷饭了嘛?
心是潮起的海浪,我是海浪里的一枚贝壳。
写信给我「」
TA的手机网站
扫描二维码,查看ta的手机网站
&xinli00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登录壹心理
开始心理测试,收听FM,用心理学改变自己!
使用其它账号登录不知道你又是第几次熬夜了,不经意想起的时候还是会很难过,你以为你忘了。然后时常安慰自己没什么,最后心里还是隐隐作痛。努力一个人练习一个人——
你依旧会一个人赌气说一定会忘记他,却总是在一些时候不经意的就会想起来他。真的是很搞笑,你们依旧处在一个朋友圈,然后你发现更加搞笑的是他居然居然害怕和你出现在一条朋友的动态中。你只是不小心在同一条朋友圈和他前后脚点了赞,然后他以最快的时间删除了留言——呵呵,其实最厌恶这个词,其实最讨厌这样的感觉,原来我们最终还是做不了朋友的吧。没有当朋友时候的大方自然,有的只是在一起说不出的尴尬。我本以为我的洒脱,我的放手可以让这一切全部都缓解,可是却没有想到其实你比我放不下。你越是这个样子,我才越是懂得你可能才是放不下。莫名心里有一点骄傲又有一点酸楚,原来现在的我们已经再也不是当初约定的,说好的那个样子。
原来分手的两个人真的是再不能做朋友了吧,能够依然维持下去的原因也只有是一个忘不掉,一个不想逃。一个牵扯不忘记,一个努力不想起。其实也就是说,只要有一个人仍旧舍不得,仍旧放不下,还在苦苦纠缠,那么这一切都是成立的。原谅我才是爱情里面的大傻瓜,努力争取着想要挽留我们之间脆弱的感情,还一直以为我们可以走到最后还以为我们会不同,还以为我们会躲过所有的魔咒,还以为此后余生是你啊——我应该是这样的人,一旦发觉别人不在乎我了,就会下意识的自我保护想要逃离。我还记得《弱点》电影里那位漂亮的妈妈说的话:你们都一直假装想要照顾他,最后还是逃走了。可能我也是那个没有安全感的孩子,下次你如果没有准备好照顾我,没有做好充分的去爱一个人,那拜托能不能别招惹一个对于爱情如此认真且存有执念的人啊?
从一开始的慢热,到最后深陷其中,我最终还是失去了你——我曾对朋友讲:要谈一场不分手的恋爱,可能到地老天荒的爱情总是一个笑话吧,怎么会呢?如今的快餐式的爱情,让人都难以对一个人推心置腹,难以赌上所有感情。可是为什么呢?我们都害怕受伤吧。现在的我们很害怕自己的付出没有任何回应,一场空的失落感总是很让人痛苦。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早就不是那种为了爱情可以不顾一切的热血沸腾的年轻人了。我们再难以付出那么多的精力时间去开始接触一个人,认识一个人,然后慢慢相恋,慢慢练习爱一个人,慢慢开始两个人的生活。公元前我们都太小,公元后我们又太老。为何爱情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品了呢?我们都怎么了呢?谈爱情太老,谈婚姻还太小。可是没有爱情的婚姻又怎么能凑活。
我们叫嚣着一个人哪里不好?不过是一个人半夜加班回家没有人接,不过是走在无人的街却只拽紧衣角,不过是很多撕心裂肺的时候紧咬嘴唇倔强着一个人心痛却也无人诉说,不过是很多一个人的时候看见所有的两个人都莫名觉得是炫耀——你说一个人真好,你用自由抵挡所有想解脱你一个人的糖衣炮弹。你其实还是放不下那个人,你的身边总有很多优质的人,看起来也不需要人陪。有时候你发照片莫名还是期待他能看到,想告诉他你过得很好,你不缺他也能很好。莫名有种赌气的感觉,你真的希望他会吃醋。心里像是幼稚的孩子,希望还能别你想起。即使我们不在一起,还是希望能够在你心里占据一定的位置,总希望在你心里是特别的。
还是没放下你吧,一个人的时候无论去往哪座城市,都会想起你。但是这一次我想放弃你了,再见,我们的曾经。不说抱歉,不说再见,不说怀念。你那么孤独,却说一个人真好,现在我们各自离散,各不相欠。不愿将就,我们还是好好说再见吧——下一次遇见一个人就别说再见——就这样一房两人三餐四季,去每一个哦我们想要去的地方,我会爱你到地老天荒——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dingyue.nosdn.127.net/lMHDOoFCcfdsbJkz6fZMjvvw9zIzOb8U7whWD0jyZnJo=1.jpeg男人空虚寂寞怎么安慰 她给我的慰藉让我度过孤独的日子
  男人空虚寂寞怎么安慰?事情要从几年前说起,那时候我大学刚毕业,满怀理想,来到了南方某城市。找了个城乡结合部租了房子,这地方房租相对便宜些,先住下来再说。
  那是目一栋六层的私家房,我租赁的是四楼的最东边。待一切打扫整理完毕,已是傍晚时分,由于是夏季,傍晚才会有丝丝的凉意,我就大开窗户和房门,好让空气对流,
  然后就光着膀子坐在床上休息,这时对面的门也打开了,出来一个女人,一个2-3岁的女孩抓住她的裤腿,怔怔地望着我,对面女人瞬间给我最明显的印象,就是脸很俏丽,腰腹粗壮,臀部丰满。
  对面女人看到我有些惊讶,出于礼貌,我微笑着冲她问声好,并说我是新搬来的。她没有答理我,而是以异样的眼神望着我,
  我穿的是一条紧身的衫裤,她的目光在我的裆部扫了几下,临进门还回头扫了一眼,进去也没关门,直接进了厨房&&
  我苦笑,可脑子里总在回味着她刚才那怪怪的眼神,那是饥渴的眼神。冲着自己上下看了一下,虽然我光着膀子,可男子夏天光膀子没什么吧,这样想着就觉得对面女人不免有点不太礼貌。
  接着我像牛反刍一样,回忆刚才女人的长相。其实她长得很好看,是那种百看不厌的女子。大约30岁上下,个子最多也不过一米六吧。
  因为生过孩子,臀部肥厚,屁股和双腿紧绷在牛仔裤内,腹部有些隆起,胸部说不上是挺,只是有那么高那么厚,奶子不大也不坚挺。
  她有一张媚妩俏丽的脸蛋,加上一头乌黑的披发,显得洒脱飘逸;而略显粗壮的身材,看上去凹凸有致,丰姿绰约,别有韵味,充满着性感与活力,让人情不自禁地浮想联翩。
  工作很快就找到了,中午不回来,吃工作餐,不过下午可以走得很早,心中的事情落实下来,就给家里打电话报完平安,兴趣又落在对面的女人身上,从上次到现在大约半个月,我都没有和对面女人同时开门碰过面。
Android版下载已收藏本页面
人生确实有很多时候需要一个人孤独地走一程,没有人陪伴没有人安慰,就一个人,孤独,绝望地孤独……
刚出来打工时一个人听歌都想哭
找点事做。或者,找另一半吧,永远一起走,前提是要好好对她
你可能喜欢的图片笑话
最受欢迎的爆笑笑话
扫码下载糗事百科app“我把微信通讯录翻了一遍,没找到可以说话的人”| 消除孤独感的4个步骤
公号:KnowYourself
公号简介:帮每个人学会幸福生活。
半夜睡不着刷刷手机,时间太晚不便找人聊天,想发个朋友圈,又不知道发什么,也不知道要发给谁看,勉强写了两句还是删掉了,把手机放下,面对黑暗蓦地有一阵很孤独的感觉……
很多时候我们感觉孤单,是因为身边没有亲密的人陪伴。然而在某些时刻,即便身处在亲密的关系中,我们仍然会感到孤独。
这种孤独感来自何处?孤独会如何影响生活?我们又该建立什么样的关系来面对孤独?今天,我们为大家导读一下著名心理学家欧文·亚隆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一书中有关“孤独”的部分来聊聊这些话题。
“孤独”这个词经常被使用,还会与“孤单”、“寂寞”相区分,就像英语里反复被提及的“loneliness”和“solitude”,其中的差别主要是人们面对同一种处境时的不同态度和感受,有些人烦躁难耐,有些人坦然自足。
孤独的具体处境有很多,欧文·亚隆将孤独划分成了三类:
第一类是“人际孤独”:这种孤独最为普遍,主要是指与他人的分离。比如缺乏一定的社交能力,在新的环境中没什么交心的朋友;比如亲近的人发生了严重的意外事故等等。
第二类是“心理孤独”:这种孤独相对特殊,人在面对巨大的压力或创伤时,可能会将内心的一部分进行割裂,压制自己的欲望或情感,来避免可能遭受的伤害,而分割内心的过程,有可能造成人与自我的隔离与断裂。人们会因为和内心存在撕裂,而感到孤独。这种孤独感的消除,需要依靠个人对于自我的修复和对痛苦的处理。
第三类是“存在孤独”:存在孤独是指个人与任何其他生命之间存在着的无法跨越的鸿沟(p.373),比如两个人爱得如胶似漆,但他们在本质上依然是两个无法融合的个体,有着明确的身体边界,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会因不同的生活经验,始终存在一定难以沟通的部分。所以,存在孤独不仅是心理上的一种感受,还是我们作为生命个体的基本事实之一。
存在孤独并不像这个词本身那样抽象,我们在生活中也会时常遇到它。一个人不断成长,要逐渐为自己的生活做选择,减少家人对自己的帮助或掌控。这是走向个体自由的过程,也是不断分离的过程。当我们自由时、为自己做决定时,时常会伴随着无助感和恐慌感,这些就来自于存在孤独。
面对死亡也容易触发人对存在孤独的感知。死亡本身是死者与世界最彻底的分离。这种分离让一些生者意识到自身与周围的连接只是暂时的。死亡让人看到了自我生命与周遭世界在本质上的隔绝状态,因此感到孤独。
存在孤独与人际孤独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存在孤独更像是人生的底色,我们用人际关系让自己暂时地与之隔绝。但在人际孤独出现时,我们就可能察觉到这一切背后那无法消除的孤独感。
孤独会引发焦虑,心理学家弗洛姆甚至认为,因分离体验而来的焦虑是所有焦虑的来源。人无法长期忍受焦虑不安的状态,所以对孤独的恐惧会成为一股强大的内驱力,驱使我们做出生活选择。
如果无法坦然接受孤独,没有足够的力量直面它,人很可能选择间接的方式逃避孤独,将人际关系视为一种工具遮掩孤独,欧文·亚隆对此总结了常见的三种方式:
a.活在他人眼中
在形容“孤独”时,人们可能会有这样的描述:“我很孤独,因为我觉得根本没有人注意我、在意我。”小孩子也有不少求父母关注的行为表现。很多人觉得,“被看见”是建立一份关系的前提,“总是被看见”是一段关系牢固的证明。
所以,有些人逃避孤独,是通过做出一系列行为引发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尽可能地占用他人的注意力,从而感受自己的存在,获得安全感。比如,有些人穿特立独行的衣服吸引眼球,而他们本身可能并不喜欢;比如,有些人在恢复阶段仍然装作病得很难受,只是为了寻求他人的照顾;甚至有些人的自杀行为也并非以死亡为目的,而是让特定的人注意自己。
在亲密关系中,过度依赖的人也有类似的表现。他们害怕孤独,恐惧于可能的分离,常常处在不安状态,所以他们会做出一些可能破坏关系的极端行为,以此来确认对方是否真的在乎自己、爱自己。
b.融合共生
前面讲到,当我们作为独立个体面对生活时,我们会感受到存在孤独,所以每一个人都面对着一个矛盾:成为自由的个体,就必须承受孤独。有些人为了逃避孤独,放弃了自由,舍弃了自身,选择进入一段融合共生的关系。
施受虐关系,是最典型的共生状态。受虐者为了融合表现出极强的依赖感、完全的自我牺牲,愿意为别人做任何事,忍受痛苦又享受痛苦,而施虐者恰恰是享受支配感的人,甚至以羞辱、主宰别人为乐,这样的两个人就形成了互补,一方是通过被别人控制,另一方是通过控制别人,两人都获得一定的联系感和安全感。
这种逃避方式也可能发生在人与某些事物之间,比如某个使命、项目、团体、政权或国家等,着装一致、语言一致、生活方式一致,这些都可以使人摆脱孤独感。但在这样的融合关系中,自我是不存在的,因为人自身已经被工具化。
c.性,作为非完整连接
建立一段完整深刻的人际关系是困难的,有些逃避孤独的人便将性关系作为建立与他人连接的便捷方式。他们觉得,身体上的交流至少是直接的、实在的。
在性方面上,强迫性性欲是对孤独感的一种常见反应。
欧文·亚隆如此论述:“滥交为孤独的个体提供了一种强大但却短暂的安慰。之所以短暂是因为这并不是真正的关系,而是关系的拙劣仿造。带有强迫性的性关系打破所有真正关系的规则,把对方当作是工具,使用的只是对方的一部分,与之建立关系的也只是对方的一部分。”(p.404)
所以,为了逃避孤独、而有强迫性性冲动的人并不真的了解对方,不关心对方的成长,也不关心对方内心的完整。
以上这些行为或关系之所以是扭曲的、混乱的,是因为在这些关系中,人并不是将他人视为一个有复杂感情的人、有丰富内心世界的人,而是将之视为一个道具,为了某种功能而存在于自己的世界。
我们该如何面对孤独而不陷入扭曲的关系?
人无法完全不孤独。因为存在孤独是人作为生命个体的生存背景,无法消除,所以在欧文·亚隆看来,在通过建立关系面对孤独之前,人必须对孤独有一个的正确态度:人要接纳孤独作为人生的背景,有承受它的勇气,只有这样人才能够真正地去爱别人,因恐惧而来的爱欲,往往无法建立真正的联系。
亚隆提出要用成熟的爱来面对孤独,这包含了以下4点:
1.以无所求的方式开始建立关系
说起“无所求的爱”,很多人会反问:一个人怎么会只因对方本身而去爱另一个人?如果不去考虑对方能够提供什么、能付出多少,最后后悔了怎么办?
一段关系当然是复杂的,尤其是在现实生活中,两个人的长久结合需要面对具体的生存压力。
但无所求的爱强调的是,人在建立关系时不该以索求和交易作为核心动机。比如有些人总是在想:“我和ta在一起能不能得到足够的关爱?”如果这些想法成为一段关系的根基,一旦其中有人感到“交易不当”,关系很可能就破裂。
这样的关系才具备一种真诚性,也才有真诚的关系得以发生的基础。
爱出自无所求,这并不意味着爱没有回报。只是这些回报不是爱的动机,因为它们是无法求得的,是成熟的爱自然产生的。
这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状态:很多人在关系中看似只付出不索取,却不是一种无所求的爱,他们可能是在用“失衡”的付出,想要强迫对方、绑架对方的一些选择。
而无所求,也不意味着没有底线,在一段无所求的关系中,我们的状态是轻松愉快的——你可以无所求,对方不会当作是理所当然,对方还是尊重你作为平等的个体,不会总是让你感受到“被剥削”的痛苦感。
2.主动去爱,这本身也是自我力量的展现
有些人害怕在互动关系中成为主动的一方,是因为他们觉得主动的一方处在劣势,如果自己主动付出的真心和爱意没有得到回应,这不仅是浪费,还令人伤心。
这样的想法是在将“爱”视为一种有限的资源,自己会在给予的过程中感觉被消耗了,所以他们渴求的爱的方式是交易式的、或囤积式的。
然而,成熟的爱是指,认识到爱本身并不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式的存在,它是一种能力,不会因为“给予”而变少。
主动去爱,人们才拥有更多的机会与他人建立深厚的关系。
3.进入对方的生命和世界
如果只是主动的给予,而毫无在乎自己的关爱是否符合对方的需求,这样的爱注定是盲目的。所以,成熟的爱也包含着对另一个人的真正了解。
在我们了解另一个人的过程中,很容易将自己的幻想强加在对方身上。真正的了解,是依照对方的本来的样子来了解,必须倾听对方,以共情的方式进入对方的生命。只有这样,对方才可能摆脱一种工具性的存在,以完整、丰富的生命个体出现在我们面前,才会构成真正的对话和关系。
4.爱不是吞噬——是彼此分享孤独感从而缓解孤独
人们常常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觉得独占一个人的冲动和情感才是爱,越是想要独占对方,才是爱得越深的表现。
亚隆指出,成熟的爱是两个完整生命之间的积极互动,就像弗洛姆所说的,是“保存人的完整和个体性的情况下的结合。”(p.390)
成熟的爱之所以让我们更有力量地面对孤独,是因为在这种爱里,我们承认了孤独是个体的生存事实。我们之所以不恐惧于孤独,是因为我们在尊重彼此独立的前提下,依然相信两个人可以通过“分享孤独感”来缓解孤独。
或许,有人会问:如果我还没有找到如此成熟的关系,我又该如何面对那挥之不去的孤独感?欧文·亚隆下面的这段论述可以作为回答:
“我们都是黑暗海洋上行驶的孤独船只。我们可以看到其他船上的灯光,虽然我们无法碰触这些船,但是它们的存在以及处境的相似给我们提供了莫大的安慰。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全然孤独和无助。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走出自己的封闭空间,发现他人在同样的孤独和恐惧中,我们对孤独的恐惧就会转为对他人的同情,使我们不再那样惊慌。”(p.420)
孤独是促进关系的。愿你能让孤独感,成为你走向他人的积极动力,愿你张开眼睛看到那些和你一样深陷孤独的生命,愿你有勇气成为那个首先给出微笑,主动给予支持与爱的人。
Reference:
欧文·D.亚隆(2015).《存在主义心理治疗》(黄峥,张怡玲,沈东喻译).商务印书馆.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查找朋友位置虚假定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