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战争中将敌人由实转虚的根本办法是电影里都很少有敌人的镜头?全片到尾士兵们基本在和摄像机交战。像全金属弹壳里越军基本不

大风号出品
异国风情,推荐一些很少接触的国家的电影作品
电影推荐文章讨论大多是欧美主流国家的电影,基本都是很有名的,大部分电影我们也看过,讨论得也乏味了!!在时光网看到几个整理得不错的帖子,我汇总一下,贴出来!分别介绍的是爱尔兰,越南,芬兰的电影!!有时间我自己再整理一些!第一部分:十部必收藏爱尔兰电影 曾经风吹稻浪追梦者10
《唠叨人生》The Snapper (1993)电视电影导演: 斯蒂芬·弗雷斯主演: 科尔姆·米尼 Tina Kellegher 露丝·麦凯布《唠叨人生》改编自当代爱尔兰最杰出的幽默小说家罗迪·道伊尔“社会三部曲”(The Barrytown Trilogy)中的第二部,讲述了一个多子女的保守爱尔兰中下阶层家庭由于大女儿未婚先孕而引起的种种矛盾和困扰。“Snapper”指的便是女儿肚子里的惹麻烦的胎儿。本片拥有清晰明快的节奏和出色的表演,扮演从保守到开放的父亲的爱尔兰著名演员科尔姆·米尼借此得到了金球奖提名。科雷一家尽管并不富有,成员也没有任何过人之处,但他们在备受外人非议的过程中展现出了令人羡慕的相互理解和支持,也让影片对未婚先孕这件事的处理上一定程度有点不切实际的理想化。罗迪·多伊尔的社会三部曲均被成功地搬上了大银幕,分别是《追梦者》(1991)、《唠叨人生》(1993)和《发财专家》(1996),给爱尔兰电影界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科尔姆·米尼也是惟一一位在三部曲中均有角色的演员。由于《追梦者》一片拥有罗迪·道伊尔这三部曲的专属改编和角色使用权,《唠叨人生》中的角色名称作出了一些改动,原书中的拉比特一家人变成了科雷一家人。09
《前进天堂》In America (2002)导演: 吉姆·谢里丹主演: 萨曼莎·莫顿 杰曼·翰苏 莎拉·伯格本片是爱尔兰著名导演吉姆·谢里丹根据他在美国的自身经验拍摄而成。讲述一个爱尔兰移民家庭和一个尼日利亚画家在纽约生活的故事。反映了新一代移民的希望和挫折。影片在2002年初就已拍完,同年在多伦多电影节上首映,却由于种种原因直到2003年末才开始在英美等地院线上映,不过这部让大家久违了的谢里丹作品没有令人失望,上映后赢得一片赞扬之声,《早安美国》把它评为“本年度最好的电影”,还获得了金球奖最佳编剧和最佳原创歌曲两项提名。电影的创意源于一次谢里丹去洛杉矶参加奥斯卡颁奖晚会时偶遇过去的邻居,朋友提到他们过去共同的朋友和住过的公寓。这些促使谢里丹邀请自己的两个女儿揉合一家人过去的生活经验写成了这个剧本。“电影中的许多事情确实在我们身上发生过,”谢里丹说,“我确实曾拖着一台空调穿过纽约,确实在公园花了很多钱去赢一个玩具,我们也确实有一个早逝的儿子。但是我改变了很多东西,包括时代背景。事实上,在某种情况下,真实的生活远比小说来得神奇,许多曾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是那样的不同寻常以致于我们不得不忍痛舍弃一些。”导演谢里丹将这部电影献给“弗兰奇”,这个具有双重含义的名字,在电影中,是这个家庭中死于脑癌的儿子的名字,而在实际生活中,是谢里丹已逝兄弟的名字。而有趣的是,片中父亲的名字Paddy在俚语中正式爱尔兰人的意思。08
《玩命911》Intermission (2003)导演: 约翰·克劳利主演: 柯林·法瑞尔 凯瑞·康顿 希里安·墨菲
Johnny Thompson柯林·法瑞尔饰演的李海夫是个反社会分子,也许是厌倦了逃亡生涯,他准备大干一场后彻底收手,过体面安稳的日子。然而他得想办法摆脱杰瑞,一个自大的偏执狂对他的追踪——扳倒李海夫几乎成了这个赫赫有名的警察最大的人生目标。同时,李海夫的朋友约翰及其女友迪拉朵进入了感情休克期——迪拉朵投入了银行家山姆的怀抱。工作上的不顺和情感上遭受的打击使约翰加入了李海夫的疯狂计划,岂料,他们的目标正是倒霉的山姆。而山姆的太太诺林一个疯狂举动成了打劫银行事件的转折点……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决定竟然对周遭人的生活产生着如此巨大的影响,命运交错冲突、纠缠穿插,十一个故事顶针一样把五十四个角色串在了一起。07
《风吹稻浪》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 (2006)导演: 肯·罗奇主演: 希里安·墨菲 利亚姆·坎宁安 吉拉德·科尼凭借超强实力最终夺取第59届嘎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的《风吹稻浪》,被认为是肯·洛奇晚期最好影片之一。故事背景是上个世纪20年代英国政府与爱尔兰之间的冲突。在这影片中,通过讲述和展现三个普通年轻人的伤痛遭遇,洛奇试图再现爱尔兰人在这一特殊历史阶段的真实经历。 哥哥为“祖国统一”,不惜放弃医生这份极有前途的职业;而弟弟却全身心投入独立的革命浪潮,与英国侵略者对抗到底;战争的最终代价是亲情破灭,除去永恒的创伤,人类一无所获。对于争议,导演表示“我不愿称之为一部‘反英电影’,我希望人们能抛开国别问题看待这对兄弟的关系。影片讲的并不是‘侵略’,英爱两国有很多共同点,关系就像这对兄弟一样特殊。我们有责任批判过去祖国犯下的历史错误,这与爱国并不矛盾,这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义务。”06
《曾经》Once (2006)导演: 约翰·卡尼主演: 格伦·汉塞德 玛可塔·伊尔格洛娃一个现代的音乐故事,影片画面细腻优美,音乐楚楚动人心灵。他们创作、排练、录制,用音乐记录讲述动人的爱情故事……我们可能经常会在地铁站、天桥上看到弹着吉他卖唱的艺人,也许是现代城市的生活步伐过于快节奏了,我们大多数时候只是轻轻一瞥然后继续行色匆匆,甚至没有时间琢磨一下自己刚刚听到的是什么歌……这个故事中的男主人公就是一名在街头卖艺的小伙子,地点则切换成了爱尔兰的首府都柏林。他是与众不同的,不会弹奏那些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以赚观众缘,反而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中无法自拔,丝毫不会受到身边环境的打扰,几乎要与城市一角的黑暗与晦涩融为了一体。然而这一切,都在一个傍晚发生了变化。当男孩猛然发现一个女孩站在自己面前、瞪着大眼睛好奇地打量自己时,他并不知道她站在这里有多久了……《曾经》是一部简简单单的爱尔兰电影,可是它征服了数不清的观众。在美国,它起初只在两家电影院上映,但不久后就扩展到了140家;它在号称独立电影盛会的圣丹斯电影节上赢得了观众奖,并很快成为媒体和影评人们的话题。05
《青楼姊妹花》The Magdalene Sisters (2002)导演: 彼得·穆兰主演: 诺拉简·努恩 杰拉尔丁·麦克伊万
安-玛莉·杜芙本片荣获第59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彼得·穆兰拍摄了一部关于女性成为社会压力牺牲品的电影。影片受一部名为《玛德莲少女之堕落真相》的电视纪录片启发。某夜,穆兰在厨房里被电视机里的一个女声所吸引:“他们抛弃了我因为我长得太漂亮。”难道还有人会因美貌而遭歧视?于是他开始坐到电视机前认真看起来,被其中描写的收容所修女虐待妇女事件彻底震动、愤怒了。他认为这些残酷的虐待行为虽然不及集中营般规模大,但同样是极端不道德。同时穆兰结合了自己17岁时替一位修女工作的经历,那位表面和善的爱尔兰修女经常无情地虐待她看护的无家可归妇女,穆兰甚至称其为遇见过的最残忍的女人。这段生活对他影响颇大,修女的形象更深深留在了脑海中。穆兰的这部电影等于给了神权机构一记响亮的巴掌。对这些惨无人道的黑暗内幕的揭示具有灼人的强度,各种虐待成性的行为足以激起道德愤怒。由于题材本身具有足够的震撼性,无需任何花哨的技巧就足以令观众折服。彼得·穆兰所要做的就是让材料自己说话。他在叙事节奏把握上的能力明显提高,且特别注重影像上的细节,并在难以抑制的愤怒与忧郁哀伤之间取得了平衡。而摄影上利用修道院建筑刚硬对称的结构制造幽闭恐惧与荒凉肃杀气氛,营造出单调压抑似乎永无终结的压抑性环境。当然影片的话题性基本上会让人忽略艺术上的处理手法,穆兰触碰宗教禁忌题材的勇气已十分可嘉。04
《哭泣游戏》The Crying Game (1992)导演: 尼尔·乔丹主演: 斯蒂芬·瑞 杰伊·戴维森 福里斯特·惠特克爱尔兰导演尼尔·乔丹的这部影片获得了第65届奥斯卡奖最佳原作剧本奖。它讲述了一个有迷惑力、非常吸引人的故事,充满了出人意料的新发展。它开始是一部政治恐怖片,描写爱尔兰共和军枪手和一个英国黑人人质。然后,影片转向更加浪漫的性的题材。影片结构复杂,执导稳妥,表演优秀。几年前,尼尔· 乔丹制作的《蒙娜·丽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和《蒙娜·丽莎》一样,本片表现了主人公之间复杂的关系和不寻常的配偶。它的片名来自20 世纪60 年代的一首浪漫民歌,歌中唱道:“我知道人们必须知道这个哭泣的游戏……”。本片有一个秘密,初映时有一半观众完全蒙在鼓里,因此效果绝佳。如果关键的裸露镜头被剪掉或处理成马赛克,很可能无法理解整部影片的逻辑。影片在惊险和言情之间兜兜转转,有苦涩,也有甜蜜,还有一些黑色幽默。片名来自1964年的一首流行歌曲,在影片中出现三个演唱版本。03
《追梦者》The Commitments (1991)导演: 艾伦·帕克主演: Robert Arkins Michael Aherne Angeline Ball这部音乐剧情片是著名导演艾伦·帕克的一部成功影片,他之前的四部影片都集中反映了美国社会和文化方面的问题。相比之下,该片是一部小型影片,而且演员全是爱尔兰的新人。这几部影片一再表现了艾伦· 帕克对流行音乐持久的兴趣。从影片的结构来看,它几乎不具备什么情节,而是由一系列轶事组成。但是剧本充满了有趣的对白和纯正的爱尔兰风味。导演在影片中表现出高超的视觉鉴赏力,灵巧漂亮的剪辑影片充满吸引力。音乐自然优雅,让观众如同欣赏了一场长达两小时的流行音乐会。剧情大致为:爱尔兰都柏林,德里克和奥茨潘邀请他们的朋友吉米管理他们的乐队,吉米在地方报纸上刊登广告招聘音乐家。“都柏林之魂”乐队逐渐形成,其成员来自四面八方。外号“嘴唇”的乔伊是个喇叭手,为乐队指挥,大家对他寄予很大的希望。乐队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吉米给大家介绍了表演三重唱的歌手:伯妮、娜塔莉和富有魅力的艾梅尔达,她们的歌喉为之倾倒。乔伊将乐队改名为“义务”乐队,吉米则严格规定乐队演奏的必须是激发情感、节奏性强的美国黑人音乐,即“魂乐”。他们顽强、刻苦地排练着。虽然他们在北区公共会堂的第一次爵士乐演奏会上的演出比较粗糙,但仍获得很大成功。他们继续改进演奏技巧。他们的这一段经历增强了每人对生活的信心和期望。02
《因父之名》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 (1993)导演: 吉姆·谢里丹主演: 丹尼尔·戴-刘易斯
艾玛·汤普森
Alison Crosbie这部由英国著名男演员丹尼尔·戴·刘易斯主演的经典传世之作根据格里·康伦感人至深的回忆录《证明无罪》改编,以爱尔兰共和军和英国当年的暴力对抗为背景,将英国现代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真实事件公之于众,重点刻画了男主角格里为求公正所做的斗争以及他和父亲之间深厚的感情,内容虽具高度的政治性,但却以迥异于好莱坞式的低调手法处理父子之情、权力机构的腐化和人性的挣扎,剧情凝重,情节感人,极具历史感和震慑力,在全球引起极大反响,上映后不久即获得当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七项提名,并获得1994年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1993年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男主角,1995年英国晚间标准电影奖最佳电影。01
《血(百度SB)腥星期天》Bloody Sunday (2002)导演: 保罗·格林格拉斯主演: 詹姆斯·内斯比特 凯西·齐娅拉·克拉克 Allan Gildea本片获2002年圣丹斯电影节观众票选奖、2002年英国独立电影奖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与2002柏林影展金熊奖,2003爱尔兰影视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四项大奖。第二部分:女性气息与战争反思 值得收藏的12部越南电影《青木瓜之味》导演: 陈英雄 1993影片以小女孩梅的成长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她先后在两个家庭环境中的生活境遇。导演陈英雄被誉为“伊朗电影中的阿巴斯,中国台湾电影中的侯孝贤”,他从小移居法国学习电影深受欧洲电影的影响,他以短片《南雄的妻子》和《望夫石》引起电影界注目,其中《望夫石》获得1992年里尔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本片的全部资金来自法国,并且是在法国的一个摄影棚里拍摄完成的,画面拍摄得十分精致,灯光、摄影、音乐、音效的完美结合让人印象深刻。片中的梅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都带着幸福的笑容,她对生活从来都没抱怨,我们看到的永远都是一个从容镇定的东方女性,陈英雄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力赋予这个故事浓厚的越南风情,片尾梅的脸幻化成了一个佛陀暗示出心境平和会带来幸福体现出东方的独有韵味。本片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处女作“金摄影机奖”、法国凯撒奖最佳外语片奖,美国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提名,导演陈英雄从此声名鹊起。《猫头鹰与麻雀》导演: Stephane Gauger
2007故事背景在现代的西贡,讲述了三个陌生人在因缘际会下,成为一个小家庭的感人故事——一名十岁的孤女意外撮合一名空姐与动物园管理员。该片于2007年获美国温馨电影展(HeartLand Film Festival)水晶之心奖;获洛杉矶电影节观众最喜爱电影奖;获圣地亚哥亚洲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获夏威夷国际电影节Netpac Award最佳剧情长片;2008年获美国独立精神奖(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约翰·卡萨维兹奖提名。《末路雷霆》导演: 阮查理 2006原名《拳戒》,男主角阮明智是担任过蜘蛛侠替身、闯荡好莱坞的越南动作明星。讲述的是在法殖民地时期殖民政府与抵抗组织之间的一场相互渗透的“无间斗法”。1922年,越南正处在法国的殖民统治之下,在法殖民当局的压迫下局势已经变得暗潮汹涌危机四伏,反法统治的游击队和民族运动已成星星之火之势不可收拾,针对法殖民当局的暗杀更是此起彼伏。为了彻底镇压民族独立组织,殖民当局派出卧底潜入反法的革命组织,妄图将其一网打尽,与此同时抵抗组织也从没有放弃对殖民政府内部的策反工作,双方在南亚丛林中展开了一场尔虞我诈的“无间斗法”。《穿白丝绸的女人》导演: 刘皇 2006《穿白丝绸的女人》描述的是一对深爱彼此、却命运多舛的恋人,为了躲避战争而逃往南方,无奈灾难却如影随形般地跟着他们。“白丝绸衫”是越南女子的嫁衣,象征传统、纯洁和奉献,无私的付出就是它最深的象征。《穿白丝绸的女人》不仅道出了越南女子对她们一辈子仅有一件的“白丝绸衫”的情感,也生动地描绘出片中这一家人,是如何在患难中互相扶持。本片是越南在2006年最重要的两部电影之一,曾参加釜山国际影展,并夺下了观众票选最佳影片奖。描述母女二代情感传承,除邀请到越南第一名模张玉英主演,更获得好莱坞的支援,以和《达芬奇密码》同等级的“摇控近距飞行拍摄”(Flying Cam)来进行电影拍摄,展现越南美丽壮阔的山川和片中的战争场面。该片拍摄时间长达五年,耗资六仟六佰万台币,是越南最昂贵的电影,也将越战期间轰动全世界的一张照片“女孩被弹火燃烧而惊恐逃命”化为故事穿插在其中,加深观众对它的记忆。《三轮车夫》导演: 陈英雄 1995该片荣获1995年第52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越南天才导演陈英雄继《青木瓜之味》后第二部作品,也是梁朝伟在《悲情城市》之后再次受到全世界瞩目的电影。本片对越南底层社会的触目惊心的描述,对黑帮贩毒、杀人放火、变态的性的刻划,再现出一个充溢着堕落与罪恶的越南。一个几乎还是孩子的三轮车夫、一个诗人气质的黑帮分子(梁朝伟饰)、一个为生活所迫不惜卖身的妓女都在与这个城市一起腐烂。两个多小时的片子里,那鲜红的血哗地一声不知从何处淌了出来,也就是在那一刹那,触到了生命的质感。影片以坚硬的力度、残酷的美感、血腥的诗意构筑了一个辛辣而令人晕眩的世界……《恋恋三季》导演: 东尼·包
1999本片是导演包东尼的电影处女作。片名的含义-越南一年只分旱季和雨季,导演加了一个季节-希望的季节,所以片名叫作《Three Seasons》。导演用优美的影像和色彩表现了普通人的情感纠葛,用莲花将毫无关联的三个故事巧妙串连了起来。特别是第三个故事讲述的是后殖民人民内心中的阴影,很容易触动人的心灵深处。影片中所使用的电影手法极为娴熟,多用景深和场面调度来丰富影像的表意功能,背景总是贯穿民族性的音乐,东方韵味浓厚。导演包东尼在加洲长大,1995年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短片《黄莲》,1999年,年仅26岁的他拍摄了这部《恋恋三季》,本片获1999年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提名,1999年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最佳摄影奖,2000年美国独立精神奖、最佳摄影奖。《飘的故事》导演: Hai Quang Ngo 2006主角是一个叫作飘的女孩,在年幼的时候被母亲抛弃。飘长大之后踏上了寻找母亲的旅途,在这个过程中,飘发现了她的家庭在过去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初看这部影片,会认为这是一部以探讨现代越南女性的社会烦恼为主线的爱情影片。但事实上,这个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更多的是描绘飘寻觅自己人生的过程。这部影片完全以飘的视线展开,导演用新颖的手法拍摄了飘的自传,截然不同于传统的叙事手法。与其说这是一个有关飘的故事,还不如说这是一个飘自己想要讲述的故事。该片曾代表越南竞争2007年奥斯卡金像奖竞最佳外语片。也曾获得过越南电影协会颁发的2005年Golden Kite Award的最佳影片奖,并在2006戛纳电影节上初次在国际影坛上亮相。《飘的故事》将越南山野间的美景和越南乡间风情完美地组合在一起,大受好评。《沉默的新娘》导演: 团明方 团清义
2005影片讲述了越南小镇上一个从小无母、由继父养大的男孩探寻未曾谋面的母亲的经历,并由此慢慢展开了多年前发生在其母亲身上的感伤故事。一个处女神秘地怀孕了,认为是邪灵作祟的村民,将她生下的孩子丢入河中。正当婴儿即将灭顶之际,一阵暴风雨改变了母子二人的命运。似寓言,似传说,诉说着古代女性身不由己的悲哀,也透露出东方民族崇拜女神的传统情感。导演将北越的大山大水纳入构图,为这个灵感来自佛经与古籍的故事增添了电影的灵光……《夏天的滋味》导演:陈英雄
2000《夏天的滋味》是陈英雄继《青木瓜之味》、《三轮车夫》之后的第三部故事长片,它讲述的是发生在越南首都河内一个普通家庭中的故事,通过三姐妹各自的生活,细腻而略带幽默地描写了一个家庭中存在的忠诚与信赖、背叛与怀疑和她们对爱情的期待。它展现这个家庭每个人的情感遭遇,在看似平静的表面隐藏着巨大的家庭危机。用三个姐妹各自阶段的人生境况表现出女性的情感历程,影片以母亲葬礼开始以父亲葬礼结束令人深思,影片风格清新,东方式的庭院别具一格,导演陈英雄在片中展现出越南独有的风情令人神往,现代与怀旧融为一体,出色的摄影使本片赏心悦目,在影片背后体现出导演冷静独特又不失温情的哲学观照。《牧童》导演:吴古叶
20041940年,在法国控制下的越南。每年雨季时,金瓯地区变成水乡泽国,农民不得不把赖以谋生的水牛牵到地势较高的地带吃草。15岁的男孩金,听从父命把家里的两头水牛带到附近山坡上吃草,他开始踏入成人的世界,发现了暴力、吸毒、酗酒,但也认识了爱情和友谊。该片2004年获芝加哥国际电影节最佳新人导演;2004年获得入围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金豹奖;2005年获亚太影展最佳摄影。《变迁的年代》导演:胡全明
2004长期在外的军人赛回到家乡参加女儿的婚礼。婚礼上欢快的场面让他想起了当年的自己:那时他刚刚12岁,新娘图伊特18岁。图伊特是小妾的女儿,没有什么文化,赛对这个父母硬塞给他的妻子厌恶至极。尽管图伊特竭尽全力想要得到丈夫的爱,但这场带有包办性质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场失败。为了逃避图伊特,赛参了军,并且爱上了另一个女孩,最终选择了离开家乡。 多年以后,在女儿的婚礼上,再一次站在赛身旁的图伊特,泪如泉涌……该片2005年获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配乐金爵奖。第三部分:令战斗民族胆寒的小国家芬兰,字典里没有妥协《职业男人》2007导演:阿勒斯基·沙孟贝拉主演:汤米·柯贝拉 玛利亚·海斯卡涅 Jani Volanen芬兰这个堪称全世界福利最好的国家之一,却不代表这里的人都幸福快乐。失业两个月的尤哈就是其中一个不幸福又不快乐的一家之主,为了养家活口,尤哈在朋友同时也是他妻子前夫的协助下瞒着妻子,误打误撞地进入性服务行业并化名‘迈克’……本片代表芬兰角逐2008年奥斯卡金像奖,并获2007年日内瓦国际电影节注目单元最佳影片、西班牙瓦伦西亚国际影展最佳影片金月奖、入围北欧电影协会年度最佳影片。电影将现代人的恐惧全数囊括,以黑色喜剧口吻贴近描述一个肩负家计、妻子情绪不稳的男人,在同时扮演丈夫与父亲的双重角色下所承担的家庭责任和压力。当人们面临现实的残酷考验时,往往也代表即将启发始料未及的价值冲击和双重生活。本片也是导演阿勒斯基·沙孟贝拉继2004年提名奥斯卡片《制造成人》后第二部自编自导的作品。《黑冰》2007导演:派特利·寇特威卡主演:Outi Maenpaa Ria Kataja Martti Suosalo妇产科医师莎拉,意外发现在大学任教的丈夫里欧有了外遇,第三者就是他的学生杜丽。决定展开报复行动的莎拉,开始跟踪杜丽,进而得知杜丽课后在教授跆拳道,于是佯装跟杜丽学习跆拳,藉此近距离了解这个令她恨之入骨的情敌。没想到,杜丽却竟将莎拉视为推心置腹的好友,让本是敌对的两个女人,意外发展出一段友谊。她自己、丈夫、情妇、家人全部中招。没有道德教训,只想将机缘和人祸做面面观。惊悚、情色、黑色、讽刺、幽默感齐全。缓慢的推轨,大量的特写,风格冷峻。本片荣获2007年有着“芬兰奥斯卡”之称的芬兰国家电影奖(Jussi Award)最佳影片等六项大奖。片名‘黑冰’,原意指寒冷北欧及北美地区,天寒地冻时的一种特殊景象:覆盖在黑色柏油路上的雪,会融化成一层薄冰,看来虽黑亮透明,却是易使驾驶人失去戒心的隐形杀手。由于导演派特利·寇特威卡从不讳言该片的拍摄灵感,来自于他最崇敬的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的名作《假面》,而当07年《黑冰》拍摄完成不久,伯格曼竟也正巧与世长辞,使得媒体每每谈到大师对后世的影响时,都不免提及这部电影。本片07年在芬兰开出亮丽票房后,08年不仅获邀为“柏林影展’的竞赛片,更夺下了“芬兰奥斯卡”最佳影片六项大奖,成为近年芬兰影坛罕见的艺术与商业双丰收的电影。《黑蝴蝶的故乡》2008导演:多姆·卡如库斯基主演:尼洛·苏瓦加 玛菊特·马里斯托 汤米·柯贝拉影片根据Leena Lander在1991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改编。获得了2009年芬兰国家电影奖最佳导演、最佳剪辑和最佳男配角奖(Pertti Sveholm)。主人公是个名叫朱汉尼(Juhani)的十三岁孤儿,因为个性顽劣不羁而且屡教不改,在连续换了许多个家庭仍然不适应之后,终于被政府勒令送到了一个远离尘嚣的问题少年管教所寄宿,直到其改邪归正为止。这个位于孤岛上的问题少年管教所,寄宿的都是一些行为偏激的男孩。朱汉尼刚进管教所的第一天,就被其他的宿友教训了一番。院长对他的态度也颇不友善,但是经过相处,朱汉尼发现这些并不是想象的那么讨厌,并开始融入新的生活环境。最终当管教所失去政府的资助面临倒闭时,所有的人竟然选择主动留下来,团结一致用养桑蚕来做生意,自给自足维持这个属于他们的家。《尼科的飞天梦》2008导演:Michael Hegner Kari Juusonen主演:汤米·柯贝拉 汉努·珀卡·卓克曼 Juha Veijonen这部芬兰与丹麦、德国、爱尔兰合拍的动画片,获得了2009年芬兰国家电影奖最佳影片和最佳剧本奖。它讲述了小驯鹿尼科梦想着能和从未相见的驯鹿爸爸一样成为会飞的圣诞驯鹿。尽管有很严重的眩晕,尼科还是每天偷偷溜出它所住的山谷,花大部分时间向罕见的芬兰飞行松鼠家族成员Julius学习飞行课。《家园保卫战》1989年导演:Pekka Parikka主演:Vesa Vierikko Timo Torikka Heikki Paavilainen一部优秀的芬兰战争大片。年的冬季,二战的东部战线,苏联大军连续105天不间断地用重型大炮,强大的空军力量和装备精良的步兵团进攻小国芬兰。芬兰人民不甘坐视家园受辱,奋起反抗,顽强地在冰天雪地间与强大的苏联军队展开殊死搏斗,在打退敌人入侵的机会微乎极微的情况下,最终令苏军损失惨重并英勇保卫了自己的主权。影片没有去细究战争的是非责任,也不将重心放在对芬兰保国战争的夸大和对英雄形象的塑造上,相反用通篇的力度和时间去描述战争的惨烈和无情,血腥镜头层出不穷,颇具视觉震撼力量。该片获得1990年芬兰国家电影奖最佳导演等六项大奖。《访问者》2008导演:尤卡·佩卡·瓦尔克帕主演:维塔利·波洛夫 艾米丽亚·伊卡赫默 帕沃·里斯卡 Jorma Tommila《访问者》讲述的是一对居住在芬兰深山老林里的母子接待一名来访伤兵的故事。影片获第32届瑞典哥德堡国际电影节两项大奖——北欧电影奖和柯达北欧视觉奖。《圣诞传说》2007导演:卓哈·沃里诸基主演:汉努·珀卡·卓克曼 奥特·嘎斯塔夫逊 约翰·特托罗这部获得了2008年芬兰国家电影奖最佳摄影奖的片子,以第一人称讲述了圣诞老人不为人知的孩提时期。很久以前,一个孩子开启了一项神秘的任务,从此,世界上最伟大的传奇故事诞生了。在只有5个小时白天、日日为冬的北欧,尼古拉斯怀念早逝的父母和妹妹,感恩所有帮助过他的人们。从年轻小伙子到胡须雪白的慈祥老头,他就住在童话般漫山雪花的山顶,日日准备大家喜欢的礼物,似乎他只为每年的平安夜而存在。而这一切的缘由又是什么?圣诞老人娓娓地把他自己的故事讲给你听……影片于07年11月在芬兰上映后,辗转美国、捷克、韩国、德国、挪威、瑞典、西班牙、加拿大、希腊等国,《圣诞传说》的口碑极佳,在各国电影观众的推崇和支持下,获得美国萨拉索坦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奖等多个奖项。在芬兰国内,影片在不同的时间两次登上大银幕,都获得了影迷的支持。经过持续的努力,这个温馨的奇幻电影以其感人的情节和优美的描述,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重利润。《去往蒙巴萨的单程票》2002导演:Hannu Tuomainen主演:Antti Tarvainen Joonas Saartamo Johanna Ronnlof超级感人的一部芬兰电影。Pete在乐队的表演中突然晕倒了。医生的诊断很残酷,Pete也许永远不会有机会庆祝他的18岁生日了。一天晚上,借着朋友Jusa的18岁生日会上伏特加的酒劲,Pete决定溜走,去向他的梦中女孩Kata表达自己的爱。口袋里装着两张去往蒙巴萨的飞机票,男孩子们漫无目的地从芬兰向Kata做暑期工作的Lapland进发。在放荡不羁的Jusa的陪伴下,Pete经历了他在安稳的中产阶级家庭里从未体验过的生活。该片曾获里昂国际青年电影节大奖,温哥华青年评委会最佳摄影奖、法布电影节一等奖和观众奖,塔林电影节青年评委会大奖等。电影里的插曲很好听,是芬兰的流行歌特乐队H.I.M的歌曲。《给狗剪指甲的人》2004导演:Markku P?l?nen主演:Peter Franzén Taisto Reimaluoto Ahti Kuoppala芬兰电影中也有表现人狗情感的电影。年轻的士兵Mertsi在二战中脑部受到了永久的损伤,40年代末他在芬兰乡下找一些简单的农活来做,以谋求生计;他从工友Ville处得知他的波美拉尼亚丝毛狗又自己回来了,但是它的悬爪给它带来了很大麻烦,因此Mertsi为它剪除了悬爪。随后在战友Eetvi的帮助下,Mertsi加入了一个伐木队,他们在冰天雪地的森林里工作,Mertsi受伤疲累的身心难以负荷如此繁重的工作,每个夜晚,战争的惨况都在梦魇里浮现,而白天他则牵挂着那条剪去悬爪的狗……本片2005年获芬兰影艺学院奖(Jussi Awards,又称芬兰胡西奖、芬兰国家电影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剧本、最佳摄影5项大奖。《冷钞票》2005导演:阿库·卢希米斯主演:Jasper Paakkonen Mikko Leppilampi Pamela TolaTuomas是个年轻的电脑黑客,他希望能为社会做些有意义的事。比他还疯狂的好友Niko,尽情沉浸在毒品和酒精的欢乐世界中。此外,与Tuomas维持了一年多亲密关系的Elina是个只有20岁的年轻激进分子,在大学里学历史和政治,正计划着走进婚姻殿堂。不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在Niko伪造500欧元后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本片是托尔斯泰短篇的电影版,既有布莱松的《钱》珠玉在前,阿库·卢希米斯也敢于再作尝试,黑色之外,添加北欧的冷峻和幽默,竟有一番新局面。酒店杀人一场尤其可观,来回几个镜头,变出恐怖调子,再返回黑色格局。影片获2005年莫斯科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2005年哥德堡电影节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等4项大奖、2005年芬兰国家电影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剪辑和最佳剧本等8项大奖。《我的妈妈》2005导演:克劳斯·哈洛主演:Topi Majaniemi 玛丽亚·朗德奎斯特 Marjaana Maijala本片背景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芬兰与俄国对战,约有70000儿童被送往中立国瑞典,等待和平后回国。故事中的小男童,因为被送到另一国家,演变出自己有两个妈妈、两个家,但又不知那个才是自己真正的家。然而自己拒绝接受新家庭,每天等待亲母的信。及后亲生母的另一段情、养母初时对自己的不接纳……直到养母对小男童的了解、照顾,男童对养母的感情亦视为亲母。无奈战争结束,男童需回芬兰,再次与妈妈分离……本片2006年获欧洲电影奖(Golden Pyramid)最佳配乐;2005年获金字塔奖项(Golden Pyramid);2006年获瑞典电影学院奖(Guldbagge,又称“金甲虫奖”)最佳女演员和最佳男配角奖;2006年获芬兰影艺学院奖(Jussi Awards,又称芬兰胡西奖)最佳女演员、最佳摄影、最佳场景设计三项大奖;2005年获金卫星奖( Satellite Award)最佳外语片。《冻结的城市》2006导演:阿库·卢希米斯主演:Janne Virtanen Susanna Anteroinen Hannele Lauri影片背景设置在芬兰首府赫尔辛基,这是一座常年被冰雪覆盖、夜长昼短的城市。主人公Veli-Matti是位出租车司机,他是三个孩子的父亲。在最小的孩子只有几个月时,他的妻子突然离开了他,虽然两个月后她又回来了,但夫妻俩谁也没法装作什么都没发生过。Veli-Matti提出分居并协议离婚,妻子把为人母的责任抛在脑后,只想分得更多的财产和利益。可怜的Veli-Matti一边忙于工作,一边还要做单身奶爸,照顾三个娃儿。本片2007年获芬兰影艺学院奖(Jussi Awards,又称芬兰胡西奖、芬兰国家电影奖)8项提名,最终摘得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剧本5项大奖。《普通士兵》1985导演:Rauni Mollberg主演:Risto Tuorila Pirkka-Pekka Petelius Paavo Liski影片改编自芬兰作家V?in? Linna的同名战争小说(该小说多次被搬上舞台,成就多个经典),该片是这本著作第二次被搬上银幕(第一次是1955年版)。故事来源于Linna本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军中做步兵的亲身经历,当时从芬兰各地招募年轻人组成冲锋排,正面对抗苏联军队,战争从1941年夏一直持续到1944年夏秋。片中的很多人物都以军队中的真人为原型。配乐用的是西贝柳斯的《芬兰颂》,渲染出史诗的感觉(让·西贝柳斯Jean Sibelius,被誉为“芬兰民族音乐之父”)。该片1986年获芬兰影艺学院奖(Jussi Awards,又名芬兰胡西奖)最佳导演和两个最佳男主角奖——分别为主演Risto Tuorila和Paavo Liski所获。《浪子回头金不换》1992导演:Veikko Aaltonen主演:马库·佩尔托拉 Hannu Kivioja Esko SalminenEsa是个被释放的囚犯,出狱以后也没有改邪归正,还以打劫行骗为生。有一天,精神病专家Lindstr?m按响了Esa家的门铃,他对Esa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请求,希望他虐待自己,Esa欣然接受,却未曾料到Lindstr?m打着怎样的如意算盘……影片1993年获芬兰影艺学院奖(Jussi Awards,又称“芬兰胡西奖”)最佳电影、最佳配乐、最佳编剧、最佳配角四项大奖;1993年获德国报纸《Lübecker Nachrichten》评选的观众最喜爱电影奖(Audience Prize of the "Lübecker Nachrichten");1993年获挪威Amanda Awards最佳男主角奖(Hannu Kivioja)。《撒谎者》1981导演:米卡·考里斯马基主演:阿基·考里斯马基 Pirkko Hamalainen Juuso Hirvikangas芬兰电影大师阿基·考里斯马基在当年首次主演并编剧了哥哥米卡·考里斯马基的导演处女作。影片讲述一个年轻流浪者Ville Alfa的故事。他喜欢说谎,而这些半真半假的故事让他尝到不少甜头,如引诱女孩子,或从朋友、家人甚至陌生人身上骗钱。但没想到他竟变得越来越过分,谎称自己兄弟死亡……在赫尔辛基大学学习通讯工程和文学的阿基·考里斯马基一直疯狂地阅读历史和小说,30年前开始在慕尼黑电影博物馆自学电影,本片正是一个浪漫的赫尔辛基哲学青年在田野漫游的故事,非常的“戈达尔”。芬兰电影大师阿基·考里斯马基的所有电影现已息影的阿基·考里斯马基是芬兰影坛的重量级人物,是欧洲各大电影节的“获奖专业户”。他左手拍社会严肃题材,右手又能拍荒诞喜剧。“当代芬兰三部曲”更是震撼世界。在从影之前,阿基·考里斯马基曾作过邮差、洗碗工和影评人。随着涉身影坛,他同哥哥米卡·考里斯马基成立了制片及发行公司,取名Villealfa,意在向让-吕克·戈达尔的影片《阿尔法城》致敬。作为高产的电影人,从80年代初开始,考里斯马基兄弟俩制作的影片数量就达到了芬兰全国的五分之一,并且阿基的作品尤其吸引国外影人的关注。阿基的作品特点鲜明,首先是片长短,因为他曾说过一部电影不应该超过90分钟,他的电影大多接近70分钟;其次是充满对各种类型片的古怪模仿,其中包括公路电影、黑色电影和摇滚电影;再者往往根植于命运悲惨的芬兰人,并且音乐多取材于50年代摇滚。可以肯定的说,作为个性鲜明影片的作者,导演阿基·考里斯马基不乏自大和专制的一面。在影片创作过程中,阿基统管一切工作,各部门都要按照他的意愿行事,虽然演员和其他工作人员一律平等,但他们必须遵循导演的轨迹。演员的即兴发挥是不允许的,哪怕是目光的方向都不准偏差超过几厘米,所以往往要做出标记才行。早在《没有过去的男人》在戛纳拿到评审团大奖时,阿基·考里斯马基上台领奖说出的第一句感言就是:“首先,我要感谢我自己。”阿基·考里斯马基在1983年导演的故事片处女作《罪与罚》,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著搬到了当今的赫尔辛基。这部堪称简约主义风格之作,并不刻意忠实原著,但它逼真地再现了原作的压抑和阴郁,人物刻画很少感情色彩,很多细枝末节被舍弃,只留下主要人物的眼神和动作。主角是一个曾经学过法律的屠宰场工人,三年前妻子被车撞死,司机逃逸。如今,他发现了肇事者,并将他杀死。有一个女子知道他的杀人真相和他的身份,但并没有告发他,而是跟他陷入一桩没有前途的恋爱关系。该片获得了1984年芬兰国家电影奖的最佳处女作奖和最佳剧本奖。随后1986年的《天堂孤影》便获得了1987年芬兰国家电影奖的最佳影片。1987年他完成了浪漫喜剧风格的现代题材的《王子复仇记》。1988年的《升空号》是一部探讨人生希望和失望的黑色喜剧,颇有吉姆·贾木许的味道,手法冷静而简洁有力。讲述一名矿工失业后,开着凯迪拉克敞篷车从拉普兰一直到赫尔辛基横跨全国。这部公路片中,主人公经历了犯罪、越狱、结婚等各种人生遭遇,最终逃脱了所有的麻烦。该片在1991年获得了美国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奖。1989年,阿基完成了由吉姆·贾木许主演的荒诞喜剧《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导演用幽默诙谐的方式来包装这个不同文化互相冲击的社会议题,乐队一路的颠簸遭遇反映出在美国主流文化体系下,其他各国的民族艺术被迫充当配角的残酷现实。电影中的喜剧感主要来自乐队成员冷竣的表情和酷呆的发型,煞有介事的艺术表演态度却遭遇种种现实的窘况,让人捧腹之余也夹杂苦涩。1994年阿基又拍了一部《列宁格勒牛仔遇见摩西》,水准有所下降。1990年的《火柴厂女工》、1992年的《波西米亚生活》和1999年的《爱是生死相许》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三次夺得新电影论坛奖。其中,《火柴厂女工》可以称作是考里斯马基最深沉悲情之作。这部电影以低沉死寂的氛围来营造这个孤独恐怖的故事,用赫尔辛基的荒芜凄冷来衬托现代社会中不断疏冷的人心。在片中,导演还利用电视新闻的片段来反衬少女内心的孤寂,以及她亲情、爱情的流失,一股冰冷的绝望感渗透于整部电影之中。而《波西米亚生活》则把感人发挥到极致,影片讲述19世纪3个波希米亚画家在巴黎的艰辛生活,挖掘他们因收入困难而引发的生活危机和失落恐惧心理,渗透出浓烈的人道关怀,反映这群失意人之间可贵的友情、守望相助的情意。另外,导演刻意营造的巴黎如同一个人间地狱,毫无温情友爱,冷漠疏离,增强了写实效果。1990年的《我雇了一个合约杀手》也许是最轻松最被影迷乐道的黑色喜剧。它讲述了法国人亨利(特吕弗爱将、法国著名演员让-皮埃尔·利奥德饰)在伦敦艰难度日。这个孤独失意的男人失业后试图自杀,自己却下不了手,于是决定雇用一名杀手。可当他交完全雇完杀手后,却遇见了一位美丽动人的卖花女,并对她一见钟情。这让他突然发现人生如此美好,并对生活有了憧憬和信心。于是他赶回去那家酒吧打算终止杀手合约,却惊讶地发现那家酒吧已经拆迁,他无法与杀手再取得联系……当代芬兰三部曲的首部、1996年简约到不落痕迹的《浮云》在荒诞中透露出一丝温馨,该片在戛纳电影节获评审团特别奖,2002年饱含着温暖人性力量和强烈幽默感的《没有过去的男人》再获评审团大奖和普通评审团奖,2006年三部曲的完结篇《薄暮之光》,以其孤寂、沉重和走投无路般的气质继续入围戛纳,足以证明欧洲影坛对阿基·考里斯马基的偏爱。其间,他又参与了《十分钟年华老去》和《每人一部电影》。《薄暮之光》以后,阿基·考里斯马基宣告不希望自己的电影角逐奥斯卡。后来,日出生的他宣布息影。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凤凰争鸣微信号
来点暖心的!扫这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铁锈战争mod大全(破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