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风控系统比有脉金控转让,同盾还要便宜的,但是好用,最近资金紧张。

曾月入6000万,如今裁员一半,风控公司如何熬寒冬?
2017年,整个金融科技领域开始爆发,而第三方风控公司也迎来了自己的黄金发展年。某头部风控公司最高时期,月收入达到6000万。如今,头部的风控公司业务开始收缩,无单可接,并开始裁减业务部门。小的风控公司大面积倒闭,行业更是预测“90%的风控公司将被淘汰”。作为金融科技附属产业链的风控公司,如何熬过行业寒冬?01危机来临风控公司,可能最能感受到金融科技行业的脉搏。而从今年年初开始,他们就已经感到阵阵寒意了。某头部风控公司的市场负责人何夕发现,公司的业务量在骤减。“好多大公司,原来在免费试用产品,现在也不签单,占完便宜就走了。”何夕称,最近几个月,已基本没有新增用户了。“以前一个月月收入是6000万,而现在只能做到几百万。”何夕称。他们以前采取的方式是“预充值”,比如一个公司充值200万,按照流量和使用量扣款。现在这些公司几乎没有查询量,充值金额纹丝不动,它们开始拐弯抹角,要求退“充值款”。而之前的很多签约用户直接“失联”,何夕猜测,这些公司都倒闭了。无单可接,业务紧缩,这是头部大公司面临的现状。“忙的时候恨不得住在公司。”某风控平台高管王明说,“可现在却闲到有时间出去度假。”王明刚刚结束在国外的假期,回国之后的他,也没有之前那么忙碌了。而一些风控公司,已开始了大裁员。第一批被裁掉的,是销售人员。“我们公司的几个黄金销售,一个月都不能开单。不能怪他们,市场环境实在不好。”何夕称,大家都在退款,谁还愿意充值?何夕称,他们公司一百多人的销售团队,现在只剩下一半。头部公司的变动远不止这些。一些业务团队,要么调岗,要么裁员。“服务现金贷、消费金融公司的团队,都调到了传统金融部,去服务城商行。”何夕称,这是公司业务的巨大调整。不愿意调岗的人员,就只能主动离职。无单可接、批量退款、裁员调岗,头部的风控公司都活得极为艰难。底层风控公司的命运,则更为惨烈。“有一家做风控的公司,有十几个人,过完年,公司就解散了。”风控从业者金铭称。对于小公司来说,本身业务同质化就很严重,与大公司相比又没有什么竞争力,在市场收缩之后,它们的业务量几乎为零。特别是贷后催收公司,受到的冲击最大。现金贷监管之后,它们曾经有过短暂的业务暴涨,而如今,催回率越来越低,就算返佣提高到90%,催收员都再难催回。催收公司养活自己都成了困难。大概80%的小风控公司都会倒闭。”何夕称,看今年的发展现状,这个数据可能会上涨到90%。“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行业收紧之后,风控公司也开始陷入了“冰封期”。02兴于乱世而两年前,风控公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随着金融科技的爆发,市场催生了一大批的第三方风控公司。它们给整个金融行业提供贷前贷中贷后的能力,输出风控技术,在去年现金贷的火热年代,这些公司活得颇为滋润。“头部的风控公司,月利润都是千万级别。”何夕称。百度金融和爱分析联手发布的《2018年中国大数据风控调研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大数据风控市场规模达140亿人民币,比同期美国市场高出20亿元。当年也涌现了一大批的头部公司,比如同盾科技、百融金服、冰鉴科技、猛犸反欺诈等各类风控公司。据数据猿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同盾科技总融资额为8.788亿元人民币,百融金服总融资额为6.7亿元人民币。而在当时,风控职业实在是高薪。风控总监,大多月薪5万起,而CRO,常常年薪百万加股权。当年业内盛传,为了挖Capital One的资深人士来当CRO,很多公司都愿意付出不少于400万的年薪和股权。而催生这一波超级风控浪潮的,正是突然崛起的消费金融行业。“人人都想做现金贷,但是没有人才和技术,他们就去找第三方公司合作。”何夕称,当时来找他们合作的,90%都是现金贷公司。送上门的业务,接不接?当然是开门接客。大部分公司接受了大量的现金贷合作,为此甚至放弃了深耕很久的银行客户。当自来水接通之后,谁还愿意去苦哈哈地挖井?有些第三方风控公司做得风生水起,沉淀了大量的现金贷用户数据,甚至开始自己放贷。当着裁判员,突然又下场干起了运动员。何夕的公司,也启动了放贷业务。“我是强力反对的。”何夕称,原因很简单,当你自己都有放贷业务了,哪个现金贷公司还愿意合作?但CEO并不听何夕的劝告。他反而说何夕目光短浅。CEO做了一些风险隔离,单独成立了一个贷款公司。可是,这个世界上哪有不透风的墙?很快消息就传遍了行业。深度捆绑了消费金融行业之后,风控公司面临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去年年底,监管部门发布《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之后,大量现金贷公司倒闭或转型。自己开始干放贷的风控公司,在这波现金贷倒闭潮中,亏得连底裤都不剩。“我们刚做了几个月,还没有赚到钱,就直接将业务裁掉了。”何夕估计,公司的放贷业务还亏损了上千万。人需要管理好自己的贪婪,否则,可能会被欲望所吞噬。03熬寒冬冬天来了,万物沉眠。大家都知道,金融科技进入了冬眠周期。作为依附于金融行业的技术公司,风控公司也开始了艰难的过冬之旅。何夕发现,虽然大部分公司都在倒闭、裁员,但依然有一小部分公司,活得颇为滋润。很多头部平台,在早期并非将自己的业务系在“现金贷”这一条船上。比如,一家平台的服务对象,就包括银行、保险、小微企业、航旅、社交、游戏、电商等多个行业。其中一个行业退潮时,它们并不会失去所有的客户,盈利渠道没有完全关闭。其实不止金融行业有风控需求,其他行业也有。以电商平台为例。在电商做活动促销的时候,会有羊毛党或者黑客“刷客党”,用专业的机器人和软件来平台薅羊毛。而很多风控平台会提供服务,通过数理建模来判断用户是否真人。因此,如果金融进入下行周期,请去寻找新的风口。永远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而这波倒闭潮的原因,除了行业收紧之外,还有一个行业内因,就是产品同质化太严重了。“你选A公司,和选B公司,区别都不大。爬虫技术、黑名单,大家的产品大同小异,毫无特别。”某金融公司的商务负责人称,产品同质化会导致腐败滋生,大家不再看谁的产品好,而是看谁的回扣高。很多从业者都下过这样的判断:90%的风控或者大数据公司,都会倒闭。剩下的能存活的公司,都有什么特质?“独家,且能够实时更新的数据源。”何夕称,这可能是熬过寒冬的法宝。而对这一点,多位CRO也表示认同。他们现在选取的合作伙伴,几乎都是有独家数据源的。如果实在拿不到独家数据,还有剑走偏锋的一招:成为数据的桥梁。很多公司都意识到,“数据孤岛”问题,可能严重制约了行业发展。因此,很多公司试图用区块链或者数据共享的方式,来搭建数据生态。而熬寒冬最笨的方法,可能还是“死磕”。“以前,大家都不愿意去深耕行业和客户,也不愿意定制化,现在可以沉下心来了。”何夕称,最近他们又恢复了“传统银行部”,去专门服务银行客户。而“联合建模”“定制化服务”这些路径,并不是走不通,只是很难有规模效应,盈利能力也不会很强。很多风控精英,从第三方风控公司流出,进入了金融公司。对于他们来说,需要蛰伏几年,再重新出来打拼天下。行业可能要回归“干脏活、苦活、累活”的状态,艰难熬过这一轮寒冬。熬寒冬时最好的状态,就是保存体力、享受孤独、学会隐忍。目的就是,活着。(应受访者的要求,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 ) 【责任编辑/孟亮】(原标题:曾月入6000万,如今裁员一半,风控公司如何熬寒冬?)
来源:创事记
IT时代网(关注微信公众号ITtime2000,定时推送,互动有福利惊喜)所有原创文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创客100创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专注于TMT领域早期项目投资。LP均来自政府、互联网IT、传媒知名企业和个人。创客100创投基金对IT、通信、互联网、IP等有着自己独特眼光和丰富的资源。决策快、投资快是创客100基金最显著的特点。
TA的最新文章比有脉还要好的风控系统了解一下【同盾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967贴子:
比有脉还要好的风控系统了解一下
比有脉还要好的风控系统了解一下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风控:现金贷的伴生花
日04时24分来源:
风控:现金贷的伴生花
中国创业与投资专业门户
曾经,风控总监大多月薪5万起,而CRO常常年薪百万加股权。而催生这一波超级风控浪潮的,正是突然崛起的消费金融行业。
作者|墨克 零和
来源 |一本财经
(ID:yibencaijing)
2017年,整个金融科技领域开始爆发,而第三方风控公司也迎来了自己的黄金发展年。
某头部风控公司最高时期,月收入达到6000万。
如今,头部的风控公司业务开始收缩,无单可接,并开始裁减业务部门。
小的风控公司大面积倒闭,行业更是预测“90%的风控公司将被淘汰”。
作为金融科技附属产业链的风控公司,如何熬过行业寒冬?
风控公司,可能最能感受到金融科技行业的脉搏。
而从今年年初开始,他们就已经感到阵阵寒意了。
某头部风控公司的市场负责人何夕发现,公司的业务量在骤减。
“好多大公司,原来在免费试用产品,现在也不签单,占完便宜就走了。”何夕称,最近几个月,已基本没有新增用户了。
“以前一个月月收入是6000万,而现在只能做到几百万。”何夕称。
他们以前采取的方式是“预充值”,比如一个公司充值200万,按照流量和使用量扣款。
现在这些公司几乎没有查询量,充值金额纹丝不动,它们开始拐弯抹角,要求退“充值款”。
而之前的很多签约用户直接“失联”,何夕猜测,这些公司都倒闭了。
无单可接,业务紧缩,这是头部大公司面临的现状。
“忙的时候恨不得住在公司。”某风控平台高管王明说,“可现在却闲到有时间出去度假。”
王明刚刚结束在国外的假期,回国之后的他,也没有之前那么忙碌了。
而一些风控公司,已开始了大裁员。
第一批被裁掉的,是销售人员。
“我们公司的几个黄金销售,一个月都不能开单。不能怪他们,市场环境实在不好。”何夕称,大家都在退款,谁还愿意充值?
何夕称,他们公司一百多人的销售团队,现在只剩下一半。
头部公司的变动远不止这些。
一些业务团队,要么调岗,要么裁员。
“服务现金贷、消费金融公司的团队,都调到了传统金融部,去服务城商行。”何夕称,这是公司业务的巨大调整。
不愿意调岗的人员,就只能主动离职。
无单可接、批量退款、裁员调岗,头部的风控公司都活得极为艰难。
底层风控公司的命运,则更为惨烈。
“有一家做风控的公司,有十几个人,过完年,公司就解散了。”风控从业者金铭称。
对于小公司来说,本身业务同质化就很严重,与大公司相比又没有什么竞争力,在市场收缩之后,它们的业务量几乎为零。
特别是贷后催收公司,受到的冲击最大。
现金贷监管之后,它们曾经有过短暂的业务暴涨,而如今,催回率越来越低,就算返佣提高到90%,催收员都再难催回。
催收公司养活自己都成了困难。
“大概80%的小风控公司都会倒闭。”何夕称,看今年的发展现状,这个数据可能会上涨到90%。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行业收紧之后,风控公司也开始陷入了“冰封期”。
而两年前,风控公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随着金融科技的爆发,市场催生了一大批的第三方风控公司。
它们给整个金融行业提供贷前贷中贷后的能力,输出风控技术,在去年现金贷的火热年代,这些公司活得颇为滋润。
“头部的风控公司,月利润都是千万级别。”何夕称。
百度金融和爱分析联手发布的《2018年中国大数据风控调研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大数据风控市场规模达140亿人民币,比同期美国市场高出20亿元。
当年也涌现了一大批的头部公司,比如同盾科技、百融金服、冰鉴科技、猛犸反欺诈等各类风控公司。
据数据猿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同盾科技总融资额为8.788亿元人民币,百融金服总融资额为6.7亿元人民币。
而在当时,风控职业实在是高薪。
风控总监,大多月薪5万起,而CRO,常常年薪百万加股权。
当年业内盛传,为了挖Capital One的资深人士来当CRO,很多公司都愿意付出不少于400万的年薪和股权。
而催生这一波超级风控浪潮的,正是突然崛起的消费金融行业。
“人人都想做现金贷,但是没有人才和技术,他们就去找第三方公司合作。”何夕称,当时来找他们合作的,90%都是现金贷公司。
送上门的业务,接不接?
当然是开门接客。
大部分公司接受了大量的现金贷合作,为此甚至放弃了深耕很久的银行客户。
当自来水接通之后,谁还愿意去苦哈哈地挖井?
有些第三方风控公司做得风生水起,沉淀了大量的现金贷用户数据,甚至开始自己放贷。
当着裁判员,突然又下场干起了运动员。
何夕的公司,也启动了放贷业务。
“我是强力反对的。”何夕称,原因很简单,当你自己都有放贷业务了,哪个现金贷公司还愿意合作?
但CEO并不听何夕的劝告。
他反而说何夕目光短浅。CEO做了一些风险隔离,单独成立了一个贷款公司。
可是,这个世界上哪有不透风的墙?很快消息就传遍了行业。
深度捆绑了消费金融行业之后,风控公司面临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去年年底,监管部门发布《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之后,大量现金贷公司倒闭或转型。
自己开始干放贷的风控公司,在这波现金贷倒闭潮中,亏得连底裤都不剩。
“我们刚做了几个月,还没有赚到钱,就直接将业务裁掉了。”何夕估计,公司的放贷业务还亏损了上千万。
人需要管理好自己的贪婪,否则,可能会被欲望所吞噬。
冬天来了,万物沉眠。
大家都知道,金融科技进入了冬眠周期。
作为依附于金融行业的技术公司,风控公司也开始了艰难的过冬之旅。
何夕发现,虽然大部分公司都在倒闭、裁员,但依然有一小部分公司,活得颇为滋润。
很多头部平台,在早期并非将自己的业务系在“现金贷”这一条船上。
比如,一家平台的服务对象,就包括银行、保险、小微企业、航旅、社交、游戏、电商等多个行业。
其中一个行业退潮时,它们并不会失去所有的客户,盈利渠道没有完全关闭。
其实不止金融行业有风控需求,其他行业也有。
以电商平台为例。在电商做活动促销的时候,会有羊毛党或者黑客“刷客党”,用专业的机器人和软件来平台薅羊毛。
而很多风控平台会提供服务,通过数理建模来判断用户是否真人。
因此,如果金融进入下行周期,请去寻找新的风口。
永远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而这波倒闭潮的原因,除了行业收紧之外,还有一个行业内因,就是产品同质化太严重了。
“你选A公司,和选B公司,区别都不大。爬虫技术、黑名单,大家的产品大同小异,毫无特别。”某金融公司的商务负责人称,产品同质化会导致腐败滋生,大家不再看谁的产品好,而是看谁的回扣高。
很多从业者都下过这样的判断:90%的风控或者大数据公司,都会倒闭。
剩下的能存活的公司,都有什么特质?
“独家,且能够实时更新的数据源。”何夕称,这可能是熬过寒冬的法宝。
而对这一点,多位CRO也表示认同。他们现在选取的合作伙伴,几乎都是有独家数据源的。
如果实在拿不到独家数据,还有剑走偏锋的一招:成为数据的桥梁。
很多公司都意识到,“数据孤岛”问题,可能严重制约了行业发展。
因此,很多公司试图用区块链或者数据共享的方式,来搭建数据生态。
而熬寒冬最笨的方法,可能还是“死磕”。
“以前,大家都不愿意去深耕行业和客户,也不愿意定制化,现在可以沉下心来了。”何夕称,最近他们又恢复了“传统银行部”,去专门服务银行客户。
而“联合建模”“定制化服务”这些路径,并不是走不通,只是很难有规模效应,盈利能力也不会很强。
很多风控精英,从第三方风控公司流出,进入了金融公司。
对于他们来说,需要蛰伏几年,再重新出来打拼天下。
行业可能要回归“干脏活、苦活、累活”的状态,艰难熬过这一轮寒冬。
熬寒冬时最好的状态,就是保存体力、享受孤独、学会隐忍。
目的就是,活着。
(应受访者的要求,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 )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阅读曾月入6000万,如今裁员一半,风控公司如何熬寒冬?-众筹之家资讯频道
#文章来自一本财经,原标题《曾月入6000万,如今裁员一半,风控公司如何熬寒冬?》,作者墨克 零和,题图 视觉中国。更多精彩资讯请登陆众筹之家,或关注微信公众号(ID:zczhijia)。2017年,整个金融科技领域开始爆发,而第三方风控公司也迎来了自己的黄金发展年,某头部风控公司最高时期,月利润达到6000万。如今,头部的风控公司业务开始收缩,无单可接,并开始裁减业务部门。小的风控公司大面积倒闭,行业更是预测“90%的风控公司将被淘汰”。作为金融科技附属产业链的风控公司,如何熬过行业寒冬?1. 危机来临风控公司,可能最能感受到金融科技行业的脉搏,而从今年年初开始,他们就已经感到阵阵寒意了。某头部风控公司的市场负责人何夕发现,公司的业务量在骤减。“好多大公司,原来在免费试用产品,现在也不签单,占完便宜就走了。”何夕称,最近几个月,已基本没有新增用户了。“以前一个月月收入是6000万,而现在只能做到几百万。”何夕称。他们以前采取的方式是“预充值”,比如一个公司充值200万,按照流量和使用量扣款。现在这些公司几乎没有查询量,充值金额纹丝不动,它们开始拐弯抹角,要求退“充值款”。而之前的很多签约用户直接“失联”,何夕猜测,这些公司都倒闭了。无单可接,业务紧缩,这是头部大公司面临的现状。“忙的时候恨不得住在公司。”某风控平台高管王明说,“可现在却闲到有时间出去度假。”王明刚刚结束在国外的假期,回国之后的他,也没有之前那么忙碌了。而一些风控公司,已开始了大裁员。第一批被裁掉的,是销售人员。“我们公司的几个黄金销售,一个月都不能开单。不能怪他们,市场环境实在不好。”何夕称,大家都在退款,谁还愿意充值?何夕称,他们公司一百多人的销售团队,现在只剩下一半。头部公司的变动远不止这些,一些业务团队,要么调岗,要么裁员。“服务现金贷、消费金融公司的团队,都调到了传统金融部,去服务城商行。”何夕称,这是公司业务的巨大调整。不愿意调岗的人员,就只能主动离职。无单可接、批量退款、裁员调岗,头部的风控公司都活得极为艰难。底层风控公司的命运,则更为惨烈。“有一家做风控的公司,有十几个人,过完年,公司就解散了。”风控从业者金铭称。对于小公司来说,本身业务同质化就很严重,与大公司相比又没有什么竞争力,在市场收缩之后,它们的业务量几乎为零。特别是贷后催收公司,受到的冲击最大。现金贷监管之后,它们曾经有过短暂的业务暴涨,而如今,催回率越来越低,就算返佣提高到90%,催收员都再难催回。催收公司养活自己都成了困难。“大概80%的小风控公司都会倒闭。”何夕称,看今年的发展现状,这个数据可能会上涨到90%。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行业收紧之后,风控公司也开始陷入了“冰封期”。2. 兴于乱世两年前,风控公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随着金融科技的爆发,市场催生了一大批的第三方风控公司。它们给整个金融行业提供贷前贷中贷后的能力,输出风控技术,在去年现金贷的火热年代,这些公司活得颇为滋润。“头部的风控公司,月利润都是千万级别。”何夕称。百度金融和爱分析联手发布的《2018年中国大数据风控调研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大数据风控市场规模达140亿人民币,比同期美国市场高出20亿元。当年也涌现了一大批的头部公司,比如同盾科技、百融金服、冰鉴科技、猛犸反欺诈等各类风控公司。据数据猿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同盾科技总融资额为8.788亿元人民币,百融金服总融资额为6.7亿元人民币。而在当时,风控职业实在是高薪。风控总监,大多月薪5万起,而CRO,常常年薪百万加股权。当年业内盛传,为了挖Capital One的资深人士来当CRO,很多公司都愿意付出不少于400万的年薪和股权。而催生这一拨超级风控浪潮的,正是突然崛起的消费金融行业。“人人都想做现金贷,但是没有人才和技术,他们就去找第三方公司合作。”何夕称,当时来找他们合作的,90%都是现金贷公司。送上门的业务,接不接?当然是开门接客。大部分公司接受了大量的现金贷合作,为此甚至放弃了深耕很久的银行客户。当自来水接通之后,谁还愿意去苦哈哈地挖井?有些第三方风控公司做得风生水起,沉淀了大量的现金贷用户数据,甚至开始自己放贷。当着裁判员,突然又下场干起了运动员。何夕的公司,也启动了放贷业务。“我是强力反对的。”何夕称,原因很简单,当你自己都有放贷业务了,哪个现金贷公司还愿意合作?但CEO并不听何夕的劝告。他反而说何夕目光短浅。CEO做了一些风险隔离,单独成立了一个贷款公司。可是,这个世界上哪有不透风的墙?很快消息就传遍了行业。深度捆绑了消费金融行业之后,风控公司面临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去年年底,监管部门发布《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之后,大量现金贷公司倒闭或转型。自己开始干放贷的风控公司,在这拨现金贷倒闭潮中,亏得连底裤都不剩。“我们刚做了几个月,还没有赚到钱,就直接将业务裁掉了。”何夕估计,公司的放贷业务还亏损了上千万。人需要管理好自己的贪婪,否则,可能会被欲望所吞噬。3. 熬寒冬冬天来了,万物沉眠。大家都知道,金融科技进入了冬眠周期。作为依附于金融行业的技术公司,风控公司也开始了艰难的过冬之旅。何夕发现,虽然大部分公司都在倒闭、裁员,但依然有一小部分公司,活得颇为滋润。很多头部平台,在早期并非将自己的业务系在“现金贷”这一条船上。比如,一家平台的服务对象,就包括银行、保险、小微企业、航旅、社交、游戏、电商等多个行业。其中一个行业退潮时,它们并不会失去所有的客户,盈利渠道没有完全关闭。其实不止金融行业有风控需求,其他行业也有。以电商平台为例。在电商做活动促销的时候,会有羊毛党或者黑客“刷客党”,用专业的机器人和软件来平台薅羊毛,很多风控平台会提供服务,通过数理建模来判断用户是否真人。因此,如果金融进入下行周期,请去寻找新的风口。永远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而这拨倒闭潮的原因,除了行业收紧之外,还有一个行业内因,就是产品同质化太严重了。“你选A公司,和选B公司,区别都不大。爬虫技术、黑名单,大家的产品大同小异,毫无特别。”某金融公司的商务负责人称,产品同质化会导致腐败滋生,大家不再看谁的产品好,而是看谁的回扣高。很多从业者都下过这样的判断:90%的风控或者大数据公司,都会倒闭。剩下的能存活的公司,都有什么特质?“独家,且能够实时更新的数据源。”何夕称,这可能是熬过寒冬的法宝。而对这一点,多位CRO也表示认同。他们现在选取的合作伙伴,几乎都是有独家数据源的。如果实在拿不到独家数据,还有剑走偏锋的一招:成为数据的桥梁。很多公司都意识到,“数据孤岛”问题,可能严重制约了行业发展。因此,很多公司试图用区块链或者数据共享的方式,来搭建数据生态。而熬寒冬最笨的方法,可能还是“死磕”。“以前,大家都不愿意去深耕行业和客户,也不愿意定制化,现在可以沉下心来了。”何夕称,最近他们又恢复了“传统银行部”,去专门服务银行客户。而“联合建模”“定制化服务”这些路径,并不是走不通,只是很难有规模效应,盈利能力也不会很强。很多风控精英,从第三方风控公司流出,进入了金融公司。对于他们来说,需要蛰伏几年,再重新出来打拼天下。行业可能要回归“干脏活、苦活、累活”的状态,艰难熬过这一轮寒冬。熬寒冬时最好的状态,就是保存体力、享受孤独、学会隐忍。目的就是,活着。(应受访者的要求,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类似有脉金控的平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