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市场化现在银行贷款利率是多少水平的 1:1 融资机会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并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


}

【摘要】利率市场化改变利率的决定方式,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和结构。同时,利率放松对传统的银行业务造成冲击,促使银行业寻找新的盈利模式,发展表外业务并加强综合化经营。论文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国际经验,并分析其对中国的启示。

        利率市场化改革,即是官方放松存贷款利率管制、解除对银行存贷利差保护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全球掀起了利率市场化的浪潮,一方面是由于70年代以来实施的利率管制的弊端日益积累和暴露,另一方面则是希望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发挥利率作为货币资金的价格和货币政策工具的双重属性,即充分反映资金余缺情况和资金使用成本高低的同时,形成利率机制以成为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的有效工具。而对于以利差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传统银行来说,利率市场化改变了货币资金价格的形成机制,会直接影响到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并引发银行的业务转型。

       从理论上来说,取消利率管制之后,银行可以采用更具竞争性的利率吸收存款,即资金成本会有所上升,同时银行也会相应提高贷款利率的敏感性,加之银行间的竞争加剧,银行存贷利差会伴随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逐渐缩小。但从全球趋势和发达国家的数据分别判断,结论并不完全如此。

       从国外利率市场化的历史来看,数据表明利率市场化能够实现将负利率或低利率水平升至正利率和较高利率水平的初衷。利率的总体水平被抬高,即贷款收益和存款成本均有较大的提升。世界各国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大多集中在1960~1999年的时间段,特别是在1980年左右。选取这段时期进行考察,我们看到实际存款利率的U型变化以及实际存贷利差的平稳上升趋势。如果不考虑货币因素的可能影响,这一时段的数据就可以证明,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展,实际利率总体水平上升,而银行存贷利差随着利率的提升在20世纪80年代普遍上浮(见图1)。

       而分别观察1970~1990年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数据,也可以证明利率市场化以后实际存贷利率上升,同时存贷利差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表现出上升趋势。美国在利率放松初期,存贷利率齐升,在1981年达到8.47%和14.18%的高位,随后回落并趋于稳定;台湾地区在利率市场化初期存贷利率均逐步上升,分别从1985年末的5.96%和9.18%上升至1990年末的7.22%和10.5%。主要是由于长期利率管制下的低利率状态,在利率限制解除后,供求关系决定了利率水平向均衡利率接近,必然有所上升。

       总体来看,全球趋势上的利率市场化后存贷利差并没有像理论分析的那样,出现收窄。这主要是由于实际存贷利差受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市场的竞争程度、金融体制的管制水平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同时,发展中国家银行业利差普遍有升高的趋势,并高出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首先,利率市场化初期存在利差缩小的压力,但长期有利差回升的趋势。取消利率管制初期,银行业竞争加剧,为争取资金来源而纷纷提高存款利率;但短期内却无法调整贷款结构,将贷款投放集中于更具议价能力的领域,因而贷款利率上升空间有限。存款利率比贷款利率上升的速度更快,会造成银行存贷利差收窄,剩余价值从贷款方转移到存款者。发达国家或地区例如德国、日本、台湾地区等,都出现了明显的利差收窄,如德国在实施利率市场化后到1973年以前,其短期贷款利率与定期存款利率之间的差距一直在缩小;日本1994年的平均存贷利差比1984年缩小了82个基点。而利率市场化的后期,伴随着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金融业务限制的放宽和金融创新的加深,银行开辟了新的资金运用渠道,不必通过降低贷款利率扩大资金运用,银行也开始追逐贷款的高利率,因此表现为长期利差增大的效果。

      其次,当利率竞争基本趋于稳定以后,非价格竞争逐渐成为主要的、长期的竞争形式。优质的企业和个人拥有了议价的空间,价格竞争不再是银行业竞争的唯一途径。最终银行为了争夺优质客户,会为其提供较低的贷款利率,并在存贷款利率上给予优惠,这样就会直接导致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上升、资产收益下降。但非价格竞争会增加银行业的经营费用,从而降低银行的利润水平。银行作为利差盈利机构,就会将经营费用的增加转嫁于其他资金需求者,因而对存贷利差的总体水平有扩大的要求。

       最后,发展中国家的银行在资金市场具有垄断地位,并且存贷利差是其主要的利润来源,加之资金需求对利率敏感性低,银行通过缩小利差也很难带来量的提升,从而促使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以后甚至出现存贷利差更高的情况。例如,拉美国家在利率市场化前后存贷利差普遍高于发达国家和亚洲国家,而且存贷款利差有扩大趋势,同时这也是这些国家高通胀、金融环境不稳定的反应。而发达国家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存贷利差则更低。在发达的金融市场中,金融创新导致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可替代性强,当其被非银行金融机构更有竞争力的较高利率负债替代时,银行降低利率的能力就会消失。因此,在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能够提高金融中介效率。

      利率市场化能够缓释“金融脱媒”,存款机构吸存能力削弱的问题得到了缓解,同时贷款业务占比也逐渐上升,即银行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得到改善。同时改变负债结构及存款期限结构,使得资金成本上升,促使银行倾向于发展较多的高利率贷款以取得更大的利润。

      首先,利率市场化完成初期,存款占比变化趋势平稳,贷款占比增加。美国的数据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扭转了银行存款占负债的比重从

20世纪70年代持续下滑的态势,表明利率放开能够提升银行部门相较于货币、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对银行吸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保证银行较为稳定的存款资金来源,从而减轻流动性风险。同时,剔除危机时期的数据可以看出,利率市场化以后美国银行资产中贷款比例逐渐上升,贷款业务在1979年较1970年提高了3.5%,20世纪80年代贷款/生息资产比例也保持增长,表明利率市场化以后资产的使用效率较高,这就使得期间贷存比保持稳定上升(见图2)。

      其次,银行负债结构中借入资金增多,储蓄存款占比增大。一方面,利率放开也无法转变银行在金融体系中中介作用逐渐下降的大趋势,混业经营管制的放松,金融创新带来的投资渠道多样化,以及居民的储蓄倾向的下降,导致美国20世纪90年代以后存款占付息负债的比例再次下滑,从而银行负债中借入资金增多,加大了银行的资金成本。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存款结构中的低成本存款会向高成本存款转换。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存款结构中低成本的活期存款占比下降明显,而储蓄存款占比大。在美国,存款账户分活期存款(Demand accounts)、储蓄存款(Savings accounts)和定期存款(Time deposit)等。其中,活期存款可开具支票,等同于货币;储蓄存款不能开具支票,仅是为居民提供具有流动性并能取得利息的存款方式。虽然长期趋势上活期存款的占比降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银行的资金成本,但是存款更加稳定会降低银行的利率风险,也使得可贷资金增多。

       最后,银行会更青睐于高利率贷款。首先从银行角度来说,贷款利率上升将导致优质大企业直接融资比例提高,银行不得不寻求新的贷款客户,如房地产和中小企业贷款;而从客户的角度来分析,银行的高利率贷款也将刺激贷款客户风险偏好的提升,使得大量信贷流向房地产等高风险领域。这都说明银行竞争吸纳存款为风险较高的私营部门提供间接融资,通常会增加银行的经营风险,降低银行业整体的资产质量。对比美国1990年和1980年的数据可知,美国1984~1991年间不良贷款率由3.1%增至5.2%(见表1)。主要是由于利率市场化以后,利率水平上扬、利差收窄,刺激银行的贷款扩张,而贷款质量也在下降;同时房地产贷款占比迅速增长,实行固定利率的长期房地产贷款,与银行所吸收的短期存款期限不匹配,因而利率上升会对其造成严重的损失。

      净息差是银行净利息收入和银行全部生息资产的比值。存贷利差、资产负债结构变化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共同作用,会对代表银行资产收益情况的银行净息差造成影响,但其在利率市场化的各国也表现出不一样的变化趋势。银行净息差和银行存贷款利差是两个相似的概念,区别在于存贷利差代表了资金来源的成本和资金运用的收益之间的差额,而净息差是资金运用的结果,并且银行吸收的存款并不是完全用去放贷,还必须有一部分是用于存款准备金(央行支付利息)、购买央行票据、债券等其他投资,这些总收益率加上贷款利率与全部存款利率的比较,才能得到净息差;在数量上,二者也可大可小,主要是由于存贷利差并没有考虑到生息资产和付息负债可能是由不同规模的不同金融工具构成。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存贷利差带来的影响会与净息差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从数据来看,净息差和存贷利差的趋势并不完全一致。美国自80年代开始利率市场化以后,虽然存贷利差有所下降,但是净息差的变化较为平稳。从70年代末利率市场化启动到1986年完成的这段时间,净息差围绕3.8%小幅地先抑后扬,从90年代明显上升,达到4%以上,自90年代末开始,随着金融自由化进一步发展,净息差才进一步下滑,但始终保持在3%以上(见图3)。

       由此看来,虽然利率市场化导致存贷利差收窄,会对净息差造成负面影响,但80年代美国在利率市场化期间,一方面依靠存贷款结构的变化,即贷款占生息资产比重的上升,提高了贷存比,从而提升了净息差;另一方面存款来源较之前更稳定,而银行的资金使用效率和定价能力不断增强,使得贷款在量、价上都有提升,减轻了利率管制放松对存贷利差的负面影响。因此虽然存贷利差明显收窄,但净息差平缓增长。同时,银行的生息资产和付息负债并不只是存贷款,而净息差即是在存贷利差的基础上加上其他生息资产的收益成本差。因此,如果银行能够从过去简单、低附加值的业务转向经营更复杂、附加值更高的金融产品,即提升其他生息资产的利润率,则净息差也可能反而会扩大。美国的利率市场化伴随着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加深,这也是其80年代以后净息差平稳上升的原因之一。另外,美国在1992年以后净息差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脱媒效应和银行间的竞争加剧;加之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集中度提高,净息差相对偏低的大型银行占据市场的份额增加。

       但日本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业贷存比大幅下降,导致其净息差的下降更为剧烈。日本在20世纪60~70年代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人为的利率管制和信贷配给,使得其贷存比超过100%,被称为超贷经济国家,利率市场化以后经济增长放缓,金融脱媒,必然导致贷存比大幅下降,加之利差明显收窄,导致净息差进一步收缩。

}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专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在银行贷款利率是多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