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D2.0M2.0比固态快多少发热

在上一期的“”中,小Z简单的聊了聊关于英特尔和英睿达的发展故事,鉴于欧美系固态硬盘厂商众多,仅仅以英特尔和英睿达为例,难免以偏概全,有失偏颇,也不符合此次“调教”之前制定的规则。
根据此前制定的调教目标,今天小Z就来和大家一起侃侃欧美系固态硬盘大厂金士顿和闪迪的那些事。存储帝国:金士顿Kingston
说到电脑三大件之一的内存品牌,金士顿绝对是最为知名和最受信赖的厂商之一,甚至在某些用户眼中,金士顿就等同于内存了。
的确,作为全球第一大独立内存模组制造商,在内存发展的数十年的光阴中,金士顿一直走在其他品牌的前面,从1987年创立之初,研发并设计出具有开创性的全新单列直插式内存模组 (SIMM)开始,到1989年推出100%测试及由此获得的品质保证,再到2015年,连续12年被美国IHS评为全球最大的第三方内存市场内存模组制造商,金士顿几乎已经确立了其在内存世界的绝对影响力。金士顿logo
由内存起家,金士顿不断开拓新的存储领域,小到用于存储的晶圆,大到服务器级别的存储机房,如今的金士顿已经发展延伸出近2000种,用于各种场景的存储设备和存储器材,构建了一个以存储为核心,产品丰富,技术领先的存储帝国。
回到固态硬盘领域,作为当下最为火热的存储产品,金士顿近年来也一直在跟随着市场潮流,推出符合用户需求的固态硬盘产品。不像三星、东芝或是英特尔那样,开创市场先河,创立行业规范,总是以跟随者的身份进入市场的金士顿,常常被行业打上“保守、不激进”的标签。
而如今固态硬盘市场的大热,作为存储大厂的金士顿,凭借着完善的存储产业链,以及多年积累的制造生产经验,也推出了数款口碑和销量俱佳的热销产品。 型号 主控闪存 特色
hyperx savage
Phison 3110东芝19nm Toggle MLC 当年的首款4核8通道主控、如今入门级产品
FURY SF-2281 INTEL MLC (工艺不详)
中高端玩家、性价比出众 SSDNow V300SF-2281 东芝19nm Toggle MLC
稳定安全、家庭实用 SSDNow UV400 Marvell 88SS1074 东芝 15nm Toggle TLC(自封)新产品、TLC颗粒、入门首选
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即使拥有完善的生产链,以及头顶着全球最大的内存模组制造商的光环,当年的金士顿v300“换闪存”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也依旧成为了金士顿永远抹不去的黑点,成为金士顿固态硬盘发展史上永远迈步过去的坎。
作为存储大厂,金士顿相较于其他固态硬盘厂商的优势在于,完善而丰富的生产链,积累多年的制造和加工技术,以及头顶内存帝国的金字招牌,只可惜金士顿不激进的作风,让其在固态硬盘发展初期并没有积极主动利用自身优势,大力研发,错失引导市场的机会,再加上“换闪存”事件的负面影响,让金士顿品牌在销量和口碑上,都不尽如人意。闪存卡之王:闪迪SanDisk
优盘、闪存卡、固态硬盘,由于材质和技术的差别不大,许多曾经精通优盘制造或是闪存卡制造的存储大厂,纷纷进入固态硬盘行业,利用自身拥有的存储制造资源,先人一步,制霸市场。
闪迪SanDisk,作为全球最大的闪速数据存储卡产品供应商,也是全球唯一一家有权制造和销售所有主要闪存卡格式的公司,占据了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的存储卡市场份额,也几乎垄断了整个闪存存储卡市场。从1988年创立至今,闪迪就一直在数据存储市场开疆拓土,拥有着超过4900项的闪存卡技术专利的闪迪,成立仅7年,就在非易失性存储技术领域的国际权威Harari Eli博士的带领下,在美国本土成功上市,直到2015年年底,并入存储巨头西部数据。闪迪logo
在闪迪发展的数十年间,创立许多业界第一,例如1994年,自主研发的CompactFlash(CF)卡取代了PCMCIA卡,成为了数码相机的行业标准;2004年,推出全球速度最快、性能最高的闪存卡 SanDisk Extreme III、全球最坚固的USB闪存盘;2005年,推出全球最小的存储卡microSD,并引发存储卡革命。
而在固态硬盘领域,闪迪早在2011年年初,就开始着手研发和跟进固态硬盘事业,并于当年的秋天推出经典闪迪至尊高速固态硬盘,震撼业界。也在同一年,闪迪和东芝合作共建的300mm级NAND闪存工厂Fab 5正式投产。
作为最早进入固态硬盘的存储大厂,闪迪固态硬盘无论是在销量和口碑上,都有着不俗的表现,一方面源于其抢先一步进入行业,进行技术研发和积累,另一方面,完善的生产链和可靠的合作伙伴(东芝),使得闪迪的产品在质量和工艺上都远远领先同时代的产品。
可能是高处不胜寒,近年来闪迪的创新和研发速度远没有固态诞生之初那么迅猛,市场敏锐性也远不如曾经那么精准了,新产品的跟新换代稍稍落后于主流,更令人不解的是产品定位和产品报价,杂乱而不接地气,入门级和中高端区分度不高。
目前,闪迪热卖的产品如下: 型号主控 闪存 特色
闪迪至尊高速版-II代Marvell88S9187
自产19nm Toggle2.0 TLC低调的TLC闪存固态、入门级
闪迪至尊超极速系列Marvell 88SS9187 自家19nm Toggle2.0 MLC 性价比、MLC闪存
闪迪X400系列Marvell 88SS1074 自产 15nm Toggle2.0 TLC 商业级、TLC、经典主控
闪迪 Z400s系列SM2246XT 自产 15nmToggle2.0 MLC 商业级、新品、MLC闪存
拥有着自家封装工艺和闪存厂的闪迪,在工艺制程和自主权上有着先天优势,加上和东芝存储的紧密合作,更是如虎添翼。因而无论是市场消费层面还是玩家层面,闪迪的口碑和市场表现都非常亮眼。
在小Z看来,唯一的不足,就是各个产品之间的区分度和价格分区不太明显,旗舰级和入门级差异不太大,导致消费者无从选择。小Z评分:小结:
存储卡起家,积累了固态硬盘制造的所有工艺基础;联合东芝,有了强力的业界伙伴;品牌优势,让市场推广不再举步维艰。闪迪固态硬盘,真可谓天时地利人和都聚齐了,然而产品区分度以及价格定位、产品更新周期太慢等问题,也让高速前进的闪迪固态硬盘慢了下来,也成就了揭竿而起的众多固态硬盘厂商。全文总结:
不同于英特尔和美光,控制着半导体上游资源,有着绝对的话语权,金士顿、闪迪,都是凭借着完整的存储产业链体系、积累多年的制造工艺,强势切入固态硬盘行业,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可以说是在中游的制造环节和接近上游的流通环节,掌握了主动,确定了江湖地位。PS:关于评分,完全基于小Z对于厂商的自我认知,不涉及任何的合作利益关系。如果有激动的网友非要说的收了钱,打广告了,那小Z也只能笑笑了,毕竟喷子无敌。最后的最后:
聊完闪迪,“小Z聊固态:调教固态硬盘厂商”系列就接近尾声了。从这一系列的“调教”过程中,小Z也学会了很多“姿势”,恶补了很多以前不太懂的东西,同时更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在这几篇文章中,学到一些知识,增长一些见识。
本期小Z聊固态就讲到这里,俗话说众人拾材火焰高,一个栏目的发展离不开各位网友大大们的意见和建议,下面是小Z的个人微信号,对于“小Z聊固态”有任何的建议和意见都可以添加微信,直接勾搭,当然如果聊些别的话题,小Z也是来者不拒,或是发送邮件至martin_进行交流。
热门手机应用被骗好久:这样的SSD固态盘不值得买
03-09 07:29
  虽说现在处于NAND市场的波动时期,SSD价格水涨船高,并且短期内没有降价到去年水平的可能性。不过,总有需要买的时候,毕竟现在Ryzen的强势回归点燃了不少老玩家重新装机的热情,加上庞大DIY消费群的升级需求是无休止。
  所以,一时之间跟SSD说“不”,是不可能的。对于新手老手来说,2017年SSD市场发生了不少变化,比如新接口、新标准以及新NAND,都要求我们重新适应。那么,关于2017年背景下的SSD选购技巧,会有什么变化呢?
  理顺目前主流的SSD接口
  SSD发展初期到前几年,一直以SATA接口作为主导。在这个SATA大一统的时期,我们学习SSD的接口都是从怎么区分SATA 2.0以及SATA 3.0开始。
  从第二代酷睿平台开始,Intel开启了对SATA 3.0的普及。相比第一个版本也就是SATA 2.0,最明显的提升就是速率提升了一倍,达到了6Gbps。并且,SATA 3.0对2.0有着很好的向下兼容性,包括接口、接口线都能共用。无缝的升级,让SATA 3.0接口成为了主板模块中的常青树。所以,无论是数年前的主板还是现在的新主板,SATA 3.0接口是必定能找到的。
  不过,随着SSD的性能突破了SATA 3.0的瓶颈,更高的接口标准呼之欲出。于是以M.2为主角的新式接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当代硬件领域。尤其支持NVMe规范与走PCI-E通道的M.2 SSD,性能爆表!同时,这类新接口的SSD直接安装到主板,集成度更高,加上新一代主板的全线支持,引起不少的关注。
  相信不少朋友想尝鲜新SSD的威力。不过正是由于“小”,也容易与以往的旧接口的SSD产生认识上的错觉,那就是M.2接口以及旧款mSATA接口的区别了。幸好,标准制定者已经从外观上作出明显的区分。M.2接口SSD,有二个凹槽;至于mSATA接口SSD,有一个凹槽。从凹槽的数量就可以很好的判断出不同的接口了。
  此外,走PCI-E通道的另外一类SSD,就是PCI-E SSD了。这类SSD的外观和独立网卡、声卡等PCI设备大同小异,一般人都能分辨吧!
  定容量、看价格、划等级
  现在市售SSD容量从120GB到2TB都有。但是现在主流容量一般从120GB开始,到1GB结束。120/128GB一档,属于入门级SSD;240/256GB一档,属于主流级SSD;480/512GB一档,为中高端SSD;960GB/1TB一档,属于发烧级SSD。
  不同的容量,我们就能预估到不同的价格等级。由于最近SSD涨声一片,所以现在主流级别SSD的价格都比上年前年有所提升。120/128GB主流价位在300元到499元之间;240/256GB主流价位在549到899元之间;480/512GB主流价位在900元以上。至于1TB级别的,价格都可以买一套主流整机了。
  需要注意的是,SSD价格波动较大,以上价格仅供参考,不作长期购买的依据。只要大家懂得根据自己的预算以及需求,在电商如何筛选容量与价格就行了。不过,选择了特定容量后,除非有特定的品牌信仰,那么多的SSD品牌,我们应该选哪种呢?
  挑原厂芯片资源的厂商
  \SSD不同于HDD那么有技术垄断,毕竟它是以芯片来封装的。所以成熟的半导体芯片市场以及唾手可得的闪存芯片形成了目前SSD市场百花齐放的情况,品牌SSD的差距就体现在芯片的选择以及调教方面。
  所以,如果没有特定的品牌与型号信仰,中立玩家选择SSD的时候还是要看这家厂商是否拥有原厂芯片资源的厂商。这种原厂芯片资源,包括主控、闪存等等。我们熟悉的闪存厂商,比如三星、东芝、SK海力士、Intel等等,都有旗下自身的SSD品牌。当然了,NAND的资源并非最重要,重要的是拿芯片“开刀”的权限,以进行最优的优化,用于自身的产品之中。
  至于主控方面,目前不少主控供应商都是“太公分猪肉”那样,对目前活跃在市场的SSD厂商均提供主控芯片资源,此时就要看厂商的调教实力如何了。比如Marvell 88SS9189主控具有较强的固件编程特性,便于SSD厂家自行编写固件与闪存匹配,发挥主控和闪存的潜能。
  一些能够以性能制霸的厂商,都与自身不俗的芯片调教实力分不开,具体包括主控芯片内核架构、算法的优化、纠错与校检技术、拓展支持等等。目前我们熟悉的高性能SSD品牌比如浦科特、Intel、三星等等都有独到的主控调教技术,其中Intel、三星都自产自销,实力不俗。
  性能的背后,我们肯定不能忽略SSD的寿命有限性。前几年不断带出的TLC NAND以及MLC NAND的孰优孰劣的话题,早已对我们的大脑洗刷一番。事实上,无论是TLC或者MLC,在目前厂商的调教下,正常使用前提下使用寿命已经满足电脑正常更新换代的需求。
  加上厂商的质量保证,我们并不需要担心TLC会在短期内要了你的命的可能。如果这个心结还不能解开的话,那么目前不少SSD已经起用3D NAND的芯片资源,就很好地让你放下心头大石。3D NAND用物理堆栈的方式来降低NAND表面损耗,以提升P/E寿命。实际上,采用3D NAND的SSD,写入容量以及质保都高于普通NAND的SSD。如果你对寿命十分敏感,不妨关注MLC或者3D TLC NAND。
  留意售后与口碑
  由于SSD门槛不高,加上SSD自身品质的把控程度受主观因素的权重比较大,所以导致了SSD性能与可靠性参差不齐的情况。为何某些低价SSD一直无人问津?为何某些高价SSD比同容量的其他牌子的高一大截依然被抢成狗?原因就是产品自身的品质。
  这种品质虽然只能从购买后的长期使用才能实打实的体验到,不过从厂商的售后服务年限来看,就能知道SSD的品质如何了。比如一些采用优质NAND的SSD、比如大品牌的SSD,质保年限甚至达到了10年!主流品牌的一般3到5年。如果你是保守派,选个五年就可以了。虽然诚信在这个社会成为了可有可无的东西,但是面对整个市场,应该没有厂商敢搬石头砸自己脚吧!除非是捞一笔就走人的小作坊。
  说到小作坊,我们印象就是口碑差的厂商。所以,我们其实可以从品牌的曝光频率以及网上对这个品牌的评价,就能知道这个品牌的口碑了。虽然我们不否认网络水军的存在,但是实打实的评测文章、网友体验以及网购评价,水军能刷出来吗?所以,在购买前,多关注品牌在网上的口碑,也有很大的价值。
  今天,我们为各位网友总结了一系列SSD选购的技巧。SSD并非HDD时代那么的纯洁,所以我们在选择SSD的时候还是要花多点心思的。不要一味地觉得越贵越好,这叫做浪费钱;也不要觉得为了省一点钱而走了弯路。毕竟,数据是无价的。作为存储无价数据的载体,SSD的选购,必须得留多个心眼。您的位置: >
> SSD固态硬盘优化工具Tweak-SSD 2.0.30破解版下载安装破解图文教程
Tweak-SSD破解版是一款非常实用的ssd固态硬盘优化工具,使用能够...
授权:共享软件类型:国产软件大小:未知环境:Win2003WinXPWin2000Win9X语言:简体中文时间:
SSD固态硬盘优化工具Tweak-SSD 2.0.30破解版下载安装破解图文教程
 发布日期:  浏览: 次 
Tweak-SSD破解版是一款功能强大的SSD固态硬盘优化软件,使用能够帮助用户优化你的SSD固态硬盘,加快硬盘速度。让其发挥最大效率。Tweak-SSD并不要求用户知道有关更好SSD性能的hiiden操作系统机密的任何信息。 其直观的向导,如带有红绿开关按钮的用户界面,可指示系统的最佳设置,即使对于常规的Window用户也很容易使用。让Tweak-SSD建议所有最佳设置,只需点击几下鼠标即可启动它们,重新启动系统,系统即可启动。 Tweak-SSD是您需要全部使用SSD&驱动器&的唯一工具。本次小编带来的是最新破解版,附破解文件和详细的安装破解图文教程!
安装破解教程
1、在本站下载并解压,双击tweak-ssd-v2-setup.exe运行,点击next
2、我们会定期更新Tweak-SSD v2以添加新功能,修复错误并加以改进您的产品体验。此设置可以检查您是否即将安装最新版本。如果有更新的版本可用,您可以从Tweak-SSD v2网站下载它。
3、勾选我接受该许可证协议中的条款,点击next
4、点击更改按钮选择安装目录,点击next
5、你想在安装之前创建一个&系统还原点&吗?请选择以下选项之一:
Yes,现在创建一个系统还原点
不,谢谢 - 我不想创建系统还原点,选择完成后点击next
6、安装完成,点击finish
7、安装完成后不要运行软件,将安装包中的Tweak-SSD.exe复制到安装目录中,包括32位和64位,根据系统进行选择即可,点击替换目标中的文件
8、破解完成,运行即可
本文地址:《SSD固态硬盘优化工具Tweak-SSD 2.0.30破解版下载安装破解图文教程》由整理并发布,欢迎转载!
相关电脑软件
相关文章:
相关软件:
装机必备:
有任何意见或者建议请联系邮箱:[at]qq.com或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
Copyright © 2012 SDBETA.com. All Rights Reserved坑爹无处不在 揭秘固态SSD的掉速之谜
05掉速70% 异步/同步闪存洗冤录
背景:提到异步闪存,网友们群起而攻之,SSD厂家哭着喊冤:“真是躺着也中枪,没错,我们的SSD是采用异步闪存,可我们的产品是全速的啊!”这里有一个模糊概念需要说清楚。
谁趟着都中枪?
闪存的好坏和SSD的性能戚戚相关,其中闪存分为 ONFI(Open NAND Flash Interface)标准,比如美光、英特尔、海力士闪存;Toggle NAND标准,比如三星、东芝闪存。
闪存类型简介
Toggle 标准
1.0版本:50MB/s
1.0版本:133MB/s
3.0版本:400MB/s
2.0版本:400MB/s
同步模式:133MB/s以上;异步模式:50MB/s
美光、英特尔、海力士
东芝、三星
如果按照闪存工作模式,则可分为同步和异步两种方式。其中ONFI闪存标准分为异步和同步两种模式,Toggle闪存标准均为异步模式。我们所说躺着都中枪的就是东芝和三星阵营的Toggle标准闪存,实际上它们的闪存性能不俗。
那么ONFI闪存究竟如何定义同步和异步两种方式。闪存厂家在制定ONFI 2.0标准的时候,在闪存中加入了同步时钟发生器。主控器器发送同步指令激活闪存上的同步时钟信号,使闪存工作在同步模式,闪存带宽可达到133MB/s以上;异步模式则相当于ONFI 1.0,闪存带宽为50MB/s。
注:厂家根据颗粒品质的优劣划分同步与异步的ONFI闪存,它们均来自同一生产线。
异步闪存坑爹在哪里?
下面我们将用实例论证 ONFI2.0标准下的异步闪存,它对SSD的性能影响体现现在哪些方面?为了方便网友们直观辨认,笔者将一款采用异步闪存的SSD拆解之后进行测试。
采用美光异步闪存的SSD(拆解外壳状态)
ATT0最大读写速度测试
CDM持续读写速度测试
上面的两项测试均在同一款SSD上进行,但是评测结果相差非常大,持续读写速度连最大读写速度的一半都不到。
这款SSD采用美光25nm
ONFI2.0闪存,当它进行ATT0测试速度时,闪存工作在最高133MB/s;当CDN测试速速时,闪存工作在50MB/s。这就是为何SSD的最大/持续读写速度相差那么大的原因所在。
点评:异步闪存本身品质较低,厂家为了延长其寿命,让其工作在较低的读写速度,它的结果当然是毁誉参半。如果厂家对采用异步闪存的SSD有一个清晰、低廉的价格定位,毁掉的名声可以扭转过来,它可以成为一款有良好口碑、物美价廉的SSD。
展开剩余29%
手机应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220023|回复: 44
各位,千万不要拿SSD做移动硬盘使用
该用户从未签到
01.jpg (233.08 KB, 下载次数: 21)
20:34 上传
出来工作几年,不之不觉身边已经带满了各种存储盘,从SD卡到U盘、移动硬盘都有,最近突发奇想,想搞个SSD做移动硬盘使用,觉得读写速度应该会快得多,容量就选240GB勉强够用,最重要体积小,携带起来感觉轻松的多,对比之下是不是感觉比用机械硬盘更好一些呢?
02.jpg (247.48 KB, 下载次数: 19)
20:34 上传
我是直接找开店的朋友拿的货,给我的SSD是金邦的R3 固态硬盘,这牌子以前我也拿过它家的内存装笔记本也没什么问题感觉好可以,而这款SSD用的是TLC的闪存颗粒、慧荣的主控,算是入门级SSD常见规格的吧,性能应该没问题,最重要的是度我来说价格好、售后方便。
03.jpg (230.78 KB, 下载次数: 16)
20:34 上传
04.jpg (209.54 KB, 下载次数: 15)
20:34 上传
这款SSD跟我的东芝甲壳虫比起来提及确实小了不少,虽然容量也只有1/5左右,接口虽然是SATA3.0的但是用了转接线依然可以作为USB3.0的接口使用,和移动硬盘一样的插拔方式。
05.jpg (192.83 KB, 下载次数: 15)
20:34 上传
06.jpg (215.07 KB, 下载次数: 14)
20:34 上传
用固态硬盘做移动硬盘使用,理论上抗震性方面应该会好一些,不过我这个转接头似乎买错了,这个是USB2.0的,理论性能估计会大打折扣。。
07.jpg (161.48 KB, 下载次数: 14)
20:34 上传
那具体有会多大的性能损失呢?于是我决定在台式机SATA3.0上做一个对比测试,我的电脑是860K的配置,据说AMD平台的磁片性能会差一些,不知道这块SSD跑分会怎么样?
08.jpg (187.75 KB, 下载次数: 14)
20:34 上传
重新的新系统,开机速度倒是挺快的,7秒开机。
09.JPG (136.5 KB, 下载次数: 16)
20:34 上传
AS测试读写都是400多左右,总分有987,这个成绩貌似还不错。
10.jpg (276.09 KB, 下载次数: 15)
20:34 上传
那如果是用USB2.0的转接头速度会怎么样呢?稍微试了一下。。AS跑分还没完感觉就不用试了,活生生的固态硬盘硬是变成了U盘了。。
11.jpg (171.43 KB, 下载次数: 17)
20:34 上传
网上查了一下资料,果然还是转接头USB2.0的问题,其他人用USB3.0出来的跑分成绩明显好的多,虽然相较于源生SATA3.0还是损失了大部分速度,不过这成绩总算强过U盘和机械硬盘的速度了。。
可以看出,SATA3接口比USB3.0接口读写能力,4K随机读写性能都要强不少,如果是USB2.0就会完全丧失SSD的高性能,所以要用移动SSD的话,建议还是使用专业的硬盘盒子或者源生USB3.0接口的转接线才行,否则就会严重性能损失,看来用SSD做移动硬盘实用性不高,这块金邦 R3 240GB这块SSD的性价比虽然还不错,但是建议还是用来做台式机和笔记本的硬盘使用最靠谱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SSD做移动硬盘使用.楼主你强大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0GB的话,应该是够用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金邦自身就是做内存起家,相对来说。SSD更有质量保障些
该用户从未签到
现在SSD都成标配的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金邦确实是名老将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不愧 是存储老字号品牌的水准!
该用户从未签到
用上SSD那感觉真的是回不去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我觉得卡扣设计挺不错的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嗯,看数据,读写还是4K速度都不错
该用户从未签到
SSD硬盘性能怎么样?想入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希望金邦能够在MLC的SSD上能够继续保持这种优秀的做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想换个硬盘,不知道换那个牌子好,纠结
该用户从未签到
看兼容啊什么的,心动了,怎么办
该用户从未签到
看着挺高端的,楼主能送我一个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金邦的还好。老牌子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SSD硬盘与原来的机械应用面本质上是一样的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SSD标配怎么样?
该用户从未签到
看了了解了一些硬盘的知识,谢谢楼主分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路过,来看看
17年8月精华宗师
17年8月精华大师
关注本友会
本友会微信公众号
VR微信公众号
benyouhui2012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usb2.0是干什么用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