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估值打折也要此时上市 小米美团上市估值们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起朱楼宴宾客”

2000年3月底,当新浪CEO王志东率领路演团从香港出发时,纳斯达克指数还在5000点上方,市场正期待着第一支中国概念互联网股票的横空出世。

短短几天后,当他们跑完新加坡和伦敦,准备启程前往美国,大洋彼岸却已风云突变——微软被最终裁定违反垄断法,纳指当天暴跌7%,并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跌去了30%。

路演团里有人提出,是否要重新考虑上市进度,王志东略带无奈的回应道:

“其实我也知道泡沫正在破灭,但怎么能不上呢?硬着头皮也要上。”

18年后的6月,当雷军满面春风的出现在香港香格里拉酒店时,迎接他的除了挤得里三层外三层的机构投资者之外,还有当日大跌2.7%,创出2015年以来新低的创业板,和再一次回到三万点以下的恒生指数。

因此当面对公司估值的各种质疑时,他是这样表态的:“这次550亿美元的定价,就是我也不想开价了,你们随便开吧。总不至于连550亿美元都不值吧?”

一个“总”字,心有不甘的感觉扑面而来。

550亿美元确实算得上“跳楼价”,因为三年多前最后一轮融资中,小米的估值已经达到450亿。

什么概念?也就是说,最后一轮融资加入进来的那些赫赫有名的投资者,管你是GIC还是厚朴,入场三年半统统只有20%的收益,折合年化收益率还不到6%。

去年底众安保险、阅文集团那一批新经济公司上市时的热烈氛围已是恍若隔世。当时公司管理层担心的根本不是上市价格,而是上市后会不会被炒太高。

那小米为什么不多等些时日,待市场情绪好转再上市呢?既然有不甘,为何要勉强?

小米尚未挂牌,美团接踵而至。

去年10月美团完成40亿美元融资时,王兴那句“如果我们想上市立刻就可以上市,但这不是最好的选择”还记忆犹新,转眼半年后,这家生活服务领域的独角兽已经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

说好的太早上市对于一个充满想象空间的公司来说伤害比较大呢?说好的要打造和阿里腾讯一个量级的公司,现在的估值还远未达到目标呢?

听说当下王老板正率队奔走在国际投资者和大型科技公司之间,试图撑起600亿美元的IPO预期。

但对于2017年GMV(网站成交金额)还不到京东三分之一,净亏损却超过200亿人民币的美团来说,想直接获得比京东还高的市值,恐怕没这么简单。

如果估值达不到600亿美元,王兴还会选择继续上市吗?也许会学习雷军好榜样,喊出美团等于携程乘亚马逊的估值?

从小米到美团,他们都曾是一级市场的天之骄子,根本不缺融资渠道,因此对上市一事,过去也都看的云淡风轻。

是什么因素让他们集体加快了上市脚步,哪怕估值要从1000亿打到700亿又降到550亿,哪怕得向那些不懂情怀没有梦想,只会用估值模型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机构投资者陪笑?

一言以蔽之,留给这些新经济独角兽的时间窗口不长了,他们“硬着头皮也要上”。

回到2000年的纳斯达克,那一场如梦如幻的互联网泡沫早在新浪的路演团出发前就已经走到了破裂的边缘。

一系列的负面信号已经出现,从盈利到流动性再到风险偏好,山雨欲来风满楼。

1999年下半年起,美国互联网用户增速明显下降,本以为“千年虫”会带来大规模的计算机更换需求没有出现,科技互联网行业的盈利能力迎来拐点。

通胀水平则从一年前就开始加速上行,美联储为此连续加息六次,国债收益率从1998年的4%一口气上涨到2000年3月的6.4%,代表了货币发行量的M2增速则见顶回落,流动性开始一步步收紧。

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也悄然变化。微软的反垄断指控引发市场恐慌,明星股世通的战略扩张受阻、CEO股票质押被爆,都让投资者的狂热被泼了一盆又一盆凉水,大家开始对新上市的科网公司冷眼相待。

然而,尽管市场已如脱线风筝般摇摇欲坠,但新浪之后,网易搜狐还是流血上市了。

丁磊在上市时心情不错,因为对他来说,上市这事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能变成现实就已经很自豪和高兴。不过随着网易上市即破发,并在之后的一年内市值蒸发了90%,不知他的好心情还能剩下几分。

不过这三大门户都是幸运的。咬紧牙关赶上了上市末班车,意味着融到了关键资金,完成了对赌协议,更意味着在接下来的互联网泡沫崩坏中活了下来。

在他们身后,资本市场的大门轰然关上,留下一地未上车者的残骸。

回到2018,直到最近我们才恍然发现,这一轮周期中最大的泡沫并不是神创。就算在2015年的巅峰时,创业板的市值也不过占到中国GDP的4.2%,而且其中大部分的公司甚至不为大众所熟知。

这一次真正闪亮的泡沫,来自由流动性泛滥的一级市场捧起来的新经济独角兽们。

它们的估值动辄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美元,根据科技部发布的《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在去年底它们的合计市值已经超过了全国GDP的5%,到了今年,这一比例只会更大。

更可怕的是,它们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烧掉资金,而非创造利润。

以美团为例,去年5月美团曾经官方公布了30亿美元的现金流储备,加上年底的40亿美元融资,理论上说有70亿美元资金可供调用。然而根据申报材料,美团去年净亏损190亿人民币,那现在它账面的现金大概又只够再烧一年的了。

而这些吞噬了大量资金的独角兽,真的带来了科学技术的突破,抑或是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吗?

它们打着能够改变人们生活的高大上旗号,可做的要么是流量生意,要么就是生活服务,甚至像放高利贷这样的传统生意,穿上金融科技的外衣就能打造出若干个独角兽出来。

新媒体再变还是媒体,新零售再新也依然是零售,不是吗?

或许这一轮的上市潮,就能让我们看到谁在裸泳了。

新经济公司的盈利能力可能会迎来拐点。就像互联网女王今年报告里说的那样,全球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去年达到顶峰后开始下滑,全球的互联网普及率也即将突破50%,互联网乃至移动互联网流量的天花板抬头就能看见。不然618和双11不会从单日的狂欢变成长时间的拉锯战,而抖音兴则快手衰,流量红利也不再是一块越做越大的蛋糕。

市场流动性的收紧则和2000年时一样明显。美国已经加了七次息,美债结束了持续几十年的大牛市,十年期收益率由1%一路攀升到3%。而在国内,无论是M2还是社融总量,都在下台阶。虽然降准呼声甚嚣尘上,但全球流动性都在边际收紧,中国敢逆流而上吗?就算不考虑汇率,也得想想通胀压力吧?

至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从港股新经济公司们一路向南的K线图,到最近A股刚上市的几只独角兽表现不及预期,再到CDR基金雷声大雨点小,每个人都被发行渠道轮番轰炸的情况下也不过换来千亿规模。投资者对于新经济的热忱,恐怕已经过了最高点。

否则,在雷军口中小米这种“独一无二”的新物种公司,为何还会需要下调发行价?难道不该像前段时间大疆的融资那样,设立种种苛刻的条件来筛选投资者吗?

据说香港中环今年的热闹程度十年不遇。从投行到律所,家家户户生意多到干不过来,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加班的病态红晕。

十年前大家做的是巨无霸央企国企的上市生意,而这次路人皆云新经济,不过是同一个故事的翻版而已。

坊间窃窃私语的是,小米美团只是前菜,后面还有更多大家伙在咬紧牙关衔枚疾进。

就在百年老店通用电气(GE)被宣布剔除出道琼斯指数的第二天,雷军自信满满的说,小米模式执行得好,就可以得永生。

}

这些年,高科技公司在一二级市场可谓呼风唤雨,被投资者热烈追捧,可是现在二级市场的气氛急速下滑。短短几个月,小米估值由传闻中的1000亿美金下降至550亿美金到700亿美金,今天更传出将会以招股价下限每股17港元定价,以发行21.8亿股股份计算,集资额将会降至370亿港元。

一夜间,二级市场人不再傻,钱也不再多。

二级市场作为一级市场最好的退出方式,一直都是互相影响,因此,小米和美团IPO三个月内的股价走势,将深刻影响未来中国一级市场的投资价值取向。

一、IPO是一级投资最好的变现渠道

资本不是“善堂”,天生就是逐利的,能够持续让创业公司去烧钱,为的就是日后巨大的投资收益。这些资本并不是以控制公司或者获取分红为目的,而是以通过资本与管理投入,在企业的成长中促进资本增值,取得最大化的资本收益为目的,其最终都是要实现盈利,然后套现离场。为了实现这种大大超过一般投资行为所带来的高收益,需要有一个可靠的投资退出机制。

因为是以股权的形式投资创业公司,所以这些资本要离场,也应该是以股权转让的方式。现今比较常见的方式有IPO、并购、股权转让等等,最惨的就是破产清算。

一般并购、股权转让的投资者都是产业内的公司或者专业投资机构,水平比较高,即使他们看上你,也要进行详尽的调查和评估才会做决策,并购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不管对什么公司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因此需要反复地讨价还价。

一级市场的流动性较弱,你买了一家创业公司,花了不少钱,如果要脱手,不像股票那样点点手机交易软件,想卖就能卖的,因此并购通常是比较长线的投资,买家会十分科学、理性、谨慎地做出并购决策。

而IPO对比并购、股权转让等方法的优点是上市条件鲜明、二级市场人傻钱多。

①投资者非常广泛。大量的投资者背后就是巨量的资金,可谓“人多钱多”;

②交易制度宽松,造富效应明显。单笔交易量也不大,小到几百块,大到成千上万,都可以交易,场内、场外市场也可以交易,有的市场还可以当天买、当天卖,有的市场今天买、明天卖,点点手指就能完成交易,流动性非常好。

甚至只要你能买到好股票,一夜暴富都不是什么新闻,这也导致股市里充斥着大量的投机行为;

③投资者情绪更易受影响。投资者多是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去分析判断,作出交易决策。虽然二级市场不乏专业投资者,但由于投资者实在太多,水平参差不齐。

同时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投资者情绪容易受影响,作出的交易决策也千差万别。利好因素和广告效应,投资者就愿意掏钱购买股票。

因此,对于一级投资者而言,二级市场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在这样一个买家众多、资金巨量、交易便捷和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只要沿着上市条件去塑造公司,满足上市条件,把它推向二级市场,并且进行适当的包装和推广,既不愁卖,也不愁卖不到高价钱,这不正是一级投资者们梦寐以求的事情吗?

一言以蔽之,IPO可以让一级投资者轻轻松松赚最多。

二、二级市场就完美无缺吗?

二级市场如此美好,难道真的是天堂?当然不是,二级市场同样存在缺陷,我们称之为“羊群效应”。

在股票市场兴旺的时候,股价节节攀升,赚钱效应被点燃,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涌进来,连扫地大妈都希望进去赚两笔。资金的大量进入不断推高股市,哪怕是垃圾股都供不应求,IPO卖个高价钱那太自然了。

但如果股市气氛变差,甚至进入熊市,情况就恰好相反,不断下跌的股价使得投资者撤离,资金流出,股市不断下挫,这个时候即使是好公司,也会面临股价下行的压力,而对于IPO而言,价格自然就遭到不断打压。

因此,二级市场的不景气,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止对二级市场,还会传导到一级市场。

另外,二级市场还有一个特点,变脸特别快及无情。

2015年6月,A股还处于热热闹闹的大牛市中,但在上证冲到5178点的高位后,开始掉头向下,之后更是急促下挫,在其后短短两个月,指数近乎腰斩,牛市瞬间变熊。

图片来源:wind;2015年股灾前后,上证指数的走势(截止于2018年6月28日)

当时,在股灾面前,中国证监会于2015年7月4日晚间急忙暂停IPO,新股发行告一段落。股市暴跌,IPO暂停,对于一级投资者而言,无异于断了出路,投资者们于是纷纷收紧钱包,再也不敢大手大脚地花钱了。

三、二级市场的暴跌会重挫一级市场

在2015年A股股灾前,所有一级投资机构都在疯狂抢项目。之前不太常见的几千万甚至上亿美金的融资开始变得寻常,创业项目每轮融资之间的时间差也迅速缩短,甚至上一轮刚结束就涨价几倍,接着很快开始的下一轮融资也变得合理,估值再高也有大把人抢着给钱。

多位资深投资人曾指出,“从2014年到2015年中,创业项目的估值飙升一层层传导,最早是C轮贵,后来是B轮贵,再后来A轮也开始贵了”。

在2015年上半年,一级市场股权投资仍极其活跃,到了8月底,千万级别人民币以上的融资事件很快就要追平2014年全年的数量。另外,从单个项目的平均融资额、各轮次之间的时间差来看,都足以见得这个市场的火爆程度,孵化器总是爆满,咖啡厅里挤满了创业者和投资人,企业从不缺钱。

也难怪,股灾之前,股市对互联网概念的追逐到了疯狂的地步。由于上市的互联网股票较少,这种疯狂只能被仅有的几只互联网股票所消化:暴风集团(300431.SZ)连拉33个涨停板,市值一度达到250亿元人民币,甚至超过了行业龙头合一集团(现已退市)的估值。

图片来源:wind;暴风集团连拉33个涨停板(截止于2018年6月28日)

二级市场的持续火爆,也给一级市场营造了“无限流动性”和“百倍PE”的海市蜃楼。相对于A股,创业板更早就被拉升,新三板也在当年三四月份爆发,从最初每日交易额只有数亿元,到四月一度达到日成交额50亿元。

一级投资者的美梦如痴如醉,但一切都在股灾之后戛然而止。

当年8月,二级市场的恐慌情绪迅速穿透到一级市场。

据媒体报道,A股大跌时,新募集的人民币基金开始发现某些LP无法兑现资金承诺。这是因为很多上市公司此前是VC/PE的LP,股市暴跌导致其市值平均蒸发50%~70%,已无力继续投资,财富效应(大部分参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都损失惨重)也导致VC/PE的其他LP很难再投。

加之IPO被暂停,创业公司的上市前景被阴霾所遮掩,持续地烧钱看不到尽头,一级投资者纷纷捂紧口袋过日子。

2015年上半年,新增基金177只,随后7月份到达顶峰,当月共新增40只基金,但其完成率仅27%,而上半年基金募集完成率接近50%。

同年8月后,募集情况明显变差,8月新增18只基金,9月仅4只(截止9月19日),其中接近八成基金显示为拟募集或正在募集。

由此可见,下半年募集资金速度明显落后于上半年,7月份以后开始募集的基金,募资难度非常大。

从投资案例数和基金募集情况来看,一级市场在2015年年中达到顶峰后呈断崖式下挫,资本市场迎来寒冬。此时,大量创业项目的估值和融资额出现“腰斩”,甚至融资失败、团队解散或转向,曾经盛行的O2O、“90后”等概念逐渐被投资人抛弃,由2014年狂热的市场催生的“2VC”(为风险投资而设计的商业模式)开始走不下去了,优劣项目开始出现分化,再好的项目也陷入融资困境。

2015年7月,美团预计E轮融资10亿美金、估值150亿美元。然而在两个月内,美团连续两次下调估值到100亿美元左右;

图片来源:网络;王兴,美团公司创始人

同年3月,女性购物分享及导购社区蘑菇街的D轮融资中,原本计划融资3亿美元,估值20亿美元,但在五个月后,估值降为16亿美元,著名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凯雷集团已不再参加投资谈判。

很多创业者惊呼“竭尽所能地筹集一切你能拿到的资金,因为市场正在转变风向。”

讲到这里,你是否已经嗅到了和当年一样的味道?

四、现下一级市场会重蹈覆辙吗?

当下的A股,已跌至2016年上半年的水平,近一年多的涨幅被消耗殆尽,港股在2018年也一路下挫,目前已击穿29000点关口。

资料来源:富途,上证走势图

资料来源:富途,深成指走势图

资料来源:富途,A股创业板走势图

资料来源:富途,恒指走势图

今年国家的经济下行压力加剧,贸易战此起彼伏,国内持续不断的“去杠杆”运动,流动性紧缺、债务违约,各种利空因素笼罩,市场的情绪也是一面倒的悲观,加上全球的货币都在收紧,美国不断加息,资本开始源源不断地回流美国。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港股市场上却扎堆挤满了要上市的独角兽公司,尤其是小米、美团,动不动就几百亿美金的估值,巨大的体量和募资额对港股流动性造成不小的压力。

流动性是定价的基础,如果市场缺钱,再好的货都难以叫价。所以我们看到小米的估值一再受压,光芒已大为黯淡。更为坑爹的是,如果真的被打到550亿美金的估值,那真是落得一地鸡毛,三年前最后一轮融资小米的估值就已高达450亿美金。

这就意味着最后一轮加入进来的那些赫赫有名的投资者,入场三年半统统都只有20%的收益,折合年化收益率还不到6%。

但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就是小米依然得靠硬件活着。就连鼎鼎大名的苹果(AAPL.US)都只有20倍的PE,小米的估值即使被打到550亿美金,PE仍高达60多倍。

换句话讲,其实小米即使是550亿美金,也是贵,估值的下压还没完。

那我们就要问一句,为何小米、美团们在目前这个并不算好的市况下,仍然坚持上市,就算被压价都不改初心呢?

三年前的资本寒冬,犹在眼前;创业者“断粮”后的悲鸣,犹在耳边。

2018年1月25日,曾经的80后知名创业者茅侃侃自杀了。

“我爱你不后悔,也尊重故事的结尾。”这是定格在茅侃侃微信的最新一条朋友圈,发自2018年1月23日。

资料来源:网络;茅侃侃最后一条朋友圈

事实上,自2016年11月以来,由于融资困难,茅侃侃的万家电竞的运营费用都是他凑来的,2000多万元,大部分是他的借款,还把住房、车都抵押了。

本来计划引入融资后,公司照常发展,可是在融资方面,祥源文化新任股东并不配合,借款一直将公司维持到9月份,后续实在无力支持。最困难时他兜里只剩下十几万元,都用来缴借款的利息,万家电竞账上只有1000多元,交电费都不够,公司办公室也被迫关闭。

即便是这样,仍然没有完全解决员工的安置问题。2017年10月31日,包括60位万家电竞的员工,还到北京市朝阳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一度闹得沸沸扬扬。

最后一根稻草把茅侃侃压倒了,就这样彻底的被逼走。

其实,与其说小米、美团们赶上好时机,还不如说是追赶末班车,因为上不了车的话有可能就会断粮,就有“生命危险”,或者小米、美团们早就察觉到了。

小米们的估值持续受压,最受伤的还得算一级投资者,他们的收益率被不断压低。而过低的收益率,就可能导致一级投资者不再热衷于投资创业公司,或者说他们也没有钱再去投资,对创新和创业也是一种打击。

我们再来看看去年那些顶着光环上市的独角兽们,现今的股价都在什么位置。

资料来源:富途,美图公司已破8.5元招股价,跌幅为25%

资料来源:富途,阅文集团股价未破55元招股价,但较IPO开盘价已跌去20%

资料来源:富途,众安在线已破59.7元招股价,跌幅为15%

看着这样的股价走势,我想一级投资者心里大概也是拔凉拔凉的吧。

三年前的资本寒冬,离我们远吗?

我们不敢断定小米、美团们会不会折桂于IPO,但是如果它们的估值持续受压,上市后股价持续走弱,投资收益达不到要求,那么一级投资者还会这么热衷给这些创业公司烧钱吗?

现在估计那些一级市场的投资大佬们,都会目不转睛地盯着小米、美团们上市后的股价走势,股价跑得好,那继续黄粱美梦,跑得不好,或许就是梦醒时分,一个创投泡沫时代将正式结束。

提一句,现在正在融钱的创业公司,这三个月可能是最后的窗口了,估值低点都没所谓,最重要是能度过即将到来的寒冬。

}

[ 亿欧导读 ] 透过小米和美团的上市,我们似乎又可以窥探到中国互联网公司当下的发展业态,对于未来的发展动向也能够做出一些解读。那么,小米和美团的上市背后说明了什么呢?我们又能够从其中获得哪些启示呢?

继小米之后,美团于今日提交了上市申请书。根据美团提交的申请书披露的消息显示,美团点评计划将会与今年九月赴港上市,届时美团点评的估值将会达到600亿美元。据悉,美团点评赴港上市的保荐人为高盛、摩根士丹利与美银美林,华兴资本为其独家财务顾问。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2017年美团的收入达到了339亿元,同比增长了1.6倍,但仍在亏损状态,并且亏损总额达到了189亿元。

根据对外披露的募资用途显示,美团点评此次上市融资约35%用于升级技术并提升研发能力;约35%用于开发新服务及产品;约20%用于有选择地进行收购或投资于与我们的业务互补并符合策略的资产及业务;约10%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小米上市之后,,中国互联网市场的独角兽公司开启了全新的发展历程——上市。在经历了中国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刀耕火种的惨烈的竞争之后,在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独角兽公司开始了全新的发展历程。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将会有更多独角兽公司加入到上市的浪潮之中。

从另一个侧面来看,小米和美团的上市则揭开了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的全新阶段,即从机构融资为主导的阶段进入到了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阶段。对于以小米和美团为代表的中国独角兽公司的上市外界有很多的解读,无论如何,两家公司的上市可以为后续中国互联网市场其他参与者提供一个范例。

然而,透过小米和美团的上市,我们似乎又可以窥探到中国互联网公司当下的发展业态,对于未来的发展动向也能够做出一些解读。那么,小米和美团的上市背后说明了什么呢?我们又能够从其中获得哪些启示呢?

尽管此刻的互联网行业并不比移动互联网创业浪潮那样激荡,但是以小米、美团为代表的独角兽公司的上市似乎可以将人们的视野从区块链的火爆狂潮当中重新拉回到互联网行业上。在移动互联网浪潮逐渐减退的当下,我们又可以通过这些独角兽的上市,重温那个金戈铁马的壮阔时代。那么,这些独角兽企业轮番上市的背后到底预示着什么呢?

移动互联网时代落幕已成定局,新技术的布局正在上演。无论是通过小米还是美团的上市申请书,我们都可以看出他们对于新技术以及新业态布局的影子。通过这一点,我们几乎可以确定的是未来互联网行业的增长点将会在新技术以及新业务的拓展上面。

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来忽略互联网时代的巨大作用,通过互联网时代,以小米、美团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积累了海量的用户流量,并且形成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业务体系。但是,随着流量红利的日渐减退,简单地依靠用户流量转移来获得业务增长的方式已经无法在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必须要通过更加深度的介入来改造行业本身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可能性。

而在此时互联网技术已经沦落成为一种基础设施,他们无法对行业固有的要素进行改变,这个时候以新技术、新业务为代表的全新发展方式开始出现,并为我们打开一个全新的发展新阶段。

于是,新技术的布局已经开始。无论是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还是以小米、美团、今日头条、滴滴为代表的新生独角兽,他们都开始布局智能科技、AI、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技术。几乎可以确定的是,未来行业发展的重点将会由互联网技术搭建的平台转移到以这些新技术为代表的更加深度的介入上。

互联网行业格局已定,未来的竞争者进入将会更加困难。在经历了资本乱战之后,当下的互联网时代,格局已经基本确定。在当下的互联网行业,新的竞争者进入的难度将会进一步加大,并将会遭遇互联网巨头以及新生独角兽的联合绞杀。以摩拜、快手、抖音为代表的公司纷纷倒向互联网巨头抑或是独角兽旗下就是一个非常鲜明的例子。

当下的移动互联网江湖主要两大阵营,他们分别是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公司阵营还有就是以TMD为代表新生独角兽阵营。如果再深究一下,我们会发现,当下的移动互联网将会依然是BAT的天下。

尽管以智能科技、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兴起为我们打开了挑战这些互联网巨头的想象空间,但是这些巨头公司强大的生态链条让他们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机会,即使有公司试图挑战他们的地位,但是他们依然会凭借自身的体量优势最终让竞争者落败而逃。

对于进入到互联网领域来讲,外部竞争者更加难以挑战互联网行业巨头以及独角兽的地位,资金的压力,运营的挑战都在让新的竞争者在梦想与现实之间不得不选择后者。从这个角度来看,外部竞争者想要进入到互联网行业的难度将会进一步增长,甚至说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潜力已经见底。

资本的退潮所带来的“钱荒”将会让未来的互联网创业更加艰难。从本质上来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是一场由资本驱动的运动,随着资本的退潮和流量红利的结束,未来的行业发展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互联网创业将会更加艰难。

单纯地借助资本驱动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再起到实质性的效果,回归到行业本身成为未来一段时期互联网创业的关键所在。如果我们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发展看作是资本驱动的话,那么现阶段创业的关键在于如何深度改变行业以及对于行业固有痛点的改造能力,创业也已经进入到了深水区。

尽管未来的创业将会增加艰难,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找到破解原有痛点和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我们依然能够获得发展的可能性。因为相对于资本驱动下的讲故事,画大饼,这个时候的创业更加讲究的是对于行业改造的力量,如果我们能够改造用户痛点,真正解决问题就会有用户买单,我们就能够在资本退潮的时候获得持续前行的力量。


在产业不断创新发展、智能融合、技术推动的新形势下,创业者需要一场可以指导各产业发展方向、厘清各产业发展脉络、引导并链接资本风向、有重大影响力和启发性的行业聚会。  

2018年11月29日-30日,由亿欧公司主办的“智能产业 美好生活”2018亿欧创新者年会曁第四届创新奖颁奖盛典将在北京国贸大酒店盛大召开,这将是一场汇聚5000名各产业创新者、行业领袖、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行业盛会;是一场以引导、指引产业风向为目的,启发并分享成功案例,将国内外先知学者的思想提前带到国内的预见性盛会。

2018亿欧创新者年会曁第四届创新奖颁奖盛典详情链接:

凡来源为亿欧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团上市估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