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是一个先申请应用(first-to-file)货币基金是什么意思思

上联:币圈就是娱乐圈;下联:韭菜就是脑残粉;
据Ethnews报道,昨日菲律宾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布新的与ICO有关的草案,该草案要求该国任何希望发行ICO的公司在数字货币销售开始前45天需向SEC提交初始评估请求。在此评估请求中,发行人必须详细解释其项目,并提供证据证明公司符合草案中的规定。并且,菲律宾证券交易委员会希望默认将所有代币定义为证券。该草案还规定,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代币具有在证券交易委员会登记的豁免权。
币圈就是赌圈
美女会作诗、
作者的其他主题分析:人民币走进台湾《金融时报》双语&&&&&&& When Taiwan’s president, Ma Ying-jeou, was a child, the streets echoed with the government’s pledge to eliminate China’s leader Mao Zedong and reconquer mainland China.& &&&&&&& 在台湾总统马英九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政府誓言消灭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和反攻大陆是街头巷尾的谈资。& &&&&&&& Now, Mao can be seen again in Taiwan: not on political posters, but on new advertisements for retail savings accounts in renminbi, featuring the late communist ruler’s face.& &&&&&&& 如今,人们可以在台湾再次看到毛泽东肖像:但不是在政治海报上,而是在人民币零售储蓄账户的新广告上——人民币上面印有这位已故中共领袖的头像。& &&&&&&& Taiwan is now the second large market after Hong Kong to be able to clear renminbi as China slowly internationalises its currency. Although Taiwan’s capital, Taipei, is not a gleaming hub of finance, the island is China’s fifth largest trade partner and thousands of local companies, both large and small, work on the mainland.& &&&&&&& 随着中国缓慢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台湾现已继香港之后,成为第二个能够开展人民币清算业务的大型市场。尽管台北并非令人瞩目的金融中心,但台湾是中国大陆的第五大贸易伙伴,大大小小的台湾企业,总共有几千家在大陆开展经营活动。& &&&&&&& Initial appetite for renminbi has been voracious, with more than Rmb1.3bn ($209m) going into retail accounts on the first day Taiwanese banks began accepting deposits last month.& &&&&&&& 人民币业务在台湾一启动就吸引了浓厚的兴趣。上月,在台湾各银行开始接受人民币存款的第一天,存款额就超过13亿元人民币(合2.09亿美元)。& &&&&&&& “Definitely Taiwan will be a huge market for renminbi. A lot of Taiwanese companies are doing real business in renminbi,” says Massimo Guiati, chief investment officer at An Zhong Investment Management in Hong Kong. He expects Taiwanese renminbi deposits to reach Rmb250bn-Rmb300bn in the next two to three years, an important new pool of liquidity at a time when renminbi deposit growth in Hong Kong has stalled.& &&&&&&& 香港安中投资管理公司(An Zhong Investment Management)首席投资官马西莫o圭亚迪(Massimo Guiati)表示:“台湾肯定会成为巨大的人民币市场。许多台湾企业都在使用人民币开展实际业务。”他预计,两三年内,台湾人民币存款规模将达2500亿元至3000亿元人民币——在香港人民币存款增长停滞之际,这将形成一个重要的新资金池。& &&&&&&& Renminbi traded in Taiwan will go by the name CNT, as opposed to Hong Kong’s CNH and CNY, the onshore renminbi.& &&&&&&& 在台湾交易的人民币将简称为CNT(台湾离岸人民币),以区别于CNH(香港离岸人民币)和CNY(在岸人民币)。& &&&&&&& Investable assets are also in the works. This week Chinatrust sold Taiwan’s first offshore renminbi bond, dubbed a “renminbi Formosa bond”, after the island’s former name. The bank’s Rmb1bn note, which matures in 2016, sold at 2.9 per cent, compared with an average for renminbi bonds in Hong Kong of 3.9 per cent, as measured by Bank of China.& &&&&&&& 人民币投资产品也将陆续出笼。近日,中国信托商业银行(Chinatrust)发行了台湾首只离岸人民币债券。此类债券被称为“宝岛债”,英文名称是renminbi Formosa bond,Formosa意为宝岛,曾被用于称呼台湾。中国信托此次发行的10亿元人民币债券于2016年到期,票面利率2.9%,而根据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的记录,香港发行的人民币债券平均利率为3.9%。& &&&&&&& While the Taiwanese market is likely to be far more domestically driven than that of Hong Kong, analysts say it could have a key role in the global market for offshore renminbi bonds and breathe new life into China’s currency project.& &&&&&&& 请点击放大& &&&&&&& Currently, renminbi bonds issued in Hong Kong, known as “dim sum” bonds, are almost exclusively short in tenor. As many issuers opt to raise money in renminbi and transfer those funds back into US dollars, the maximum maturity is restricted by the liquidity in the currency swap market. A lack of clarity on when China might liberalise its capital account and provide international investors with greater access to onshore assets has also kept the typical duration to just two or three years.& &&&&&&& 与香港市场相比,台湾市场的发展动力可能将更多地来自本土,不过,分析师表示,台湾在全球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上可能扮演一个关键角色,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注入新的活力。& &&&&&&& However, the addition of Taiwan’s market, thanks to the longer-term investment needs of its large insurance industry, could change that. Analysts say that borrowers tapping into Taipei’s offshore market may be able to hit much longer tenors, such as 10 or 15 years. Taiwanese companies are also more likely to use the renminbi for investment rather than swap it.& &&&&&&& 就目前而言,香港发行的人民币债券(即“点心债券”)期限普遍都不长。由于许多发行主体选择先筹集人民币资金,再兑换为美元,因此人民币债券期限受到货币互换市场流动性的限制。此外,关于中国何时可能放开资本账户,并扩大国际投资者投资国内在岸资产的渠道,目前来说前景并不明朗,这也是导致一般人民币债券期限只有2-3年的一个因素。& &&&&&&& “Most Taiwanese corporations will probably prefer to use the renminbi if they want to make any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 I suspect most of them will have a real use for the renminbi rather than just use it as a funding currency,” says Linan Liu, strategist at Deutsche Bank.& &&&&&&& 不过,得益于台湾庞大保险行业的长期投资需求,台湾市场的加入可能改变这种状况。分析师们表示,从台北离岸人民币市场融资的机构或许会发行更长期限的债券,比如10年期或者15年期。台湾企业也更有可能使用人民币进行投资而不是兑换。& &&&&&&& Yields on renminbi bonds are expected to be higher than in Taiwan’s local currency market, as has been the case in Hong Kong. While that should be tempting for Taiwanese investors, it may prove a stumbling block for local issuers.& &&&&&&&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的策略师刘立男表示:“大多数台湾企业如果要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很可能倾向于使用人民币。我觉得大多数企业会真正使用人民币,而不仅仅是把人民币当做一种融资货币。”& &&&&&&& “The key challenge you will face is whether or not people want to or need this high-cost funding or [if they will] borrow Taiwan dollars, which is cheaper,” says Jerry Yang, a Taiwan analyst at Daiwa Securities.& &&&&&&& 人民币债券的收益率预计会高于台湾本币债券,香港的情况就是如此。尽管这应该会吸引台湾投资者,但对台湾本地发行机构来说却可能是一块绊脚石。& &&&&&&& Restrictions on how Taiwanese companies can invest their proceeds onshore will also be a problem for those looking to borrow in renminbi, says Peter Kurz, head of Taiwan research at Citi.& &&&&&&& 大和证券(Daiwa Securities)的一位台湾分析师杨尚伦(Jerry Yang)表示:“关键的挑战是,人们是否希望或需要这种高成本融资方式,还是(他们愿意)借入更廉价的新台币。”& &&&&&&& Growth in Hong Kong’s offshore renminbi debt market slowed in 2012, with both deposits and dim sum bond issuance falling.& &&&&&&& 花旗(Citi)台湾研究部主管谷月涵(Peter Kurz)表示,关于台企将收益投资于大陆的限制,也将成为寻求借入人民币资金的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 &&&&&&& Aside from adding a fresh source of renminbi liquidity, the move to make Taiwan the second offshore centre for renminbi is part of a much broader effort by Mr Ma and the Beijing government to stabilise relations and deepen economic ties following decades of political dispute.& &&&&&&& 2012年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增长放缓,人民币存款和点心债券发行量都出现了下降。& &&&&&&&&& &&&&&&& 让台湾成为第二个人民币离岸中心,不仅可以开拓一条新的人民币流动性来源,也是台海两岸结束几十年政治失和之后,马英九政府和北京方面稳定两岸关系、深化两岸经济联系的更广泛努力的一部分。& &&&&&&&& &&&&&&& 译者:邹策&矿业厮杀、钱包困局,数字货币交易所的下一战场在哪里?
矿业厮杀、钱包困局,数字货币交易所的下一战场在哪里?
关注并标星
每天3次,打卡阅读
更快更深刻洞察互联网商业
━━━━━━
流量、优质资产、监管三大驱动因素在变,交易所行业终局远未到来。
本文来自36氪战略合作区块链媒体“Odaily星球日报”(ID:o-daily)
文 | 卢晓明
First mover isn't what's important — it's the last mover. Like Microsoft was the last operating system, and Google was the last search engine.
做第一个,不如做最后一个。就像微软是最后一个操作系统,而谷歌是最后一款搜索引擎。
硅谷大牛 Peter Thiel 在斯坦福创业公开课上说的这句话,被科技圈创业者奉为圭臬,让人们相信,巨头总会被颠覆,来者继往开来。
就像今天的数字货币交易所大战。
目前被 CoinMarketCap 和非小号等统计平台收录的交易所有数百家,未被收录的据自媒体报道甚至有数千上万家。即便是这种情况下,入局者依然乐之不疲。就连旁观者们都不由得感叹,人人都做交易所,这世界需要那么多交易所吗?经济学常识更是告诉我们,交易所行业再暴利,竞争者的涌入也会削薄行业利润,长尾平台更因缺少网络效应而难以为继,可是新交易所依然层出不穷。
从 OK、火币、币安,再到 Fcoin 等平台快速崛起,让我们觉得,莫非交易所还有机会?
在这篇文章里,Odaily星球日报尝试回答这些问题。信息量略大,先抛出文章逻辑:
先简单梳理行业交易所行业目前战局。
交易所运营似乎不赚钱,为什么有前仆后继者?
存量市场的机会——大交易所的壁垒究竟是什么?
增量市场的机会——交易所行业最大的问题在哪,下一波在哪?
交易所大战的下一战场是什么?
战局:头部Fcoin崛起,尾部千说混战
旁观者以为格局已定,鲶鱼却在此时出现。
六月未央,Fcoin 带着交易即挖矿而来,仅用 15 天交易量就超过第二至第七名总和,暴涨至全球第一。虽然 Fcoin 并非是第一推出交易即挖矿,却是第一个带火这个概念的交易所。
危机感最强的是头部三家交易所,Fcoin 的出现让其已有的存量市场岌岌可危,用户甚至直接在币安微信群里要求币安也开启交易即挖矿,赵长鹏甚至公开在微博炮轰“交易即挖矿”是资金盘。
然而,为了应对交易即挖矿,OK 和币安不得不用迅速招架、反击。OKEx 宣布启动数字资产交易所开放共赢计划,正式宣布介入交易即挖矿模式。币安也于 6 月 21 日晚发公告宣布 Binance 数字资产交易所联盟计划,打造 1000 家“交易即挖矿”交易所。这些无不显示了头部交易所对这波“攻势”的重视,也反映出行业的变幻莫测。
Foin 出现,头部平台看到“危”,长尾平台看到“机”。
各中小交易所加紧开发跟进“交易即挖矿”,不完全统计,目前“交易即挖矿”平台已经有数十家。壮烈如某些因技术无法支撑而“出师未捷身先死”,后来者仍对此乐之不疲。
看似大片亏损,为何仍是兵家必争之地?
新进场的交易所在增加,但并非全都采用“交易即挖矿”。
这给了行业新的获客的赚钱方式,在这之前,媒体曾经报道的交易所上币费+手续费+割韭菜的“暴利”,在新进者涌入+熊市漫漫的背景下,早已成为过去。
我们可以来算一笔账,只靠开交易所赚钱,起码要有多少交易量才能盈亏平衡?
据业内人士测算,基础的撮合清算 + 钱包系统的开发,直接从基础服务商购买的大约需要数百万元。
新加坡区块链技术服务商 ChainUP 创始人兼 CEO 钟庚发告诉 Odaily星球日报,他们会为客户提供币币交易系统、OTC 系统、期货合约系统等。后续运营“至少至少”需要 10 人团队,包括二次开发、运维、商务、客服等。
Odaily星球日报从交易所服务商 MasterDax 了解到的也类似,不过运维团队的人数就比较飘忽。MasterDax 创始人李成表示,系统交付之后客户如果要好好运营一家交易所,一般需要 30-50 人,这也是大多数中小交易所的团队情况;但老牌交易所云币网在最艰难的时候,仅靠老猫和邱亮两人支撑到了 ICO 崛起的辉煌。
后续运营如果仅靠手续费,钟庚发和李成均表示一家交易所大概日交易量“ 5000 万”(人民币)就能盈亏平衡,几万用户就能支撑一家交易所。
在大部分中小交易所都依靠机器人或做市商提供流动性的今天,达到这个量的交易所是行业的少数,绝大多数交易所的生存现状就像何一说得那样。星球日报了解到,即便是某些大交易所,由于成为了黑客的攻击的中心,交易所业务也是“入不敷赔”。
在“主营业务”利润寡淡的情况下,如今涌现行业玩家众多,主要有以下原因:
1、前期筹备需要一定时间,直至今日上线。
交易所行业在初期确实有很多利润空间和机会。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已经晚了,原来最好的机会是九四之后”。币安正是在当时快速跟进,收获了一波红利;可惜对于九四之后才看到机会的创业者而言,选择自行开发系统的,起码需要几个月,跟进得慢的只能是失之交臂,更别说在币安崛起才看到机会的人。
2、交易所的门槛较低,技术服务商更进一步降低了门槛。
区块链行业中,最为成熟的是挖矿、钱包和交易所,前两者有一定技术壁垒,做项目靠 PPT 融资的时代已逝,对于想进入区块链行业的人而言,交易所属于门槛低+来钱快,无疑是一个还不错的选择。
3、交易所几乎是产业链的顶端,在行业中占据极大话语权。
交易所主营业务本身可以不赚钱,依靠其在行业中的位置可以找到其他的盈利模式,比如投资,或以交易所作为底层做游戏等。“每个人都不想被割”,尤其对于项目方和资方而言。李成透露,资方是 MasterDax 的重要客户类型之一,他们对亏损并不在意,“孵化了大量项目,有那么多产业”,交易所已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一位币圈老人揭示了行业的秘密:
交易所肯定是做到最大最爽。在传统金融行业交易所要中立,但是币圈讲的是话语权,比如媒体、资本,交易所做大了之后有无数种盈利方式。
4、“交易即挖矿”给了交易所平台币一定使用场景,让发平台币不仅是头部交易所的专利,给交易所盈利带来新场景。
原来的交易所依靠上币费、手续费、尾部盈余等赚取收益,即便能与项目方一起共享收益,也只能从中分极小一杯羹,“交易即挖矿”相当交易所自己就是“项目方”,通过回购等手段做市值管理和赚取收益。正如钟庚发所言,“交易即挖矿”靠平台币升值赚钱,只要其所释放的成本和散户进来的速度能获得平衡,就是良性的循环。所谓控制成本即控制币价和币的产量,让其上涨适中,避免暴涨暴跌。
火币创始人李林的看法有点类似,他认为交易即挖矿只是一种早期营销模式,相当于把整个平台的未来收益分给早期的贡献者,这种模式确实不具备持续性。他还表示,这种模式应用不好会成为用户很大的危害,如果交易所未获得良性成长,风险巨大。“你要有非常巨大的能力来把控风险,要非常强的能力,在短时间内取得快速的发展,抓住交易挖矿的有效期,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交易所。”
至于大交易所“自身”为什么不跟进“交易即挖矿”,业内人士认为是“不能而非不为也”。由于“交易即挖矿”需要依靠币价升值赚钱,BNB 等平台币本身的币价已远超其本身的价值,难以继续拉升。
5、从业者认为格局未定,交易所行业还有机会。
从存量市场中看,新玩法也许能争取现有用户。从增量市场上看,横向交易所在全球范围内的渗透率有待提高;纵向交易所的玩法在分化,衍生品、挖矿、主打不同主网的交易所层出不穷,探讨新的盈利模式。具体这两个市场的机会我们将在下面两部分讨论。
由于上述不同的盈利方式存在,其实某些小交易所只要有一定用户,都可能找到出路。钟庚发总结,交易所还处在行业早期,整个行业还有很大发展潜力。
数字货币交易所的护城河是什么?
上面说了,兵家必争,皆因有机会,我们先讨论存量市场的机会。
争夺存量市场就得与现有巨头抢食,这引出了一个问题:现有大交易所的护城河是什么?
首先,交易所的护城河是技术吗?很多自建系统的团队可能会这么说,但现实是:不再是了。
确实,能够承载日均交易量千万级、亿级、十亿级或以上的后台交易系统,完全不是同一回事。钟庚发表示不同交易量所用到的撮合技术也可能完全不同。云币前 CTO 也表示,其难度是非线性增长。因此,他表示,Fcoin 上线“交易即挖矿”之后,后台系统能承载如此惊人的交易量,说明其团队在前期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数家交易所在上线了“交易即挖矿”之后系统卡顿或崩溃。
李成认为,确实交易所从 0 到 1 是很难的,交易所分为交易层、应用层和撮合数据层,每一个服务需要有一个独立的服务器运营,IT技术投入特别大。这也是为什么早期交易所能形成壁垒,但技术服务商的出现彻底降低交易所的技术门槛。
况且,大部分的中小交易所,根本没有遇到因并发太多而崩掉的机会,目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营销和获客还是目前最大的难题。
再说到交易深度,目前可能是大交易所的壁垒之一,但很快也将不会是。
悲观地讲,流动性不足是行业普遍面临的问题。钟庚发认为,三大交易所都存在后劲不够、流动性不足等问题,具体原因下一部分分析。乐观地讲,为了解决个交易所流动性不足的角色已经出现,包括:跨市场套利的量化团队和做市商,比如我们报道过的量化团队 Tokenmania、TT;帮助用户直接跨所交易的聚合交易所 BiUP;直接提供技术+盘口共享的交易所服务商 ChainUP、MasterDax 2.0、币昇、expread.io 和 2SE ,还有去中心化交易所联盟协议Hydro、0x 和 Kyber,以及通用清结算公链 CoinXP 。
那大交易所的壁垒究竟在哪里?钟庚发总结了
三点:品牌、资金和人才、对行业的理解。
品牌实际上降低了获取用户和交易深度的成本;资金和人才允许大交易所可以尝试“烧钱”尝试各种玩法和生态布局,以巩固自身地位,
后续发展趋同
,火币和 OK 今天所做的布局,Fcoin 未来也会做;对行业理解说得是大交易所更清楚交易所行业的必经之坑,他们对意外情况的应对更为娴熟。
BiUP 创始人 CEO 刘勇补充,类比传统金融业,未来牌照可能也会成为交易所门槛之一。不过,币信副总裁熊越认为,牌照只能存在于“法币”交易市场,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拥有数字货币交易所资质的大交易所没几家,大多是币币交易;“币币交易所”是各国监管难以触及的,从这个维度说,币币交易所并无牌照门槛。
上面的三点看起来和传统大公司别无二致,币圈同样遵循商业逻辑。只是公司崛起与倒下的速度在加快。
因此,交易所的竞争是没有尽头。
“交易所没有护城河,用户也是没有忠诚度的,就是体验。”
熊越沉浸行业已久,目睹过最早的大交易所 Mt.Gox ,继而是 BTCC 、OK 和火币,到今天的币安和 Fcoin。
“交易所做大了之后会建立起一套你看起来很大的壁垒,其实都是很脆弱的。”
何一的看法与之相同:“交易平台确实本身没有什么特别特别强的护城河,谁都可以开交易平台。”
换言之,下一个 Fcoin 随时可能出现。
新机会在于新模式。
像传统互联网一样,颠覆你的可能是你看不起、想不到的玩家和模式。
Fcoin 就带着“区块链版拼多多”模式搅动着这个看似三足鼎立的格局。李成表示,技术和交易深度无法为你带来用户,未来也不会是交易所行业的门槛。“我们认为,未来交易所的差异点就在用户体验和玩法。”
新模式甚至可能意味着增量市场。就连当初的币安,也是凭借“币币交易”的模式一举成功。
行业痛点与机会:如何获取增量用户?
增量市场,是行业目前最大的问题——
交易所数量不断增加,用户规模不见增长。
反观数字货币市场发展历程,交易所行业紧随数字货币市场周期,币价涨时大批进场,行业百花齐放;低迷时韭菜退场,从业者艰难度日,2014 年底 2015 年初行业低迷时,交易所相继倒下,云币网艰难支撑。
每次行业大火会带来新的“标的”和新的“投资者”。比如区块链 1.0 时期的各种分叉币,2.0 时期的各种应用型项目,带来信仰者,也带来投机者;带来古典投机圈的“传销者”,也带来古典互联网的“创业者”;当然免不了各种网红和 KOL 的助力。
目前,行业最大的问题是,所有交易所,都只不过是在争夺存量市场。更大的机会,应该在增量市场。
各个交易所之间的用户可能都是同一批。曾经币安凭借抓住了 ICO 的增量用户,而今天的 Fcoin 战绩惊人,抢的也是存量。何一也指出:“交易所现在其实不是同质化竞争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热度在降低。”今天,二级市场正熊,项目鲜有落地,行业监管未明朗。
行业用户的增长正在放缓,此时就像李林说的:“市场低迷的时候,大家互相抢夺有限的用户量。”相反应该更多会专注于如何开拓新的市场,而不是思考用什么更好的模式从很小的市场中抢更多的行业用户。
说到底,继区块链 1.0 和 2.0 之后,最大的增量市场应该是 3.0
,但受底层技术所限该时代或在十年之后。
在这之前,交易所更关注以下两件事:
在以交易所联盟等方式抵御和搅局“交易即挖矿”的模式之外,
大交易所更发力的是布局海外市场,这很可能是下一波红利所在之地。
无奈出海是个永远的难题,中国企业由于数字货币二级市场发展较早,在技术和资金上领先,可在用户体验和运营却难以胜过本土化团队。自然,数字货币交易所出海最终的模式很可能跟“蚂蚁金服”出海的模式类似:主要以资金和后端技术为主,很难以直接接触用户。在这件事情上,交易所技术服务商已经在跟“大交易所”竞争,对于当地交易所运营商来说,技术服务商无疑在角色更为中立。
另一波红利可能来自于主流市场的政策/牌照。
目前,大型的机构资本无法进入该市场原因有二:一是盘子不够大;二是市场不合规。比特币规模逐步加大,美国已开始颁布数字货币交易所资质。Coinbase 是现在唯一拿到牌照的交易所,据说传统金融巨头也有意申请,一旦成行,进来的资金规模不可同日而语。
虽然存量市场机会仍在,但从行业的发展来说,无疑更应该扩展增量市场。
交易所大战的下一战场什么?
说完交易所存量与增量市场的机会,我基于如今观察和新出现的项目,总结一下对未来的一些判断:
交易所格局未定,用新模式突围现有市场,等待增量机会。
Fcoin 是存量市场的鲶鱼,币安是增量市场的励志故事。
行业竞争愈发激烈,新模式能抢夺现有市场,也能在新市场到来时抓住机会;Fcoin 引爆了交易即挖矿的新玩法后,有大量交易所正在尝试新玩法,比如“锁仓即挖矿”、“参与即挖矿”等。币昇表示,锁仓即挖矿是希望用户在熊市中在交易所中锁仓大币种,还能获得一定收益,牛市时则可能在此交易。
以垂直场景押注未来也是一种尝试。主打衍生品的比如方图和 JEX;主打海外市场的 BitAsset 和 MasterDax 2.0;甚至押注特定公链币种,基于对 EOS 的看好,Chaince 就垂直于 EOS 生态。
去中心化交易所短期受公链性能所限难以崛起,但有其利基市场。据 coinmarketcap,iDEX 和 DDex 交易量位列前二,比特大陆孵化的 DEx.top 的势头也不错。Odaily星球日报采访了 DEx.top 联合创始人,她坦言目前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流动性确实难以比拟中心化交易所,但这个利基市场会长期存在,而且其可能代表着未来。
如果底层公链或跨链技术得到突破性发展,链上交易的速度瓶颈可能会得到解决。况且,去中心化和中心化并非截然对立,DEx.top 就以链下撮合,批量链上清算的模式提高了性能,侧链也有可能是一种解决方案。公链扩容路漫漫,更为交易所的未来添上一些想象空间。
流动性被分割,共享深度/聚合符合用户需求。
最近各种“跨所交易”的模式开始出现: BIUP 等聚合交易所帮用户直接跨所交易;三大交易所的交易所联盟计划;技术服务商推出的交易所 SaaS 产品。
expread.io 、币昇、ChainUP、MasterDax 2.0 都是降低技术门槛+共享盘口深度的交易所 SaaS,通俗来说就是想把开交易所变成开淘宝店。他们的考虑非常类似,总结起来是以下考虑:
1、多个孤立的交易所分割了流动性,不利于用户体验也导致庄家很容易控盘和操盘。币昇交易所创始人刘乐回忆:“今天这个局面在上个世纪的时候也出现过,那时中国第一次出现证券的概念,有一百多个交易所,是全世界最多的。”他认为真正能代表未来的交易所模式是云交易所。
2、在大交易所推出的开放交易所计划中,中小交易所就像是前者的二级分销商,相反,他们面对“云交易所”可能更有议价权;加上这些“云交易所” 初期不收费用只要分成,门槛远低于大交易所联盟,而且不会保留任何用户数据。所以对于中小交易也有吸引力。
大多数交易所希望自给自足,云交易所难以取代大交易所,但有可能会占有一席之地。从 Odaily星球日报采访的情况来看,已有的交易所加入大交易所联盟的可能性不太,毕竟已有自身系统,他们也不太想依附于大交易所。节点资本创始人杜均还直接表示,用三大交易所的 SaaS 系统就是把“命根”交在别人手里。
不过,一旦大交易所的品牌或牌照优势形成,并非能轻易撼动。前面也说了,大公司毕竟有一定商业优势;未来不同地区依然会有当地的交易所龙头。
流量、优质资产、监管三大驱动因素在变,交易所行业终局远未到来。
只能说未来格局可能是:
全球/各国有数家头部交易所 + 细分市场头部 +  大交易所联盟与长尾 SaaS。
以上结论欢迎打脸。我是Odaily星球日报编辑卢晓明,探索真实区块链,爆料、交流请加微信lohiuming,烦请备注姓名、单位、职务和事由。
感谢  Chainup CEO  钟庚发、 MasterDax 创始人李成、BIUP 创始人刘勇、Chaince 创始人吴子臻、expread.io CEO Leo Liu、币昇创始团队、YEX 交易所团队、币信副总裁熊越、DEx.top 团队,以及在采访过程中提供帮助但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来源:36氪
叶子猪每日行业播报系叶子猪游戏网出品的资讯栏目,仅作于汇聚互联网游戏行业的每日资讯,如需查看文章出处可点击阅读原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货币基金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