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遥:如何分析和处理房颤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杂音反

请在APP上操作
打开万方数据APP,点击右上角"扫一扫",扫描二维码即可将您登录的个人账号与机构账号绑定,绑定后您可在APP上享有机构权限,如需更换机构账号,可到个人中心解绑。
检索详情页
{"words":"$head_words:心房颤动+$head_words:\\ 超声心动图+$head_words:\\ 导管射频消融术+$head_words:\\ 左心室同步性+$head_words:\\ 功能性二尖瓣反流","themeword":"$head_words","params":"$title:导管射频消融术对心房颤动左心重构的影响"}
&&&导管射频消融术对心房颤动左心重构的影响
导管射频消融术对心房颤动左心重构的影响
<input type="hidden" class="share_summary"
value="背景:心房颤动(房颤)对左心的结构和功能重构具有不良影响,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后有助于重构的改善。但目前对于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catheterablation,RFCA)术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后左心重构,特别是左心室同步性和二尖瓣反流(mitralregurgitation,MR)的改善情况及其预测因素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房颤患者经RFCA术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后左心重构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自2012年2月至2012年9月为行RFCA术住院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并排除其他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不能维持窦性心律者除外。以斑点追踪技术得到左心室应变评价收缩功能,以达峰时间差异(time-to-peakstandarddiviation,TPSD)评价左心室内部同步性。比较不同随访时间点间超声心动图指标差异,并对MR及TPSD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入选的64名患者中,图像质量欠佳、术前超声心动图发现器质性心脏病、RFCA术严重并发症、未转复或术后不能维持窦性心律及失访者共42例,最终22例患者资料满足条件,平均总随访时间97.2±11.5日。22名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18名,平均年龄57.2±9.1岁。患者RFCA术后左心房容积减小(67.7±14.9ml至57.9±13.7ml,P<0.001),总排空分数(25.2±8.3%至42.8±8.7%,P<0.001)及主动排空分数增加(7.0±7.4%至21.8±9.8%,P<0.001);左心室容积轻度增大伴射血分数增加(56.2±6.4%至62.8±4.6%,P<0.001),各方向应变均改善。RFCA术后左心室纵向应变的TPSD逐渐减小(42.8±17.8ms至34.2±16.0ms,P=0.046),径向应变TPSD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24.4±18.9ms至19.3±21.6ms,P=0.795),术后即刻纵向应变TPSD的改善与术前纵向应变TPSD相关(r=0.716,P<0.001)。入选患者中合并MR者占81.8%,多数为微量反流。RFCA术后反流束面积(2.0±1.7cm2至0.8±1.5cm2,P=0.001)及其与左心房面积的比值(8.9±7.4%至2.3±4.3%,P<0.001)减小,术前MR反流束面积与年龄弱相关(r=0.473,P=0.008),术后3个月时MR的改善与术前二尖瓣环收缩末期左右径弱相关(r=0.612,P=0.007)。  结论:持续性房颤患者经RFCA术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后左心房缩小、功能改善。术后左心室充盈改善,收缩及射血功能增强。房颤律时左心室同步性受损,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后逐渐改善,其改善与术前纵向应变的TPSD有关。此外,房颤患者合并功能性MR比例较高,反流程度与年龄相关。维持窦性心律的过程有助于反流的减轻。"/>
背景:心房颤动(房颤)对左心的结构和功能重构具有不良影响,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后有助于重构的改善。但目前对于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catheterablation,RFCA)术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后左心重构,特别是左心室同步性和二尖瓣反流(mitralregurgitation,MR)的改善情况及其预测因素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房颤患者经RFCA术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后左心重构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自2012年2月至2012年9月为行RFCA术住院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并排除其他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不能维持窦性心律者除外。以斑点追踪技术得到左心室应变评价收缩功能,以达峰时间差异(time-to-peakstandarddiviation,TPSD)评价左心室内部同步性。比较不同随访时间点间超声心动图指标差异,并对MR及TPSD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入选的64名患者中,图像质量欠佳、术前超声心动图发现器质性心脏病、RFCA术严重并发症、未转复或术后不能维持窦性心律及失访者共42例,最终22例患者资料满足条件,平均总随访时间97.2±11.5日。22名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18名,平均年龄57.2±9.1岁。患者RFCA术后左心房容积减小(67.7±14.9ml至57.9±13.7ml,P<0.001),总排空分数(25.2±8.3%至42.8±8.7%,P<0.001)及主动排空分数增加(7.0±7.4%至21.8±9.8%,P<0.001);左心室容积轻度增大伴射血分数增加(56.2±6.4%至62.8±4.6%,P<0.001),各方向应变均改善。RFCA术后左心室纵向应变的TPSD逐渐减小(42.8±17.8ms至34.2±16.0ms,P=0.046),径向应变TPSD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24.4±18.9ms至19.3±21.6ms,P=0.795),术后即刻纵向应变TPSD的改善与术前纵向应变TPSD相关(r=0.716,P<0.001)。入选患者中合并MR者占81.8%,多数为微量反流。RFCA术后反流束面积(2.0±1.7cm2至0.8±1.5cm2,P=0.001)及其与左心房面积的比值(8.9±7.4%至2.3±4.3%,P<0.001)减小,术前MR反流束面积与年龄弱相关(r=0.473,P=0.008),术后3个月时MR的改善与术前二尖瓣环收缩末期左右径弱相关(r=0.612,P=0.007)。  结论:持续性房颤患者经RFCA术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后左心房缩小、功能改善。术后左心室充盈改善,收缩及射血功能增强。房颤律时左心室同步性受损,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后逐渐改善,其改善与术前纵向应变的TPSD有关。此外,房颤患者合并功能性MR比例较高,反流程度与年龄相关。维持窦性心律的过程有助于反流的减轻。
摘要: 背景:心房颤动(房颤)对左心的结构和功能重构具有不良影响,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后有助于重构的改善。但目前对于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catheterablation,RFCA)术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后左心重构,特别是左心室同步性和二尖瓣反流(mitralregurgitation,MR)的改善情况及其预测因素尚不清楚。  目的:观...&&
相关论文(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同或者相近的论文)
同项目论文(和本文同属于一个基金项目成果的论文)
您可以为文献添加知识标签,方便您在书案中进行分类、查找、关联
请输入添加的标签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实名学术社交
个性化订阅推荐
快速查看收藏过的文献请在APP上操作
打开万方数据APP,点击右上角"扫一扫",扫描二维码即可将您登录的个人账号与机构账号绑定,绑定后您可在APP上享有机构权限,如需更换机构账号,可到个人中心解绑。
检索详情页
{"words":"$head_words:心房颤动+$head_words:CHA2DS2\\-VASc评分+$head_words:心房颤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head_words:生活质量","themeword":"$head_words","params":"$title: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对低CHA2DS2\\-VASc评分心房颤动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对低CHA2DS2-VASc评分心房颤动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对低CHA2DS2-VASc评分心房颤动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Impacts of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n quality of lif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patients with low CHA2 DS2-VASc score
目的 探讨单次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RFA)对低CHA2DS2-VASc评分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从中国房颤注册研究(The Chinese Atrial Fibrillation Registry,CAFR)中选取2011年到2013年间完成基线和6个月随访房颤生活质量评估量表(AFEQT)的367例CHA2 DS2-VASc评分<2分的房颤患者.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建立基线平衡的队列,对基线至6个月间生活质量变化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 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形成由44例经过RFA和61例未经过RFA(non-RFA)治疗的患者组成的105例房颤队列.RFA组和non-RFA组基线特点及基线AFEQT的各个维度均衡.除non-RFA组治疗满意度无显著改善外(基线至6个月变化为3.55分,P=0.13),两组其他维度和总分基线至6个月随访组内随访改善显著(RFA组基线至6个月变化均值:症状20.42分,日常活动17.1分,治疗焦虑20.36分,总分18.75分,治疗满意度9.66分;non-RFA组基线至6个月变化均值:症状14.66分;日常活动12.56分,治疗焦虑17.69分,总分14.71分;P值均<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基于倾向性匹配的队列,两组患者的基线生活质量平衡,6个月随访时除non-RFA组的治疗满意度外均有显著改善.然而,RFA相对于non-RFA未见显著优势.
摘要: 目的 探讨单次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RFA)对低CHA2DS2-VASc评分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从中国房颤注册研究(The Chinese Atrial Fibrillation Registry,CAFR)中选取2011年到2013年间完成基线和6个月随访房颤生活质量评估量表(AFEQT)的367例CHA2 DS2-VASc评分<2分的房...&&
Abstract:
Objective CHADS2 and CHA2DS2-VASc scores are two widely used systems for evaluating the risk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F).The Quality of life (QoL) after a single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 in AF patients with low CHADS2 score has been established.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further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QoL and AF patients with low CHA2 DS2-VASc score after RFA.Methods We selected 367 AF patients with low CHA2 DS2-VASc score (CHA2 DS2-VASc < 2) from the Chinese Atrial Fibrillation Registry (CAFR) between 2011 and 2013.They all completed both baseline and 6-month Atrial Fibrillation Effect on Quality-of-Life (AFEQT) questionnaires.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was used to construct a final cohort of 105 patien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RFA group (n =44) and non-RFA group (n =61).Results Baseline clinic characteristics,and each domain and global score of AFEQT were comparable between the two groups.Except for domain of treatment satisfaction in non-RFA group (mean score change from baseline to 6-month:3.55,P =0.13),the other domains in this group (mean score change from baseline to 6-month:symptom,14.66;daily activities,12.56;treatment concern,17.69;global score,14.71,all P < 0.05) and all the domains in RFA group improved greatly within-group comparison (mean score change from baseline to 6-month:symptom,20.42;daily activities,17.1;treatment concern,20.36;global score,18.75;treatment satisfaction,9.66,all P < 0.05).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all domains of baseline to 6-month changes between two groups (all P > 0.05).Conclusions No significant changes could be viewed in QoL between RFA and non-RFA AF patients with low CHA2DS2-VASc score,whose baseline AFEQT were balanced,and QoL from baseline to 6-month improves significantly.
相关论文(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同或者相近的论文)
同项目论文(和本文同属于一个基金项目成果的论文)
您可以为文献添加知识标签,方便您在书案中进行分类、查找、关联
请输入添加的标签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实名学术社交
个性化订阅推荐
快速查看收藏过的文献如何分析和处理房颤合并二尖瓣反流?
作者:[1]&[2]&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
文章号:W<font color=#5376&&
11:27:10&&
文字大小:
原发性二尖瓣疾病可以导致房颤,因而在房颤患者中比较常见。然而,临床观察发现,在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中,合并二尖瓣反流者亦占有一定比例。这些二尖瓣反流应归类为继发性二尖瓣反流或功能性二尖瓣反流,即瓣膜本身无病变而继发于左心功能或几何结构改变引发的反流。房颤可以从左心房、左心室、瓣环等多个方面影响二尖瓣装置的结构和功能,理论上可以导致或加重二尖瓣反流。
1 房颤与二尖瓣反流的关系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原发性二尖瓣疾病可以导致房颤,因而在房颤患者中比较常见。然而,临床观察发现,在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中,合并二尖瓣反流者亦占有一定比例。这些二尖瓣反流应归类为继发性二尖瓣反流或功能性二尖瓣反流,即瓣膜本身无病变而继发于左心功能或几何结构改变引发的反流。房颤可以从左心房、左心室、瓣环等多个方面影响二尖瓣装置的结构和功能,理论上可以导致或加重二尖瓣反流。而二尖瓣反流的存在不仅可以使反流本身程度不断加重,还会进一步导致左心房重构,使房颤易于发生和维持。虽然目前尚缺乏房颤患者合并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流行病学数据,但部分研究提示,中度及以上功能性二尖瓣反流在孤立性房颤中多于同期对照的窦性心律者,且在持续性房颤患者中更为多见。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既往研究显示,无论通过电复律还是导管消融术,房颤患者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后,其二尖瓣反流程度可以得到改善。特别是2011年发表在JACC上的一项针对房颤患者合并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回顾性研究发现,在828例为行导管消融术入院的患者中,合并中度以上功能性二尖瓣反流者占6.52%。左心房及二尖瓣瓣环大小是合并二尖瓣反流的预测因素。这些患者接受导管消融术后1年仍维持窦性心律者,其二尖瓣反流面积及其与左心房面积的比值下降,但在术后复发患者中没有类似改变。这进一步支持了房颤本身可以导致或加重反流,而维持窦性心律对反流具有改善作用。研究者将这种二尖瓣反流称为“心房功能性二尖瓣反流”,以强调心房重构因素在导致二尖瓣反流方面的重要性。目前尚不清楚这种反流的形成机制,推测可能与左心房以及瓣环的扩大、房颤时左心室收缩的不同步等因素相关。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由于房颤与二尖瓣反流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临床实际中有时对两者间的因果关系难以判断。对于合并二尖瓣反流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若可以排除左心室扩大或功能显著异常,特别是对于左心房明显扩大的患者,应当怀疑二尖瓣反流与房颤有关。此外,如果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后反流程度能得到明显改善,更支持房颤是导致该患者二尖瓣反流的主要原因。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2 房颤合并二尖瓣反流的评价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二尖瓣反流程度的准确评价对于治疗策略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十分重要。超声心动图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辅助检查方法,临床往往直接采用彩色血流多普勒得到反流束面积,操作简便,结果易于理解,然而其定量往往不够准确,指南不建议将其作为定量评价方法。而利用近端等速表面积法计算得到的有效反流口面积(EROA)及反流量(RV)是指南推荐的定量评价方法。EROA≥0.4 cm2以及RV≥60 ml可以诊断为重度二尖瓣反流。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以从立体角度直接测量反流口面积,对于反流口常不呈规则圆形的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更具优势。然而房颤时心室节律绝对不规则,使得需要利用多个连续心动周期数据进行重建的三维超声心动在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患者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目前已有少数超声仪可以进行单心动周期的三维重建,房颤时同样可以应用。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3 房颤合并二尖瓣反流的治疗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关于二尖瓣反流的手术指征,指南将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慢性重度二尖瓣反流列为I类适应证(证据等级B),推荐的术式为二尖瓣成形术。然而,关于“心房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指南并无特别说明。对于非瓣膜病房颤合并二尖瓣反流,如果高度怀疑反流由房颤本身或房颤导致的左心房、瓣环等二尖瓣装置重构引起,转复房颤并维持窦性心律无疑也是对反流的治疗,甚至可能使部分患者免于外科手术。对于这些患者,排除禁忌证后,电复律或导管消融术可能是更为合适的治疗策略。
转载请注明:内容转载自365医学网&
?上一篇:?下一篇:
作者简介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简介:
该作者其他相关文章
课件下载排行
音频在线听
音频排行榜请在APP上操作
打开万方数据APP,点击右上角"扫一扫",扫描二维码即可将您登录的个人账号与机构账号绑定,绑定后您可在APP上享有机构权限,如需更换机构账号,可到个人中心解绑。
检索详情页
{"words":"","themeword":"","params":"$title:心房颤动与功能性二尖瓣反流"}
&&&心房颤动与功能性二尖瓣反流
心房颤动与功能性二尖瓣反流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functional mitral regurgitation
二尖瓣反流(MR)是临床常见的瓣膜功能异常,相关指南将其分为原发性或器质性二尖瓣反流(OMR)和继发性MR,后者根据病因不同可以进一步分为缺血性MR和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1].其中,FMR是指瓣膜本身无病变而继发于左心功能或几何结构改变发生的二尖瓣关闭不全,通常是指继发于心功能不良、扩张型心肌病等的MR.二尖瓣的主要功能为保证血液舒张期由左心房流入左心室而收缩期不逆流入左心房,因此其关闭功能的异常可加重左心房及左心室的前负荷,使左心房和左心室扩大,从而导致反流进行性加重,即所谓的"二尖瓣反流加重二尖瓣反流"[2].
摘要: 二尖瓣反流(MR)是临床常见的瓣膜功能异常,相关指南将其分为原发性或器质性二尖瓣反流(OMR)和继发性MR,后者根据病因不同可以进一步分为缺血性MR和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1].其中,FMR是指瓣膜本身无病变而继发于左心功能或几何结构改变发生的二尖瓣关闭不全,通常是指继发于心功能不良、扩张型心肌病等的MR.二尖瓣的主要功能为保证血液舒张期由左心房流入左...&&
相关论文(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同或者相近的论文)
同项目论文(和本文同属于一个基金项目成果的论文)
您可以为文献添加知识标签,方便您在书案中进行分类、查找、关联
请输入添加的标签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实名学术社交
个性化订阅推荐
快速查看收藏过的文献请在APP上操作
打开万方数据APP,点击右上角"扫一扫",扫描二维码即可将您登录的个人账号与机构账号绑定,绑定后您可在APP上享有机构权限,如需更换机构账号,可到个人中心解绑。
检索详情页
{"words":"$head_words:心房颤动+$head_words:超声心动+$head_words:导管射频消融术+$head_words:左心室同步性+$head_words:功能性二尖瓣反流+$head_words:斑点追踪","themeword":"$head_words","params":"$title:导管射频消融术对心房颤动左心重构的影响"}
&&&导管射频消融术对心房颤动左心重构的影响
导管射频消融术对心房颤动左心重构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on left cardiac chambers remodeling in atrial fibrillation patients
目的 通过超声心动前瞻性观察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射频消融(RFCA)术后左心重构的变化.方法 为行RFCA术住院的持续性房颤患者,术前、术后即刻、1个月和3个月时进行经胸超声心动检查,不能维持窦性心律者除外.以斑点追踪技术得到左心室应变评价收缩功能,以达峰时间差异(TPSD)评价左心室内部同步性;比较不同随访时间点间超声心动指标差异.结果 22例患者资料满足条件.患者RFCA术后左心室各方向应变改善,射血分数增加[(56.2±6.4)%至(62.8±4.6)%,P<0.01],纵向应变的TPSD减小[(42.8±17.8)ms至(34.2±16.0)ms,P=0.046).入选患者术前合并二尖瓣反流者占81.8%,多数为微量反流,术后反流束面积[(2.0± 1.7)cm2至(0.8±1.5)cm2,P=0.001]及其与左心房面积的比值[(8.9±7.4)%至(2.3±4.3)%,P<0.01)]减小.结论 持续性房颤患者左心室同步性和收缩功能受损,经RFCA术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后逐渐改善.房颤患者合并二尖瓣反流比例较高,维持窦性心律的过程有助于其程度的减轻.
摘要: 目的 通过超声心动前瞻性观察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射频消融(RFCA)术后左心重构的变化.方法 为行RFCA术住院的持续性房颤患者,术前、术后即刻、1个月和3个月时进行经胸超声心动检查,不能维持窦性心律者除外.以斑点追踪技术得到左心室应变评价收缩功能,以达峰时间差异(TPSD)评价左心室内部同步性;比较不同随访时间点间超声心动指标差异.结果 22例患者资料...&&
相关论文(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同或者相近的论文)
同项目论文(和本文同属于一个基金项目成果的论文)
您可以为文献添加知识标签,方便您在书案中进行分类、查找、关联
请输入添加的标签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实名学术社交
个性化订阅推荐
快速查看收藏过的文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尖瓣反流治疗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